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有個朋友跟我聊起主板的時候說MATX主板都是縮水主板,它都跑不滿CPU,所以一定得上ATX的大板才能跑滿CPU。說的把我一愣,我去還有這說法?但事實情況真的是個樣子嗎?
先來說說大板小板有什么區別,拿B760來說吧,一個大板B760和小板B760他倆都不支持CPU超頻,不會因為大板長得大就能支持超頻,單從功能方面講他倆是一樣的,能不能超頻和芯片組有關系和大板小板真沒半點關系。從外觀上講大板比小板下邊長出一塊來,實際上長出的這一塊主要是增加了主板擴展性,大板有更多的PCIE插槽以及更多的M.2接口,如果我們需要安裝獨立的網卡、聲卡或是一些其它的設備這是時候就得用到大板了。
大伙有沒有注意就是過幾年的主板廠家出的這些主板,特別是中低端的主板都在力推MATX的主板,甚至于在B760里都很難找到幾款大板的。這是幾年前的話就算在H61、H81這種級別的主板都能給出幾款大板來。
至于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其實大板并不比小板能多出多少東西來,即使多出來的東西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可能到它報廢了都用不上。大板也就比小板多給你放點PCIE接口、M.2接口。有的人說多給些接口不好嗎,我在這問大家句,像是你們買的那些MATX主板像是迫擊炮、重炮手、小雕、爆破彈這些主板你們用到最后有沒有把它們插滿過?你們就是把他們用到退休也幾個人能把它插滿。
對于主板來說最重要的一點,能不能帶動CPU或是顯卡最主要的是什么?是主板上的的供電能力!主板大小只是關系它的拓展性,并不別的。退一步說就算把主板換成大板對你的性能來說并沒有提到提升。
當然我也不是說非得去鼓勵大家都去買這個MATX主板,這個要什么主板主要看自己的需求,大家在選擇主板的時候只記住一點,只要這個主板的供電能把CPU跑滿,那么這個主板在基礎條件下是合格的,其余的屬于拓展性需求,有需求就上沒需求就不上。大部分的小板的功能已經非常齊全了完全可以滿足80%以上用戶需求,如果對于需求更多擴展的人來說該上大板上大板。所以大家不要擔心小板帶不動只有大家才能帶動,跟本沒有這說法。
今天蝸牛店里來了一個客戶,他想配一套7800X3D的主機,要求其他都好說,但是點名要大板,不要帶M的板子。
然后蝸牛接給他找了1400多的華碩B650 PLUS和1600的華碩X670P。
客戶理所應當的覺得很貴,這點蝸牛能理解,今天也借著這個機會聊聊ATX主板和MATX主板。
蝸牛在這么多年賣電腦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指定大板的用戶,也有很多人覺得大板就是比較強,質量更好,那真實情況呢?
我們先聊聊什么是ATX主板什么是MATX主板?
這其實只是一個尺寸170*170 mm及以下的尺寸稱之為ITX主板,這個主板不在今天的考慮范圍,它是特殊的板子。而170*170 mm和245*245 mm中間的板子都被稱作MATX主板,而更大的尺寸就被稱之為ATX,主要規格是305*245 mm。
大家可以看出MATX和ATX主要是主板的大小來區別的,那ATX到底比MATX強多少呢?
這個問題解釋起來非常復雜,之所以復雜主要是因為MATX板子不像ATX和ITX一樣尺寸基本一樣,MATX的板子非常的雜,理論上170*170 mm和245*245 mm中間的任何型號都是MATX。
小的MATX如下圖的華擎,尺寸僅僅比ITX大一絲絲。
中等的MATX 22.6cm x 18.5cm,這個是常見的尺寸上下浮動一點點
然后是最大的MATX,像迫擊炮啊,重炮手還有小雕都是245*245 mm
前面兩種MATX都是像價格妥協的產品,我們可以不聊,今天我們主要是拿最好的MATX和入門ATX進行對比,看看多花幾百值得不值得?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蝸牛得給大家科普一個知識點,這個叫PCIE通道數,這看起來非常復雜,其實理解好就非常簡單。我們主板上能看到的所有接口都是用到PCIE通道數的。它們其中一部分是歸CPU管,另一部分則是主板芯片來管。 處理器的就不提了,今天我們聊的是主板。就拿我們常見的B760芯片組為例,我們主板上除了第一條PCIEX16插槽和第一個M2接口是歸CPU管以外,其他所有帶數據傳輸的接口都是需要用到這個通道的,而主板芯片組能提供10條PCIE4.0和4條3.0通道。
例如我們的USB接口,typc口,甚至SATA線口都得用到芯片組的通道數,而一個滿速的M2接口需要4條通道,如果是兩個M2就需要8根通道,然后還有sata接口這些都是需要占用通道的。而通道數是有限的,所以主板的接口也是有限以下面的為例。
拿技嘉B760(M) GAMING X AX D5為例
供電、聲卡、網卡這些都一樣,它們的區別僅僅在于接口,ATX魔鷹多了一個PCIE4.0X4 M2口,多一個C口。
看起來接口是更多了,但是上面說道了B760通道就這么點,所以ATX魔鷹下面兩個看起來很牛的PCIEX16插槽其實是假的。
ATX魔鷹的兩個PCIEX16插槽其實只能3.0x1,可以說完全沒用,不是技嘉不想給他換X4的,實在是通道數被那個C口以及M2接口用完了。
而MATX魔鷹的PCIEX16插槽是支持PCIE4.0 X4的,因為少一個M2,所以下面可以做成X4的在實用性上更有優勢。
蝸牛借這例子是想告訴大家,對于B系列的ATX板子基本沒錘子用,因為B系列主板的通道數有限,無法同時滿足支持3個M2全速接口還能支持更多的PCIE通道。
再看看這個迫擊炮2代,這也是三個滿速的4.0X4 M2接口,也帶C口,可以說接口比上面是ATX魔鷹也不少,最大的區別在于,微星迫擊炮下面的PCIEX4插槽是直接告訴你是X4的,而ATX魔鷹是看起來兩個像X16實際是X1。
蝸牛說這么多就是告訴大家MATX板子就能發揮B系列板子全部的通道,所以一般B系列的ATX板子很少有人買,因為確實很一般,那什么板子時候ATX呢?
毫無疑問只有Z系列和X系列的板子才是真正適合ATX板子的,因為Z系列和X系列擁有更多通道。
拿這款入門的微星Z790來說,擁有四個滿速4.0 M2,前置后置C口一應俱全,除了CPU直連的PCIE5.0X16插槽,還配備了額外3個pcie接口
其中更是還有一個PCIEX4的X16插槽。
說到這可能很多人蒙了,說的PCIE接口有啥用?這恰恰是蝸牛想告訴大家的,如果大家不知道PCIE接口除了插顯卡以外還有啥用,那你就不需要買大板。
因為ATX大板對比迫擊炮重炮手這種245*245 mm這種MATX板子,最大的特色就是多了幾個PCIE插槽,其他基本沒什么太大不同。如果大家都不懂這接口是做啥的,那肯定沒買的必要了是吧。
這些口其實是為了方便插一些額外的東西,列入萬兆網卡啊、獨立聲卡、視頻采集卡啊這些東西,平常人基本用不到。
那蝸??偨Y下吧,MATX和ATX和質量發熱沒關系,因為供電都是一個方案,MATX的南橋也可以用大馬甲覆蓋,這點和ATX沒什么不同,只是看廠家愿意不愿意罷了。如果大家的目標是B系列板子,那就不需要考慮ATX,因為通道數有限,ATX只是拆東墻補西墻,看似多了接口,實際哪里又少了。而如果目前是Z系列板子和X系列板子則完全可以考慮ATX,而大部分是Z和X系列主板都是ATX,因為通道數比較多接口可以多很多。而如果大家在高端B系MATX板子和低端入門ATX Z板子糾結的,首先看差價,一兩百果斷上后者,如果差價大,你得考慮下,除了超頻你用不用的到那么多接口。
最后再說句廢話啊,預算高的就當蝸牛放P,直接ATX就行,以上僅僅對兩者有糾結的小伙伴而言。
言:
草雞曾經有個朋友的室友(電腦小白)自己一個人跑去買了個筆記本電腦,開開心心的抱著電腦回宿舍,到宿舍后下了個娛樂大師檢測一下卻快哭了出來。結果就是因為,他買了一臺樣機(樣機就是實體店臺子上面展示的機子)!
草雞為了安撫他親自去走一趟。詳細問了一下購買經過,機器也看了下沒啥毛病,就是展樣時間有三個月之久,不說以全新還偏高的價格購買了一個展樣三個月的“二手”機器,其購買過程時售賣小哥說了一句話,讓我影響深刻,甚至開始佩服他起來。
小哥:“我看你是真心要買,我實話告訴你,這款型號的主板是低電壓“縮水版”,只能發揮顯卡50%的性能,推薦你拿這一款,雖然貴了一點,但是比那一款強的多…”
草雞一直以為這種“縮水板”主板只會影響到CPU和內存,沒想到還能影響到顯卡!差點就信了!
為此,草雞今天就跟大家講一講,高端主板和低端主板究竟對主機整體性能的影響究竟為如何,以后要如何選擇主板。
(Ps.此文以Intel平臺為例,只說家用民級,不參討X系列土豪玩具。)
簡單的說一下主板版型。主板版型分別為ATX標準版型,俗稱大板,需要大機箱搭配,擴展接口豐富,但價位略貴;M-ATX緊湊版型,俗稱小板,大小機箱都能駕馭,是如今裝機主流版型;Mini-ITX迷你版型,主要戰場為小鋼炮機箱。
主板型號從Intel四代處理器開始,開頭分為H81入門型號;B85主流型號;Z87、Z97高端型號,到現在八代的H310、B360、Z370的主板,H開頭系列的為入門低端型號,B開頭系列的為玩家主流中端型號以及Z開頭系列的高端旗艦型號。
既然有這個層次定義,那他們真的會影響到主機整體性能的發揮嗎?
草雞嚴肅的告訴你,一般家庭及日常使用的影響是微乎其微,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類是感覺不到影響的,說沒有影響也完全不過分。
再者,需要超頻啊,顯卡交火之類的發燒友也只能選Z系列的高端大板,因為只有這個系列的主板才支持這些操作。
另外除了價格最明顯的差別就是,接口布局和外觀樣式。像H系列入門的廉價主板,雖然本身是面對給非重度使用人群而出的一款主板,但一般需求的接口也基本都有。
而Z系列高端主板你要、不要的接口他都有,而且還有幾個,再就有各種花哨的RGB燈,帥氣的裝甲等等,基本上也是越好看,接口越多,價格就越高。
即使你要用H系列入門型號搭上I7高端型號CPU同樣也能完全發揮其性能。若是上帶K的超頻處理器…
H:“不好意思,我H定義為入門低端板子,并沒有搭載超頻這個高級的功能,只能發揮其默認頻率的性能,如果要超頻的話請出門右拐移步Z系列的高端主板處,謝謝?!?/p>
對比CPU的說完了現在再說一下顯卡。
主板插顯卡的主槽位為PCIE-X16,不管是H系列入門還是Z系列高端,槽子都是這個規格,Z能上1080那么H也能上1080!至于性能降低….
性能被降低的依據是什么?主板供電相少了不穩定顯卡正常發揮?那碩大的顯卡上面8+8pin的供電口難道是供給三兩個小風扇的么?(笑)
硬盤和內存也是同樣的理,主板芯片接口規格都是一樣的,完全不存在影響性能發揮,即使有影響,排除非主板本身質量問題后,那就是硬盤或者內存本身的問題。
(Ps.內存的頻率同CPU帶不帶K一樣,高頻率內存在H系列板上也只能發揮其支持的最高頻率)
至于B系列中端主板,它在接口上比H系列更豐滿一些但不及Z系列那樣膨脹,各種接口不一,價格也不一,也有Z系列炫酷外觀做到B系列身上的板子,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購買,可以說是當下裝機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款系列了。
最后,前面提到的,大板接口豐富,擴展性強做工用料也稍好所以價格昂貴;而小板版型空間小,接口插槽數量有限,所以價格低廉。但主板芯片均為一樣,根本沒有性能上的差別之分。
所以總結一句就是,高低端主板的差異就明為價格上差異,這些差異也僅僅主要在于各個主板上的接口,外觀上的差異,并不會影響到整體上的性能差異。
在電腦實體店購買電腦的時候,銷售員他們會先問你幾個選擇性的問題和規格型號上的問題,來斷定你對電腦硬件的了解程度,然后開始下手坑你。當然,這些都是早些年的事了,而且,這終究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店家,大部分實體店的店員都是很熱情的~
如果你有任何關于電腦方面的困惑或是其他想知道的小技巧,可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給草雞私信,草雞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