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i9-12900K剛上市的那段時間,由于采用最新的LGA1700接口,所以很多散熱器都陷入了沒有相應扣具的尷尬,散熱器廠商不得不緊急趕制LGA1700扣具。對于用戶來說,最保險的方法是購買最新款的散熱器,因為它們都配備有相應扣具。本期,MC找來上市不久的三款360mm規格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鑫谷昆侖KL-360、ROG RYUJIN龍神Ⅱ360。這三款產品既有定位千元內主流級市場的中端產品,也有兩千多元的旗艦級產品。三款產品的表現如何?我們分別對它們進行了體驗。
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規格
冷排尺寸:397mm×120mm×27mm
冷排材質:鋁
水管長度:450mm
冷頭尺寸:78mm×78mm×53mm
水泵轉速:2800rpm±10%
水泵噪聲:<30dB(A)
風扇尺寸:120mm×120mm×25mm
風扇轉速:2000rpm±10%
風扇風量:69.11cfm
風扇風壓:2.92mmAq
風扇噪聲:29dB(A)
支持平臺:Intel:LGA2066/2011-v3/2011/1700/1200/115X
AMD:TR4/AM4/AM3+/AM3
參考價格:699元
可能有很多讀者可能對幾何未來(Geometric Future)這一品牌還比較陌生,這是一家2020年成立的公司,從公司成立到產品研發、上市,用了僅半年左右的時間。正如它的品牌名字一樣,它未來的設計將回歸到運用更多的幾何元素,以“減法”取代“加法”,將產品化繁為簡。目前,幾何未來旗下有多款機箱以及散熱器開始上市,未來還將推出電源類產品。
極簡工藝設計
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擁有24(240mm規格)和36(360mm規格)兩款產品,我們體驗的是小愛斯基摩36。這款散熱器采用了化繁為簡的設計理念,應用了極簡的工藝。它的冷頭沒有太多花哨的設計,采用的是高光鏡面的頂蓋,并且表面有微微凸起的弧面。四周則是搭配的陽極鋁合金鉆切外殼,看上去非常有質感。
小愛斯基摩36的冷頭也支持RGB燈效,它采用了線條式的RGB燈效,表面的邊上有一條RGB燈,同時它的頂蓋的“GEO”Logo也支持RGB燈效,它除了能與主流的華碩、微星等主板燈效系統進行聯動外,還可以與雷蛇的Razer Chroma燈效同步,兼容的燈效更加全面。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燈效,它還配備了一個磁吸式多模式RGB燈效控制器,只需要將燈效接頭與控制器連接,就能通過控制器手動切換燈效。
▲冷頭的設計很簡單,弧面的頂蓋配有RGB燈效的Logo,同時也能很好地與硬件兼容。
小愛斯基摩36的冷頭尺寸為78mm×78mm×53mm,并且配備了一個55mm×55mm的大尺寸導熱銅底,而搭配的純銅底座內還分布了高密度微水道,可更高效地傳導處理器熱量。它內部的水泵轉速為2800rpm,噪聲小于30dB(A)。
▲采用了55mm×55mm的大尺寸導熱銅底。
配備龍鱗2503風扇
小愛斯基摩36的冷排尺寸為397mm×120mm×27mm,冷排與冷頭間通過一根450mm的水冷管連接。它的冷管采用了高分子低揮發性的尼龍編織網橡膠套管,更加抗彎折,可延長水管的使用壽命。
與冷排搭檔的是三個Squama龍鱗2503風扇,該風扇是幾何未來設計的高性能靜音風扇,它與冷頭的設計一樣,在風扇的邊緣設計有一圈RGB燈效,并且它是雙面發光。這款風扇應用了空氣動力學的龍鱗原理,由于風扇的邊界層容易發生空氣流動分離現象,會產生較大的阻力,而外框上增加了龍鱗凹痕后,就會促使風扇邊界的湍流出現轉捩,讓湍流邊界部分不易發生流動分離現象,從而使外框流動的空氣降低阻力。當阻力被降低后,空氣的流速就會增大,湍流的摩擦阻力也比層流大,就會讓進氣穩定性得到更好的狀態。如果風扇是在高轉速狀態下,扇葉與框體的降噪效果更好。
▲配備的龍鱗2503風扇,可以看到風扇上布滿了小凹痕。
此外,風扇的內壁采用了軟膠設計,這種設計可以提升風扇的效能,比如降低風噪,在運轉過程中風扇產生的噪聲就會被軟膠所吸收。同時,風扇還經過了動平衡調校,可更好地發揮風扇的性能并提升使用壽命。從參數來看,龍鱗2503風扇的轉速為2000rpm左右,風扇風量為69.11cfm,風扇風壓達到了2.92mmAq,同時風扇噪聲也僅29dB(A)。當然,具體表現還需要經過測試才能看得出來。
扣具免工具拆卸設計,配信越7868硅脂
小愛斯基摩36的安裝很簡單,它冷頭的扣具采用了卡扣的方式,只需要將LGA1700扣具卡在冷頭上即可。另外,安裝在主板上的背板需要用4顆螺栓固定。整體來說,小愛斯基摩36的安裝方式更快捷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它配備的硅脂是信越7868,這款硅脂受到了眾多DIY用戶的青睞,導熱系數達到了6.2W/m.k,比較適合高性能處理器的導熱。
▲搭配的是信越7868硅脂,導熱系數達到了6.2W/m.k。
滿載封裝溫度僅75℃
在酷睿i9-12900K的平臺上,我們對小愛斯基摩36的散熱能力進行了測試。經過AIDA64 System Stability Test對處理器超過30分鐘的滿載測試,最后處理器的封裝溫度在75℃左右,這個成績表現很搶眼。另外,我注意到軟件監測到處理器風扇轉速超過了5000rpm,不過幾乎聽不到冷頭的噪聲。同時,來自冷排的風扇噪聲也非常小,只比47分貝的環境噪聲略微高一點,僅48分貝左右,安裝在機箱中噪聲可完全忽略。看得出來,小愛斯基摩36在散熱性能、噪聲控制方面的表現比較出色。
▲在小愛斯基摩36的強力壓制下,滿載30分鐘后的酷睿i9-12900K封裝溫度最高僅75℃。
小結
從體驗來看,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在散熱性能上的表現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不過在顏值上繼續采用了極簡的設計風格,同時通過大銅底設計、具有空氣動力學的龍鱗2503風扇,還有配備了6.2W/m.k導熱系數的信越7868硅脂,讓它的性能表現非常搶眼。此外,僅699元的價格也顯得很有誠意,比較適合在乎性價比的用戶使用。
鑫谷昆侖KL-360 ARGB規格
冷排尺寸:397mm×120mm×27mm
冷排材質:鋁
水管長度:450mm
冷頭尺寸:74.2mm×74.2mm×50mm
水泵轉速:5300rpm±10%
水泵噪聲:<28dB(A)
風扇尺寸:120mm×120mm×25mm
風扇轉速:800~2000rpm±10%
風扇風量:78cfm
風扇風壓:3.0mmAq
風扇噪聲:32dB(A)
冷頭風扇:70mm×70mm×15mm
外置水泵:27.5mm×33mm
支持平臺:Intel:LGA2066/2011-v3/2011/1700/1200/115X
AMD:TR4/AM4/AM3+/AM3
參考價格 999元
鑫谷之前曾推出過多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比如冰封系列、冰酷系列等,這些產品大多都是針對中端及入門級用戶。鑫谷在前幾年推出過高端系列—昆侖,昆侖系列的產品最開始主要是電源類,現在昆侖系列產品線拓展到了散熱器產品上了,昆侖KL-360 ARGB就是其首發產品。
是水冷也是風冷
MC之前體驗過來自ROG的RYUJIN龍神Ⅱ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款散熱器的價格高達兩千多元,它有一個特點是在冷頭上加入了風扇,可以輔助散熱,通過融合風冷和水冷的方式來提升散熱性能。鑫谷昆侖KL-360 ARGB雖然也采用了這種類似的設計,但有一些不同:它在冷頭內部加入了一個70mm×70mm的散熱風扇,支持PWM調速,冷頭的風扇轉速最高可達到3000rpm。它采用立體式高壓強風,通過從頂蓋四周進風,冷頭靠近底部出風的方式,不僅可以為處理器直接散熱,出風口的風還能為主板上的散熱模組降溫。冷頭頂蓋部分是它的Logo并配有RGB燈效的昆侖山圖案,看上去很別致。
▲冷頭的上方是進風口,下方是出風口,出風口可以直吹主板的散熱模塊,不僅可以為處理器散熱,還能為主板散熱。
或許是考慮到水冷加風冷散熱的專利問題,所以昆侖KL-360 ARGB巧妙地采用了分體式水泵。它將水泵部分設計在了靠近冷排的水管上,由于水管相對來說比較柔軟一些,可以降低水泵運轉時產生的振動和噪聲,并且也不會對安裝產生影響。
▲采用的分離式水泵,設計在了水管上靠近冷排位置。
水泵采用的是氧化鋯陶瓷軸承,這是一種通過采用超細納米級氧化鋯瓷粉,經熱壓成型,在一定溫度下燒結成型后制成,具有耐磨、硬度高、噪聲低、壽命長等特點。另外,它還采用了三相馬達(6極電機),運轉更穩定,同時轉速最高可達5300rpm。
▲配備了大銅底
冷排鰭片加厚
配流體動平衡軸承風扇
與眾多標準規格的360mm冷排一樣,昆侖KL-360 ARGB的冷排尺寸為397mm×120mm×27mm,也是全鋁材質。它的鰭片進行了加寬處理,單排鰭片達到了23mm,加寬后可以提升散熱面積,增強散熱性能。與冷排搭配的三個風扇支持RGB燈效,可以對燈效調光,并與主流主板品牌的燈效系統進行聯動。另外,它也配備有燈效控制器,可切換26種燈效。
▲采用的是FDB流體動平衡軸承風扇,支持ARGB調光,最大可提供78cfm風量。
風扇采用了FDB流體動平衡軸承,具有噪聲低、振動小、壽命長等特性。它的扇葉經過了DBE動平衡校準,可以確保風扇長時間平穩運轉。從參數上看,昆侖KL-360 ARGB的風量和風壓都非常高,它能達到78cfm的風量和3.0mmAq的風壓,并且支持800~2000rpm的可調轉速。具體表現如何,還需要在后面的測試中進行驗證。
附帶專用螺絲刀
卡扣式安裝更簡便
鑫谷昆侖KL-360 ARGB的安裝方式與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幾乎完全一樣,同樣采用了免工具卡扣式安裝方式。同時,它的扣具也與小愛斯基摩36相同,二者可以通用。不過,昆侖KL-360 ARGB冷頭與背板固定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它的冷頭上的四角帶有安裝限位輔助設計,固定螺絲時會更容易一些,并且需要專用細長的螺帽,而小愛斯基摩36則是采用的更扁的螺帽。同時,它的冷頭雖然比普通圓柱形略大,但是冷頭能很好地與主板兼容,不會對主板的散熱模組、內存插槽造成影響。
此外,昆侖KL-360 ARGB還配備了一把專屬的磁吸螺絲刀,螺絲刀是專為散熱器的螺絲而設計,與螺母的咬合精度更高,并且搭配有旋轉帽設計,單手就能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鑫谷還聯合了散熱領域知名的道康寧(Dow Corning)打造的導熱硅脂,導熱系數為5.2W/m.k,略低于信越7868。它所含的揮發物低,長時間使用后性能衰減小。昆侖KL-360 ARGB能兼容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中高端平臺,比如英特爾的LGA20XX/1700/1200/115X;AMD的TR4/AM4/AM3+/AM3等。
散熱性能更強
封裝溫度低至68℃
同樣在酷睿i9-12900K的平臺上和相同的設置下,我們對鑫谷昆侖KL-360 ARGB進行了測試。借助AIDA64 System Stability Test對處理器進行Stress FPU單烤,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滿載測試,我們看到它的封裝溫度僅68℃,這比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的75℃還低了7℃,散熱表現非常優秀。另外,我通過軟件注意到冷頭的風扇轉速不到2000rpm,這也說明昆侖KL-360 ARGB憑借水冷加風冷的組合散熱,的確比單水冷散熱性能強很多。
▲鑫谷昆侖KL-360 ARGB可將酷睿i9-12900K處理器在滿載時的封裝溫度壓制在68℃,散熱性能很強。
另外,在噪聲控制方面昆侖KL-360 ARGB也比較出色,滿載時除了能略微聽到高于待機時的風扇噪聲外,其他的水泵、冷頭風扇幾乎聽不到聲音。整體的噪聲值與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一樣,僅48分貝左右。
小結
經過一番測試可以看到,鑫谷昆侖KL-360 ARGB在性能上有很大的突破—讓酷睿i9-12900K滿載封裝溫度低至68℃。這主要得益于它在水冷中融入風冷,同時加上分離式水泵設計,不僅可以大幅提升散熱性能還能降低冷頭的體積,也能避免可能存在的專利風險,這種巧妙的設計值得稱贊。
ROG RYUJIN龍神Ⅱ360規格
冷排尺寸:394mm×121mm×27mm
冷排材質:鋁
水管長度:380mm
冷頭尺寸:78.15mm×87.5mm×81mm
水泵轉速:840~2800rpm±10%
水泵噪聲:<31dB(A)
風扇尺寸:120mm×120mm×25mm
風扇轉速:450~2000rpm±10%
風扇風量:71.6cfm
風扇風壓:3.94mmAq
風扇噪聲:29.7dB(A)
冷頭風扇:60mm
支持平臺:Intel:LGA2066/2011-v3/2011/1700/1200/115X
AMD:TRX4/TR4/AM4
參考價格:2499元
ROG玩家國度一直是以高端著稱,在玩家圈中久負盛名。RYUJIN龍神Ⅱ360是ROG在DIY產品中的一款旗艦產品,高達2499元的價格,在一體式水冷產品中已經達到天花板級別。售價如此高昂的產品,它的工業設計、產品性能是否能“打遍天下無敵手”呢?
配3.5英寸顯示屏
更具可玩性
與普通水冷散熱器僅在冷頭上設計一個可發光Logo不同,ROG從第一代RYUJIN龍神開始就在冷頭上配備了顯示屏,不過第一代RYUJIN龍神的冷頭屏幕僅1.77英寸,屏幕看上去很小。RYUJIN龍神Ⅱ360在上一代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屏幕尺寸升級為3.5英寸的24位全彩LCD,其分辨率為320×240,屏幕尺寸與當年的iPhone 4相當。這塊3.5英寸的屏幕可以顯示系統信息,如處理器溫度、電壓、風扇轉速、頻率等,并且通過Armoury Crate軟件還可以進行設置。
▲冷頭的配備了一個3.5英寸的顯示屏,可顯示自定義畫面和系統信息,可玩性很高。
ROG RYUJIN龍神Ⅱ360預設有暗黑和明亮兩大主題,還擁有自定義主題設置功能,可打造個性化的主題。此外,RYUJIN龍神Ⅱ360將冷頭部分的存儲空間提升到16MB, 可以保存多個GIF文件,最多可以同時播放五個動畫。通過Armoury Crate軟件可以上傳自定義的GIF格式動畫文件,然后調整大小后就能在RYUJIN龍神Ⅱ360的冷頭上顯示出來。
冷頭集成風扇與水泵
從表面上看,你會發現RYUJIN龍神Ⅱ360的整個冷頭部分比普通360mm規格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冷頭更大,它的冷頭尺寸為78.15mm×87.5mm×81mm,外觀呈方形。
▲銅底已經預涂了硅脂
▲采用了3個貓頭鷹NF-F12 iPPC 2000工業級散熱風扇
冷頭外部四周設計有很多的散熱孔,這是因為它在冷頭內部集成了一個60mm的散熱風扇,而傳統水冷散熱器只是銅底加水泵的結構,RYUJIN龍神Ⅱ360通過加入了散熱風扇后,可吸收一部分導熱銅底的熱量以及增強冷排的散熱效能,同時也能讓屏幕所發出的部分熱量及時排出,還能對主板供電電路提供輔助散熱。
▲冷頭的內部結構
當然,至于在冷頭上增加了散熱風扇后,散熱性能提升有多大?兼容性會不會變差?我們下面會進行相關測試。
安裝簡單但兼容性差
ROG RYUJIN龍神Ⅱ360上市時間雖然比其他幾款產品略早一些,但是它通過更新后的扣具也支持第12代酷睿處理器。Intel方面,主流的LGA 115x/1200/1700/1366/2011/2011-V3/2066都能支持,AMD方面,除了像主流的AM4平臺外,也同樣支持頂級平臺TR4。它所搭配的LGA1700扣具依然采用了之前的簡潔安裝,冷頭部分的扣具與之前一樣,無須更換,并且只需要用手擰上去即可。需要更換的是背板,整體安裝方式與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基本一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本次體驗的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鑫谷昆侖KL-360在安裝時都不存在兼容性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一體式水冷的冷頭都不大,只有像塔式風冷散熱器由于體積大,所以會有可能導致與主板上的散熱模組和內存產生沖突。不過,ROG RYUJIN龍神Ⅱ360由于在冷頭內融合了水泵和風扇,所以冷頭的體積較大,安裝時容易與主板上處理器周邊的散熱模組和內存產生沖突。
比如我們搭配的是ROG自家的主板:Z690-A D4吹雪,在安裝ROG RYUJIN龍神Ⅱ360時就需要調整方向,即便是勉強安裝后也會占用主板上一個內存插槽位,并且與散熱模組間幾乎沒有多余的空隙。在我看來,它的兼容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畢竟對于一款2499元的頂級散熱器來說,出現這樣的兼容性問題是有點不妥,更何況還是自家的主板。
性能表現不如人意
我們前面提到過,ROG RYUJIN龍神Ⅱ360也是一款風冷和水冷融合的產品,它跟鑫谷昆侖KL-360 ARGB的不同之處在于龍神Ⅱ360是將風扇和水泵都塞入了冷頭里面,而鑫谷則是將水泵從冷頭中單獨剝離出來,設置在水管上。我們很好奇這兩種產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設計,它們在性能上的差距有多大?
雖然MC之前評測過ROG RYUJIN龍神Ⅱ360,但是當時是通過酷睿i9-11900K對其進行測試的,對本次的測試平臺而言沒有太大參考性,所以我們對其進行了重新測試。在酷睿i9-12900K處理器的平臺上,通過AIDA64 System Stability Test的Stress FPU對處理器進行單烤。在滿載測試30分鐘后,處理器的封裝溫度穩定在75℃左右,與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的溫度相同,比鑫谷昆侖KL-360 ARGB高了7℃。不過噪聲表現不錯,僅48分貝左右。
▲在滿載測試30分鐘后,處理器的封裝溫度穩定在75℃左右,與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的溫度相同,比鑫谷昆侖KL-360 ARGB高了7℃。
小結
ROG RYUJIN龍神Ⅱ360的個性化功能比較豐富,顯示屏可自定義內容,值得稱道。不過它的性能表現并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酷睿i9-12900K處理器滿載75℃的溫度表現還不及千元級的鑫谷昆侖KL-360 ARGB,只與699元的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持平。同時,有點碩大的冷頭導致其安裝兼容性比較差,在大多數主板上都會額外占用一條內存插槽,這點也使其減分不少。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主流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有120mm、240mm、280mm、360mm、420mm等規格,這些規格主要是指冷排的長度。此外,風扇主要分為120mm和140mm兩種,我們日常所說的120mm冷排是指冷排可以安裝1個120mm的風扇,240mm則能安裝兩個120mm風扇,280mm則能安裝兩個140mm風扇,以此類推。
通常來說,360mm規格的產品比240mm的更強。當然這也并不絕對,也有一些高端的240mm規格的產品通過改進設計、提高用料的條件下也會有比低端360mm規格產品更強的性能。同時,同規格的一體式水冷,由于用料和設計的不同,也會存在性能差距,這在本次的測試中已經得到了驗證。
通常來說,酷睿i5或銳龍5系列的處理器在沒有超頻需求的前提下,建議搭配普通的240mm規格的一體式水冷。酷睿i7或銳龍7系列處理器,由于功耗和發熱都比較高,則建議搭配中端的360mm規格一體式水冷,而對于頂級的酷睿i9或銳龍9系列,那么則建議使用中高端的360mm規格甚至是420mm規格的一體式水冷。
相信很多用戶都看到過“水冷從入門到理賠”這句調侃的話,水冷散熱器不管是分體式還是一體式,漏液問題在5年前的確比較普遍,并且以往的水冷里面液體具有導電性,容易導致其他硬件損壞。現在由于技術和工藝的進步,正規廠商的一體式水冷已經很少有漏液問題發生。不過少并不代表不可能發生,一旦發生漏液導致硬件損壞售后包賠嗎?我們統計了評測的這幾款產品的售后質保政策供大家參考。
鑫谷:3年質保,在質保期內,如果經過專業檢測證實是水冷質量問題導致燒壞硬件的,損壞的硬件按照市價做出相應賠償。
幾何未來:3年質保,出現漏液包賠,水冷產品直接換新。
ROG:6年換新,發生漏液問題導致其他硬件損壞可以原價賠償。看得出來,ROG雖然價格貴,但是售后服務上還是很符合高端產品的作風。
▲通過電商網站咨詢的售后質保信息,從左到右依次為:ROG(華碩)、鑫谷、幾何未來。
看完了文章,相信大家對這幾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外觀、性能都有所了解。那么對于用戶來說該如何選擇呢?從性能、性價比、兼容性、外觀設計、售后服務綜合來分析的話,首選鑫谷昆侖KL-360,畢竟它在性能、顏值、兼容性以及性價比等方面拿捏得恰到好處。日常999元的售價,趕上電商活動還能以899元的低價入手,性價比確實很高。另外,我也推薦幾何未來小愛斯基摩36,它的外觀不張揚,性能卻很強,關鍵是價格實在,僅為699元,就性價比來說,還是比較香的。
幾年,一個新的機種誕生了——一體機。通過整合傳統臺式機的性能優勢和筆記本的靈活便攜性,一體機更符合我們對電腦的理想追求,也正因為這樣,一體機現在受到了越多越多商業辦公和家用人士的喜愛,就比如小編本人。
近日,為了方便在公司辦公,我也準備給自己升級一下辦公設備,目前我比較喜歡的一體機是聯想AIO逸和戴爾靈越AIO ,它們均是京東5000元價位銷量最高的一體機,且配置也十分相近。下面我就對這兩款一體機做個詳細的對比,看看哪款更值得買。
外觀設計
一眼看過去,很直觀就能感受到,戴爾靈越AIO比聯想AIO逸在高度上要矮一點點,所以會有戴爾靈越AIO的屏幕更小的錯覺,但事實上它們都采用了1920×1080分辨率的23.8英寸的顯示屏,同時也擁有窄邊框和很高的屏占比,顯示效果不錯。
戴爾靈越AIO在外觀色調上以白色為主,整體也比較圓潤,風格偏向居家,不過也有黑色可選,同時在配置和支架設計也會有所不同,也更商務一點。
而聯想AIO逸似乎就是為商務而生的,整機采用純黑色的設計,給人更加沉穩大氣的感覺。我本人也是更加喜歡這種設計,簡潔明了、酷炫十足。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黑色,聯想AIO逸也提供了白色可選。
在背部設計方面,聯想AIO逸和戴爾靈越AIO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戴爾靈越AIO采用了祖傳的圓潤弧形風格,一體化機身,后殼雖是塑料材質,但銀色的仿金屬漆顯得多了幾分金屬的質感。
而聯想AIO逸這邊,采用了分離式設計。其中顯示器部分的后蓋為磨砂質感,而主機部分則為光面烤漆材質,左上角為暗金色logo,整體看起來線條分明,質感十足。并且,由于聯想AIO逸沒有戴爾靈越AIO的那個長長的音響“下巴”,整體看起來也會顯得更薄一點。
底座支架
底座和支架方面,戴爾靈越AIO的底座采用的是開叉設計,有點像家里的電視,占用的空間會大一點點。不過這種三角結構的設計也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它的底座不需要很大的重量就可以穩定在桌面上了,整體的重量就會偏輕一些,只有5.1kg,移動起來很方便。
而聯想AIO逸則采用了方形底座,十分簡潔,配上那個線條感十足的支架,整體顯得很有個性,十分吸睛。可能有朋友會擔心那個支架的耐用性問題,這個其實完全不用在意,因為這個支架是全鋼材質,同時實心底座也由鍍鋅鋼骨架鍛造,耐用性夠強,并且整體很有分量,放在桌面上很穩當,只是移動起來就稍稍沒有戴爾靈越AIO那么方便。
由于機身重量方面的限制,兩款產品的支架都不具備高度和旋轉調節的能力,只提供了調節范圍大約為0~25°的仰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聯想AIO逸可以調節為0~-5°的俯角,而戴爾靈越AIO的話則不支持。
其它硬件
一般一體機的話都會內置一些額外的硬件,如音響、攝像頭這些,而戴爾靈越AIO這個懸浮式音響我個人不太喜歡,因為戴爾靈越AIO支架本身不高,加上這個音響,戴爾靈越AIO下方可利用的空間就會少了一點。不過拋開這個,戴爾靈越AIO其它方面就很貼心了,如彈出式的攝像頭、內置麥克風等等,不用再購買額外的設備。
而聯想AIO逸的音響隱藏在屏幕的正下方,內置杜比音效,但沒有配備麥克風和攝像頭。我簡單地聽了一下兩者各自的音響效果,戴爾靈越AIO的聲音會更大點,聯想AIO逸的話,聲音沒那么大,但是高音更足,其它方面兩者區別不大。
接口方面
這方面兩款電腦都提供了豐富的接口,先來看看戴爾靈越AIO的,戴爾靈越AIO的接口都排在了機身背部,從左到右分別是HDMI-OUT、HDMI-IN、USB3.1 Type-c、千兆以太網端口、USB2.0、USB3.1×3(5Gbps)、耳機/麥克風端口以及SD插槽,此外,戴爾靈越AIO也可作為擴展器,連接后按一下電源鍵旁的信號切換按鈕即可。
再來看看聯想AIO逸,咋一看只有千兆以太網端口、HDMI-OUT、USB2.0 x2、USB3.1Gen 2(10Gbps)這幾個接口,但是實際上聯想AIO逸都把常用的接口隱藏到了方便用戶的地方。
在機身左側,為USB3.1Gen2(10Gbps)、3合1讀卡器、耳機/麥克風端口,好處就是我們不用在去翻過身到機身背部去找這些接口或者外加USB擴展器,很實用。并且一個很方便的地方就是,聯想AIO逸的屏幕下方還有一個熱拔插的便捷硬盤倉,我們需要擴展電腦空間或者做數據轉移的時候,買個2.5英寸機械硬盤放進去就行了。
配件方面
配件方面聯想AIO逸和戴爾靈越AIO都附送了與電腦相同顏色的鍵盤和鼠標,我們先來看看鍵盤。兩者放在一起可以明顯看到,聯想AIO逸的鍵面和鍵帽都要比戴爾靈越AIO的要大一點,并且鍵程也適中,對于我這種長時間碼字的人來說會更友好,同時也支持2段高度調節。
而鼠標的話,兩者又恰好相反,戴爾靈越AIO的尺寸要比聯想AIO逸大點,個人使用手感的話,想AIO逸的鼠標點擊感更清脆,并且鍵程更短、更輕,長時間使用相對更輕松一些。另外,由于是無線藍牙鼠標,所以我們有時候要打開外殼更換電池,這里戴爾靈越AIO的微動上方是有一個小掛鉤的,拆裝會有點不順暢。
最后是電源適配器方面,戴爾靈越AIO尺寸更大一點,額定功率為130w,聯想AIO逸的額定功率則為120W。
屏幕顯示
屏幕方面我直接用了測試工具來測試,可以看到(序號1為戴爾靈越AIO,2為聯想AIO逸),戴爾靈越AIO的最大亮度為207 cd/㎡,初始的白點偏差△E大約在 2.2。而聯想AIO逸的最大亮度為267 cd/㎡,初始的白點偏差△E為0.2。通過結果可以明顯看到,聯想AIO逸的亮度和白點偏差都是要比戴爾靈越AIO有優勢的。
色域方面,測得戴爾靈越AIO sRGB覆蓋為86.1% ,聯想AIO逸sRGB覆蓋為89.5%,這方面聯想AIO逸又再次領先。
最后是色準對比度表現方面,測得戴爾靈越AIO的對比度為274:1,均色差△E0.57。而聯想AIO逸的對比度1297.2:1,平均色差△E 為0.87。可見通過三項數據的對比,除了色差,聯想AIO逸在亮度、對比度、白點偏差和色域這幾個方面都是要比戴爾靈越AIO優秀的。
下面是實際的最高亮度無修樣張對比,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性能測試
在配置方面,聯想AIO逸和戴爾靈越AIO均搭載了8GB+512GB內存和2G獨顯,主要區別于處理器,聯想AIO逸的是i5 9400T處理器,而戴爾靈越AIO的是i5-10210U處理器,單單CPU的配置上看,聯想AIO逸的性能會強一點,但是實際的表現還得測試一下(序號1為戴爾靈越AIO,2為聯想AIO逸)。
首先是CINEBENCH R15的成績,聯想AIO逸的i5-9400T的成績略好一點,分差大約在27.8%左右。不過AMD M530 OpenGL應用性能稍遜nVIDIA MX110,分差大約在11.4%。
接著是3DMark11的跑分對比,可以明顯地看到,在游戲性能這塊,AMD M530的2442分超過MX110的2186分,分差大約在10.5%。
最后是使用評估PC的整體性能,這里除了對比一下兩款產品的綜合性能之外,我也想看看兩者在辦公性能方面的差距。最后測得聯想AIO逸綜合得分3065,戴爾靈越AIO綜合得分2785,總分聯想AIO逸領先,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數據。
綜合這幾項數據來看,i5-9400T還是要比i5-10210u在綜合性能方面要強不少,特別是辦公性能方面。至于顯卡方面,兩款顯卡性能其實相差不大,AMD R530的優勢在于游戲性能上,nVIDIA MX110則在圖形應用環節表現出色。
當然,聯想AIO逸并沒有全面領先,在硬盤讀寫的性能就不如戴爾靈越AIO。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聯想AIO逸配備了了32G的英特爾傲騰內存,這個可以提升硬盤使用體驗,算是個小彩蛋。
穩定測試
我也簡單地測試了一下兩款產品的穩定性,從溫度曲線和畫面的流暢度來看,聯想AIO逸平均的溫度較高,不過畫面已然流暢運行。而戴爾靈越AIO的話,平均的溫度更低,畫面有時會出現卡頓的情況,比如畫面中小綠人在撞墻的時候卡頓嚴重。可見,戴爾靈越AIO的i5-10210U雖然功耗低一點,但是性能也會相應地降低。
至于系統穩定性的話,戴爾靈越AIO和聯想AIO逸目前使用都沒有出現問題。這里如果你需要重裝系統的話,聯想的售后十分方便,提供了三年內免費上門解決方案,比較貼心了。
個人建議
從以上由外到里的詳細對比來看,相信你已經對這款一體機都有所了解。戴爾靈越AIO的話,顏值屬于耐看型,內置了麥克風、攝像頭等額外的設備,并且整體采用輕量化的設計,移動性有著更強的優勢,還可以作為擴展顯示器。
而聯想AIO逸則綜合性能更強一些,如辦公、游戲等等,整體外觀也十分簡大氣和酷炫,并且屏幕顯示效果方面也非常優秀,加上預留的硬盤位、額外贈送的32G傲騰內存、方便的接口位置等等,在辦公等商業環境下使用非常適合。同時,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學校延遲開學,需要在家上課網課,比起使用手機,一臺家用的一體式電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能讓孩子學得更專注。
爾天越Q8A一體式電腦評測
在追求穩定與可靠的商用電腦領域,臺式機是毫無疑問的主流機型,但是臺式機相對較大的體積占用也為集中辦公環境有限的企業帶來了諸多不便。最近幾年,隨著CPU、GPU等電腦硬件性能的快速提升,體積較小的迷你臺式機、甚至是一體式電腦也可以擁有強悍的性能,尤其適合對于空間占用比較在意的用戶。
海爾品牌在PC產業已經耕耘多年,尤其是在商用電腦領域,一直持續迭代產品,推出過多個系列的臺式電腦、一體機等產品。近期,海爾最新推出了天越Q8A一體式電腦,帶來了多項配置升級與功能更新。
海爾天越Q8A一體式電腦主要配置
海爾天越Q8A一體式電腦采用了高度集成化的設計,將主機和顯示屏和合二為一,搭載23.8英寸FHD分辨率屏幕,硬件上采用英特爾第九代酷睿處理器,將出色的外觀與強悍硬件集于一身。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款產品。
外觀設計:超窄邊框 顏值在線
首先我們來看看外觀設計部分。作為一臺簡約的一體式電腦,海爾天越Q8A使用了精簡融合的設計,以“Enough is good,less is more”為設計理念,讓電腦不僅成為工作的工具,更能夠成為辦公生活空間內的點綴。
初次看到海爾天越Q8A,你會以為這是一臺顯示器。該機配備的這塊23.8英寸屏幕采用了當下流行的窄邊框設計,上、左、右邊框寬度僅為2mm,屏占比高達92.4%,營造出了一種驚艷的全面屏視覺。尤其是在關機狀態下,近乎無邊框的屏幕呈現出了一種“息屏美學”。
屏幕素質方面,海爾天越Q8A的分辨率為FHD(1920*1080)級別,使用高品質IPS面板,色域達到了74% NTSC,并且擁有良好的廣視角表現,無論是文檔辦公、圖片設計,或是影音娛樂,都可以實現出色的顯示效果。
特別值得一提是,海爾天越Q8A在屏幕頂部設置了隱藏的攝像頭,采用升降式設計,不用的時候完全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在更加注重數據安全隱私的商用領域,更是可以有效的為客戶的數據保駕護航。
海爾天越Q8A的主體部分為黑色,機身纖薄輕巧,側面看起來的確像是一臺顯示器。銀色的金屬支架質感出眾,與黑色機身搭配相得益彰。
海爾天越Q8A的這個“八”字型支架采用了方便的拆裝方式,同時厚重的金屬材質可以為整機提供穩定股的支撐。
支架頂端與海爾天越Q8A的背板連接部分,采用了可調節設計,支持對屏幕進行-10~20°之間的傾斜調節,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屏幕至最適合觀看的角度。俯仰之間,姿態盡顯。
背面部分,海爾天越Q8A采用了一體式的后殼設計,左右側下方部分內置了功率高達6W的立體聲雙揚聲器,帶來了令人滿意的聲音效果。頂部左右側則是設計了散熱出風口,垂直向上的出風方向散熱更加高效。
控制部分,海爾天越Q8A機身正面右下邊框處設置了四枚按鍵,從左至右依次是屏幕關閉、亮度調節和電源開關鍵,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四個按鍵并不是觸摸式,僅是指示作用,真正的按鍵則是機身背面的四顆物理按鍵,正面的指示是為了更好的盲操作。
擴展接口方面,海爾天越Q8A還是提供了豐富的選項,機身前面板布置了3.5音頻插孔、兩個USB 3.0與USB 3.1 Type-C接口,加上機身背部的HDMI、DP、RJ45以太網接口,整機的擴展性非常出色,尤其是前置的USB Type-C接口更是十分實用。
硬件配置:九代酷睿+高性能固態硬盤
以往消費者的傳統印象里,一體式電腦的性能大多孱弱,但如今的性能表現,其實一點不比臺式機差。海爾天越Q8A一體式電腦的硬件配置也非常主流,CPU部分采用了Intel第九代酷睿i5-9400桌面處理器,帶來了強勁的性能表現。
AIDA64 CPUID
海爾天越Q8A搭載的這顆Intel Core i5-9400處理器,基于Coffe Lake 架構,14nm工藝制程,采用6核心6線程設計,主頻3.6GHz,最高睿頻可達4.1GHz,三級緩存9MB,TDP65W,性能較上代產品明顯提升。
CINEBENCH R15測試
從CINEBENCH R15版的測試結果來看,這顆i5-9400F的單核分數為174cb,多核分數為945cb,性能表現非常不錯,尤其是多核性能,在用戶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時,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
CINEBENCH R20測試
在CINEBENCH R20版本的測試中,海爾天越Q8A同樣表現出色,單核分數為425pts,多核分數為2332pts,性能表現級別與臺式機相比也毫不遜色。
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測試
內存方面,我們通過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進行測試,海爾天越Q8A采用了8GB DDR4-2666高頻內存,內存讀取、寫入、復制速度分別為20287 MB/s、18596 MB/s、18781 MB/s,延遲59.8ns,日常使用中可以為整機帶來更快的響應速度。
CrystalDiskMark測試
存儲方面,硬盤方面,海爾天越Q8A搭載了容量為512 GB的金士頓固態硬盤,采用了NVMe接口,相比大多數一體機采用的SATA固態硬盤可以提供更快的傳輸速度。在CrystalDiskMark的基準性能測試中,海爾天越Q8A的硬盤多線程4K隨機讀寫速度可以達到637.56 MB/S、寫入速度可達329.74 MB/S,表現十分不錯,貼近實際使用體驗。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測試
整機的綜合性能方面,我們使用PCMark 8來進行衡量,這是一款經典的系統綜合性能測試軟件,七個不同的測試環節包含多個獨立工作負載。在Work accelerate測試中,海爾天越Q8A一體式電腦獲得了4999分的高分,接近專業級PC的性能表現,充分說明了這款機器的實力,應付商務辦公,設計作圖,甚至是一般的網絡游戲都是毫無壓力的。
穩定可靠智享商務 生產力加倍
對于電腦,尤其是商用電腦來說,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加之一體式電腦體積小巧,內部空間緊湊,如果沒有良好的散熱,再高性能的硬件,也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
為此,海爾天越Q8A一體式電腦也進行了專門的優化設計。內部采用3根大直徑的純銅散熱管,加上風道優化,組成了高效的散熱系統,可以快速帶走處理器、硬盤等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保證系統高效穩定運行。同時靜音控制系統可以有效降低風扇噪音,營造出低噪高效的辦公環境。
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
在AIDA64的穩定性測試當中,我們對CPU進行了滿載測試(FPU)。經過15分鐘的拷機之后,CPU的平均溫度保持在62°C,最高溫度也沒有超過80°C,溫控表現非常出色,在日常使用中即使持續高負載運行,也不必擔心出現過熱宕機等問題,這對于商用客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還要說明的一點是,海爾天越Q8A一體式電腦還附送了無線鍵鼠套裝,搭配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組合,日常使用中桌面干凈整潔,再也不必為雜亂的線纜頭痛。
總體來看,海爾天越Q8A是一款表現十分均衡的一體式電腦,出色的外觀設計顏值超高,硬件性能部分,Intel第九代酷睿處理器與高頻內存和高性能固態硬盤的搭配為系統帶來了快速響應能力,加之升降式攝像頭、大滿貫的擴展接口,還有極佳的穩定性表現,這臺電腦在商務辦公中可以成為我們值得信賴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