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產品的織造中,我們常常會碰到相關的設備,但其中最主要的莫過于織造設備,圓機和橫機則是最常見的。
對于這兩種設備,我們又知道多少么,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
圓機分為分為機械式和液壓式。設備針筒是一個圓柱體,形狀較小巧,其所有的針在這個圓柱針筒上,織出來的成品是無縫布筒,適用于生產小型針織品,如襪子、手套、 帽子、圍巾 、內衣,運動服裝等。
橫機的針床是一個長條形,織出來的成品是布片,多用于褲子、圍巾、帽子和毛衫產品。
種類相對較多,主要以下幾種類型:
(1)按照其發展包括手搖橫機,半自動橫機,電腦橫機(電腦提花機,電腦織領機,電腦手套機,其他簡易電腦橫機)。
(2)按照系統分為:單系統電腦橫機、雙系統電腦橫機等、三系統電腦橫機、四系統電腦橫機。
(3)按照機頭數分:無機頭、單機頭、雙機頭和多機頭 。
前,廣大市民選購電腦橫機一般都是比較單一地靠所謂的“口碑”。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是不是最佳的方式就值得考究了。記者深入橫機市場走訪了相關行內人士,總結出了選購電腦橫機的“五部曲”——“一知、二明、三聽、四測、五價錢”。希望能幫助大家做個精明、內行的消費者。
“一知”:要了解和知道橫機生產企業的歷史背景
通常,人們用“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來形容和襯托經驗豐富和老道。目前,橫機生產的企業主要分三類:
第一類企業,是傳統的針、紡織機械設備制造商。他們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技術力量雄厚。對這類,橫機機械生產企業,應該給予足夠的放心。
第二類企業,是早年從事其它行業,最近才轉戰橫機制造生產領域的。這些企業畢竟是橫機市場的一個新手,橫機制造經驗相對比較欠缺,技術研發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積累和摸索。這些企業的橫機是否能讓消費者放心,就需要具體認真區別和對待。
第三類企業,是純粹“湊熱鬧”的企業。這類企業的特點是,無技術、無熱情,零件采購只考慮成本價格。橫機組裝后能動起來就行,不考慮耐用性和質量穩定性,更別說追求技術領先、做得比別人更好用、更優勝等方面了。
“二明”:要明白購買橫機的技術所在和突出優勢
第一要看關鍵部位。一臺好的電腦橫機標準主要看三大塊,“機頭、系統、針板”。機頭是機械運行的心臟、系統是整臺機器的大腦、針板是橫機的軀干。這三大部件,機頭、針板等要選擇高標號鋼材生產的或高規格進口的,系統一般要選擇橫強或邁宏的,而且是要版本較新的。
第二要看有技術亮點。如這橫機是否取得國家專利、采用了哪些特有的而其他廠家沒有的技術、企業是否屬于國家高新企業等。千萬不要以為,全世界的橫機都差不多。
第三要看技術研發投入和質量把控。若橫機企業擁有自己的自主研發團隊,并且大力投入橫機技術研發,那橫機的技術水平、技術含量一般都是高人一等。另外,橫機企業是否有嚴格的質量測試體系,也是衡量一臺橫機好壞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三聽”:打聽下橫機的市場口碑
真金不怕火煉。橫機是生產和制造財富的工具,實際使用感受跟每個人的錢包緊密相連。為什么一開始就將“口碑”作為選購橫機的首選考慮,甚至作為唯一的考慮因素?答案非常簡單,因為:(1)機器好用不好用,跟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使用環境有關。(2)每個人對橫機的熟悉和需求不一樣,適合其他人的,并不一定適合你的。(3)也存在這種可能。你要問的那個人本身對橫機都不熟悉,也是道聽途說回來的。而你現在問他感覺如何,你認為他的意見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嗎?(4)用腿和耳朵打聽,工作效率比較低。如果真這樣做,可能要1個多星期不用干活而專門做這個了。
“四測”:實地打樣測檢橫機
俗話說,“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經過上面的“一知、二明、三聽”后,相信你已經圈定了若干個的意向橫機品牌了。那現在就進入實地打樣環節,用實際效果來選擇你真正需要的橫機。
“五價錢”:橫機價格是否實惠
“貨比三家”、“精打細算”是一種理智的消費行為,所以客戶在選購電腦橫機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如貸款購買的,要考慮你的貨源是否正常,能否支撐到機器的所有按揭周期?如果貨源出現變數,你自己有什么辦法度過難關?還有,你自己目前的財政狀況能接受怎樣的價位?等等這些問題,你都應該考慮清楚,不要辛苦幾年打拼最后卻因為盲目擴張而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樣的結果,也是我們都不希望的結果。
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我們廠3月份瘋了,產量定的很高,天天加班很晚。”近日,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慈星股份”,300307.SZ)一位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3月份產量大幅增長,但此前排程(訂單)不多。
據其透露,該公司電腦橫機突然增加了3月份產量目標,達到2500臺,目前產線處于持續加班狀態,“返修機發到我們手上都不讓干,讓我們全力干新機。”
資料顯示,慈星股份2012年在創業板上市,主要從事針織機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智能針織機械設備,該設備用于毛衫及鞋面的生產。2020年總營收12.33億元,其中橫機業務收入占比為53.9%。
對于3月份產量突然增長的相關問題,4月1日,慈星股份董秘楊雪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回應稱,3月份實際發貨確實有2000多臺,但公司不會盲目備貨。
記者注意到,公司主營業務電腦橫機自2021年以來逐步回暖,但分期付款的模式下,應收賬款的回收值得關注。此外,由于電腦橫機行業周期性明顯,慈星股份近期再度謀劃跨界并購,在此之前,它曾多次嘗試外延式并購。
“公司不會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盲目備很多貨。”慈星股份董秘表示,公司都是按定需生產,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來的,比如說客戶的訂單是細針距的,那肯定生產的時候是生產細針距的。
慈星股份董秘介紹道,橫機產量不是在3月份突然增加的,公司本身銷售有季節性,上半年相對要比下半年稍好一點。因為毛衫主要在下半年天氣冷的時候賣得好,所以上半年廠家的購機需求會相對旺一點。
據官網信息,慈星股份的電腦橫機產品包括:SF/NEW HP鞋面機、CX1-52EC、GE3-72S領子機、NEW HP/GE四個系列。一位慈星股份銷售人士透露,“目前都沒現貨,現在都是按單生產的,接到的訂單已經排到5月中旬左右”。
對比來看,慈星股份今年3月份電腦橫機的產銷量接近去年同期。
慈星股份此前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去年上半年的橫機業務收入為8.97億元,同比增長110.5%。以電腦橫機均價7-8萬元來計算,去年上半年的月平均銷量約為1800-2200臺。
從行業層面來看,近一年以來,電腦橫機市場整體回暖。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橫機銷量74000臺,同比增加184.6%。
“橫機行業(2021年)前三季度經歷階段性復蘇,基本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去年年末,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產業三部副主任邵洪在全國紡織機械行業生產經營工作座談會上指出。
邵洪表示,一方面,由于東南亞等地疫情持續發展,毛衫、鞋材產品部分訂單回流國內,下游市場購機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智跑式紗嘴等新技術的推廣使用,進一步提高了橫機的生產效率,有力促進了新老設備的更新換代。
頭頂“電腦橫機市占率行業第一”的光環,慈星股份的電腦橫機業務銷售也持續復蘇。
今年1月,慈星股份發布業績預告,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元-1.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0.9億元-1.3億元。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慈星股份稱,橫機行業在經歷過去三年的低谷后,2021年市場有所復蘇。市場保持了新老設備的持續更新換代,同時,部分訂單回流使得下游市場對國內橫機設備需求增加。此外,公司推出的一線成型設備市場認可度和需求量逐步提高。
與此同時,橫機業務銷量增長也導致公司應收賬款走高,后續回款情況值得關注。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慈星股份應收賬款達8.34億元,創歷史新高,占總資產的比例為21.44%。
記者了解到,公司電腦橫機業務銷售收款主要采用兩至三年內分期收款,且采購主要采用月結三個月支付。據該公司銷售人士透露,目前慈星股份約70%的橫機均采用分期付款的銷售模式,首付比例一般為二至三成。
慈星股份在2021年12月27日公告中稱,2021年形成的應收賬款在未來三年內逐步收回,預計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間可收回貨款約為7.8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主營業務電腦橫機迎來“春天”的同時,慈星股份近期再度謀劃跨界并購,在此之前,它已經為跨行業并購交了不少的“學費”。
2021年12月,慈星股份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2億元增資武漢敏聲新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武漢敏聲”)。本次增資完成后,公司預計將持有武漢敏聲12.5%的股權。
武漢敏聲成立于2019年1月,2021年1-11月及2020年營業收入為0。作為一家成立兩年多,尚未實現商業化的企業,何以給出14億元的估值?這次跨界收購火速引來監管方關注。
深交所指出,審計報告顯示武漢敏聲多項會計科目較2020年發生大幅變動,要求慈星股份就武漢敏聲估值14億元的確定方法等做出說明,以及公司實施此次交易的原因及必要性。
深交所還要求慈星股份補充說明本次交易的資金來源,以及針對武漢敏聲截至2021年11月營業收入為0的情況,說明實現生產及商業化銷售目標需具備的前提條件。
關于估值,慈星股份回復稱,2021年11月末,武漢敏聲(經審計)凈資產為1.1億元。本次投資武漢敏聲估值14億元,主要基于公司對武漢敏聲發展前景的良好預期及武漢敏聲前一次增資擴股的估值情況,由雙方協商確定。
據慈星股份介紹,武漢敏聲的長期目標是以IDM運營模式,實現高端射頻濾波器在國內大規模量產。2020年度虧損約83萬元,主要為正式運營后的管理費用支出,2021年1-11月虧損約3885萬元主要為管理費用與研發費用支出。
對于跨界收購的原因,慈星股份指出,“鑒于當前電腦針織機械市場傳統機型保有量較大,新機型更新需要一定時間,市場周期性比較明顯,因此公司考慮探索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
目前來看,慈星股份的上述收購正在有序進行中。2月9日,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已完成對武漢敏聲的第一階段投資,第二階段根據協議約定按項目進展實施。
實際上,這并不是慈星股份首次嘗試跨界。在涉足半導體產業鏈之前,它還曾進軍互聯網、軍工等行業。
2021年2月,慈星股份計劃斥資1.4億收購北方廣微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方廣微”)35%股權,并承接7082.04萬元相應債權,擬進軍紅外夜視成像行業。2021年半年報顯示,該部分股權尚未完成工商變更。
更早之前,2016年4月,慈星股份以6億元現金方式收購杭州優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優投科技”)100%股權,以4億元現金收購杭州多義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多義樂網絡”)100%股權。
然而,優投科技、多義樂網絡在三年業績承諾期結束后火速“變臉”,最終導致慈星股份2019年、2020年連續計提大額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慈星股份為何頻繁嘗試跨界?有行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電腦橫機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上市即巔峰,不轉型都不行。但實業轉型的成功率其實不到三成,每次不成功都有‘學費’,一次一次的也都付完了。”
部分投資者則對公司的多元化探索保持謹慎及觀望態度。
2022年3月31日,慈星股份股價盤中最低觸及5.46元,創2021年1月8日以來新低,近一年來,慈星股份累計跌幅達30.93%。截至4月1日收盤,慈星股份報收于5.56元,微漲1.65%。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