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國移動宣布:和飛信業務將在9月份關閉。

    在座00后機友們,可能都沒聽說過「和飛信」是個什么業務。


    它上一個名字非常響當當:飛信。


    見過這登錄界面的機友,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吧。

    通過手機號注冊,用飛信能夠實現在手機與手機之間、手機與電腦端之間發消息。


    與短信不同的是,飛信與飛信之間發消息,是免費的。


    怎么樣,聽著是不是跟微信挺像?注意嚯,這是飛信在2007年就實現的功能。


    在那個遍地功能機,大伙都用2G網,發條短信死貴死貴,怕超字數還要字字斟酌的年份,飛信的出現可以說石破天驚。

    輝煌時,飛信有5億注冊用戶,風頭無兩。


    很多用過飛信的網友感嘆,要是當年它沒作死,可能就沒微信后來什么事了。


    今年,恰好是飛信上線第15個年頭。等待它的命運,卻是涼涼。。


    其實飛信的衰落早有跡象,這兩年,飛信(和飛信)陸續發公告,下架了一系列功能。

    去年年末,和飛信宣布暫停通訊錄服務。


    一個即時通信軟件,通訊錄都暫停服務了,可想而知。。

    15年可以改變很多事,背靠中國移動的飛信是怎樣爆火,又是怎樣涼涼的,機哥想好好說道說道。


    我的地盤聽我的


    如同前面所說,在2G時代,飛信的誕生十分驚艷。


    很多人認識飛信,是因為上大學開了移動卡。


    周杰倫和動感地帶海報那套活力橙,是無數人青春回憶的底色。

    擁有移動卡后,就可以使用飛信功能啦。


    短信費要錢,飛信可以免費收發信息,你說選哪個?


    顯而易見。


    當年學生黨們,一進新班級,就通過飛信加群。


    好家伙,這熟悉的操作,不就跟現在掃碼加個微信群一樣?

    背靠中國移動,飛信在功能上,搭了許多便車。


    就拿加飛信群來說,即使哪個同學手機上沒有裝飛信,就因為TA用移動卡,同樣可以使用飛信群組功能。


    大家可以回想自己是怎樣從QQ轉到微信的,周圍人都在用某個通信軟件時,你很容易就會下載一個。


    飛信也是如此。


    大概在09、10年左右,飛信來到巔峰時期。


    這時有小伙伴要說了,手機QQ那會兒也出現了吧,飛信是怎么秒殺企鵝的?


    老規矩,還得看運營商。


    只要你用移動卡,飛信在手機里信息推送的級別,是可以做到像短信一樣「及時送達」的。


    經歷過無數次掛QQ失敗然后收不到消息的人,會對這點印象深刻。

    況且,掛QQ還要流量費。。


    于是乎,飛信成了多少異地小情侶的感情催化劑啊。

    超前版微信


    在功能方面,飛信做得蠻超前。


    有位參與過飛信項目的員工說:“在微信1.0上線前的14個月,飛信就已經做得像微信2.0了。”


    不過機哥倒覺得,當年的飛信跟QQ更相似吧,不信你們看界面:

    只不過當年飛信推出的一些功能,頗具互聯網思維,跟我們現在常用的功能很像。


    機哥不是在公眾號上跟大家交流嗎,飛信上也有類似的公眾賬號,那會兒每天搞點小活動,可以贏話費。


    還有個「說客」功能,從139社區脫胎而來,有點類似于朋友圈和微博。

    有沒有感覺,我們現在每天上網自詡新人類,其實功能點早就被玩過啦?


    在2010年做互聯網新新人類,他應該會走進網吧,打開飛信聊天,再開個咪咕音樂聽歌。


    噗,這不就是機哥每天開電腦的日常嗎?只不過聊天和音樂軟件名字變了而已。

    像這樣,飛信的超前程度,讓微信在剛上線時,還被網友吐槽過。。

    但這并不代表飛信就做得多么完美,只不過在浪潮來臨之前,沒人知道留在沙灘上的是一個藍色軟件還是綠色軟件。


    早在微信橫空出世之前,飛信的缺陷和隱患就已存在。


    當一個叫飛信的App決定去死


    背靠大企業,是飛信的優勢,也可能是劣勢。


    大家還記得吧,從飛信誕生到它火起來的幾年間,只有移動用戶才能用飛信。


    聯通電信用戶就別想了,這無疑少了波用戶。

    在飛信鼎盛、不缺用戶時,這也許不算大問題,甚至有可能反向吸引一波人申請移動卡。


    但當飛信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仍然不開放限制的話,「僅限移動用戶」就會成為劣勢咯。


    此為外因。


    我們都知道,高樓要倒,問題肯定主要在內。


    飛信這產品本身存在于運營商大企業里,有它尷尬矛盾的地方。


    這話還是那位飛信項目參與者說的。他說當年只是一個春節期間,移動短信收入有50個億。


    而飛信與飛信之間發消息,是免費的。

    這其中,飛信產品定位有沒有矛盾點甚至內部競爭,我們不得而知。


    機哥只從用戶體驗角度去講,這是一個軟件能存活多久的終極原因。


    歷史證明,曾經的飛信確實不太在意用戶體驗,至少被廣大網友評價為「沒有做好」。


    2013年,有位網友在「飛信是怎么衰落」的問題下回答:除了免費,沒有體驗好的地方。

    再具體點來說,各種軟件有的大大小小bug,飛信也有。


    機哥問老板,對使用飛信有什么深刻回憶嗎?


    他說有次消息延遲,給女朋友回消息,她半小時后才收到。


    當女友光榮成為前女友,而老板至今仍未知道鍋在服務器還是哪條網線出了問題。

    還有個問題是,資費不太透明。


    網友舉例說,他當年是班長,用飛信給同學們發信息。


    但不是所有同學都安裝了飛信客戶端,或者不是所有人都時刻在線,所以其實發飛信包含一個隱藏功能是「飛信轉短信」。


    這樣就保證了收消息的人能夠及時收到,體驗跟收短信一樣。


    原本這功能是免費的,但2011年春節后,這項功能悄悄收費了,網友3天就消耗光50塊話費。


    再過5年,「飛信轉短信」業務在北京移動都下線了。不得不感嘆,此一時彼一時。

    總之,這樣或那樣的體驗缺陷,讓越來越多人放棄飛信。


    即使在2012年5月,飛信開放聯通電信手機號注冊,但似乎沒啥大作用。


    對了,能注冊歸能注冊,聯通電信手機號發飛信,需要每條0.1元。


    這發了個寂寞。。

    機哥來帶大家捋捋時間線:


    在2011年,綠色小軟件誕生,從此一騎絕塵。

    飛信的頹勢似乎無法避免。


    早在2012年,就有人預言過:

    飛信不是沒有掙扎過。


    如果說飛信更多是與手機QQ同臺競爭,那從2G時代來到3G時代,飛信和它的后繼者還在試圖挽救一下。


    在飛信后,中國移動還發布過「飛聊」,同樣沒激起什么水花。


    只能說,奈何對手太強大。


    等到微信發展茁壯,后面再出的社交App,沒一個能逃得過宿命。


    跟飛信同臺競爭過的米聊,涼了。

    后來攪局者子彈短信,沒涼,但也沒成。

    無數后來誕生的社交App,似乎都是類似結局。


    飛信承載著短信般便捷直接的基因而來,卻也跟短信命運一樣,逐漸遇冷。


    到現在5G時代,短信和社交聊天的界限越來越分明,它更多是用來做一個無情的收驗證碼機器。

    在社交上狠狠摔過跤的飛信,這些年改變了賽道,將力氣用在「移動辦公」上去了。


    真不怪小年輕不認得飛信,同類型軟件里,更多人認識的是釘釘。

    即使是移動辦公業務,和飛信也在一步步暫停。

    直到關停消息傳出,以后相關功能,都將轉移到「移動辦公」這軟件中去。


    不知道這軟件使用體驗如何,如果哪位機友在用,歡迎到評論區分享體驗哦~


    該不會那么湊巧,有哪位小可愛,以前上大學談戀愛用「飛信」,現在工作了用「移動辦公」吧。。

    雖然機哥在聊飛信的前世今生,卻好像道出無數社交App的命運。


    下一位攪局者,又是誰呢?

    言:

    對于很多人來說,“飛信活著,但它已經死了”。然而,2016年10月20號飛信剛剛更新了個人版,而且最近又上線了企業版。中國移動憑借飛信,正式殺入了企業商務IM市場。

    正文:

    好久不用飛信了。好久沒聽說過飛信了。飛信更新了新版本。



    安裝包71MB?真是逆天的大。官方介紹該版本主要功能是“提醒管家”,即短信版的鬧鈴。這功能有點呵呵,沒信號呢?實用性不如鬧鈴。先不扯,耿然更新了,發現毫無變化,對于許久也不用飛信的同學來說,有個功能可能不知道,就是在設置里可以選擇發送飛信的簽名是在前在后還是不加(肯定選不加啊,即選“不顯示我的姓名”),但是飛信在之前版本早有了,可惜當年最多人用飛信時并沒有。

    其實核心還是中國移動要憑借飛信殺入企業商務IM領域,飛信為何要歸來?為何要從企業IM入口?耿然感覺是學習企業易信和阿里釘釘。看下圖企業易信的功能,我們基本能猜到企業飛信的功能。



    下面讓我們體驗下(耿然采用安卓手機,但企業飛信已有IOS版本和桌面版)。

    【安裝與注冊】:

    1、企業飛信帳號和個人版飛信帳號并不通用。目前在電腦網絡上無法注冊只有在手機上才能注冊。

    2、手機用瀏覽器百度搜索“企業飛信”,到官網下載、安裝最新版企業飛信。(耿然嘗試在360手機助手下載安裝,但是安裝失敗,發現因為版本不是最新的)

    3、安裝后打開,在右下角有新用戶注冊鏈接,注冊即可。(耿然用移動號碼和聯通號碼分別注冊成功)

    【特點】

    1、經過測試,和其他企業IM不同,易信和釘釘撥打“電話會議”,需要至少三個人,而企業飛信中兩個人即可發起電話會議。

    2、目前非認證團隊,每人每月可以享受100分鐘電話會議、50條短信。認證團隊加倍

    【優點或bug】

    1、目前個人可以創建團隊,耿然測試至少11個團隊(實在太累)。在每個團隊中都分別享有100分鐘電話會議和50條短信,可以說耿然現在有1100分鐘免費電話和550條短信。

    2、可以隨意拉手機通訊錄人員進入團隊,不需要對方同意。可以隨意發起電話會議,不需要對方同意。(耿然在每個團隊中都把爸媽拉進來,三口之家可以盡情通話了)。經過測試電話會議采用回撥模式,回撥很快,通話清晰(畢竟由移動提供通話技術)。如同免費電話,來電號碼顯示是陌生座機。

    【結論】

    在收費之前的新一代免費通話軟件。

    然后我們登錄電腦端企業飛信,選擇一個團隊。發現界面和微信電腦端很像:



    聊天時對方不在線自動轉為免費短信。



    然后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資費。我們去企業飛信官網(http://www.qiyefeixin.com/)看下。中國移動無利不起早。



    果然如此。中國移動的各種互聯網嘗試從沒有擺脫悲催的命運,就是缺乏互聯網思維(自由、免費、共享),所以很難與易信、釘釘競爭,這次感覺也沒戲。

    但是,在推廣期之前,這是非常不錯的免費電話軟件。

    ——【推薦閱讀】——

    1、關于大腦的2個誤解

    2、微軟,你變流氓了

    3、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歡360安全衛士?它能解決實際問題啊?

    ——【作者信息】——

    歡迎關注耿然頭條,耿然原創,只出精品,可閱讀歷史文章驗證。

    亦或手機QQ搜索“耿然看科技”。微信搜索“耿然”。

    ——————————

    國移動宣布:和飛信業務將在9月份關閉。



    在座00后機友們,可能都沒聽說過「和飛信」是個什么業務。


    它上一個名字非常響當當:飛信。


    見過這登錄界面的機友,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吧。



    通過手機號注冊,用飛信能夠實現在手機與手機之間、手機與電腦端之間發消息。


    與短信不同的是,飛信與飛信之間發消息,是免費的。


    怎么樣,聽著是不是跟微信挺像?注意嚯,這是飛信在2007年就實現的功能。


    在那個遍地功能機,大伙都用2G網,發條短信死貴死貴,怕超字數還要字字斟酌的年份,飛信的出現可以說石破天驚。



    輝煌時,飛信有5億注冊用戶,風頭無兩。


    很多用過飛信的網友感嘆,要是當年它沒作死,可能就沒微信后來什么事了。


    今年,恰好是飛信上線第15個年頭。等待它的命運,卻是涼涼。。


    其實飛信的衰落早有跡象,這兩年,飛信(和飛信)陸續發公告,下架了一系列功能。



    去年年末,和飛信宣布暫停通訊錄服務。


    一個即時通信軟件,通訊錄都暫停服務了,可想而知。。



    15年可以改變很多事,背靠中國移動的飛信是怎樣爆火,又是怎樣涼涼的,機哥想好好說道說道。


    我的地盤聽我的


    如同前面所說,在2G時代,飛信的誕生十分驚艷。


    很多人認識飛信,是因為上大學開了移動卡。


    周杰倫和動感地帶海報那套活力橙,是無數人青春回憶的底色。



    擁有移動卡后,就可以使用飛信功能啦。


    短信費要錢,飛信可以免費收發信息,你說選哪個?


    顯而易見。


    當年學生黨們,一進新班級,就通過飛信加群。


    好家伙,這熟悉的操作,不就跟現在掃碼加個微信群一樣?



    背靠中國移動,飛信在功能上,搭了許多便車。


    就拿加飛信群來說,即使哪個同學手機上沒有裝飛信,就因為TA用移動卡,同樣可以使用飛信群組功能。


    大家可以回想自己是怎樣從QQ轉到微信的,周圍人都在用某個通信軟件時,你很容易就會下載一個。


    飛信也是如此。


    大概在09、10年左右,飛信來到巔峰時期。


    這時有小伙伴要說了,手機QQ那會兒也出現了吧,飛信是怎么秒殺企鵝的?


    老規矩,還得看運營商。


    只要你用移動卡,飛信在手機里信息推送的級別,是可以做到像短信一樣「及時送達」的。


    經歷過無數次掛QQ失敗然后收不到消息的人,會對這點印象深刻。



    況且,掛QQ還要流量費。。


    于是乎,飛信成了多少異地小情侶的感情催化劑啊。



    超前版微信


    在功能方面,飛信做得蠻超前。


    有位參與過飛信項目的員工說:“在微信1.0上線前的14個月,飛信就已經做得像微信2.0了。”


    不過機哥倒覺得,當年的飛信跟QQ更相似吧,不信你們看界面:



    只不過當年飛信推出的一些功能,頗具互聯網思維,跟我們現在常用的功能很像。


    機哥不是在公眾號上跟大家交流嗎,飛信上也有類似的公眾賬號,那會兒每天搞點小活動,可以贏話費。


    還有個「說客」功能,從139社區脫胎而來,有點類似于朋友圈和微博。



    有沒有感覺,我們現在每天上網自詡新人類,其實功能點早就被玩過啦?


    在2010年做互聯網新新人類,他應該會走進網吧,打開飛信聊天,再開個咪咕音樂聽歌。


    噗,這不就是機哥每天開電腦的日常嗎?只不過聊天和音樂軟件名字變了而已。



    像這樣,飛信的超前程度,讓微信在剛上線時,還被網友吐槽過。。



    但這并不代表飛信就做得多么完美,只不過在浪潮來臨之前,沒人知道留在沙灘上的是一個藍色軟件還是綠色軟件。


    早在微信橫空出世之前,飛信的缺陷和隱患就已存在。


    當一個叫飛信的App決定去死


    背靠大企業,是飛信的優勢,也可能是劣勢。


    大家還記得吧,從飛信誕生到它火起來的幾年間,只有移動用戶才能用飛信。


    聯通電信用戶就別想了,這無疑少了波用戶。



    在飛信鼎盛、不缺用戶時,這也許不算大問題,甚至有可能反向吸引一波人申請移動卡。


    但當飛信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仍然不開放限制的話,「僅限移動用戶」就會成為劣勢咯。


    此為外因。


    我們都知道,高樓要倒,問題肯定主要在內。


    飛信這產品本身存在于運營商大企業里,有它尷尬矛盾的地方。


    這話還是那位飛信項目參與者說的。他說當年只是一個春節期間,移動短信收入有50個億。


    而飛信與飛信之間發消息,是免費的。



    這其中,飛信產品定位有沒有矛盾點甚至內部競爭,我們不得而知。


    機哥只從用戶體驗角度去講,這是一個軟件能存活多久的終極原因。


    歷史證明,曾經的飛信確實不太在意用戶體驗,至少被廣大網友評價為「沒有做好」。


    2013年,有位網友在「飛信是怎么衰落」的問題下回答:除了免費,沒有體驗好的地方。



    再具體點來說,各種軟件有的大大小小bug,飛信也有。


    機哥問老板,對使用飛信有什么深刻回憶嗎?


    他說有次消息延遲,給女朋友回消息,她半小時后才收到。


    當女友光榮成為前女友,而老板至今仍未知道鍋在服務器還是哪條網線出了問題。



    還有個問題是,資費不太透明。


    網友舉例說,他當年是班長,用飛信給同學們發信息。


    但不是所有同學都安裝了飛信客戶端,或者不是所有人都時刻在線,所以其實發飛信包含一個隱藏功能是「飛信轉短信」。


    這樣就保證了收消息的人能夠及時收到,體驗跟收短信一樣。


    原本這功能是免費的,但2011年春節后,這項功能悄悄收費了,網友3天就消耗光50塊話費。


    再過5年,「飛信轉短信」業務在北京移動都下線了。不得不感嘆,此一時彼一時。



    總之,這樣或那樣的體驗缺陷,讓越來越多人放棄飛信。


    即使在2012年5月,飛信開放聯通電信手機號注冊,但似乎沒啥大作用。


    對了,能注冊歸能注冊,聯通電信手機號發飛信,需要每條0.1元。


    這發了個寂寞。。



    機哥來帶大家捋捋時間線:


    在2011年,綠色小軟件誕生,從此一騎絕塵。



    飛信的頹勢似乎無法避免。


    早在2012年,就有人預言過:



    飛信不是沒有掙扎過。


    如果說飛信更多是與手機QQ同臺競爭,那從2G時代來到3G時代,飛信和它的后繼者還在試圖挽救一下。


    在飛信后,中國移動還發布過「飛聊」,同樣沒激起什么水花。


    只能說,奈何對手太強大。


    等到微信發展茁壯,后面再出的社交App,沒一個能逃得過宿命。


    跟飛信同臺競爭過的米聊,涼了。



    后來攪局者子彈短信,沒涼,但也沒成。

    無數后來誕生的社交App,似乎都是類似結局。


    飛信承載著短信般便捷直接的基因而來,卻也跟短信命運一樣,逐漸遇冷。


    到現在5G時代,短信和社交聊天的界限越來越分明,它更多是用來做一個無情的收驗證碼機器。



    在社交上狠狠摔過跤的飛信,這些年改變了賽道,將力氣用在「移動辦公」上去了。


    真不怪小年輕不認得飛信,同類型軟件里,更多人認識的是釘釘。



    即使是移動辦公業務,和飛信也在一步步暫停。



    直到關停消息傳出,以后相關功能,都將轉移到「移動辦公」這軟件中去。


    不知道這軟件使用體驗如何,如果哪位機友在用,歡迎到評論區分享體驗哦~


    該不會那么湊巧,有哪位小可愛,以前上大學談戀愛用「飛信」,現在工作了用「移動辦公」吧。。



    雖然機哥在聊飛信的前世今生,卻好像道出無數社交App的命運。


    下一位攪局者,又是誰呢?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