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重要位置介紹
電腦小白組裝出來的電腦有沒有什么隱患呢?上文中我已經提到過了,只要電腦組裝好后能正常開機使用的話,那電腦是沒有任何隱患,很多電腦小白組裝電腦時該用力的地方不敢用力,比如插內存條硬件和插顯卡硬件,內存條和顯卡硬件插不緊會直接導致電腦開機無顯示,還有很多電腦小白共同犯的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就是把顯示器數據線插在帶獨立顯卡的主板接口上,這樣操作的話顯示器會沒有信號,很多電腦在這種情況下都把責任歸納在主機上面,總之電腦小白組裝電腦只要細心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主板上面處理機箱上面的排線難點外,其他排線基本上都是屬于防呆設計,接口與排線不匹配是插不進去的,USB排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本文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盜用,一經發現維權到底,全網監測侵權必究。原創作者:王李軍,本文作者:王李軍。最后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閱讀評論,下期我們再見!
夠裝一臺自己滿意的電腦,是DIYer和玩家們最高興的事情了,不過因為臺式機,特別是自裝臺式機在軟硬件兼容性和穩定性、安裝與連接牢固度等方面難免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故障總是如影隨形。所以,能裝也能修才是成熟DIYer的標志,正因如此,裝機常見故障與處理和電腦安裝應用一樣,是DIYer乃至電腦初學者要了解的重要知識。
○ 常見故障表現
對經驗不足的用戶來說,藍屏、花屏、黑屏、重啟、報警,每一種都是能嚇死人的故障現象;而對有一定經驗的“老鳥”來說,這些現象雖然也麻煩,但常常也是指出故障所在的“路標”。所以初學者要進階為更成熟的電腦用戶,就要先了解怎樣從這些故障現象判斷故障類型和可考慮的排檢方向。
○聽報警知故障
大部分主板都內置了簡單的故障報警功能,其中一部分高端產品可能會帶有LED提示屏,但大多數產品只有聲音報警功能。不過也有些主板沒有直接集成揚聲器,用戶必須自己安裝相應附件或連線才能聽到聲音,為了保證未來排障的需要,大家在組裝電腦時千萬不要省略這一步。
從BIOS設置畫面和主板BIOS芯片上,都可以分辨生產廠商
主板報警聲與采用的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廠商有關,目前消費級主板大部分采用Phoenix-Award產品,也有少數主板采用AMI BIOS,兩者故障報警聲有一些區別。
Award BIOS報警聲含義
1短:系統正常啟動。
2短:BIOS設置常規錯誤。
1長1短:RAM或主板出錯。
1長2短:顯示器或顯卡錯誤。
1長3短:鍵盤控制器錯誤。
1長9短:主板Flash RAM或EPROM錯誤,BIOS損壞。
重復長響:內存條沒有插緊或損壞。
重復短響:電源故障。
AMI BIOS報警聲含義:
1短:內存不能刷新。
2短:內存ECC校驗錯誤。
3短:系統基本內存(第1個64kB)檢查失敗。
4短:系統時鐘出錯。
5短:CPU錯誤。
6短:鍵盤控制器錯誤。
7短:系統實模式錯誤,不能切換到保護模式。
8短:顯示內存錯誤。
9短:BIOS檢驗錯誤。
10短:主板寄存器讀寫錯誤。
11短:高速緩存錯誤。
1長3短:內存錯誤。
1長8短:顯示測試錯誤。
對裝機和臺式機用戶來說,通過報警聲可知的最常見的故障是內存與顯卡的安裝、運行問題和BIOS設置問題,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處理。
●內存相關報警
內存故障報警較為常見的是Award BIOS的連續長響或AMI BIOS的1長3短警報,其中極少部分是內存條故障,大部分是內存接觸不良引起的。例如內存沒有插到底或插歪;方向插反被防呆口卡住;內存條金手指或插槽內有污染導致接觸不良或短路;內存條做工不良,金手指表面氧化導致接觸不良;內存插槽質量低劣,簧片與內存條的金手指接觸不實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內存條取下來,用橡皮仔細地把內存條的金手指擦干凈,并小心地插回,確認插牢。有條件的話用熱熔膠把內存插槽兩邊的縫隙填平,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繼續氧化。注意:在拔插內存條時一定要關閉主機電源或拔掉主機電源線,防止意外燒毀內存。
Award BIOS的1長1短(RAM或主板出錯);AMI BIOS的1短(內存不能刷新)、2短(內存ECC校驗錯誤)、3短(系統基本內存檢查失敗)是不常見的內存相關報警聲,但也常常顯示著內存或插槽、主板相關部分出現了物理性損壞而非接觸問題,要考慮更換。
●顯卡相關報警聲
Award BIOS的1長2短、AMI BIOS的1長8短報警,一般是顯卡出現問題,有可能是顯卡損壞,但同樣大部分是類似內存的接口問題,另外也可能是輔助供電接口松動引起的。由于目前輔助供電對顯卡越來越重要,有些顯卡自帶輔助供電接口狀態燈甚至報警聲,這點在檢查時需要注意。
一般來說,我們只要打開機箱,檢查顯卡接口和插槽,重新插拔顯卡即可解決問題。而在目前主流的立式機箱中,顯卡因為自身的高度和重量遠比內存大,會對插槽施加較大的力量,因此要注意將其面板用螺絲或免工具壓板等更好地固定在機箱上,以減少對插槽和自身金手指部分的壓力。最后當然也不要忘了檢查輔助供電接口狀態。
同樣要注意的是,AMI BIOS的8短警報(顯示內存錯誤),或者上述處理方法無法解決的顯卡報警聲,就有可能是顯卡自身出現了硬件問題,需要考慮進行換件測試或維修。
●CMOS設置
這一故障比較容易判斷,如果是長時間不使用甚至斷電,或者因為超頻等操作更改了BIOS后,出現了2短報警(Award BIOS)或9短(AMI BIOS)警報,基本可以確定是BIOS設置出現了問題。
如果是長時間斷電不使用或斷電,首次開機后出現報警聲,很可能是因為主板電池耗盡,未能保存正確的BIOS設置造成的,需要保持通電一段時間后,確保電池有了一定點亮后,再進入BIOS設置,更改并存儲正確信息,退出重啟。如在多次開機的時候反復出現這一問題,說明主板電池已徹底耗盡,甚至無法短期保存BIOS數據,就需要更換電池了。
如果是更改BIOS后出現這一問題,可以在啟動的時候觀察是否有恢復默認BIOS設置的快捷鍵,先將BIOS恢復默認,之后重啟應該就可以正常進入BIOS設置了,適當降低處理器、內存頻率,或者提升電壓等設置并存儲。
有些主板帶有強制恢復默認BIOS的按鈕
○藍屏故障
藍屏是Windows系統在運行出錯后的一種報警和保護機制,所以即使在開機時出現藍屏,也可以確定是進入了操作系統后才出現的故障。既然是進入操作系統才出現的故障,那么硬件層面的基本應用能力不存在問題,只是穩定性存疑,應將更大多的注意力放在軟件方面。
●硬件故障
相對來講,造成藍屏的硬件故障比較容易確定和處理,基本就是兩個原因——過熱和超頻。用戶可以使用BIOS的系統監控頁面,或者安裝主板、顯卡等附贈的溫度監控軟件,AIDA64等第三方系統監控程序,觀察處理器、顯卡的溫度是否過高、風扇是否停轉。
一般來說,兩者的核心溫度在高負載下都不應超過90℃,最好在85℃以下,如超過95℃就基本可以確定是散熱出現了問題,需要對散熱系統進行調整、清潔或更換。
對超頻用戶來說,可以適當考慮降低處理器或顯卡等超頻幅度,也可嘗試略微增加電壓。此外還要注意雖然未超頻但與核心運行頻率相關性很高的配件,例如內存、顯存的運行狀態,同樣可以考慮適當增加電壓等操作。
如在正常運行溫度、未超頻狀態下,原本正常運行的操作系統和軟件出現藍屏故障,且頻率越來越高,那么有可能是主板、電源中的一些非主要元件出現了損壞,例如電容滲漏、元件虛焊、線路或芯片損毀等。需要進行全面的替換檢查。
●軟件故障
藍屏更多地是由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第三方軟件引起的。要解決系統和驅動問題,可以選擇最簡單粗暴的徹底格式化重裝,如果開啟了還原功能,那么還原到之前的時間點(如果是安裝新驅動后出現問題)或回滾到初始狀態更方便。
比較麻煩的是第三方軟件,因為造成故障的原因非常多樣,可能很難發覺到底是哪款軟件引起的藍屏。例如在筆者的電腦中,網易云音樂的后臺播放功能和Windows 10的鎖屏喚醒機制有一定的沖突,在1803之前的版本,如在后臺開啟網易云音樂,常常會在電腦進入睡眠狀態時藍屏。因為電腦進入睡眠狀態一般是在筆者離開電腦后,所以筆者很長時間都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了藍屏問題。
而另一個造成藍屏的是搜狗輸入法,其廣告彈窗和網絡連接也時不時讓筆者的Windows 10“變藍”,因為這一服務在筆者使用電腦時基本上一直保持在前臺,而非在電腦藍屏的時候開啟,所以同樣很長時間都沒有懷疑到它。
可見要確定“惹禍”的第三方軟件,我們必須注意藍屏時的所有軟件,包括司空見慣的常用軟件和在后臺運行的軟件,如有可能的話,可以嘗試更換藍屏時存在的常用軟件,如輸入法、文本編輯器、看圖軟件、視頻軟件等,如不再出現藍屏,說明問題恰恰在于這些常用軟件,而非一般被懷疑的藍屏前剛開啟的軟件。
藍屏界面中也會向用戶提供一些錯誤原因和代碼,雖然這些錯誤原因一般用戶很難理解,代碼也常常與實際應用沒有太大關系,不過我們還是應該進行記錄,在咨詢專業人員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于組裝電腦,不少裝機用戶在選購硬件經常會有一些疑問被困惑,例如CPU選擇intel還是AMD好?顯卡選擇A卡還是N卡等等問題,對此裝機之家曉龍對平時裝機用戶經常會問到的一些問題來進行一一解答,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算是一個新手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解答總匯,小白DIY攢機必讀,來看看吧。
小白DIY攢機必讀:新手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解答總匯一
新手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總匯:
1、對于選購CPU,intel和AMD哪個好?
目前CPU市場中,可選的無疑就是intel和AMD兩大陣營,早期AMD工藝一直十分落后,溫度也偏高,基本主流和高端根本沒有任何市場,只有低端一些市場份額,無論在低端還是主流、包括高端級別都被intel無情吊打。不過自從一代銳龍推出,工藝、功耗有著突飛猛進的改善,首次將工藝與intel 14NM持平,對標intel酷睿各款處理器,然后到12納米的二代銳龍,甚至是7納米工藝的三代銳龍,工藝和功耗以及性能不斷提升,現在的AMD已經與intel差距越來越小了。其中AMD相比intel同級別的處理器相對便宜一些,這是AMD的最大優勢,就是所謂的性價比優勢。雖然工藝已經降至7納米,不過溫度控制依然不如intel,可見intel的技術層面還是相當優秀的,intel處理器更加穩定,兼容性很出色,在優化方面也是超前的。在功耗和溫度控制表現上,intel相比AMD更出色。
intel和AMD
在同級別的處理器,拋開價格差異,intel在單核性能普遍比AMD強,對于一些單核性能要求較高的游戲、制圖、渲染等場景或者對穩定性要求高的,Intel處理器依然也有著自己的優勢,畢竟Intel處理器流行了這么多年,在穩定性方面表現更成熟。不過AMD三代銳龍推出之后,IPC性能提升讓單核性能與intel縮小的很多。而AMD在多核性能表現一直是優勢,不過對游戲來說,沒有太大優勢,因為眾多游戲依靠的是單核性能,除非你是用作CPU渲染、多任務處理才是AMD的強項。
如今,intel和AMD可以說是各有千秋,無論是選擇intel還是AMD都是不錯之選,在同級別價位上,AMD肯定相比intel更實惠一些,并具備多線程優勢,而intel自身優勢就是單核性能強勁,技術成熟、穩定、溫度控制、優化更好。此外,我們知道AMD銳龍從一代到三代幾乎所有的處理器都是無內置核顯的,除了銳龍APU內置核顯之外,其它AMD銳龍處理器必須搭配獨立顯卡才可以使用,intel均配備了核顯,不過intel從第九代也推出了“F”版本的處理器,屬于沒有內置核顯的版本,就是處理器型號后綴名F就是無內置核顯。
2、對于選購顯卡,N卡和A卡哪個好?
N卡和A卡是指兩家顯卡芯片生產廠商分別為NVIDIA和AMD,所謂的N卡就是NVIDIA提供的GPU芯片的顯卡,A卡就是AMD所提供的GPU芯片的顯卡。論價格性價比,無疑是AMD便宜,性價比更高,相同級別的顯卡,N卡的價位肯定要比A卡高一些。論市場份額,N卡占據較大市場,從入門到高端,型號繁多,A卡只占據一小部分市場,目前也就是千元主流到兩千元的顯卡通過自身性價比優勢獲取了一些市場,但是高端基本沒有AMD什么事情。
NVIDIA和AMD
N卡的優勢主要在于低功耗、驅動成熟、產品線完善(低、中、高端產品型號全)等,尤其在游戲優化上十分出色,是很多游戲玩家熱選。而A卡則主要是性價比相對更高,主要針對入門級、主流級的產品,計算能力強,繪圖/挖礦更有優勢,更注重于通用運算性能的提升,畫質較好,只不過初期驅動方面不是特別完善,高端顯卡可選較少等,高端旗艦級市場基本被NVIDIA壟斷。此外,在功耗和溫度控制表現上,N卡相比A卡更出色。
3、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選哪個好?如何選?
至于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哪個好,首先目前的硬盤已經固態硬盤是未來趨勢了,因為機械硬盤速度原因已經成為了一臺電腦的性能瓶頸了,在速度上無疑是固態硬盤更快,但是唯一缺點就是在于容量較小,一般主流容量在240G-512G。而機械硬盤最大的優勢是容量較大,缺點是速度較慢,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速度基本是機械硬盤3倍左右,更不要說高性能的M.2 NVMe固態硬盤了。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
為了一臺電腦不受硬盤的瓶頸,個人建議首選固態硬盤,一般開機基本在10秒左右就進入桌面了,還有游戲安裝在固態硬盤,也大大減少了游戲的加載時間。一般來說,240G固態硬盤日常使用已經足夠了,想要大一些也可以考慮512G左右容量的固態硬盤,當然固態+機械雙硬盤方案是最佳選擇方案,具備高速與大存儲優勢,這也是目前最流行的硬盤搭配方案。
4、舊機械硬盤可以用在新電腦上嗎?
我之前有臺老電腦,舊機械硬盤想要用在新電腦上可以嗎?舊機械硬盤是可以使用在新電腦上的,但是最好使用HDD TUNE之類的硬盤測試軟件檢測一下舊機械硬盤是否存在壞道,如果大量壞道會使得新電腦速度變慢,做輔助盤也是一樣。
5、散片CPU和盒裝CPU有什么區別?如何選?
一般來說,CPU分為兩大陣營,分別是intel和AMD,AMD處理器一般都是盒裝形式的,目前基本沒有散片CPU,而intel散片CPU比較常見,基本上每一款CPU都會有散裝和盒裝之分,不同型號的CPU,盒裝和散裝CPU的差價也不同,在價位上無疑散裝CPU更加便宜。但是對于CPU這種高科技產物,無疑是沒有假貨的,壞的幾率極小。
散裝CPU和盒裝CPU
盒裝CPU,不僅有CPU,正規包裝盒,售后說明書,通常自帶原裝intel散熱器,官方認可的零售產品,正規渠道,享受正規官方三年售后服務。
散裝CPU,一般只有一個裸CPU,沒有任何正規包裝盒,也沒有自帶原裝散熱器,由于渠道特殊,例如戴爾、聯想、HP品牌機之類的廠商流通出來,或者走私,所以官方不認可的產品,無法享受正規官方三年售后服務,只能享受店保一年服務,但是由于價格更便宜,提升了性價比。買散片CPU,一定要購買正式版的,千萬不要購買ES和QS版本,類似測試版,可能會有BUG,例如藍屏、死機等問題。
雖然CPU損壞的幾率極小,對于較貴的CPU,例如兩千出頭的CPU來說,個人還是盒裝來的保險一些,相當于給自己的CPU投了一個多2年的保險,但是對于上千或者幾百元的CPU來說,就需要從實際情況而定了,兩者差距不大,建議盒裝,價格差距大,選擇散片CPU。
6、老內存可以用在新電腦上嗎?
內存的發展,從DDR1到現在的DDR4,每一代都相互不兼容的,例如主板是支持DDR4內存的,而老電腦上的內存是DDR3內存,那么無疑使用不了,除非你老電腦是DDR4內存,哪怕是頻率是2133MHz,也是可以使用的,現在你買的2400或者2666頻率,可以同時使用,甚至品牌不同也可以完全兼容,但是內存頻率會降至最低的那根內存頻率上。
內存
7、玩游戲主要看顯卡還是處理器?
玩游戲大多數主要是顯卡的性能的,尤其是網絡游戲、單機游戲大作,當然CPU也需要保持均衡性,不能頭重腳輕,否則會有無法完全發揮顯卡性能的情況。當然有些網游主要是看CPU的,對顯卡性能反而不高,例如DNF之類的游戲。
8、目前顯示器主流尺寸是多少?
目前顯示器主流尺寸是23-27寸,尤其是玩游戲人群,個人建議是23-27寸最合適,32寸有點太大,看個人選擇而定了,否則頭腦會有左顧右盼的情況,有點累。對于目前而言19.5和21.5寸尺寸也慢慢選擇少了,對屏幕尺寸要求不高,也可以使用。
9、主板大板相比小板更穩定?
在主板中,ATX規格就是大板,M-ATX規格就是小板,還有一種ITX就是所謂的迷你主板,主板大板相比小板更加穩定或者性能更好這是誤區,主板的擴展性更強這是真理,接口更多,例如支持雙顯卡插槽,更多sata接口等,不過一般使用不到,所以主流或者以下級別,小板已經足夠使用了。
小板和大板的規格對比
10、普通辦公有必要選擇獨立顯卡嗎?什么時候才會使用到獨立顯卡?
如果是普通辦公用途需求,是沒有必要上獨立顯卡的,可以節省一些預算,畢竟DIY電腦就是按需搭配硬件,以提升更好的性價比。例如游戲大作需求、建模設計、GPU渲染等需求才會選購獨立顯卡,獨立顯卡也分不同型號不同等級,需要按需搭配。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小白DIY攢機必讀:新手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解答總匯一,后面還有一些選購硬件常見問題會進行補充,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廣大DIY攢機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