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小白一鍵重裝軟件的客服。
電腦怎么增加C盤空間呢?很多朋友新買的筆記本電腦是固態的硬盤,我們知道固態硬盤的空間相對比較小,時間長了系統盤會出現空間不足的狀況,那么如何增加C盤的空間呢?下面小白系統帶你看下具體操作。
自帶磁盤給C盤擴容方法
注意:由于擴容C盤空間只能是相鄰的分區進行擴展,比如我們的硬盤的分區是CDE順序,那么只能通過D盤借用空間擴展到C盤。并且需要把相鄰的分區進行格式化,所以建議先把相鄰的分區資料轉移,以免造成數據丟失。
操作步驟:
1、右擊我的電腦點擊“管理”,下圖所示:
2、點擊右側的“磁盤管理”,就可以看到電腦硬盤的具體分區了。
3、點擊C盤相鄰的分區右擊選擇“刪除卷”,出現提示點擊是,下圖:
4、然后分區變成“未分配狀態”,那么現在右擊選擇C盤,點擊”擴展卷“,然后點擊下一步。下圖:
5、到了擴展卷向導界面,繼續點擊下一步。然后點擊”完成“,下圖:
6、可以看到我們的C盤分區的空間已經由20多G變成60G的大小了,這樣C盤的擴容成功。
硬件搭配增加C盤空間
對于新買的筆記本電腦,可能固態硬盤只有120多G的空間,如果要分2到3個區,那么系統盤空間就會很快滿了,在這里推薦您嘗試使用固態+機械的搭配方式,固態作為系統盤,機械盤作為資料存儲,這樣既能保證系統快速運行,也能保證資料存儲合理。
以上就是關于電腦增加C盤空間的方法,在操作前記得資料備份哦,以免造成文件丟失的現象。
文作者:zirren
電腦用久了,因為一開始預留空間不足就會出現C盤不夠用的情況,而且每次打開我的電腦看到紅色的條條也很煩人。這時候數據都存儲了很多,軟件裝了一大堆,而且不想重裝系統,那么怎么實現無損擴容系統盤空間大小呢?
Windows磁盤管理 | 擴展卷
利用系統自帶的磁盤管理擴展
如要利用系統的磁盤管理工具實現C盤擴展,那么壓縮出來的未分配磁盤必須緊鄰C盤右側;也就是說要實現C盤擴展其他卷,其他未壓縮出來的磁盤卷必須跟C盤在一起,中間不能間隔其它磁盤;因此如果想要擴展C盤卷,可將整個D盤壓縮出新空間或者刪除,然后再在C盤上右鍵,然后選擇“擴展卷”即可。
▼在桌面左下角開始菜單“Windows徽標”上單擊右鍵>“磁盤管理”,調出Windows磁盤管理工具(或者右鍵點擊“我的電腦”>“管理”>“磁盤管理”)。
▼部分擴展:此擴展適應于C盤需要從D盤劃分出部分空間。在D盤上點擊右鍵“壓縮卷”,然后彈出壓縮窗口,壓縮出新的空間用于新建D盤,剩余空間為C盤擴展空間。
注意:因為擴展卷只能擴展相鄰的卷,因此,此方法需要刪除D盤,請提前備份數據。
▼輸入壓縮的空間大小,這時候需要先把D盤空間清空,請提前備份數據,然后輸入壓縮的空間大小,也就是以后新建D盤的空間大小。輸入空間之后點擊“壓縮”會在D盤旁邊壓縮出一個未分配空間。
▼壓縮完空間之后,需要刪掉D盤(請提前備份數據),然后再C盤上單擊右鍵“擴展卷”即可對C盤完成擴容;剩余的選擇新建磁盤即可。(由于我的沒有做實際操作,所以是灰色)
▼調出擴展卷使用向導,單擊“下一步”。
▼選擇需要擴容的磁盤,填寫空間大小,單擊“下一步”。
▼單擊“確定”,完成空間擴展操作。
合并擴展:如果不需要保留D盤,把C盤和D盤合并的話就比較簡單了;只需要把D盤數據備份然后刪除D盤,然后C盤直接擴展卷就可以了。
當然還可以直接刪除D盤,然后擴展C盤選擇擴展容量,最后將剩余的容量新建D盤即可,前提是D盤為主分區不是邏輯分區,不然不能合并到C盤。以上操作是為了先把D盤分開然后再和C盤合并,效果類似。
使用命令行擴展
本操作前提需要一些基本的CMD命令,如果對命令不是很熟悉的可以參看我前面寫的一篇文章。
“開始”>“運行”,輸入CMD,打開命令提示符并鍵入 diskpart進入DOS分區管理。
在 DISKPART 提示符下,鍵入 list volume。 記下你想要擴展的基本卷。
list volume:顯示所有磁盤上的基本卷和動態卷的列表。
在 DISKPART 提示符下,鍵入 select volume 。 這會選擇你想要擴展到同一磁盤上的連續空白空間中的基本卷 volumenumber。
select volume:選擇指定的卷(其中 volumenumber 是卷編號),并賦予其焦點。 如果未指定卷,則 select 命令會列出具有焦點的當前卷。 你可以通過編號、驅動器號或裝入點路徑來指定卷。 在基本磁盤上,如果選擇卷,則還會賦予相應的分區焦點。
在 DISKPART 提示符下,鍵入 extend [size=]。 這會以兆字節 (MB) 為單位將選擇的卷以指定大小進行擴展。
extend:將具有焦點的卷擴展到下一個連續的未分配空間。 對于基本卷,未分配的空間必須與具有焦點的分區在同一個磁盤上,并且必須在該分區之后(扇區偏移量高于該分區)。 動態簡單卷或跨區卷可以擴展到任何動態磁盤上的任何空白空間。 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將現有的卷擴展到新創建的空間中。
如果以前使用 NTFS 文件系統格式化了分區,則會自動擴展文件系統以占用較大的分區。 不會發生任何數據丟失。 如果以前使用除 NTFS 以外的任何其他文件系統格式對分區進行了格式化,則此命令將失效并且不會對分區進行任何更改
size:要添加到當前分區中的兆字節 (MB) 空間量。 如果你未指定大小,則磁盤會擴展,以占用所有未分配的連續空間。
磁盤管理工具 | DiskGenius
DiskGenius是一款磁盤管理及數據恢復軟件。支持對GPT磁盤(使用GUID分區表)的分區操作。除具備基本的分區建立、刪除、格式化等磁盤管理功能外,還提供了強大的已丟失分區搜索功能、誤刪除文件恢復、誤格式化及分區被破壞后的文件恢復功能、分區鏡像備份與還原功能、分區復制、硬盤復制功能、快速分區功能、整數分區功能、分區表錯誤檢查與修復功能、壞道檢測與修復功能。
▼DiskGenius是一款非常強大的磁盤管理工具,這里我們只用他的“無損調整分區大小”,因此我們根據自己的操作系統版本下載免費版的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其他的功能請支持正版。使用DiskGenius調整分區大小非常簡單,而且不需要事先騰出相鄰磁盤空間,但是,數據無價,使用之前依然建議請先備份數據。
DiskGenius下載地址
▼解壓縮運行軟件,可以看到自己的所有磁盤信息。
▼選擇C盤,然后選擇“分區”>“擴容分區”,進行C盤擴容。
▼然后選擇要縮小的分區,我這里要從D盤分出部分空間到C盤,所以選擇D盤。
▼調整分區容量,輸入要調整到目標分區的大小,藍色進度條顯示也很直觀。
當分區比較大,分區上的數據比較多時,無損分區調整過程的用時可能會稍長一些,這時,您可以指定調整后的操作,之后離開電腦,先去處理別的事情。
▼點擊開始,提示注意事項和操作步驟。
當硬盤或分區存在某種錯誤時,比如磁盤壞道或其它潛在的邏輯錯誤,或者由于系統異常、突然斷電等原因導致調整過程中斷時,會造成分區大小調整失敗,導致正在調整的分區所有文件全部丟失。因此,無損分區調整是一項有風險的操作。所以,當分區內有重要的文件時,請一定要先做好備份工作,再進行無損分區調整操作!
▼這時候會自動重啟進入PE模式進行分區調整,調整完之后自動重啟。
無損分區調整操作,如有涉及到系統分區(通常是C:)時,DiskGenius會自動重啟電腦進入DOS模式,并自動運行DiskGenius DOS版來完成無損分區調整工作,分區調整結束后,又會自動重新啟動電腦,返回到Windows系統;
此圖片來源于官網
▼調整完之后查看下,沒有問題。
總結
利用系統自帶的磁盤管理可以很快的擴充C盤空間,但是需要騰出D盤的數據。雖然操作簡單,但是操作步驟繁瑣。另外如果想要擴展的分區是邏輯分區中的劃分出來的分區,則無法擴展邏輯分區以外的未分配空間到系統盤。
可以利用磁盤分區的工具軟件很多,其它的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DiskGenius是其中非常好用的一款。而且現在不需要自己啟動DOS運行軟件了,已經大大的簡化了操作難度和步驟,比較推薦這種無損調整分區的方式。
據內部組成結構的不同,筆記本硬盤存在機械硬盤(HDD)、固態硬盤(SSD)以及混合硬盤(SSHD)三大分支。當我們遇到筆記本存儲空間不足或是對讀寫速度不滿時,又該如何在三種硬盤之間抉擇?
三種硬盤的差異
HDD是由磁頭、磁盤和馬達為主構成的純機械形態的硬盤,它的優勢是容量大、價格低,而且技術最為成熟可靠。
但是,由于數據的讀寫都需要磁頭在不同碟盤或不同位置上尋址,所以存在延遲較高、讀寫速度較慢、怕震動磕碰等缺陷。筆記本可用的HDD都是2.5英寸版本,只是厚度存在9.5mm和7mm兩種標準。
SSD是由NAND閃存芯片、主控和緩存(可選)構成的純電子形態的硬盤,它的優勢是速度快、重量輕且不怕震動,可靠性極高。
但是,同容量的SSD價格至少是HDD的2倍起,容量越大價差越大,所以一般只能作為HDD的搭檔,從而實現存儲空間和速度的平衡。筆記本可用的SSD包括2.5英寸標準SSD和M.2 SSD兩種形態,后者還可細分為SATA通道和PCIe通道兩種版本。
SSHD是HDD的升級版,在磁頭、磁盤和馬達等模塊的基礎上增加了數GB的NAND閃存用戶數據緩存,可以起到顯著提升開關機和常用程序的啟動速度,而且是越用越快(圖3)。
雖然SSHD的性能不如純SSD,但通過一個硬盤位就能解決HDD讀寫速度孱弱的能力,依舊有著一定的市場空間。筆記本可用的SSHD都是2.5英寸版本。
問題來了,三種硬盤各有優劣,我們又該如何區別對待呢?
看“本”下菜碟
筆記本是否有必要更換/升級硬盤,需要視具體的型號而定,因為很多時候并非想換就能換的。
原因很簡單,2014年以前的筆記本大都只有1個2.5英寸硬盤位,想換M.2 SSD都“沒門”;如今很多新款輕薄本只有1個M.2插槽,想安裝大容量的HDD也沒戲。因此,當你有對硬盤“下手”的需求時,請先通過網絡或自行拆機(大多只需拆下底蓋即可),看看筆記本內置了多少硬盤位以及硬盤位的具體規格。
接下來,才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硬盤替換。
HDD的選購建議
隨著SSD硬盤的崛起,HDD(筆記本)硬盤品牌僅剩下了西部數據、希捷、東芝和昱科(HGST)四家,由于HDD硬盤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同容量產品間比拼的就是誰的價格更便宜,誰的質保時間更長,至于性能則是轉速越高越好、緩存容量越大越好。
很多早期筆記本標配的HDD硬盤容量還停留在320GB或500GB,如果你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又承擔不了大容量SSD的高昂售價,在HDD的升級上可選1TB和2TB兩個容量版本以及5400rpm和7200rpm兩種轉速規格的搭配組合。
目前1TB HDD硬盤存在5400rpm和7200rpm兩種轉速標準,前者售價從274元到299元不等,如圖中所見它們都采用了7mm厚度設計且內置128MB緩存,在性能和兼容性上幾乎沒有差別。在這個大前提下,擁有3年質保的西部數據藍盤最具性價比。
如果你希望HDD的性能再強些,可以考慮7200rpm轉速的硬盤,可惜該轉速的最高容量暫時只有1TB,售價從399元到465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昱科和西部數據的7200rpm硬盤上市時間較早,所以它們的厚度都是9.5mm,緩存容量也僅有32MB。而希捷酷魚Pro上市較晚,所以7mm厚度和128MB的緩存兼容性和性能更好一些,但它的售價也較對手貴了不少。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昱科的7200rpm硬盤最值得選擇。
如果你追求更大的存儲空間,不妨將目光投向2TB容量的HDD硬盤上,它們的售價從499元到529元不等。
其中,東芝的2TB HDD硬盤價格雖低,但9.5mm厚度并不適合最新款的輕薄本,所以同樣賣到499元且支持3年質保的西部數據藍盤就更具競爭力了。考慮到2TB和1TB HDD之間的價差只有100元左右,而容量卻相差1倍,所以如果當前你有給筆記本升級HDD的需求,筆者更建議大家優先考慮2TB容量的版本,畢竟“有容乃大”就是HDD硬盤的采購真諦。
SSHD的選購建議
如果你的筆記本只有1個2.5英寸硬盤位,而你又忍受不了HDD硬盤的“龜速”,那就需要視錢包在SSHD和SSD硬盤之間取舍了。目前生產SSHD混合硬盤的廠商只剩下了希捷酷玩系列,其1TB和2TB容量的SSHD售價分別為489元和769元,它們都采用7mm厚度設計且內置8GB NAND閃存。作為對比,480GB/512GB容量的SSD售價在399元到599元不等,960GB/1TB容量的SSD售價則基本都在900元到1500元之間,容量價格比遠不如SSHD。
如果你沒有存儲海量照片、音樂、視頻和游戲的需求,480GB容量的2.5英寸SSD基本夠用,但如果你有上述需求,那就唯有SSHD才能滿足容量和速度之間的平衡了。相對而言,希捷酷玩的1TB版本性價比最高,它僅比7200rpm轉速的1TB硬盤貴了一點點,但卻具備越用越快的潛質,非常適合只有1個2.5英寸硬盤位的筆記本用戶考慮。
SSD的選購建議
從實際的體驗來看,為筆記本更換SSD,遠比升級大容量的內存更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正如前文所述,SSD雖然從2018年中開始就出現了大幅降價,但當前的容量價格比依舊遠不如HDD,所以它僅適合對容量大小不敏感,或是內置2個或更多硬盤擴展位的用戶和筆記本。
需要注意的是,SSD受制于其結構形態,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內部的數據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非一線品牌還存在原片、白片和黑片NAND閃存顆粒的問題,如果采用后兩者的NAND閃存質量堪憂。
因此,無論你選擇的是2.5英寸SSD硬盤還是M.2 SSD,都要認準一線品牌旗下的產品,比如英特爾、金士頓、三星、閃迪、東芝、西部數據和鎂光等,盡量不要貪便宜選擇不知名的小廠產品。
請放心,一線品牌大都提供了定位更主流的SSD型號,其中480GB容量的2.5英寸SSD價格多在400元左右,它們和更高價位(如三星860 EVO/PRO)SSD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4K性能上,日常的體驗差異不算太過明顯。
如果你的筆記本同時擁有2.5英寸硬盤位和M.2插槽,可以考慮256GB的M.2 SSD;如果你的筆記本沒有2.5英寸硬盤位,只有1個M.2插槽,筆者則建議一步到位升級到512GB的M.2 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