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論是筆記本還是臺式機,顯示器/屏幕的素質都是與CPU顯卡等等系統核心硬件一樣直接影響到用戶使用體驗的重要組件 。那么在選購筆記本尤其是游戲本時怎么樣的屏幕才可以算得上一款優秀的屏幕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高刷新“電競屏”真的有用嗎?

    從去年開始,由于高刷新屏幕的成本下降,眾多游戲本廠商都開始講高刷新“電競屏”從旗艦下放到主流游戲本市場。那么高刷新屏幕真的有意義嗎?

    高刷新率電競屏一般都擁有高達120Hz甚至144Hz的刷新率,而我們一般所使用的顯示器則只有60Hz,這意味著高刷新顯示器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輸出更多不同的顯示畫面能力。配合足夠強大的顯卡則可以給使用者帶來成倍提高的視覺流暢度。這樣的游特性讓高刷新顯示器在視角轉換非常迅速且對精準度要求極高的FPS游戲中優勢極大。這也是為什么高刷新屏幕被稱作”電競屏“的原因。

    電競屏雖好,但也不是每個玩家都需要。它的主要用戶群還是針對類似《守望先鋒》這樣的FPS和動作游戲的玩家,可以大幅度提高操作水準。而對于MOBA和RPG游戲的玩家來說對游戲體驗的提升其實不大。

    而目前存在的一些筆記本產品雖然使用了144Hz的電競屏,但本身硬件水平并不高,GTX 1050顯卡或者GTX 1050Ti顯卡很難將大多數射擊游戲的幀率保持在遠超60FPS的水準,想要跑滿144Hz更是無比艱難。玩家的實際游戲體驗并沒有太多提升。反而將原本應該具有較高性價比的主流游戲本價格推高了一大截,起到了一定的副作用。筆者個人認為,至少GTX 1060顯卡才能很好的發揮出高刷新電競屏的實力,低端顯卡配電競屏的產品更多是一種噱頭式的營銷策略。

    當然高刷新屏幕除了游戲方面的表現之外,在日常使用中也可以獲得更加順滑的操作體驗,尤其是網頁瀏覽和進行快速操作等場景下,體驗還是有一定的提升的。

    材質很重要 遠離TN屏

    既然本期文章是討論筆記本屏幕選擇的話題,那么首先當然要講的就是屏幕材質種類的選擇。

    左IPS 右TN

    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TN材質的屏幕由于先天原因,在顏色、對比度以及可視角度等方面都處于絕對劣勢,而IPS材質則在響應時間上相比TN材質有較大差距。鑒于大多數玩家對于相應延遲的要求并沒有那么強烈,所以對于大多數普通玩家來說IPS屏仍然是最優選擇。

    當然也有一些稍微特別的例子,比如華碩飛行堡壘FX80GE上的這塊高色域、“廣視角” TN屏。相比于普通TN材質屏幕在可視角度上有一定的進步,色域覆蓋也達到了83% NTSC的水平。這說明其實TN未必就“一棍子打死”。但這也只是一個個例,除了這些個例之外,如果一款2018年在售的筆記本還在使用TN屏,那么請立刻放棄它。

    分辨率:4K有用嗎?

    說完材質我們再來說說分辨率。你可能不相信,在2018年市面上仍然有1366x768分辨率的筆記本在銷售。而事實上,現階段,1920x108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080P全高清分辨率是目前絕大多數筆記本產品最合適的選擇。無論是軟件適配還是清晰度,都可以滿足大多數玩家的需要。同時1080P也是目前大多數游戲優化的一個典型參考值,主流顯卡可以比較好的在這個分辨率下運行主流游戲。

    當然目前市面上一些旗艦筆記本產品還準備了4K也就是3840x2160分辨率的版本可供選擇。理論上四倍于1080P的像素密度意味著遠超普通筆記本的清晰度。但落實到實際使用中,由于軟件適配的原因,4K分辨率屏幕的筆記本產品會遇到相當多的尷尬。除此之外,即使是目前高端的桌面顯卡也很難在4K分辨率下流暢運行大多數單機大作,所以事實上目前4K分辨率筆記本屏幕雖然在技術上已經完全可以實現,距離真正實用化還有相當的距離。

    邊框:屏占比即是正義

    相信多數關注手機的玩家都比較熟悉“屏占比”這樣一個詞匯。在筆記本行業近兩年的發展歷程中,窄邊框高屏占比也同樣成為了一股新的潮流。

    更窄的邊框不僅意味著更高的屏占比和更好的觀感,同樣也可以在更小的機身中塞入更大尺寸的屏幕。近期上市的窄邊框游戲本做到了14英寸產品塞入15.6英寸屏幕。極大改善了傳統游戲本的便攜性。未來一段時間還有17英寸窄邊框游戲本上市,機身尺寸可以控制在傳統15.6英寸產品的水平,將讓17英寸屏幕真正進入主流游戲本市場。

    顏色:以100% sRGB為目標

    色域方面,目前很多玩家都喜歡用45%和72%的NTSC色域覆蓋來概括兩個等級的IPS屏幕色域。事實上這樣的提法并不準確。一般來說筆記本產品的色域目標值應該是100% sRGB,sRGB的色彩空間可以被NTSC色域完全包含,100% sRGB=72% NTSC的公式從左至右可以成立,但72%的NTSC并不一定可以準確覆蓋所有的sRGB色彩空間,所以公式不能從右至左成立。

    由于目前PC平臺以及照片、視頻等等使用的色域標準均為sRGB,所以PC顯示設備一般來說都是以100%sRGB為目標進行調教。

    所以一款筆記本如果官方標稱100%sRGB,一般來說色準是要優于標稱72% NTSC的產品。當然NTSC色域覆蓋只有45%左右,sRGB也只能覆蓋60%多一點的次等IPS屏,基本上無法還原準確的色彩,顯示效果也遠低于以上兩個標準,屬于不推薦購買的一類屏幕。體驗水平僅比“不可用”水準的TN屏稍高。

    往期回顧:《暑期電腦購買指南:輕薄本一定要有雷電3接口嗎?》

    往期回顧:《暑期電腦購買指南:輕薄本該怎么購買》

    往期回顧:《暑期電腦購買指南:想清楚你需要什么樣的電腦》

    往期回顧:《暑期電腦購買指南:給你幾個選擇Mac電腦的理由》

    往期回顧:《暑期電腦導購指南:輕薄本能打游戲嗎?》

    往期回顧:《暑期電腦購買指南:什么樣的游戲本散熱才靠譜》

    本文編輯:孫斌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著英特爾第13代酷睿移動處理器和NVIDIA RTX 40系顯卡的發布,一大波筆記本新品蜂擁而至,比如惠普、聯想、戴爾、華碩、宏碁、雷神、機械革命等廠商,全都推出了旗下新一代硬件平臺的游戲本,單純從產品參數來看,無論是第13代酷睿HX系列處理器,還是RTX 40系GPU,它們在規格上面都做到了全面突破,有著非常出色的性能表現。而其中有一個備受爭論的點,那就是屏幕!

    在首批上市的RTX40系游戲本中,2.5K屏幾乎成了標配,從入門級的RTX 4050,到高端的RTX 4080/4090,清一色的采用了高分辨率、高刷屏。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作為率先上市的機械革命品牌,它一口氣推出了大量2.5K高刷屏機型,且價格超便宜,即便是RTX 4050/4060機型,首發價也都不到6000元,令人瞠目結舌!所以當時就有不少小伙伴認為,難道今年RTX 40系要全部普及2.5K屏了?

    高分屏如果能普及,肯定是好事,畢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屏幕的好壞會給我們帶來很大差距的使用體驗。今天就來詳細說一下屏幕的幾個重要參數,方便大家選購。

    屏幕刷新率

    首先我們來說刷新率,刷新率可以理解為每秒畫面被刷新的次數(比如“144Hz”指的就是每秒鐘畫面就被刷新144次),刷新率越高越好,圖象就越穩定,圖像顯示就越自然清晰,對眼睛的影響也越小。刷新頻率越低,圖像閃爍和抖動的就越厲害,眼睛疲勞得就越快。

    對于游戲玩家來說,高刷新率會讓每秒畫面更多,FPS游戲中就能更好的獲取敵人的運動軌跡,對于專業玩家以及選手來說是比較重要的,當然對于日常使用和一些其它類型游戲,高刷同樣會帶來提升,只不過沒那么明顯。目前在高性能游戲本上,高刷基本已經成為標配了,120Hz、144Hz、165Hz、240Hz甚至已經有300Hz和360Hz的,如果你要玩FPS類游戲,那么高刷是必備的,游戲體驗會得到升級,當然前提是硬件得夠強,能輸出足夠高的幀數。而你要是主玩其它類型游戲,那高刷其實可以先放放,優先追求其它參數。

    屏幕分辨率

    其次,目前高端游戲本除了高刷之外,都開始邁向高分辨率,而分辨率指的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屏幕所有可視面積上水平像素和垂直像素的數量。像素點越密集,畫面就越細膩,所以分辨率越高越好,整體素質也更高,用戶的日常使用體驗都更爽。現在的輕薄本,屏幕一般都要去到2K以上,但對于游戲本來說,分辨率反而沒那么重要,1080P基本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再低的話顯示效果就會差一些,所以1080P在當下是個及格標準,再低不建議考慮。

    屏幕響應時間

    此外,屏幕響應時間僅只有游戲本才需要重視的參數,指的是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跟刷新率一樣,它影響的也是我們畫面的“絲滑”程度。響應時間越短,畫面越流暢(1ms優于3ms)。

    屏幕色域

    屏幕色域可能是這些參數中最復雜的一項了,光是色域標準就有好幾個……平時比較常見的主要是sRGB、AdobeRGB、NTSC和DCI-P3。雖然它們之間是有換算公式的,但請注意一下它們的約等號!因為他們的制定標準不同,所以即使能換算,也不能百分百認為任意兩者是對等的!

    100%sRGB≈72%NTSC

    100%Adobe RGB≈95%NTSC

    100%DCI-P3≈133%sRGB

    屏幕色準

    色準則指的是在這個范圍內色彩還原是否準確,代表的是你屏幕的顏色和“標準的”、“正確的”顏色相差了多少,用色差△E值來表示,△E值越低也就代表色彩準度越高,專業工作者對顯示器的專業校準要求是△E

    最后回到游戲本選購建議上,目前正值13代處理器與40系顯卡上市,今年是雙核心硬件換代大年,再加上2.5K屏也大規模普及,如果你近期正好打算購置一臺屏幕素質還不錯的游戲本,特別是對高刷有需求,那么我會建議你選擇13900HX處理器4060顯卡、2.5K屏組合的配置機型,不過這個配置有部分品牌處于缺貨的狀態,幾乎很難買到,比如全新上市的OMEN暗影精靈9。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其他產品,比如聯想拯救者Y9000P 2023游戲本,性價比也不錯。

    (8155620)

    彩虹,在國內板卡市場中算是有點名氣的老牌子,而在筆記本和整機市場,則算新丁一枚,所以,它家筆記本的賣點自然也是“高配置價格比”。即便在12代酷睿H游戲本普遍降價的當下,要想拿下國際廠商的3060顯卡機型,至少也要6999元,但七彩虹的將星X15 AT,i5 12500H+RTX 3060顯卡,搭載FHD 144Hz高刷屏,只要6499元,且支持獨顯直連,從價格層面的確有吸引力!那么,該機的表現如何?有啥優點?又有什么遺憾呢?

    配置與規格

    屏幕:(BOE)15.6英寸1920×1080分辨率72%NTSC色域144Hz高刷

    處理器:i5 12500H (4+8/16,最高睿頻3.3GHz/4.5GHz)

    內存:(美光)2×8GB DDR4 3200

    顯卡:RTX 3060(6GB/135W)+Iris Xe集顯(80EU)

    硬盤:512GB PCIe SSD

    網絡:英特爾千兆有線+英特爾AX211 WiFi6E無線+藍牙

    機身左側:2×3.5mm音頻口、5Gbps USB3.0大口、USB2.0大口

    機身右側:TF讀卡器口、Thunderbolt4口、RJ-45有線網口

    ■機身后側:電源口、Mini DP口、HDMI2.0口、10Gbps USB Type-C口

    機身重量:2.06kg(含53.7Wh電池)+0.58kg(180W適配器)

    機身顏色:蒼珀藍、星耀灰

    促銷價/當前價:6499元/6699元

    ▲A面巨大的“將”字,使得該機的識別度很高。而除了星耀灰(深灰色),該機還有蒼珀藍配色可選。

    ▲該機內部有兩根M.2插槽(一根PCIe3.0一根PCIe4.0),還有一根空余的可做SSD擴容,好評。不過價格便宜,內存自然只能是DDR4 3200了,但依然是雙通道(2×8GB)。真正讓我有些擔心的,是薄薄的銅片均熱板,看起來壓不住很高功率的樣子。但實際情況如何呢,咱們往下看▼

    75W功率釋放的i5 12500H,的確挺猛

    TIPS:處理器測試在“性能”模式下進行。

    ▲坦率說,愿意給i5處理器75W功率,著實比較良心,有點“小出乎意外”!室溫11℃(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無奈啊),處理器單考10來分鐘,功率一直穩定在75W左右,大核頻率4.2GHz,小核頻率3.1GHz,這個頻率表現也相當好。只是核心溫度的“跨度很大”——不同核心在65℃~95℃波動。當然了,在筆記本領域,95℃對于滿負載的高性能處理器來說也不算多高。

    ▲12核16線程的12500H跑到75W是什么概念呢?考驗多核渲染性能的Cinebench R15/20/23得分別是2301/5772/15062,對比之前做過的臺式機處理器i5 12500在62W功率狀態,領先最多的Cinebench R15幅度高達25%!

    ▲當下流行的三維建模和渲染軟件Blender(為了便于縱向對比,我們一直保留了2.79b版的測試),渲染BMW和巴塞羅那館兩個樣張,耗時比62W的i5 12500少19%!

    ▲真正的動畫渲染應用,我們用Cinema 4D(Cinebench可理解為是Cinema 4D的“單幀渲染版”)渲染51幀共計2秒的汽車轉動動畫,總體耗時20分14秒。而62W的i5 12500則要23分46秒。i5 12500H前者少耗時15%!

    ▲至于日常應用表現嘛……為了避開RTX3060獨顯因素,我們用跨平臺的純處理器日常應用性能測試軟件CrossMark進行測試,得分1760分。那這個分數算啥水平呢?這樣說把,其他處理器平臺R7也是就1660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自行研究。

    結合上135W的RTX 3060,專業應用效能起飛

    ▲將星X15 AT的RTX 3060在獨顯直連狀態下可以最高輸出135W功率,而且,它的3DMark Time Spy得分竟然是非常高的,達到了9000分以上,絕對是第一梯隊成績(部分游戲本的140W功率RTX 3060也只能跑到8970左右)▼:

    那么,最大輸出功率75W的i5 12500H結合上最大輸出功率135W的RTX 3060,可以體現出何種性能呢?我們用最吃性能的專業應用來舉例▼:

    TIPS:專業應用都在“性能”電源模式+“獨顯直連”的情況下完成。請注意,部分應用,比如Me視頻轉碼,若采用“混合顯卡”模式,會導致CUDA方案下獨顯調用率太低,效率不佳。

    ▲首先是大家熟悉的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將4K@30fps超清視頻《烤鴨》轉碼到FHD@24fps,采用CUDA方案,這時系統會同時調用RTX 3060的CUDA核心和i5 12500H的CPU部分參與運算,而且參與度都極高(可看到兩者都是90%以上占用率),所以僅42秒就完成了轉碼。而我們測試的i5 12500H筆記本集顯方案,最快為62秒。大部分集顯機型用時在90秒以上。如果是其他處理器平臺的集顯機型,耗時則會更長。

    ▼下面這個應用項目是用數十張5K分辨率的超清美食圖片生成一個帶轉場特效的美食宣傳視頻,這是Premiere Pro應用中的“重負載形式”,因為要把圖片生成為每秒數十幀的畫面,相當吃硬件資源。

    之前測試的62W功率釋放的i5 12500臺式機處理器,由于集成的UHD顯卡偏弱,所以總體耗時為100秒(OpenCL方案啊,UHD 770 GPU主導計算,CPU輔助);而搭載Iris Xe集顯的i5 12500H高功率釋放版(比如i5 12500H高能集顯本),同樣是OpenCL方案Iris Xe主導計算,則能將時間縮短近一倍,只需55秒!而在RTX獨顯加持后,將星X15 AT只要34秒就完成了整個視頻生成過程!

    提示:不過,Pr應用上,我們也發現了個有趣的問題:一個典型的FHD級別零特效剪輯,其CUDA方案的效率(34秒)反而不如之前測試的i5 12500集顯臺式機(29秒)。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研究。

    ▲最后來看看照片專業處理上的效率提升。Ps照片特效處理和Lr照片批處理(包含亮部暗部和曝光調節、色彩調節、尺寸調整等)測試,UL Procyon得分達到7481分;而之前的i5 12500集顯臺式機,則為6581分。

    簡單來說,高功率的i5 12500H,配合上高功率的RTX 3060獨顯,無論在吃處理器資源的應用,或是吃顯卡資源的應用,抑或于“二者都吃”的專業應用層面,都能有強悍的表現。

    ▲該機的鍵盤規整(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種鍵盤了),方向鍵也是全尺寸的未壓縮高度,有數字小鍵盤,總體來說操控體驗雖談不上多舒適,但無明顯設計問題。

    FHD屏,游戲超高畫質輕松拿下

    這兩年家用本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硬件規格也發展很快,2022年,“相對完美”的游戲本應該搭載2.5K高刷屏,所以僅搭載FHD高刷屏的將星X15 AT算是有一處明顯的遺憾——當然,作為低價位機型,也不可能要求盡善盡美。而且,也正是因為屏幕為FHD,才有了“絕大部分游戲可以無腦上超高畫質”的實力▼!


    TIPS:所有游戲測試均在“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下完成。后面我們會解釋原因。

    牛大叔給出的使用建議

    純處理器應用,該機建議選擇“性能”電源模式,“混合顯卡”還是“獨顯直連”無所謂。

    純獨顯應用,建議選擇“性能”電源模式和“獨顯直連”(BIOS中設置)。

    同時吃處理器和獨顯資源的專業應用優選“性能”電源模式+“獨顯直連”。正如前面提到的,在“混合顯卡”模式下,個別應用的資源調用會出現不足的情況,影響專業應用效率。

    玩游戲,我強烈推薦采用“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原因如下:

    該機的功率分配策略還不算太完善,在“獨顯直連”+“性能”電源模式時,雙考機,獨顯會全時滿功率135W運行,而處理器部分會“犧牲”到只有10W功耗導致頻率過低(如果處理器功率提高,整機功耗就超過適配器的180W功率上限了——畢竟屏幕、主板、內存、硬盤也要耗電)。

    雖然在實際游戲中我們發現處理器功率會稍高(比如25W~28W),顯卡會適度降低功率,但個別對處理器要求高的網絡游戲(尤其是在玩家數量眾多時),這種功率分配策略會制約處理器的頻率,進而可能帶來嚴重的幀速影響。而“獨顯直連”+“娛樂”電源模式,雙考機,大核頻率又異常。

    ▲雖然考機表現并不和實際游戲表現劃等號,但在有新BIOS解決問題前,理想的解決方案是“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這時雙考處理器的功率會足夠高(32W~35W),實際游戲中會更高,比如可達43W,主要支持游戲的P核可達到很高頻率。而109W左右的RTX 3060,在這臺游戲本上,即便是僅僅敏感于獨顯性能的游戲,幀速表現和135W狀態也相差無幾(我們測試的游戲僅2%不到的差距)——用這種方式來玩游戲,絕對是最穩妥的選擇。

    ▲我們用FHD高畫質運行《刺客信條:英靈殿》,多次測試結果相同:“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平均94fps;改為“獨顯直連”后,無論何種電源模式,都只有91fps,且最低幀數要低不少。這個測試足以說明我們分析,目前獨顯模式下處理器功率偏低有可能影響到部分游戲的效果。而我們分析如果是玩家數量眾多的網游,這種幀數差異會更大。

    TIPS:注意,雙考機和游戲方面的情況不會影響日常應用和專業應用。

    ●若后續預算允許,替換掉標配的SSD,換為速度靠譜的PCIe3.0×4款型都可(做系統移植就能保留正版系統),能大幅提升整機的拷貝和響應速度。

    ▲該機的SSD規格低,大數據量(如游戲)考入時,最終效率和機械硬盤差不多了。另外,請盡量使用背部USB Type-C口傳輸數據,因為它的供電情況其實比遠離電源口的機身右側Thunderbolt4接口好不少,速度會更快(右側Thunderbolt4口供電不理想,這也算該機的一個遺憾點)。

    ▲該機左側兩個USB大口,USB2.0可用于鼠標(鼠標線通常很長,從左側繞線到右手位才是較理想的插接/擺放方式);有人覺得一個USB3.0大口偏少,但從趨勢來說,Type-C和Thunderbolt4口才是未來主流,所以我倒不認為這是問題。

    總結:低價位的高性價比優選,但遺憾也明確

    前面,我們描述七彩虹將星X15 AT的i5 12500H+RTX 3060款是“高配置價格比機型”,這是一個專屬于購機幫你評公眾號的非常嚴謹的說法,旨在表述“該機從配置規格和價格的關系去看,很有吸引力”,但“并不等于實際性能表現就很好”——是“理論”和“實際應用性能”的區別。

    但經過測試,我們認為將將星X15 AT定義為“高性價比機型”是準確的——它的實際應用性能表現,無論是處理器應用層面,還是顯卡應用層面,亦或是二者結合的層面,都很不錯。之前因散熱規格引發的擔憂是多余的。

    當然,除開成本因素導致屏幕規格和內存規格偏低這一問題(這應該是奢求不了啦),作為低價位機型,該機依然有明顯的遺憾點:一方面是該機在電氣性能上的確與國際一線廠商機型有一點差距(但好在“底子夠厚”,所以這方面感受不明顯)。另一方面是標配的SSD規格低,在大數據量拷貝時會明顯降低效率;最后,系統的功率分配邏輯不夠完善,需要相對懂行的用戶才能駕馭。但對于略微懂行的低預算玩家,或者專業應用需求者,將星X15 AT的12500H+RTX 3060款依然不失為好選擇!

    編輯:牛大叔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