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時間和某企業領導聊到他所在的行業的變化,我說,基于現在市場環境,業內企業未來的核心能力將聚集于品牌和服務,品牌需要依靠公司整體的力量自上而下構建,服務主要靠一線員工自下而上的踐行。事實上,我們稍做留意會發現,市面上以服務著稱的企業,其優質的服務主要來自一線員工,背后的共同原因是,相較同行,企業在員工身上有更多的投入,包括薪酬福利、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等。
客戶認同我的看法,并且表示他們現在的市場策略就是通過服務提升客戶黏性,一個具體的做法就是,他要求企業內部經營人員,要緊緊盯著公司大客戶和行業內前100的目標客戶,有事沒事都要去客戶那里坐坐、和客戶相關人員保持強聯系……我問他,這個成效如何,客戶說,不太理想,主要是他們的經營人員都比較“功利”,“沒啥事”都不愿意去客戶那里,也不太擅長和客戶“侃大山”。
類似地,最近有家企業的市場人員和我反饋,今年以來,他們公司推進“全方位,多層次”的對接客戶,稱之為“立體化”營銷,其特點之一就是要求公司內部不同層面的人員和客戶建立聯系,最理想的狀態是公司內部不同層面人員與對方不同層面領導建立聯系,確保客戶有任何需求,企業內部都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
據他的描述,時至今日,他們公司內部至少有5位以上不同層級的人員總是“有事沒事”聯系同一個客戶,而且因為很多客戶都沒能建立起多層次的對接,所以公司內部這5位以上人員通常聯系的是對方同一個人,這讓有些客戶非常惱火,直言朋友公司內部太亂了,讓一個人和對方聯系最好。
我問我的這位朋友,這樣的“立體化”營銷半年時間下來,公司的經營業績較往年是否有更大的提升,他說,完全沒有。他進一步解釋說,這可能主要和現在的市場環境有關,但事實上據他的了解,沒有一個客戶是因為“立體化”營銷而直接帶來的……
這讓我陷入了沉思,一段時間以來,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增強客戶的黏性,我甚至也認同“有事沒事到客戶那里去坐坐,露個臉”這樣的經營方式,但我也確實注意到這樣的方式或許并沒有什么效果,因為在客戶有需求時,他真正需要的是供應商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怎樣的行業或企業,做好服務最核心的是專業能力。
有些人會覺得只要天天和客戶黏在一起,肯定就有生意做,過去只要有機會請到甲方吃飯、喝酒,通常就會有業務來,而當下,一方面很多甲方基本上不給乙方請客的機會,另一方面,很多的乙方內部管理機制也不支持請客吃飯……在我看來,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乙方,做好服務的關鍵,不是提供“服從性”,而是提供“專業性”。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汽車行業的競爭極其激烈,好車太多,買車的人挑得眼都花了。那么,一輛新車應該如何引起消費者關注呢?和游戲聯名?把自己植入電影?甚至買汽車送股票?這些都是可行的策略,但是有一款汽車領導腦洞更大:他們找了一位“神人”,讓他用積木搭了一輛一模一樣的新車,送到車展展覽。
這輛神奇的車除了車架和輪胎之外都是用積木搭出來的,長4.9米,寬1.9米,高1.7米,和原車的誤差只有零點幾厘米。你猜,這輛車用掉了多高積木?103萬粒,重達2~3噸。更神奇的是,它居然真的能開。
這輛車震撼了當年的車展。在互聯網上,“用積木拼的車能開多快”這個話題的閱讀量達到了幾千萬次。“拼”出這輛汽車的“神人”是中國大陸首位樂高專業認證拼砌大師蔣晟暉。
蔣晟暉從小就喜歡拼積木,長大后出國留學,有時候在學校做完實驗無聊,他就靠拼積木打發時間。他在這方面很有天賦,越拼越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驚動了樂高官方。2017年,他拿到了樂高集團官方授予的“中國大陸首位樂高專業認證拼砌大師”稱號。到今天,全球拿到樂高官方認證的只有21人。
然后,他開始提供一項我們想都想不到的服務:幫人拼模型。不是把樂高套裝拼成成品,而是按照你想要的樣子,拼出任意模型,比如前面提到的那輛車。
為了精確地還原真車,蔣晟暉從汽車廠商要到了原車的三維設計數字文件,然后在電腦里用積木模擬拼搭。因為汽車車身有太多流線,用方形顆粒還原太難,所以他決定大量采用只有1/3厚度的超薄顆粒,這意味著搭建的復雜度倍增。他們團隊一共有10個人,他們一起沒日沒夜地連續搭建了50天,才最終有了震撼成都車展的這件作品。
再強調一次,服務的關鍵,不是提供“服從性”,而是提供“專業性”,服務業的未來不是做牛做馬,不是做別人“不想做”的事,而是做別人“不會做”的事。
我曾經幫助某央企做薪酬改革,服務期間,客戶領導和我提起,希望我全程駐場服務,我當時的解釋是,你們希望我有豐富的經驗,我自己也希望我有豐富的經驗,而這些豐富經驗的獲得并不能靠服務某一家企業獲得,所以,項目期間,我需要到別的企業去看看,需要和我們的后臺的團隊不斷的討論和分析,我不能長期在現場……客戶領導聽完后,同意了我的要求,而事實上那個項目是我服務過的最成功的項目之一,很多年過去了,方案依然運行良好。
一談到服務,很多人會覺得應該是“無微不至”“沒有底線”“做牛做馬”,甲方想要天上的月亮,乙方也應該想辦法摘下來,而漸漸地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服務理念和方式或者會越來越沒有市場。一方面,客戶比我們相像中的更迫切地需要專業的團隊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另一方面,新生代員工事實上越來越排斥以服務為名的無底線的行為。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講情商比知商重要,而事實上,在絕對的智商面前,情商不值一提。任正非講過一個故事,華為俄羅斯有個科學家,做出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每次任正非到俄羅斯去開會,會上表揚他,他只會“哦哦哦,嗯嗯嗯”,其他啥都不講。他每天只是待在研究所里玩電腦,從來不跟任何人搞社交,甚至不談戀愛,誰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
就是這么一個古怪的人,突然有一天告訴任正非:“他把2G到3G的算法突破了。”任正非聽了以后非常激動,此后華為一舉反超了愛立信,大規模占領了歐洲市場,才有了后來的4G、5G。
種種跡象表現,服務行業接下來也是國內經濟發力的關鍵點,對于企業而言,服務能力也是未來生存的關鍵,但是我們要認識到服務的關鍵是專業性,是解決問題,并非服務好某個人,更不是無底線的委屈、妥協,乃至跪舔。
讓服務回歸本質,也是每一位以服務為職業的職場人的責任和使命!(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歡迎關注)
作者簡介
王榮增:管理咨詢師、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CMC)、管理培訓師、商業作者。專注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咨詢及培訓,著有《精進管理: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半年計算機板塊走勢低迷,但隨著行業基本面持續修復和宏觀政策支持科技產業發展,疊加海外降息周期,下半年計算機板塊有望迎來轉機。目前計算機的機構持倉、估值和成交量均處中樞以下位置,具備較高向上彈性空間。本文將從新技術、新市場和新需求三個方面分析下半年計算機行業的投資機會。
新技術驅動,AI應用迎來爆發期
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計算機行業走向新的高度。國內外大模型持續迭代,特別是多模態大模型的進步,帶動了國內AI應用的MAU(每月活躍用戶數)突破千萬級。AI手機、AIPC等產品的密集催化,也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視頻市場和辦公、設計類場景正成為AI應用的主要落地領域。隨著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在系統層級打通AI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AI技術將在更廣泛的領域發揮作用,為計算機行業帶來持續增長動力。
新市場拓展,出海成為增長新引擎
計算機行業的出海已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成為重要的潛力市場。國內計算機公司正充分利用供應鏈優勢,在硬件產品端實現突破并進行全球銷售。例如,金融機具、工業軟件等產品正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軟件與服務企業也在利用高性價比和優質服務,結合國內快速發展的場景優勢實現出海。這種全球化戰略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也能提升我國計算機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出海戰略的深入推進,將為計算機板塊帶來持續的業績支撐。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計算機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AI技術的突破、海外市場的開拓以及國內需求的回暖,構成了推動行業發展的三大動力。作為金融從業人員,我們認為,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這些趨勢,把握住計算機板塊可能出現的投資機會。同時,我們也建議投資者保持謹慎,因為技術發展和市場拓展都存在不確定性,需要綜合考慮各種風險因素。總的來說,下半年計算機板塊有望實現較好表現,但具體投資還需結合個股基本面和風險偏好進行慎重決策。
本文源自金融界
算機的就業前景目前存在很大爭議。
有人認為它已經跌落神壇,也有人認為它依然是永恒的王者。那么計算機真的跌落神壇了嗎?
事實上,計算機專業目前仍然是就業市場上一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從縱向來看,2000年我國互聯網剛剛起步。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如騰訊、百度、新浪等進入市場還不久。在那個年代,只要會寫代碼,稍微懂點開發,無論是專科還是本科,找不到工作是不可能的。
2012年開始,互聯網行業真正進入紅利期。
移動互聯網崛起,智能手機出現,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啟動互聯網+模式。各行各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量暴增。
這個時候,名校背景加計算機專業,再加上懂算法、會寫代碼,等于王炸,進大廠毫無壓力。
但從2013年開始,進入大廠的門檻提高了。先是對算法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代碼能力和項目經驗越來越重視。
同樣是名校計算機專業出身,代碼和算法能力好的進大廠依然沒有壓力,但代碼不行的混子只能退而求其次,憑專業優勢進入二線互聯網公司、國企、央企或銀行。
雖然比不上大廠,但職業發展還算可以。
來到2020年,創業公司減少,大廠業務量下降,最終導致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減少,這也是目前大廠降薪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必須承認,互聯網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再加上近幾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太多,想進大廠越來越難,越來越卷。
那么計算機不能再入行了嗎?并非如此。
雖然目前很多互聯網企業處境困難,但非常多的傳統企業、制造業以及金融服務行業仍然需要大量計算機人才。
因為現在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核心業務和技術的自主權不能完全依賴外包,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高端制造業中也有非常好的高薪機會,對于能力強的人而言是非常好的機遇。
從橫向對比來看,計算機專業的就業面和薪資待遇普遍比其他行業要好一些。
至少幾乎所有單位都在招聘計算機專業人才,可選擇的范圍會更廣。而其他專業的就業往往只能靠運氣。
而且在考公考編時,計算機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明顯低于財會類、文學類等專業,優勢依然突出。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計算機行業競爭激烈就忽視其就業面廣這一優勢。在關注大廠的同時,也要看到傳統行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
總之,計算機專業依然穩坐神壇。
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