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圖
記者從海國投公司獲悉
旗下信心控股運營的
硅谷科技大廈已于日前復工
目前改造工程已經完成過半
預計下半年竣工并開始招商
硅谷科技大廈由
北京硅谷電腦城迭代升級而來
項目自啟動
已歷經7個月的改造
2019年,海淀區啟動對北大西門街區進行整體改造提升規劃,北京硅谷電腦城作為北大西門片區城市更新升級的重要工程,將打造成為高品質人工智能研發和產業創新集聚區。
▲大堂效果圖。迎面背景墻展現的是通往未來空間的立體圖形,使視覺空間無限延展,充滿想象。
▲首層展廳走廊效果圖。北側展廳走廊延續大堂豎向高的元素,并使用玻璃墻在展廳面適當位置打開視覺空間,同也展現了展廳內部的環境。
▲首層電梯廳效果圖
▲陽光房效果圖。將室外園林的手法引入室內,在緊張的辦公環境里融入一絲清涼的愜意。同時該空間還可以做小型臨時展示活動使用。
▲展示廳示意圖
▲共享空間效果圖
▲員工餐廳效果圖
作為北京AI標志性聚集區的地標項目,硅谷科技大廈以“構建人工智能聚集區創新生態”為目標。與周邊清華、北大、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創新聯動,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承接力度,聚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創新產業。
北京硅谷電腦城的前世今生
作為中關村最早建立的專業電子市場之一——北京硅谷電腦城也曾紅極一時,許多人都是在這里第一次親密接觸計算機,學習計算機軟件、硬件、網絡,攢人生的第一臺組裝機。
時光荏苒,伴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和電商的崛起,電子大賣場的時代已經謝幕。
隨著北京市疏整促工作的深入開展,海龍、鼎好、e世界等中關村電子大賣場開始轉型升級,2019年5月,中關村地區最后一個電子賣場硅谷電腦城也短暫告別。
2019年,海淀區啟動對北大西門街區進行整體改造提升規劃。
位于北大西門,與中關村創業大街遙遙相望,毗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處于中關村科學城“一軸一廊一帶,一極四組團多節點”空間結構中的“一極”的 “硅谷科技大廈”十分“吸睛”。
“項目周邊緊挨北大、清華、中科院,自改造提升伊始,運營團隊就不斷接到眾多高科技企業的咨詢洽商。”海國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廈占地面積9000余平米,共15層,主配樓高低錯落、穿插流動,東側、北樓裙樓全落地玻璃窗面對北大西門街區緊鄰海淀體育館、暢春園商業街,大廈面向各類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協會,眾創空間、孵化空間等招商。
硅谷科技大廈是海國投集團2019年投入重金大力改造的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標桿型項目,未來將與集團旗下中關村國際創新大廈遙相呼應,釋放出42000平米的創新創業空間,為海淀區培育高精尖企業,打造前沿科技平臺。
疫情期間,海國投集團積極承擔區屬國企職責,多措并舉推進復工復產,按下硅谷科技大廈改造升級的“加速鍵”,推動北大西門片區樓宇改造和業態升級,打造科技金融、智能硬件、知識產權服務業等高精尖產業重要聚集區,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
回首中關村硅谷電腦城的過往
見證中關村的時代變遷
從過去電子賣場的黃金地帶
到現在人工智能集聚區的高標準定位
再見是為了更好的遇見
期待!
王芳/文、制作
023年11月,廣州崗頂的新賽格電子城被貼上了封條。
至此,華南地區的大型電子賣場,全軍覆沒,這一結果讓不少崗頂人直言無法接受。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珠三角地區的IT產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而如果說廣州是華南電子的中心,那崗頂就是廣州的中心。
巔峰時期,崗頂一個賣電子元器件的柜臺,轉讓費就達到了30萬,經營者們“一手盒飯一手螺絲刀”的情況屢見不鮮,以至于幾十年后回顧往昔,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
“以前在崗頂開店做電腦生意,如果賺不到錢,要么是偽君子,要么是真傻子。”
電子城的盛況讓無數人在這里走上人生巔峰,這批人也同樣相信,電子賣場在未來的某一天會重新煥發生機。
但如今看來,這份生機,似乎也被永遠埋在了那一年。
在科技高速發展、變化的今天,人們已經很難想起,電腦城引領“中國IT”的那段日子了。
1999年,一家名叫“海龍電子城”的IT賣場落地于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大街1號,自此,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從這里開始翻頁。
海龍電子城前身是海淀區供銷合作社,為順應時代需求,由企業牽頭,官方坐鎮,在臨近千禧年時,一座電子賣場在供銷社原址拔地而起。
電子城共7層,主要售賣各種電子元器件及數碼產品。
因為數量龐大,種類齊全,海龍從開業之初,便成為了中國IT行業的超級集散地之一。
網圖
彼時,這座龐大的電子賣場根本沒有淡旺季之分。
即便是寒冷的冬季,海龍賣場每日的人流也能達到3、4萬人,全年人流量更是超千萬。
摩肩擦肘、側身艱難的賣場無法阻擋民眾的熱情,人們樂此不疲地進入其中,有人甚至直言,幾天不去海龍就渾身不舒服,儼然是將其當做了免費的旅游景點。
那時,在人民收入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國看到此景象,讓無數人頗感驚訝,以至于時任微軟總裁的比爾蓋茨看到海龍的盛況后感嘆:
“這是全球最繁忙的店鋪。”
網圖
北有中關村,南有科技園。
同樣的場景,還發生在南方的廣州地區。
如今廣州市天河區的繁盛,很大程度上,是被“電腦城”托舉起來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無數人看到了IT產業的未來,于是也賭上了自己的未來,全身心投入到了構建華南地區超級電子賣場的行動中去。
天河區的崗頂,便是這項行動的“成果”。
網圖
即便是已經敗落數年,崗頂依舊被人叫做“電子賣場”集中地,當年的輝煌,可見一斑。
當天,中國說得上名的電腦城,都能在崗頂找到:天河、新賽格、百腦匯、太平洋......
其中,被譽為“中國最大電腦市場”的太平洋電腦賣場,每日平均人流量有6、7萬人,促銷期間最高能達到超10萬+。
網圖
因為知名度和經營效果極佳,太平洋成為了不少品牌最相中的售賣場所,2000年以前只做專賣店的“聯想一加一”,相繼在太平洋開辟了四家店面。
據太平洋電腦城高層所說,天河區電腦城每年的銷售額,占整個華南地區的60%,而廣州太平洋的市場份額就占了6——7成。
需求促生市場,市場帶來收益。那些年,不少扎根IT行業的檔口老板憑此吸取了大量資本,一躍而上邁入了中產。
但是,不得不說,他們的發展是順應了時代的腳步,未來他們的衰敗,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之一。
如今,“電腦城”在中國已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了。
因為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自己的家鄉曾有過一個或多個紅紅火火、人聲鼎沸的“電腦城”,但它們什么時候被“靜音”的,了解的人卻很少。
有句話說得好:“真相,往往藏于細節之中。”
2003年,就在全國各地電腦城瘋狂籌建,做IT生意的商家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時,一個“小公司”,也在杭州默默成立了。
沒錯,說的就是“淘寶”。而淘寶的出現,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這意味著消費者的購物渠道、對商品認知的渠道被無限拓寬,實體店不再具備“價格壟斷”優勢,實體商人的生意,開始不好做了......
而要說誰是電商崛起的真正“受害者”,電腦城絕對數頭一名!
2010年后,電腦城的老板們發現,不知從何時起,“只看不買”的顧客越來越多了。
電商平臺的崛起,這些人不是不知道。
但他們的直覺說:自家的生意,不會因為這小小的貓狗圖標而打敗。
很顯然,直覺欺騙了他們。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消費市場發展迅猛,對外合作增多,國家通過民眾反應以及市場變化發現,GDP的增收不能再靠“老生意”,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了新一代“親兒子”。
IT、電腦、電子城,這些首先突破舊秩序的產業,最終注定會倒在新秩序誕生的路下,成為它們的養分。
只不過,話雖這樣說,但電腦城的衰敗原因,只能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人為”。
就像京東總裁劉強東說的那樣:
“......其實不是京東們革了你們的命,而是你們自己!捫心自問,你們做了多少偷梁換柱的勾當?賣了多少水貨假貨?暴打了多少客戶?這是因果報應!”
這不怪劉總義憤填膺,把時間往前推15年,IT市場雖然紅火,但卻是地地道道的賣方市場,對消費者實在是不夠友好。
在那個“電腦”還是奢侈品的年代,一臺品牌機的價格在萬元左右,而賣家的利潤大概在20%——30%之間。
這個數據存不存在水分先不提,在那個村里出了個萬元戶都要大張旗鼓的年代,這個價格勸退了不少消費者。
網圖
但與此同時,“攢機”商家們的生意倒因此紅火了起來。
所謂“攢機”,就是消費者出于價格或質量因素,將電腦元件分批購買,由本人或商家拼裝整臺電腦的購機模式。
這樣組裝的電腦,顧客能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商品,可在此過程中,商家能動的手腳也很多。
比如,崗頂除了各大出售新商品的電腦城,在石牌西路還有諸多二手電子城,這里除了不少被淘汰下來的二手電腦元器件之外,還是著名的“小生意”中轉站。
一些精通此行的人士,有時,僅花費二三百元就能拼湊出一臺“高配”電腦。
網圖
而這里的消費對象除了一些囊中羞澀的普通消費者,更多的則是街那邊的電子城老板們。
電腦城的電腦“以次充好、擅換器件”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老板們報團宰客、虛報價格,甚至威脅、毆打之事層出不窮。
至于“售后”?只能說有,但想解決問題要花費的精力和時間,還不如再攢一臺。
那段繁華的盛景,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下面早已千瘡百孔,電商、科技、發展,一切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棵稻草罷了。
其實,電腦城堅持的時間比大家想象中要長得多。
2015年,中關村e世界關停;2016年,北京海龍電子城停止營業,對外表示將要轉型升級;2018年,廣州太平洋電腦城B場全面停業,A場被改造為綜合商場。
還有不得不說的2023年11月29日,廣州新賽格電腦城正式關門歇業。
提及收到通知那天,租客們依舊記憶猶新。
11月21日,他們突然收到新賽格的一封通知,告知他們限期一周之內搬離,但是3天之后,大樓里就停了商用電。
網圖
彼時,還留在大廈中的店鋪老板都是在此扎根幾十年的“老人”了,見證了電子城的興起、繁盛、落敗、消亡,他們心中不是不舍的。
只是,時代的巨輪揚帆起航,岸邊的水流自然要被拋在身后。
在電腦城停留了太長時間的他們,“搬離”二字絕非簡單的概念,多年積攢下的家底,隨便一般,就是一個家。
過于龐大的積存,讓眾多商戶不得不搬到隔壁稍小一些的電腦城。
但人人都知道,這并非長久之策,“電腦城”的結局,早已注定。
網圖
早在10年,北京中關村就啟動了“轉型模式”,如今,多家高新產業駐扎在那,此時人卻早非彼時人。
只是,中關村落地于北京海淀區,有其地區優勢,轉型自然方便。
更多曾以“電腦城”為名的建筑,只能轉型綜合賣場。
食品、衣物、商超、家電,IT的風刮不動了,“衣食住行”倒成為了企業都想摻一手的方向。
當然,有一些頭腦靈活的商家,在電商發展之初就登上了這艘大船,如今雖經營著實體店,但線上銷售早已成為主要經營方式。
因而,哪有什么過不去的坎,拿上粉刷和油漆,又是一番新天地。
其實,電腦城是被新時代淘汰的典型代表。
有人為它的沒落感慨,有人為它的輝煌可惜,更多的人則是驚訝,驚訝于它的突然消亡、它的瞬間倒下。
但用如今的眼光來看,電腦城的存在本身就是個“死局”。
當然,電腦城不是沒有嘗試拯救過自己。
只是,價格戰打得過同行,打不過時代;誠信經營救得了一家店,救不了一個行業。
當一個產業的前路已經成為絕路,所謂的“拯救”,也不過就是一場注定要失敗的生意罷了。
-END-
參考資料:
新財經:《落寞的電腦城》
新快報:《從輝煌到落寞,崗頂“電腦城”如何再創輝煌》
每日經濟新聞:《中關村電子城轉型要為全國電子城做好示范》
作者:又又雙
編輯:一乙木
0月27日,未來科技大廈(原硅谷電腦城)主樓裝修改造項目順利完成竣工、消防聯合驗收并正式投入使用。這座位于海淀中關村核心區的大廈,正在蓄力聚集立足中國智造核心、引領全球人工智能(AI)關鍵技術研發的高新科技企業,將以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揭開未來科技發展的全新景象。
記者了解到,未來科技大廈是北京中關村大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所屬信心控股公司重點投入的改造項目。在市區兩級領導的支持與關懷下,該項目充分實踐高科技發展+空間改造的新課題,以“構建人工智能聚集區開放創新生態”為目標,與周邊清華、北大、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創新聯動,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承接力度,聚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創新要素,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積極承載政府在人工智能高端領域的研究、展示、開發和前沿技術平臺作用。
“未來科技大廈具備優質的地理資源,項目緊鄰北京大學西門,位于中關村核心區,毗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處于中關村科學城‘一軸一廊一帶,一極四組團多節點’空間結構中的‘一極’(即輻射科學城創新發展的高端服務極核的空間地帶)。”海國投副總經理李國偉告訴記者,“未來科技大廈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在改造的過程中,我們選用的是知名設計單位的設計方案,希望打造出最契合人工智能企業需求的辦公環境。”
硅谷電腦城
前 世
▲資料圖
上世紀90年代末,作為中關村最早建立的專業電子市場——北京硅谷電腦城對每個人來說并不陌生。許多人都是在這里第一次親密接觸計算機,學習計算機軟件、硬件、網絡,攢人生的第一臺組裝機。
回首中關村電子賣場中硅谷電腦城的一幕幕,它不僅推動整個中國電子產品的進程,也見證了中關村的時代變遷。
▲資料圖
隨著電子賣場時代終結,中關村多家大型數碼電腦城相繼轉型升級,2019年5月,中關村地區最后一個電子賣場硅谷電腦城也面臨改造升級。
改造升級后的未來科技大廈既是市區兩級政府“疏解促”專項行動的重點工程,也是北大西門片區城市更新升級項目之一,改造過程中區住建委、區發改委、區規自分局、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海淀街道等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區住建委更是多次前往現場監督指導,在嚴把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關的同時,督促建設單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項目工程進度及盡快投入運營。
“未來科技大廈主樓裝修改造完成竣工、消防聯合驗收后,將以充滿活力與科技元素的新形象助力海淀區中關村的未來發展,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優秀企業提供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最佳空間,成為中關村最值得關注的一顆璀璨新星。” 海國投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斌告訴記者。
記者:郭思岐
編輯:張斌
大街建設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