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對360隨身WiFi 3進行了實際體驗測試(詳情請點擊《全面升級第三代登場 360隨身WiFi體驗》);今天,中關村在線網絡設備頻道為大家帶來了這款產品的性能測試。我們將細致剖析360隨身WiFi 3的PC客戶端,并且還將進行無線信號強度測試,以及無線數據傳輸測試,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這款網絡設備哦!話不多說,讓我們馬上進入360隨身WiFi 3的評測環節!
360隨身WiFi 3管控能力實際體驗
昨天我們在體驗360隨身WiFi 3時,連接它只需要輸入客戶端主界面顯示的網絡名稱和無線密碼即可連接上360隨身WiFi 3創建的無線網絡。不過,還有一種方法讓連接更加簡單!只需動一動手就能夠連接無線網絡,無需再記憶復雜的密碼,非常方便。
使用手機客戶端“掃一掃”連接360隨身WiFi創建的無線網絡
PC客戶端的無線密碼下方還提供了“掃碼連WiFi”的功能,用戶只需要在移動設備上安裝“360免費WiFi”這一應用,然后點擊右上角的菜單,選擇“掃一掃”功能,對準PC客戶端顯示的二維碼,就可以自動連接上360隨身WiFi 3創建的無線網絡。
WiFi設置功能
360隨身WiFi 3的PC客戶端還提供了豐富的設置功能,總共有四大選項,方便用戶對無線網絡進行各種管理。第一項為“WiFi設置”,這一功能的主要用途就是協助用戶設置無線網絡的“網絡名稱”和“連接方式”。用戶不僅可以隨意修改網絡名稱,360隨身WiFi 3還支持中文網絡名稱設置,方便查找自己網絡的同時還能凸顯個性。“連接方式”中,用戶可以選擇“密碼連接”、“主人確認連接”、“無密碼”這三種連接方式。其中,“主人確認連接”,在有設備接入無線網絡時,需要用戶在電腦上操作,同意后才能接入,保障用戶的用網安全,防止蹭網發生。
快傳設置
“快傳設置”功能,主要為PC端和手機端傳送文件進行服務的設置窗口。手機連接360隨身WiFi 3創建的無線網絡后,可以查看電腦中的文件,并進行下載,如視頻、照片等文件,不再需要數據線連接電腦進行傳輸。這一設置中,用戶可以設定手機能夠查看電腦的位置,為其固定盤符,避免泄密等隱私問題。
安全防護設置
安全是360的強項,所有連接到360隨身WiFi 3都將受到安全保護,在PC客戶端的設置中我們可以看到“DNS防劫持”、“防蹭網”、“惡意鏈接攔截”這三大防護措施。杜絕釣魚和欺詐網站,當有新設備連接時會提醒用戶查看,避免蹭網和黑客入侵,手機上網訪問鏈接時系統會自動分析鏈接中的惡意代碼,防止用戶隱私泄露。
已連接的設備
用戶可以通過PC端實時查看連接入自己網絡的無線設備,系統會自動識別手機的名稱和品牌。用戶可以手動對接入的設備,進行限速或踢出設置。還可以實現給手機發送文字、安裝應用等功能。PC端的功能非常豐富和實用,能夠幫助用戶更好的實用360隨身WiFi 3。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無線信號測試的環節,看看這款產品在實際環境中表現如何吧!
60隨身WiFi是一款小巧、簡單的無線路由器,只要將它插入有網絡的電腦就可以讓你的手機、iPad的等設備上網,其它小米、百度等品牌也有同類產品。這類產品在早幾年手機網速還沒那么快且流量資費比較貴的時候在市場上曾經喧囂一時,后來隨著手機流量資費的下降和手機網速的提升,這種隨身WiFi逐漸淡出了市場,屬于比較邊緣、冷門、小眾的產品了。
本人因為家里和單位都有無線路由器,所以平時手機上也就沒有開什么大流量包。不過近日單位網絡安全升級,禁止使用WiFi設備,以前的無線路由器再想手機連接登陸就會出現下圖的頁面。
很多跟我一樣苦于手機無流量的人想盡了各種辦法想能用上WiFi,無奈這次的網絡升級比較牛叉,我等一幫小白絞盡腦汁也沒找到解決辦法,直到有位老同志無意中翻到了一個他塵封多年的360隨身WiFi(估計是第一代的),插上電腦創建的WiFi可以連上手機,才算解決了困難。于是乎大家買了一批最新的360隨身WiFi 3,人手一個,解決了手機WiFi上網的問題。
360隨身WiFi 3的包裝盒比較小巧,包裝盒打開的形狀給我一種嬰兒尿不濕的感覺,上面印有產品的使用說明。
360隨身WiFi 3的顏色有黑色、草莓紅和淡藍三種,我入手的這款為淡藍色。產品的造型、大小看起來跟日常使用的U盤差不多,還設計有掛繩孔可以掛脖子、掛鑰匙扣。
使用上也很簡單,下載好驅動軟件,直接將產品插入到電腦的USB接口上即可,臺式機、筆記本都可以。產品上有指示燈,不同狀態下會呼吸閃爍或者常亮。
在360隨身WiFi軟件的默認打開頁面上可以修改WiFi名稱和密碼。
在【已連接的手機】一欄可以查看接入設備的數量和網速狀態,可以將不認識的接入設備拉入黑名單,也可以對接入設備下載速度和上傳速度進行限制。
有些使用臺式機的用戶可能受使用場地的限制,也會遇到有無線路由器網線不夠長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用到360隨身WiFi 3的無線網卡模式,在任務欄圖標上右擊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切換為無線網卡模式】,360隨身WiFi 3就會變身為一個無線網卡,可以搜索WiFi連接上網了。
至于網速,有點悲劇,在單位和家里的寬帶超過100M的所有電腦上使用,下載速度最高只能達到300kb/s,這個網速我體驗了一下,平時看看網頁啥的倒也影響不大,看在線視頻加載會比較慢一些,看的過程中經常會卡頓加載。下載可想而知,小東西也就無所謂了,大點的東西下著真是欲斷魂啊。而且就這個網速還不是很穩定,貌似用久了發熱會更慢。至于信號覆蓋范圍,正常的3-5人辦公室都是可以覆蓋到的。
360隨身WiFi 3可以方便那些通過普通(非無線)路由器或者貓撥號上網的電腦用戶,將電腦變身為無線路由器,從而方便其他成員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用戶無線上網需求。其優點是價格便宜,無線網絡創建、共享方便快捷。缺點是連接360隨身WiFi 3的電腦必須一直開著,一旦關機,無線網絡也將消失。另外我們單位這批360隨身WiFi 3為了圖便宜是從某寶買的,非官方渠道,網速普遍較慢,只可滿足日常應急和最低需求使用,也不知道是山寨貨的問題還是本身產品也就這水平。另外個人覺得這個產品能加個讀卡器功能就更加好了。
去年拉斯維加斯的 CES 上,惠普為大家帶來了 15 英寸的 惠普 Spectre x360可觸控變形本。一年之后,惠普又帶來了全新迭代版的 Spectre x360 15 可觸控變形本。新款的屏幕會不會帶來更強的性能和更好的表現呢?
實話實說,當代的高端筆記本產品或多或少都有點同質化的影子,但是這款 Spectre x360 15可觸控變形本卻展現了自己獨特的外觀設計風格。
整機采用了全鋁機身,波塞冬藍色 A、D 面配上金色的切削工藝邊框顯得非?,F代(惠普稱之為鉆石切割),機身周圍的接口也全部切削進了邊框當中;頂部切削的兩角不但讓外觀更加獨特,也給單獨的電源鍵和雷電 3 接口提供了獨特的空間。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接口邊緣和側出風口周圍沒有進行圓潤倒角處理,邊緣摸起來還是有些不夠順滑。
整機重量 1.92KG,和其他廠商的同定位筆記本相比差別不大,在頂級商務本中也屬于比較輕水平;不過厚度控制的比較一般,最厚的轉軸部分達到了 1.8cm,這主要也是為了配合 360° 翻折的轉軸。
盡管支持 360° 翻轉,但是轉軸的阻尼感還是很好的:單手開合沒問題,開蓋后打字也沒有出現屏幕搖晃的情況。
02
屏幕
作為新升級之后最大的賣點,4K AMOLED 屏幕也是這款產品的最大亮點。
從參數上看,這塊 4K AMOLED 屏幕供應商應該是三星,有著16:9 分辨率,并且通過了 VESA True Black HDR400 的認證,在 Windows 里也可以看到在 HDR 內容上是支持播放的。
而根據我們的測試數據顯示,這塊屏幕的色域色準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并且還支持「HP Display Control」調節屏幕的色域,支持 SRGB、DCI-P3 和 AdobeRGB 三種顯示方式。
實際觀感上來看還是能夠感受到這塊屏幕細膩柔順的觀看體驗的,無論是工作碼字還是看視頻的感受都非常優秀。希望 Windows 趕快把次像素渲染搞一搞,這樣就能早日在高分辨率屏幕上看微軟雅黑了……
這款屏幕還搭配了 Anti-Reflection 防眩光涂層,強光照射上去會變成十字的光暈,可以避免在強燈光下的屏幕反光問題。
此外在 360° 翻折的加持下,這款筆記本也可以變成一個 4K 分辨率的大平板,加上新款觸控筆,能夠實現比較不錯的觸控體驗。實際體驗上和 Surface Book 基本一致,足以滿足日常的手寫和輕度繪畫需求。
不過 AMOLED 屏幕還是有 PWM 調光的問題,所有的 OLED 屏幕幾乎都沒法避免;和天底下絕大多數筆記本類似的是,屏幕依舊是連接的英特爾處理器的集顯。另外 16:9 的分辨率設計和超窄邊框導致了鍵盤下方的觸控板和掌托部分的面積比較小,如果改成 3:2 可能有所改善。
為了配合這款新屏幕,惠普還重新設計了屏幕周圍的邊框,通過 Bent 封裝工藝實現了更窄的下邊框,官方宣稱屏占比能夠達到 90%。所謂的 「Bent 封裝工藝」就是通過 FCP 柔性線路板彎折封裝的方式,將原本位于屏幕下方的屏幕電路板彎折 180° 到屏幕的后方,實現更小的屏幕下巴。
另外在屏幕的上邊框位置有一顆攝像頭,支持 Windows Hello 紅外識別,識別速度還是可以的,并且擁有獨立的開關,可以關閉來保護隱私;此外還有獨立的指紋識別模塊。
鍵盤有兩段式背光,亮度和均一性都非常好,而且不漏光。按鍵上蓋很硬,鍵程就是比較普通的筆記本鍵程,但是手感非常好,長時間打字也不會覺得疲勞。
另外作為一款高端辦公本,這款筆記本還配備了小鍵盤,這對于經常打數字的朋友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要知道現在的高端商務筆記本有小鍵盤的選擇可是不太多了。
但是這個小鍵盤的加入導致了這臺 Spectre x360 的鍵盤設計出現了一些小瑕疵。
首先是小鍵盤的加入導致主鍵盤區左移,并且導致整個主鍵盤區的可用面積變小了。對于之前沒有習慣使用筆記本小鍵盤的人來說,這就導致了之前對鍵盤的肌肉記憶在這臺電腦的鍵盤上會出現些許偏差。在我們最開始拿到這臺筆記本的時候按錯的問題還是比較明顯的,經過一段時間適應之后情況有所好轉。
另外由于小鍵盤的加入,為了防止誤觸觸控板也要向左側,也就是空格下方移動。但是 Spectre x360 15 可觸控變形本并沒有把觸控板放在空格的正下方,而是放在了空格鍵中心偏右的位置,因此右手虎口下方的位置會經常誤觸觸控板,想要避免就要讓右手稍微扭一下,確實是多有不便。
觸控板本身的體驗挺好的,玻璃蓋板,金色邊框,支持 Precision 精準驅動。但是還是前面提到的,縱向尺寸太小了,使用時會經常碰到邊框。
C 面唯一沒有被取舍掉的是這個特別棒的 B&O 的四單元音響,音質特別棒。
04
性能
我們手中這臺是 Spectre x360 15 可觸控變形本的高配版本,詳細配置如表格:
CPU | Intel i7-10750H |
GPU | Nvidia GTX1650Ti MaxQ |
內存 | 16GB 雙通道 2933MHz |
硬盤 | 三星 1TB PCIe SSD |
CPU 使用了英特爾最新的 i7-10750H,盡管是最新的處理器,但是依然是熟悉的 14nm 制程,6 核 12 線程,基礎頻率 2.6GHz,最大睿頻能夠達到 5GHz;額定 TDP 45W;搭配 UHD Graphics 集顯……實話實說,十足的英特爾風格。
Cinebench 多核跑分 2194,中規中矩;單核跑分 436,表現不錯。
配上 GTX1650Ti 顯卡、雙通道 16GB 內存和 1T PCIe SSD,整機的性能還是非常強勁的。別說是瀏覽網頁還是文檔制表,就是中重度的制圖、視頻、繪圖等等的工作也可以完成的很順暢。
散熱是這次惠普比較重視的點,整機采用了「雙風扇+三熱管+石墨烯均熱板」的散熱方案,聽起來還是非常厲害的;并且還內置了紅外溫度傳感器,更加精確的檢測和控制溫度。
實測經過 20 分鐘的壓力測試之后,CPU 溫度維持穩定在了 90°C,功率穩定維持在了默認的 35W。
C 面最高溫度位于主鍵盤區中間位置,最高溫度 46.5°C;D 面最高溫度 48.7°C;整機滿載噪音 49 分貝。可以說散熱還是非常穩健的。
另外在滿載時出風口的溫度能夠達到 50.7°C,并且能夠在出風口感受到非常明顯的熱風吹出;考慮到出風口在兩邊的風道設計,實際使用中可能會出現「熱風吹鼠標」的情況。
整機搭載 6400 毫安電池,續航表現尚可:開啟最高亮度、最亮鍵盤燈、40% 音量、中檔性能調度,經過一小時視頻外放、一小時網頁瀏覽、一小時文檔寫作,電量剩余 17%,表現中規中矩。標配 135W 充電器。
接口方面,有兩個雷電 3 接口,一 USB3.2 Gen2 的 Type-A、一個 HDMI 2.0、耳機和 MicroSD 卡的讀卡器,還是比較豐富的,尤其是有全速率的 A 口還是很好的;不過讀卡器還是少了點味道,只支持一個小小的 MicroSD 卡在實際使用中還是有些制約場景的。
此外 Spectre x360 15 可觸控變形本還支持 WiFi 6 和藍牙 5.0 連接。
作為一款定位高端的、主打創造力的高配置筆記本,惠普 Spectre x360 15 可觸控變形本有著獨特的外觀設計、非常優秀的屏幕、高端的硬件配置和還不錯的續航;但是在一些細節上需要多加打磨,例如接口旁邊的倒角、觸控板尺寸和散熱風道。
當然了,不能不提的還有售價,我們手中這臺售價 16999 元,并不算便宜;但是和同配置的其他品牌的筆記本相比這個價格還算是厚道了。
在筆記本日趨同質化的現在,惠普憑借獨特的外觀、出色的屏幕和不錯的性能配置讓這臺 Spectre x360 15 可觸控變形本在眾多筆記本中閃耀出了屬于自己的亮色;但是有些細節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需要惠普再細心打磨一下。
畢竟在整個行業都趨于穩重和保守的今天,能看到一臺這樣有創新設計的外觀和扎實性能調校的產品還是可以的。我們也希望在下一臺產品上惠普能繼續打磨,成為高端筆記本行業里的有力競爭者。
撰文 / 愷倫
編輯 / 愷倫
責任編輯 / 愷倫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 愛否科技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系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