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下是設置計算機屏幕的步驟:

    1.連接顯示器:將顯示器電纜的一端插入顯示器,另一端插入計算機的視頻端口。 確保顯示器已連接到電源。

    2.打開顯示器:按下顯示器上的電源按鈕將其打開。

    3.調整顯示設置:右鍵單擊桌面并從上下文菜單中選擇“顯示設置”或“屏幕分辨率”。 調整分辨率和縮放比例以匹配顯示器的原始分辨率。

    4.擴展或復制顯示:在顯示設置中,選擇“擴展桌面”以將顯示器用作第二個屏幕,或選擇“復制桌面”以在顯示器上鏡像計算機屏幕。

    5.調整方向:如果顯示器旋轉或定位在不同的方向,請轉到顯示設置并選擇適當的方向。

    6.校準顏色:使用內置的顯示校準工具根據您的喜好調整顯示器的亮度、對比度和色溫。

    7.設置多臺顯示器(可選):如果您使用多臺顯示器,請轉到顯示設置并按正確順序排列它們。 您還可以單獨調整每臺顯示器的縮放比例和分辨率。

    8.保存設置:完成所有必要的調整后,單擊“應用”或“保存”以應用更改。

    這些步驟可能會因您的操作系統和顯示器而略有不同,但它們應該為您設置計算機屏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起點。

    當今的數字時代,屏幕旋轉功能已成為許多電子設備的標配。然而Macbook用戶可能會有些失望,因為他們的筆記本電腦似乎并不支持這一功能。但實際上Macbook玩屏幕旋轉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通過使用一些第三方軟件可以解鎖Macbook的屏幕旋轉功能。

    這些軟件一般通過修改系統參數或利用虛擬機技術來實現屏幕旋轉。在具體操作上需要先下載并安裝這些軟件,然后按照提示進行簡單設置即可。要使用Macbook玩屏幕旋轉。

    ·首先需要打開安裝的第三方軟件,然后根據軟件提示對屏幕進行旋轉操作。一般來說,可以通過快捷鍵或菜單欄中的相關選項來快速實現屏幕旋轉。例如,按下Ctrl+Alt+方向鍵或從菜單欄中選擇顯示-旋轉選項即可實現屏幕旋轉。

    Macbook屏幕旋轉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例如,當需要豎向閱讀文檔或瀏覽網頁時,就可以通過屏幕旋轉功能將屏幕豎起來。此外,在編程、繪圖等需要橫向顯示界面的情況下,屏幕旋轉功能也能大顯身手。總之,只要是你需要調整屏幕顯示方向的時候,就可以嘗試使用Macbook的屏幕旋轉功能。

    在使用Macbook玩屏幕旋轉時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事項:

    ·首先,為了保護屏幕,建議不要頻繁的旋轉屏屏幕,以免造成物理損傷。

    ·其次,在旋轉屏幕時要注意電池的使用情況,避免因長時間使用而導致電池過度消耗。

    ·此外,使用第三方軟件進行屏幕旋轉時,要注意軟件的來源和信譽,以免下載到惡意軟件或病毒。

    總之,雖然Macbook的默認設置并不支持屏幕旋轉,但依然可以通過第三方軟件來實現這一功能。在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運用這一特性,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當然,為了保護設備和數據的安全,也要注意一些使用中的細節問題。

    著折疊屏的技術發展,「如何讓手機獲得新的使用形式」又變成了一個熱鬧的話題。其中一類折疊屏設備通過將手機尺寸變大來貼近我們熟悉的平板電腦,兩者高度同源性,產品形態上更加具未來感的同時,交互方式和軟件開發有明確的道路可循。

    The Brief History - and Uncertain Future - of Foldable Phones|Wired

    但「手機加平板」這個組合,它最適合的便攜出行場景也并非是人們的唯一需求。從原理上來說,手機只是一個自帶了交互媒介的算力單元,如果能將算力單元和不同的媒介組合起來,進一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自然更好。大家所熟悉的臺式電腦算是最符合這一組合理念、但又最不具備便攜性的一種形態。

    而在「把手機變成電腦」這條路徑上,廠商們的嘗試則幾乎可以追溯到移動通信設備走向智能化、網絡化的初期了,近兩年「折疊屏」門類的出現,也又一次讓「手機桌面化」這件事再一次被人們關注起來。相較于小米由 MIX Fold 獨占且小問題不斷的桌面模式、后繼無人的堅果 R2 與 TNT 2.0、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雷蛇 Project Linda,我們會驚喜的發現這一小塊冷清的細分市場中仍然堅持著一位活躍的玩家——三星。

    三星 DeX 的產品形態本身亦非首創,但它卻是現階段我們能夠用上的、為數不多的移動設備桌面化體驗之一。在這篇文章中,我合上電腦選擇與三星 DeX 共度一周,希望能為還不熟悉這一功能的讀者朋友帶來一些實際體驗上的參考。

    注:本文旨在關注三星手機上的 DeX 模式(以下簡稱 DeX )的日常使用情況與國內外各類常用軟件的適配程度,所有體驗基于 One UI 4.0 (Android 12)下的國行 S21 生成。

    當如何連接不再是門檻

    拋開千奇百怪的第三方軟件不談,三星 DeX 本身的完成度與功能的可靠程度都是稱得上達標的。

    如果將 DeX 粗略理解為一套專門為電腦屏幕尺寸優化過的桌面啟動器,你就可以了解到 DeX 的實際定義究竟是什么:一套允許用戶通過藍牙、OTG 外設,借助有線或無線投屏,以近似桌面端的形式使用手機軟件的子系統

    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Review: The only thing it doesn't do is fold|YouTube

    比較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三星 2017 年推出 DeX 功能之后沒有半途而廢,而是在一次次隨 Galaxy S 與 Note 系列旗艦的更新中不斷為它加入一些功能。

    經過三年時間的進化,如今要將 DeX 布置起來已經是一件相當輕松的事情。相比于 2017 年的初代產品,你不再需要一塊巨大的專用底座連接手機,一根支持相應規格視頻信號輸出的線纜即可:從手機轉接至 HDMI 或者 DP、通過 USB-C 直連同時為手機充電、甚至直接通過無線局域網串流到智能電視……

    啟動 DeX 需要幾步?兩步:插入、插入

    與此同時,手機本身的硬件特性,也讓 DeX 擁有了可以完全脫離鍵鼠的操作模式。連接顯示器啟動 DeX 模式后,你的手機屏幕也可以變成一塊相當靈敏的觸控板,足夠你完成一些基本的點擊、滑動操作,并且仍然可以通過屏幕虛擬鍵盤完成文字輸入。

    右側按鈕從上至下依次為旋轉觸控板方向、操作指南與退出觸控板模式

    要是你愿意深入挖掘一下 DeX 的能力,或者在手機上做一些比串流看電影更復雜的工作,最好的方式依然是通過藍牙或者擴展塢連接鍵盤和鼠標,徹底將 DeX 模式下的手機變成一臺即插即用的「小電腦」——這時你還可以關掉屏幕觸控板、恢復手機屏幕的顯示,從而獲得一個基礎的雙屏配置。

    有待優化的性能表現

    雖然我曾極為嚴厲地批評過榮耀 X30 Max 那塊「大而無當」的屏幕,但絕對的屏幕尺寸在分屏、小窗這類使用場景中,還是有不可忽視的優勢的。

    不得不承認,懸浮窗口并不能算是一種很好的觀看體驗

    不過 Android 上的分屏與小窗,至今仍然掙扎在「能用」和「可用」之間,距離「好用」還有些距離。對于這樣的現狀,通過折疊屏幕直接增大面積是一種解決方案,為手機賦予一套新的顯示與交互方式則是另一種——三星 DeX 屬于后者。

    盡管后臺運行的軟件數量實際上主要受手機內存限制,三星 DeX 的桌面依然將同時運行的窗口限制在了 5 個。超過這個數量之后,DeX 就會按照窗口打開的順序從舊到新依次關閉進程。盡管我們可以在 Good Lock 的 MultiSatr 插件里關掉這個限制,但這樣操作的確會影響到 DeX 的實際性能表現。

    另外,雖然 DeX 吸收了 Windows 中「將窗口吸附到屏幕側面或頂部以分屏或最大化」這一便捷的窗口操作邏輯,但它的窗口控制邏輯卻與 macOS 有幾分相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窗口右上角的關閉按鈕并不會讓我們退出當前軟件,而是關閉當前的軟件窗口。如果要徹底退出程序,我們仍然需要進入多任務頁面在那里點擊關閉——與三星當年繁瑣的鎖定后臺操作步驟有幾分神似。

    頂部功能按鈕從左到右依次為調整窗口透明度、將窗口固定在前臺、最小化、全屏、關閉窗口

    在 DeX 模式下,我們更是需要及時清理后臺任務。即便在 Galaxy S21 的驍龍 888、8GB 內存組合下,在 UFO Test 中顯示窗口刷新率為 60 赫茲時,頁面滾動與窗口拖拽等操作的觀感仍然沒有一般的電腦順暢。

    光標移動并不如刷新率所顯示的那樣順滑

    三星 DeX 在處理一些高負載網頁任務,比如使用了很多功能模塊的飛書在線文檔或一些同屏彈幕非常多的視頻時,鼠標操作也會有比較明顯的頓挫感,也更容易導致其他后臺軟件的緩存被清理進而出現熱重啟。

    而在通過 DeX 使用已安裝的程序的時候,我則得到了與 Chrome 截然不同的性能表現,也算是從側面印證了 DeX 在重負載網頁中的吃力表現,大概率還是與瀏覽器或網頁本身的優化相關。結合驍龍處理器理論性能以及連接 DeX 時的整體機身溫度,DeX 在大型網頁的處理上應該仍有可優化空間。

    此時的屏幕幀率會降到大約 20 FPS 左右,移動鼠標已經可以察覺到明顯的不跟手

    不過話說回來,除極個別應用之外,通過 DeX 為那些沒有桌面端或者桌面端做得極爛的軟件,提供一個堪用的桌面形態,才更像是三星期望在 DeX 中實現的功能。換一個角度來說,這其實也是我們曾經希望 ARM 處理器的 Mac 們所能夠達成的愿景之一。

    系統應用適配還得看三星

    注:國際版 OneUI 中一些默認應用使用的是谷歌的對應軟件,因此將一些谷歌套件包含在系統應用中

    和國內應用敷衍了事的所謂「老年模式」不同,三星自己的系統應用大多為 DeX 做了到位的桌面模式適配。如果你目前的使用習慣中已經包含了很多三星生態圈內的軟件,DeX 將會提供更加自然的桌面體驗——與 Apple 類似,三星在平板電腦市場的長足耕耘,也積累了足以反哺 DeX 生態的豐厚經驗。

    電話、聯系人與短信

    既然在 DeX 下手機就是電腦,我們自然也可以在 Android 上像 Apple 那樣通過 iCloud 在手機、手表與電腦之間進行電話、短信轉接了。

    無論是打開免提還是連接藍牙耳機,在 DeX 中所獲得的最終體驗都接近無縫,在我看來三星也是除了華為之外,第二家將桌面生態與手機生態做得如此無縫的 Android 廠商。

    唯一惱人的就是,那些運營商的 5G 彩鈴廣告也會隨之而來被投到大屏幕上。

    相機與相冊

    盡管我日常使用的主要相冊軟件是 Google Photos,三星相冊更多的時候都是整理本地圖片之用,但兩者在 DeX 模式下體驗也不分伯仲,無論是比例各異的窗口還是放大到全屏后的布局調整,都做出了完善的適配,相比單純使用手機屏幕自然也能帶來更好的修圖體驗。

    相較于相冊的表現優異,三星自帶的系統相機在 DeX 中的體驗卻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使用上比較接近 Z Flip 3 中合蓋拍攝時的規則:相機僅保留了單一的默認拍照功能,無法在超廣角與長焦之間切換;同時錄像會沿用你上一次錄像時的格式設置,需要調整也只能斷開 DeX、然后回到手機中去設置。

    因此我建議你關閉屏幕觸控板,在手機屏幕上打開相機,此時就與手機上完整的拍照體驗別無二致了。

    DeX 中就只有這一個拍照規格,分辨率 4032*3024

    文件管理

    就像之前在 Material You 適配上原地躊躇許久一樣,Google 的文件極客對 DeX 同樣沒有做出什么優化,無論是小窗還是全屏模式,都是將背景控件拉伸進行填充,按鈕與列表布局仍然遵從移動端排版。

    三星的系統文件管理則借鑒了在 Galaxy Tab 上的排版,會根據窗口的長寬比自行切換移動端的列表排版與平板電腦的雙欄布局——這也應該是所有軟件在桌面模式中進行窗口適配的及格線。

    日歷

    與文件管理的情況類似,Google 日歷對于 DeX 下的寬屏模式更加近似「適配了但是沒完全適配」,無論是寬窗口還是全屏模式中,均不會自動展開漢堡菜單中的邊欄內容,仍然使用移動端的布局與按鈕功能。

    相比之下,三星日歷的適配程度就好上許多,同時可以直接在日歷 app 中調節日程內容的顯示文字大小,便于在不同的外接屏幕類型下實現統一的觀感。

    系統設置

    相比于系統文件管理的窗口比例適配, DeX 模式下的系統設置反而顯得有些奇怪。三星在 Galaxy Tab 系列中很早就已經采用了對于橫向屏幕適配過的雙欄布局,但這種布局并沒有應用在 DeX 中。

    換個角度思考,用戶在手機上使用 DeX 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手機設置完成之后,并不需要十分頻繁的去進一步調整系統設置——不過盡管如此,既然已經有現成的模板,這樣的最終效果就還是顯得有些偷懶了。

    第三方應用優先選擇網頁版

    三星和 Google 的自家應用并不能代表 DeX 的完整體驗。Windows Phone 的歷史教訓已經表明,市場中決定產品成敗的因素絕對不只是產品本身,第三方軟件生態同等重要。

    在 Android 開發者文檔中,Google 早已經為如何將軟件顯示內容擴展到不同尺寸與比例的屏幕上做了詳盡 指導,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對于不同的內容或按鈕類型進行尺寸調整,以顯示更多的有效信息。

    但 Android 的歷史問題無法單純依靠 Google 的設計規范解決,畢竟 Google 所提出的設計規范在國內軟件生態中沒什么話語權和號召力。因此(國內主流的)第三方應用在 DeX 中的表現——哪怕從最樂觀的角度來說——都只能算是「良莠不齊」,個中差生甚至已經躺在「勉強能用」的邊緣了。

    倘若后續 Google 在 Android 12L 中沒有祭出某種形式的「鐵拳」,我對于國內軟件生態未來的多設備普適性依然只能抱以悲觀的態度。這種環境同樣這也會成為 DeX 在國內使用的最大掣肘。

    網頁瀏覽

    DeX 的明顯優勢之一,就是讓在手機上使用桌面端網頁的體驗提升了許多。目前主流瀏覽器應用大多已經是跨平臺架構了,處理 DeX 使用過程中各種奇怪的窗口比例可以說是小菜一碟。

    在我的使用過程中,除了 Chrome 偶爾會出現全屏顯示移動端頁面時僅渲染左上角、需要關閉窗口重新打開才能恢復正常的 bug 外,Firefox、Edge、Opera、Kiwi 這幾款瀏覽器均可以無壓力適應 DeX 中自由變換的窗口比例與全屏模式。

    Chrome 全屏時打開新網頁偶爾會出現的 bug

    其中表現相對比較差的是 Firefox ,在目前的 app 版本下出現了全屏時網頁的縮放比例問題,并且不支持常用的「Ctrl + N」創建新標簽頁與「Ctrl + W」關閉當前標簽頁快捷鍵,使用中的頓挫感也比較明顯。

    右側為正常的桌面端網頁的縮放尺寸

    流媒體音樂

    與瀏覽器相比,各類音樂應用對于 DeX 的適配則真正開始涇渭分明起來。

    Apple Music 和 YT Music 兩款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流媒體應用,均能在 DeX 模式下提供良好的適配效果。不僅全屏模式下采用了分欄界面布局,還會在窗口模式中根據窗口比例自動切換手機與桌面端布局。

    Apple Music 更是直接使用了 iPadOS 版本的界面,堪稱是 DeX 中使用最順暢的流媒體音樂軟件。

    SoundCloud 的適配程度就差了一些,或許是自身體量小的緣故。全屏模式下 SoundCloud 只會將背景進行拉伸填充,沒有對內容進行分欄。

    但是即便如此,相比國內常用的兩款流媒體音樂軟件, SoundCloud 的適配程度依然是領先的:

    網易云音樂和 QQ 音樂在 DeX 中都有不少顯示問題,包括但不限于窗口模式中頁面元素或文字重疊、一些按鈕貼圖的縮放錯誤以及頁面的整體比例失調等等。盡管軟件功能沒有問題,使用體驗依然相當勉強,最適合的使用形式只能是將小窗口調整到手機的比例,降主為客讓 DeX 去主動適應軟件。

    移動辦公

    和絕大多數主要面對國內市場的軟件類似,飛書的 app 也沒有對于寬窗口做什么適配,依然只是將界面元素機械拉伸并填充到全屏。同時 app 內的飛書云文檔同樣沒有什么優化,功能很有限并且還出現了標題文字的縮放比例問題。相比之下,直接使用網頁版云文檔的體驗更好。

    相同的機械拉伸一樣出現在釘釘里,在別處積累的跨平臺開發經驗并沒有在 Android app 中體現出來。更糟糕的是釘釘的網頁版目前已經處于一個半荒廢的狀態,app 不適配導致的體驗缺失無法通過全功能的網頁端進行彌補,總體使用體驗只能算是剛剛及格。

    騰訊會議對于不同屏幕比例的支持程度則好上很多,體驗基本上與 macOS 版本的軟件一致,在自由調整窗口比例、放大到全屏后也沒有什么界面 UI 中的 bug。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 DeX 模式下的騰訊會議是無法直接共享屏幕的,因為騰訊會議會將 DeX 桌面識別為一塊「分屏模式」中的窗口。除非關閉虛擬觸控版,在手機上打開騰訊會議后才能分享屏幕。但是除此之外,騰訊會議的各種攝像頭與麥克風的調用、智能背景之類的功能均可以正常的在 DeX 中使用,屬于適配程度相對較好的梯隊。

    生活便利

    淘寶 app 在 DeX 中體驗一般,無論是 Play Store 還是三星應用商店中的版本。盡管各項主要功能都是正常的,可以直接下單、也支持鼠標滾輪翻頁,但在一部分窗口比例下會出現界面按鈕錯位的情況——與飛書類似,在 DeX 中直接使用網頁版淘寶反而更方便一些。

    比起支付寶,美團在 DeX 中的體驗就有些難以言表,可以說是除了縮放比例之外沒有做任何的適配。除非將小窗口調整成手機的顯示比例,否則迎接你的就是無窮無盡的機械拉伸,僅僅能保證基本功能的正常使用。

    支付寶的情況與淘寶類似,畢竟同是阿里系的軟件,在手機比例的窗口之外也都是單純的拉伸。比較奇妙的是,支付寶首頁中的一些功能板塊其實是做出了雙欄目的布局的,但是無法根據窗口比例進一步調整欄目的數量和寬度,仿佛 feature 沒有寫完一樣。

    得益于三星為指紋認證所提供的 API 與軟件自身的支持程度,哪怕界面被拉伸的如同 wide putin 一樣,你仍然可以在 DeX 內使用指紋付款的,能否調用取決于該軟件是否支持三星手機的指紋認證。因此無論是支付寶還是 Play 商店都可以正常拉起支付界面并完成支付,手機淘寶則會根據軟件版本跳轉支付或者調用網頁版收銀臺。

    內容消費

    作為幾乎徹底放棄 web 端轉向移動端的典范,我對于新浪微博在 DeX 中的表現自測試伊始就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結果也的確如我所預料:無論是微博、微博國際版,還是借由微博接口開發的第三方客戶端(此處以 See 為例),都只在最基本的手機比例小窗口中實現了正常的界面布局,一旦將窗口拉寬或者以全屏打開,你就會感受到真正的圖片「撲面而來、呼之欲出」的感覺:

    微博 app 的博文發布界面

    Twitter 與 Instagram 的 app 本身對于 DeX 的適配程度亦不算優秀,其中 Twitter 只會在不同的窗口比例下做機械拉伸,Instagram 則直接不允許你調整窗口的比例,哪怕點擊全屏也只是將屏幕上下鋪滿、以一種相當暴力的方式解決了窗口比例導致圖片縮放錯誤的問題。

    機械縮放的 Twitter 與鎖定窗口長寬比的 Instagram

    然而盡管如此,以上兩者的體驗都是數倍優于新浪微博的——原因很簡單: Twitter 與 Instagram 擁有全功能的網頁端,app 本身不好用的時候可以隨時切換到瀏覽器使用。

    Twitter 的 web 端與 app 端

    至于嗶哩嗶哩的體驗,盡管其適配程度好于微博,但是程序本身會識別到 DeX 作為一個分屏界面,導致無法直接從小窗口進入全屏視頻,只能先將 app 全屏顯示、再進入視頻全屏播放。而嗶哩嗶哩 HD 更是在啟動界面就出現了縮放的 bug,在手機上和 DeX 中都不好用。

    結合嗶哩嗶哩 app 中越來越多的各類亂糟糟的功能,在同樣全功能的網頁端觸手可及的情況下,網頁 B 站仍然是最適合 DeX 的那個。

    三星軟件商店版本的嗶哩嗶哩 app

    在同行的襯托下, YouTube 在 DeX 模式中的表現反而是最接近完美適配的。視頻內容可以直接放大至全屏,或者根據窗口的比例和形態自動切換移動端與桌面端的排版,與網頁體驗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比較可惜的是由于 Android 自身的前臺判定邏輯,在 DeX 中無法實現電腦上將瀏覽器最小化、實現非 Premium 帳號后臺播放。

    即時通信

    即時通訊類軟件作為目前手機功能的絕對重點之一,它們的適配程度幾乎可以從根本上決定 DeX 最終可以獲得的用戶廣度。幸運的是,針對大尺寸屏幕與折疊屏設備做出針對性優化的 Android 12L 或多或少展示了 Google 未來對于這方面的認可,待到相關開發規范推出之后,DeX 應該也會從中獲利,得到更多軟件主動進行適配的機會。

    但是那個未來還沒有來。

    對比目前國內外數個主流的即時通訊類軟件,我們大致可以將它們的適配程度分為兩類:

    • 主動適配程度很高,用戶使用習慣可以近乎無縫的在手機端與 DeX 之間銜接
    • 以及僅僅做了最基本的適配,只能保證使用時的界面不出錯,既沒有內容分欄也沒有快捷鍵與手勢方面的功能

    我們目前使用很多的 QQ (與 TIM )屬于后者。

    同樣與阿里系軟件類似,QQ 與 TIM 都只針對界面的縮放做出了調整,即便有著 iPadOS 客戶端的開發經驗以及比如 QQ HD 之類的現成模板,兩者填滿屏幕的方式依然是簡單的拉伸、填充,除了內置的照片編輯器因為識別 DeX 為分屏而無法打開之外,其他各項關鍵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并且沒有出現 UI 元素的互相覆蓋和文字切割之類的 bug 。

    而此刻海外市場的表現也并沒有特別出色, Facebook Messenger 與 WhatsApp 作為全球聊天軟件用戶占有率的前兩名,開發規范卻顯著落后。和 QQ 類似,Messenger 與 WhatsApp 都沒有做出 DeX 中的內容分欄,只通過單純的內容放大來填滿屏幕。

    左為 WhatsApp ,右為 Facebook Messenger

    與前面的例子相比,適配程度達到了第一梯隊 Discord 的方式則有些巧妙。盡管乍看上去無論是在窗口模式還是全屏模式中, Discord 都是簡單的界面拉伸以填充,但是它將側邊欄和底部分頁藏在了一個雙指的橫向滑動背后,并且是在任何窗口比例下都可以呼出的,動畫的流暢與自然程度都相當令人滿意,是為數不多 DeX 與桌面端軟件體驗相近的例子之一。

    房間里的大象:微信

    閱讀至此,你可能已經發現前面列舉的所有測試對象中都缺少了一款大家已經無比熟悉的軟件——微信。

    將微信保留到最后,并非因為它做出了多么重磅的適配——恰恰相反,微信在 DeX 中的使用體驗差到令人發指,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將結論拋在前面:微信就是三星 DeX 在國內普及的最大絆腳石

    在前面幾乎每一款軟件的測試結論中,我都會強調一個功能點,那就是「縮放正確」,也就是軟件可以根據顯示設備的規格調整內容,避免顯示結果過大或者過小。上述所有軟件中,哪怕是適配比較差的那些——比如微博和美團——起碼都保證了文字的顯示尺寸正確。唯有微信、只有微信,無論是三星應用商店還是 Play 商店中的版本,連界面內所顯示的文字縮放比例都是錯誤的:

    微信對于 DeX 的抗拒也是從軟件的啟動時便開始的。除了比如 1Password 這樣因為安全原因無法在 DeX 中打開的軟件之外,微信還是唯一一個在軟件的啟動階段就碰到 bug 的樣本。無論是從菜單欄還是應用抽屜中打開微信,啟動畫面都只會顯示幾秒鐘,然后整個窗口直接關閉。起初我還以為微信根本無法在 DeX 里面運行,再嘗試的時候才發現這只是窗口的閃退,微信本身還是可以啟動的——再點擊一下微信的圖標,你就會看到上面那個讓人血壓飆升的窗口。

    萬幸的是微信的各項功能至少都可以正常運行,無論是小程序還是發紅包,并且多虧了三星的接口支持,微信也可以直接在 DeX 模式內調用手機的指紋支付。令人不解的是,企業微信——同樣是三星應用商店與 Play 商店兩個版本下的縮放比例都是正常的,至少是其他騰訊系軟件的平均表現。

    不過至少這個時候我們還有不離不棄的 Chrome ——在目前的版本中,退出屏幕觸控版后以「自己掃自己」的方式登陸網頁版微信還是可行的。除此之外,微信在 DeX 模式下最多只能算是勉強可用的狀態。

    DeX 的困境

    雖然標題是「與三星 DeX 度過一周」,從我在 S21 上第一次體驗到 DeX 模式到整篇文章的完成,實際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月。

    在這期間我斷斷續續的使用著 DeX ,既作為偶爾投屏看電影的娛樂設備,也試著在上面編輯過三四千字的稿子。平心而論,國內軟件對于 DeX 的適配程度還是稍稍超出了我的預期,并且 DeX 允許自由調整窗口尺寸的特性也讓那些堅持不兼容的軟件有了一個至少可以使用的底線。

    盡管如此,以目前軟件與硬件兩方面的綜合表現來看,DeX 距離真正發展壯大仍然有相當的距離。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比如微信所體現出來的——就是缺乏一套更成熟的軟件體系。

    說來也巧,就在我開始逐個測試軟件、準備整理成文的那幾天,我一直很喜歡的油管主 MrMobile 也上傳了一部關于三星 DeX 的視頻,唯一不同的是他所關注的更多是三星手機加上 DeX 能否成為現在筆記本電腦的一個替代品,而我在嘗試探索把 DeX 模式下的三星手機當成一臺輕量化的小主機使用。盡管立意不盡相同,我們從使用中得到的最終結論卻依然是一致的:無論是取代筆記本還是成為可拆卸的主機,DeX 都已經展示出了足夠的潛力。它與成為超級成功的產品之間的唯一阻礙,就是其它的軟硬件廠商是否希望 DeX 最終走向成功。

    與此同時,對于我們這些國內用戶來說,在這樣一個分崩離析、各自為政且一家獨大的軟件生態中, DeX 的更是缺點被成倍放大了。缺少來自 Google 的有力規范,我對于未來軟件廠商的適配積極性抱有悲觀的態度;再加上譬如微信這種「電子垃圾」的橫行霸道,哪怕我個人非常喜歡 DeX 背后的概念,也不得不忍痛割愛、在結束這段時間的體驗之后將它束之高閣,僅僅當作投屏看電影和翻閱照片的備用桌面。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