起輕薄本,宏碁旗下的“蜂鳥”一直都是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標桿產品,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Ultrabook(超極本)時代。如今,蜂鳥也跟隨英特爾的腳步升級到了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平臺,并在主流價位市場給了我們更多選擇的可能。
今天CFan為大家帶來的體驗產品,就是蜂鳥家族中的13.3英寸成員——Swift3(SF313-51),一款厚度不足16mm,3999元起售的輕薄本。這款產品的處理器可選八代酷睿i3-8130U、i5-8250U和i7-8550U,內存容量有4GB和8GB的版本,SSD最高容量可達512GB,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預選和需求加以篩選。
宏碁蜂鳥SF313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輕薄。它采用了標準的13.3英寸屏幕,同時還引入了超窄邊框設計,屏幕左右兩側邊框只有6.1mm,從而將機身壓縮到了昔日12英寸筆記本的大小,可以進一步節省電腦包里面的空間,而不足16mm厚度和1.3kg的體重,外出時也能最大限度幫你的肩膀減負。
電源適配器和超過20W的手機快充充電頭差不多,進一步降低了外出負擔
品味外觀設計
宏碁蜂鳥SF313采用了獨特的轉軸,其屏幕可以打開到180度,便于多人環境下的商務演示之用。而該產品屏幕轉軸的阻尼恰到好處,單手即可輕松開合,屏幕也能穩定固定在任意角度之上。
這款產品屏幕的上下邊框較寬,上邊框中間嵌入了一顆支持Super HDR技術的高清攝像頭,在逆光或強光環境下也能記錄下清晰的細節。
宏碁蜂鳥SF313的C面布局較為緊湊,全尺寸鍵盤內隱藏有白色的背光燈,磨砂材質的掌托也能給手腕帶來更好的觸感。
該產品采用了一體化的觸控板,可最大限度避免縫隙內堆積毛屑灰塵,在掌托右上角還集成了按壓式的指紋識別模塊,可以帶來類似智能手機的解鎖體驗,免去登錄Windows 10繁瑣的輸入密碼的流程。
宏碁蜂鳥SF313的接口平均分布在機身兩側,其中機身左側依次提供了電源插口、USB2.0接口、音頻接口和MicroSD讀卡器。
宏碁蜂鳥SF313的機身右側依次提供了USB Type-C(Gen1,僅支持數據傳輸)、HDMI、USB3.0和筆記本鎖孔。
配置和性能測試
宏碁蜂鳥SF313的屏幕分辨率為標準的1080P(1920×1080像素),其最大的特色是色域標準達到了72% NTSC,無需外接顯示器也能勝任準專業的繪圖工作。再結合超窄邊框的設計,可以讓蜂鳥SF313帶來更為沉浸式的視覺體驗。
宏碁蜂鳥SF313搭載了英特爾第八代酷睿Kaby Lake Refresh平臺,CFan拿到的評測機為i7-8550U+8GB LPDDR3內存+512GB PCIe SSD的組合,市場售價6599元。
從跑分成績來看,宏碁蜂鳥SF313的表現在所有搭載i7-8550U的輕薄本中屬于非常靠前的,這源于它在散熱和功耗墻參數的設計和設定上。通過AIDA64的拷機測試可見,蜂鳥SF313的處理器可以穩定在2.21GHz的主頻上,此時它的TDP功耗保持在16W左右,基本屬于“滿血”的運行狀態,CPU最高溫度約88攝氏度。
拆機探秘
宏碁蜂鳥SF313的拆機很容易,只需擰下D面所有螺絲就能輕松拆卸底蓋。這款產品采用了單風扇單熱管的設計,排風口位于屏幕轉軸內側,屬于輕薄本中的標準配置。
這款產品采用了板載內存的設計,所以大家在選購時要注意一步到位,盡量認準標配8GB內存的版本。
宏碁蜂鳥SF313的M.2 SSD硬盤來自英特爾,而這也是它唯一可以替換升級的硬件。
宏碁蜂鳥SF313的無線網卡為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7265,支持802.11ac,采用2x2雙頻雙天線,具備不錯的無線性能。
宏碁蜂鳥SF313的電池容量為48.4Wh,在同級別輕薄本中屬于容量較高的存在。
在75%亮度且接入Wi-Fi的環境下,這款產品在PCMark 8 Work模式下續航時間為6小時左右(剩余20%電量)。由此可見,SF313在進行輕負載應用時的續航應該可以突破8小時大關,足夠一整個白天的脫電使用了。
小結
宏碁蜂鳥SF313是一款主流級別的13英寸輕薄本,在窄邊框的幫助下它實現了大幅瘦身,纖薄的身材更加利于外出攜帶。八代酷睿和PCIe SSD硬盤的加盟,足以滿足日常辦公和LOL級別3D游戲的挑戰。
對注重便攜性但又喜歡玩游戲的童鞋而言,缺少獨立顯卡支持的宏碁蜂鳥SF313也許還差點意思。此時,大家不妨考慮一下蜂鳥家族中的SF314和SF315,它們分別采用14英寸和15.6英寸,以及滿血版的英偉達GeForce MX150獨顯,而同配置的售價也要比SF313還要便宜一些。
到宏碁的主流價位段游戲本,大家想到的是什么?暗影騎士系列,大塑料外殼?不!這一切都成為過去了。2023年,宏碁的暗影騎士系列進行了調整,劃歸到了掠奪者(Predator)品牌下,比如采用英特爾酷睿平臺的暗影騎士·擎就變成了掠奪者·擎Neo,然后加上尺寸,由此,掠奪者·擎Neo 16誕生了!
而這種升級,并不是“改個名兒”“換張名片”那么簡單,而是有實實在在變化和提升的,比如,它徹底變為了一位“重量級選手”——當然,其核心價值,可并不是“重”^__^。
■屏幕:京東方16英寸2560×1600分辨率高色域165Hz刷新率G-SYNC
■處理器:i7-13700HX(8P+8E/24,最高睿頻5GHz/3.7GHz)
■顯卡:RTX 4060 8GB獨顯+UHD Graphics集顯
■內存:2×三星DDR5 4800
■硬盤:512GB PCIe SSD(有第二根M.2插槽可擴容)
■網絡:Killer E2600千兆有線網卡+Killer AX1650i WiFi6無線網卡+藍牙
■左側接口:RJ-45千兆網口、5Gbps USB大口、TF讀卡器口、3.5mm復合音頻口
■右側接口:10Gbps USB大口(左側的支持關機充電)
■背部接口:電源口、HDMI2.1口、2×Thunderbolt4口(雷電4口)
■重量:2.59kg(含90Wh電池)+1.38kg(330W適配器)
拼多多價:8186元
京東價:8499元
金屬蝕刻花紋A殼,外觀時尚,整機重2.59kg
在“晉級為掠奪者”之前,宏碁的主流價位游戲本一直給人“很塑料”的感覺,外觀不會給人深刻印象。但新款的掠奪者·擎Neo 16則是一款在外形設計和外殼工藝上都相當考究的“重量級選手”:
●相對于老款的暗影騎士系列,該機外觀上的最大變化是取消了“斜切角”設計,時尚感頓時提升。它延續了屏幕前置設置,但尾部造型更前衛,且在散熱槽兩角的位置增設了藍色裝飾,而機身尾部上也有藍色的點、線構成的摩爾斯電碼修飾,給人以外星飛船的科幻感。順便提一句:摩爾斯電碼直譯過來就是“Predator”(掠奪者)。
●該機的A面升級到了金屬材質,機身質感頓時提升了檔次。另外A殼左右兩側都有蝕刻圖案,而這些圖案都是有“隱含信息”的,歡迎大家破譯^__#。牛大叔再提示一個,左下角兩行數字,破譯出來是“Predator Hideout”(掠奪者秘密基地)的意思。剩下的是什么意思,就留待大家發揮想象力吧(實在破譯不了,可去https://weibo.com/6696100930/MyqsZ7NzX尋找答案)。
●整機的重量有所提升,實測2.594kg,算是比較沉的了(較去年的暗影騎士2022重了至少0.1kg)。最后,電源功率高達330W,重量1.384kg——整機攜帶重量近4kg!說它是“重量級選手”,名副其實!
實際上,也正是因為略顯夸張的重量,以及極高的電源功率,掠奪者·擎Neo 16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款高端貨!那么,它的高端,還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接口規格依然高
掠奪者·擎Neo 16的接口規格絕對是向高端機看齊的:機身尾部兩個Thunderbolt4接口,一個HDMI2.1口,無論是設備擴展、功能擴展還是視頻擴展都游刃有余,再說簡單點就是:規格沒法兒再高了!而機身兩側3個USB大口中,右側兩個甚至是10Gbps的,相當豪華。唯一值得挑剔的是TF(MicroSD)讀卡器口,講真沒啥用,實用價值遠不及標準SD讀卡器。
▲掠奪者·擎Neo 16的“重”不是沒價值的,C面扎實堅固,穩定感極佳。另外,腕托區不易沾染指紋。鍵盤和觸控板雖會沾染指紋油漬,但用麂皮可輕松擦掉。另外,鍵盤和觸控板的手感都不錯,光標也是全尺寸的。
配置猛,功率策略討巧,C面超涼爽
前面提到了,該機的“重量級電源適配器”輸出功率高達330W,就沖著這個功率,就知道掠奪者·擎Neo 16絕非“尋常之輩”。但實際上,該機卻又在功率策略上“討了巧”,由此,帶來了涼爽的C面溫度感受。來看看具體情況:
●處理器爆發功率137W,穩定輸出功率100W
提示:除特別標注外,絕大部分功率和性能測試都是在“極速”模式和“最大風扇轉速”下進行的。
▲Neo 16搭載的是i7-13700HX處理器,8P核+8E核/24線程,爆發功率137W可維持1分40秒,然后降到100W保持穩定。此時P核頻率大多3.8GHz、E核頻率為3.0/3.1GHz。
而從同為16核/24線程的12代i9 12900HX/12950HX的測試來看,這種16核24線程酷睿HX處理器的“滿功率”可達140W+,英特爾官方給出的功率上限更是高達157W,所以,Neo 16的i7-13700HX處理器僅算是“有限發揮”,并沒有“跑滿功率”。但這也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處理器內部溫度超低!在處理器單負載20分鐘后,處理器內部溫度僅78℃,這對于高性能本/游戲本來說,這是相當驚人的低溫。
●RTX 4060穩定140W,核心配置總體散熱功率175W,整機C面涼爽
無論是獨顯單負載還是雙考機,Neo 16的RTX 4060獨顯功率都穩定在140W滿功率上。而該機“處理器+獨顯”核心配置整體散熱功率為175W,它是如何分配的呢?
▲室溫23℃,雙考機30分鐘,處理器穩定輸出35W,內部溫度僅73℃;RTX 4060獨顯則恒定140W,考機30分鐘后內部溫度86℃,熱點溫度102℃。也就是說,雙考是35W+140W的組合。
▲而在雙考35分鐘后,該機的C面依然涼爽到驚人:12個標注點中,除了C面頂部左右兩側的出風口位置(P4、P5兩個點)溫度較高外,C面絕大部分區域甚至不到30℃,觸控板和腕托區域甚至只有24℃左右——要知道,此時室溫都有23℃。而且,即便是最高溫的P4、P5兩個點,也因為是塑料殼C面,依然可以上手,并不會覺得燙。而這一C面溫度表現,也是我們目測評測過的游戲本中最好的。
但也有個遺憾點,就是該機達到最高風扇轉速時,噪聲很大,近機身位噪聲可達70dBA,用戶位也有58.5dBA。推薦普通用戶使用時風扇設為“自動”模式,不要主動設置“最大轉速”。
另外,肯定會有讀者問:雙考機處理器才35W,而且是16核處理器,每個核心頻率都很低,怎么玩游戲呢?
答案是:首先,雙考機時的處理器35W并不是真正玩游戲時的處理器功率上限。玩游戲時情況完全不同,處理器、顯卡是動態協調功率的;其次,玩游戲通常能用到8個處理器核心(通常是大核)就很不錯了,所以就即便是35W功率,頻率也會高不少——后面游戲實測部分我們會給大家展現??傊?,從12代酷睿H/HX游戲本開始,大家不用太擔心處理器功率不夠這個問題。
100W的13代酷睿HX也很猛
下面來到該機的性能實測環節。既然為了降低溫度,處理器部分僅是“有限發揮”,那是不是意味著“性能不夠看”呢?非也!
之前給大家講過知識點:處理器都有一個“功率平衡點”,超過這個平衡點后,性能每提升一點,功率都會提升較多——越來越多功率被用于發熱而不是轉化為性能輸出。所以,100W的功率輸出雖然的確沒有發揮出i7-13700HX這顆處理器的全部性能,但也發揮了絕大部分性能,表現絕不會差。讓我們來實際證明一下——對比處理器為同為13代酷睿的14核20線程處理器i7-13700H,功率較充分發揮。
特別提示:處理器的性能測試不要開啟獨顯直連,就在“自動顯卡模式”下成績會更好。
▲CPU-Z基準測試算是短時爆發性能,得分10612;作為對比,i7-13700H的CPU-Z多核得分為7851分。i7-13700HX的CPU-Z爆發性能領先幅度為35%。
▲Cinebench渲染基準,R15/R20/R23的得分為3559/8711/22704;作為對比,i7-13700H的得分是2642/6972/18334。i7-13700HX在Cinebench三個項目上領先幅度分別是35%/25%/24%。
▲進而,我們測試了Blender三維渲染,3.4.1版本,渲染兩個較復雜的項目Classroom和White Land,耗時分別是4分38秒和13分15秒;作為對比,i7-13700H的耗時分別是5分41秒和16分3秒。i7-13700HX相對于i7 13700H少耗時18%和17%,依然是明確的性能優勢。
▲我們還對比了真正的動畫渲染:Cinema 4D渲染2秒動畫共計51幀汽車畫面。i7-13700HX總耗時為14分26秒;作為對比,i7-13700H耗時17分46秒。Cinema 4D動畫渲染環節,i7-13700HX少耗時19%!
小結:雖然掠奪者·擎Neo 16搭載的13代酷睿i7-13700HX處理器并未輸出最高功率,但相對于酷睿H的優勢依然明顯,進而在專業應用上,有著更寬泛的可用性和適應性。
140W RTX 4060+酷睿HX=2.5K分辨率游戲徹底無憂
RTX 4060大家都很熟悉,最高功率140W,CUDA核心數量高達3072個,且集成8GB GDDR6顯存,是今年(2023年)高性能本/游戲本市場的主流高端卡。而它和13代酷睿H/HX的搭配意味著:2.5K分辨率玩游戲(包含大型3D游戲)完全不用擔心畫質問題,超高畫質、終極畫質、最高畫質,基本都能暢玩。即便遇到個別優化爛或是強調光追效果的游戲,RTX 4060還有個終極武器:DLSS 3——把這個功能打開,幀數頓時“打雞血”狂飆!
所以,下面關于RTX 4060顯卡和擎Neo 16的游戲表現部分,就快速地用圖來說明▼。注意,游戲性能部分,都在BIOS里開啟了“僅獨立顯卡模式”,即獨顯直連。
▲3DMark Time Spy顯卡得分10810分,算是4060顯卡中比較高的得分。而15919的處理器得分簡單說就是“這顆處理器NB”。
▲光線追蹤可創造畫面表現力的奇跡▲,但代價是太吃硬件資源,所以,NVIDIA的DLSS(深度學習超級采樣)功能誕生了,其功能簡單說就是減少渲染量來提升幀速,如今DLSS已發展到第三代,效果驚人,下面3DMark的DLSS測試夸張的關/開幀速對比已經很說明問題——有了DLSS3,幀速慢這個事兒,就不再是個事兒了▼。
而接下來的游戲實測環節不僅要證明2.5K分辨率(2560×1600)下,幾乎所有大型3D游戲都能超高畫質、最高畫質暢玩,也要解釋之前關于“游戲中處理器實際頻率和功率與雙考不同”這個話題。
▲這是《孤島驚魂:新曙光》的游戲截圖,從圖中可看到處理器頻率高達4.1GHz,功率達到了53W,也就是說,頻率和功率都遠高于雙考機時的表現。這也就解釋了之前我們說的知識點“雙考機時的處理器、顯卡功率和頻率表現并不能代表實際游戲表現”,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雙考機時處理器功率低”會影響到實際游戲表現——至少從我們的觀察來看,12代/13代酷睿平臺的高性能本/游戲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而這款游戲,2.5K最高畫質,平均幀速97fps,超級流暢。
▲當下對硬件要求極高的游戲《賽博朋克2077》截圖。點擊看大圖,左下角是Benchmark的設置和幀速表現:高畫質,光線追蹤直接開到“超級”,與此同時打開DLSS自動和幀生成,照樣可以跑到66fps,流暢!即便遭遇復雜場景達不到60fps,將光線追蹤質量降低就能輕松搞定了!
▲《地平線5》作為狂野的賽車游戲,流暢的定義最好是90fps,而i7-13700HX+RTX 4060,能以2.5K超高畫質達成90fps+!
酷睿HX+RTX 4060還意味著可替代入門工作站搞定專業應用
那么,超多核心的酷睿HX+RTX 4060獨顯的搭配,僅僅意味著“游戲無憂”嗎?不!這套組合已經達到了入門級工作站的水平,已能搞定不少專業應用。那么,具體是哪些專業應用呢?
簡單說:多媒體領域,平面圖形圖像設計都沒問題;FHD級別的視頻剪輯、特效視頻制作也沒問題——但若有條件,可擴容內存到32GB;如果是4K級別的視頻剪輯,建議加大內存到64GB(2×32GB)。
而在產品開發設計領域,輕量級的三維建模、粗渲染都沒有問題。另外,生命科學領域,負載不重也沒有問題。
但有些行業需求還是很高的:如果產品開發對象較復雜,其間還要做仿真計算,那游戲本是搞不定的,內存TB級別的工作站是必須的;另外,西門子NX(SNX,也叫UG)因為只優化專業顯卡,所以消費級顯卡RTX 3080/4080以下,對象的旋轉檢視都比較緩慢,但哪怕是入門級專業顯卡(比如T600這種渣性能專業卡)也能“旋轉如飛”。還有就是地質/能源勘探領域,需要的仿真計算量很大,依然得靠內存容量爆棚的工作站。
這里給大家上兩個領域的SPECworkstation 3.1測試成績,希望對有需求的讀者有幫助▼
▲注意,產品開發領域里有個SNX-03項目成績特別低,那就是西門子NX——實際上,西門子NX的產品渲染主要靠處理器,酷睿HX是非常給力的。但設計對象的旋轉檢視環節對NVIDIA的消費級顯卡非常不友好。
▲該機標配的SSD讀取速度極高,不過大文件寫入表現普通——但小文件寫入性能相當不錯,這對于文件夾直接拷貝相當有價值。另外,該機有第二根M.2插槽,可以輕松擴容硬盤。
續航表現:本地視頻播放10小時+
酷睿HX+RTX 4060+2.5K高刷屏的高性能本/游戲本,功耗自然和輕薄本不在一個水平上。當然,我們也能努力降低功耗:
開啟“安靜”模式,風扇“自動”,屏幕刷新率從165Hz降回60Hz,然后設置30%屏幕亮度和60%音量(滿足室內觀影需求),關閉WiFi和鍵盤背光,顯卡模式設置為“自動”或“Optimus”——如此一番操作下來,整機閑置功耗可降到10.5W~12W。結合該機90Wh電池,用Win11自帶的“電影和電視”APP全屏播放720P MKV格式電影《LUCY》,正片續航可達10.3小時!
如果是聯網的輕量級網頁瀏覽、辦公,在后臺沒有系統更新、程序更新的情況下,5小時以上沒啥問題(但如果你裝了一大堆國產軟件就惱火了)。
評測總結:性能猛溫度低,設計提升值得推薦
宏碁掠奪者·擎Neo 16是一款個性非常鮮明的高性能本/游戲本。它的外觀設計時尚,機身雖沉,但你能感受得到沉的價值:金屬A面,比較穩定的屏軸,扎實穩定的C面。另外,它的散熱規格也很高,在高速金屬風扇的加持下,即便是持續高負載,C面也相當涼爽。
而13代酷睿i7-13700HX處理器和RTX 4060顯卡的強悍也令人印象深刻,強強組合,不僅可輕松應對2.5K分辨率的高畫質游戲,也能勝任大量半專業甚至是專業應用,一機高能,一機多能。
當然它不完美,風扇最大轉速時噪聲較大,所以即便是玩游戲,也建議不要主動開啟風扇最大轉速;另外挑剔地看,揚聲器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有點對不起該機的厚重——完全可放入功率更大的揚聲器嘛。還有,適配器重量建議優化。
但總體來說,只要沒有頻繁通勤需求,這款高配的宏碁掠奪者·擎Neo 16還是相當值得考慮的!
題外話:英特爾平臺利器《騰訊應用寶電腦版》
最后說個“題外話”——但也是挺重要的信息:
如今很多人在手機上玩游戲,然后感嘆說,“要是能在電腦上玩就舒服了,屏幕大,操作更便捷準確,也不費脖子”。而很多硬件發燒友則希望所有應用都在電腦上運行,畢竟屏幕更大更爽;且相對手機應用,更保護視力和頸椎。但之前這些手機游戲/應用要想搬到電腦上,得裝安卓模擬器,然后自己進行配置,挺麻煩。
但如今騰訊與英特爾合作推出了《騰訊應用寶》軟件商店的PC版,也稱《騰訊應用寶電腦版》,整合了應用市場和模擬器功能——裝上后,大家能直接從里面下載/安裝安卓游戲/應用并直接運行!而且,游戲的操控按鍵還能自定義(這一點的價值,懂的都懂,哈哈)。
這個基于英特爾Bridge技術和Celadon 技術驅動,大佬騰訊開發,并進行“三方合作匹配優化”的利器,無論是應用的匹配數量和匹配速度、優化力度和方便程度,都是其他模擬器無法比擬的。而酷睿HX+RTX 4060的組合,更是讓大家“完全不用操心執行效率的問題”,喜歡啥游戲和應用,下載安裝就是。所以,但凡是英特爾平臺的筆記本,都建議裝上它!
編輯:牛大叔
去年下半年到現在,14英寸筆記本的價格一路走低,讓很多人也改變了自己的選擇策略。以前買筆記本預算都是5000元或者更高,現在則是4000元就能買到很不錯的配置,比如機械革命就有3999元的筆記本。但這就是價格重點嗎?有Acer在,必然不能夠啊,但不得不說如果再便宜的話,真就要面臨配置上的取舍了。這種情況下你還會被價格打動嗎?
今天的主角是Acer優躍筆記本,這款筆記本是一個全新上市的機型。此前Acer的優躍Pro定位也在4000元左右,采用了13代酷睿搭配2.8K高分屏,競爭力只能說一般。最新的這款Acer優躍則是把價格鎖定在了3499元起步,這價格應該真的找不到對手了。
硬件配置上,Acer優躍依然采用13代酷睿i5-13500H處理器,搭配16GB內存,筆記本內存是無法升級的,也沒有其他容量選項。這款筆記本有兩個配置可選,一個是512GB機型,最低3499元到手,另一個是1TB機型,3799元到手。需要注意的是1TB版不光容量大了,屏幕也是高色域的。
沒錯,這款筆記本為了價格優勢已經在屏幕上下手了。筆記本標配的屏幕是14英寸1920×1200分辨率,而且512GB版只配備了低色域屏。所以對比來看,低配和高配這300元的差價值不值得呢?這就要具體考量一下了。
另外,硬盤部分也需要考量一下。這款產品雖然是雙M.2插槽,第二個插槽是SATA規格,放到現在似乎有點不太好升級了。好在不管3499元還是3799元價位,應該日常辦公都夠用了。
擴展接口部分,筆記本是3A1C方案,但USB Type-C要被電源占用,好在應該還夠用,加上有HDMI、網卡口、MicroSD讀卡器,主打一個商務、齊全。
總結來看。從這款產品的規格不難看出來,如果價格低于3999元,就要面臨選擇了。比如其他品牌就有采用前代處理器的,而Acer則是在屏幕上砍一刀,全高清屏幕,不能再多了,最多再加個高色域。所以省500元,從2.8K降級到1080p合適嗎?這可能就是決定Acer優躍值不值得買的一個關鍵因素,按需選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