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工自愿簽署放假協議,派遣工或遭大規模裁減
為了探究消息的準確性,證券時報記者來到富士康科技集團(深圳龍華)工業園。
(富士康科技集團深圳龍華工業園東門 宋春雨/攝)
記者首先來到富士康招工報名處,招工處負責人表示,現在主要采用二維碼線上報名方式,招聘工作還在繼續,只有個別部門受疫情影響暫停招聘。
(位于深圳龍華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招聘培訓中心 宋春雨/攝)
(前來富士康找工作的年輕人 宋春雨/攝)
而據附近的餐飲店老板描述稱,去年同期應征人員排滿長隊,而記者此去則寥寥無人。
(據餐廳人員介紹,受疫情影響,來富士康廠區門口前餐館吃飯的工人較疫情前少了2/3。宋春雨/攝)
記者隨后又在富士康園區門口采訪了部分工人,大部分工人表示并沒有接到休假的通知。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富士康科技集團龍華科技園工人 宋春雨/攝)
(從富士康工廠下班出來的工人 宋春雨/攝)
一位工作于IDPBG事業群的王姓工人也表示,他所在的華為相關產線并沒有收到休假通知,但蘋果業務相關的很多工作組都與員工簽署了保密協議,讓員工自愿選擇:實行五天八小時工作制,意味著工人在此期間只可拿到標準薪資2650元/月;或是休假兩個月,休假期間無工資;或是選擇主動離職。
另有一名梁姓工人,負責組裝蘋果鍵盤,他表示正在和中介進行解聘,他原本時薪為27元/時,受疫情影響,現已降為19元/時,所以正準備離職;他同組作業的同事中,有近一半人準備另謀出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非制造部門工作人士表示,受海外疫情影響,今年蘋果方面減少了30%的訂單,負責蘋果條線的事業群,合同工簽署休假協議,而派遣工則全部解聘。據悉,富士康聘用了大量派遣工,多數與勞動中介公司簽署合同,不屬于富士康員工,上文提到的梁姓工人就屬于此類。
另外,記者通過鄭州富士康公眾號“港城幫”發現鄭州富士康在四月下旬就開始鼓勵部分員工提前離職。根據下圖,工人提前離職工資將按天結算,而原本工作滿三個月才能到手的補貼也將按天折算發放。
有分析稱,這主要是因為富士康在復工后招聘“用力過猛”。2月中旬,為刺激復工恢復產能,富士康分次在河南鄭州、山西太原、深圳龍華招聘數萬名員工。為了加快招工速度,鄭州廠區將員工入職獎勵提升至5250元,深圳的標準則達到了最高7110元。
3月底,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的數據,電子信息行業平均復崗率已達95%。富士康27個主要廠區復工81萬人,整體復工率為93.7%。
然而隨著海外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全球智能手機需求大幅下滑,富士康的很多客戶都削減了訂單。前述非制造部門工作人士表示,除蘋果方面訂單減少,富士康在印度、捷克、巴西的業務也受到較大影響。
因此,面對人力供過于求、工作分配失衡,富士康也只能通過員工放假甚至裁員來解決。而富士康方面所稱無大規模裁員及休假的情況也的確屬實,只是大量的派遣工并沒有被計入富士康員工內。
富士康一季度營收下降12%,低毛利率下縮減人力開支確是當務之急
富士康成立于1974年,現已成為全球3C(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集團。
今年1月,富士康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73萬億新臺幣(約合577.96億美元),環比增長25.23%,創歷史第二高紀錄。2019年全年,實現營收5.33萬億新臺幣(約合1780.65億美元),與2018年的5.30萬億新臺幣(約合1770億美元)相比,同比增長0.82%,創歷史新高。
4月7日,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道,富士康向有關部門提交的一份備案文件顯示,其3月份營收為3476.5億元新臺幣(約合115.1億美元),同比下降7.7%;2020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9296.8億元新臺幣(約合312.2億美元),同比下降12.0%,為6年以來同期最低點。
分析人士稱,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消費端需求和供應端產業鏈整體受到沖擊,這也是富士康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今年2月,富士康曾被迫關閉中國大陸“幾乎所有”工廠。富士康方面現已大幅下調了2020年的營收預期,并表示暫時無法預測疫情對全年業績的實際影響。而針對iPhone 12推遲發售的消息,富士康方面并沒有直接回應,只是表示以他們目前的情況,不會影響合作伙伴的進度,具體要看廠商自己的情況。
而富士康的主要上市主體工業富聯,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087億,同比下降1.6%;實現凈利潤186.1億,同比增長10.1%。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00.54億元,同比下降0.08%,實現凈利潤18.68億元,同比下降35.01%。公司股價3月份進入了下跌模式,從年初最高21元/股,到12.42元/股,下降超四成。截至5月7日收盤,工業富聯報收14.38元/股,總市值2855億。
翻看工業富聯近幾年的財報可知,作為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代工企業,其毛利率很低,近兩年只有個位數。2017、2018、2019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0.14%、8.64%、8.38%,而2020年第一季度只有6.79%,同比下降了約1.38個百分點。同一時期披露的員工人數則分別是269049、252196、209671和209671人。根據現金流量表,其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分別為220.32億元、212.47億元、198.90億元和61.47億元。由此可見,縮減人力開支的確是當務之急。
消費電子業務受疫情影響嚴重,富士康正積極布局半導體和醫療保健
富士康3C(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產品中消費電子受今年疫情影響最大,IDC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758億部,同比下降11.7%,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同比降幅。其中,中國市場降幅最大,出貨量同比下降20.3%,美國和西歐則分別同比下降16.1%和18.3%。
隨著代工利潤的不斷縮減,富士康也在向新領域布局。近年來,富士康不斷加碼半導體產業投資,先后投資了半導體設備廠商京鼎精密科技、半導體模塊封測廠商訊芯科技、LCD驅動器ICs設計企業天鈺科技、半導體和LED制造設備廠商沛鑫能源科技、IC設計服務公司虹晶科技等相關企業,產業鏈日漸成型。4月16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宣布,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正式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以應對5G通訊、圖像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等應用芯片的封測需求,該項目總投資額達600億元,計劃于今年開工建設,2021年投產,至2025年達產。
另外,富士康也致力于開拓與醫療保健有關的應用。今年2月,富士康開始生產口罩,近日又與美敦力醫療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將在美國生產呼吸機。另有消息稱,鴻海將透過子公司Fabrigene Limited斥資2500萬美元(約合新臺幣7.5億元),與夏普合資成立Sharp Healthcare and Medical Company KY,搶攻醫療保健市場。其中鴻海將取得Sharp Healthcare and Medical Company KY約51.2股權,而剩下的約48.8%股權則由夏普持有。
PS:
最近,網上針對《后浪》的討論層出不窮,的確,新一代后浪不止是那些盡情享用現代文明成果、自由學習語言手藝的一代,也有很多來自貧困山區、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毫無風險抵抗能力拿著2000余元薪水繼續保障生產的一代。而正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中國工人撐起了中國制造業飛速崛起的40年,他們同樣“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魯迅先生曾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者丨楊坪
編 輯丨朱益民
圖 源丨圖蟲
富士康被調查,波及到了 A 股市場。
10 月 23 日,A 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601138.SH)、鵬鼎控股(002938.SZ)股價大幅波動,其中工業富聯一字跌停,截至收盤逾72萬手賣單封死跌停板;鵬鼎控股開盤一度跌逾 7%,隨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時跌幅收窄至3.2%。
近日,據報道稱,稅務部門近期依法對富士康集團在廣東、江蘇等地的重點企業進行稅務稽查,自然資源部門對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點企業用地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23 日上午,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工業富聯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確實收到了相關部門的通知,我們正在積極配合。目前生產經營活動都是正常的。”
同期,鵬鼎控股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不是富士康子公司。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為臻鼎科技,臻鼎科技的第一大股東為鴻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Foxconn(Far East)Limited。
據鵬鼎控股證券部相關人士對記者介紹:“我們沒有收到相關的調查通知,公司一直是獨立經營,各項業務、經營活動也非常正規,我覺得我們沒有任何問題。”
工業富聯首當其沖
據富士康官網資料顯示,富士康自1988年開始投資大陸,目前在大陸擁有40余個園區,高峰期擁有百萬員工,產品范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云端網絡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器件及其他四大領域。
2022年,富士康集團營收約1.49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度增長約10%;集團進口總額約5400億元,占大陸進口總額的3.0%;出口總額約8490億元,占大陸出口總額的3.5%。
從園區布局來看,富士康在珠三角地區布局了深圳、佛山、中山、東莞、惠州、廣州等地;在長三角地區,布局昆山、上海、南京等地,形成以精密連接器、無線通訊組件、液晶顯示器、網通設備機構件、半導體設備和軟件技術開發等產業鏈及供應鏈聚合體系;在環渤海地區,布局北京、天津、煙臺、菏澤等地,以無線通訊、消費性電子、納米科技、計算機組件等為主;在中西部地區,布局太原、鄭州、武漢、長沙、南寧、重慶、成都等地,重點發展精密模具、自動化設備、鎂鋁合金、汽車零部件、光機電模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在被調查的消息爆出后,10月22日下午,鴻海集團曾對外發布說明文件稱:“合法合規為集團在全球各地的基本原則。我們會積極配合相關單位的相關作業?!?/p>
工業富聯是鴻海系旗下的重要公司。2018 年,富士康打包一部分資產,以工業富聯的名稱登陸A股。工業富聯接收了富士康體系內的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及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業務及相關資產。
截至目前,工業富聯的主要收入來自3C電子產品,2022年3C電子產品貢獻收入5105.34億,貢獻了當期99.74%的營業收入。今年上半年,工業富聯實現營業收入2067.76億元,同比減少8.21%;實現歸母凈利潤71.61億元,同比增長4.21%,其中通信移動網絡設備及高端精密結構件等仍是公司的主要業務。
從股權結構上看,工業富聯的控股股東為中堅企業有限公司,后者是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其核心高管也大多出自鴻海系,如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鄭弘孟,此前曾擔任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FG 事業群總經理,國基電子商務(嘉善)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副總經理何國樑曾擔任FoxconnVenturesPte.Ltd及上市公司建漢科技,臺揚科技等公司董事。
早前,受益于AI 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工業富聯作為英偉達A100、H100板卡的獨家供應商受到資本市場廣泛關注,總市值一度超過五千億。
今年以來,工業富聯還首次拿下了英偉達的HGX AI服務器芯片基板的訂單,加上早已拿到的DGX AI服務器芯片基板訂單,工業富聯已成為英偉達AI服務器芯片基板的最大供應商,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此外,英偉達最新發布的“地表最強”AI芯片GH200的芯片模組訂單等也全部交給了工業富聯。
不過,下半年以來,受市場環境、業績情況等因素影響,公司股價開始逐漸回落,在今日跌停后擊穿 2900 億市值。
鵬鼎控股池魚之殃
相比于工業富聯的直接跌停,鵬鼎控股股價支撐力相對較高,截至收盤跌幅約為3.2%。
鵬鼎控股證券部人士向記者回應稱,公司并沒有收到相關的調查通知,與股東保持經營獨立。
公開資料顯示,鵬鼎控股成立于1999年,前身為富葵精密組件(深圳)有限公司,其第一大股東為美港實業有限公司,持有鵬鼎控股66.09%公司股權。臻鼎控股是鵬鼎控股間接控制人,臻鼎控股第一大股東則是鴻海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Foxconn(Far East)。
不過,鵬鼎控股在此前的公告中主張自己并沒有實際控制人,原因則是Foxconn在臻鼎控股的7人董事會中只有一個席位,對其不構成實際控制關系,并且從未對其進行財務并表。
鵬鼎控股是印制電路板(PCB)行業龍頭,擁有優質多樣的PCB產品線,產品廣泛應用于通訊電子產品、消費電子及計算機類產品以及汽車、服務器等產品。根據Prismark以營收計算的全球PCB企業排名,鵬鼎控股2017—2021年連續五年位列全球最大PCB生產企業。
2020年—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98.51億元、333.15億元和362.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16%、11.60%和8.69%;同期分別凈利潤28.41億元、33.17億元和50.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4%、16.75%和51.07%。
但今年以來,由于消費電子疲軟拖累業績,鵬鼎控股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5.35億元,同比下降18.71%;歸母凈利潤8.12億元,同比下降43.08%。下半年來,業績也并未出現好轉趨勢,今年8 月和9月,鵬鼎控股的合并營業收入分別為29.26億元、38.1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合并營業收入分別減少16.75%、11.97%。
今年9月,鵬鼎控股還終止了再融資事宜,主要是“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在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狀況以及公司整體發展規劃等因素”。
由于市場環境、業績等多方面影響,鵬鼎控股股價一直承壓,截至10月23 日收盤,公司今年以來股價累計已跌近三成。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譚雅涵
富士康回應被查!
突發!富士康被曝遭調查
富士康為何退出印度195億美元半導體項目?
敢相信嗎?富士康現有員工總數120萬人,堪比一座縣城的總人口。
是的,你沒聽錯,僅富士康一家企業,總員工數就超過百萬。
富士康成立于1974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3C產品代工企業,生產服務點分布在全球十多個地區。
在富士康的眾多工廠中,有三個工廠格外矚目,僅一家工廠的員工人數,就相當于一個小鎮的人口。
富士康全球三大工廠,第一名,當屬鄭州富士康。
鄭州富士康于2011年左右啟用,雖然是一座年輕的工廠,但富士康位于鄭州的工廠,卻表現出了十足的增長動力。
2011年年底,鄭州富士康的總員工數量,就已經達到了13萬人,廠房總建設面積達到了140萬平方米。
經過幾年的發展,鄭州富士康的總員工數量,已常年保持在20萬人以上,產業鏈帶動的人口數量,更是達到了80萬人。
在富士康的眾多工廠中,如今鄭州廠區的員工數量,甚至超越了深圳龍華的總部,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工廠”。
富士康全球三大工廠,第二名,位于深圳的龍華富士康。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真正認識富士康,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龍華富士康創建于1988年,起初富士康入駐深圳龍華時,僅有幾百人,它成為富士康發展壯大的起點。
誰能想到,富士康龍華廠區的發展突飛猛進,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如今的龍華富士康,面積230萬平方米,員工人數15萬人左右,堪比一座小城鎮。
如果騎車從南到北,橫穿龍華富士康園區,至少需要30分鐘。
作為富士康的總部,龍華富士康內可謂應有盡有,從食堂到健身房,再到圖書館和學校,只要你能想到的東西,在龍華富士康幾乎都能找到。
隨著富士康發展布局的變化,如今龍華富士康的員工數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這絲毫不影響它作為一個大型工廠的地位。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龍華富士康的發展歷程,對富士康的全球布局,都有著深遠影響。
富士康全球三大工廠,第三名,被很多人忽視的太遠富士康。
提到太原富士康,很多人可能都很少聽說,但它在富士康所有的工廠中的地位,依然位列前茅。
太原富士康成立于1988年,廠區面積218萬平方米,高峰時期的員工人數能達到7萬人。
相比深圳龍華和鄭州富士康,太原的工廠人數并不算多,但它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企業的員工數量,而且是全球最大的計算機準系統生產商。
除此以外,富士康在成都、重慶、武漢等近40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工廠。
據不完全統計,富士康現階段的全球員工總數,基本保持在120萬人以上。
這是什么概念呢?這意味著國內每1000個人中,就有1個富士康的員工。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對員工的管理難度,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企業。
隨著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升,類似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其實也越來越多。
除了富士康,你還知道哪些擁有百萬員工的企業?在你看來,未來的制造業,又該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