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幾個朋友要買筆記本電腦,問我該怎樣買好,哪個品牌好?這樣問題的范圍太寬了,真不好回答。就像買手機,品牌太多了,同一個品牌也有很多型號。我們可不能像某些成功人士,買東西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就以我自己為例吧,我是這樣買筆記本電腦的。我的筆記本,90%以上的任務是跟工作相關的。日常辦公呢,就用它來收發郵件,使用各種office軟件完成相關的工作。更多的是用它來寫程序,調試設備,畫原理圖,機械3D建模等等,里面安裝有各種各樣的工作軟件和非常多的小工具。還裝有兩個數據庫和一些開發環境,還會經常到各種現場工作。最熱的時候,工作環境可能有40多度,甚至會有太陽直射;冷的時候會在零度以下;有時還會被雨水淋到,工作環境有時不太友好;有時需要長時間運行超過一個星期。所以,我對筆記本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對了,我的電腦USB接口用得非常頻繁,因為要跟各種設備進行通信。很多朋友聽到這里,就基本上知道我大概是做什么工作的了。
到今年,筆記本用了17年了。筆記本品牌我用過HP的、DELL的、康柏的、索尼的、聯想的,還有IBM的。2004年,IBM的筆記本現在被聯想收購了,叫Thinkpad。一圈用下來,還是Thinkpad最好用,用的時間也最長。
這是我第一臺筆記本電腦,Thinkpad的X30,2003年生產的,一直工作到2020年才開不了機,超級穩定,工作了17年啊。Thinkpad后面還用過3臺T系的,2臺E系的,現在用的是X270。Thinkpad自從被聯想收購后,質量就不太好了,尤其是E系的,但價格也是下來很多。Thinkpad現在發現只有T系和X系還穩定,其它的都不敢買。買的一臺E130壞得最快,印象很差,不知道是聯想哪個實驗室研發了,有了解的朋友嗎?
用了17年的X30
Thinkpad這個品牌原是IBM的,研發中心在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2010年的時候搬到了橫濱未來港中心大樓。Thinkpad是2004年被聯想收購的,同時收購了大和實驗室的全部所有權,并保留了全部的技術研發團隊和硬件設施,很好地維護了大和實驗室的技術研發力量,但是就是想不清楚,為什么后面的質量下來那么多呢。
雖然Thinkpad的質量沒以前好了,但是還是比其它的品牌好。我們也經常留意有沒新的品牌,有沒有質量更好的,但是還找到。身邊的同事朋友,跟我們工作性質類似的,現在都是清一色的Thinkpad,畢竟穩定性是第一位的。有幾個朋友的土豪公司,Thinkpad基本上是兩三年換一次,淘汰下來的都是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員工。我的一般是3到5年換一次,換下來的就當測試電腦用或者是給家里人用,對于我們來說里面的數據比什么都貴重,無論是出差還是休息,電腦基本是不離身的,人在電腦在。我們一看到天天背電腦包的,就知道是同道中人。
像小米、華為和蘋果的筆記本我們是不買來工作用的,如果要娛樂,我們更多的是買臺式機,那種效果可不是筆記本能體會的。對于娛樂,一般人買華為、蘋果就非常不錯了。國有品牌,我是非常看好華為筆記本的,過段時間他們是芯片、操作系統、整機都可以自己做的,蘋果也是一樣,這樣的公司擁有核心的技術,才能最終做出優秀的產品。
T之家 10 月 18 日消息,夏普旗下的 Dynabook 在日本推出了一款高端 13 英寸筆記本電腦,其電池續航時間最高可達驚人的 24 小時,但其起售價也高達 393800 日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19257 元人民幣)。
這款 Dynabook GA83 / XW 筆記本電腦可選搭載 AMD Ryzen 7 7730U 或 Ryzen 5 7530U 處理器,內存最高可選 16GB,固態硬盤最高可選 512GB NVMe SSD。其厚度為 17.9mm,雖然并不是最薄的商用筆記本電腦,但其續航能力驚人,官方稱其續航時間在 17.5 到 24 小時之間,而且該筆記本的重量只有 875g。
Dynabook GA83 / XW 筆記本電腦的另一大亮點是其散熱系統,Dynabook 利用熱流體分析來了解機殼內部的氣流情況,并設計了一種能夠盡快有效地散發熱量的機殼結構。
Dynabook GA83 / XW 采用了 13.3 英寸的非反光 LCD 顯示屏,最大分辨率為 1,920 x 1,080 像素,還可以選擇觸摸屏。該筆記本配備了人工智能的網絡攝像頭,還有一個物理隱私遮擋器。支持指紋識別,以及可選的面部識別功能。
接口方面,Dynabook GA83 / XW 提供兩個 USB-C 3.1 端口和兩個 USB-A 3.0 端口,以及一個千兆以太網端口,一個 microSD 卡槽,和一個 3.5mm 耳機插孔。還有一個可選的 LTE 調制解調器,以及藍牙 5.1。
這并不是世界上最輕的筆記本電腦,但它是搭載 AMD 處理器的最輕的筆記本電腦,比 2021 年推出的搭載了 AMD Ryzen 5 4500U 或 Ryzen 4700U 處理器的富士通 Lifebook U9311A 輕了 10g。
目前在售的最輕的筆記本電腦是聯想在 8 月推出的 FMV UH-X 4ZR1L13925,搭載了英特爾酷睿 i5-1335U 芯片,重量只有 868g。不過該筆記本也并不是有史以來最輕的筆記本電腦,這個頭銜屬于聯想在 2018 年推出的 FMV UH-X 4ZR0X81523,重量只有 778g。
:文中可能有部分謬誤,如發現請您在評論中提出
【本文于2020.11.02 更新】
目錄
IBM PC與改變世界
日本解決方案與NEC電腦
改進,優越性和限制
文字游戲革命
東方Project :PC-98的數據寶藏
愛普生:從手表到PC-98兼容機
PC-98發布與相關事件時間表
PC-98 系列與部分主機一覽
結語:大家的努力
參考資料
80年代最大的事情,對未來影響最為深刻的事情可能有不少,但是IBM在1981年8月的時候推出世界上第一臺IBM PC——IBM 5150這個事件,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最早的時候,各種電腦其實規格不統一,很多還是訂制品,比如最著名的Apple I主機,其實就是高度定制的產品,只是它很合適的出現在了合適的位置
PC其實在一開始不是IBM提出的,只是IBM PC結構經過各家的推崇,逐漸成為世界標準,因此我們常說的PC就指的是IBM PC了。統一的電源規格,磁盤接口,擴展接口,內存接口等等,這些都是PC的特征——通用性。
如今PC遍布各處,成為人們最常用的,也最適合電腦這一代稱的機器系統之一,特別在亞洲范圍內,PC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不用說更早部署網絡,有著更多廠商以及供應鏈供應商的歐美地區了。
1980-1990年時候,日本本土的硬件實力大增,得益于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臺灣半導體,日本電子,中國英特網都在同步發展,而以索尼為代表的日本企業,也都提出各種高度集成的電子設備。
正值80年代初期,IBM作為先起之秀,已經讓PC遍地開花,但是美國人做的電腦自然有些不適合亞洲人的地方,價格高,不支持亞洲國家的字符。
Commodore PET 2001
NEC全名為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跨國技術集團,主要提供信息化相關的服務比如通信,電腦硬件,IT方案等等
因為是集團所以旗下的產業非常多,在專業顯示器這一塊和EIZO、三菱是平分秋色的,很多朋友了解這個牌子也許是從找作圖顯示器時候聽說到。
NEC在20世紀70年代推出過PC-8001和PC-8801計算機,并且他們都獲得了成功,1982年,在研究了IBM開放的資料后,推出了本土的IBM PC,即IBM兼容機PC-98
此后,PC98就開始成為日本最常用的電腦之一,在市場上一度成為統治地位,與原版的IBM電腦不是均分日本市場的關系,而是碾壓IBM兼容機的程度。因為本地化(日文顯示支持)的力量就是強。
但是到這里可能會覺得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為什么僅僅是日本?早期的時候PC上各類軟件也沒有漢化類型,在這種情況下加上貨運以及交通,還有電源供電電壓不同等不方便因素,所以這一電腦最終只是在日本本土發售而沒有將其銷售業務擴展到國外。
也因此你會看到奇怪的現象,日拍上低價的PC-98到了美國Ebay價格能翻番,即使出一個90年代末期的顯示器也可以超過300美元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80年代時候,并沒有PC兼容機可以兼容亞洲字符,這導致很多信息化軟件無法跑在IBM PC和其他歐美計算機上面。
這一次就要來詳細的說一說NEC PC-98這一產品,它,如何改變日本。
1982年,也就是IBM PC發售的第二年,NEC推出了PC-98
PC-98最大的改進之處也是其霸占市場的理由,那就是它設置了兩個圖像處理器,一個用于輸出基本圖形,一個用于讀取主板上的字庫,輸出日文字符。
在1985年的時候,NEC在第二代的PC-98的上面搭載了自己的CPU——NEC V30,這一個處理器相比較時下流行的Intel 8086來說性能會更好一點,當然按那會的營銷策略來說,用戶也可以選擇8086處理器。
而到了1989年時候,NEC在新的PC-98上又用回了Intel處理器,開始使用286,386等處理器,不過一些架構依然是NEC自家的,就像是現在采用酷睿或者至強的MAC一樣。
PC-98在早期時候也就是80年代那會運行的是NEC自家的一個操作系統,這一個操作系統是一個日文操作系統,非常適合日本市場和日本用戶
PC-98蘊含了NEC自己的新鮮舉措,比如90年代的PC-98,采用的是自己的分區表IPL,這個分區表設計使得PC-98可以同時擁有雙系統,而這一個功能在90年代的IBM PC上是無法實現的。
但是也有一些缺點,PC-98不兼容除了日文系統以外的系統,也就是你只能安裝日文的Win95,Win98以及DOS/V一類的。
因為GPU性能不行, 1997年更新的NEC PC-9821系列才能裝上Win95和后面的Win98,然而Win95之所以叫Win95就是因為1995年發售,這都過兩年了。
IPL雖然感覺很先進,但是PC98的BIOS卻不支持設置啟動順序,PC98主機啟動時候只能依照軟驅----NT內核操作系統----NEC操作系統的順序來啟動
PC-98的圖形性能使得這臺機型非常受限,90年代末期的PC-98完全陷入困境,很大因素就是擴展性有限用不了PC板卡,加上總線設計問題使得這臺機器的圖形性能不行。
ATI Mach 64
也因此,PC-98表現出的性能完全比不上同期的獨顯PC,畢竟1994年ATI Mach 64都發售了,PC的圖形性能已登上加速發展的州際公路。
80年代最成功的的游戲機FC,還有后面的SFC,N64等游戲機有著相比電腦來說更低價的特點,這使得許多的普通人可以在家享受電子娛樂,但實際上,對于廠家來說,任天堂其實并不“良心”。
為了擇選優秀廠商,任天堂在80-90年代時候,故意把游戲機的開發機的價格定得相當昂貴。單臺FC開發機大約三百五十萬日元,而SFC則為七百萬日元,而廠商隨便采購就需要多臺
NES測試機
在90年代,PC-98和IBM PC兼容機們進入386處理器的時代,這就好玩了,游戲機上發游戲要經受Nintendo審查,還要買昂貴的開發機,測試機和繳納授權費,但是給電腦開發游戲用電腦就可以,IBM和NEC也不會過來要授權費。
因為PC-98價格合理,加上本來也是為日本市場專門開發的,所以,日本的廠家就考慮在PC上發售能最大化體現PC性能和廠家想法的游戲了,這些游戲自產自銷,也沒有想著全球發售或怎么樣。然后,90年代,文字游戲就像是井噴一樣爆發了。
NEC PC-98還有EPSON PC-98電腦,這一堆電腦價格比IBM PC的均價更低一點,而性能并沒有很大差異,加上有游戲玩,所以在那會為了打游戲買電腦的玩家就有很多,90年代日本電腦依然昂貴,不過玩電腦游戲的人還有電腦軟件和玩家都在指數上升。
90年代最具有革命性的是什么?文字游戲!在那個時候興起的文字游戲中,出名的幾乎都是成人游戲,因為PC-9821的畫面達到640*480,用于展示這些圖形可以說非常的不錯,所以我們可以聽說許多90年代的黃油,例如《同級生》《BE-YOND》《臭作》等等等等
甚至在那個年代就有文本配音,比如D.O的《虜》,這也是在PC-98上可以實現的。所以稱呼PC-9821為黃油機可能也可以?
這些針對年輕人的文字游戲,主要特點非常明顯,各家都有各家的特色,想法多樣,劇情和系統做的也不錯。畫面精細度和如今相比也沒有什么差別,甚至全語音都有了。
文字游戲用電腦來玩是最佳的一個選擇,并且鼠標和鍵盤還有PC的性能,可以很好的發揮以多媒體信息為主的文字游戲。
Kanako(1994)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科納米1994年在PC-98上發布過一款極為優秀的作品《宇宙騎警》(Policenauts),這一部作品定位雖說一樣是文字游戲,但是過場找了找了最優秀的動畫公司來做,加上鏡頭設計優秀,所以頗受好評。
當然,當把科納米和90年代放一起,任何人都會聯想到他,沒錯,《宇宙騎警》是由小島秀夫編寫和導演的。
除了文字游戲,其他游戲在PC-98上面的表現也同樣優秀,PC-98的2D性能不錯,也因此精細的畫面得以在玩家的面前呈現
作為日本同人的一霸,東方Project的原生態表現形式應該是游戲,而PC-98上一共有五部東方Project的作品,通常也稱呼為東方舊作。
按推出時間順序,從1996年開始分別是《東方靈異傳》、《東方封魔錄》、《東方夢時空》、《東方幻想鄉》、《東方怪綺談》。
作者ZUN在PC-98上最先推出的《東方靈異傳》,這是東方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東方Project整個文化以及延伸的開端,不過和之后作品比較,這一款是唯一的一個打磚塊游戲,但是玩法上加入了射擊和沖刺等元素,主角和之后Windows時期的主角靈夢基本樣貌一樣。
到了第二作《東方封魔錄》,這一系列作品的基本玩法才算是定下了,當然主角依然是紫色頭發的巫女形象,
畫面元素大幅度增加,不過到這里可以看出來界面也已經定型,在位置擺放上和十年后的東方作品無太大差別,只是這時候還沒有出現擦彈設定以及低速移動模式,BOSS血條也沒有。
為什么要把PC-98和東方Project聯系,主要是因為從東方舊作上可以看出神主軟件技術的演進,也能看到在90年代中期PC98的性能表現,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東方舊作有著比較明顯的軟件撰寫上的進步以及知名度。
同時,東方也是極少數的延續到現在的個人開發作品,在第三部作品《東方夢時空》中,這一部作品有幾位沿用到后面的角色,比如魔理莎。
玩家可控的自機數量也是幾個舊作中最多的,每個角色都設定了不同的技能和符卡
在《東方夢時空》中設計了對戰這種游戲形式,當然這一種模式并不是ZUN首先創立的而是模仿了同期的街機游戲《夢幻小妖精》,人物設計了蓄力發出不同技能的設定,一定程度來說是很先進了,同期沒有采用了同樣系統的游戲作品。
到了東方舊作第四部《東方幻想鄉》,兩大主角徹底確立,人設也和后面的沒有明顯差別
游戲的玩法上回歸到第二作傳統的STG玩法,并且這一部作品加入了慢速擦彈模式和擦彈的設定,到這里東方作品在基本系統上就確立了。
人物半身像的加入,和BOSS的對話
還有BOSS血條,到了第四作后除了畫面以外其他部分與現在沒有很大區別
并且第四作中有一首非常熟悉的原曲,對我來說是一聽就懂的那種。
(視頻鏈接見評論區)
第五作《東方怪綺談》是PC-98平臺的最后作品,角色增加到4個,在第三作出現的Mina也和風見幽香、魔理莎等作為本作品中可操控的自機
因為此時1997年了,ZUN也差不多轉戰到有更高性能以及更優秀開發環境的Windows平臺,所以第五部作品在系統上和上一部差別不大,主要增加了擊破音效。PC-98這一個基本沒有3D性能的電腦已經發揮到極限。
《東方Project》的幾部作品在音樂這塊都有發揮了PC-98的特性,展示出多通道音源的優秀效果,MIDI音效應用的很好,從這里也可以看到東方Project第五作調用了FM音源多達5個通道,但實際上用于PC-9801的YM2203僅僅有3個
所以神主在制作第七作時候使用的應該是1995年以后的型號進行開發,或者安裝了更新的音源卡,粗略的講也可以叫聲卡不過有點不一樣。
PC-98如果裝有高型號的雅馬哈YM2608,那么最高可以有6個FM通道和3個SSG通道,在最初的東方作品中,因為只支持YM2203,這一個芯片僅僅有3個通道,在后面作品中神主用到了其中5個FM和1個SSG
從文件以及文件的歷史上,可以看出來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說我運行的這一個副本,應該是在14年左右被整理的,而《東方怪綺談》的發售時間看樣子應該是在1997-1998年左右,不過這個副本中除去14年和20年外,還有99年的修改記錄,KAIKI101實際指的是《東方怪綺談》V1.01
這一個時間記錄與ZUN發售這個作品的這個V1.01補丁的時間是一致的,也就是貢獻這一個副本的作者,通過某種方式更新了這個線上發布的補丁
從這些作品中能看出來的缺陷也是有的,我提及多次PC-98的圖形性能乏力,同樣在東方作品中也出現了,所有作品都是采用網點或者柵格來展現出一個漸變效果,還有近似半透明效果。
東方舊作是神主ZUN自產自銷的,包括載體,封面,燒錄等等,也因此,如今這些存世的軟件副本極為稀有,也因為東方系列的知名程度,所以有著很驚人的價格。
當然即使再貴也依然有硬核(有錢)粉絲購買并用于收藏,畢竟這些載體所搭載的不是游戲,更多像是無法被替代的輝煌歷史。
在尋找東方舊作的時候,我其實遇到個問題就是PC-98的軟件似乎有大量的流失的情況,這個流失情況遠遠比DOS平臺來的嚴重。不知道有沒有來整理和保護一下這些數據遺產。
在BING搜PC-98,除文字游戲,就是東方的作品。如果你想親身感受下這些游戲,可以到我的GZ號sinzoxx上發送“東方”即可獲得網盤的連接。
既然有IBM PC兼容機那么自然會有PC-98兼容機,也就是不是由NEC生產的PC-98,這就是愛普生在同期做的事情。
愛普生(Seiko Epson),這一家公司目前來看主要業務是打印機與印刷行業,家用商業和工業級都有,它的前身是1942年成立的精工,其中賣手表的精工儀表就是在做幾十年前的老業務
那么,一個做手表的是怎么開始做打印機和電腦?
在1961年的時候,精工擴展業務,成立了一個公司用于制造手表基本零件,然后這個公司好巧不巧的中標了1964年的奧運會計時器,于是呼就開始開發電子印表機,正式從做鐘表延伸到做計算機周邊。
1968年時候向市場提供了微型打印機,就是這種像是熱敏打印機一樣的裝置,這種裝置大受歡迎,同期不少計算器都有裝配,包括卡西歐等。而愛普生就向制造電腦的行業又近了一步
1982年7月,Epson發售了世界上第一臺手提電腦HX-20,這是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筆記本電腦,因為早期其他的一些提箱式電腦并不具備電池供電,不用外接設備就能使用的特點。
這一臺能從磁帶讀取軟件,還有一個熱敏打印機。
IBM的“可攜帶”電腦
并且,HX-20的重量只有驚人的1.6Kg,這甚至只有同期的彩色顯示器重量的1/2,當然它的性能和同期臺式機比起來會差一點,用了兩個日立 6301處理器
當然,我認為HX-20的意義是提供給全世界一個想法,這感覺就像是蘋果在2007年發售了iPhone一樣,所以一段時間內這類便攜式的筆記本電腦出現了不少
Epson PX-8,1986年產
除了日本本土,其他國家的廠商也設計出一些類似的,可以運行BASIC語言程序,具有磁帶讀寫與打印機功能的計算機
自此,就是Epson從做手表到做電腦的路途。那為什么又會做到PC-98?其實在1984年之前,是有研發過自己的臺式機的。然而IBM PC和NEC PC-98來勢洶洶,根本沒有愛普生的位置,從市場角度來看,愛普生自研電腦全部失敗了。
IBM convertible 5140
1984年,愛普生出于生計被迫開始研發IBM PC兼容機,這讓公司內部出現了一些“愛國“分歧,日本國產的東西做不好,就去抄美國人的產品?在1986年初轉機出現了,Epson領導層一拍腦袋,宣布研發能兼容PC-98的電腦,這下員工心態和市場問題都能一并解決了。
但是,兼容機講白了還是天下一大抄,NEC那邊本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Epson這邊到1987年時候,要發布一個名稱為Nikkei的PC-98兼容機,并且瞞著NEC,本來就是放任你們搞一搞結果越搞越大?NEC不高興了,直接跳出來指Epson的電腦和PC-98有很多相似之處,并且存在版權問題。
比如Epson要發售的PC-286 1-4這臺電腦用的是Intel 80286,而NEC PC-98那邊也用同款CPU,后面調查還發現Epson的BIOS有一部分代碼和NEC PC-9801的一樣,簡直不能再明顯了。還有ROM BASIC,這個使得計算機啟動可以執行BASIC代碼的設計,也同樣讓愛普生實現了。
愛普生甚至連音源都用和PC-9801一樣的,這也使得愛普生的電腦確實很好的兼容了PC-98的各類軟件。
所以,目前來看Epson做的是PC-98兼容機,但這個卻并不是和NEC合作產物,沒有那么正大光明,這些PC-98兼容機很大可能是逆向NEC的軟件和硬件設計并進行修改,最終生產出的”Epson電腦”。不過有個點就是,愛普生后面和NEC和解了,這個事情也暫時告一段落。
1981年8月:IBM PC引入到亞洲
1982年:NEC推出PC-9801架構,兼容PC但并不是IBM PC架構,298,000日元起,約同年的1200美元,低于同期IBM PC的1565美元起
1983年:推出改進的PC-9801E,采用的是性能更好的8086-2
1985年: PC-9801VM裝有性能比同期Intel更好的NEC V30處理器
1986年:NEC推出裝有80286的PC-9801VX
1990年:IBM推出Dos/V 日文操作系統,使得更多IBM PC兼容機可以支持日語,PC-98的市場地位開始動搖
PC-9821推出,這個架構所裝配的處理器從386一直延伸到奔騰2
1995年:微軟發布Windows 95,對日文軟件兼容性大增,PC-9801 因性能不足無法使用這一系統
1997年:NEC PC-98 21NR300,這一臺是最后的PC-98筆記本,經過提升的GPU使得這臺電腦可以安裝Windows 98和Windows 95,最高支持Windows 2000,同年NEC宣布停產PC-9801模具。
1999年:PC-PTOS 3.4發布,這是NEC的商用系統的最終版本。
2003年:NEC宣布PC-98退出市場,徹底落幕,日本生產的計算機全部采用PC架構。
PC-9801作為早期的PC-98架構,形態特征很明顯,龐大的軟驅,復古(雷同)的外形
光一個附帶的軟驅幾乎就有主機本體1/2那么大,非常的厚實。
而后面推出的NEC的PC-9821是目前留存最多的,這個架構的PC-98依據產品定位分為了Fellow,Mate和Canbe這三個系列,其中Fellow是針對商用的用戶,類似于現在的戴爾、聯想商用臺式機等,而Mate則是針對精英用戶和高端商用,像是如今華為的MateBook X的定位這樣,還有Canbe這一個系列則是家庭電腦,提供給普通家庭購買使用,甚至有一體機,看著有點像同期的蘋果麥金塔。
PC-9821架構的各種模具型號多達83款,當然很多是一些小的修改以及升級,但也能說明那會PC-98的產品線有多么龐大了。
PC-9821NE2,這一個是那個年代的輕薄本,比同期的其他機型更為的輕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小巧,可以看到空格鍵下方電腦側面的鼠標,感覺并不是一個好的的設計。
PC-9821NE3,相比較NE2,取消了C面的液晶屏而改用LED燈來指示電源,鍵盤,電池等組件的狀態。
PC-9821Nr13,筆記本電腦,內置軟驅,使用奔騰處理器
它的體積相比較PC-9801的那些筆記本已經有了明顯的縮減。
PC-9821Xa13,搭載了光驅的PC-9821
PC-9821XB10這個是工業電腦的系列之一,工業電腦比較典型的就是有一些串口輸入輸出,然后這一臺比較有趣的是我發現它除了支持視頻輸出還支持視頻輸入
PC-9821RA43,這一臺同樣是工業機型,采用了奔騰初代處理器的PC-98主機,算是PC-9821的中期版本了,因為最多也就支持到奔騰II這樣,可以看出來,提供了三個除了PCI插槽以外的擴展口。
PC-9821XC13,硬盤的容量為3.2GB,RAM大小64MB,這時候已經進入Win95時代了,不過這個配置因為內存小了也用不了Win98。
PC-9821XC13作為97年左右的機型,配備有PC光驅,配套有Windows95,鍵盤帶有Windows徽標,軟盤尺寸也更改為3.5
1986年的時候,IBM的PC已經發展許久,而中國也在大張旗鼓的嘗試讓計算機進入到各家各戶,只是因為價格,最終這個計劃可能未能達成老一輩的想法,但是依然代表了同期大家對于未來的向往和期盼。
國產長城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在商業上的應用還有普及也開始了,許多先進的企業重視微型計算機的操作,并組織人員學習操作PC。
在那一年,信息部和清華大學聯合發布了中華學習機系列,這個系列產品是兼容Apple IIe這一款1983年發售的較老的計算機。
在科研人員努力下,輔佐上強大的生產能力,擁有原價1395美元的Apple IIe九成功能,采用同樣的6502處理器的中華學習機,僅僅需要900左右人民幣即可擁有,相比較“美國貨”,中國產的電腦在不但優秀而且便宜。
IBM如何讓PC變成全球產品,成為愛普森,康柏,NEC,戴爾等各個廠商都能制造的一個架構?其實很簡單,IBM把除了BIOS軟件以外的所有資料,包括尺寸,接口,電路等悉數公開,世界最終變成了我們可以拿Nvidia的顯卡插在Intel的主板上的樣子。
NEC在1970年到1985年之間把資產提升了150%,所憑借的就是微型計算機的浪潮,在那個計算機開始普及的初期,大家都對于這些非常有熱情。每次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出現,又會感動一批又一批的人們。這種感動,將傳遞下去,直到今日
參考資料:
https://necretro.org/PC-9821_series PC-9821資料集
http://www.blockfort.com/game-lists/pc98/ 外站評選Top10 PC-98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