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以為電源就是很單純用來供電的,只要功率足夠帶動其他硬件,那就沒有什么問題。然而事實遠非如此(可能很多人已經忘了當年的紅星電源了),我們在某東可以看到,同樣的750W電源為什么下到439上到999?本期小胖就來給大家說一下,電源怎么選。
全模組電源是什么
電源的全模組其實非常好理解,傳統的電腦電源都是直接出來一大捆電線,每根線對應不同的插口。電源廠商為了滿足不同的DIY玩家的需求,通常電源接口上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富裕。
這種富裕意味著有更多DIY的可能性,但是同時又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小白玩家會堅定地認為電源線空出來了一定是有地方沒有插上電源。對于處女座喜歡走線的小伙伴來說這種電源線也會導致電腦里面跟蜘蛛網一樣。
全模組電源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在電源上預留接口,由DIY玩家自己根據需求來自由選擇供電線路。電腦內部會顯得更加整潔。不過配備了全模組電源的電腦一般都會有神光同步風扇,這種風扇的走線……一樣是蜘蛛網……
電源應該怎么選
電源這個東西也有很多廠商在生產,同樣是魚龍混雜的產業,電源要是買不好,會燒的。一般來說我們對于6000元左右及以下的整機推薦使用非模組電源,也就是傳統的有一大把線束的電源。
通常比較推薦鑫谷、安鈦克、長城、航嘉、振華、金河田等廠商的電源。而如果預算在7000及以上的話,這時候就比較推薦貴一點的全模組電源餓了,通常使用華碩、海韻、振華、海盜船、安鈦克、EVGA等廠商。
PS:這里需要說一點,電腦圈里面比較公認的一句話是一個好的電源通常售價是1瓦1塊以上。也就是一個比較好的650W電源售價是在650元乃至以上的。這個言論僅建立在對電腦穩定性有非常高的追求的前提下。如果沒追求的話,買普通電源就好。例如下圖的EVGA 1000W電源售價就已經到了1199元了。折合1瓦1塊1毛9左右。
80PLUS是什么
很多小伙伴在購買電源時都會去看他是金牌還是銅牌,也就是80PLUS認證,但是很多小伙伴并不是很了解這個認證,小胖接著說。
80PLUS是美國能源署出的一項電源認證標準,既然作為標準它肯定是分等級的。就比如這樣。
分別為鈦金>白金>金牌>銀牌>銅牌>白牌,這其中最差的就是白牌電源。那么問題來了,這個等級越高是不是就代表電源越好呢?這個可以說是這樣,但是又不完全是這樣。有80PLUS認證的電源說明它轉換率更高,相應的也就會更加省電。但是電腦這個東西,你會在乎他功耗有多少嗎?
電源功率怎么選?
這個東西呢對普通人來說有點玄學,小白在選擇電源功率上面也是百花齊放。各種翻車慘案應有盡有。比如RTX 2070+10代i7最終配了個450W電源導致經常藍屏的。也有的AMD 3700X+RX 5600配了個750W全模組電源的。說這些呢并沒有嘲諷的意思,只是小胖認為,電源這個東西一定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功率,如果追求功率的話,當年的紅星電源事件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印象?
當年的紅星游戲悍將出了一款電源,功率500W售價僅不到200元,各路小白紛紛上車,結果紅星電源品控不穩,爆炸只是夸張說法,但是事實是這款所謂的高性價比電源毀掉了不少人的電腦。上圖由于年代過于久遠大家將就看。
那么電源怎么選,首先來看電源,業界流傳的的比較廣的兩個公式。魯sir一一給大家展示下。
第一個:CPU功耗+顯卡功耗+200W=最終電源功率。
舉個例子:
i7 10700K(125W)+RTX 3070(220W)。所需要的電源功率為125W+220W+200W=545W。按照這個公式計算計算的話需要550W電源就夠用。
第二個:(CPU功耗+顯卡功耗+60W)/0.6=最終功率。
舉個例子:
i7 10700K(125W)+RTX 3070(220W)。所需要的電源功率為(125W+220W+60W)/0.6=675W,也就是說這臺機器選用一個額定功率在650W~750W的電源就OK。
實際上這兩種方案的差距還是有點大的,第一種方案是直接預留200W的空余,相比而言魯sir認為第二種更加靠譜。理論上來說雷電3接口和USB 3.1接口的滿載功率可以達到50W,而10700K是支持超頻的,超頻以后的功率也是跟額定功率不一樣的。
可能小伙伴覺得小胖這一頓說下來可能有的小伙伴還是不知道怎么選電源。電源的選擇不止看功率,還要看品控、用料等各方面來選擇。小胖這邊找了一兩個性價比比較不錯的電源。定位也是不同的。
第一款:鑫谷GP 700G,額定600W功率,80PLUS金牌認證,轉換率高達93.4%。實現了超白金級別的能效。售價:349元。適合5000元到7000元左右的裝機方案。
第二款:安鈦克VP500,額定功率500W,售價299元。適合3000-5000元價格段的裝機使用。
第三款:海韻GX 750,額定750W,全模組電源,理線更簡單,80PLUS金牌認證,全日系電容。并且海韻這款電源風扇加入了智能溫控,低負載下可以減小機身噪音。售價:850元左右。用來搭配9000或者萬元以上裝機非常不錯。
關注我,了解更多電腦知識
腦知識之電源
前面我已經講了處理器、內存、顯卡、硬盤、主板,今天我們講解一下電腦里面除了機箱以外最后一個配件電源。
電源
它是電腦里面相當重要的配件它的好壞直接影響電腦正常穩定的運行狀態,如果電源不好,會出現各種問題,重啟,藍屏,用用掉電,如果有機械硬盤會造成機械硬盤供電不足系統崩潰等故障,很多時候找這種問題非常難找。
電源的品牌
電源的品牌種類繁多,但是記住幾個常用的大品牌就可以,其中有航嘉,金河田,鑫谷,長城等大品牌,二線品牌有影馳,XX XX
我都不認識的東西。
電源總類:電源有全模組,半模組和我們常用的那種普通電源
電源功率:電源功率分為額定功率和峰值功率
電源有額定230W、300W、350W、400W、450W、500W、550W、600W、650W、700W等等
買電源需要注意的:買電源一定要看額定多少不要看峰值,一些雜牌子電源不標額定這種電源一律不買,買就買那幾個大牌子的比較穩妥,有些商家說是500W其實是峰值,額定也就400W。
對于電源的選擇往往都是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配件,而往往這么配件的利潤有可能是整機里面利潤最大的,它的好壞決定了整個機器的穩定性。
如果說把CPU和顯卡比作電腦的大腦和眼睛,那么電源就是電腦的腎,只有遠遠不斷穩定的電壓電流持續供給,他們才能好好的給你工作。選擇一個好的電源非常重要。
由于大多數電腦用戶對電源關注度沒有處理器,內存,顯卡的關注度高,因為大多數電腦小白,在面對電源的選擇時,卻無從參考選擇。
簡單來說,要選配一個多大功率的電源,就必須知道自己組裝的電腦硬件有多功率需求,其中處理器和顯卡則是所有硬件中功率最大的兩個硬件,特別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其所消耗的熱能基本都在100W以上,性能越好所需求的功率越大。
特別一些主流顯卡,其熱好能甚至達到200W以上,更別說一些高性能的旗艦顯卡了,除此之外,比如主板,內存條,硬盤等其他的硬件,基本上都在50W左右,不算是很高。
在正常情況下,所需要的電源功率計算公式是這樣,(處理器功率+顯卡功率+100)X1.5,最后得到的結果取最高的整數,那九四所需要選擇的電源額定功率大小。
簡單舉個例子,比如CPU是125W的酷睿i7-10700K的,顯卡是220W的RTX3070的電腦主機。它的計算方法就是(125+220 +100)×1.5=667.5W≈700W,取最高的整數就是700W。
也就是說,DIY這套酷睿i7-10700K電腦主機,選擇700W額定功率電源,就足以滿足整套電腦主機配置的功率需求。如果說有些玩家有超頻的需求,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增加50W左右,就足夠滿足日常的硬件功耗需求。
總的來說,雖然PC電源是一個對性能沒有任何關聯的硬件,但卻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附屬硬件,也是保證電腦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部件,只要按照這樣的方法計算功率,保證能選擇一個足夠穩定的電源(前提別買到雜牌子)
黃色+12V 為標準的驅動電路供電,如光驅、硬盤的馬達,為CPU、顯卡供電
藍色-12V 老式串行口(現在很少用到)
紅色+5V 主板電路、內存模塊供電、光驅、硬盤等設備的信號供電
白色-5V ISA總線(現在很少用到),有的廠家用其代替黑線作為地線
橙色+3.3V 現在多用于SATA 硬盤的供電,以后會有其他用途
紫色+5V(USB) USB設備供電,支持USB鍵盤鼠標的開機功能(關機后依然供電)
綠色PS-ON 開機信號線(當其與地線短接會啟動電源)
灰色Power Good 監測線,連接主板與電源,起到信號反饋作用
黑色電源地線 +12V:用于驅動磁盤驅動器馬達、冷卻風扇,或通過主板的總線槽來驅動其它板卡。
ATX電源接口定義
早期電源采用20Pin接口,自Intel規范形成了ATX12V1.3版本后成為了現在使用的24Pin接口形式。并且對各針腳的電壓做出了定義,也就是電源的輸出端與硬件的接頭。接下來是筆者從網上找的各接頭的定義規范,玩家們在制線過程中可以參考。
主板24Pin接口定義
CPU4Pin接口定義
CPU4+4Pin接口定義
顯卡6Pin接口定義
顯卡6+2Pin接口定義
D口定義
SATA口定義
按照Intel所定義的電源規范,所有電源廠商使用的線材需統一規范,各電源線顏色與用途如以下所示:
紅色:+5V主板電路、內存模塊供電、光驅、硬盤等設備的信號供電
黃色:+12VCPU、顯卡供電;為標準的驅動電路供電,如光驅、硬盤的馬達
橙色:+3.3V現在多用于SATA硬盤的供電,以后會有其他用途
紫色:+5V(USB)USB設備供電,支持USB鍵盤鼠標的開機功能(關機后依然供電)
黑色:地線(0V)電源供電回路的必要組成部分
綠色:PS-ON開機信號線(當其與地線短接會啟動電源)
灰色:PowerGood監測線,連接主板與電源,起到信號反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