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Border_
最近很多朋友在和我討論nas有沒有必要上高性能cpu來硬解,但是大部分人對硬解是什么都一知半解,更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用到硬解。所以,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先說結論,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自己使用,完全沒必要多花五六百甚至一兩千,上高性能板u去搞硬解,熟練使用jellyfin客戶端就夠了(下面原因)
如果你想知道為什么,那請你耐住寂寞,向下看看原因
在開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個聽起來很厲害的定義詞:串流
串流是調用儲存在其他設備上的文件,實時傳輸,來實現在本設備的實時播放,只要是調用不屬于本地的視頻,音樂,游戲,都屬于串流。
下面回歸正題,什么是硬解?什么時候會用到硬解?
硬解是解碼的一種,所以在認識硬解之前我們還要了解,什么是解碼和編碼
我們知道視頻文件是以固定格式封裝存儲的,而計算機能識別的是二進制的字符。將字符轉換成封裝格式就是編碼,將封裝格式轉為字符播放就是解碼。
解碼又分為硬件解碼和軟件解碼,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硬解和軟解(編碼也一樣)
硬解:硬件解碼是將原來全部交由CPU來處理的視頻數據的一部分交由GPU來做,而GPU的并行運算能力要遠遠高于CPU,這樣可以大大的降低對CPU的負載
軟解:即通過軟件讓CPU來對視頻進行解碼處理。
所以我們會選用核顯比較強的cpu去做nas
看電影的過程就是解碼的過程,常見視頻格式中除了265 4k格式的視頻,其他格式的視頻這個過程需要的性能很低。
而我們nas玩家平時所說的需要高性能去硬解,其實是指的因為一些原因需要轉碼(解碼+編碼)。
因為jellyfin等服務器的客戶端和網頁端默認都是基于web,支持播放的視頻格式有限只有h264。
下面再來介紹轉碼,
視頻轉碼:轉變原視頻的編碼方式,使得視頻的字幕、音頻、視頻等數據信息重新組合,重新封裝。通俗來說就是解碼+編碼。
什么情況下會轉碼?
1.播放器不能播放源文件,需要把源文件轉換成需要的格式才能播放。
2.播放器可以播放源文件,但是你想更改分辨率,碼流。比如源文件1080p,你為了省流量,把他調成720p,降低碼率。
注:只有在服務器端轉碼才會省流量
(其實轉碼在plex中還可以再仔細劃分成轉碼,直接串流等等,但是只要涉及轉碼就會影響觀看體驗,所以我們不做詳細區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看官方文檔https://support.plex.tv/articles/200250387-streaming-media-direct-play-and-direct-stream/)
定義部分結束
我們平時播放nas視頻有這么兩種播放形式
一.移動設備下載專用播放器如mx player、VLC、pot player,使用smb等協議進行串流。
這種情況就是直接傳輸源文件(外網情況下,對網絡要求高)如果需要轉碼則移動設備轉碼;不需要轉碼則直接解碼播放。
二.nas端安裝服務器,比如jellyfin/emby/plex,我想大部分人安裝服務器端的原因還是想有自己的海報墻和方便分類管理吧。
而服務器方式播放包含了上述方式,可以說是上述方式的升級版。(因為我用jellyfin,所以用jellyfin舉例,其他也差不多的)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播放模式。
1.網頁播放
直接在網頁輸入jellyfin的訪問網址,訪問服務器進行播放。
這種情況下不需要轉碼的視頻會直接串流播放,需要轉碼的視頻會nas轉碼播放,甚至有些根本沒辦法播放。
受web技術限制只能直接播放H264視頻,而且特殊的音頻、字幕格式如ass都會導致轉碼,在web播放時遇到瀏覽器無法直接解碼的格式時,jellyfin就會在nas上解碼,再壓縮成支持的格式輸出,這就對nas性能要求比較高,所以經常出現一快進就卡一會,有的視頻甚至連正常播放都做不到的情況。
2. jellyfin客戶端
現在的jellyfin客戶端有三種播放模式(jellyfin-設置-客戶端設置-視頻播放器類型)
1)網頁播放器
就和上面1.網頁播放一樣,格式受限
2)綜合播放器
直接串流文件到移動設備,通過jellyfin內置的本地解碼器來解碼或者轉碼
3)外部播放器
調用其他本地播放器播放和上面 2)原理一樣
3.其他可以直接連接服務端的客戶端軟件如:jellyfin-mpv-shim、videotape
這些軟件和jellyfin客戶端差不多,都可以顯示海報墻,也可以選擇服務端解碼或者串流到本地解碼(native模式)
綜上所述,很多播放方式不到nas轉碼。
下面來一些具體情景
1.如果你只在內網使用,那完全沒必要nas硬解,直接串流到各種設備解碼就行了,哪怕你看265的4k,那也綽綽有余,什么?幾個設備一起看?玩nas的,沒有千兆內網說不過去吧。什么?老電視,性能低?一個外貿盒子只要200。
2.像我一樣,人在學校,nas在家,我自己用。我家里寬帶30上行,就我自己用,平時手機看1080p的,最高也到不了7M/s,所以家里寬帶有個10上行就綽綽有余。校園卡,不會流量不夠吧。
3.打工仔,一個人在外租房,還沒有wifi。這么窘迫?那你還有心思搞這個?多學習,多考證,多掙錢吧。
那什么情況下建議搞nas硬解呢?
1.多人外網使用,確實是需要改變碼率和分辨率來串流以減小網絡負擔。
2.恰好你財力雄厚,又看到這了,我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沒有,那當然是怎么舒服怎么來。
本文純手寫,難免有不嚴謹的地方,如果有錯誤,歡迎各位大佬批評指正。
本文結束,感謝觀看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果手機出現激活鎖很多人去搜索答案,或者去問手機維修店的人,沒有一人能準確說的讓你明白清楚,還是那句老話,復雜的問題一句兩句是說不清楚的,在你沒搞懂之前不要心浮氣躁,這次就用大白話給有疑問的用戶理解答一些常見的問題。
首先搞明白什么是蘋果激活鎖有叫id鎖,一定要把他和屏幕鎖區別開來,屏幕鎖就是讓輸入四位,六位,或者更多符號的,密碼鎖,這個經常使用智能手機的用戶都只能,蘋果的手機和安卓的有很大不同,安卓機有設置圖形鎖,蘋果的沒有這個圖形鎖,激活id鎖很多時候是屏幕鎖忘記了,刷機以后出現的的,很多人設置了屏幕鎖忘記了,輸入多次出現iPhone 已停用,需要連接iTunes ,這個情況下就需要連接電腦上用iTunes 刷機才可以,
為什么要設置id 鎖,當你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你對蘋果手機不太了解,蘋果手機下載軟件,需要從官方應用商店里下載就是app store ,當然也可以從其他第三方應用商店里下載,不過和安卓的有很大區別,也是需要先從電腦上下載一個應用商店,比如愛思助手,同步助手等,很多人到現在依然不知道,以為從第三方應用下載軟件就必須越獄,為啥扯那么遠了呢?這個就解答了很多小白的疑惑,很多人登錄了id 沒有?他自己都不知道,如果你是從官方應用里下載的軟件,那一定是登錄過了,
在這里要重點說一下,iCloud 中登錄的賬號密碼就是咱們這次說的id ,手機中登錄id 忘記屏幕鎖刷機以后就可以輸入你綁定的id 才可以激活,也就是你平時下載軟件使用的賬號密碼,在這里很多人忘記了賬號,只記得密碼,
簡單的說了一下激活鎖的由來,那出現了激活鎖改怎么辦?
第一,自己努力找回賬號密碼,只有輸入正確的賬號和密碼才可以解開,
第二,聯系蘋果官方客服,記住不要找到的是山寨店,只有自己有原包裝盒子發票保修卡,也是可以免費解鎖的,
以上兩點是免費的辦法,很多人說了,這個不是廢話啊,我都有了這些還來搜這個問題干嘛,那就需要接著往下看了,
免費的不行那就找收費的,肯定有人專業搞這個,這個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了,如果真是蘋果激活鎖,沒有正確的賬號密碼是無法激活了。
單純的人特別多,很多人說:能不能自己申請一個賬號登錄了激活,那就明白他還是不動咱們文中開頭說的那些問題,只有搞明白以上的問題嚴重性,你才能理解硬解和軟解的核心問題,
硬解和軟解是收費的,而且漲價差距較大,咱們先說軟解,軟解,不需要拆機,手機放在你自己手里,只需要提供人家手機串號就是IMEI ,然后剩下的就是等待,這個軟解深入里講解又有很多種說法,但是最主要就是不需要拆機,
說一個最常遇到的,很多人是撿到的手機,手機連接網絡上面顯示丟失模式,這種機子又叫黑名單了,說白了手機是撿到的,丟失手機的人開啟了定位,手機上顯示失主建議電話方式,手機連接網絡別人就可以定位,這種情況下很多失主心切如焚,很多人在網上找軟解的,提供軟解服務的人冒充官方客服,或者給失主發郵件,騙取失主的賬號密碼,失主一般看到短信說輸入賬號密碼可以定位馬上找回手機。一般腦子都是短路狀態,立刻輸入里面賬號密碼,這樣提供軟件服務的后臺就看到賬號密碼了,有了賬號密碼就可以把手機解開了,這個過程就是軟解,用的是釣魚郵箱的比較多,價格一般100到300元,請仔細理解一下,這個也就是軟解為什么要等很多天的原因,還不一定解開,所以如果是自己的手機,軟解開的概率很低了,
當然軟解還有很多種方式,有的說是撞庫,大概意思是查詢到賬號去猜最有可能的幾種密碼組合,軟解就是有一定概率解開,
真是那么簡單就好了,現在很多軟解的不好做,那怎么搞?反正你是撿到的手機,內心原本就有小心思,干脆忽悠撿到手機的人,先交錢打個定金,走平臺交易還好,有的直接轉賬,打了定金人家就把你拉黑了,或者讓你一直打錢,各種理由,
這里總結一下,軟解百分百是違法行為,所以不要去提供這個服務,需要軟解也一定找個平臺交易才可以,其他各種理由推脫的多數是騙子。
很多人軟解不開了,只有最后的辦法了,拆機硬解了,在這里多數一句,蘋果手機硬解和iPad 硬解是不同的,一般來說iPad 硬解拆機換個無鎖序列號就可以了,手機和平板硬解完全是兩碼事,
手機硬解最常聽到的是,換主板或者換套件。
現在新款手機基本上都是換主板了,手機中最值錢的兩個部分,屏幕和主板,有激活鎖的機子不值錢,只能當配件賣了,所以手機硬解換主板價格非常高,基本上和購買一個二手機差不多,或者一個二手機價值的三分之二,
換套件,蘋果手機主板上很多芯片都是加密的,換CPU ,硬盤,基帶,碼片,指紋識別或者面容識別排線,這些芯片只能從原裝機上拆,手機進水或者摔的比較嚴重,重要芯片還是好的沒有損壞的情況下,可以搬到id 主板上,這樣就把之前的CPU 基帶綁定id 的芯片拆了,搬芯片需要維修師傅有較好的手工技巧才可以,
無論是換主板和換套件都是硬解,價格都比較貴,質量怎么樣只有用了才知道,所以要個保修期更有保障一些,
文章結束之前多說兩句,現在確實有官解,具體原機不太清楚,不過收費價格和換主板差不服,如果手機是自己的不是丟失模式的可以試下,前提是價格能接受的話,小編這里只搞硬件故障維修,以上純屬解答一下很多用戶留言的一些問題總結。
這次就說那么多,蘋果手機出現激活鎖一定要冷靜處理,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一定不要登錄陌生人賬號密碼,自己的id 盡量開啟二次認證
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前幾次寫N5095小主機的時候,有一部分朋友說:如果是N5105我就買爆!如果雙網口我就買爆!現在,來了。
零刻的EQ59,0.6L體積,N5105的CPU,8+256或者16+500的內存和硬盤。上上次寫小主機的時候,CPU我沒有特地標注強調,結果就有噴子說是什么刻意隱瞞CPU型號,笑死我了,這么廣泛討論的東西,誰不是奔著XXXX配置的X升主機來的,基本是順著CPU型號找機子和具體配置。腦洞可以開,不是這么開的。
差不多大小的NUC,我之前也跟大家分享過購入的INTEL獵豹峽谷,挺好用的。這段時間,N5095/N5105的小主機廣受關注,其中零刻是最多大佬分享的牌子。所以這次我也入手了這臺EQ59,光從配置上來看,可玩性還是挺高的:
1.雙網口。之前老有小伙伴說:加一個網口我就買。不過軟路由并不是我的需求,抱歉,本文不會涉及。
2.雙HDMI+Type-C視頻輸出。零刻這臺主機給了兩個HDMI,均支持4K60幀輸出,另外還有一個支持Type-C視頻輸出的口子。這是我比較看重的一點,而且我覺得它也是以后的一個趨勢。
3.1080P直播串流機。INTEL的核顯編解碼能力,我之前也跟大家分享過多期的圖文和視頻,然后也一直有朋友來咨詢我:雙機直播,串流機的底限在哪?這次,我也要來詳細的測試一下。
Type-C視頻輸出為什么好用呢?雙頭Type-C線,一線直連便攜屏,不用再額外給屏幕供電,一條線就實現供電+視頻信號+數據傳輸(觸控、數位筆)。對于空間有限或者經常移動的一部分用戶,是相當實用的。極簡情況下,只需要帶著小主機和電源適配器就行,適合移動目的地有配屏幕/鍵鼠的使用場景。比如我現在用它接EHOMEWEI Q3,總共只有兩條線,一條給主機供電,一條Type-C連屏幕,WIN10、PS等早就對觸控實現了免驅適配,插上即可用。這些我在屏幕的原創里寫得挺多的,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帶筆記本,但是對于我這樣家里和工作室都有便攜屏的場景,我只需要投入和攜帶一臺小主機,便可以兩邊都有數位屏用來修圖。平常辦公軟件,上上網,看看視頻啥的也完全沒問題。
說到電源適配器,我們來看看它的配件。一長一短兩條HDMI線,一包螺絲,一個壁掛支架用于把主機掛在顯示器背面,還有電源適配器,12V,3000mA的輸出。最早打開盒子,主機上貼的黃紙上就寫著:請使用產品附帶的電源適配器,請不要將電源適配器插入Type-C接口。零刻EQ59的Type-C口不支持供電,所以也沒辦法標注是“全功能Type-C”,這一點獵豹峽谷也是一樣的。只不過“雷電3”默認是支持視頻輸出的,“Type-C”則不一定,在宣傳上還吃了點虧。EQ59能給Type-C視頻輸出真是太好了。
另外,電源適配器和一般的充電頭不一樣,提供的是固定持續的電壓和電流,而充電頭的功率是會變的。所以最好還是用官方的適配器,不要亂用充電頭代替。
說明書就簡單略過了,新手朋友可以看一下怎么換硬盤之類的。
0.6升的小主機,就像一大塊肥皂一樣,單手即可握住。
前面板上,有兩個USB3.0(USB3.2 Gen1)接口,一個Type-C口,3.5mm耳麥口,左邊是清除CMOS的跳針孔,右邊是電源按鈕。
背面上方是出風口,下面各是2個的USB3.0、有線網口和HDMI2.0口,還有電源輸入。從接口上來看,就這樣的小主機來說還是非常全面的。
散熱方面,做的還是很足的,兩邊側面都有通風孔。頂面右下角有INTEL的標。
話不多說,上機實測。開機之后第一個驚喜,就是零刻EQ59自帶已激活的正版Win11。
跑一下內存分數,發現AIDA64顯示內存跑在2133的頻率,15-15-15-35的時序,所以帶寬有點低,延遲還不錯。已經開機了,先這樣用等,呆會再去BIOS里看看。
BIOS里看還是2666頻率,CPU-Z也顯示2666。反正總有一個是錯的,不管了,先這樣用吧。
硬盤方面,雖然接口是M.2的,但是原裝的盤是SATA3協議的,受限于協議帶寬,這個速度基本也就是極限了。固態實際使用中都不差,別上機械盤就行……
CPU-Z隨便跑個分吧……其實,這塊U網上的跑分也很多了,重復放也沒意思。而且我覺得,光看跑分不實際操作,沒啥意思,干跑100個數據出來又能怎么樣……所以我們現在就來實戰。
先來看解碼能力。
這里,我直接上了目前手頭最高規格的4K片源,4KHDR,Bt.2020,10bit。實測N5105不支持此規格的硬解,但是經過一番設置之后,完全流暢播放還是沒有問題的。
設置方法如上圖,視頻渲染器設置為D3D 11,尺寸調整DXVA或者D3D 11,如果還不流暢,就把全屏獨占啟用。
接下來,是規格稍低一些的視頻源,4K,BT.709,完全流暢。可以看到,解碼器是DXVA Decoder,也即支持QSV的核顯解碼。此時CPU占用率也非常的低。不過,此片片源只有23.976幀,還需測試4K60幀的情況。
網上下載的電影好像都還是23.976的,不過不要緊,咱自己會錄。拿出之前自己錄的新戰神通關錄像,4K60幀流暢播放妥妥的。GPU占用不到一半,上4K120幀應該也沒問題,不過視頻輸出只有4K60所以意義不大。
所以,對于這臺機子影音播放方面的表現,簡單總結就是:支持核顯解碼的,4K60非常輕松。少數規格太高只能軟解的,按照我的設置方法,4K24幀電影也完全流暢。所以拿來做HTPC影音機的,完全可以放心上。
我也順便用DXVA Checker看了一下支持的規格,它這里其實還不夠詳細,只有Main,10bit,422這些參數,并沒有提到顏色空間的分類,以后是否可能通過軟件上的更新開啟更高規格的硬解,暫時未知。反正最新系統,最新顯卡驅動,最新Potplayer,不使用第三方濾鏡,軟解4K24P,HDR,Bt.2020也可以流暢,也就不繼續折騰了。
接下來是更重頭戲的功能,也就是我最想測試的直播串流。目前網上的工具、規格表等,主要針對的都是解碼,對于編碼能力,很少有涉及,最多也就提及某個規格是否支持。但支持不代表就一定能勝任,這里我們就來實測一下。
首先,入門考驗,先看看它的編碼速度。直播串流最低的要求就是1:1的速度,否則就會卡頓,因為直播是無法等待的。這里用ShanaEncoder直接壓QSV。
這里的編碼速度是3.84倍,理論上是完全可以支持的。從任務管理器的資源占用可以看到,CPU占滿,顯卡占了85%。具體細項里寫的是Decode,這個應該是任務管理器顯示的BUG,WIN10、WIN11也好,N5105、10700K也好,都只顯示Decode。此時應該是CPU軟解,核顯硬壓的狀態。而直播的時候,對于CPU占用沒那么高,自然表現應該是更有余力的。
在經過了入門考驗之后,正式上OBS。關心怎么樣壓榨串流機預算的朋友有非常多,我每個月都會接到相關的咨詢,所以這里我也放出詳細設置供大家參考。
首先目前我們的需求是1080P60幀直播,由于小主機不能上PCIe采集卡,目前USB3.0采集卡都是上的1080P60,因為U口帶寬不夠4K60無損信號。渲染器這里選D3D11,顏色格式一般默認NV12,我試過強行選444或RGB,但兼容性很差。色彩空間我是習慣709,色彩范圍Full,反正用601和Limited設備的也有,無論怎么設置都無法兩全,不如取高規格。
基礎分辨率和輸出分辨率一定都選一樣的1080P,可以省去縮放帶來的性能和畫質損失,非常重要。幀率選60。
輸出選項這里,編碼器可以看到QuickSync H.264,也即Intel核顯的QSV,方案選擇faster+main,速率選VBR,平均碼率8M,最大碼率10M,有需要的話可以另外再調整。
關鍵幀I幀,以及B幀默認是3秒,如果畫面正常,強烈不建議更改。之前有位網友就是都改成了1,然后碼率又不夠,畫面馬賽克嚴重,過來找我調試了一番。關于I幀,B幀這些,本文不科普,QSV編碼器也不支持更詳細的GOP、P幀等選項,所以別折騰了。
錄像這里,格式建議選MKV或者FLV,萬一損壞還有救。選MP4的一旦出現意外,整個文件GG,絕無救回可能,這一點非常重要,每次寫我都要強調一次。編碼器這里,與上一步的推流使用一樣的編碼,錄到本地,這樣方便我調試。
如果你對本地錄像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自定義編碼器,比如想錄一份規格更高的H265在本地硬盤。這個我之前寫過《OBS視頻錄制最強三板斧!早下班,很簡單》,也錄過視頻,可以自行參考,本文不再重復。
接好采集盒,這里我用的是Elgato HD60 X,接我的XSX,設置好視頻源,OBS便工作了。采集盒支持4K60 HDR VRR環出,采集方面縮放到1080P60,直播輸出剛剛好。
在只預覽,不串流和編碼的情況下,可以看到CPU占用已經來到30%以上,畢竟只有4核4線程。GPU也有25%以上的開銷。
點擊開始錄制,由于編碼設置一樣,等同于開始串流的開銷。可以看到,CPU占用率和GPU占用率都有所上升,但竟然分別控制在了50%和40%以內,這點我還是有些意外的。等于說1080P60幀的H264編碼,只用到了15%不到的核顯開銷。
驗證一下錄下來的視頻文件,幀率正常,碼率正常,肉眼觀感正常,確實是流暢的1080P60幀。
那么,如果是CPU軟壓呢?這里把編碼器改成x264,veryfast+main也是常用設置,再低就是最后一檔了……
此時開啟錄制,可以看到CPU瞬間飆到100%,同時OBS窗口左下角提示編碼過載。預覽已經有明顯卡頓,錄下來的視頻更是慘不忍睹。
那如果核顯壓4K呢?按照土方法計算,1080占15%的核顯消耗,那么4K就是4倍消耗,約60%。經實測,好像還真差不多,4K60下QSV編碼,核顯占用穩定在85%,流暢!
那么,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如果用CPU軟壓,這塊U肯定是扛不住的。但是使用核顯編碼之后,不但非常輕松,連4K60串流都沒有問題。當然,實際直播的時候,可能還會有其他彈幕助手或者軟件在運行而占用資源,這一點也是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考慮進去的。
發熱和噪音方面,滿負載運行一段時間,在這大夏天頂部溫度39度多,也基本沒有什么風扇噪音,只要不堵塞散熱孔應該都沒有問題。
好啦,接下來我們來折機吧。背面這兩個金色的孔是用于壁掛的,如果要拆蓋,四個角有4個黑色的螺絲,很好拆,畢竟官方是支持加SATA硬盤的。
卸完螺絲掀開蓋子,內部就是這樣啦。現在的東西上都有二維碼,有進修會莫名其妙被判定為不良內容,所以遮了一下,請見諒……
固態是一塊512G的2280 M.2 SATA盤,要注意,是M.2接口的SATA協議盤,也有叫NGFF的。
卸掉M.2固態后,底下是M.2 WIFI網卡,信號線也是直接走到了接殼。大家如果有給電腦加無線網卡的,一定要注意信號問題。
可以看到,內存條確實是2666的條子。
內部整個的電路板和接口都非常的規整,當然也沒有什么接口可擴展了,還是有經過比較用心的工業設計的。至于底下,就是散熱風扇,我就不拆起來看了。
擴展性,主要是加一塊2.5寸的SATA盤。很簡單,擰下螺絲,盤裝進去就行~
哦對了,還有一些細節的東西,有想到就一并整一下,省得到時候又有杠精說什么故意隱瞞,搞笑。機子不加硬盤不含電源是320克左右,含電源手掂應該在450克以內吧,當時忘了連電源一起稱了,懶得重新稱。
大小方面的對比,左為INTEL NUC獵豹峽谷,右為XBOX手柄。前兩次寫的時候,有人說“你為什么不拿可樂瓶和手柄比一下大小,故意隱瞞!”,這下可樂瓶和手柄都有了,還想拿啥比一下大小?M78星云嗎?
總的來看,零刻EQ59的表現,或者說N5105的表現,正應了我文章開頭說的:不要光看跑分。跑分它完全不包含核顯QSV的加速能力,而咱們入這種小主機,反而最重要的就是它。PhotoShop、PR、VEGAS等圖片、視頻軟件,對核顯加速的支持都已經很不錯,拿來接數位屏輕度修圖、剪1080P視頻都是可以的。作為HTPC來4K60幀觀影一樣很輕松。
而直播串流方面,開啟QSV,扛4K60一樣可以勝任。不瞞大家說,之前我曾經用淘汰下來的I5-4430試過,由于架構太老,不支持核顯編碼,軟壓根本扛不住,所以拿去給我老爹辦公用了。而在群里和大佬討論時,也沒有人認為它能勝任1080P60幀的直播串流。光看賬面跑分和數據,I5-4430那不完勝N5105?只能說新架構帶來的提升,特別是核顯加速方面的巨大優勢,是光看CPU跑分永遠也跑不出來,想不通的。
感謝大家觀看,全網最專業的直播串流干貨內容,請關注我,順手幫忙點個贊吧。有疑問的歡迎評論區交流,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