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汽車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它已經演變成一個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出行伙伴,更像是一個貼心的管家,為人們提供各種便利和舒適的服務。
在眾多汽車品牌中,特斯拉Model 3、小鵬P5、理想One、問界M5和蔚來ET7以及剛剛發布的小米SU7是備受關注的六款主流車型,它們各具特色,代表著汽車座艙智能化的不同方向和水平。下面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六款車型的智能座艙特點。
2016年特斯拉model 3發布,2017年量產上市,為了車機系統的不斷升級以及智能駕駛系統的更新,特斯拉多次對其車機芯片進行升級換代。
特斯拉的第一代座艙域控制器的主計算芯片為英偉達Tegra 3 T30,這款芯片與蘋果手表芯片 S5 性能接近,但如果用于車機系統明顯不夠。特斯拉的第二代座艙域控制器的主計算芯片為英特爾車規級處理器Atom A 3950。
由于特斯拉使用的是純視覺的輔助駕駛避障方案,這需要大量實時的AI分析和計算,就需要車機有個強大的性能。隨后在2022年初,特斯拉為2022款Model 3換裝了全新的AMD Ryzen V1000系列芯片,其性能相比于此前搭載的intel Atom A3950芯片有明顯提升。
特斯拉所采用的AMD銳龍V1000系列芯片,是一個集成了Zen架構CPU和Vega架構集成GPU的SOC級芯片,源自PC端芯片,并且特斯拉的車機其實是采用了AMD CPU+Radeon GPU車規級定制芯片組合。據悉,兩者搭配的總GPU算力是高通驍龍8155的10倍。
高通的第三代的座艙處理方案驍龍8155也是車機領域極具性能優勢的一款主控芯片。
高通驍龍8155芯片于2019年1月發布,是全球首款量產7nm制程車機芯片,整個芯片的AI算力能夠達到8TOPS,同時還有藍牙5.0、Wi-Fi 6等連接能力。
相比上一代2016年發布的14nm制程的高通820A,三年的技術更迭讓8155得到了性能上的巨大提升,并且8155相比手機端使用的驍龍855芯片,針對性的調整了GPU和CPU,更著重考慮車機的多屏幕和多程序使用,讓芯片更融入車,更懂車。
蔚來ET7和小鵬P5搭載的就是高通驍龍8155芯片。此外,理想L9、領克09、吉利博越L等車型也搭載了驍龍8155。
理想ONE使用的是更早的高通820A芯片。從實際應用角度來說,如果說早期的高通驍龍602A、820A芯片還只是單純的“車機芯片”,那現在的8155與未來的8295則更適合稱其為智能座艙芯片。因為8155芯片能支持8路4K視頻的播放,通過一顆芯片可以帶動車內多個屏幕。此外,說8155芯片是“智能座艙芯片”而不僅僅是車機芯片的理由,是它還可以支持DMS、OMS(駕駛員/乘員監測系統)與360影像等方面的計算工作,此外,語音交互功能也同樣用得上8155的算力。
如今理想ONE已經停產停售,但理想的新車L9的智能座艙標配了兩顆高通驍龍8155芯片,配合24GB內存和256GB高速存儲組成的計算平臺,為AI、軟件和娛樂提供計算能力。
2022 款問界 M5采用的是麒麟 990A,8核架構,4個大核使用的是泰山V120lite,4個小核則是A55,GPU用了和麒麟990相同的Mali-G76核心但砍了數量。麒麟990A的算力約為3.5TOPS,支持5G網絡連接。
小米SU7將配備高通驍龍8295座艙芯片,AI算力高達30 TOPS,搭配小米最新研發的澎湃OS車機系統為用戶帶來更深度的智能化體驗。就在 2023 的下半年,隨著全新奔馳長軸距 E 級、極越 01、極氪 001 FR 的陸續發布,5nm 制程的芯片真正實現了量產上車,這顆芯片正是高通的車規級芯片驍龍 8295。
02
驍龍8295強勢領先
2023年7月安兔兔評測車機版正式上線。
作為第三方評測機構,安兔兔車機版開啟公測的近一個月里,收錄了大量跑分成績。首發評測結果顯示,驍龍8295斷崖式第一。
驍龍8295是高通的第四代座艙方案,采用5nm工藝,集成第6代Kryo中央處理器CPU,Hexagon處理器,多核高通AI引擎,第6代Adreno圖形處理單元GPU和Spectra圖像信號處理器ISP等,CPU 算力超過200K DMIPS,GPU 算力超過3000 GFLOPS、支持 WiFi 6 和藍牙 5.2,其中 NPU 的 AI 算力達到了 30 Tops。
相對前代8155,GPU整體性能提升2倍、3D渲染性能提升3倍。與此同時,一顆驍龍8295可支持11塊屏同步顯示。
不僅僅是 5nm,伴隨驍龍 8295 而來的還有 PC 級的絕對性能。到座艙內部,6K、8K 級別的高分辨率屏幕終于得以進入車內,即使運行手游大作也毫無壓力,加上本地 AI 能力的大幅提升,曾經只能云端完成的任務,現在可以全部在本地運行。這里說的,也包括火熱的 AI 大模型。
驍龍 8295 芯片的出現,就在為更全能的旗艦座艙打下基礎。有了驍龍8295芯片的加持,小米SU7將給用戶帶來更為出色的計算能力和高效的能耗比,為智能座艙提供流暢而穩定的運行體驗。
排在第二名的是驍龍8195,這款芯片在車圈的知名度遠不如8155。
2019年,高通推出了第三代驍龍數字座艙平臺,包括面向入門級的Performance系列、面向中端的Premiere系列和超級計算平臺Paramount系列,代表芯片分別是SA6155,SA8155,SA8195。
相比驍龍8155,驍龍8195性能更強,但也意味著價格更高,因此上車規模遠不及前者。目前僅有凱迪拉克LYRIQ銳歌等少數搭載。
排名第三的是瑞芯微的新一代旗艦芯片RK3588,與驍龍 8155 一樣,專門為汽車智能座艙設計。根據官方信息,該芯片基于8nm制程打造,擁有四顆 A76 核心和四顆 A55 核心,CPU 最高主頻為 2.1GHz,GPU 型號則是 Mali-G610 MC4。AI算力達6TOPS,支持8K 視頻編解碼、8K顯示輸出。操作系統方面,兼容Android 和Linux OS。同時RK3588能夠實現智能座艙的七屏顯示和多路攝像頭直接接入,并可實現駕駛員、乘客監測等功能。
排名第四的是SM7325,即驍龍778G。這是比亞迪 DiLink 5.0 車機使用的芯片,CPU 部分采用了 1+3+4 的架構,最高主頻為 2.7GHz,GPU 型號則是 Adreno 643,目前SM7325已經由比亞迪旗下騰勢 N7 實裝。
作為橫掃智能座艙領域的代表芯片驍龍8155,則在此次排名中占到了第五位。目前這款芯片已經被廣泛采用,車型更是覆蓋從十幾萬到幾十萬的價位,尤其是新勢力品牌的車型幾乎都已標配驍龍 8155。
03
國產車規級SOC加速入場
除了瑞芯微上榜前五外,多款國產汽車芯片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芯擎科技龍鷹一號和展銳UIS7862A在這次測試中分別位列第六、第八名。
2023年3月,芯擎科技旗下車規級SoC芯片“龍鷹一號”正式量產供貨。龍鷹一號采用7nm制程工藝,集成了87層電路,擁有88顆億晶體管,配備了8核CPU(整數計算力可達90K),其中大核是Cortex-A76,14核GPU(浮點計算能力可達900G),集成了可編程的NPU內核,INT8算力可達8TOPS。此外,還擁有強大的VPU、ISP、DPU、DSP 集群,以及與之匹配的高帶寬低延遲 LPDDR5 內存通道,為智能座艙的應用提供全方位的算力支持。
據悉,搭載龍鷹一號的多款國產車型自2023年中期開始陸續面市。隨后在8月,搭載兩顆龍鷹一號的領克08開啟了預售階段。
A7862是展銳首款車規級5G智能座艙芯片平臺,采用12nm工藝,包含2顆ARM Cortex A75核心以及6顆ARM Cortex A55核心,CPU算力達54k DMIPS,配置Mali G52 GPU,可提供更高品質的車載影像效果。據悉,除了A7862,展銳還推出了4G車機芯片A7862和A8581,目前都已進入頭部汽車集團。
除了以上提到的瑞芯微、芯擎科技、紫光展銳,中國還有諸多像芯馳科技、杰發科技這樣的優秀企業不斷推出相應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芯馳科技X9系列是目前量產最快的智能座艙芯片產品之一,已經在上汽、奇瑞、長安等車企的車型實現規模化量產,同時搭載量還在持續上升。
資料顯示,芯馳X9系列是一款專為新一代汽車電子座艙設計的車規級汽車芯片,不僅集成了高性能CPU、GPU、AI加速器及視頻處理器,還配備多種智能引擎,可實現感知、語音識別和深度學習等功能,能夠高效提升智能座艙的感知和交互能力。
據了解,X9系列處理器可以支持多個操作系統,同時驅動儀表、中控、后視鏡、后排娛樂等多達10個屏幕和4K屏幕的輸出,并且支持多屏共享和互動,以及360環視、泊車、DMS、語音識別等豐富的應用場景。
2023年6月,杰發科技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智能座艙域控SoC芯片AC8025在杰發深圳公司成功點亮。繼第一代入門級智能座艙AC8015出貨量超百萬顆后,杰發科技拓展了在中高階智能座艙領域的產品布局。
AC8025采用A76和A55大小核異構設計,CPU達10核,芯片算力達到60K+DMIPS,可加快啟動速度,增強任務調配和實時切換能力。同時,該芯片擁有強大靈活的視頻輸出能力,可支持車內高達7屏顯示,以及長條屏、高清超大屏和4K顯示,而且內置雙核高性能HiFi DSP,可呈現出更清晰、更生動的視覺和聽覺效果。
AC8025是杰發科技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可實現高度智能化的車輛座艙控制和管理。它集成了多個關鍵功能,包括AR-HUD、高性能導航娛樂系統、3D液晶儀表、360環視和座艙環境控制等。
雖然從目前的市場占比來看,智能座艙SoC芯片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幾家海外的芯片企業手中,包括高通、瑞薩、英特爾、恩智浦、TI等。從全球范圍來看,在2022年,高通座艙SoC芯片的市占率最高,占比為43.4%;瑞薩電子排在第二位,占比為19.7%;英特爾排在第三位,占比為18.16%。
不過,外資巨頭大力布局座艙芯片的同時,一批本土廠商借助國內智能電動汽車的爆發契機,也紛紛開始涌向市場。本土廠商憑借在核心技術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更開放的合作模式,以及就近服務、隨時隨地響應客戶需求的優勢,已經開始在智能座艙芯片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前,智能座艙正朝著高度集成化和人性化交互方向發展。隨著國產芯片品牌的崛起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座艙的市場增長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由于智能座艙涉及到域控、芯片、軟件算法、座艙電子等諸多軟硬件集成,國內外諸多傳統供應商、科技企業、芯片企業等紛紛加碼入局。在市場競爭格局中,頭部玩家“強者恒強”,而其他品牌也在不斷努力拓展市場份額。
近期由蓋世汽車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1-3月智能座艙等產業鏈供應商排名出爐。
“座艙域控供應商裝機量排行”中,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座艙域控加速滲透,國產供應商搶占前排。其中,德賽西威以171,454套的裝機量領跑,占據了市場16.7%的份額。和碩/廣達(特斯拉)憑借特斯拉的強大需求,實現了135,018套的裝機量,占據了13.2%的市場份額。億咖通、車聯天下等國內供應商也表現出色,分別占據了9.4%和9.1%的市場份額。此外,鎂佳科技、安波福、華陽通用等供應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偉創力、諾博科技和東軟等企業也表現出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但相較于前幾家企業,仍有差距。
“座艙域控芯片品牌裝機量排行”中,高通以顯著的優勢繼續領跑市場,高通的裝機量達到了668,659顆,占據了高達62.0%的市場份額。AMD和瑞薩分別以135,018顆和120,317顆的裝機量緊隨其后,分別占據了12.5%和11.1%的市場份額。芯擎科技、華為和芯馳科技等品牌雖然目前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它們都在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以期望在未來能夠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HUD供應商市場裝機量排行”中,華陽多媒體憑借其174,720套的銷量,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達到了28.4%的市場份額。電裝和澤景電子緊隨其后,分別以11.1%和11.0%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和第三。臺灣怡利、弗迪精工、未來黑科技、日本精機、大陸集團、水晶光電和經緯恒潤等供應商也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相較于前三名,市場份額相對較小。此外,HUD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競爭格局。除了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外,一些新興企業也進入了這個領域,如未來黑科技等。
“AR-HUD供應商市場裝機量排行”中,華陽多媒體以40,219臺的裝機量位列榜首,市場占有率高達27.9%。臺灣怡利以27,347臺的裝機量緊隨其后,占據了18.9%的市場份額。水晶光電憑借24,216臺的裝機量位列第三,市場占有率達到16.8%。弗迪精工和經緯恒潤分別以16,027臺和12,401臺的裝機量占據第四和第五位,市場份額分別為11.1%和8.6%。這些供應商在AR-HUD市場上都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和競爭力。
“液晶儀表屏集成供應商市場裝機量排行”中,德賽西威憑借542,010套的裝機量高居榜首,市場份額達到12.9%。大陸集團與偉世通緊隨其后,分別以499,720套與499,256套的裝機量占據第二與第三,市場份均額約為11.9%。排在第四比亞迪的裝機量為439,268套,市場份額約為10.5%。電裝、博世、日精儀器、華陽通用、伯泰克和重慶德科等供應商則分別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其余部分。
“中控屏集成供應商市場的裝機量排行”中,德賽西威以驚人的1,066,582套裝機量領跑市場,占據高達23.7%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是比亞迪,其裝機量為569,627套,占據12.7%的市場份額。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表現也帶動了其在中控屏集成市場的銷量增長。航盛、LG、松下等供應商分別以343,173套、250,759套和225,860套的裝機量位列第三至第五.華陽通用、安波福、北斗智聯、群創光電和阿爾派等供應商則以較為接近的裝機量分別占據了市場份額的4.4%至3.8%。
“語音供應商市場的裝機量排行”中,科大訊飛以1,621,917套的裝機量領跑整個市場,占據了高達42.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是賽輪思,其裝機量為803,029套,占據20.8%的市場份額。思必馳、百度、大眾問問等供應商分別以462,964套、321,315套和207,090套的裝機量位列第三至第五,市場份額分別為12.0%、8.3%和5.4%。特斯拉、華為、億咖通、阿里和騰訊等知名企業也加入了車載語音市場的競爭,但它們的裝機量相對較低,市場份額在3.5%至0.8%之間。
(“觀車論鏈”欄目由21世紀經濟報道、蓋世汽車聯合打造,整合雙方資源優勢,致力于報道、觀察汽車新生態圈的市場動態、高管聲音、產業趨勢,為產業界、投資者提供有價值、有態度的信息。)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洲杯激戰正酣,半決賽決賽的緊張氛圍讓人熱血沸騰。想象一下,在車里一邊看球一邊享受舒適的座椅按摩,是不是別有一番風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兩款熱門純電車型——特斯拉Model 3和極氪007,看看它們的座艙設計能否滿足你的看球需求。兩款車都配備了高清大屏,但誰更能帶給你沉浸式的觀影體驗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款車,揭曉答案吧。
極氪007的外觀采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車頭部分飽滿且富有層次感,封閉式前格柵搭配內凹造型,看起來十分獨特。而它的燈幕畫布功能更是增加了不少科技感。車側線條流暢,隱藏式門把手和無框電動外后視鏡的設計既美觀又實用。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的外觀則更加簡潔流暢,車身線條優雅,全封閉式中網和扁平式進氣口彰顯了強烈的運動感。兩款車在設計上各有千秋,都展現了各自的品牌特色。
智能座艙方面,特斯拉Model 3配備了15.4英寸中控屏,在白天使用下也沒有反光問題,操作起來十分流暢。不過,它的語音系統操作功能較少,不支持連續對話,對于追求智能體驗的消費者來說可能稍顯不足。
而極氪007的智能座艙則更顯人性化。它不僅配備了高清大屏,還標配了智能香氛系統。想象一下,在歐洲杯的緊張比賽中,打開香氛系統,伴隨著舒適的座椅按摩,無疑能為你帶來更為放松的觀賽體驗。這一點極氪007確實考慮得很周到。
在空間方面,特斯拉Model 3的車身尺寸雖不占優勢,但座椅設計還算舒適。然而,對于長時間觀賽或長途駕駛的乘客來說,可能會感到些許局促。
相比之下,極氪007在空間配置上更為出色。它提供了寬敞的內部空間,讓乘客能夠更舒適地享受觀賽或旅途。更值得一提的是,極氪007標配了前排座椅加熱、通風和按摩功能,這在其他車型中通常是選裝配置。對于追求舒適性的消費者來說,極氪007無疑是一個更為貼心的選擇。
綜合對比兩款車型,極氪007在智能座艙和空間配置上展現了更高的性價比。它不僅擁有先進的智能香氛系統和豐富的座椅功能,而且在價格上也更為親民。對于追求舒適和科技感的消費者來說,極氪007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如果你正計劃購買一款純電動車,不妨考慮一下極氪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