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在購買了isk的麥克風后,使用中會遇到不了解說明書等各方面的問題。這里講講它們的具體連接方式,讓你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個常識就是,電腦端麥克風是專門使用于電腦端直播錄音的,而手機麥克風則是更適用于為手機端使用。當然不排除電腦手機雙平臺使用的麥克風。但為了發(fā)揮麥克風更好功效,獲得更清晰原聲,最好對口使用。
所以有很多用戶購買電腦麥克風后直接接個“大三芯轉小三芯”(也叫大轉小)插頭就插在手機聲卡上使用的做法是不贊同的,也會出現(xiàn)無聲或聲音過小等種種情況。
1
麥克風和電腦的連接步驟
麥克風與電腦連接方法:
動圈麥克風 --- (3.5 line in)聲卡 --- 電腦
電容麥克風 ---話放(幻象電源)-- 聲卡 -- 電腦
或者:使用調音臺過后可不使用話放
動圈麥克風--- 調音臺---(3.5 line in)聲卡--- 電腦
電容麥克風------調音臺-----聲卡--- 電腦
2
以iM8連接為例
iM8底部有5個插孔
上部是耳機接口1,耳機接口2,
中間是USB數(shù)據充電接口
下部是伴奏接口,手機接口
具體連接可看下圖
3
以BM-800連接為例
專業(yè)電腦端電容麥克風一般5V電源無法驅動,需要48V電源,
根據線材連接話放或者帶48V的聲卡。
具體連接可看下圖
4
以直播套裝連接為例
主要通過手機聲卡SK6來連接
其實大部分麥克風的說明書上都有其使用連接的部分,或者在電商平臺購買的時候詳情頁底部也會有連接示意圖。大家按照其連接就可以了。
PS:有添加電腦聲卡的需聯(lián)系技術人員調試才能展現(xiàn)更好效果哦~~~
XP 時代開始,我幻想用語音轉文字。后來,手機提前實現(xiàn)了這功能,電腦端的語音錄入卻一直沒進展。
為了能在 PC 上用語音打字,我從 2013 折騰到 2022,經歷了各種硬件和軟件,終于找到最適合 PC 端的語音輸入方案。
2013 年,訊飛推出 PC 版輸入法。我以為 PC 語音輸入的時代已經來臨,買了個十幾塊的小麥克風,嘗試語音轉文字。
可測試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語音識別準確率異常的低。即便我把麥放在嘴邊,依然無法錄清楚,超過 80% 內容識別錯誤。
過低的識別率,讓我懷疑是麥克風的收音出了問題,要想語音打字就需要換個好點的話筒。但囊中羞澀,只能暫停嘗試。
過了幾年,經濟寬裕點后,下單網紅錄音話筒 Blue Yeti,幻想著 4 位數(shù)的話筒能帶來完美的收音識別效果。
但事實卻是再度被打擊。
對 Blue Yeti 的收音測試中,再次發(fā)現(xiàn)大量雜音,收貨當天就直接退貨。
十幾元的麥克風和一千元的話筒收音效果差不多,語音輸入的識別率也都超低。這讓我猜測,語音輸入識別率低與硬件無關,而是 PC 端的語音輸入方案尚未成熟,是軟件方面導致的問題。
就這樣,我再次暫停了 PC 上的語音輸入嘗試。
之后,用了 5 年的音箱出現(xiàn)問題,我升級了音響,并順勢添置了外置聲卡,視聽體驗大幅提升。玩著玩著,突然想起我的語音輸入夢,決定再嘗試一次。
有了外置聲卡,麥克風的選擇多了許多,可以連接卡儂線接口的話筒了。
麥克風分為兩類:電容麥、動圈麥。
電容麥收音好,但比較嬌貴,怕潮怕摔,不能用桌面話筒架,適合用懸臂掛在空中,每次用完之后需要收起來。動圈麥的靈敏度和還原度都低于電容麥,存放和使用沒什么要求,費用也會低些。
電容麥克風太麻煩,就選了簡單的動圈麥 - 舒伯樂 PRO248S。
選好話筒后,又配了麥克風支架和卡儂線,連上原本的外置聲卡,搞定語音輸出的硬件配置。
音頻硬件搞定后,開始折騰語音輸入法。
雖然訊飛在語音輸入領域的牌子最響,但是訊飛 PC 輸入法并不受重視,長年不更新。所以,我嘗試了其他輸入法的語音功能。測試中,搜狗的語音識別功能并不比訊飛弱,缺點也只有無法設置語音輸入快捷鍵,整體體驗上佳。于是,語音輸入法切換成了搜狗。
然而,有次備份系統(tǒng)設置,我發(fā)現(xiàn)搜狗詞庫高達 27 萬條,其中 99% 的內容是垃圾詞條,即使偶爾輸入過一次的內容也被輸入法記錄。更可怕的是,這次詞庫無法從云端刪除,只要你輸入過一次,搜狗就永遠記住了。
這哪里是輸入法,根本是鍵盤記錄器。
國內其他輸入法在這點上也都半斤八兩,為了不被鍵盤記錄器惦記,我只能切換為開源的小狼毫輸入法。
語音輸入則轉用開源的Quick Cut,使用阿里云、騰訊云的商用語音接口,識別率比免費的搜狗和訊飛都高。
Quick Cut 的缺點:語音輸入時,要一直按大寫鍵,不適合長語音錄入;觸發(fā)鍵無法更改,大寫鍵與我的常用腳本沖突了。因此,長時間的語音輸入只能借助手機上的飛書妙記來完成轉錄。
面對 Quick Cut 的長語音輸入難題時,@李樂 推薦了微軟語音輸入-使用語音鍵入來說話,而不是在電腦上鍵入。
微軟自帶的語音輸入,快捷鍵 Win + H。3 塊錢的麥克風,距離 50 厘米,很低的聲音讀出來了。
測試后,發(fā)現(xiàn)微軟語音輸入確實是好用,甚至好用到有點恐怖。測試中,我臨時有事,走到另外一個房間和家人說話,回來后發(fā)現(xiàn)剛剛的對話也被微軟語音輸入正確識別。
微軟語音輸入非常敏感,距離遠、聲音低也能識別。這樣我不用為語音輸入而特意移動話筒,可以繼續(xù)把話筒放在不遮擋視野的遠角。
「語音鍵入功能在此應用上受限制」在 Notepad++ 和微信都出現(xiàn)了,Visual Studio Code 沒出現(xiàn),但實際上這提示對語音輸入并沒造成影響,平常可以忽略這個提示。
雖然微軟語音輸入的識別率只有 85%,不如阿里云方案的 95%,可系統(tǒng)自帶的優(yōu)勢太明顯,微軟語音輸入體驗感非常順滑。
啟動快捷鍵Win + H,語音識別立即會啟動。如果中途沒說話,應用會自動暫停,并對前面的輸入進行整理,插入合適的標點符號。停止超過一分鐘,語音識別才會暫停,等待再次啟動。換言之,微軟語音輸入能一鍵完成長語音錄入。
之前的麥克風放著放著就壞了,所以我沒測 @李樂 說的低價麥克風的語音輸入效果。不過,微軟輸入的軟件優(yōu)化非常好,按照目前效果推測,用便宜的麥克風也能實現(xiàn)完美的收音效果。綜合來說,微軟語音輸入是當前最完美也是兼容性最高的語音輸入方案。
語音輸入的 3 種方案:
與 2018 年相比,2022 年的語音輸入方案已經完善了許多。硬件已經不再是問題了,便宜的話筒也能達到語音輸入標準。語音識別進步明顯,在 AI 技術的加持下,短句識別率從 90% 上升到 95%,長句識別率則從 50% 上升到 70%,標點符號均能正確插入。
目前語音輸入算法在提升最后 10% 的準確率,期待早日達到「口述與鍵盤輸入完全一致」的一天。
我們在使用動圈話筒錄音時,碰到的較大問題是錄入的聲音信號很弱,音量非常小,必須要通過宿主平臺做聲音的增益處理來提升音量。但這個做法一是麻煩,二是會增大底噪聲。”你在錄音時是否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專業(yè)的老師是如何解決的吧!
親民設備——sE DM1
sE DM1充滿喜慶的紅色,小巧可愛的造型,顛覆了人們對話放設備的認知。初次見到,一下子還真讓人看不出這個是做什么用的東東。筆者有幸體驗一回這個新產品,就粗淺的一點感悟和朋友們分享交流一下。
測試設備:動圈話筒+聲卡
測試的基本條件:
嘴與話筒的距離保持在大約3—5公分之間。
監(jiān)聽耳機里能明顯的聽到實時錄音的聲音。
話筒輸入通道電平位置處于-10db位置。(見圖1)
圖1
A. 不使用sE DM1的測試情況
在基本的測試條件下,需要把話筒輸入通道的幻象供電增益旋鈕,調到44dB的位置(見圖2)。可見這個增益值還是蠻大的。
圖2
B. 使用sE DM1的測試情況
在基本的測試條件下,僅需要把話筒輸入通道的幻象供電增益旋鈕,調到18dB的位置(見圖3)。明顯看到增益值的調節(jié)幅度還是比較小的。
圖3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兩種測試狀態(tài)下的音頻信號波形情況(見圖4)。
圖4
C. 測試結果對比表格
測試項目 | 使用sE DM1 | 不使用sE DM1 |
48V幻象增益值提升量 | 小(18dB) | 大(44dB) |
音頻信號波形 | 大 | 小 |
D. 測試結論
sE DM1的放大功能還是非常突出。
使用sE DM1可以提升了26dB的音量增益值。話放效果比不使用要提升1倍多。
同樣參數(shù)下,音頻波形增大。
個人體會
sE DM1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便捷話筒放大器,使用很簡單,一端與話筒直接連接,另一端直接插在聲卡的話筒輸入接口上就可以使用,特別適合戶外旅行中的音樂采風活動。
sEDM1是使用動圈話筒錄音的電腦音樂愛好者的福音,可以用小的投資就提升自己的錄音制作效果。比較適合群眾性、普及性音樂活動的制作需求。
希望以后的產品更新?lián)Q代中,能在音質提升上有更多的表現(xiàn)。
產品的兼容性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
DM1 DYNAMITE
提升動圈/鋁帶麥克風增益的得力助手
對于大多被動式麥克風而言,由于靈敏度有限,需要提供更多的增益補償,而并非所有的前置放大器都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DM1 DYNAMITE是一款小巧的有源前置放大器,可在麥克風和前置放大器間無縫連接,為所有動圈和無源鋁帶麥克風提供+28dB純凈且穩(wěn)定的增益補償。
評測嘉賓:
筆名:虎哥
真名:趙衛(wèi)忠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手風琴學會理事、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手風琴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
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計算機音樂協(xié)會會員
上海嘉定區(qū)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嘉定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