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年 8 月 20 日,根據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示,浙江五石中正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關于信息終端設備項目中標(成交)結果公布。中標供應商為玉環信大眾計算機有限公司,中標金額為 574140 元。其地址在臺州市玉環縣玉城街道長興路 132 號一層。 貨物類主要標的信息中的品牌包括諾博、東集、全視通等。評審專家有郭宇環、鄭月飄(第 1 標項采購人代表)、吳前富。代理服務收費金額為 5856.23 元。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 1 個工作日。
本文源自金融界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易小妝
創作立場聲明:本文內容僅為個人經驗分享。
Hello大家好,我是易志明,今天給大家講一講屏幕顯示器的相關知識。
以下內容比較多,建議收藏觀看,文章會定期更新
評論詢問看到會回復:【寫上預算+使用需求】,記得先點個贊先呀!!
--------------------------------------
本文目錄
--------------------------------------
現在主流顯示器尺寸一般都是23英寸到34英寸,上古顯示器還有17英寸,超大的還有ROG 32:9比例的49英寸屏幕。
注意這里我說的是英寸,不是寸,不要混用了。
那為什么要用英寸,因為最早是英國人搞出來的電視,后來屏幕尺寸就一直沿用這個單位。
這里的英寸是指屏幕對角線的長度,已知1英寸=2.54厘米,就可以應用小學二年級學的勾股定理數學知識換算顯示器的長和寬。
以27英寸16:9標準屏幕為例,經過計算屏幕的長約為60厘米,寬約34厘米。
如果是34英寸的21:9的帶魚屏,那么,這個顯示器的屏幕長約79厘米,寬約34厘米,所以34英寸帶魚屏相當于拉長的27寸16:9的顯示器。
因為考慮到便攜性,筆記本屏幕和便捷顯示器,它們的屏幕就要小很多,筆記本的屏幕和便捷顯示器主要都是12英寸到17英寸,平板就更小了,只有7.9英寸到12.9英寸。
分辨率表示一塊屏幕上像素點的數量,用于衡量一塊屏幕的清晰度。
一般來說,像素點越多,自然顯示就更清晰,大家應該都聽說過720P、1080P、2K、4K、8K這些描述分辨率的參數。
標準1080p屏幕分辨率為1920*1080,這里的1080表示的是屏幕縱向的像素點數量,1920表示橫向的像素點數量,這兩個數字相乘就可以得出,這塊屏幕有207萬個像素點。
有的21:9帶魚屏顯示器的屏幕分辨率為2560*1080,它也稱自己為準2k,其實也是1080p屏幕,只是屏幕拉長到21:9的比例而已。
標準2K屏幕一般是指2560*1440,我通常認為縱向像素在1440以上才能稱之為2k。
屏幕21:9的2K帶魚屏的分辨率應該是3400*1440。
標準4k顯示器的分辨率是3840*2160。
標準8k顯示器分辨率為7680*4320。
不過應該有小伙伴會有疑問,為什么1080P的電腦屏幕顯示器,它的細膩程度感覺不如1080P的手機屏幕。
這里就要引入另外一個指標PPI像素密度,即每英寸屏幕所擁有的像素數。24英寸1080p屏幕是93PPI,6英寸1080p手機屏幕卻是300ppi,這就是它們顯示細膩程度的直接差距,因為雖然都是1080p的分辨率,但是屏幕大小不一樣,單位面積上的像素點數量就不一樣。屏幕更大的24英寸,屏幕每一個像素點就越大,所以就會有更強的顆粒感,近距離觀看清晰度就會差一些,因此,越大的屏幕就應該應用更高的分辨率才能有更好的顯示效果。
比如24英寸的屏幕還可以勉強接受1080分辨率,27英寸以上的屏幕至少應該是2k分辨率。
這幾年手機也普及了高刷新率,大家應該對于這個有一點了解了。
視頻就是連續播放照片獲得的動態畫面,屏幕刷新率指的就是在1秒鐘內屏幕上連續播放的照片數量,所以刷新率自然是越高越好,不過刷新越高就意味著成本越高,所以主流的屏幕還是60HZ。
高刷新率屏幕一般指的是90HZ、100HZ、120HZ、144HZ、165HZ、240HZ、300HZ。
電腦顯示器上最常見的是144HZ和165HZ。
手機上常見的是90HZ和120HZ。
高刷新率對于刷信息流以及快速切換視角的射擊游戲當中會帶來非常大的流暢度提升,和分辨率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在我玩家口中,通常會把2K、144HZ的刷新率屏幕稱之為小金剛屏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電腦上需要高刷新率是需要手動設置的,曾經就有職業戰隊買了高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結果不設置就直接使用了,只有60HZ的屏幕刷新率,過了很久才發現,顯示器根本沒有開啟240HZ的刷新率,這就很尷尬了。
接下來是屏幕的面板知識,這個也很重要。
按照屏幕顯示技術可以分為三類:
CRT陰極射線顯像管技術
LCD液晶顯像技術OLED
有機發光半導體技術
很久以前,大屁股電視和顯示器都是CRT的技術,應該會有小伙伴用過這樣的顯示器,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體積龐大,而且它屏幕越大,屁股就越大。
后來,隨著LCD技術的成熟,平均的體積小,成本更低,功耗更低的優點,那CRT就逐漸被取代了。
科學技術是在不斷進步的,后來OLED也逐漸火熱起來,OLED更薄,可視角度更大,色彩對比度更高,可柔性彎曲,也就搶走了LCD原本在手機領域的市場。
這里簡單說一下它們的區別。
LCD是一種被動發光技術,需要背光模組發光,通過濾光片,然后才能表達為紅藍綠色,精準的控制紅藍綠子像素就能夠顯示我需要的任何顏色。
LCD的優點:是技術更加成熟,成本更低,無機材料壽命更長,同分辨率下文字清晰度更高,DC無屏閃也對眼睛更加友好。
缺點:背光模組的存在,屏幕會有漏光問題。顯示黑色的時候,也不是完全的黑更接近灰色。所以對比度明顯比OLED低。
OLDE的優點:OLDE的特性是自發光,不需要背光像素能夠自己產生紅藍綠色,因此可視角度和亮度對比度都更高一些,色彩更鮮艷,黑色是完全的黑色,更省電,延遲更低,
缺點:有機材料有壽命短,容易燒屏的問題。使用PWM調光會有頻閃問題刺激眼睛。
這也是有的小伙伴堅持LCD,永不為奴的原因。
所以OLED地也有著自己嚴重的問題,LCD是不可能被OLED直接取代的。
那能不能兩種技術取長補短,當然能。
于是現在有了Mini LED和Micro LED新技術。
Mini LED本質還是LCD屏幕技術,這里的LED是一種背光技術,所以翻譯過來就是小型LED背光技術,將傳統的大燈珠調整為更多的小燈珠,比如這次的ipad pro 12.9的Mini LED屏幕就有上萬顆珍珠,實現了類似OLED顯示器的對比度和亮度,也同時擁有了LCD的長壽命
缺點是這種屏幕會產生光暈問題,成本和功耗也更高一些。
那Micro LED就更加粗暴了,OLED采用的是有機材料,不是壽命短嘛,那直接把有機材料換成無機材料就好了。比如,采用了氮化鎵材料,這樣就完美解決了壽命和顯示效果不能兩全的問題,似乎做到了魚和熊掌同時兼得。
缺點是是成本極其夸張。
現有的技術下,絕無大面積推廣Micro LED的可能性,說回OLED壽命短的問題。手機兩三年一換,壽命短點也無妨,但電腦顯示器可能要用5到10年,壽命問題就相當致命了,所以只有極少的電腦屏幕采用的是OLED,起碼99%還是LCD。
那我重點說一下LCD,由于液晶分子的排列不同,LCD還可以分為TN、VA、IPS三大類屏幕面板。
TN面板又稱扭曲向列型面板,是最老的液晶驅動方式。由于低廉的生產成本使TN成之為早期顯示器的選擇,直到VA、IPS液晶成熟才逐漸被淘汰掉了。
TN屏由于色彩比較差,色彩最暗淡,顏色泛白不通透,而且可視角度還差,一些劣質的TN屏甚至還能起到防偷窺的效果,因為只要不是正看屏幕就完全看不清屏幕的內容,簡直是離譜到無法形容。
TN屏最低可以實現1MS灰階響應延遲,加上144hz刷新率,特別適合射擊游戲,所以TN屏目前只適合需要超低延遲,不在乎色彩和可視角度的職業選手。
VA面板是垂直排列面板,比TN面板有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寬廣的可視角度,色彩表現較為艷麗,色彩明顯比TN好了一個次元,但延遲也高了很多,拖影比較明顯,不適合玩需要高刷新率的游戲,它的黑色比較純粹,對比度更高,看電影和文字比較舒服,而且作為軟屏,它可以實現曲面屏,曲面屏可以改善顯示器兩邊到眼睛的距離差,能夠提高電影的沉浸感。
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曲面顯示器都是VA屏,但色彩還原整體不如IPS,可視角度也比IPS差一點,做設計的工作更推薦IPS,當然低端的IPS肯定是不如高端的VA屏幕的,并不是所有的IPS屏幕都那么好。
IPS即平面轉換面板。是目前最主流的液晶面板,也是最優秀的LCD面板,它的優點是高端的IPS屏幕色彩鮮艷,色彩還原真實,對色彩準確要求比較高,就最好選擇IPS屏,除了色彩表現優秀之外,它的延遲還低。
優秀的電競IPS高刷屏幕可以做到3ms的延遲。除非職業選手感覺不到和TN屏1ms延遲的差距,而且相比網絡幾十毫秒的延遲,幾毫秒的屏幕延時真的是可以忽略。
IPS最高可以實現300HZ的高刷新率,加上優秀的色彩更適合大多數玩家玩游戲。
IPS屏幕延遲比VA低很多,色彩又比TN鮮艷很多。
IPS屏幕面板的可視角度還明顯更高,無論是做設計,還是玩游戲都能夠很好的勝任。
所以它完美了嗎?
當然,IPS也是有缺點的。
LCD通病屏幕漏光問題,IPS多多少少都有點漏光,不過只要不嚴重是不會影響使用的,對比度也比OLED低,但設計師都用IPS,足以說明IPS對比度目前還是夠用的。
當然,發展多年的IPS面板還可以分為Nano-IPS、Fast-IPS、H-IPS、S-IPS、AH-IPS、E-IPS等。
那什么樣的IPS屏幕色彩最好?
這就涉及到顯示器屏幕色彩部分了,這也是重點,其中包含色域、色準、色深、亮度,在選購一部顯示器的時候尤為重要,這一部分也比較復雜。
我經常在顯示器的宣傳頁可能會看到100%sRGB色域,10bit色深,delta E小于2,HDR400的描述字樣。那這些字樣都分別代表什么?
今天就依次幫大家理清楚。
色域:色域也稱色彩空間,指的是一個色彩范圍。簡單來說色域越廣能夠顯示的色彩就更加豐富。國際照明委員會以RGB三原色為基準,將人眼可見光的色彩范圍定義為一個CIE1931色域標準,于是就有了這個CIE1931-xy色度圖,以下簡稱色度圖。
色彩就是人眼能夠看到的所有色彩,所以理論上最好的顯示器應該能夠覆蓋這里面的全部色彩,這樣顯示器就能夠完美還原人眼所見的色彩,但限于現有技術無法100%還原色度圖當中的全部顏色,于是人們就在這個色度圖里面畫了一個3角形,劃分了新的色彩范圍,于是有了現在的NTSC、sRGB、DCI-P3、Adobe RGB等不同的色彩標準。
那從圖中可知,sRGB標準的色域最小顯示色彩也最少,NTSC、DCI-P3、Adobe RGB它們的色域更大,能顯示的色彩也更加豐富。
所以不建議買sRGB的顯示器嗎?
還真不是。
sRGB色域的顯示器還是目前的主流,因為我平常在互聯網上看到的圖片和視頻幾乎都是sRGB標準的,如果你的顯示器是DCI-P3、Adobe RGB色域的,因為不同標準涵蓋的色域范圍是不同的,還沒有經過色彩管理的話,那么這些采用sRGB標準的互聯網內容就會出現色彩過于艷麗的情況,必須要經過色彩管理才能夠讓DCI-P3、Adobe RGB色域的顯示器,正確顯示sRGB標準的內容。
像Windows10默認只支持sRGB標準,專業設計師使用色域更廣的顯示器,都是用ICC配置文件進行色彩管理的。
那這里,必須要贊一下蘋果,蘋果的display p3管理做得非常好,安卓和Windows10的色彩管理做得就差很多了。
因此,普通Windows10用戶只需選擇100%sRGB色域的顯示器屏幕就可以了。
選擇125%sRGB更廣色域的顯示器,又不進行色彩管理的話,只會出現顏色顯示不準的情況徒增煩惱。那這里,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按照時間順序給大家說一下不同色域的具體情況。
NTSC色域是電視標準委員會,在1953年制定的,目的是為了給CRT彩色電視定制一套標準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標準,電視標準和顯示器標準是不一樣的,所以手機電腦上的內容是不會采用NTSC標準的,但早年很多顯示器都喜歡標45%NTSC色域、72%NTSC色域,因此很多人也知道這一個色彩標準,并以為72%NTSC色域就是100%sRGB色域,那其實由于標準不同,72%NTSC它可能等于80%sRGB,也可能等于100%sRGB,所以并沒有什么參考價值。
但現在還有很多品牌在商品宣傳頁面說,它家的顯示器有100%NTSC色域,在顯示器上說電視色域標準,就像是你看見張三喊它李四一樣離譜。
再說一下sRGB色彩是惠普和微軟于1996年一起開發的色彩標準,sRGB設計的目的是作為生成在互聯網上瀏覽的圖像的通用色彩空間,所以互聯網上幾乎所有內容都是sRGB標準的,Adobe RGB色域是adobe公司于1998年開發的色彩標準,在RGB的基礎上增加了CMYK色域,相對于sRGB主要在青綠色色系上有所提升,被更廣泛地應用在印刷行業。
DCI-P3是影視行業標準。后來蘋果又基于DCI-P3修訂出了display p3標準,相比較于sRGB色彩的覆蓋范圍有了較大提升。那P3色域進入消費者眼中要更晚一些。2015年9月,蘋果推出了支持display p3廣色域的IMAC電腦,這是DCI-P3色域的安卓手機和顯示器也是最近幾年在普及開的。
接下來是色深。
色深也稱之為色彩深度、色位深度,決定著顯示器對色彩的控制精度,可以看到圖片上的8bit色深的天空,由于對色彩的精準度控制不足,在色彩過渡的地方出了斷層現象,而10bit的色深有足夠精細的色彩調節,就沒有出現色彩斷層。
又比如在一堆口紅面前,男生們一般都表示這么一都一個顏色嗎?
都是紅色,這就是典型的低色深表現,你的女朋友卻能清楚的區分,草莓紅、蜜桃紅、櫻桃紅、爛番茄紅和玫瑰紅等等,這就是高色深的表現。
那要更進一步了解色深,我需要了解屏幕是怎么顯示顏色的。
那幼兒園的物理知識告訴我,只要合理的混合紅綠藍三種顏色就能夠得到想要的任何顏色。
而屏幕,是由一個個像素點組成,每一個像素點都由紅藍綠三個子像素組成,所以只要合理的控制三個子像素的亮度就能夠控制像素點的顏色。從而控制屏幕顯示的顏色,如果所有的指向都不發光,此時顯示為純黑色,那三個子像素亮度不同的時候,就可以變幻出各種顏色,但是我現有的技術是不能夠做到無級調節的,只能把亮度調節分為若干個等級。
在計算機語言中,單位bit采用的是二進制,1bit就是二的一次方只有黑白兩種檔位調節,2bit就是二的二次方就有四種亮度調節擋位,8bit就是二的八次方,也就是256種亮度調節檔位,就是常見的256級灰階。
由于每一個像素由三種子像素組成,每一個子像素又有256種檔位調節,所以8bit單個像素就有256*256*256共計16777216種調節檔位。8bit色深可以實現1600萬種色彩調節。
如果是10bit色深,那么每個子像素就有2的10次方種亮度檔位調節,即1024級灰階,就有1024*1024*1024,共計1073741824種色彩調節方式,即10億多種,10bit色深的屏幕就可以實現10.7億多種細致的色彩調節。
雖然看起來10bit只比8bit大一點點,但實際上8bit顯示色彩的數量是10bit的1/64,同理6bit只能顯示262144種色彩,6bit能夠顯示的色彩又是8bit的1/64。
所以按道理6bit是不是應該被淘汰了?
其實現在價格1000以下的顯示器基本上都是6bit的屏幕。
6bit的色深屏幕還在用,除了便宜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顯示的畫面,有時候根本用不上這么多色彩,在看一些色彩不豐富的畫面時,就用不上這么多色彩;二是,FRC像素點抖動技術的應用,抖動技術可以利用PWM信號使像素點在不同顏色之間快速切換,利用人眼視覺的“暫留效應”,騙過人的眼睛,最終呈現一種視覺上的新色彩。
理論上6bit+FRC像素點抖動技術就可以實現8bit的1600萬色彩的顯示效果,比如小米顯示器23.8英寸為6bit+FRC方案宣傳自己為1600萬色彩。
當然,抖動技術也是有缺點,效果終究是差一點,在一些場景下會有噪點,比較差的抖動算法還有閃爍瞎眼的情況。
商家們,為了營銷效果,還經常把6bit+FRC方案的屏幕面板稱之為8bit面板。8bit+FRC方案的面板稱之為10bit面板,所以真正的8bit面板不得不叫做原生8bit,真正的10bit面板也改叫做原生10bit。
這讓人家真正做顯示器的廠商也很無奈,所以如果要求不高的話,6抖8的顯示器也是基本夠用的,常見的圖片影像基本也就8bit色深的程度,但想買到更好的屏幕,肯定要避開6抖8的顯示器。
至于原生8bit,8抖10,原生10bit普通人是很難分別它們的差距的,10bit還需要全鏈路的支持,包括10bit顯示器,10bit的顯卡驅動,10bit的文件缺一不可,所以目前8bit的顯示器就挺好了,10bit色深的屏幕普及,還需要時間,目前基本上只有專業的設計師在用。
這里小結一下:
色域表示色彩的范圍,色深表示范圍內色彩調節的細致程度,最后就是色彩顯示的準確程度。
作為一個夸張地比喻,比如說需要顯示紅色,顯示器卻顯示藍色,這樣的顯示器是沒法用的,色準一般用△E表示,數值越小越好,色準△E<3,即使是專業人士肉眼觀察一般也看不出來,但如果△E在10左右就比較能夠容易區別了,如果色準不是太差,也可以用校色儀校色提高色彩顯示的準確度。
當然太差的顯示器教色儀也救不回來,我必須要買正規品牌的顯示器,色準都不會太差。
還有就是色準一般是專業設計師,才需要重點關注的,普通用戶,更應該關注屏幕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提到屏幕的顯示效果,除了色彩還經常提到HDR。
顯示器也經常標稱自己是HDR10顯示器,HDR就是高動態范圍,相對的,還有SDR標準動態范圍,還有蘋果的XDR全稱pro display xdr也就是極致動態范圍,更好的HDR。
HDR可以提供更好的動態表現和畫面細節,尤其是亮部和暗部的細節提升明顯能夠讓整個畫面表現更好,說人話就是HDR能夠讓該亮的亮,該暗的暗。讓顯示器顯示的效果盡可能接近現實場景的效果,所以HDR最重要的參數之一就是亮度,直接決定著HDR的動態范圍。
理論上需要1000nit的高亮度,顯示器才能夠較好地顯示HDR內容,低亮度時也要低至1nit,同時HDR也要有更細致的分區背光,因為HDR而并非簡單地提升屏幕亮度,比如畫面出現爆炸場景爆炸的地方變亮了,其它部分的畫面亮度是不會變的,這樣的畫面就會更加接近真實的場景,就是所說的沉浸感。
所以這些不支持分區背光亮度近400nit的HDR400便宜顯示器就是圖一樂。
而且想要觀看HDR視頻,還需要找片源,各大視頻平臺,真的是很難找到HDR片源,所以花了大價錢購買個很貴的HDR顯示器,沒有片源也是浪費,但我相信技術是在發展的發展中發現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發展來解決。
10bit色深和HDR技術是遲早會普及開來的,那大家期待虛擬世界畫面效果將和現實世界幾乎一致的那一天嗎?
顯示器品牌的非常多,大品牌有三星,LG、華碩等,那小品牌有三色、熊貓等。
品牌型號非常多,非常的亂,不懂顯示器的真的不好選。
我整理了一些比較靠譜的顯示器,希望對大家選購的時候有所幫助。
不過受疫情影響,芯片和面板缺貨,目前所有顯示器基本上都漲價了。那不著急的小伙伴可以先關注一下這些型號,等雙11降價之后再買。當然了,早買早享受這個道理永遠不會變的。
大家可以根據需求查看對應的部分。
沒有高刷新率的顯示器
首先是沒有高刷新率的普通顯示器和設計師顯示器,1080P分辨率的有redmi顯示器1A,參考價779,規格為23.8英寸、1080p、60HZ、100%sRGB、IPS屏,我自己也買了一臺,色彩顯示來講還是不錯的,外觀也比較精致,金屬底座,窄邊框,接口有一個HD mi,一個vga,采用的是遙感按扭操作方便,買顯示器不僅要買屏幕,其它細節比較重要,小米對外觀的要求就比其它品牌要高一些,售后也還可以,三年質保,還支持上門售后,雖然小米筆記本不靠譜,但顯示器還是挺靠譜的。當然,這款也是有缺點的。顯示器支架比較矮,且不支持升降,需要自己購買顯示器增高支架,1080p的清晰度也一般,文字工作者可以考慮2k顯示器,清晰度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還有就是這款顯示器目前漲價了,以前只要600左右,現在要700多了。
然后是redmi顯示器27英寸,參考價829,這款就是上一款屏幕變大了,我也買了這一款外觀也挺不錯的,也是1080p、60HZ、IPS屏底座比紅米那一款更大更結實。雖然屏幕是27英寸,但1080p的27英寸屏幕顆粒感會更強一點,有條件建議直接上2k的27英寸。
這里要說一下27英寸,可不是比24英寸只大那么一點點,它長了4厘米,寬了7厘米,大了很大一圈,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確定要27英寸嗎。
需要2k分辨率,預算又比較低,能接受小牌子的話,有SANC T5pro,參考價1169,24英寸2k屏幕,支持65W,Type-c充電,10W無線充電,旋轉升降。內置揚聲器聽歌響,性價比還是挺高的。不過需要接受的是,它的做工售后會差一點,以及磚頭般的電源。
大品牌有飛利浦245E1S參考價1249,23.8英寸、2k, IPS屏顯示效果色域色準都還可以,不過畢竟是便宜的2k。
這些便宜的顯示器都是6抖8面板。
提起飛利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這個賣剃須刀的,怎么也賣起顯示器了?那其實它早已經被冠捷收購了顯示器業務,和AOC是兄弟品牌,顯示器的做工和售后,其實都還可以。
那需要2k,27英寸,也可以考慮飛利浦275E9,參考價1299,27英寸、2k、IPS屏、接口豐富,vga,HDmi、DP接口都有,價格也比較便宜,品牌也放心一點。
設計師的話,可以考慮明基PD系列,明基PD2500Q,25英寸,參考價2099明基PD2700Q,27英寸,參考價2399,8抖10面板、IPS廣視角、2k,分辨率100%sRGB色域,有專業校色,可旋轉升降,專為設計師打造,接口也比較豐富,一個HDMI、一個DP、一個miniDP、四個USB-A接口,接口真的是很足。
4k顯示器的話AOC有很便宜的4k顯示器。這里推薦的是AOC U2790VQ參考價1699,旋轉支架、99%sRGB色域、接口比較豐富、有兩個HDMI、兩個USB3.0接口、一個DP,不過Win10對4k支持不太友好,有時會出現字體模糊問題,不知道Win11會不會解決。
想買一款高端一些的4k顯示器,也可以考慮飛利浦279C9參考價2899、27英寸IPS屏、8抖10面板,99.9%sRGB色域、支持type-c 65W反向充電和旋轉升降。雖然HDR400圖一樂,但有總比沒有強。接口比較豐富,一個USB-C,一個DP接口,兩個HDMI,四個USB-A接口,比較適合設計師朋友。
那預算更高的設計師,還可以考慮明基PD2700U 27英寸參考價3899、27英寸、4k超高清、IPS屏幕、旋轉升降可壁掛、99%sRGB色域、專業校色接口比較豐富,一個HDMI,一個DP、一個mini DP、四個USB-A接口,設計師的最愛,懂得都懂。
原廠信仰,用戶還可以考慮LG 27UP850參考價3999,規格為27英寸,4k分辨率,95%數DCI-P3色域,還有硬件校準、HDR400,這是升降旋轉,內置5W音箱,96W Type-c反向充電,給筆記本充電也很快。另外還有兩個HDMI,一個DP,兩個USB接口,接口方面也是很豐富。
接下來是高刷新率電競顯示器對于游戲玩家來說,電競顯示器是很重要的,你主機再強,屏幕不行也是浪費,電競顯示器不僅刷新率更高,延遲更低。
電競顯示器還有兩種防撕裂的功能,NVIDIA G-Sync和AMD顯卡FreeSync,有這兩個功能就記得一定要開啟,在游戲真數低于顯示器刷新率的時候,能夠很好地防止畫面撕裂。至于V-Sync垂直同步會大大增加延遲,一般不要開。
首先是冠捷旗下的AOC 24G2。
參考價1199、1080p、23.8英寸、電競144HZ、IPS屏、支架可升降旋轉、有廣色域有VGA接口、HDmi接口、DP接口。電競顯示器只建議使用DP接口,外觀的也還不錯,是一款很不錯的入門級電競顯示器。
如果你愿意加100塊錢的話,還可以買到FastIPS快速液晶的電競顯示器了。
這里有微星PAG252PF,參考價1299、24.5英寸、1080p、144HZ、FastIPS屏幕、色域有97%DCI-P3、也是支持旋轉升降、接口也很多,三個去HDMI接口加一個DP的組合。
喜歡華碩的小伙伴,那這個價位還可以考慮華碩VG249Q,也還可以。
那小米也有一個快速液晶顯示屏,注意有兩個版本,144HZ參考價為1499,165HZ版本參考價1599,這里144HZ版本做工更好,165HZ版本屏幕更好,都是24.5英寸1080p,原生8Bit,FastIPS面板、95%DCI-P3色域,支持HDR400,也是支持升降旋轉,做工和響應速度都比較好,如果活動還能優惠一點就是游戲神器了,但是它默認只送HDmi線就很惡心了,它不送DP線。
假如需要超高刷新率IPS面板。還有聯想拯救者Y25-25參考價2399、24.5英寸、240HZ、8抖10面板,支持旋轉升降、也支持壁掛、接口也非常豐富,一個HDMI、一個DP、四個USB-A、240HZ的超高刷新率,非常適合CS:GO等射擊游戲的用戶,整體做工也非常不錯。
TN面板的有華碩TUF VG258QM,參考價2399 24.5英寸、280HZ、支持HDR400、支持旋轉升降、帶一個還能用的音響,也是射擊游戲者最愛的顯示器之一。
接下來就是小金剛顯示器小金剛就是支持2k、144HZ以上的電競顯示器了。小金剛太多了,這里簡單介紹一些:
微星G273QPF,參考價1899、27英寸、1k、165HZ、FastIPS面板、兼容V-sync、可旋轉升降,接口是兩個HDMI、一個DP,響應速度和色彩各方面表現都挺好,性價比很高的小金剛顯示器了。
小米顯示器27英寸小金剛,參考價1899、2k、165hz、友達2B、IPS面板,就是早期四大金剛顯示器的面板閹割版。95%DCI-P3色域、但出廠只校正了sRGB、支持HDR400、支持旋轉升降、有兩個去HDMI、1個DP、以及兩個USB-A接口。外觀的比微星更低調精致一些,但這款小米顯示器沒有遙感操作,紅米都有,小米沒有就很離譜了。
飛利浦275M1RZ,參考價2399、27寸、2k、170hz,NanoIPS面板、98%DCI-P3色域,顯示器做工還可以,支架支持可升降和角度調節。還有兩個5W的揚聲器,顯示器背面還有32個燈珠,據說成本很高,官方稱之為電競AI燈效,喜歡RGB的小伙伴會很合適。接口為兩個去HDMI、1個DP、四個USB-A接口。
微星MAG274QRF-QD,參考價249927英寸、2k、165HZ、FastIPS面板、97%DCI-P3、支持升降旋轉、有RGB燈條、一個DP、兩個HDmi、兩個USB-A、一個type-c,當然type c接口只有15W充電,當然有總比沒有強。
原廠信仰,還可以考慮LG 27GL850參考價2499、27英寸、2k、144HZ、這一塊NanoIPS 8抖10的面板、宣傳能實現1ms的灰階響應時間,色域為98%DCI-P3,還兼容G-sync,游戲表現非常好,性價比也非常高。
不差錢的也可以考慮LG 27GP850參考價3499、27英寸、2K、超頻后180HZ、亮度也變高了,第三代NanoIPS面板、98%DCI-P3、有出廠校準,支持升降和HDR400、還兼容G-sync。不管是設計師還是玩游戲都非常適合,簡直是強無敵。就是售價感人,貴了1000元,提升并不算太大。
ROG信仰用戶還可以考慮XG27AQ絕景參考價3499、27英寸、2k、170HZ、Fast的IPS面板、色域為95%DCI-P3、兼容G-sync。
需要信仰投射燈,也可以考慮購買ROG XG279Q絕殺,參考價3799。4k電競顯示器就很貴了。原廠信仰可以考慮LG 27GN950參考價7499、27英寸、4k、144HZ、有出廠校準、支持旋轉升降。
不差錢還可以選最新的LG 27GP950
ROG信仰,可以考慮XG27UQ參考價7799、27英寸、4k、144HZ,支持神光同步,不差錢的買就是了,還可以擁有ROG投射信仰燈。
另外一款ROG XG27UQR只是取消了投射信仰燈。
最后就是帶魚屏顯示器了。
常見的帶魚屏顯示器都是電影的21:9比例,在看電影,玩賽車游戲,以及視頻剪輯等方面都有特殊加成。有這方面需求的,可以考慮,那我個人,就比較喜歡21:9的帶魚屏顯示器。
LG 29WK500,參考價1199、29英寸、21:9 IPS屏、99%sRGB、分辨率為2560乘1080。這種便宜的29英寸顯示器基本上可以看作為拉長的23英寸1080P顯示器,更建議買34英寸的3440*1440的真2K顯示器,只有這樣的帶魚屏屏顯示器才能夠帶來更震撼的體驗。當然價格也會貴上許多。
IPS帶2K帶魚屏的還可以考慮飛利浦345E2AE參考價1999 34英寸、21:9廣色域、有內置音箱,還有可升降支架,接口有兩個HDMI、一個DP、還有一個耳機孔,體驗上要比29英寸1080P的帶魚屏的要好很多。
VA、2K帶魚曲面屏還可以考慮小米帶魚屏參考價1999、VA面屏能夠帶來更好地沉浸感,但是VA拖影也會更明顯。規格為21:9、2k、144HZ、121%sRGB色域、支持升降旋轉、可壁掛。
電競高刷新率的帶魚屏,有飛利浦345M2R、參考價2799 34英寸、21:9 IPS屏、144HZ刷新率、分辨率為3440*1440、支持升降、兩個HDmi、兩個DP接口優派PX3418,參考價2799 34英寸、21:9 IPS屏,144HZ刷新率、也是同樣的3440*1440分辨率、支持升降。有兩個去HDMI、2個DP接口。
三星C34H890WGC,參考價3299 34英寸、21:9、支持100HZ刷新率、3440*1440分辨率。VA屏對比度高,文字顯示舒服,再加上1800R大曲面看電影,也會有更好地沉浸感。type-c支持60W充電。只要筆記本接上顯示器后就能充電,一根線解決所有問題。這樣桌面也會整潔不少,缺點是三星售后不行,只有一年質保。
需要超寬屏的,還有三星玄龍G49G95TSSC,參考價10999 49英寸、32:9超寬屏、240hz刷新率、分辨率為5120*1440,有HDR1000、升降支架,土豪請為所欲為。
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8月20日
湖北宜昌遠安縣
在幫助去世的哥哥雷宋明
還完最后一筆人情債后
宋來波來到哥哥的墓前
輕聲訴說
“哥,這個遺愿我幫你完成了”
今年8月初
宋來波整理出一份“還情”表:
“本村103戶,外村12人
10元以內的按100元還
10元以上的按20倍還
一共是31100元
這是替我哥表達的的謝意”
△宋來波帶著禮物看望捐款村民
01
今年39歲的宋來波
是湖北宜昌市遠安人
兩歲時父母離世
從此,他和哥哥雷宋明
以及爺爺,相依為命
1999年爺爺去世
次年哥哥雷宋明因意外
臉部和上半身大面積燒傷
在村委會號召下
左鄰右舍和外村好心人
送來1000多元捐款
最終雷宋明入院救治,轉危為安
村民譚光烈當年也捐了款
“當時想到他們父母去世
兄弟倆還小,經濟上很困難
我們出于愛心,雖然條件有限
但還是決定捐出10元錢”
宋來波回憶
哥哥曾將大家的幫扶
記錄在一個筆記本上
“賬本里記錄了村民
和親戚對我們的幫助
比如,我大爹每年會給我們
買一套衣服,然后給100元錢
附近的親戚和村民也會送油、衣服
并幫忙干農活”
2001年,宋來波到廣州打工
后輾轉到北京賣過電腦
銷售商品房、做過水泵生意
在外漂泊了20多年
已成家立業的宋來波
心里一直有個結
“我哥2009年意外去世后
我一直在找這個賬本
想替他把恩情還了”
02
今年7月,宋來波的二伯
在清理兄弟倆住過的老屋時
意外從床底翻出了賬本
聽說筆記本找到后
身在宜昌市的宋來波
當即趕回家鄉
開始著手還清這些人情
△筆記本中詳細記錄著村民捐款情況
泛黃的筆記本上
用圓珠筆工整地記錄著
雷宋明燒傷后村民的捐款明細
本村103戶共捐款780元
衛生院和鎮政府等捐款共計1694元
外村還有12人捐款725元
宋來波按照
“10元以下還100元
10元以上按20倍還”的標準
制作了一份“還情”表
還準備了100多封感謝信
和31100元現金
逐家逐戶拜訪恩人
面對上門報恩的宋來波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詫異
表示當時捐錢只是舉手之勞
沒想到宋來波多年后仍惦記此事
宋來波表示,很多人已經
不記得當年捐了多少錢
“可能3塊、2塊的我就還了100元
大概三四天內,我跑遍了全村”
對于那些已經離開當地的村民
他就委托村委會幫忙去送
03
對于幫助哥哥實現遺愿
宋來波有著自己的堅持
“現在終于有機會完成
我哥的遺愿和自己的心愿
但這份恩情其實是永遠也還不清的”
讓宋來波感到遺憾的是
許多當年捐款的村委會干部
和鄉親已經去世
只能將謝意轉達給他們的親人
在每封感謝信中,宋來波寫道:
“我是雷宋明的弟弟
二十多年前你們捐款幫助我們
現在我來感謝你們
你們的恩情我會永遠記在心中”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記者/彭照 遠安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