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家還是贏家?頂薪后衛成為"傷號"】
這兩年國內籃壇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莫過于某位名牌后衛趙睿的悲慘遭遇。這位曾經的國家隊主力,如今淪為慢熱"傷號",讓球迷感到既心痛又疑惑。
回顧趙睿的職業生涯,他的確可謂是少年成名,持續進步。在廣東時期,他拿到三連冠,前程似錦。可惜當時合同到期續約時,雙方矛盾激化,最終走上分道揚鑣的道路。趙睿轉會新疆,當時被認為這是一筆"絕妙交易"。但誰曾想,這位頂級后衛的新東家之行卻戲劇性地陷入了困境。
換帥、傷病困擾,趙睿在新疆僅出場14場,可謂是白白吃著一大筆頂薪。這與同樣遭遇傷病困擾的其他頂級后衛郭艾倫形成了鮮明對比。郭艾倫雖也傷病纏身,但母隊遼寧仍視其為心腹,慷慨供應養傷。而新東家新疆對趙睿寄予厚望,結果卻得到了一個失望的回報。
對于球員來說,球技固然重要,但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同樣關鍵。趙睿雖然上賽季經歷了國家隊征戰的意外,但這并非他的本意。球員在為國效力時難免會有過度透支的風險,但俱樂部也應該為他們制定合理的備戰計劃。畢竟一個優秀球員的失去,不僅會給俱樂部帶來損失,也會令整個籃壇蒙上一層陰影。
對于現在的趙睿來說,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恢復傷勢,重拾昔日的狀態。作為一名職業球員,他必須為球迷們爭取榮譽,也要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回報。相信只要他能夠重回賽場,重現當年的風采,一切都會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這位曾經的"傷號"也必將重新屹立于籃壇巔峰!
【一步步重拾巔峰 趙睿不能輸給時間】
趙睿這位曾經的國內頂級后衛,如今卻淪為"傷號",讓人不禁感慨時光飛逝,英雄也會有隕落的一天。不過,我相信這只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小插曲,只要他能夠重拾往日的狀態,定能再次成為國內籃壇的領軍人物。
要知道,趙睿可是在郭艾倫、孫銘徽等新生代后衛中脫穎而出的那個,當年憑借出色的身體素質和防守能力,成為國家隊的中流砥柱。雖然他的控球組織能力不是最出色,但在全面發展的大趨勢下,這些短板也都得到了彌補。
但遺憾的是,傷病來勢洶洶,打擊了趙睿的職業生涯。一年只出場14次,這對一個頂級球員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不過我相信,只要他能夠徹底擺脫傷病困擾,恢復應有的狀態,他依然能夠重拾巔峰。
畢竟,趙睿現年僅27歲,正值職業球員最佳狀態的黃金期。只要他有決心和毅力,一定能夠重拾往日的風采。雖然新疆球迷對他的表現感到失望,但我相信只要他能夠在新賽季重新出發,定能讓球迷們看到他的價值所在。
這位曾經的"傷號"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并非白白吃著高薪,而是真心想為球隊和球迷貢獻自己的力量。只要他能夠在新賽季找到狀態,我相信他一定能夠幫助新疆隊重奪CBA總冠軍,也能夠重新入選國家隊,為國爭光。
時間從來不會等待任何人,但趙睿憑借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拼搏精神,一定能夠戰勝困難,重新登上籃壇巔峰。讓我們一起見證這位"歸來"的王者,期待他在新賽季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考駕照4000元,買手機6000元,畢業旅行8000元,近視眼飛秒手術20000元,衣服鞋子2000元,筆記本電腦8000元,合計48000元。”
近日,有家長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孩子高考結束后的暑期消費支出賬單,引起了廣泛熱議。
高考結束后的這個暑假,孩子花了多少錢?他們都花在了哪些地方?孩子和家長對此怎么看?
有家長稱高考后已為孩子花費5萬多元
“從高考結束到現在,我們前前后后已經花了5萬多元,這筆賬算不得!”提到女兒這個暑假的開銷,李女士忍不住感嘆,原來消費最大的是高考后。
李女士女兒的暑假消費賬單
考慮到女兒平時學習辛苦,高考結束當天,她為女兒買了一部新手機作為獎勵,加上一副耳機,便花去了1萬元。假期里,女兒燙頭發、美甲花了1000元,健身房鍛煉花了3000元,和同學出去聚會幾次零花錢開銷了5000多元。
除了放松休息,假期的學習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女士說,女兒愛追劇喜歡韓語,便利用這個假期進行了專門的學習,發展興趣愛好的同時又保持了學習的動力,報名費、培訓費等花去3萬余元。
“我們還沒有出去旅游,這些還都是正常開支。”李女士說,無論是身邊今年孩子高考的朋友還是女兒班上的同學,暑假里大多都外出旅游了,還有很多考駕照、買電腦等等,有的花銷更高。
王先生也粗略算了一下,女兒從高考完到現在,各種開支加起來花了3萬多,主要包括:買新手機8000元,買化妝品、美容等支出1萬多元,買衣服2000元,和同學畢業旅行1萬元。
不少準大學生也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高考后的“賬單”,同學們的開銷情況類似,不少人花了兩三萬,且都是爸媽“贊助”的。
社交媒體上高考后的消費賬單
旅游、數碼、考證最花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同學們在高考后的大部分開銷集中在電子產品、旅游、矯正牙齒、近視手術、考駕照、買衣服、化妝品等等。
其中,電子產品、駕照、旅游等流行的高考后三件套,出現在大多數人的暑期賬單上。
“考駕照4000元,手機2000元,電腦7000元,旅游4000元,買零食1000元,買服裝1000元,和同學吃飯、娛樂1000元,總計20000元。”張同學列出了自己高考后的開銷,他今年剛剛考入一所知名大學。
在張同學看來,這些都是正常的花銷,“這將為我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讓我了解了消費市場,讓我在社會交流上更加的成熟,暑假也更加充實,讓我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
這個暑假,屈同學考駕照、買手機、買電腦、買衣服和同學聚餐,以及其他零花錢,共花了18000元,“都是一些必要的花銷,因為在高中時期,很少有除了學習之外的花銷,娛樂方面的花銷更少。好不容易高考結束了,適當放松一下是應該的。”
不過,面對這筆準大一消費,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年的高考生朋朋就告訴記者,高考后,她列出了一張一萬多元的清單,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手機和電腦的費用,母親在她申請經費時猶豫了起來。她這才意識到,原來母親并不能一下子拿出來幾千甚至上萬元。
家長:學習不容易想讓孩子放松一下
對于孩子們的這些規劃和開銷,家長們普遍表示會盡力支持。有家長覺得孩子高中三年過得不容易,高考考得也不錯,很樂意花點錢給孩子慶祝獎勵;也有家長覺得應該適度消費。
張同學的媽媽說:“孩子高中三年努力收獲了很好的成果,考上了一個好大學,我們作為家長也很開心,鼓勵他去旅游,好好放松一下心情,孩子也主動趁假期去學了駕照。我們獎勵他的錢,他從來都不亂用,感覺孩子真的長大了,懂得管理自己的財產和生活,這讓我們感到很放心也很欣慰。”
屈同學的媽媽坦言,孩子高考完的暑假花銷較大,但還可以接受,“畢竟孩子也辛苦了這么久,應該給予她們一定的時間和金錢上的自由。但是我也不想太過縱容孩子,給她們過多可支配的錢,一方面想告訴孩子賺錢確實不輕松,另一方面也害怕孩子被騙,尤其是在升學季這個特殊的時候。”
一些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家長犯了難:一個暑期掏出一大筆錢。但孩子考個大學真不容易,高考結束也需要情緒釋放,這時候不滿足他,感覺孩子會傷心。
一些有經驗的家長支招,“電腦確實是剛需,經濟狀況能承受可以買好點的;智能手機可以不買最新款;化妝品、護膚品沒必要一次買全,因為無論準備多全面,大一開學到校后還是要買很多東西,到時候還要出一筆錢,不如大學時慢慢買。”
專家:做好合理規劃讓“后高考賬單”成為孩子成長的賬單
“后高考賬單”動輒萬元起步,該不該給孩子花這么多錢?如何讓孩子更合理地規劃未來的大學生活?
在社交平臺有關“準大一賬單”的討論下,有人認為,一些孩子要這要那,甚至動輒要求配齊“蘋果全家桶”,否則家庭矛盾一觸即發,這些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作為成年人應學會自力更生,也有人認為家長應該兌現考前許下的承諾。
即將上大學的苗苗對此深有體會。她對記者說,家長在高考前答應給自己換一部新手機,但高考結束后卻沒有兌現,她決定通過打暑假工來滿足自己的愿望。“比起新手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爸媽能夠開誠布公地跟我聊一聊家里的經濟情況,這樣我才能更合理地規劃自己未來的大學生活。”
一名準大一學生的家長就談到,已經定好了孩子上大學后每月的生活費——2500元,這是她和孩子共同作出的決定。由孩子列出上學期間的每一筆花銷,說明自己的各項需求,再根據家庭預算綜合考慮。
重慶市教科院原副院長王緯虹對此表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得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實際條件來決定花費,“多花少花,標準不能一概而論。”
簡言之,準大一學生為入學做準備,合理地花點錢也是可以的,花多少怎么花,主要取決于幾個方面:對健康發展的價值性和必要性;家庭經濟狀況的可能性;對父母的感恩性和對他們難言之隱的體驗性;最重要的是從實際出發,而不要去與人攀比,不要強父母所難。
他同時表示,孩子即將邁入大學時,比起物質獎勵,家長需更重視與孩子一起規劃大學期間的目標,做好大學生活的引導規劃。“這個時候對未來的科學規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列出孩子的需求,綜合家庭的實力進行規劃,同時培育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意識,這樣的賬單才是孩子成長的‘賬單’。”
編輯|程鵬 杜波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
考駕照4000元,買手機6000元,畢業旅行8000元,近視眼飛秒手術20000元,衣服鞋子2000元,筆記本電腦8000元,合計48000元。”近日,有家長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孩子高考結束后的暑期消費支出賬單,引起了廣泛熱議。
高考結束后的這個暑假
孩子花了多少錢?
他們都花在了哪些地方?
孩子和家長對此怎么看?
有家長稱
高考后已為孩子花費5萬多元
“從高考結束到現在,我們前前后后已經花了5萬多元,這筆賬算不得!”提到女兒這個暑假的開銷,李女士忍不住感嘆,原來消費最大的是高考后。
李女士女兒的暑假消費賬單
考慮到女兒平時學習辛苦,高考結束當天,她為女兒買了一部新手機作為獎勵,加上一副耳機,便花去了1萬元。假期里,女兒燙頭發、美甲花了1000元,健身房鍛煉花了3000元,和同學出去聚會幾次零花錢開銷了5000多元。
除了放松休息,假期的學習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女士說,女兒愛追劇喜歡韓語,便利用這個假期進行了專門的學習,發展興趣愛好的同時又保持了學習的動力,報名費、培訓費等花去3萬余元。
“我們還沒有出去旅游,這些還都是正常開支。”李女士說,無論是身邊今年孩子高考的朋友還是女兒班上的同學,暑假里大多都外出旅游了,還有很多考駕照、買電腦等等,有的花銷更高。
王先生也粗略算了一下,女兒從高考完到現在,各種開支加起來花了3萬多,主要包括:買新手機8000元,買化妝品、美容等支出1萬多元,買衣服2000元,和同學畢業旅行1萬元。
不少準大學生也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高考后的“賬單”,同學們的開銷情況類似,不少人花了兩三萬,且都是爸媽“贊助”的。
社交媒體上高考后的消費賬單
旅游、數碼、考證最花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同學們在高考后的大部分開銷集中在電子產品、旅游、矯正牙齒、近視手術、考駕照、買衣服、化妝品等等。
其中,電子產品、駕照、旅游等流行的高考后三件套,出現在大多數人的暑期賬單上。
“考駕照4000元,手機2000元,電腦7000元,旅游4000元,買零食1000元,買服裝1000元,和同學吃飯、娛樂1000元,總計20000元。”張同學列出了自己高考后的開銷,他今年剛剛考入一所知名大學。
在張同學看來,這些都是正常的花銷,“這將為我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讓我了解了消費市場,讓我在社會交流上更加的成熟,暑假也更加充實,讓我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
這個暑假,屈同學考駕照、買手機、買電腦、買衣服和同學聚餐,以及其他零花錢,共花了18000元,“都是一些必要的花銷,因為在高中時期,很少有除了學習之外的花銷,娛樂方面的花銷更少。好不容易高考結束了,適當放松一下是應該的。”
不過,面對這筆準大一消費,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年的高考生朋朋就告訴記者,高考后,她列出了一張一萬多元的清單,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手機和電腦的費用,母親在她申請經費時猶豫了起來。她這才意識到,原來母親并不能一下子拿出來幾千甚至上萬元。
家長:學習不容易
想讓孩子放松一下
對于孩子們的這些規劃和開銷,家長們普遍表示會盡力支持。有家長覺得孩子高中三年過得不容易,高考考得也不錯,很樂意花點錢給孩子慶祝獎勵;也有家長覺得應該適度消費。
張同學的媽媽說:“孩子高中三年努力收獲了很好的成果,考上了一個好大學,我們作為家長也很開心,鼓勵他去旅游,好好放松一下心情,孩子也主動趁假期去學了駕照。我們獎勵他的錢,他從來都不亂用,感覺孩子真的長大了,懂得管理自己的財產和生活,這讓我們感到很放心也很欣慰。”
屈同學的媽媽坦言,孩子高考完的暑假花銷較大,但還可以接受,“畢竟孩子也辛苦了這么久,應該給予她們一定的時間和金錢上的自由。但是我也不想太過縱容孩子,給她們過多可支配的錢,一方面想告訴孩子賺錢確實不輕松,另一方面也害怕孩子被騙,尤其是在升學季這個特殊的時候。”
一些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家長犯了難:一個暑期掏出一大筆錢。但孩子考個大學真不容易,高考結束也需要情緒釋放,這時候不滿足他,感覺孩子會傷心。
一些有經驗的家長支招,“電腦確實是剛需,經濟狀況能承受可以買好點的;智能手機可以不買最新款;化妝品、護膚品沒必要一次買全,因為無論準備多全面,大一開學到校后還是要買很多東西,到時候還要出一筆錢,不如大學時慢慢買。”
專家:做好合理規劃
讓“后高考賬單”成為孩子成長的賬單
“后高考賬單”動輒萬元起步,
該不該給孩子花這么多錢?
如何讓孩子更合理地
規劃未來的大學生活?
在社交平臺有關“準大一賬單”的討論下,有人認為,一些孩子要這要那,甚至動輒要求配齊“蘋果全家桶”,否則家庭矛盾一觸即發,這些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作為成年人應學會自力更生,也有人認為家長應該兌現考前許下的承諾。
即將上大學的苗苗對此深有體會。她對記者說,家長在高考前答應給自己換一部新手機,但高考結束后卻沒有兌現,她決定通過打暑假工來滿足自己的愿望。“比起新手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爸媽能夠開誠布公地跟我聊一聊家里的經濟情況,這樣我才能更合理地規劃自己未來的大學生活。”
一名準大一學生的家長就談到,已經定好了孩子上大學后每月的生活費——2500元,這是她和孩子共同作出的決定。由孩子列出上學期間的每一筆花銷,說明自己的各項需求,再根據家庭預算綜合考慮。
重慶市教科院原副院長王緯虹對此表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得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實際條件來決定花費,“多花少花,標準不能一概而論。”
簡言之,準大一學生為入學做準備,合理地花點錢也是可以的,花多少怎么花,主要取決于幾個方面:對健康發展的價值性和必要性;家庭經濟狀況的可能性;對父母的感恩性和對他們難言之隱的體驗性;最重要的是從實際出發,而不要去與人攀比,不要強父母所難。
他同時表示,孩子即將邁入大學時,比起物質獎勵,家長需更重視與孩子一起規劃大學期間的目標,做好大學生活的引導規劃。“這個時候對未來的科學規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列出孩子的需求,綜合家庭的實力進行規劃,同時培育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意識,這樣的賬單才是孩子成長的‘賬單’。”
江南都市報綜合來源:錢江晚報、長江云新聞、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