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平時和好友通訊,有時用微信語音或者視頻通話,又是使用手機撥號通訊,我們在使用手機打電話的過程中會發現有個視頻模式,這個模式不用輕易用,否則可能會多扣費。
我們先看下這個功能。
視頻模式:免功能費,但通話需按套餐內語音資費收取。
要使用這個功能,需要符合3個條件,開通volte功能、手機端支持、在volte覆蓋區域。
具體是否收費需要看自己用的哪個通信公司?移動、聯通還是電信等。有些公司可能只是扣取語音分鐘數,有些可能要按照0.29元每分鐘收取視頻通話費,此種情況打視頻電話收費,接視頻電話一方不收費,不過要消耗一定流量。
具體是否收費需要先咨詢自己的網絡運營商,在得到肯定具體的答復后,如果不額外收費,手機又支持該功能,又在覆蓋區域,只是扣去通話分鐘數,自己的語音分鐘數如果比較多,流量也足夠多,那就放心大膽的用。不過現在微信已經有視頻通話功能了,流量夠用又足夠穩定的話,是微信好友,還是微信視頻通話方便些,可勁聊,只是消耗流量。撥打電話的視頻通話功能好處是即便和對方不是好友,不在手機通訊錄,只要對方同意接受視頻模式聊天也可以使用。
因此我們在撥打電話的時候,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套餐資費和volte模式的收費方式,請不要輕易嘗試,以免當月的話費或者語音分鐘數用超,或者造成額外的收費。
月27日訊,今年2月,微軟推出了Phone Link for iOS功能,但僅面向Win11 Dev通道的內部會員。現在,正式版上線(中文版),理論上所有Win11用戶都能在PC上操控iPhone了。
不過,相較于安卓,Win11對iOS的支持還稍顯局限,能實現的功能包括接打電話、收發信息、接收推送通知等。但在安卓上,還能使用APP、同步圖片和視頻等。
同時,iMessage首發信息不支持群組信息,只能和單個聯系人互通有無,且僅限文字內容。
據悉,要開啟iOS手機連接功能,需要將本地系統升級到iOS 14及以上(不支持iPad),使用藍牙連接即可。微軟承諾,將于5月中旬前完成推廣,涵蓋85個市場的39種語言。
實際界面
【來源:快科技】
費者是否經常接到牙齒種植、貸款理財、房地產中介等營銷電話?這些電話每天騷擾不斷,當消費者忍無可忍、準備投訴時,結果發現電話那頭竟是個機器人。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呼吁通信運營商開發更智能、更精準的騷擾電話識別手段,積極引導科技向善。
有消費者反映,AI騷擾電話所顯示的號碼,大多為本地區號的座機或虛擬運營商手機號,無論是明確表示沒有需求,或是通過手機系統拉黑阻攔,都擋不住這類電話不斷打來。這些由機器人撥打的電話會不停更換“馬甲”來電,即使“拉黑”也沒用。
此前,有媒體報道“口腔診所”類騷擾電話,是有第三方企業專門負責廣泛撥打電話,來“挖掘”出有需求的消費者。這個“挖掘”業務被稱為“AI外呼電推”。第三方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的這種服務在行業內被稱為“前置AI”,即由電腦系統自動外撥電話,撥通后先播放一段AI語音,一旦檢測到人聲應答,則會由人工客服跟進,一旦“挖掘”出有需求的消費者,上述信息會以一定價格出售給合作的口腔門診。
據稱,這種服務是通過先“盲打”的方式,幾乎將全市的手機號碼全部打一遍,通過剔除明確拒絕的消費者后,再對剩下的消費者進行二次、三次撥打。不同企業輪番通過第三方公司開展“AI外呼電推”,這就是消費者頻繁收到騷擾電話且表示拒絕后仍會不斷收到騷擾電話的原因。
7月1日起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經營者應當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不得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權、默認授權等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消費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個人信息。第二十四條規定,未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得向消費者發送商業性信息或者撥打商業性電話。消費者選擇取消的,經營者應當立即停止發送商業性信息或者撥打商業性電話。《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五條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第六條規定,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AI技術被人們賦予了智能家居、無人駕駛、圖像復原等美好的憧憬,令人失望的是,消費者日常接觸到的AI技術卻以AI騷擾電話居多。這種躲也躲不掉的騷擾電話不僅給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不便,更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如果被不法商家利用,還可能誘導缺乏判斷能力的消費者走入消費陷阱。這背后映射出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權責失衡。科技本無善惡,但是錯誤使用就會使科技淪為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具。
引導科技向善向上,通信運營商和行政監管部門責無旁貸。通信運營商應持續推動技術創新,開發更智能、更精準的騷擾電話識別手段。AI技術亦可以用于深入學習騷擾電話的撥打規律,精準標記此類電話并進行阻斷,以強大的技術支撐,讓“AI電銷”現原形、撥不通,翻不出監管的“手掌心”。
同時,對于第三方“AI外呼電推”企業販賣個人信息和通過這類企業撥打騷擾電話并牟利的經營行為,監管部門理應予以研究并定性,涉及違法犯罪的,嚴厲打擊。全面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督促網站、APP等獲取個人信息的主流渠道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發現問題及時下架、處理。
江蘇省消保委鼓勵消費者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隨意透露手機號碼等關鍵信息,使用軟件時留意個人信息權益的勾選、授權。同時,江蘇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可以開通通信運營商提供的“騷擾電話拒接”服務,屏蔽部分騷擾電話;消費者也可以積極標記騷擾電話或者向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投訴,共同監督電話營銷環境。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