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信大家對于移動硬盤的發展歷程都了如指掌,從最開始的大體積機械式硬盤經歷多年的更新迭代以后終于升級到了傳輸速度更快的固態硬盤,整個發展過程除了速度上有了質的飛躍以外體積也是水漲船高的變小。可以說硬盤的發展歷程就是朝著便攜與高速進發,但這依舊不是存儲硬盤的最佳形態,從目前的眼光來看M.2NVMe協議的SSD固態硬盤搭配上一個炫酷的硬盤盒才是目前移動硬盤的最優選,畢竟今年的SSD固態硬說是白菜價也是一點也不夸張吧,五毛錢就可以實現一個G的存儲可選方案還是很多的,可以說目前最佳便攜硬盤的春天來了。

    而我這次入手的就是奧睿科SSD固態硬盤 J10+10Gb透明硬盤盒,實不相瞞我首先是被這個組合的顏值吸引到了,其次才是這個組合的超高便攜性,畢竟誰能拒絕透明化的設計,這個設計就是科技感十足,對于數碼產品而言這可能就是目前多產品最好的展示。 而從使用需求來看,奧睿科SSD固態硬盤 J10+10Gb透明硬盤盒可以說比傳統硬盤的體積小太多了,可以直接放到口袋了隨身攜帶,加上那讓機械硬盤甚至一般固態硬盤望塵莫及的速度,試想誰可以拒絕。

    先來聊聊奧睿科SSD固態硬盤 J10,這款固態硬盤采用了M.2NVMe協議PCIe3.0x4插槽,也就是上一代的PC端存儲方案,大家可不要被上一代的PC端存儲方案給迷惑了,要知道大多數的一般固態硬盤還是100多Mb/s的讀取速度,即便是上一代的存儲方案依舊可以將讀取速度拉到3000Mb/s以上,這么對比大家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也就是說即便是上一代的PC端存儲方案現在用在便攜移動硬盤身上依舊算得上奢侈。

    J10采用了單面顆粒設計,可以看到存儲顆粒和主控都在同一面,這個設計的好處就是不管你是為筆記本還是老式臺式機擴容都是可以輕松兼容的,這個設計就是在犧牲了一點散熱效果以后帶來了更好的兼容性,這也為更小的安裝空間埋下了伏筆。

    奧睿科SSD固態硬盤 J10+10Gb透明硬盤盒這套組合的安裝非常簡單,整個安裝過程只有將硬盤與銅柱固定的時候才需要用到螺絲刀,盒子只需要滑動即可關閉和打開,可以說是無技術要求的安裝方式。

    當然了10Gb透明硬盤盒的NVMe接口可以兼容市面上所有的M.2接口的硬盤,也就是說如果家里面有閑置的M.2固態硬盤也可以利用這個硬盤盒把它快速轉換成為高速移動硬盤。對于有多余固態的用戶,直接購買一個10Gb透明硬盤盒就可以了。

    這套組合的接口也是目前的主流接口,Type-c接口配合C TO C的傳輸線和USB-A TO C的傳輸線,可以滿足在不同接口設備之間輕松使用,這對于現在多元化的使用設備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那奧睿科SSD固態硬盤 J10+10Gb透明硬盤盒這套組合的實際的性能表現如何?這就給大家測試一下,在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中可以看到實現了981.2MB/s的讀取速度以及956.06MB/s的寫入速度。這個速度相比于我之前使用的固態硬盤速度翻了將近十倍,這個速度可以說非常頂了,對于我們日常用來拷貝一些大型文件還是非常節省時間的。

    對于這個表現其實我們用來作為視頻、圖片的便捷媒介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我作為一名視頻制作者,最剛需的就是一塊可以滿足辦公室和家里同時使用的存儲媒介,避免了反復拷貝素材的麻煩。奧睿科SSD固態硬盤 J10+10Gb透明硬盤盒這套組合就輕松滿足了我的使用需求,直接就在硬盤內就可以處理,真的稱得上是移動數據庫,高速又方便非常實用。

    整體用下來,奧睿科SSD固態硬盤 J10+10Gb透明硬盤盒這套組合的可取之處還是比較直觀的,相比于傳統硬盤更小的體積、更快的傳輸速度以及更科技的外觀都是這套組合給人大有感觸的體驗點。而這些直接影響體驗的部分又都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基礎之上,實際體驗下來,我認為非常可取,值得各位上班族入手使用。



    大家好,俺又來了!

    今天又是一篇關于NAS的文章,不知道NAS是何物的朋友,可以簡單理解,這玩意就是一個插著網線的硬盤盒子,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多臺設備訪問里面的數據。

    它相當于是將一個服務器變小,并放置在自己家里,不僅可以保障數據的安全,還可以體驗更多豐富的功能。

    最近幾個月來,NAS圈涌入了一批新鮮血液。

    先是 聯想的個人云存儲,再是 雷克沙的時光機,直到現在出現的 極空間:

    比較驚喜的是,這些新加入的產品,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帶著自己家全新的系統進入了NAS市場。

    就這份勇氣和創新精神,就值得我們消費者大力支持的!

    最近也看到了不少極空間的產品介紹,感覺是非常簡單容易上手的NAS。

    • 那么具體如何?

    在現在全網無貨的情況下,我很有幸獲從廠家這里申請了這么一臺極空間Z4的NAS,今天就來深度測評一下,希望能給各位觀眾姥爺們一些參考價值:

    關于NAS方面的文章,我只有可能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目前極空間的官網上資料并不多,主要介紹的就是主打的兩款產品:


    1、什么是極空間?

    這里引用官方的一句介紹:

    極空間產品由硬件設備+軟件服務兩部分組成。硬件設備主要由處理器、內存、硬盤等組成,類似一臺小型服務器。軟件服務包括手機、電腦、電視終端的APP應用及網頁,軟件通過互聯網連接到硬件設備,把設備上的照片、視頻等文件上傳備份,同時可以隨時查看里面的內容。


    而我在體驗了接近2個月后,對極空間的理解是:

    它是一套全新的NAS系統,軟件與硬件深度結合,打破了傳統NAS的固化思維。

    將所有適合國人體驗的功能做到了更為方便,也更為極致。

    這種情況很神奇,因為我自己已經折騰了幾十臺NAS了,各個品牌,各個系統,都有涉獵,但是極空間的這套系統的玩法,確實讓我眼前一亮。

    當然,有利也有弊,接下來,我會在文章中盡可能詳細的分享我的體驗過程,希望大家耐心觀看!


    2、極空間Z4是啥?

    目前極空間就只有兩款產品,一款是Z2,雙盤位的NAS,ARM架構的處理器。

    另外一款就是我今天測評的這款Z4了,四盤位的NAS,X86架構的處理器:

    在外觀上,無論是Z2還是Z4,極空間的顏值都是非常不錯的:


    3、極空間Z4的配置?

    我體驗的這臺Z4配置,在成品NAS中,也屬于主流配置了。

    處理器是:J4125,搭配了4GB內存條,還可以選配8GB版本。

    有2個2.5G的網口,并且還支持加裝一條M.2固態硬盤作為緩存使用:


    4、極空間Z4的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價格方面,極空間Z4的首發價格都比 另外一些成品NAS的價格要低上數千元不等!

    4G 版本是2599元。

    8G 版本是2799元。

    要知道,同處理器的群暉、威聯通、華碩等NAS,售價都要達到3000-4000元了:


    從初步了解上,極空間Z4的外觀、配置、以及價格,都和符合我的胃口。

    接下來就特別期待實物效果和系統體驗了,我們正式進入測評階段!



    目錄:

    一、外觀展示

    二、APP使用體驗

    三、在電腦上訪問

    四、文件管理

    五、添加M.2 固態硬盤當緩存

    六、極相冊功能

    七、極影視功能

    八、用戶權限

    九、網盤備份功能

    十、下載功能

    十一、關于功耗等細節

    十二、關于外網訪問

    十三、PC客戶端

    總結




    一、外觀展示

    1、極空間Z4的外包裝也和其它品牌NAS的牛皮紙風格不一樣,采用了黑色的包裝盒:


    2、包裝盒內的泡沫很多,很結實,機器保護得不錯:


    3、全部物品有 保修卡、簡易說明書、電源,以及2條超六類網線:


    4、電源是采用的12V8A 共計96瓦,帶4個3.5寸硬盤,毫無壓力:


    5、極空間Z4的外觀很漂亮,這種設計我還是第一次見:

    外殼是金屬質感材質,摸起來冰冰涼涼,據說是航空級5052合金,感覺很結實:


    6、外殼的設計風格,正好像一個Z的形狀:

    而開機鍵,指示燈,以及USB接口,都被放到了左側區域:


    7、背后有一個14CM的散熱風扇,以及2個2.5G網口和1個電源接口:

    還有1個復位小孔在網口左邊:


    8、按壓前面板上方區域,可以拿下這個面板:


    9、然后就可以看到內部的硬盤籠了:


    10、硬盤籠和前面板都是塑料材質的,設計有些特別:


    11、這個塑料的硬盤托架做工還是很精湛的:

    為什么這么說?它支持3.5寸硬盤免螺絲安裝,還有防震墊進行保護,看得出來設計師是花心思了:


    12、然后看一下內部,內部有迷你型的硬盤背板:

    還可以看到散熱風扇的一些信息:


    13、對比了一下蝸牛星際C款,極空間Z4的體積還是很小巧的,外觀也漂亮不少:

    測到這里的時候,我已經在想,不知道以后能只買機箱不?


    14、然后我準備安裝硬盤,拿出了閑置的4塊3TB硬盤:


    15、當裝入硬盤后,我又發現了一個細節:

    極空間Z4的硬盤與硬盤之間的間隙,是留得非常大的:

    這樣的好處是,配合14CM的散熱風扇可以帶來更好的散熱表現。

    這個設計我是在其它成品NAS和DIY的機箱中都沒發現的,事實證明,極空間Z4的溫度要比同類型的NAS低了整整10°的溫度:

    而且14CM的風扇和減震墊,讓機器在運行也非常安靜!這個我必須給好評:


    16、當裝入了硬盤后,我們只需插上網線,網線的另外一頭接上交換機或者路由器。

    然后再插上電源線,就可以準備開機了:


    17、開機的時候,指示燈會亮起,反饋當前的狀態:

    您也可以后續在系統中設置指示燈的開關:





    二、APP使用體驗

    1、極空間的特色就是上手簡單。

    完全無需打開PC電腦操作,我們只需要掃描下載APP即可:


    2、下載了APP后,如果沒有賬號,需要注冊一下:

    注冊的時候,會自動檢測到局域網內的極空間NAS,我們選擇立即注冊即可:


    3、注冊后,會需要我們設置備份方式,這個就是NAS里幾乎都有的功能,組陣列了:

    極空間的操作系統,取名為ZOS系統:

    這個系統,最大的特色功能,就是提供了全新的數據備份機制,ZDR動態雙備份功能:

    除了常用的RAID5 以及 RAID1 模式,ZDR動態雙備份模式,會更節約空間:

    它是將所有硬盤的容量加在一起,后續我們可以再設置某些文件夾,進行雙備份的功能。

    對比RAID5 和RAID1,在硬盤利用率上最高效,非常適合家用:


    4、既然有這么適合家用的備份方式,我肯定要試一試,索性就組ZDR動態雙備份模式:

    特別提醒,無論您用哪個模式,裝入的硬盤都會被格式化,請確保硬盤里的數據是否安全:

    當備份模式設置好了以后,機器會進行重啟,重啟完成后,我們的NAS就初始化完成了!


    5、這樣,我們就進入到了極空間的系統內部了:

    下圖左一開始,這里是系統的主頁面,可以看到一些常用的應用:

    而中間,則可以看到NAS的一些信息,硬盤溫度只有28~29°,非常的低:

    我們還可以隨時監看NAS內的硬盤空間,當使用了ZDR模式后,我們的硬盤空間是真的大很多:


    6、極空間的ZOS系統,真太簡單方便了:

    比如我們常用的手機備份功能,可以一鍵備份手機里的照片和微信文件:


    7、極空間的極相冊功能,備份照片的速度非常的快:

    是我目前見過所有NAS系統中,相冊備份最快的,打開速度也很快:

    ZOS系統的相冊備份后,系統后臺會自動生成索引和略縮圖,對比群暉、威聯通的轉檔,要效率很多:


    8、除了相冊,還有影視功能,極影視在這方面也是做得非常的突出:

    它也是我見過刮削電影資源最快的NAS軟件,而且信息匹配非常的強悍,播放電影也特別方便:

    毫不夸張的說,極空間的極影視應用,比我們之前使用的Jellyfin、PLEX、Emby體驗會更好!

    接下來還會有詳細介紹這方面內容:


    極空間的手機APP應用真的很強大。

    但是,大多數用NAS的朋友,可能都習慣用上電腦上來管理NAS。

    所以,我現在先放下APP應用,進入電腦上給大家進行演示。


    三、在電腦上訪問

    1、我們在電腦的瀏覽輸入 zconnect.cn,即可進入到極空間的網絡訪問頁面:


    2、而如果不想使用外網服務,則可以輸入ip地址+端口號:5055 訪問:

    這個就和傳統的NAS方案方式一致了:


    3、第一次登錄的時候,會需要進行安全驗證,手機會收到驗證碼,輸入正確后才能進入。

    這樣大大的增加了訪問安全,但是,在內網下登錄,也會被要求進行安全驗證:

    如果一臺電腦上,安裝了2個瀏覽器,將會被視為2個設備,進行多次驗證哦,好在驗證完一次之后就不會再驗證了:


    4、下圖這個就是極空間的網頁版系統頁面:

    其實,這個頁面上的所有功能,幾乎和手機版APP上的一毛一樣:

    但是電腦端,可以看到多了迅雷下載,網盤備份等功能,可以說電腦上的功能更豐富一些:


    四、文件管理

    1、我們可以在文件管理中,新建一個常用的NAS文件夾,比如就叫NAS:

    這個文件夾,以后我們可以放一些重要的資料,數據等:


    2、然后打開系統設置,設置共享文件夾:


    3、選擇我們剛剛新建的NAS文件夾:


    4、當我們在電腦的地址欄上,輸入\NAS的ip地址,輸入用戶名后,即可訪問NAS的文件夾:


    5、當設置了共享文件夾后,使用任意賬號登錄極空間的NAS,都可以看到已共享文件夾的內容:

    我常用的文件夾是音樂、電影、以及NAS的文件存儲文件夾:


    6、在存儲池管理中,由于我們采用的ZDR模式的備份方式,所以我們可以新增需要安全備份的文件夾:

    當設置了備份文件夾后,這些文件夾內的文件,會自動備份到另外一塊硬盤中,能確保數據安全!

    當如果一塊硬盤損壞了,我們這些已經設置了雙備份目錄的文件夾的文件,也可以放心,數據依舊存在~


    7、一般情況下,我們的電影、音樂,都不建議做動態雙備份內容:

    而常用的文件夾,和相冊文件夾,都建議做動態雙備份,這樣可以非常安全的保護我們的數據,并且可以利用好硬盤上的空間:


    8、當我們在電腦上訪問了極空間Z4的文件后,我們還可以右鍵這個文件夾,然后點擊映射網絡驅動器:


    9、這個映射的盤符就是我們極空間Z4的盤符了,它可以像本地存儲一樣進行訪問,復制,粘貼文件:

    這個功能也是玩NAS必備的功能,看我下面都設置了N臺NAS的存儲空間了:


    10、使用這個方式拷貝復制文件,在千兆網絡環境下,速度達到了 113MB/s ,千兆跑滿了:


    五、添加M.2 固態硬盤當緩存

    1、極空間Z4是有2顆2.5G網口的,而我們如果使用了ZDR的方式進行存儲,每次拷貝文件,都是單盤在操作:

    如果是傳統的RAID5陣列,當我們組了4盤后,每次拷貝大文件,速度理論上都能達到2.5G的滿速~

    而現在單盤操作,拷貝速度是跑不滿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極空間Z4內部的M.2 固態硬盤接口,加入一塊SSD來增加緩存:


    2、我們拆掉底部的四顆螺絲:


    3、拿下底蓋后,可以看到極空間Z4的這塊主板,主板的體積很小:


    4、然后我買了一塊光威的240GB的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盤,裝入了緩存區域:


    5、再次開機,當第一次裝入緩存后,需要格式化一下:

    完成后就可以看到緩存信息,可以看到運行中,溫度真的超級低:


    6、隨后我將極空間Z4的網口接入到2.5G交換機上,準備進行速度測試:

    如果您沒有2.5G交換機,也可以安裝到萬兆交換機中:


    7、實際測試,在2.5G網口下,能跑到260MB/s左右的速度,這個速度還是很可觀的:

    其實加了固態硬盤作為緩存,最大的好處就是讀取小文件的速度更快了,推薦大家安裝緩存:


    8、而最近也更新了雙網口自動鏈路聚合的功能:

    當我們將網線,插入到2個2.5G網口后,會自動聚合成5Gbps的速度。

    這個功能非常的給力,屆時,我們的拷貝速度能突破到400MB/s:



    六、極相冊功能

    1、我們使用極相冊的功能,可以看到手機備份到NAS中的照片:


    2、一樣也可以查看我們手機中設置的喜歡的照片,方便我們定位:


    3、并且相冊清理功能,可以查看我們的相冊中重復的照片,方便我們進一步進行空間瘦身:

    這個功能非常的實用:


    4、除了照片訪問,還可以打開備份后的手機視頻,能流暢播放這些視頻:


    極空間Z4 的相冊功能,體驗非常的流暢!

    可惜的是缺少人臉識別、場景識別等智能功能。

    而官方也表示,在后續的版本中,會升級AI智能相冊等實用的功能!


    七、極影視功能

    1、我們打開極影視,先添加一個存放電影的文件夾目錄:


    2、然后到文件管理中,將電影文件拷貝到NAS上:


    3、我采用網頁上傳電影的方式,拷貝了789GB的電影,可以看到這種網頁上拷貝速度也很快的,達到了90多MB/s:

    4、接下來,我們可以隨時查看已更新封面的電影:


    5、電影的刮削的信息非常的全:


    6、拷貝完成,一共93部影片,幾乎全部刮削出封面信息:


    7、在拷貝了93部高清電影后,未匹配影片封面的電影也只有2部:

    我們可以點擊修正信息來手動匹配封面:


    8、修正過后,所有的影片,都會有詳細的封面信息,方便我們在電腦、電視、手機上進行觀看:


    9、極空間的極影視功能,是我見過NAS中,影片電影信息刮削最全的,而且匹配速度非常快:

    使用體驗完全超過 PLEX、Emby、Jellyfin等軟件:

    在播放的時候,也有字幕、音軌、倍速等播放,下面是播放了一部15GB大小的影片,拖拽都很流暢,字幕也匹配完善:


    10、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用NAS,是會享受NAS的影片播放功能的呢?

    至少我是這樣,每次換NAS,就要重新搭配一個Jellfyin、Plex、Emby,非常麻煩不說,而且體驗也不一定好!

    極空間默認就已經調配好了J4125處理器的集成顯卡驅動,在播放影片的時候,會智能實時轉碼,播放非常的高效。

    比如,您在內網狀態下,將直接原碼輸出,已保證畫質最高。

    而在外網狀態下,將自動轉碼,節省流量。

    總之~愉快的看片吧:



    八、用戶權限

    1、極空間的用戶權限設置也非常的簡單便捷。

    和傳統的NAS不同,極空間的用戶創建也是采用的手機號的形式:


    2、因為極空間的網頁端和手機端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這里為了方便,我用手機端進行操作:

    我們在手機APP中打開用戶中心,創建一個新的賬號:

    設置手機號和密碼后,會出現下方 圖3 的頁面,咋們可以直接將這個頁面分享給家人,家人掃碼下載APP登錄即可:


    3、極空間的用戶權限,是完全獨立:

    就算您是管理員賬號,也無法訪問用戶的存儲空間!

    只能通過共享文件夾的方式來進行文件共享:


    4、比如我用家人的手機登錄的極空間的APP,在極影視中,就需要調整到共享開關上才能觀看NAS中的電影:


    5、再次感嘆,極影視的使用真的太方便了,在播放的時候,無論是流暢度,還是畫質,以及字幕,都是非常的完美:

    并且還支持倍速播放等功能,很強悍:


    6、極空間對用戶的隱私保護,做得非常的不錯:

    就算您是管理員,也無法訪問家人的數據,哪怕注銷了家人的賬號,內部的文件也無法查看:

    完全被隔離!


    九、網盤備份功能

    1、網盤備份功能,也是極空間的亮點之一:

    打開網盤備份功能后,需要獲取百度網盤的授權碼:


    2、登錄后,可以看到百度網盤的全部內容:

    我們可以下載百度網盤里面的資料到極空間里面:


    3、網盤的備份功能,也可以實現自動將百度網盤里的文件被封到極空間的存儲空間中,也可以將極空間的文件備份到百度網盤中,實現雙向備份的功能。

    現在很多朋友分享了百度網盤的鏈接,比如一些影視,也可以用這個功能來將百度網盤的資源下載NAS中。

    而將NAS的文件備份到百度網盤里,則可以把重要的文件當作異地存放,讓我們的數據更加的安全:


    十、下載功能

    1、極空間的下載功能也很強悍,是我用過無數NAS中,最為用戶考慮的。

    首先,它內置了迅雷遠程下載功能:


    2、我們登錄一些常見的BT電影網站,比如gaoqing.la,這是我曾經經常下電影的網站:


    3、用極空間的迅雷,可以遠程下載電影到NAS中:


    4、下載速度,可以跑滿我們家里的200M寬帶,速度非常的快,而且我并沒有迅雷會員:


    5、除了迅雷下載,我們還可以用另外的下載工具:

    極空間的內置的下載工具,里面采用了TR 2.94 版本的內核,這意味著,它是一個掛PT的利器:


    6、并且,在軟件的后臺設置中,也有豐富的設置:


    7、我嘗試用極空間的下載工具,下載了一些PT上的資源,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PT的下載速度受限于種子熱度,如果下熱種,很容易就能下滿寬帶速度:


    8、PT是我最近幾年折騰NAS后開始了解的,它主要可以下載更多高質量的影片!

    由于是私密性非常強,而且因版權等問題,導致PT下載的賬戶,只有內部邀請才能獲取。

    所以,很多新人剛剛買了NAS的朋友,想下載電影,又沒有遠程下載功能,也沒有PT賬戶,只能干瞪眼了。

    而有了極空間后,輕度用戶則可以直接用迅雷下載電影。

    而有PT賬戶的朋友,還可以用它來下PT和掛種,考慮得非常周到!

    而我一共準備了3個10TB的硬盤來下載PT資源:



    十一、關于功耗等細節

    1、NAS的功耗問題,一直是大多數家庭用戶比較在意的。

    大多數NAS都是7*24小時開機,功耗多的話,電費就高了,如果電費高了。

    拋開特殊原因除外,那么就要考慮是不是要用這玩意,還是用某網盤了~

    還好,極空間Z4,是采用的2021年最主流的成品NAS的處理器:J4125處理器!

    • 這顆J4125處理器的功耗是出名了的低!

    在實際使用中,極空間Z4 搭配 4塊3.5寸硬盤,功耗只有35瓦:

    而且由于的ZDR的備份方式,不工作的硬盤也會進入到待機模式下,功耗隨后降低到26瓦了!

    最讓我震驚的是待機功耗,4個硬盤都待機后,整機功耗只有9瓦,而且持續的待機時間超長:


    2、特別是,極空間的系統設置中,還有硬盤休眠的設置,大家可以設置硬盤閑置多久的時間后,開始進行休眠:

    除了休眠,還可以設置硬盤和系統指示燈的亮度開關,以及風扇的轉速調整:

    就算我用它掛PT,也不影響我的不工作硬盤進行休眠,最近的功耗一直維持在17瓦左右,太適合24小時開機了:


    3、拋開休眠問題,極空間的開機速度,也是我見過數一數二的,1-2分鐘即可完成系統開機,這個開機速度,對比另外一個品牌NAS簡直快太多了。

    日常運行中,溫度也比較低,只有30°左右,我的另外一臺NAS,溫度都有40°了。

    這個溫度表現,得益于極空間Z4背后較大的散熱風扇,以及每塊硬盤之間都有很好的散熱間隙:


    十二、關于外網訪問

    1、外網方面上,極空間的邏輯非常的優秀。

    它由于是采用的手機號綁定的方案,所以,只需無需任何設置,直接切換到外網,依舊能正常訪問NAS!

    • 為什么我最后才說外網訪問?

    因為極空間的外網訪問在這個系統設計之初,就已經搭建好了。

    它無需用戶做任何設置,將自動配置好網絡,也不需要用戶有公網ip和智能路由器。

    這也是極空間對比其它NAS廠商的優勢,再搭配這套系統的簡單方便的使用體驗,確實很圈粉!


    2、外網訪問下,極空間的穿透能力非常的強悍:

    在使用體驗上,除了傳輸速度無法達到內網的速率,其它體驗幾乎一摸一樣!

    包括查看文件,分享文件,都是可以在外網上操作的:

    我們可以快速分享文件到微信、QQ、和釘釘客戶端上,分享的有效期可以設置3天、5天、最長30天。

    分享后,他人訪問速度也特別快,朋友都很驚嘆,這外網的速度太強了!



    3、包括在外網看NAS中的視頻,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大概15GB的視頻,在外網也可以流暢播放:

    極空間的外網訪問,打破了傳統NAS的各種綁定,以及突破了公網IP的限制,讓我們在內網外都可以無縫切換。

    實測,隨時關掉wifi,也依舊可以打開和瀏覽極空間上的文件、視頻。

    這個功能,相信會非常適合需要在外網使用NAS的朋友們!私有云的奧義其實就在這里!

    如果家用NAS,不能打通內外網的使用,將有如殘廢。


    4、在近幾天,更新了用戶自定義DDNS,可以通過端口轉發,實現公網ip+端口的方式訪問極空間:

    這種方式,就大大增加外網的訪問速度,還可以保障安全:

    簡單來說,就算極空間公司跑路了,我們這臺NAS也可以正常使用,再也不用擔心受它們的服務器影響:

    而不知道如何開啟公網IP的朋友,可以看我前幾篇文章,有詳細的過程。


    5、比如,我在愛快軟路由的端口映射中,將這幾個端口映射一下:


    6、然后就可以用我的域名+5055 端口,在外網任意情況下訪問到這臺極空間NAS了,這個連接,將是最快的,也絲毫不會受到極空間的服務器的影響:

    這個功能,之前是沒有的,現在開放出來,簡直就是福利,也讓我們的NAS更具有隱私感!


    十三、PC客戶端

    1、在極空間的官網中,我們可以下載到PC版的客戶端,目前已經支持WIN系統和MAC系統:

    極空間官網-科技保存美好生活 (zspace.cn)


    2、打開客戶端后,您會驚訝,這不就是WEB網頁端嗎?

    其實,也幾乎和WEB網頁端一模一樣,這時,您可能會感嘆,極空間不愧是打破傳統。

    將手機APP端、WEB網頁端、電腦PC端 打造一致,用戶再也不用下載各種各樣的應用而煩惱了!


    3、其實PC端,不僅設置簡單,還多了文檔同步功能:

    也就是 雙向文件夾同步備份。

    我一直在使用這個功能,能將電腦上的文件自動同步到極空間NAS中!

    后續電腦關機了,我們的文件也在極空間Z4里看得見,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的分享剛剛編輯的文件,非常好評。


    4、特別是,默認打開了 刪除電腦文件,NAS文件不刪除的功能。

    這樣才是給NAS最佳的體驗,我們的文件會增量存儲,家里的PC,再也不用擔心文件丟失,也不用手動備份了。

    利用了私有云NAS的特性,安全存儲,自動備份,智能管理,簡直太好用:



    總結

    又到了總結的時候了!

    這1-2個月體驗極空間Z4,讓我非常的震驚,也讓我陷入到一絲絲的懷疑?

    • 為什么這么說?

    我非常驚訝,居然有廠家能制作這么貼合用戶使用的NAS系統。

    幾乎在家用領域中,全面碾壓了群暉、威聯通、UNRAID、OMV等NAS操作系統。

    在易用性上,無與倫比。

    我還有FTP備份、Mac備份、閃電傳等功能沒有細說:

    這些功能,都化繁為簡,大大的為用戶考慮著!


    也許有人會懷疑,這么優秀的系統,假設有一天,極空間的服務器癱瘓,我們是否還能順利訪問到這臺NAS中呢?

    現在DDNS的功能已經出現,我們再也不用擔心。

    后續還有智能相冊,Docker功能的推出,將更為強大。


    我先總結一下優缺點:

    優點:

    1、非常漂亮的顏值,體積小巧,設計感十足,在眾多NAS外觀中,極空間的外觀非常靚眼。

    2、全新打造的適合國人使用的系統,使用非常簡單,APP和PC端功能一致,使用NAS不再繁瑣。

    3、解決了外網訪問、下載、播放電影等痛點,并做到了極致,這些功能,極空間做得最好。

    4、J4125處理器、2個2.5G網口、1個M.2緩存接口,當下最主流的配置,定價比同類產品優惠很多。

    5、開關機速度快,休眠功能非常好使,搭配四塊硬盤,日常功耗僅33瓦左右,休眠后功耗僅9瓦,家用很合適。

    6、除了常見的RAID陣列模式,極空間還開發了全新的ZDR陣列方式,支持文件夾雙備份,讓我們的硬盤空間利用率得到最大。


    不足:

    1、希望盡快添加好用的Docker功能,這樣可以讓進階的用戶折騰更多玩法。

    2、希望能增加AI智能相冊功能,如人臉識別、場景識別等。

    3、希望增加遠程喚醒機器的功能,在外網,可以隨時喚醒NAS。


    到此,本文已經接近尾聲了,不知不覺又寫了近8000字了,算是非常詳細了。

    極空間Z4,目前這個系統做得太優秀了,但是依舊可以再開發出更多更優秀的功能。

    現在這個階段,極空間Z4,它將是這個價位下,最適合家用使用的NAS。

    什么虛擬機、什么軟路由、什么Docker,要那些可以用其它設備替代。

    而替代不了的是,極空間優秀的極影視、極相冊、下載、分享等簡便的功能。

    極空間的出現,可能會對其它傳統NAS在易用性上產生很大的沖擊力。

    還是開頭說的那樣,我們能在今年遇到這么優秀的國產NAS,絕對是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好處的。

    廠商之間的良心競爭,更能讓這個本來小眾的產品發揚光大。

    好了,到此,這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一絲絲幫助的話,也歡迎點贊、收藏、評論一下下。

    您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作的最大動力。

    我們下篇文章再見,白白!!!

    、 前言


    前兩天朋友收拾家里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塊2.5寸的筆記本機械硬盤閑置,閑置了好長時間了,是之前筆記本升級固態硬盤的時候留下的。


    既然發現了,就不能置之不理,本著讓老筆記本機械硬盤再次煥發青春的原裝,朋友入手了一個奧睿科的USB3.0的移動硬盤盒。


    朋友也沒怎么看,挑了一個外觀、價格還可以的。


    二、 奧睿科USB3.0移動硬盤盒 開箱


    ▼硬盤盒的包裝很熟悉,白藍色的配色,中間是硬盤盒的外觀,底部有硬盤盒的型號。


    ▼包裝背面介紹了硬盤盒的相關信息,包括尺寸、接口、性能等參數。


    ▼打開包裝,里面就一個硬盤盒和一根數據線。


    三、 奧睿科USB3.0移動硬盤盒 外觀


    ▼硬盤盒的外觀確實挺漂亮的,黑色的,正面有菱形的裝飾造型。


    ▼靠近看看,菱形裝飾是各種小三角組成的。


    ▼硬盤盒底部有個半透明的三角形,應該是指示燈之類的吧。


    ▼另一面,硬盤盒的頂部還有一個圓形的指示燈。


    ▼硬盤盒的側面,硬盤的數據接口,USB3.0 Micro-B接口。


    ▼打開硬盤盒,里面空空的,還內置了一塊海綿。


    ▼硬盤盒的頂部還有奧睿科的LOGO,把奧睿科的品牌LOGO放在硬盤盒內部,我是沒有想到的。


    四、 奧睿科USB3.0移動硬盤盒 安裝硬盤


    ▼拿出朋友好不容易找出來的一塊遠古筆記硬盤,準備安裝到硬盤盒內。


    ▼東芝的2.5寸筆記本機械硬盤,斜著直接插進硬盤盒就OK了。


    ▼然后把剛剛的那個海綿貼在硬盤盒的尾部,提供一些支撐。


    ▼這樣在使用硬盤盒的時候,內部的機械硬盤不會晃動。


    五、奧睿科USB3.0移動硬盤盒 測試


    ▼硬盤盒插到筆記本上之后,硬盤盒上會亮藍色的指示燈。


    ▼這樣會看的比較明顯一些,日常肉眼還是看的很清晰的。


    ▼簡單看下硬盤的信息,通電時間2261小時,通電次數716次,用了好久的筆記本機械硬盤了。


    ▼簡單跑個讀寫測試,讀取108MB/s、寫入91.8MB/s,速度表現還行,符合5400轉筆記本硬盤的平均性能表現。


    ▼換個DiskMark再試試,讀取111.7MB/s、寫入105.2MB/s,速度表現還可以。


    ▼接著跑個基準測試,整體的曲線還挺順滑的,還可以。


    ▼跑個隨機存取測試,表現中規中矩。


    六、 總結


    奧睿科這款移動硬盤盒還是挺不錯的,價格便宜,外觀精致,使用體驗也不錯,速度、體積、兼容性都可以,沒啥問題。


    硬盤盒內部還附贈了一個泡棉貼紙,頂著內部的機械硬盤,防止機械硬盤晃動,還能吸收一些機械硬盤運動時的震動噪音。


    不過,如果能把USB3.0 Micro-B接口換成Type-C接口就更好了,完美。


    謝謝大家!

    The End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