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素:
不論是相機還是拍照手機,像素是最直觀一個參數,甚至有時候一部相機好壞直接與像素掛鉤,認為像素越高、畫質越好。
實際上,相機成像(包括手機成像)影響畫質的因素很多,像素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現在大多數相機像素都在2400萬左右,這個像素數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日常拍攝的需要了。對于一些采用更高像素,如4500萬象像素的相機,高像素可以帶來更好的畫質,和剛好的細節,但是價格也會更貴。另外,現在多手機、電腦的屏幕分辨率還停留在1080P,即使是4K視頻也不過1200萬像素。所以,對于一部相機來說,2400萬像素完全滿足使用。
對于一些采用更高像素,如4500萬象像素的相機,高像素可以帶來更好的畫質,和更好的細節,但是價格也會更貴。另外,高像素的意義只是在于裁切或者二次構圖,高像素的相機對鏡頭還有后期電腦性能的要求也更高,如果不是商業攝影或者圖庫攝影之類對于像素有強烈需求的拍攝場景,沒有必要格外追求高像素的相機。
2、對焦:
相機拍照的體驗如何,是否能夠拍攝清晰,對角性能是關鍵。
目前的相機,包括便攜相機在內,對焦系統都能夠滿足大部分場景的拍攝,即使是攝影新手也不會因為對角不準拍攝出廢片。但是對于一些快速抓拍、人物瞬間的捕捉,還需好更性能的對焦系統支持。
目前,微單相機的自動對焦能力都很出色,都可以滿足日常拍攝的大部分場景。如果選擇對焦性能更好,佳能的全像素雙核對焦以及索尼4D對焦系統,表現更出色,對焦性能也更強。
3、顏值:
“顏值即正義”,對于相機也不例外、
相機的價值體現在拍照上,但是一個好看的相機會讓你更愿意帶著它出去,使用的頻率 也會更高。所以,不論是專業相機,還是便攜相機,顏值是左右很多用戶選購的一大因素之一。
4、屏幕、續航:
屏幕很好理解,數碼相機背后的顯示屏幕,在外出拍攝時,特別是強光下亮度是否足夠,是否可以重視還原色彩,是否支持觸控操作等,這些都是現代相機選擇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續航更好理解了,就是相機電池的耐用度,誰也不希望自己的相機出去拍照,沒拍幾張就沒電了。
5、視頻拍攝:
隨著視頻類內容的流行,相機廠商也開始把相機視頻性能作為重點開發對象,相機視頻拍攝能力的強弱,也從側面證明了這臺相機性能如何。
如果你購買相機有視頻拍攝需要,那么相機的視頻功能就不得不考慮,例如是否具備4K 60P拍攝能力,是否支持升格慢動作拍攝等,這些都根據你拍攝需要而定。
如果你對視頻拍攝需求不大,相機的視頻功能等于“擺設”了,所以這一部分功能也就是浪費了。因此,一切還是從實際出發。
6、體積和重量
考慮相機的重量和便攜性時,一定要將鏡頭的體積和重量考慮在內。畢竟日常外出拍攝時,相機體積重量最直接的影響便是便攜性,長時間攜帶相機拍攝對于體能也是考驗。所以,在考慮相機的重量時,也一定考慮搭配鏡頭后的重量,避免相機因為太重放在家里吃灰。
·618值得關注和推薦的相機
佳能EOS R8
參考價格:12599元(機身)
佳能EOS R8是目前性價比非常高的一款相機,不論是靜態照片拍攝還是動態視頻拍攝,EOS R8均有很好的表現,非常適合家庭用戶或者入門攝影朋友使用。
佳能EOS R8搭載了2420萬像素的全畫幅CMOS傳感器,該傳感器也與EOS R6 II采用的傳感器相同。佳能EOS R搭載了DIGIC X影像處理器,擁有強大的影像處理性能表現,因此對于對焦、連拍、視頻等應用的處理來說非常輕松。更重要的是,佳能EOS R8的機身重量為414克,是一臺非常輕量化設計的全畫幅相機。
對焦系統方面,佳能EOS R8搭載的是第二代全像素雙核CMOS AF對焦系統,可以覆蓋100%的屏幕進行對焦,最快約0.03秒對焦,具備1053個自動對焦分區,擁有-6.5EV照度的暗光自動對焦能力,可以檢測人物可識別眼睛、面部、頭部、身體,它可以檢測動物(狗、貓、鳥、 馬)可識別眼睛、面部、身體,檢測賽車運動中使用的兩輪或者四輪車輛、火車、飛機、直升機等。
視頻方面,佳能EOS R8具備捕捉6K超采樣全畫幅無裁切的4K 60P視頻、全高清無裁切的FHD 180P慢動作視頻的能力,具備記錄4:2:2 10bit HDR PQ以及4:2:2 10bit C-Log等專業規格的能力,同時具備單次視頻錄制最長可達2小時的能力。此外,相機還擁有短片預錄功能,在捕捉運動場景的時候不會錯過精彩畫面。
尼康Z 5
參考價格:9499元(套機)
尼康Z5是目前尼康旗下相加比最高的全畫幅微單相機,非常適合家庭用戶以及攝影愛好者使用。
尼康Z5搭載了一枚2430萬像素全畫幅圖像傳感器,并且還可以拍攝4K/30P的超高清視頻。這臺相機上搭載了最新的EXPEED6圖像處理器,與全畫幅傳感器配合,可以為用戶帶來更細膩和純凈的畫質表現。
操控上,尼康Z5卻有著更為簡單易用的操控,3.2英寸可翻轉屏幕不僅顯示效果出色,而且還具備觸控功能,用戶可以像操作手機一樣操控Z5,比如點選屏幕選擇對焦區域,雙指開合放大縮小照片等。而無線功能的加入也讓Z5可以很方便的傳輸照片到手機等設備上。
尼康Z5支持雙SD卡槽存儲,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存儲方案。另外新的EN-EL15c鋰電池,配合Z5的USB充電功能,還可以做到邊充邊拍,續航性能非常的出眾。
索尼A7M4
參考價格:17699元(單機身)
索尼A7M4是目前索尼發售至今依然是關注度非常高的一款機型,以至于價格多次出現反復,足見這臺相機的火爆。
索尼A7M4搭載了一枚3300萬像素的全畫幅背照式影像傳感器,相較于A7M3的2420萬像素有了明顯的提升,高像素帶來了更為精細的畫面細節。索尼A7M4的五軸防抖系統可以實現最高5.5級的防抖效果,在弱光環境下手持拍攝也可以獲得清晰明銳的影像畫面。
索尼A7M4采用了與旗艦機A1相同的BIONZ XR?影像處理器,在速度上比上一代提升了約8倍。同時進一步提升畫質和色彩表現。而在連續拍攝時、視頻錄制時也可以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
A7M4的連拍速度為10張/秒,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并不算太快,但面對一般的運動場景時足夠了,而且A7M4的連拍續航能力非常優秀。索尼給出的官方數據為未壓縮RAW+JPEG:828張,壓縮RAW+JPEG:1000張。(使用CFexprsee Type-A存儲卡)。
索尼A7M4的759個相位檢測對焦點,覆蓋約94%畫面范圍的焦平面相位檢測對焦系統。支持照片和視頻拍攝時的人眼實時跟蹤,相較于前代產品人臉和人眼檢測精度提高約30%。除了人眼檢測外,A7M4的實時眼部對焦功能還可以對動物特別是鳥類的眼部進行檢測、對焦。
視頻拍攝上,索尼A7M4在全畫幅模式下采用7K超采樣進行4K 30P錄制,可以獲得高分辨率、高細節的4K視頻。而10-bit色深以及4:2:2色彩采樣,讓視頻色彩的變化更加平滑自然,也為后期處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防抖增強模式可以幫助用戶手持拍攝獲得穩定畫面。
富士X-S20
參考價格:8799元(單機身)
富士X-S20是富士全新推出的無反相機,在靜態照片拍攝和視頻拍攝上都有著非常好的性能。
富士X-S20外觀設計上秉承了富士一貫的復古造型風格,擁有極高的顏值,十分討人喜愛。在操控上,富士X-S20通過模式轉盤+功能按鍵+撥輪的操作模式,即使你剛剛上手這臺相機,也可以很快熟悉操作進行拍攝。
富士X-S20采用了一塊2610萬像素的APS-C畫幅X-Trans CMOS 4傳感器,并配備了富士獨家的X-Processor 5圖像處理器。2610萬像素的傳感器,讓富士X-S102拍攝的照片有著豐富細致的畫面表現,高像素帶來的高解析力,也保證了畫面豐富的細節。
富士X-S20主要升級在對焦系統以及視頻拍攝性能。富士X-S20支持6K 30p以及4K 60p 10bit 4:2:2視頻,還可以拍攝12bit Apple ProRes RAW可謂非常專業。再加上全新的Vlog模式,對于日常拍攝更加友好。富士X-S20也可以外接散熱風扇,對于視頻拍攝散熱有很大幫助,而8799元的機身售價并不貴,只不過前期發售會有缺貨情況,這一點需要注意。
松下S5 Mark II
參考價格:15599元(單機)
松下S5 Mark II是松下旗下性價比最高的全畫幅微單相機,機身搭載五軸防抖,在擁有非常高的靜態影像拍攝能力的同時,還支持最高6K 30p視頻拍攝,非常適合對視頻拍攝有更高要求的人。
松下S5 Mark II采用了搭載約2420萬有效像素CMOS全畫幅傳感器,因此具有成像水準可以保證。對焦方面,采用了新相位混合型自動嘴角系統,對焦點增加了779個,跟焦以及識別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
松下S5擁有機身五軸防抖,機身防抖效果可以達到5檔,而通過機身+鏡頭雙重防抖,可以達到6.5檔的防抖效果,這樣的參數。
這臺相機擁有雙原生感光度技術,在實際拍攝中,松下S5 Mark II可以提供非常理想的高感畫質,并且在ISO 6400以下的檔位,都能保持不錯的高感控噪。不僅如此,它的視頻高感能力也同樣出彩,即使在ISO 6400,它的視頻畫質依然優秀。
在視頻拍攝方面,松下S5 Mark II不僅可以拍攝6K 30P視頻,還可以內錄4K 60P、4:2:2 10bit視頻,提供了無時限錄制、自帶V-Log伽馬曲線,而且視頻對焦性能大幅升級。對于兼顧視頻拍攝的微單用戶而言,可以做到一機兩用,實用性更加。
(8195434)
于 iPad 生產力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其中有一個觀點讓我印象頗深,就是 iPad 在使用 Office 三件套時體驗不算很好,功能都不是完全版的。
現在,這一觀點可能要成為過去了,不過帶來改變的并非是微軟,而是蘋果自家的 iWork 辦公套件大更新,Numbers 終于有了數據透視表功能,Pages 在手機上的觀看、編輯體驗更好了,而 Keynote 則增加了多個協作等功能。
在功能性方面,iWork 三款 app 都獲得了不小的提升,iPhone、iPad、Mac 端都已經更新,今天大家就可以去 App Store 或 Mac App Store 下載使用了。
聽聞 Numbers 有了數據透視表功能之后,我身邊的數位 Mac 用戶都稱其為「史詩級」更新,作為整理數據最常見、方便的功能,它一直都是 Mac 用戶們所渴求的。
我們也體驗了一段時間,發現在具體使用上還是蘋果一貫的風格,直觀、簡潔。
Mac 端 Numbers 的數據透視表功能和 Excel 類似,Numbers 的頂部功能欄中多出了一項「數據透視表」功能,點擊后系統會自動新建一個數據透視專用表格。
以數據透視表課程中經典的的《各城市電器銷量表》為例,它比較符合日常辦公的情況,日常輸入一大段數據之后,往往要進行整理分類,甚至單獨選擇某些數據。
過濾功能方面,Numbers 支持根據文本、數值、日期等條件過濾數據。
這樣就能看到每位銷售人員在不同城市以及總計的銷量了,如果在行中直接去掉城市這一字段僅保留姓名,就能直接看到每位銷售不同產品的情況了。
過濾功能方面,Numbers 支持根據文本、數值、日期等條件過濾數據。
整體操作方式和 Windows 端的 Excel 并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按照行、列、值三大字段選擇,以拖拽的交互方式為主,遷移或者學習成本并不高,用過 Excle 數據透視表的人基本都能很快適應。
既然兩者操作方式差別不大,對比操作效率其實沒多大意義,對 Numbers 更重要的反而是分享和導出,在最新版上你甚至可以直接將帶有數據透視表的 Numbers 表格導出為 Excel。
在我的實際體驗當中,導出的 Excel 版本的兼容性表現不錯,沒有出現任何數據遺失或者亂碼的情況,你甚至可以在 Mac 上編輯完表格后回到 Windows 電腦上繼續編輯透視表格。
▲ 從 Mac 傳到 Windows 后透視表格仍然可以編輯
iPad 和 iPhone 端的 Numbers 同樣有數據透視表功能,iPhone 的屏幕更小,而且主要操控方式是觸控,蘋果也特別為此做了調整。
進入表格后會在右下角看到一個「單元格」按鈕,選擇中表格內容后點擊按鈕就可以創建數據透視表了,一樣的行、列、值三個不同的字段,按住即可拖拽,效果幾乎和 Mac 端一致。
▲iPhone 制作數據透視表
疫情出現,讓遠程辦公成為了新潮流,zoom 等遠程會議應用越來越火爆,作為會議的重要工具,Keynote 也在遠程分享方面做出了改進。
首先就是畫中畫功能,現在 Keynote 可以調用 Mac、iPhone、iPad 的相機,并在幻燈片中加入一個實時的視頻畫面,在遠程演示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個實時的視頻畫面向演示者傳遞更多的信息。
簡單拖動就可以調整整個實時視頻的大小,豎放或橫放都可以。
而且 Mac 是可以擴展連接多個攝像頭的,甚至可以直接在連接到的 Mac、iPhone、iPad 屏幕內容。現在 iPhone 和 Mac 軟件生態還沒徹底打通,屏幕擴展不失為一種新的打通內容方式。
其次就是混合演示功能了,以往多人控制播放同一幻燈片并不方便,要不就是需要等人演示完了切換到下一位,要不就是需要在遠程會議中提前分享文件,以屏幕共享的方式放映幻燈片。
▲ 多人參與幻燈片放映
Keynote 的混合演示功能去掉了這一限制,主持人和其他演講者都可以參與控制 Keynote 放映,當然作為主持人在幻燈片放映中的權限是更多的,可以控制其他演講者什么時候開始操控 Keynote。
這樣一來 Keynote 展示會更加無縫,團隊配合也更加方便。
共享功能之外,這次 Keynote 還帶來了兩個編輯功能的支持,其一是新的圖標類型——雷達圖,方便一次展示多個變量的異同之處。
▲雷達圖
其二就是翻譯功能的加入,更新 macOS Monterey 系統后可用,最多可支持 11 種語言。
此前 Keynote 就基于 iCloud 打通了共享編輯,現在連放映也可以了,再加上剛剛提到的畫中畫功能,遠程共享越來越方便了,甚至可以說是搶了一部分遠程會議應用開發商的活。
相比 Numbers 和 Keynote,本次 Pages 的更新量要更小一些,但實用性絲毫不差,新功能屏幕視圖在體驗過程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往在手機上使用 Pages,在輸入或調整文字時往往需要多次縮放,實在是不方便操作,除非是緊急時刻,我一般都不愿意使用 Pages 手機版制作,屏幕視圖解決了這一問題。
進入 Pages 打開這一功能后,你會發現文字和圖片剛剛好適配到屏幕大小,多欄視圖也被調整為單欄了,編輯、替換起來更方便了。
▲ 左為未開啟屏幕視圖,右為開啟后
會影響 Pages 原本的排版格式嗎?
起初我也擔心這一問題,畢竟調整格式可比調整文字鬧心多了,實際結果證明擔心是多余的,屏幕視圖并不會改變格式,只是在輸出或打印時關閉這一功能就好了。
此外像剛剛提到翻譯、雷達圖等功能,新版 Pages 都支持了,這里就不贅述了。
▲ 在 Pages 中可以直接替換翻譯文本
在手機上編輯 Pages 文字確實有一些特別的優勢,畢竟手機已經是我們最親密的工具,幾乎隨時隨地可以使用,在某些應急場合下很有用,對比電腦也有便攜性的優勢。
再加上屏幕識別以及 iOS 15 上的諸多新功能,Pages 作為日常文字記錄應用綽綽有余了。
更新的 Pages、Numbers、Keynote 能完全替代 Office 三件套嗎?
恐怕在大多數人眼里,答案都是否定的,兩者有著不同的交互邏輯以及產品方向,習慣了 Office 的用戶遷移到 iWork 套件顯然不會很輕松,習慣是很難被逆轉的,尤其是在效率應用當中。
但顯然新的 iWork,能讓更多蘋果生態用戶選擇它而不是 Office,iPhone 雖然不適合長期輸入或者作為大型效率工具使用,但蘋果為 Pages、Numbers 設計一套簡約的交互方式,再加上大量的模板,在基礎體驗方面能讓人快速上手。
這次的屏幕視圖就是案例之一,同時智能手機作為人們最親密的工具,具備使用量級和便攜優勢,也能為之后 iPhone 用戶們「升級」到 Mac 打好基礎,在 iPhone 上接觸過 iWork 之后,再接觸 Mac 版顯然更好上手。
iPad 一直被吐槽的生產力一般,在新 iWrok 的幫助下也得到了緩解,尤其是數據透視表功能,不僅功能豐富度方面能和 Excel 比拼,還有極佳的兼容性。
在功能豐富度方面,iWork 和 Office 三件套相比或許會差一些,前者的優勢在于多設備協同,從 iPhone 到 iPad、再到 Mac,三款不同屏幕大小,交互方式迥異的設備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使用。
iWork 配合三款設備又剛好適應不同程度的生產需求,同一生態降低了人們的學習成本,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效率,再加上其免費的銷售策略,在競爭激烈的辦公應用領域也能占得一席之地。
作為蘋果生態的一份子,iWork 和蘋果生態相互成就,前者穩固了生態壁壘,后者通過多設備協同等方式持續不斷地為它帶來新用戶。
i,我是溢圖科技。
索尼RX1和適馬fp
之前講過索尼RX1系列(戳這里補課),今天稍微說說適馬fp。
fp發布于2019年7月,是適馬首款L卡口微單相機 —— 它并不是適馬最初的微單,因為在此之前,適馬推出過采用SA卡口但沒有反光板的sd Quattro和sd Quattro H。fp并沒有采用適馬特色的X3傳感器,而是依靠普通拜耳傳感器達成了高感光和照片/視頻無縫切換功能。
2021年3月,適馬又推出了采用6100萬像素傳感器的fp L。除了支持USB供電外,fp L還加入了相位檢測AF —— 這是目前L卡口聯盟唯一具有相位檢測AF的相機。
雖然Cinema DNG RAW視頻內錄聽起來很酷,但我覺得fp、fp L拍視頻還缺少一些必須讓人選擇的理由。相反,將它當作可換鏡頭版的RX1倒是個還不錯的選擇。沒防抖其實不算太大問題,但沒有機械快門這件事還是需要思量一下的(尤其是對像素更高的fp L)。衷心希望下一代fp能加入機械快門,同時改善下對焦性能。畢竟這個小機身,還是蠻有意思的。
賓得K-01
講到適馬sd Quattro,自然也要提一下賓得K-01。K-01發布于2012年2月2日,是賓得迄今為止唯一采用大尺寸傳感器的微單相機 —— 它大概相當于K-30砍掉了反光板和取景器,使用的依然是PK卡口和單反鏡頭。因為不支持相位檢測,鏡頭方面也沒有對傳感器AF進行優化,所以對焦體驗真的相當“amazing”。
我看了下閑魚,K-01單機身目前的價格在900元左右。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個拍攝道具的話,可以考慮快門幕簾故障、無法使用的產品 —— 據說是通病,有這個問題的機身只要幾百元。
值得一提的是,K-01的機身外形由Marc Newson(馬克·紐森)操刀設計。他于2014年加入蘋果公司,曾被《時代雜志》評選為世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索尼F717
F717毫無疑問是索尼的一代神機,獨特的造型以及“紅外拍攝”功能擴大了它的知名度。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造型的產品其實有3款,分別是2000年的F505(約300萬像素)、2001年的F707(約500萬像素)和2002年的F717(約500萬像素)。鏡頭均為38-190mm的5倍光學變焦鏡頭,而機身上的10x則包含了2倍數碼變焦。
F707/F717上的“紅外拍攝”實際上是源自家用攝像機的夜視功能,原本作用是在昏暗環境下完成記錄(比如一些熟睡中嬰兒的家庭錄影帶)。紅外拍攝下的畫面為偏綠色調,和正常照片有較大區別。紅外拍攝能不能透視?理論上可以,但真正達到某些LSP的預想還需要紅外補光燈和較薄的衣物。
2020年,一加8 Pro手機也因為配備紅外攝像頭而引起爭議。ET當時也發表過評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戳這里查看。
Rolleiflex minidigi
這臺打著祿來旗號的相機實際上來自德國Minox(美樂時)公司。這家公司早年推出過一些袖珍相機(多用于二戰時期的諜報工作),進入數碼時代后則推出了一些具有經典相機外形的迷你數碼相機。除了上圖的仿祿來雙反,更知名的系列是仿徠卡M系列(我在寫這段的時候才知道Minox還被徠卡集團收購過)。
現在去看minox官網,發現主要產品已經變成了望遠鏡、瞄準鏡和紅外觸發相機。
最后的最后,提醒理光GR用戶在收納時多留意下。朋友這臺GR3X裂得有些莫名……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內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碼酷玩,期待您的關注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