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工作原因,筆者上班的狀態可以用"埋頭苦干"來形容,經常是"工作表現沒有很突出,腰椎、頸肩倒是十分突出"。這要是年紀大了,可免不了要弓腰駝背。因此,選擇一款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電腦支架十分必要。
經過在購物網站一番對比,筆者最終選擇了"最不像電腦支架"的樂歌S6 Pro。那么這款工作站能在實際工作中帶來哪些體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外觀設計:配色簡約,功能不簡單
在筆者印象中,抬高筆記本的設備大多只是簡易的筆記本托架。萬萬沒想到,樂歌S6 Pro卻采用工作站的造型風格,刷新了我對"筆記本支架"的認識。至于其有何作用,我在后面會詳細介紹,我們首先來談談樂歌S6 Pro的外觀。
外觀方面,樂歌S6 Pro主打簡約風格設計。整機主色調為白色,正面給人以純粹、素靜的視覺感受。在前面板中央,樂歌S6 Pro搭載了一塊屏幕,可以與手機APP聯動,支持"無感知"健康監測管理系統。
而在機身側面與背部,樂歌S6 Pro采用布藝風格設計,看起來十分平淡、典雅,與前面板一白一灰,一剛一柔,更顯出樂歌S6 Pro的淡雅與時尚。同時,樂歌S6 Pro得布藝材質與不少智能音箱上覆蓋的織物材質相近,在搬它到桌面上的時候,能感受到背板織物的手感相當舒適,就好像汽車座椅的靠墊,將整個手掌包裹在其中。
在布藝側板下方,樂歌S6 Pro還帶來了一些巧思。比如:樂歌S6 Pro的左側擁有一個USB接口,可在工作間隙為手機充電。機身右側,樂歌S6 Pro則加入了一枚紫外線消毒按鈕,可以對手機、鍵盤、錢包等常見物品進行消毒。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樂歌S6 Pro的底部。在樂歌S6 Pro的底部放置了UVCLED紫外線燈,具備一定傾斜角度,防止消毒時紫外線對人眼與皮膚造成損害。
使用體驗:抬高屏幕,辦公宛若新生
與大多數筆記本支架的基本功能相近,樂歌S6 Pro的主要功能是抬高筆記本位置,使用戶工作時能平視屏幕,不必再低頭彎腰辦公。
據官方宣稱,樂歌S6 Pro能將屏幕抬高13.5厘米,正好能讓我從"伏案"辦公變成仰頭工作。使用樂歌S6 Pro后,筆者頸部的酸痛感得到了緩解,相信在我長期使用后,我的頸椎一定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既然是工作站,功能就要一應俱全,不然怎么對得起這碩大的"身軀"。當你將前面板拉開,就能看到樂歌S6 Pro內部的儲物空間,對于筆者這樣工作桌沒有抽屜的用戶,樂歌S6 Pro的收納功能簡直是雪中送炭。
平日里,我的桌面上各種數碼產品推擠成山,數據線也雜亂無章,想在其中找到需要的產品,可謂難度不小。樂歌S6 Pro抽屜內的空間很大,里面放上幾部手機、幾條充電線都不在話下,而且樂歌S6 Pro正面屏幕邊緣還能貼上便利貼,有啥注意事項一目了然。
創新功能:樂歌小秘書+UVC紫外線消毒
除了這些基礎功能,樂歌S6 Pro還帶來了不少創新之處。上文提到,樂歌S6 Pro的正面搭載一塊4.5英寸屏幕。小編起初以為這是手機投屏的窗口,后來才知道這是樂歌S6 Pro獨有的"樂歌小秘書"。它既能充當你的辦公助理,幫你查收郵件,又能提醒你"多喝熱水"注意休息,甚至還支持"無感知"心率監測,頗有幾分"大屏音箱"的既視感。
對于小編而言,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飯。但經常熬夜工作,也使我格外擔心自己的身體情況,樂歌S6 Pro就能通過感知面部毛細血管的收縮,實時監測我的心率,使我能根據心率情況及時調整工作負擔,從而更合理地分配工作與休息。
除此以外,樂歌S6 Pro還具有紫外線殺菌能力。就像醫院里的紫外線射燈一樣,樂歌S6 Pro利用波長為275nm的紫外線對辦公桌進行消毒,我就經常將手機、出入證等常接觸的物品放在底部消毒,保證這些物品的清潔干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紫外線直射容易對人眼造成損害,樂歌S6 Pro還將紫外線消毒開關設計了防誤觸機制,只有長按按鈕,才會在15秒后開啟紫外線消毒;平時無意間誤觸并不會開啟紫外線消毒,因此,樂歌S6 Pro的安全性絕無問題。
總結
經過一周的使用,樂歌S6 Pro已經成了我辦公桌上最重要的成員。從最初只是為了抬升筆記本屏幕,再到后來樂歌S6 Pro豐富的儲物空間,讓我對辦公桌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樂歌S6 Pro還在探索新功能。"樂歌小秘書"的出現,就讓辦公桌變得更加智能,感覺比手機上的語音助手用起來還方便。而UVC紫外線消毒,則為身邊的設備清掃可能的細菌。只不過,筆者的辦公桌是純白色的,紫外線消毒存在反射問題。不過,只要不長期打開紫外線消毒功能就沒太大問題。
總體來說,樂歌S6 Pro各方面的表現都很讓我滿意。對于打算重金"裝修"辦公桌的朋友,或是要求辦公桌整潔、干凈的用戶,樂歌S6 Pro十分值得選擇。
常上班,電腦都是屬于自己配的,既然自己搭配,完成日常工作之余還想做點別的,所以我直接就來到了mac,先前用過華碩、宏基、聯想小新都用過。
我不打游戲,就是日常用,基本不用配到游戲本上。這些電腦都是可以用好多年的感覺。但這里唯獨說下小新這個輕薄本,可能先前帶去項目上,包里夾雜帶的東西不少,小新的殼子有點壓變形了,但不影響正常使用。
所以日常身邊帶著的數碼產品也不少了。我來說說使用的體驗。
這次換電腦的時候,我想換個不同系統的電腦,mac air m2芯片。剛開始用的時候,要適當適應下,百度查了快捷鍵之類,慢慢也適應了。
在施工企業,我現在唯一覺得mac對于windows系統的電腦最大的區別就是按照打印機驅動,對我這種非常友好,只要官網下好對于打印機驅動,裝好連接打印機基本就能打印了。我記得小新那個時候去項目上裝多功能打印機驅動的時候,那是調試了很久的。
Mac我是鼠標、鍵盤、觸控板調劑著使用的,觸控板配合上手勢,非常好使用。但這使用鼠標的習慣還是戒不掉的。正好一個00后同事也買了這個前行者的鍵盤鼠標套裝,我京東上查了下具體數據,它連接mac可以直接用藍牙連接,鼠標也是配了日常有的usb插口,而且這兩個基本就是用typc接口充電。
拓展塢,一開始著急在小米線下門店小米之家買的一個拓展塢,usb的接口3個、1個typc、1個hdmi。后來買了個買了個運動相機,有儲存卡要讀,就換了個elter,2個usb、1個typc、1個hdmi,兩個儲存卡的卡槽。
想著電腦買的是512g容量的,想有些數據不存在電腦里,就買了個移動硬盤,當下的typc傳輸速度,讓我真體驗下進步的傳輸速度。
就在的施工企業,老式的u盤那速度還在繼續使用著。
新買的運動相機,淘寶上配了點支架什么就不放圖片了。現在用的多的是手持的支架,拍出來清晰,防抖動確實也到位。連手機和數據線直接連電腦同步數據都可以。
go pro 12
接下來就是日常用的手機,18年年頭買的iphone x還在繼續服役,當時的人臉解鎖、全面屏、攝像頭都是吸引著我。2023年618那段時間買的14 pro max,說到升級多吧,也不至于,靈動島主要有時候來顯示著外賣,接著就是攝像功能,對于x確實提升的不是一星半點。air pods第一代,也是在買x之后買的,直接用到了23年吧,那個時候電池完全已經不行了,充足電,能用的時間也不長。之后就入手了air pods pro2,降噪方面,沒用過其他耳機就沒得對比,我自己還挺喜歡的。最后就是watch series 8 41mm,現在感覺就是小了點,其他沒什么。配合著手機、電腦用來玩玩。反正充電這個,不是過度使用,也是要1天1沖。
最后來說說手機之類的殼,14 pro max 和耳機用的無印良品的,手機日常拿手里要用的,手感我現在覺得不是特別舒服了,不過我也不止這一個殼子,而且無印良品的殼子顏色方面,我感覺就這深色會好很多,耳機的殼子也是無印良品,我覺得這個殼子可以一直用下去直到耳機電池不行。watch的殼和表帶是pinkson的。mac的殼是閃魔的磨砂殼。對于mac我算是在上面帶的東西不少了,除了個屏幕不貼膜,其它圍了一圈。
首語
Hi,大家好,我是 KC,新的桌面分享又來了~
作為一個搬磚/打工人,除了睡覺以外每天和桌面打交道的時間是最多的,即使不加班的早八晚五工作制,每天和辦公桌打交道的時間可能都有7~8個小時了。如何讓桌面在自己工作時更加舒適,讓自己在工作的同時避免久坐、保持合適的坐姿,整個桌面的布置與功能劃分自然就值得思考。
▼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還是應該開心一點
自從上次桌面分享已經過去了3個月,其實桌面主要設備變化并不大,Mac mini 2020(M1)、明基 EW2780Q 4K 顯示器、樂歌升降桌依然在站崗。不過由于前段時間打游戲,將原有 AMD R7-3750H 的 MINISFORUM miniPC 升級成了酷冷至尊的 NC100+Intel NUC 9 Extreme 計算板,顯卡部分從朋友處收了一塊 GTX1070。9代計算板有i5-9300H、i7-9750H 以及 i9-9980HK 可選,當時想著控制預算選擇了i5-9300H,CPU 性能方面實話相比 R7-3750H 毫無提升,回想起來有些后悔沒有加幾百上i7。不過目前的配置應付像是 Cod6 重置版、機戰30這些游戲還是很輕松的,未來搭配高刷顯示器玩一些要求不高的游戲,GTX1070 再戰三年的問題應該不大。關于這臺 NC100+ Intel NUC9,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后續文章再詳細談一談裝機過程(讓我再鴿一段時間)。
搭建桌面的主體其實相對比較簡單,畢竟整機、桌面這些的選擇相對更加標準,而如何通過小的配件讓桌面更舒適、更方便,其實也同樣值得思考。由于我的 EW2780U 4K 顯示器不支持高度調整,放置桌面顯示器中心相對偏低,導致使用升降桌時需要額外提高桌子高度,胳膊和椅子之間的高度差變大導致不太舒適。雖然桌面顯示器增高架也是一個選項,但是顯示器支架調節高度的范圍更大,入手了 Brateck 北弧的 E350 顯示器支架,彌補了顯示器不可以旋轉升降的遺憾。
為了兼顧桌面充電和整潔,充電線方面入手了科搏拉的單向伸縮充電線,不使用時收納在桌下,使用時拉出至桌面。綠聯手機支架是去年朋友贈送的,之前一直放在抽屜內,這次搬家找了出來,放在桌面可以放放手機。鼠標墊則是之前小米手機1首批用戶1999紅包湊單品,收到貨后實際質感比之前的布墊更舒適,軟木材質導熱率比較低,是最近天冷了用起來也不會凍手。ROG X 高達保溫杯也是去年朋友贈送的,白色配色加比較克制的設計,既可以滿足高達粉絲的收集欲,又可提醒自己每天多喝水。
▼顯示器支架、伸縮數據線、手機支架、鼠標墊&保溫杯
Bracktek 北弧 E350 顯示器支架
原有桌面部分存在兩個比較明顯的問題
▼原來的桌面,設備較少時比較整齊,東西多了后顯得空間不足并且凌亂
這里我選擇使用顯示器支架,一方面可以滿足顯示器旋轉升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將顯示器下方空間節省出來,用空間感來替代原有桌面的擁擠感。
▼使用支架后,雖然桌面上增加了新主機等物品,但是顯示器懸空后空出來不少空間,也不會顯得非常擁擠
▼晚上只打開背景燈帶,顯示器的懸浮效果更加明顯
我入手的是 Brateck 北弧的新款 E350 顯示器支架,配色方面采用黑+灰為主色調的太空隕石系配色,加上鋁合金架身和噴漆表面處理工藝,整體的顏值還是相當不錯的。官方標稱承重2~9kg,支持17~32英寸顯示器,75X75mm 以及 100X100mm 兩種 VESA 孔距的顯示器。
▼墊片,支持75和100兩種常見 VESA 孔距
附件部分標配了 A~F 6種長度螺絲,可以適配各種厚度的顯示器,同時也可以支持曲面屏幕。
底座部分也告別了很多入門級產品傻大粗的設計,圓弧形設計夾在桌邊也非常順眼,支架部分支持360度萬向旋轉,根據桌面可以選擇靠左/靠右兩種安裝方式。
安裝方面支持打孔和夾式兩種,考慮桌面厚度和后期移動方便,這里我選擇了夾式安裝。選擇好底座位置后,使用自帶的六角旋緊夾具,讓底座固定在桌面。
使用自帶的螺絲和墊片替換顯示器原有的螺絲(近似新螺絲長度=原顯示器螺絲+墊片厚度),將顯示器與 VESA 面板固定,支架的安裝就算完成了。另外 E350 也集成了理線功能,可以將電源線、信號線通過自帶的卡扣固定在支架上,日常使用或者移動支架時會更加美觀。
▼自帶理線功能,收納線材
▼安裝完成后的底座,相比顯示器自帶碩大的底座節省了相當多的空間
E350的支架采用三軸可調結構,可以支持左右(-90度~90度)、前后距離、上下傾角(-55度~55度)、顯示器左右旋轉(-180度~180度),可以滿足日常個人使用以及拉進屏幕多人分享等各種場景。E350 支架整體結構也很穩定,沒有很多廉價支架低頭的問題(由于顯示器重量導致的前傾),調整時的阻尼感也比較順滑,調整需要的力度也不算大,即使是女生也能夠輕松使用。
對于日常辦公來說,左/右旋轉可以方便的和左/右側分享屏幕,前后調節則可以適合不同尺寸的桌面和顯示器尺寸。屏幕尺寸較大時可以將顯示器與使用者的距離調遠一些,屏幕尺寸較小或者需要看清文字時,則可以將顯示器調近一些。前后調節結合上下傾角調節,還可以把顯示器拉進進行使用,如果是支持觸摸的屏幕可以調節為向前+后仰,來方便用戶操作。對于網頁瀏覽、PDF 閱讀或是程序員寫代碼,旋轉90度可以更高效的利用屏幕,如果使用兩個支架,還可以將垂直的屏幕作為主/副屏來使用(這也是典型的一種搭配)。
▼拉近+后仰顯示器,可以更方便的和他人一起討論,特別適合采用觸屏的顯示器用戶。
▼晚上關燈后打開背景燈隨手排列一組圖,灰色支架的隱藏效果還是不錯的
最后是大家擔心的穩定性方面,實際使用升降桌上升和下降,顯示器支架也能夠保持足夠的穩定。E350 日常調節高低、旋轉、角度方面力度也很合適,基本可以做到抬手即動松手即停,官方宣傳的 I3 級高階助力系統(重力自適應)還是很方便的。
▼顯示器支架搭配升降桌也很穩
考慮到 E350 的售價僅僅百元出頭,鋁合金支架機身+不錯的顏值和設計,性價比方面還是非常不錯的。
科雷博單拉伸縮線&綠聯手機支架
對于升降桌來說,如何解決充電問題一直是個難題,最早我是使用理線器將充電線固定在桌下,使用的時候拿再出來。雖然可以勉強解決需求,但是一米的線材用起來太短,長的線材收納或是使用時會露出很長一段在外面,既不方便又不美觀。
碰巧看到了別人文章里分享的蘋果單拉伸縮線,在淘寶上找到了同樣設計的 USB-C 單拉伸縮線。第一次拉伸時線材會根據你拉伸的長度伸出,拉伸停止后線材自動固定在當前長度,再拉一下則會回彈回線盒內。這樣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伸出線材的長度,不使用時充電線收納在桌下,既保證了桌面的整潔又可以方便的使用,非常適合像我一樣使用升降桌的用戶。
▼伸縮線,需要時一拉拔出,不用時一拉收回即可
由于疫情的原因,遠程辦公與電話會議越來越多,日常也會在手機上掛一些直播視頻或者刷刷抖音。手機支架就很有必要了,目前我使用的是來自綠聯的金屬折疊手機支架,雖然價格上相比9.9包郵產品要貴上一些,但是金屬的質感不是9.9那些支架可以相提并論的。支架旋轉的阻尼很大,支持360度任意角度固定,日常放個小平板問題也不大。當然如果是大平板,可以選擇綠聯的金屬平板支架,尺寸更大承重范圍也更大。另外這款支架也支持折疊收納,完全折疊后不到一個手機的大小,偶爾帶出門也是沒什么問題的。
雙托架設計也不影響手機充電,將手機放在支架上可以任意調節角度,邊充電邊使用也沒問題。
小米軟木鼠標墊&ROG 高達保溫杯
之前小米手機1首批用戶雷總發了1999紅包,除了入手凈水器濾芯等大件以外,湊單入手了這張軟木鼠標墊。軟木材質優點和缺點都比較明顯,優點是導熱系數低觸感比較舒適,墊在桌面上沒有冰冷的感覺,很適合秋冬季使用。缺點是耐臟性差一些,尤其是深色污漬容易被軟木材質吸收,這一點使用時候是需要注意的。
這款 ROG 高達保溫杯(不銹鋼隨行杯)是去年過年時 ASUS 贈送的禮物,屬于 ROG(華碩的玩家國度)和萬代合作的定制款,白色主色調的杯身+黑色 RX-78-2 GUNDAM LOGO 比較低調。對于上了年紀的高達粉絲來說,低調內斂的外觀設計在公司使用都沒問題,600mL 的容量2~3杯可以滿足一天的飲水需求。大口徑日常清洗也比較方便,杯體采用雙層真空隔熱設計,冬天保溫個小半天問題不大。
結語
不同于以往分享桌面好物動輒幾千上萬,這次分享的五款產品售價都在百元左右,屬于真「平民級」產品。雖然產品售價不貴,但是每一款的做工和設計都可圈可點,合理使用也會讓我們每天使用桌面時更加舒適。1.4米X0.7米的桌面雖然不大,合理的利用與改造,放上兩臺主機(Macmini+NC100)和27英寸4K顯示器也并不擁擠。這次入手的Bracktek 北弧 E350 顯示器支架,解決了原有顯示器不支持升降和旋轉的遺憾,同時也將顯示器下方空間釋放出來。雖然只是百元出頭,極簡的金屬光感設計顏值還是不錯的,隱藏走線設計也讓整個桌面更加整潔。調節方面I3 級高階助力系統效果也很不錯,調整高度、旋轉、左右都很輕松,重力自適應調整后自動懸停,做到了即調即用。
單拉伸縮線雖然結構上并沒有特別大的創新,但是利用單向伸縮+充電線二合一的設計,很好的契合桌面充電和收納的需求,很適合使用升降桌的用戶。手機支架雖然不是特別高頻使用的產品,但是微信視頻或是電話會議的時候,有一個支架解放自己的雙手也是非常好的。其他像是鼠標墊、保溫杯大家應該也都有不錯的選擇,文章中的產品權當拋磚引玉,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桌面好物。
好了,本篇文章到此結束,最后感謝大家的觀看,也歡迎大家點贊收藏評論三連一波。我是 KC,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新桌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