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腦幾乎成了家庭、公司必備的工具,處處都可見到它的身影。可是電腦卻不像像普通的家用電器那樣經得起折騰,它顯得比較的嬌貴,比較容易出現故障。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它的操作系統或安裝的軟件出現了問題,許多用戶遇到這些問題,只能求助于電腦店,而你遇到此類問題時,會怎么做呢?

    操作系統變得緩慢不堪了?出現各種莫名其妙的故障了?中毒了?這一類的軟件類故障讓人非常的煩惱,但解決的終極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祭起重裝系統大法來重新安裝一個全新的系統,對付系統軟件故障,這種作法通常都很有效。

    圖1

    你會重裝系統么?你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還是求助于街邊的電腦店呢?你用哪種方式重裝系統呢?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下重裝系統的幾種方式,同時也來看看這幾種方式的利與弊。你別笑,術業有專攻,你可別以為重裝系統是那么簡單的活兒。有個網友的精彩回復,就很好的回答了你的笑意。

    圖2 網友的機智回答

    的確,重裝系統在你眼中可能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兒,但在大多數人眼中,卻是個技術活。什么設置BIOS啟動設備啊,什么分區啊,什么安裝驅動啊的,連名稱都是第一次聽說,你還讓我自己弄去?還是拿到電腦店去給個幾十塊讓他們搞定吧。可是,拿給街邊的電腦店不僅需要花費金錢,還需要注意硬盤里的資料與隱私文件的保密,要知道有些技術人員還有瀏覽一下客戶的硬盤里有些啥玩意的嗜好。

    圖3 重裝系統很簡單?

    的確,常規的重裝系統方式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是具有一定的難度。于是便出現了許多便利的網友DIY版系統,你只需要把它們刻錄到光盤或者寫入U盤中,然后用它們啟動電腦,接下來的操作就可以交給它們了,傻瓜式操作,不但幫你安裝好系統,而且還幫你安裝好硬件驅動甚至常用軟件,省時省心。

    圖4 你的電腦有沒有被裝過番茄花園這個著名的網友DIY的盜版系統呢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下幫電腦重裝Windows系統的幾種方式,來看看它們的優缺點,有了它們或許可以幫你在操作系統出現問題后,自己搞定系統的重裝操作哦。所以,本文針對初學者,老鳥略過。

    這里警告一下,重裝系統操作有風險,硬盤里的重要資料記得事先備份。

    重裝系統教程之一 傻瓜式的輔助工具你用過沒 小心一點免得被加料

    發展到了現在,一些更加傻瓜式的系統重裝工具誕生了,那就是各種各樣的一鍵重裝系統工具,讓重裝系統變得更加的簡單。來看看用它們來重裝系統簡單不?

    百度一下“重裝系統”,你就會找到很多很多的一鍵重裝系統工具,這里我們拿其中的一個來作為例子。來來來,小白一鍵重裝系統就是你了。首先,這一類的工具通常都很小,不到20M大小難道還包含了系統安裝文件,我們往下看?

    運行“小白一鍵重裝系統”(后簡稱小白好了)為啥右下角會提示用戶關閉殺毒軟件呢?怕誤報?筆者便用ESET Smart Security掃描了一下下載到的5種一鍵重裝系統類軟件的安裝包,結果其中兩個被判斷為可疑程序。這些情況有可能是誤報,因為很多類似的破解黑客加殼工具都會給殺毒軟件誤報,但也可能會是真的被加了料的。咱接著說。

    圖5 ESET Smart Security掃描結果 兩款工具被判為了可疑文件

    小白不僅為用戶準備了一鍵重裝系統工具,而且還附帶了系統的備份還原工具,還有那軟件安裝工具,可以說功能比較的全面。

    點擊立刻重裝系統,,小白將檢測當前的系統環境,并且幫助用戶備份舊系統里的關鍵目錄下的資料,這一點做得比較的貼心。但是如果用戶在系統分區其它目錄下還保存有文件的話,記得手動備份。

    圖6 備份資料

    在系統選擇方面,小白為用戶提供了Windows XP、Windows 7 32位跟64位、Windows 8.1這幾個不同版本的Windows系統,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這里,為了方便測試,筆者就選擇了Windows XP。

    圖7 提供多種版本的Windows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下載過程,根據用戶的網速及選擇的Windows版本,花費時間不一。筆者的8M電信寬帶下載Windows XP系統用了差不多1個小時。可以看到,小白下載的是一個gho文件。

    圖8 漫長的下載過程

    下載完畢會自動重啟,然后自動進入GHOST恢復界面,進行剛剛下載的gho文件的恢復操作,恢復完畢,自動重啟,進入經典的GHOST系統安裝界面,也就是Windows的安裝、設置及萬能驅動的安裝過程。

    圖9 自動安裝萬能驅動

    一切搞定后,就能進入一個全新的系統中了,小白還“貼心”的幫你安裝了一些常用的軟件,甚至還包含了殺毒軟件,順手幫你修改了瀏覽器首頁。為啥要這么貼心,因為這些都可以為小白作者帶來收益的。

    有了萬能驅動的幫忙,系統里的硬件大多都被安裝好了通用驅動,使用上是沒什么問題的,不過建議大家為顯卡重新安裝一下官方驅動。

    圖10 新系統桌面

    圖11 硬件驅動已經安裝完畢

    怎么樣,用這類的“一鍵重裝系統”類工具重裝系統夠簡單吧,接下來咱就說說它的利弊。

    優點在哪里?

    1、傻瓜式操作,點點鼠標即可,初學者都可輕松搞定。也不用擔心GHOST誤操作。

    2、無需設置BIOS啟動順序。

    3、無需安裝主板、顯卡、聲卡、網卡等的硬件設備驅動。(有些還是得自己安裝的)

    4、常用軟件已經安裝好,比如Office、壓縮軟件。看圖軟件,瀏覽器、聊天工具、下載軟件等。

    缺點在哪里?

    1、容易出現兼容性問題:由于所用DIYT系統是經過修改及優化的,而且安裝的是萬能驅動,因此會帶來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而這些故障通常不易于排查。比如在小白系統中,在筆者測試時,就因為小白所用GHOST系統優化而關閉了一個無線網的系統服務,導致了無法連接無線網絡,這一故障初學者根本就無從修復。諸如此類的故障可能還會有打印機無法打印,游戲頓卡等。

    圖12 無線網絡無法使用

    圖13 關鍵服務被優化關閉

    2、修改系統配置:修改瀏覽器首頁是肯定的,還有搜索引擎也會被修改(添加合作標識),這都不是事兒。甚至有些網友DIY版系統為了防止用戶修改這些設置,還有設置后臺程序守護。最過分的的,還會在系統里安裝一個下載器,在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自動啟動,自動下載安裝一大波的合作軟件。

    3、后門:所用GHOST系統是經過修改定制的,那么制作者就可以輕易地為它添加后門,比如加上一個隱藏的管理員帳號,比如用木馬代替一下系統文件,這樣一來,你的電腦就成為了肉雞,黑客既可以輕松獲取你的隱私資料文件,也可把它當成肉雞去做他想做的事兒。你的網銀、你的支付寶、你的游戲帳號,危矣!

    4、限制:這類的工具使用還有限制條件,首先是你的舊系統尚能正常運行(通常都是不能正常運行了才去重裝系統的好不好),正常的要求是能進入桌面,能運行該工具,還有能夠連接互聯網絡。

    5、盜版:這類工具所提供的系統多是盜版系統,而且還非常“貼心”的為用戶自動激活了系統,因為補丁升級而破解失效重回未激活狀態“你是盜版軟件的受害者”提示隨之而來。而附帶的諸如Office、Winrar、Acdsee甚至還有Photoshop之類的軟件也皆為盜版。使用盜版公司用戶可得悠著點,個人用戶也別說無所謂。

    不得不說的是,現在如果你把電腦拿到街邊的電腦店去要求重裝系統的話,大多數店里,他們會熟練的拿出光盤或者U盤,然后輕松的幫你裝上一個GHOST系統,同樣是盜版系統,同樣也附帶上一大波的合作軟件。既賺了你的重裝系統的錢,也能跟軟件廠商拿到合作費用。

    當然,你也可以用“一鍵GHOST”工具來恢復事先下載好的GHOST系統的gho文件,操作也是傻瓜式的,在舊系統中安裝一鍵GHOST的硬盤版,然后選擇導入gho文件,導入后你就可以在舊系統中傻瓜式的恢復該gho系統備份。和上邊的工具不同的是,在舊系統出問題而無法進入桌面時,也可以在其一鍵GHOST的開機恢復模式下來進行gho系統的恢復操作。

    圖14 “一鍵GHOST”工具

    重裝系統教程之二 光盤/U盤安裝方式 想要純凈系統就選它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安裝一個純凈版的Windows,然后安裝好硬件驅動,打好系統補丁、安裝好常用軟件,再用一個靠譜的殺毒軟件掃描一下有無病毒木馬,接著做個GHOST備份,以后有啥問題直接恢復該GHOST備份就可,這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那么,我想要安裝一個純凈版的系統要怎么做呢?

    首先,你得有個原版的操作系統安裝鏡像,你可別下載到那些經過修改的系統鏡像文件,天知道里邊會給加了什么料進去呢。上一篇的文章里有網友問到,在哪里可以下載到原版的系統安裝鏡像呢?我不會告訴你我是在msdn i tell you下載的。

    有了原版的系統安裝鏡像iso文件后,你可以選擇把它刻錄成光盤,也可以把它寫入U盤中。可不是單純的拷貝哦。我們需要動用UltraISO這個軟件。

    先插入U盤,然后用UltraISO打開系統安裝鏡像文件,然后在UltraISO菜單欄→寫入→寫入硬盤映像→硬盤驅動器里選擇U盤(別選錯,且U盤里的資料記得事先備份出來,之后的操作會將U盤里的所有文件刪除)→寫入。寫入完畢后你就有了個可以進行系統安裝的U盤了。

    圖15 UltraISO

    接下來就是重啟電腦,現在的電腦很多在開機時可以通過按某個特定的鍵盤鍵就可以選擇由哪個設備引導啟動的功能,你可以在一開機時嘗試不停地按動鍵盤的F11或F12鍵來嘗試進入,然后選擇由U盤或光盤引導啟動。不行的話,就只能進入bios設計界面設置啟動引導設備。

    圖16 選擇引導啟動引導設備

    用U盤或光盤成功電腦啟動之后,就進入Windows的安裝界面,Windows 7之后的安裝過程都比較的傻瓜式,這里就不詳細描述了,只寫一個關鍵的地方。

    圖17 Windows 7安裝界面

    在安裝類型的選擇上,如果你要安裝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那么就選擇“自定義”,如果你想要覆蓋安裝,就選擇“升級”。建議采用全新安裝方式,下邊介紹的步驟為全新安裝方式,要注意的是,你必須事先把位于系統盤(一般為C盤)的資料文件進行備份后操作,否則將丟失。

    圖18 自定義

    接下里選擇系統要安裝到的磁盤分區,咱先點驅動器高級選項,然后選擇需要安裝系統的分區(通常為c)不要選錯分區,原則上選擇舊系統所在分區,接著選擇格式化操作(再次提示你必須事先把該分區的資料文件進行備份后操作,否則將丟失)。格式化后點擊下一步就可進行系統的安裝操作了。

    圖19 格式化操作將清除分區資料記得事先備份

    安裝完系統后,還沒完,你還要做一大波的事兒呢。首先就是安裝主板、顯卡、聲卡、網卡等等硬件設備的驅動,這些驅動可以在你買電腦時附贈的光盤中找到,沒有的話,品牌機上官網下載,兼容機則到各個硬件的官網下載。沒有安裝驅動的后果是沒有聲音、無法聯網、顯示圖像差、游戲頓卡等。在Windows 7以后的系統已經可以幫你安裝上大部分的驅動,讓你只需要安裝顯卡驅動即可。

    圖20 安裝驅動時又是一個坎

    你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用驅動人生之類的驅動自動識別下載工具來安裝驅動,要事先下載好它們的集成萬能網卡驅動版的,不然新系統連網都上不了,它們還怎么幫你下載安裝驅動呢。

    軟件名稱:驅動人生網卡版(萬能網卡驅動)
    軟件版本:6.2.29.110
    軟件大小:120.85MB
    軟件授權:免費
    適用平臺:Win2000 WinXP Win2003 Vista Win8 Win7
    下載地址:http://dl.pconline.com.cn/download/56395.html

    圖21 驅動精靈

    驅動安裝完畢后,還要激活操作系統,正版的可以用正版key來激活(安裝時記得注意key對應的操作系統版本,否則無法激活),盜版的就只能自己看著辦了。接下來就是系統Windows Update打補丁操作,打完補丁再安裝常用軟件(最好官方下載,以免被惡意捆綁),一切就緒后再GHOST備份操作吧。

    1、純凈系統,安全有保障。

    2、沒有惡意的修改,沒有被惡意開辟的后門,新系統中無需擔心是否隱藏病毒木馬,但也不可大意。

    3、兼容性為最佳,正確地安裝硬件驅動將能最大程度的發揮你電腦的性能。

    4、即使舊系統無法啟動,也能完成新系統的安裝操作。

    缺點在哪里?

    1、花費時間長,安裝系統、硬件驅動、常用軟件,沒有1、2個小時搞不定。

    2、操作較為復雜,容易遇到一些技術問題,初學者得求助專業人士或百度一下。

    3、雖然說Windows 7以后系統會自動識別安裝大部分的硬件驅動,但是還有些硬件的驅動必須靠用戶安裝。用戶得自行下載對應的驅動程序,還得分清系統版本。

    重裝系統教程之三 何須到處尋找 Windows 自帶的系統備份恢復工具你用了沒?

    其實,Windows 7還自帶了系統備份還原工具,你知道么?你只需要事先將正常運行的Windows做個備份(創建系統映像),在系統出問題時就可以輕松還原。

    圖22 Windows 7自帶的系統備份還原工具

    1、類似于GHOST的映象備份還原操作,操作比GHOST簡單。

    2、恢復系統于為備份時的良好狀態。

    3、在舊系統無法進入桌面時可借助系統修復光盤來進行恢復操作。

    1、備份的映像文件較大。

    2、有時需要創建系統修復光盤才能使用。

    對比起Windows7的備份還原工具,Windows 8就里的系統恢復功能就顯得更加的強大了。它為用戶提供了兩種系統恢復方式,一種是恢復形式,可以理解為保留用戶文件式的恢復操作。還有一種就是完全的初始化狀態,將系統恢復到剛剛安裝時的狀態,用戶文件及系統配置、安裝的軟件等都將遭到清除,可以理解為清除式的恢復系統操作。

    圖23 Windows 8的系統恢復工具

    1、操作相當簡單,傻瓜式操作。

    2、恢復的系統較為靠譜。

    3、無需事先備份系統。

    4、在Windows 8無法進入桌面時可以借助安裝光盤(U盤)來修復系統。

    1、慎用初始化功能,系統連激活狀態都將被改變。

    2、該操作沒有密碼鎖定功能,容易被惡作劇。

    重裝系統教程之四 可能因此被批槍稿的 國產的系統重裝工具推薦

    在前幾年,國產安全軟件的其中兩巨頭金山和360分別推出了傻瓜式的系統重置工具,可以幫助用戶在無光驅、無U盤、無操作系統安裝光盤、無操作系統安裝文件的情況下幫助用戶重裝系統。

    這兩個工具的原理大概是采用了在線的智能匹配用戶當前系統與云端原版的微軟系統差異,動態下載被云端未被修改的系統文件和注冊表然后進行替換,經過重裝引擎重新封裝和配置系統。可惜的是目前金山已經停止了重裝高手的更新。

    相關文章推薦:一鍵重裝Win7 64位系統!360重裝大師圖文教程

    圖24 360系統重裝大師

    1、傻瓜式操作,初學者也能輕松完成。

    2、無需用戶準備什么,只要計算機能聯網就能搞定系統的重裝。

    1、穩定性有待提高。

    2、并非真正的全新安裝系統,可能會導致一些莫名問題的出現。相關論壇已經出現一堆的出錯求助信息。

    3、在舊系統無法進入桌面時無法進行重裝操作。

    4、電腦無法連接互聯網也無法進行重裝操作。

    總結

    上邊介紹了幾種重裝操作系統的方法,你會選用哪一種呢?如果你的目標是要一個比較純凈安全的操作系統,那就盡量不要選擇網友DIY版的系統,至于盜版,現在許多品牌電腦都為用戶提供了正版的操作系統,你沒理由放著不用反而裝個盜版系統去吧。大膽心細,事前備份,你也可以完成重裝系統這個技術活,祝你成功。

    能行業可謂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也是創業者們削尖腦袋一心想跳進去的紅海。而面對越來越魚龍混雜的科技智能產品,我們消費者很多時候也都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對于智能產品的選購,永遠都要相信一句真理“別信廣告,信療效”,廠商在大多情況下,為了促進產品的快速銷售,會在產品的宣傳廣告上花大心思,什么外國工藝啊、核心技術啊、情懷之上啊,等你拿到手上再和宣傳畫上的產品做對比的時候,你才會震驚,“這特么是什么XX”?

    而這次,小編將會總結自己用過、評測過和接觸過的一些產品,給大家揭露幾款千萬別買的智能產品,供正有購買此類產品意向的你參考。

    一、用戶體驗反人類——Jawbone up系列手環

    Jawbone這款產品的反人類要從它的外觀說起了,從最初的一代手環到最新的up24都采用了立方柱條彎曲而成,這樣確實創意新穎,但是卻犧牲了佩戴時的手感。有多少朋友會在日內廣場工作時因為膈應到手腕而取下它。然后,手環通體采用了類膚質軟性橡膠包裹,在提升佩戴舒適度是那個做了妥協,可又有多少朋友因為穿衣服時手環與衣物產生巨大阻力而選擇摘除它呢?最后,那個多此一舉的睡眠狀態切換鍵,用戶經常忘記變換狀態,每每從夢鄉中起來,想查看昨晚睡眠質量,可是得到的確實靜坐一整晚的可笑數據,果斷放棄使用。

    解毒指數:★★★

    二、跨不過那道坎——Moto 360等Android Wear智能手表

    還記得有一年某省高考作文題是“如何跨國這道坎”,我覺得這句話也是Android Wear常常發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在互聯網局域化的今天,我們想要與國外的Anroid服務相連簡直是越來越難了。所以,國內原有的Android Wear設備最近的日子十分不好過。就拿Moto 360來說吧,一天之內總有和谷歌服務斷開那么兩次,每次持續時間12小時。因此當智能表連傳統手表的任務都完成不了的時候,它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解毒指數:★★★☆

    三、美夢驚擾者——小米智能空氣凈化器

    小米作為一條中國互聯網的鯰魚,所到之處必然血流成河。前段時間小米高端推出自己旗下的智能空氣凈化器,那價格太美,于是成功地把同門兄弟獵豹空氣凈化器逼上天臺。在發布之初,小米號稱掌握的核心技術,在后來的啪啪打臉中也被證實是一場鬧劇。一部空氣凈化器,如果連靜音這點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還有什么理由讓大家去為此買單?

    解毒指數:★★★★

    四、論一杯鹽水的自我修養——55度智能水杯

    滾開的水倒入杯子中立馬降到55度,然后再將冷水倒入杯子,冷水則會自動回升到55度附近。這就是前些日子宣傳炒作的以“喝55度的水最健康”為賣點的55度杯,該款產品號稱內含超高科技相變材料,于是賣的老貴了。一只水杯得要到399元,海淘象印的保溫杯可以買3個了。不過最后還是被鉆牛角尖的土豪發現,這里面根本就是一些鹽溶液!出廠價與銷售價相差7倍,在刷新了我們對智能產品的定義之外,還刷新了我對“不要臉”三個字的理解。

    解毒指數:★★★★☆

    五、讓人眩暈的感覺——虛擬現實頭盔

    這里沒有特指那一款產品,所以是針對目前市面上所有可以買到的虛擬現實設備。這類產品在國內外如此火爆,為什么不建議購買呢?首先這類產品還屬于將想法變成為現實的初級階段,本身產品素質的不足,還不能作為一款成熟的商品用來銷(pian)售(qian)。其次,火爆意味著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很可能出現這款產品還在眾籌,你剛付款,又出了另一款比它功能更強,外形更炫酷的產品出現。加上那兩只手就能數過來的可以體驗的影片和游戲,相信我,不到2個周,它就會成為你家中吃灰大軍的一員。

    解毒指數:★★★★★

    PConline 雜談】門檻高、參數多、入門難,現在的年輕人,都奔著逼格高的愛瘋玩去了,這也讓DIY反而有點顯得青黃不接。當然,長江后浪推前浪,小白總是在低年齡段誕生的,不過基數肯定比10年前少多了,只是遍地都是的廣告、無處不在的JS很容易讓小白們黑白不分。其中一個明顯的表現在于硬件參數的解讀上。

    10年前已經有3.8GHz的CPU,10年后3.8GHz的CPU卻依然活躍在高端市場,那么摩爾定律失效了嗎?。可見,如何解讀參數,如何讀懂參數,是小白進階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無師自通獨立思考的過程。今天,我們就簡單羅列一些意義不大但又過分重視的硬件參數,看看你中槍了沒?

    霧里看花看不懂?談小白容易被誤導的參數

    1、CPU:“i3默秒全”的思考

    相信DIY玩家都聽說過“i3默秒全”的梗,當然這個梗隨著時間推移i3進化緩慢而失效。但也能看出Intel在CPU性能的優勢,而這個優勢,體現在架構上。所以說,架構,決定了CPU的一切。那么,其他CPU重要規格值得重視嗎?

    頻率

    Athlon XP 2000+,實際頻率并非2000MHz,但秒了Intel的2Ghz CPU

    在架構優化這隱藏BOSS的重要性被挖掘出來之前,頻率被一致認為是CPU最重要的規格,當年的CPU就是直接用頻率來代表型號。但當AMD在2001年大規模啟用PR值代替頻率來起名后,頻率決定性能的論調已經開始被懷疑。

    十年前的3.8GHz與十年后的3.5Ghz,誰性能強?

    隨著Intel Tejas計劃的破產,單核時代結束,唯頻率論成為了歷史。從10年前3.8GHz的奔騰4 570到10年后4GHz的Core i74790K,頻率并沒有進步,但后者的性能卻領先了N倍,同時把5GHz的AMD CPU打得滿地找牙。所有這些,都是架構的優劣的體現。

    小白:什么?頻率不決定性能?還是做幾道題冷靜下……

    如今,隨著睿頻技術的深入,頻率概念逐漸被淡化。所以,我們選擇CPU時候不能只看頻率,頻率的作用只體現在同代同系列的產品的狹義對比,那倒不如從型號對比更加直觀。

    核心數

    多核時代在2005年開啟,經過應用程序對多線程的優化,多核CPU主宰了CPU領域。所以坊間就出現了唯核心數的論調。

    CPU型號FX 8300Core i5-4590
    核心代號PiledriverHaswell
    接口類型AM3+LGA1150
    核心線程8/84/4
    內存支持DDR3-1866DDR3-1600
    內置顯示核心-HD 4600
    CPU頻率3.3-4.2GHz3.3-3.7GHz
    三級緩存8MB6MB
    制作工藝32納米22納米
    TDP95W84W

    八核FX8300卻打不過四核i5-4590,當時就是這樣

    不過問題就來了,AMD的八核CPU一定比Intel的四核CPU強嗎?這問題對于稍有了解的DIY玩家已經有了答案。核心數再多,架構不行也無補于事。是的,我們依然在談架構的重要性。再者,核心數多了,功耗就不容易控制了。

    目前主流四核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被JS的唯核心數理論洗腦,現在的定位與核心數的界限分得很清楚。Core i5以下的是雙核,以上是四核,AMD的主流都是四核以上。如果小白不懂看成績,多看看比價系統,就能理清不同品牌不同核心數CPU的差距了。

    緩存

    緩存的作用和內存類似,所以,CPU的緩存,自然是容量越大越好,數據吞吐量大時,大容量緩存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目前,CPU的緩存都集成在DIE中,所以速度都和CPU頻率同步。

    左邊的CPU緩存容量比右邊少多了,但性能,大家都懂的

    既然,CPU緩存容量是越大越好,那么是不是只看緩存對比就能看出CPU的優劣呢?不一定。仔細對比上圖的Core i7處理器的緩存容量以及AMD FX8300的緩存容量,可以說i7在容量上完敗,但實際性能卻秒殺對手。當年很多JS就拿緩存容量來作為黑錢的理由。

    緩存如美女一樣多多益善,不過跳出一個如花(非同類CPU比較)就不好了

    所以,由于原理的不同,不同品牌的CPU緩存容量并沒有可比性。雖說緩存是多多益善的,但這個多少比較僅限于同代CPU的比較上,小白們記住這一點了。

    小結:在CPU方面,我們總結了小白容易被誤導的三個參數。架構才是CPU性能的主導因素,至于頻率、核心數、緩存更多的體現在同品牌或者同代產品的比較,并不能用于AMD與Intel的縱向比較,如果真要從中比較,那么透明的電商價格以及網上的評測就告訴你一切了。

    針對網友提出的疑問,小編將在這里集中解答

    1、2樓網友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這篇文章還是比較良心的

    編輯回復:感謝網友支持哦~這樣的評論和點贊正是小編繼續精益求精的動力,小編也會繼續為大家帶來精彩有趣的內容。

    2、7樓網友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請問一下30hz的顯示器和60hz有區別嗎?60hz關了垂直同步就在60fps以上了,30hz的關了垂直同步也應該是在30fps以上的吧?各位大大能解釋下是這樣嗎

    編輯回復:垂直同步主要是解決游戲畫面的撕裂問題,30/60Hz對應的就是30/60fps,但是垂直同步并不代表游戲實際渲染的幀率(fps),垂直同步只是一個通過篩選渲染的幀,來避免畫面的撕裂。簡而言之,顯示器還是買60Hz的吧,垂直同步能開還是要開的,如果實際幀率不能滿足垂直同步的作用幀率還要考慮降低游戲的設置哦。

    3、19樓網友"annethome"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這個顯存位寬說的太絕對了,最好的測試辦法就是超下顯存頻率,要是提升不明顯的話才能說位寬夠用

    編輯回復:您的意見非常有意義,小編會在后續專門對顯存位寬方面做一個測試,敬請期待哦。

    4、30樓網友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ssd那塊…小編拿出來說持續寫入掉速的固態…浦科特m6s…有多少人都是這個固態啊…坑了一大片人

    編輯回復:其實模擬SLC技術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有好處的,用買MLC的錢就能體驗到類似于SLC的速度和快感。但是問題是部分JS卻用模擬SLC下的速度來宣傳,消費者用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掉速了。

    5、36樓網友"sn34491624"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比較感興趣的是藍光,現在大多數廠家都宣稱他們的顯示器慮藍光,可我們怎么分辨和檢測?

    編輯回復:濾藍光這個的確是個潮流,但是這個對檢測設備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們還沒有這么高端的機器,我們正在跟少數擁有該類設備的科研院所進行聯系,大家可以持續關注。

    6、62樓網友"張胖子M"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隨便逛了逛也就是隨便看了看,本來不怎么懂這一下就給弄的完全不懂了,麻煩了!這電腦今后還怎么DIY啊。

    編輯回復:因為篇幅的關系,可能很多地方沒有把所有細節說出來,想進一步了解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您繼續關注我們后續的文章即可。

    主板不決定主機的性能,但市場上的主板高則一臺iPhone 6的錢,低則一臺備胎手機的價格。如此一來,小白很容易被誤導的,那么有哪些參數值得我們留意呢?

    芯片組

    Z97Z87B85
    CPU插槽LGA 1150LGA 1150LGA 1150
    內存插槽最多4條最多4條最多4條
    磁盤接口4~6個
    SATA3.0
    4~6個
    SATA3.0
    4個SATA3.0
    2個SATA2.0
    USB3.0接口4~6個4~6個4個
    顯卡支持PCI-E 3.0
    單卡/X8+X8/
    X8+X4+X4
    PCI-E 3.0
    單卡/X8+X8/
    X8+X4+X4
    PCI-E 3.0
    單卡
    芯片擴展8xPCI-E 2.08xPCI-E 2.08xPCI-E 2.0
    多屏支持3屏3屏3屏

    由于AMD芯片組萬年不更新,我們就談Intel的芯片組好了。我們都知道,Intel的芯片組分了高中低端,分別是Z、H、B等系列,他們都支持同一插槽的所有CPU,如LGA1150的CPU。實際情況是,對于普通DIY玩家來說,B85主板與H97乃至Z97并沒有任何性能體驗上的區別。但是價格差卻有好幾百乃至上千!

    不難看出,為何電商銷售上B85主板為何占主導地位了。因為高端的Z97主板僅提供了有限的升級,如普通玩家很少用到的M.2接口以及PCI-E3.0的數量、未來Broadwell K CPU的支持上。這幾百塊的差別對實際性能不關痛癢,小白選購主板時候可不要因為Z97聽起來很高端而把沒用的功能附到你的購買成本上了。

    供電

    和顯卡供電一樣的性質,主板供電就是為CPU服務。主流主板一般都有四相供電,但那些四位數價格的往往有8相乃至10相。我們知道,相數越多供電荷載越低代表越穩定,那么我們值得多花點錢去選擇相數更多的主板呢?

    我們應更加關注相數外的東西,如散熱

    那可未必,畢竟主板廠商、尤其是一線大廠的,主板出廠一般都經過很嚴格的質控流程,所以穩定性都很有保障,別讓自己覺得自己主板相數比高端板少而產生不穩定的錯覺。畢竟供電與CPU需求數學,廠商已經計算好的。我們只要看好供電做工就行,這個才是影響你主板故障率的因素。

    所以,我們選購主板不必對供電相數看得那么重,除非你是一個狂熱CPU超頻玩家,“堆料級”的主板才是這類玩家的摯愛。

    音頻

    主板同質化現象催生了主板廠商向音頻進行差異化設計的趨勢,所以我們在千元以上主板往往看到廠商主打音頻的廣告。

    常見的瑞昱ALC892聲卡,對于普通玩家,誰會對它的音質有不滿?

    但是,音頻,本身就是很玄學的食物。主板廠商要拉開音頻體驗的差距,往往從視覺的音頻PCB部分的配置看到差距。如大眾級主板B85常見的瑞昱ALC892,音頻部分的處理也比較簡單傳統。

    豪華的主板聲卡模塊

    而高端的主板如技嘉G1.SNIPER M5就豪華多了,創新出品的聲卡部分,被金屬屏蔽罩覆蓋,音頻部分的PCB也通過分割線與其他主板部分分離,這樣能有效地減少平臺運行時各種雜訊影響到音頻的解析,從而保證音頻信號的純凈。而配備的可更換運放芯片,又使播放時主板能夠推動大阻抗的耳機。

    專業聲卡自然要配專業頂級的音頻輸出設備

    一個芯片與一組芯片的差距,就在這里。如果你是一個非狂熱音樂發燒友,永遠都戴著普通小耳機,那么這類頂級聲卡就顯得大材小用了。好的音頻芯片都要配好的器材,才能發揮功效。不然,這多花的錢就不值得了。

    網卡:

    至于板載網卡芯片,目前主流都是瑞昱、Intel、高通殺手三個品牌的網卡。單就硬件性能而言,個人倒是沒有感覺到有太大的差別(畢竟決定這方面體驗的,主要跟用戶本身所處的網絡環境有關),反而是硬件的兼容性和穩定性更加重要。

    殺手網卡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意義和普通網卡一樣

    品牌和商家也不時打這類的廣告,如雙千兆網卡、帶寬控制、下載也能玩游戲等,其實都是針對十分極限的環境下的使用。對于平均網速還未到10兆的天朝,選擇一款普通網卡就足夠了,不必做加錢黨。

    主流板載網卡

    小結:可見,雖然主板并不與計算機性能掛鉤,但是廠商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總是針對差異化來進行炒作。只是,當你遇到這種廣告的時候,你必須知道這些功能值不值得讓自己去多花錢去買。

    看一張顯卡的規格,一個GPU-Z就能告訴你所有的答案。那么,有哪些參數是值得小白們注意,避免被JS蒙騙呢?

    顯存:

    小白經歷最多關于顯卡的花言巧語的,無疑就是顯存了。對不起小編要鞭尸了,就是“GT440 4G 狂牛版”的笑話已經讓我們感到見怪不怪了,但商家總是會用這個”媲美高端“的規格來愚弄小白。

    雙敏:我已經掛了小編你還鞭尸?

    為什么這是笑話呢?這就因為畸形配置導致的。一款比核心顯卡還要差的獨顯,卻用上4GB的顯存,誰帶得動?并且這點有時成為了JS提價銷售的理由。所以,這些所謂的噱頭不可取。

    沒有征服大型游戲的GPU規格,顯存再大也徒然

    選擇一張性價比高的顯卡,顯存是重要因素,畢竟決定了高分辨率的流暢性以及網游的多開。不過它并不決定顯卡性能,所以GPU與顯存規格的均衡才是王道。

    顯存位寬:

    在商家吹自己GT640顯卡有著叫板旗艦的顯存容量的時候,卻總是在回避一個和顯存息息相關的指標,那就是顯存位寬。我們都知道,顯存容量與顯存位寬是顯存帶寬公式的組成部分,所以缺一不可。所以顯存容量再高,你的顯存位寬只有64bit,在計算帶寬時候也是顯得微不足道的。

    雙敏:我已經報警了!

    如今能暢玩游戲的顯卡,顯存位寬保底都要128bit,配合2GB以上的顯存,以及目前普遍高頻率的GDDR5顯存,才能保證在1080p分辨率下不會成為性能的瓶頸。甚至,有些玩家覺得256bit才是標配,但實際是否如此呢?

    還是來科普下吧

    128bit位寬的GTX960

    最近推出的GTX960顯卡就是采用了128bit的位寬,這一點自然也成為了網友吐槽的熱點。但是很明顯128bit的位寬已經滿足了GM206核心的需求,將其性能全部發揮出來并且以29億晶體管的規格直追上一代35億規格的GTX770。因為顯存位寬作為帶寬的決定因素之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滿足核心的數據吞吐,就算給GTX960配上192bit甚至更高位寬的顯存規格,它的性能依舊不會有提升。

    當然下一代顯卡可能會發生一些改變,HBM/HMC高帶寬顯存的實際應用會帶來性能提升的原因并不是位寬的單方面提升,而是要在GPU核心方面做出特定的改變,將GPU性能瓶頸從顯存轉移到核心上,到那時才會出現顯存位寬決定顯卡性能的結論。

    ASIC Quality:

    因為ASIC Quality引發的血案

    說到顯卡的檢測工具,大家肯定就會想起GPU-Z這個軟件,可是它里面自帶的ASIC質量檢測功能你用過么?這個功能被許多網友解讀為對顯卡GPU的直接檢測,還有網友在網購了顯卡之后發現這個數值太高之后還強烈要求賣家退貨,那么,ASIC指數真的那么神奇?

    這個參數,究竟騙了多少小白?

    ASIC Quality說白了就是AMD/NV在核心制造時候對GPU的一種在微電子級上的評價,這種評價結果都是直接儲存在GPU的記憶體中,而GPU-Z只不過是直接讀取這個數值而已。

    ASIC Quality67.3%75.9%
    極限頻率1191MHz1201MHz
    核心電壓1.2000V1.2120V
    測試得分54095485

    ASIC Quality功能其實對于極少數的超頻玩家來說更加有用(比如那些用來破世界紀錄的),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實際意義真的不大。如果真的擔心或是希望檢驗顯卡的質量的話,理論測試(看成績是否正常)+Furmark(穩定性測試)會是更好的選擇。所以,小白們看看就好,別當真。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跑分才是檢驗顯卡的唯一標準

    小結:顯卡方面,流處理個數、溫度、功耗、噪音等我們常見的指標都十分直觀,畢竟跑分就能看出明顯的對比,也不能作假。而顯存規格就容易被JS也常年被JS做文章,所以小白們就不要過于看重顯存的參數,顯卡的跑分跑游戲成績才是王道。

    顯示器是人機交互的重要一環,在這個體驗當道的時代,消費者對顯示器的選購更加重視,也誕生了不少讓人疑惑的參數。

    30Hz讓你痛不欲生

    在4K顯示器誕生的初期,為了普及這超高清的分辨率,部分顯示器廠商就舍棄了部分參數的主流設定,將刷新率設置到30Hz,從而降低成本,并且以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尤其是那些不懂顯示器參數的小白。

    4K顯示器也有地雷,那就是30Hz的DELL P2815Q

    結果,可想而知。30Hz刷新率,就代表一秒刷新30張畫面,我們知道,游戲要到60Fps也就是每秒顯示60張畫面時,我們眼睛才會感受到完全的流暢的。但是這類顯示器硬件規格限制在30Hz,即使你的是Titan X顯卡,感受到的也只是30fps的畫面。結果,可想而知。

    現在玩游戲都開始追求144MHz了,30Hz還有何用?

    30Hz 4K顯示器在價格上會比60Hz顯示器要便宜一些,但是受制于較低的刷新率,在游戲中會出現無法設置4K分辨率、畫面撕裂、卡頓以及鼠標丟幀等嚴重的問題,根本就玩不了游戲。所以,不要糾結30Hz的4K顯示器多便宜了,只需記住它只適合純純純純粹的文字處理的用戶。

    4K是否真的適合?

    4K,這個詞匯在2014年顯示器市場徹底火了一把,各種各樣的4K顯示器新品頻現,3840×2160超精細分辨率下,DIY也提起了PPI的概念。早已被愛瘋的視網膜屏幕洗腦的小白們,也終于對DIY提起了興趣。

    理想是美好的,顯示是殘酷的,上圖就是一個例子。微軟自己也未曾料想到消費者對PPI的追求是那么的強烈,使得Windows 7、8系統都沒有一個自適應高分屏的UI。如果你不設置放大界面,那么上圖的蚊子一般字體讓你十分難受。如果你放大了,但網頁文字卻不會出現你想象中的字符像素增大而是模糊放大,圖片更加慘不忍睹,成了直接拉伸,效果可想而知。

    拉大字體百分比會導致圖片拉伸,影響觀看效果

    不吹不黑,4K肯定是未來顯示器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現在的操作系統對高分屏的兼容性實在太差了,會給自己一種食之無味的感覺,而唯一的好處就在于4K視頻與游戲的體驗的確十分震撼。對于小白來講,4K的分辨率不是你盲目跟風的理由。1080P,至少在Windows 10之前,還是最理想的選擇。

    健康與便宜你選哪個?

    DIY,就是追求性價比,這沒錯。許多小白在選擇顯示器的時候,自然遵循這個原則。于是看見哪款顯示器大面子、低價格、還要是IPS硬屏,就入手了。

    藍光會傷害你的黃斑,這是不可修復的,會導致“青光眼”

    這點無可厚非,但是在越來越注重健康生活的今天,顯示器作為影響人體感官體驗的最深刻的配件,有些人在顯示器前一坐就是一天。但是藍光、閃屏等問題很容易對你的眼睛造成不可修復的風險。所以,顯示器廠商也注重健康顯示器這點。濾藍光顯示屏、高頻PWM與DC調光結合等技術為你的眼睛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

    貪便宜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健康,小白選擇顯示器的時候需要注意這點,不然得了小便宜,容易出大問題。

    別讓你的眼睛受罪

    小結:顯示器的感受不是用數字體現的,而是用你的眼睛來感受的。所以,選購顯示器時,記住一個原則,別讓你的眼睛受罪。

    模擬SLC事件

    很多時候,我們消費之前,往往都會看評測的跑分,來決定自己的選擇。入門DIY玩家也是奉行這點原則的,但是在SSD就不一樣了,稍不留神,評測出來時被封為神器的SSD有可能會成為坑貨。

    寫入了一半數據后,SLC模擬模式的SSD速度會驟降

    除了長期使用后會掉速的問題外,最近還爆出了部分SSD在MLCNAND模擬SLC后出現“拔苗助長”的反效果。在全盤SLC模式下,寫滿半盤容量時速度會爆跌,甚至還不如HDD!原因就不需小白們探究,但卻對只會用不會探究怎么用的小白們來說,這類會大幅突然降速的SSD的確會很影響你的心情:坑爹啊!

    參考別人的長期寫入評測,對你的SSD了解很有幫助

    這一個簡單例子就得看出,小白們不僅僅只看評測網站的數據,這些數據只代表SSD的最佳性能。長期寫入評測,這才是確保你將來購買的SSD沒有后顧之憂的最有力參考。

    SandForce主控:怪我咯

    許多人可能剛剛才認識SSD固態硬盤,更別說是對產品有較深的了解。個別的SSD廠商正抓住了這點,在產品宣傳推廣上鉆起了空子,不遺余力地鼓吹SSD的性能,什么讀寫速度超過500MB/s云云的,但實際上,本身性能卻達不到這樣的速度。

    典型的虛標案例

    為什么?那就是SandForce主控的鍋了。SandForce主控最為著名的特性當屬DuraWrite壓縮技術,由于實際需要寫入的數據量壓縮后變小,寫入速度得到了提升。在需要讀取的時候,被壓縮過的數據在主控內解壓后輸出,又帶來了外部讀取速度增益。而ATTO的測試數據模型恰恰是完全可壓縮的,與SandForce主控可壓縮算法天然的吻合。

    這個測試成績對比就讓人呵呵了

    所以,ATTO所跑的數據經過SandForce主控壓縮算法處理后,猶如一頭大象被壓縮成了一只蚊子的大小。因為實際寫入到閃存里的數據量很小,寫入操作很快就完成了,外部測到的寫入速度接近SATA 6Gbps的接口帶寬速度。但是到其他測試軟件后,就露出馬腳了。

    所以,購買SSD時,我們應該慎重看待廠商所宣傳的性能參數,哪些是真實的?哪些僅是噱頭?不用再多說了,看看PConline的SSD評測文章你就知道你的心水SSD的真實性能了。

    小結:SSD就是一個“虛標”的重災區,不同的環境下會得出截然不同的測試結果,所以對于小白來講,任何JS或者電商的花言巧語都比不過實實在在的第三方測試數據,尤其是長期測試數據。

    PConline總結

    相信語文功底好的網友知道小編這篇科普文的中心脈絡了,那就是“以偏概全”。實際意義不大的硬件參數,卻受到了過分重視,反而成為了JS的噱頭,人不要臉,天下無敵,JS就是各種的文字游戲來吸引小白上鉤,小白就這樣認栽了。

    無論你是真正對DIY感興趣的入門愛好者,或者只是買完就脫坑的數碼過客,選購DIY硬件產品時,多利用手中的資源去了解分析,補充一些專業的知識。誰都不會和RMB過不去,對不?所以別讓你的資金成為了JS騙下一個小白的資本。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