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臍村臍心文化園一角。 于從文 攝
連云港贛榆海臍村:小漁村網上“趕海” 人人做電商手機成新“漁具”
中新網連云港7月10日電 題:連云港贛榆海臍村:小漁村網上“趕海”人人做電商手機成新“漁具”
記者 于從文
一個極為傳統的小漁村,遇上互聯網電商大潮,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記者在江蘇連云港贛榆的海臍村找到了答案。
海臍村臍心文化園里的健身器材。 于從文 攝
海臍村在贛榆區海頭鎮,這里是出門就見海的地方。“海臍的臍是肚臍的臍,我們這個地方是大海的肚臍,是最幸運的地方。我查閱過,在全國,我們是唯一用臍作為地名的地方。”說到村名,海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加仕很自豪。
海臍是地道的漁業村,3.2平方公里1000戶4100多人口,全村有300條大漁船300個家庭從事海洋漁業捕撈,還有的人家也是從事水產養殖、繩網加工、船舶制造維修、海鮮販運等漁業相關產業,祖祖輩輩靠海吃飯,雖然年份有豐有歉,掙錢有多有少,也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需要改變的,生活辛苦而平淡。
海臍村臍心河一景。 于從文 攝
變化發生在2016年。出海捕魚的年輕漁民,在漁船上閑來把拍到的海上風光、捕魚瞬間的視頻放到快手、抖音平臺上,不想,引來不少圍觀,其中不乏有網友在線詢問“這叫什么魚呀?”“這魚怎么賣呀?”“給我包郵呀?”,這啟發了漁民:可以把捕來的魚在網上賣啊。敢于嘗鮮的漁民真的把捕來的海鮮拿到網上賣,一單,兩單,三單……網上賣海鮮,在海臍村,你學我,他學你,由此鋪開。
臍心河是海臍村中心河,河水清澈,岸邊綠樹成蔭,兩岸是整齊排列的兩層農家小樓房,有不少人家院前屋后都有一個帆布彩篷。李加仕說:“我們海臍村,家家戶戶天天辦喜事啊。”見記者不解,李加仕又說:“那些都是海臍電商人家,因為要打包出貨,家里地方小,就在屋外搭起了臨時彩篷。”
漁民住宅外搭建起的“電商彩篷”。 于從文 攝
今年31歲的匡立想是海臍村最早在網上賣海鮮的漁民,他家就住在臍心河西岸。上午11點多,我們來到他家采訪。院前的彩篷內,一個長條桌上堆滿了快速包裹,四五個工人正在包裝、貼單,篷外停著一輛大貨車,工人正往車上裝貨。二層小樓房的一樓客廳,墻上“彩云海鮮——夢想從這里起航”的標識十分醒目,兩張乳白色的帶文件柜的辦公桌拼成工作臺,中間兩塊茶色玻璃隔開,靠墻一側擺放著“電商之星”“電商發展突出貢獻獎”的獎牌證書。“彩云海鮮”主播匡立想剛起床,從樓上下來,“晚上6點開始上網直播,要開到夜里1點多,直播結束還要整理訂單,有時還要打包準備第二天發貨,三四點休息是正常情況。”匡立想說,現在他的“彩云海鮮”在快手直播間有280萬粉絲,在抖音上也有40萬粉絲,最多的時候,兩個小時網上直播賣海鮮賺了70萬元。
李加仕介紹說,如今,在海臍村有300多戶做海鮮電商,一個電商至少需要10個左右的勞動力為其做打包、貼單、裝車發貨等相關工作,300多個電商就是帶動3000多人就業,這還不包括為電商配套的包裝、物流、印刷等相關行業。“全行業算起來,大概有六七千人,以至于順風、韻達等物流企業,紛紛在海頭鎮設點。”李加仕說,去年,海臍村電商銷售額達20億元,今年3月份,海臍電商在全國率先復工,到目前,銷售已突破14個億。
海臍村“彩云海鮮”直播間。 于從文 攝
傳統小漁村遇上互聯網電商大潮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從星星點點開始,到遍地開花“燎原”,做快手玩電商在海臍村成為新潮流,手機電腦成了新“漁具”。李加仕說,海臍村電商發展大概分三批,第一批是玩出來的,第二批是拼出來的,第三批是人人做快手,男女老少玩電商,現在,18—40歲是主流,90后已經成為現在的主力軍,銷售的海鮮也從賣本地到外地的,從“買船舶賣船舶”,到“買世界賣世界”,海臍也成為海鮮的集散地,電商富了一村漁民,2019年,海臍村村民人均收入39000元,村集體通過灘涂、養殖魚塘、土地承包等,年均收入200萬元。
工人們在“電商彩篷里”做快遞打包。 于從文 攝
電商的快速發展無疑給這個海邊漁村帶來巨大的聚集效應,這兩年有不少外地人專門到海臍做海鮮電商,電商進入激烈競爭的局面,策劃越來越好,花樣不斷翻新。“生意明顯感到不如以前。”作海臍第一批玩電商的,匡立想深有體會,“這是一個不斷玩新鮮的行業,你沒有新的玩法,就會被淘汰。”
“彩云海鮮”主播匡立想在直播。 于從文 攝
匡立想的看法代表了大數海臍電商的想法。如何保持電商的良性有序發展,也是海臍村正在做的工作。李加仕介紹說,為了解決電商文化層次低、發展遇瓶頸等問題,村里在謀劃建設海臍電商產業園,規劃已經做出,將建設一座綜合大樓,一樓做產品展示中心,二樓做視頻制作中心,三樓做培訓中心,為電商充電加油,不再落伍,四樓做運營中心,外聘專業團隊策劃運營,為電商打造品牌,同時,把電商相關配套產業全部進園,形成整體合力,打造全國示范的電商海鮮第一村。“到時候,全村的電商再不用在家門口搭彩篷了,運營、配套全在產業園里。”
“這樣好。”匡立想聽到這一消息很興奮,“我們就期盼著進產業園發展,大家抱成團,把海臍海鮮電商越做越好。”
海臍村電商產業園規劃效果圖。 截圖
在臍心河旁的一處小游園,一臺挖掘機和三三兩兩的工人在工作。“這是海臍村的臍心文化園,正在組織翻建。”李加仕說,這些年,海臍的漁民富了,但素養層次普遍不高,有些暴發戶有了錢“撐”不住,文化建設顯得更為迫切重要,村里在推進海臍村“臍心全力,建德立業”文化建設。將建設“一河兩街兩園一中心”,“一河”是臍心河,“兩街”就是臍心河兩岸的兩條街,河東是黨建一條街,河西是門(家)風一條街,“兩園”是指電商產業園和臍心文化園,“一中心”是便民服務中心,村里還將以漁村、電商為元素,發展海邊漁村旅游,把鄉音留下,把鄉物留下,把鄉風留下,建設具有漁村特色的海臍新農村。
行走在海臍,一處處電商彩篷,一輛輛運載快遞的貨車,一個個手持手機做直播的漁民,無不給人以新鮮之感,在互聯網上“趕海”的小漁村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完)
具修補聯系13961368867吳師傅!
·首先將碎屑清除點上膠水,使氫化的木屑硬化。再撒上木粉,灌上膠水進行填充。
·借助刀片、直尺等工具將墩角的缺口支撐,再填入木粉,灌上膠水做出相應的直角造型。為避免木粉過厚膠水滲透不徹底,要分層填充木粉。待造型初步形成之后,再將刀片剔除。除去刀片之后,先對直角進行打磨,使補的造型更為完整自然。
·然后再對整體傷口進行打磨,砂紙由粗到細,先用180號磨出整體輪廓,再用400號細磨。最后用黃皮六百精磨填平砂眼,使整體更為光滑。
·調色時先確定主色為白,調出面漆的吸收度,再逐次加入黃色晶黑棕和紅調出深度和艷度。最后加入適量光亮劑,調出顏色的亮度即可。
·面漆調好之后,開始進行上色,淺色家具不需打底,直接用面漆進行遮蓋。由于木粉顏色較深,與面漆反差較大,所以遮蓋時間較長。為避免上色次數過多,影響流平度,要隨時用細插紙輕磨,使整體更為光滑。上色過程中,發現色差要及時調整,以免色差過大。
·最后將面漆調稀,向周圍過度延伸,使顏色均勻自然。調出紋路色,畫出紋理。先點出碎點,再銜接出模糊的色帶,連貫流暢。最后噴啞光融合劑,找出整體光澤度即可。
這是最后效果,歡迎大家點贊轉發,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