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T之家了解,8086 由 Stephen Morse 領導的團隊設計研發。當時,英特爾正面臨著來自摩托羅拉等公司的激烈競爭,雖然采用平面地址空間而非分段內存尋址,但摩托羅拉的 6800 微處理器已經在市場上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8086 正是英特爾為滿足人們對更強大、更通用計算需求所作出的回應。
擁有高達 10 MHz 的時鐘速度和 16 位架構,8086 相比于前輩們來說是一次巨大飛躍。它采用復雜指令集計算 (CISC) 架構,該架構至今仍被英特爾處理器所使用。這種通用性使其成為商用和個人計算應用的熱門選擇,并且在許多方面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8086 以“86”結尾也并非巧合,正是這顆處理器奠定了 x86 架構的基礎,并被一直沿用至今。這也標志著英特爾對 CISC 架構的堅持,而 ARM 等公司則采用了 RISC 架構。
8086 還引入了許多重要特性,例如分段內存尋址,使其能夠訪問比以往 8 位處理器更大的內存空間。這對于運行更復雜的程序和操作系統至關重要,它將 1MB 的內存空間分成了多個 64KB 的段。該芯片的架構也為后續的 8088 處理器(8086 的衍生版本)鋪平了道路,并最終成為賦予 IBM PC 運算能力的核心部件。
8086 是眾多微處理器的開山鼻祖,包括 80286、80386、80486,以及 80486 的繼任者 —— 傳奇的奔騰系列,每一款處理器都建立在 8086 所奠定的基礎之上。事實上,8086 最值得注意的遺產之一就是其指令集架構 (ISA),該架構幾十年來一直在維護和擴展。即使是像英特爾酷睿系列這樣現代的處理器,也能追溯到最初的 8086 和 x86 架構。
展望現在,擁有 x86 架構根基的現代英特爾處理器不斷突破計算極限,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 8086 作為早期奠基石所做出的貢獻。英特爾也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在 2018 年推出了限量版酷睿 i7-8086K 處理器來紀念 8086 誕生 40 周年。
英特爾 8086 不僅僅是一顆處理器,它的出現標志著為現代計算奠定基礎的關鍵時刻,標志著一個新的技術時代的開始,其影響力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片來源于網絡
歷史上第一款16位處理器Intel 8086,在1978年6月8日推出,是第一款具備現代個人計算能力的微處理器,擁有大約29,000個晶體管,主頻高達8MHz(初期4.77 MHz),可以處理16位的數據和地址,可以訪問1MB的內存空間,使用20位地址總線;有14個寄存器,包括4個通用寄存器(AX, BX, CX, DX),4個索引寄存器(SI, DI, BP, SP),以及6個段寄存器(CS, DS, SS, ES, FS, GS)。
圖片來源于網絡
Intel 8086擁有豐富的指令集,這些指令集構成了x86架構的基礎。
數據傳輸指令:如MOV,用于在寄存器、內存和輸入輸出端口之間傳送數據。
算術運算指令:包括基本的加法ADD、減法SUB、乘法IMUL和除法IDIV等。
邏輯運算指令:如AND、OR、XOR、NOT等,用于執行位邏輯運算。
移位指令:如SHL(邏輯左移)、SHR(邏輯右移)等,用于數據的位移操作。
程序跳轉指令:例如JMP(無條件跳轉)、JE(如果相等則跳轉)等條件跳轉指令。
棧操作指令:如PUSH和POP,用于對棧進行操作。
輸入輸出指令:如IN和OUT,用于處理器與外部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
串操作指令:用于對內存中的一串數據進行操作,如MOVS、CMPS、STOS等。
控制流指令:如LOOP、CALL和RET,用于控制程序的流程。
圖片來源于網絡
Intel 8086的推出是計算機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不僅標志著個人計算機時代的開始,而且奠定了x86架構的基礎,對計算機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開創16位計算時代:8086是第一款成功的16位微處理器,它將個人計算機帶入了16位計算時代,大幅提升了計算能力和數據處理速度。
【2】推動個人計算機普及:8086的推出使得個人計算機的性能大幅提升,價格相對低廉,從而推動了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讓計算機技術走進了千家萬戶。
【3】奠定x86架構基礎:8086是x86架構的開端,其設計思想和指令集對后續的x86處理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確立了x86架構在個人計算機領域的主導地位。
【4】促進操作系統發展:8086的推出為操作系統的發展提供了硬件基礎,特別是MS-DOS和早期的Windows操作系統,都是在8086架構上開發的。
【5】推動軟件生態建設:隨著8086的普及,軟件開發者開始為這一平臺開發各種應用程序,逐漸形成了豐富的軟件生態系統。
【6】技術創新的催化劑:8086的成功推動了微處理器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后續更高性能處理器的研發,如80286、80386等。
【7】向后兼容性的典范:8086的設計考慮了向后兼容性,使得后來的處理器能夠運行為8086編寫的軟件,這種兼容性設計成為后續處理器設計的重要考量。
【8】教育和培訓的推動:8086的普及也推動了計算機教育和培訓的發展,許多人通過學習8086架構的計算機原理,掌握了計算機科學的基礎。
Intel 8086開啟了PC時代,40多年以后的今天,AI將會開啟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到古董電腦,上次寫了2000年左右的Pentium II(奔騰2)古董電腦,其實這還不算老。
再往前還可追溯到386、286和8088時代的真古董電腦,沒想到現在在小黃魚上還能找到286電腦,寫一篇給大家開開眼界。
286是英特爾在1982年推出的CPU,又叫80286,最大主頻為20MHz,包括286之后的386、486都是在8086的基礎上打造的。那時候用CPU的名字命名電腦,比如“286電腦”、“386電腦”。
286電腦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距今有四十多年了,相信比大部分人年齡都大。在80年代別說見過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電腦是何物,估計只有科研機構和機關單位才有。
可以看到這臺286電腦和現在的電腦不太一樣,雖然也是分體式結構,但是當時的主機是臥式的,像以前的碟機一樣,然后顯示器放在主機上面的。當年的顯示器還是那種笨重的顯像管顯示器,賣家這個顯示器肯定是后來配的。
機箱是一個鐵盒子,看起來挺結實的,正面有一個電源開關,兩個軟盤插口,還有一些指示燈之類的。
打開機箱蓋板,可以看到里面非常有年代感,電源和軟驅就占據了大部分空間,右下角為主板。
主板上的CPU還有“286”字樣的絲印,主板肉眼可見這么粗的走線,還有電阻電容等元器件。雖然和現在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相比,當時的工藝制程相當落后,但在80年代已經是最先進的技術了。
據賣家介紹,這臺286電腦內存只有640KB,640KB放現在還沒一張圖片大,但在80年代已經是“豪華”配置了。還配備了512MB的硬盤和兩個軟驅,一個3.5寸一個5.25寸。
這臺286電腦開機進入DOS系統,DOS系統并沒有圖形界面,而是通過命令行界面來接受用戶的指令,用過DOS系統的估計都快退休了。并且支持運行Windows3.0系統,還能玩游戲呢。
難得的是,40多年過去了,這臺286電腦不僅能開機使用還保持得這么新。不敢想象當年賣多少錢,如今賣家開出1380的價格,吸引4千多人圍觀。
你見過286電腦嗎?歡迎評論區分享
(編輯:@數碼懷舊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