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演變
二、姓氏讀音
拼音:yú
注音: ㄩˊ
繁體字: 於
舊繁體字/異體字: 亐
漢字結構: 單一結構
造字法:二
簡體部首: 二
于的部首筆畫: 2
總筆畫: 3
筆 順: 橫橫豎
五筆86:GFK
五筆98:GFK
UniCode:U+4E8E
四角號碼:10400
倉頡:MD
GBK編碼:D3DA
規(guī)范漢字編號: 0024
介詞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榮譽歸于老師”;
c.對,如“勤于學習”;
d.向,如“出于自愿”;
e.給,如“問道于盲”;
f.自,從,如“取之于民”;
g.表比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動,如“限于水平”。
后綴
a.在形容詞后,如“疏于防范”;
b.在動詞后,如“屬于未來。
姓。
三、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fā)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大舉分封諸侯,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后來,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于,是為河南于氏。春秋戰(zhàn)國混亂,邘叔有后裔遷山東郯城,為山東于氏。
2、出自古炎帝姜姓齊國公子、文學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在唐代時避諱憲宗李純改單姓于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淳于公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淳于氏。 唐貞觀年間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憲宗李純時,為避諱(“純”“淳”同音),復姓淳于氏改為單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復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襲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出自北魏前期中原于氏避三國之亂于平城而改姓的萬忸于氏,在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恢復本姓于。據《路史》所載,鮮卑族的萬忸于氏原為山東于姓人,后隨鮮卑俗改之,孝文帝漢化改革,又復于姓。實際上,他們是漢朝于公的后代,在三國戰(zhàn)亂時,隨拓跋鄰部離開中原,并為了適存于鮮卑族而改姓為萬忸于氏。到后來鮮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中原,復姓為于而已。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乃至播遷全國的于氏族人很多都是此支于氏。
4、出自賜姓或少數民族改于姓而來
① 明朝時賜元人巴延達哩姓于名忠,清朝時,南方的部分尼瑪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達斡爾、鄂倫春、土、回、高麗等小數民族有改于姓者。
四、得姓始祖
邘叔,又名姬誕 ,乃周武王次子。武王滅商后,其被封于邘,建立邘國。此后,姬誕號稱邘叔,成為于姓的始祖。
五、人口分布
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遷,是在今焦作沁陽北部一帶,這里是古邘國所在地,也是于姓的發(fā)祥地。邘國滅亡后,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內,播遷也以河南境內為主,如方城、午湯、許昌、伏牛山等地。
秦漢時期,于姓人開始以河南為中心緩慢向周邊播遷,往北遷的去了山西、河北,往東遷的到了安徽、山東,往西遷的則去了陜西、甘肅。在此期間于姓主要是以中原地區(qū)為繁衍播遷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東海、河內。其中,東遷進入山東的于姓最為興旺。
魏晉南北朝時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國。由于軍閥長期紛爭割據,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 ,很多于姓族人跟隨著逃難大軍,南遷到東南廣大地區(qū)?!拔搴鷣y華”期間,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也讓中原地區(qū)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躲避戰(zhàn)亂,處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就近南下湖北,后輾轉于四川、湖南。
隋唐時期,由于國家統(tǒng)一,戰(zhàn)亂減少,也由于國人根深蒂固的戀家思想,于姓遷徙有等于無,卻繁衍昌盛起來,于姓相繼在北方形成了幾處大的望族。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并擄走徽、欽二宗,有于姓人隨往黑龍江。南宋后期,于姓開始由浙入閩,由閩入粵。
元末,農民起義軍四起,社會動蕩不安,多省人口銳減,山西位置優(yōu)越,所受影響不大,人丁繁盛。
明王朝建立后,朝廷施行了人口遷移政策,而山西于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別遷到山東、河南、河北、陜西、江蘇等地。
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東的于姓人為多,闖關東謀生并定居。
宋朝時期,于姓大約有1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5%,姓氏僅居第103位。當時于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約占全國于姓總人口的21.3%。于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四川、浙江,這四省于姓大約占全國于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北、山西、廣西、湖北、江西、江蘇等,其他地區(qū)缺少資料。全國形成了以魯豫、四川、浙江為中心的三大塊于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于姓大約有2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4%,為明朝第八十五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于姓人口增長高于全國人口增長率。當時于姓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江蘇、河北,這三省于姓大約占于姓總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西、四川、山西,這五省的于姓又集中了29%。山東仍為于姓第一大省,約占于姓總人口的40%。宋元明期間,于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部和東南方地區(qū)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山東為中心,向四周散發(fā)的于姓分布特點。
當代,于姓的人口已達到642萬,為全國第三十九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大約占于姓總人口的71.9%,其次分布于江蘇、內蒙古,這兩省區(qū)又集中了9.1%的于姓人口。山東為當代于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于姓總人口的21.8%,一千年來山東一直是于姓人群的居住中心。全國形成了以山東和遼寧為中心的二大于姓居住區(qū)域,于姓人口向四周輻射,逐漸減少,長江以北多于姓,長江以南少于姓。在近600年當中,于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的流動有很大的區(qū)別,流動方向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強勁的回遷,這已經大于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同時,黃河以北的于姓人群出現(xiàn)向東北地區(qū)的移民。
六、家譜文獻
于氏宗譜五卷,于準纂修,清康熙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浦陽官巖于氏家譜,于德起等纂修,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濮陽西溪于氏宗譜十六卷,于賢達等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篤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
江蘇江都于氏十修家譜十六卷,首一卷,于樹滋纂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浦陽西溪于氏宗譜十六卷,于賢起等纂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冊
貴州于氏家譜,于德懋編,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銅板刊印本
浦陽西溪于氏宗譜十六卷,于烈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河北東光于氏族譜,于湯言等修,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于氏家譜,于德懋纂修,民國三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卷
天津靜海于氏族譜四卷,于春林重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江蘇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譜二十卷,首一卷,于樹滋纂輯,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于氏家譜二十卷,首一卷,于德甫、于樹等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山東即墨于氏族譜二卷,于清中等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為敘堂排印本二冊
山東榮成于氏支譜四卷,首一卷,于錫琨、于源璋重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銅字印本
山東壹于氏家譜,于宗洵纂,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石印本
浙江臨安于潛程氏宗譜,程志鵬、顧麗川等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燕翼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湖北新洲于氏宗譜六卷,于萬國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
于氏宗譜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資陽于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復印件一冊
七、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東海郡、河內郡、京兆郡、廣陵郡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黎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稱三川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亦稱江都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亦稱郯郡堂、海州堂。
忠肅堂、救民堂、興駟總記(大駟堂)
八、字輩排行
濰河流域,按照“金水木火土”排列的五行字輩
山東乳山司馬莊,思爾尙可載,嗣繼維崇新,天年復開姓,間之一同心。
山東省文登市,文崇銘朝學,新富承永祥。熙銘澤恒昌,嘉寧紹遠光
遼寧省大連市
山東省乳山市東司馬莊,振,洪。忠孝友慈良,西平運祭昌。家訓敦睦循,明君主恩光
山東省茌平縣,化振魁兆吉風廷長
山東省濰坊市,是我先民,唯德樹敦。欽子克世,吉古永存
山東省濟南市,華樹洪慶憲,文德繼世昌
山東省龍口市黃城集,國世興,永慶洪祥,忠厚善良,培機可紹,祖德有光
黑龍江肇東市,長繼文明志,永承德化恩
黑龍江大慶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萬善永為本,家興國乃昌,景清庭樹秀,忠孝翰林芳,厚傳家遠,立德子殿邦
遼寧省大連市,正志欽周(洲)德
吉林省榆樹市,是福壽康,忠孝賢良
黑龍江省綏化市,永德萬福昌,世代保安康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封丘縣,風運進(海),金光普照,萬世長青文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封丘縣,鳳俊運海進金合光永文順繼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 ,謙恭孝友仲福正常
江蘇省金壇市,勛華崇國望,清德治家聲
江蘇省南京市,長春維壽,天錫家祥,祖承世德,福慶增光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殿續(xù)(學)海振志占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以起承先榮賢能繼祖德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振守乾坤致泰運亨通顯承興龍英華月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永景榮家,朝獻廣(是繁體)士,少仙(先)業(yè)慶,亞圣吉祥
湖北省北部,孝成家大忠乾坤
北京市密云縣穆家峪鎮(zhèn)水漳村,明長克溪漢思晉寶福(改:海)
天津市靜??h土河村,宗源樹廣茂,基業(yè)永隆昌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紅顯永文久祖
九、姓氏名人
于叔,周代初年,陜西西安,周武王第二子,封邘,為邘叔。
于公,西漢,山東郯城,縣獄吏,曾經平雪孝婦冤案,傳為千古美談。
于定國,西漢,?~前40,山東郯城漢朝宰相,擔任廷尉一職時,秉公斷案,天下悅服。
于永,西漢,山東郯城,光祿勛,御史大夫,駙馬都尉。
于吉,東漢末期,?~200,山東膠南,道士,著《太平經》,信民太眾,為孫策所猜忌,遭冤殺。
于禁,三國時期,?~221,山東泰安,曹魏五子良將之一,青州愛民,封益壽亭侯。
于栗磾,南北朝時期,山西平城,魏朝開國元勛,勇武絕倫,體恤民力。
于烈,南北朝時期,437~501,河北蔚縣,
于忠,南北朝時期,460~516,河南洛陽,魏朝名將,禁衛(wèi)總領。忠勇愛民。
于謹,南北朝時期,493~568,河南洛陽,周朝軍事將領,戰(zhàn)略家,贈三老,百官典范。
于仲文,隋朝,545~613,河南洛陽,隋朝名將,曾率師平齊、陳,征伐高麗。
于志寧,唐朝,588~665,陜西高陵,唐朝宰相,為成乾太子詹事,李治太子太師。
于濆,唐朝晚期,陜西西安,唐朝詩人
于燾,宋朝,山東壽光,翰林學士
于欽,元朝,1283~1333,山東青州,太子少保,兵部侍郎。方志編纂家,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
于賓,明朝,山東莒縣,洪武二年進士,給事中。
于敬,明朝,山東諸城,洪武十八年廉孝賢良舉貢,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
于謙,明朝,1398~1457,浙江杭州,兵部尚書,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于玭,明朝,1507~1562,山東東阿,文人
于慎行,明朝,1545~1608,山東平陰,政治家,學者,詩人,文學家
于振,清朝,江蘇金壇,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恩科狀元
于成龍,清朝,1617~1684,山西永寧,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任兩江總督
于式枚,清朝末期,1853~1916,廣西賀州,清末官員
以上資料為荀卿庠在網絡收集整理,為宣傳國學蒙學教材識字為主,了解家族歷史為輔,更多資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歡迎建議與留言……
-----------------------------------
天前,中央電視臺一檔考古節(jié)目中,介紹了一位已經80多歲,退休多年的考古專業(yè)的老專家。訪談中,老專家特別談到學習使用電腦時,堅持使用五筆字型輸入法,他能很熟練地使用五筆輸入法寫考古學的學術報告。年紀那么大的專家,還用是五筆輸入法自己寫學術報告,實屬少見。
我猜考古專業(yè)生僻字較多,使用五筆輸入法字的識別率要比其它輸入法高的多。使用五筆輸入法的人大都老了,拼音輸入法智能化越來越高了,使用五筆字型輸入法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少了。
記得1994年的時候,我開始接觸電腦,當時所有的漢字輸入法智能程度都不高,可選擇的輸入方法也不多,最方便快捷的當屬五筆字型輸入法,但初學者要背字根表有點難度,不像拼音拿起來就可以用。用五筆字型輸入法每個漢字、詞組、成語最多4鍵,輸入速度上的優(yōu)勢還是很明顯的。
那時招聘員工都會問一下會不會使用五筆,會使用五筆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時尚。像報業(yè)出版,短信息傳呼臺等行業(yè),要求員工必須會使用五筆輸入法且要求100字/分鐘以上。與我同齡的人使用五筆字型輸入法的不多,像我能堅持到現(xiàn)在的更少。
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現(xiàn)在漢字的拼音輸入法智能化程度很高了,年輕人漢語拼音能力都有童子功,用什么輸入法已不再糾結,多數人都是在用智能拼音輸入法?,F(xiàn)在有了語音輸入法,隨著AI智能技術的進步,更方便,更快捷,更精彩的漢字輸入法將會出現(xiàn)。
退休后,使用電腦的時間少了,五筆的字根口訣忘的差不多了?,F(xiàn)在使用五筆輸入法在鍵盤上敲打時,又回到了初學時的感覺,心里想著要打的這個字,它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心中猶如在一筆一畫的“寫字”,漢字特有的結構美時刻就在你的眼前,這是其它輸入法無法領略得到的。
我會繼續(xù)使用五筆字型輸入法,心里念著每個字的筆畫結構,想著把每一個字寫的更加漂亮一點。
天可以在電腦上寫文章了,電腦上寫比手機快多了,手機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打,還很多錯別字,電腦就不一樣了,一邊打一邊想,還可以一邊看, 手機上的字一點點真不好寫。
邊上還有發(fā)文助手,有錯別字可以醒。語句不通可以提醒,真是太好了,寫文章嘛,就是要安靜地坐在電腦旁邊,聽著鍵盤敲擊的聲音。我之前學過五筆,雖然不是每個字都會打,但最少不用看鍵盤,我就能把字打出來。
以后要看更多的文章,寫更多的文章,碼更多的字,來練習寫作, 不管結果怎么樣,相信堅持就是勝利。寫文章還是要多看書,多看別人的文章,多寫才行,由于工作原因,我是偶爾寫一下,看東西也會看, 就是看了記不住,寫的時候呢, 就是心里想到什么就寫出來什么,隨筆寫的東西,雖然比較接地氣,但沒什么靈魂。
素材的積累還是很欠缺,文 字加圖片的文章,需要去找很多的圖片,或者自己去拍一些圖片,但是我都沒這么做,基本上都是純文字來表達,而且表達的還不是很好.
來頭條寫文章起初是因為看到別人說可以賺錢,后來錢沒賺到多少,但文章卻是偶爾會寫一下,雖然寫得不是很好,但是堅持寫的話,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寫好的。
寫到這里我感覺用鍵盤打字特別爽,因為工作原因,我很久沒長時間打字了,五筆這東西,學會了就不會忘記,就是有一小部分的字不會打,相信以后再寫文章的同時能練也來更多的打字方法。
好吧就寫這么多,也不知道寫了多少字,也不知道寫的啥意思,反正就啪啪啪一頓操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