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前,筆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關于SACD(Super Audio CD,超級音頻CD)碟片中的音頻訊號提取問題!按照慣常的經驗,一般的SACD播放機都能成功播放SACD碟片,但鑒于版權問題,市面上還真沒有聽說過哪一臺SACD播放機可以“抓取”SACD當中的ISO文檔(完整1:1音頻文件)。但市面上卻有不少的產品具備Rip碟功能,但這個功能往往只針對CD碟片(一般的電腦光驅都能做到),但對于SACD碟片內更加龐大的信息,則只能愛莫能助了!

    因為CD碟片和SACD從制作上是存在兩個光學讀取層面,一般的CD機只能讀取CD層的信息,而SACD播放機則可以讀取SACD層的信息,當然對于CD層的信息也能讀取,具備“向下兼容”的能力!隨著CAS的發展,普通“抓取”CD碟片看來還是難解燒友的癮!如何“抓取”SACD內部更大容量的音頻信息,就成為了玩家折騰的目標!

    在SONY PS3游戲機推出一段時間后,由于新機上市,很多朋友都是循規蹈矩地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折騰派開始對這款經典機型進行一些發現“黑科技”式的研究,驚喜的是確實讓他們發掘了SONY的無限潛能,這些折騰派開初發現PS3在破解下能讀取SACD,也就是說PS3鐳射頭具備如此功能,只是一直被封印!隨著破解的不斷深入,折騰派發現PS3更能對SACD進行ISO文件的“抓取”,這一消息發布瞬間提振了PS3的市場,也把該款產品變得格外神話!

    SACD與DSD,高格式的源頭

    很多CAS的燒友一直懊惱!隨著數字音樂大潮的發展,高格式的PCM音樂文件已經遍布網絡,很多發布的玩家都是通過基本的CD碟片“抓取”,玩家也很容易就能在網絡上找到這些PCM的數字音樂,當中包括與CD一致的16bit/44.1kHz,甚至更高一點的24bit/96kHz-192kHz文件,這些文件在播放設備上解碼還原都不會有太多問題!

    不過對于更高容量的DSD文件,目前可下載和獲得資源就相對較少了。除了海外網站專業的供應外(例如2L、Linn、HiFitrack等),要想更加直接的獲得,只能通過SACD“抓軌”的途徑,也就解釋了上文CAS玩家對PS3擁有的熱衷了!

    目前從錄音室制作的數字音樂在市場上進行銷售,也就只有標準的CD和SACD DSD音樂格式了,也因此很多燒友從網絡上下載的軟件,大多都可能源自CD或SACD。而對于希望擁有DSD格式的音樂文件,玩家可以自行進行SACD的“抓軌”玩法,而目前市面能對SACD中的DSD格式音樂信息進行“抓取”的民用設備就應該為SONY PS3,在此也只能佩服SONY大法驚人的“黑科技”了!

    DSD規格更強大?

    在網站上,很早就提出過PCM和DSD誰更有價值的討論,結果也是“口水戰”,相信到目前也是沒有完!PCM我們也已經很熟悉,大多數我們正在聆聽的數字音樂格式都是PCM音樂,那么什么是DSD格式呢?嚴格而言,DSD并不是一種文件格式,而是一種音頻編碼方式,它的全稱為Direct Stream Digital,直譯的意思是“直接比特流數字編碼”。

    這種編碼方式是由索尼和飛利浦在1996年共同宣布的高清晰音頻規范,用1Bit的方式取樣,采樣率2.82MHz(CD 44.1kHz采樣率的64倍)的高取樣方式,直接把模擬音樂訊號波形以脈沖方式轉變為數字訊號,以將近四倍于CD的空間儲存音樂,目的是提供更優秀的聲音效果。而由DSD規范編碼的音樂CD就是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SACD!

    從理論而言,采樣的精度是由采樣率和位深來決定。CD音頻的采樣率為44.1kHz,位深為16Bit,而DSD音頻的采樣率雖高,但位深只有1Bit,如果換算起來,采樣的精度僅等同于16Bit/176kHz的采樣精度,相比32bit/384kHz的數字母帶而言沒有優勢,那么為什么它還是目前公認音質最好的音頻格式呢?

    這是因為傳統的PCM音頻是多比特解碼,要用到相對應的基準電流來代表數字信號(16Bit就需要16個基準電流),對電路設計和電源都有極大的要求,如果設計不好,就容易出現音質劣化。而DSD音頻以1Bit的位深取樣,在整個SACD系統中,都按照1Bit的規格進行編碼解碼,對電源和電流的要求更低,同時相比PCM少了采樣精度交替變換帶來的音質劣化,所以音質方面更能得到保證。

    DSD音頻在過去主要以SACD形式出現,實際上到現在DSD規格也并未完全開放,理論上而言它只能存在于SACD的碟片中,但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單獨下載到DSD規格的音樂,這主要來自于折騰派對PS3的破解,使得我們可以從SACD中提取單獨的DSD音頻文件(早期厚版PS3支持SACD播放,SLIM版PS3以及PS4則不支持)。而常見的DSD音頻文件則主要有三種格式,一種是SACD ISO,也就是將整個SACD光盤文件復制出來,一種是DFF格式,還有一種則是DSF格式。當然不管什么格式,只要支持DSD解碼的硬件,都能播放。

    折騰無止境,破解終實現

    CAS玩家對SONY PS3的破解只是“燒友向前邁進的一小步”,而發掘更多能進行SACD中的DSD“抓取”,就是“燒友向前邁進的一大步”!這一點確實不假,海外燒友一經發掘破解的潛力,國內便立馬進行了效仿和翻譯,消息也迅速傳到了各大玩家耳朵中。

    鑒于PS3都有一定的歷史和使用時長,不僅現在SONY都推出到PS4了,如果壞了一臺PS3,就等于少了一個“抓取”SACD的機會。而海外燒友發現的是,通過破解文件,更能對具備Mediatek MT8580 或 MT8560解碼芯片的藍光播放器進行破解使用,獲得如同PS3所具備的能力。

    隨后針對該芯片,折騰派更列舉了與之相適應的產品:OPPO BDP-103/105、Cambridge Audio Azur 752BD/CXU、Pioneer BDP-LX58/88及BDP-160/170/180等等,而在有網友嘗試使用 Arcam UDP411,以及 CDS27 SACD/網絡串流播放器一樣可以成功備份,實在是發燒友的喜訊。這一破解確實解決了“抓取”SACD方式“斷后”的問題!

    OPPO BDP-105 SACD“抓碟”方法

    這次針對的是非SONY PS3的做法,筆者在此也進行了資料的搜集和研究,可以通過OPPO BDP-105的設定,即可實現“抓取”SACD的功能,方法就是要在OPPO的設置功能表中記錄連接資訊的IP地址。然后對破解固件進行下載(掃描二維碼進行下載!),并存放于U盤中。

    1.在設置功能表中記錄連接資訊的IP地址

    2.下載破解固件,存放于U盤中,以“記事本”的方式打開sacd.cmd,手動修改IP地址

    3.接入藍光機,在電腦中的“指令提示符”界面中點擊sacd.cmd

    并以“記事本”的方式打開“sacd_extract”中的sacd.cmd,將文件中的IP地址,手動更改為與藍光機一致的IP地址,設置完成后接入藍光機中,并在電腦中的“指令提示符”界面中點擊sacd.cmd,藍光機中的SACD就回開始講SACD進行全盤復制成ISO文件了。

    播放DSD文件

    不過在PC電腦端上,要播放DSD音頻的方式也有兩種,我們分別稱之為軟解和硬解(當然這種稱謂并不完全正確)。軟解的原理是將DSD音頻用軟件轉化為純粹的PCM音頻格式,并降低音頻的采樣率,這種方式適合PC上的任何聲卡,是真正的零投入方案。而硬解則是必須需要支持ASIO驅動的USB聲卡,通過第三方驅動來傳送DSD音頻文件并且解碼播放。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談談PC上的DSD播放方法。

    軟解的問題就在于音質肯定會有一定程度的劣化(雖然這種劣化大多數人聽不出來),而且對于很多人而言,硬解也更符合心理上的需求。不過就DSD音頻在PC上的硬解而言,用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聲卡必須要USB外置聲卡,第二是聲卡要支持ASIO驅動。

    為什么要USB外置聲卡?這是因為SONY在2012年有限地開放了DSD的傳輸,所謂的有限開放即是指DSD音頻可以通過USB接口傳輸。這樣才使得眾多DAC可以通過USB接口來支持DSD音頻。

    關于ASIO音頻驅動,技術上比較復雜,這里不多做說明,大家只要知道只有USB聲卡支持ASIO驅動,才可以支持DSD的解碼輸出,不支持ASIO音頻 驅動的聲卡最好還是用軟解的方式來播放DSD音頻。一些聲卡在硬解DSD的時候,有的可以原生支持直接播放DSD音頻,有的則需要將DSD封裝到PCM格 式才能解碼,后者這種模式叫做DOP(即DSD Over PCM),這種封裝雖然將DSD音頻封裝為PCM格式解碼,但是編碼方式沒有變化,依然是DSD編碼,音質理論上沒有變化。

    Foobar 2000和JRiver

    目前Foobar 2000和JRiver這兩款軟件都可以實現DOP封裝,同時也能結合支持ASIO驅動的USB聲卡硬解DSD音頻。不過Foobar 2000在硬解DSD方面設置比較復雜,而且也有一些BUG和不足的地方,普通用戶不易操作,搞不好就會出現一堆問題,所以我們推薦USB聲卡能硬解DSD音頻的用戶使用JRiver這款軟件。

    JRiver是一款功能很強大的軟件,它更類似微軟的WMP,是一個媒體中心,而不單單是音樂播放軟件,當然這里我們只說DSD播放的設置。值得注意的是,JRiver和免費的Foobar 2000不同,它是收費軟件,當然不注冊也不影響我們DSD的播放。

    總結:

    硬件上對DSD的源頭SACD“抓取”已經很好解決,但針對目前硬件方面對DSD的播放,智能設備端目前對DSD解碼播放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且安桌平臺上要安裝某款App才能達到如此效果,但將會降低手機音頻結構支持的采樣率上,有點類似于Foobar 2000的軟解。如果要進一步獲得更好的DSD解碼播放,可以選購某些專門設計的軟解或硬件的知名隨身播放器,享受高質量數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

    點擊下方“原文閱讀”訪問Fi-Play.com,瀏覽更多精彩資訊!

    代理:力高音響(020)83871854

    定 價:¥268000元

    ●型式:SACD/CD一體式播放機(兼DAC)

    ●數字輸入:USB(PCM 384kHz、DSD 11.2MHz)、 AES(PCM 192kHz、DSD via DoP)、Coax(PCM 192kHz、DSD via DoP)、TosLink(PCM 96kHz)、 PLINK optical(PCM 384kHz、DSD 11.2MHz)

    ●輸出增益:固定增益-6dB(2.1V)、-3dB(3V)、0dB (4.2V)、+3dB(6V)、+6dB(8.4V)

    ●可變增益:最大13.5V

    ●模擬輸出:RCA、XLR

    ●輸出阻抗:<1Ω

    ●尺寸(WHD):460×130×430cm

    ●重量:18.2kg

    剛剛好一年前就聽說了Playback Designs為紀念公司創辦十周年,而在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上發布了全新旗艦Dream夢幻系列(8系)產品,至目前共發表了三款器材:MPT-8轉盤/串流服務器、MPD-8 DAC解碼器和本文主角MPS-8 SACD/CD/串流服務一體播放器,瞬即在業界引起轟動。為什么Playback Designs的旗艦產品上市會引起大家的熱議呢?我們先來回顧創始人Andreas Koch的故事吧,這樣大家可以更為直觀了解Playback Designs的厲害之處了。

    Andreas的故事可回溯早年曾在Studer ReVox工作,并參與全世界第一部數字取樣頻率轉換器的設計,并在1984年時獲得專利。后來Andreas進入Dolby進行AC-1及AC-3的研發,Andreas是杜比實驗室(Dolby Labs)聘請的第一位數字音頻工程師,那些廣泛運用于數字電視廣播及DVD的Dolby AC-3(Dolby Digital)有損壓縮音頻的算法就是Andreas研發的。Dolby Digital將數據量壓縮到原始的十二分之一,在研發壓縮算法時Andreas充分掌握了人耳的聆聽心理,因此才令壓縮后的音質也能被大部分人接受。這些經驗及知識的累積,對他后來投身Playback Designs獨特的解碼算法很有幫助。

    到了1993年,當時CD的發展已經到了天花板,而且20年的專利期也一步步臨近了,于是Sony與Philips再聯手推行DSD規格的制定。可是那時候的錄音室設備全部是PCM格式,為了讓錄音室擁有直接錄制且編輯DSD的器材,Sony與Philips共同投資組建了一個團隊,專注于數字領域的研發推出DSD技術研究,以及錄音與編輯器的研發,當時團隊的首席工程師就是在數字領域研究愈三十年的Andreas Koch。通過努力,1995年Sony發布了SACD,然而Toshiba東芝也在差不多的時間推出了技術旗鼓相當的DVD-Audio,兩種高分辨率音樂格式開始競爭下一世代音樂載體的標準。然而新格式的推廣無疑受限于唱片音樂軟件的普及,擁有Andreas等頂級數碼技術專才和自家唱片公司的Sony展開了Sonoma項目(DSD錄音與編輯工作站),首席工程師當然是Andreas。Sonoma是Andreas為Sony開發的32軌SACD錄音與剪輯工作站,目前仍是唯一真正1 bit DSD錄音與剪輯設備。這個名稱是Sony One-bit Mastering Audio Station的縮寫,許多SACD內頁都注明使用Sonoma錄制,音響迷熟都悉這個名稱。至此Sony/Philips的SACD在市場上占得先機,最終戰勝了DVD-A。因此,當年Andreas被行業內尊稱為DSD之父。

    但是,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略知一二了,隨著蘋果公司推出了iPod和iTunes改寫了音樂的聆聽方式,人們開始享受于便捷經濟的下載,對實體唱片的需求銳減,SACD的市場遇到了瓶頸。于是,在不符合市場預期的狀況下,兩大公司無奈放棄了發燒市場的發展,Andreas的團隊也只能解散了。但很快,一位來自加拿大的模擬音頻技術專家Ed Meitner找到Andreas,兩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后來的EMM Lab。但EMM Lab畢竟不是自己的事業,Andreas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于2007年他在美國加州創立了Playback Designs,憑著他在DSD領域的權威地位,Playback Designs一誕生即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

    說到理想,Andreas對時下很多技術守舊,但樂于使用昂貴的材料,標榜稀有的價值,進而賦予產品高昂的價格的所謂Hi-End產品不以為然,他認為真正的Hi-End產品,應該是卓越的技術和扎實的制作才能成就具價值感的產品。真正在數字領域研發三十多年的經驗,Andreas表示Playback Designs的產品的價值是絕佳的聲音表現,好聲音并非單純貴價材料的堆砌而來的,而是通過真正有突破性的技術研發所獲得的。

    Playback Designs的五項獨特技術

    一、特殊的時間管理系統,獨特的算法完全消除時基誤差(jitter);

    二、自行研發的升頻算法,消除數字訊號的噪聲;

    三、Playback Designs自行研發的USB界面,而非現成的芯片,不僅可以支持到24Bit/384kHz的超高取樣,還支援最高的DSD規格;

    四、追求最簡潔的線路設計;

    五、獨特的“完全同步”電源供應。

    所謂時間管理系統,相比傳統CD使用PLL時相鎖定,Playback Designs用的是自己研發的PDFAS,最主要的差別是數字濾波的設計。傳統數字濾波采用頻率濾波,把數字訊號的高頻噪訊去除,但Playback Designs用的是時間領域(Time Domain)的濾波,因為原理不同,所以可以完全消除傳統PLL時相鎖定造成的時基誤差。

    升頻算法也是Andreas的設計。他在創立Playback Designs后由零開始探索,拋棄傳統數字升頻的理論。一般數字輸出的方波,傳統的算法會出現很多干鈴振與后鈴振,造成數字訊號的失真,他的算法則趨近教科書上的理想波型。

    關于USB數字界面。Andreas最早也測試過XMOS的芯片,但當時的XMOS并不支持DSD,于是從2006年起,Andreas從零開始研究USB規范,然后設計出Playback Designs自家的USB界面。當時的目標是可傳輸24Bit/192/384 kHz與DSD,而由于掌握了核心技術,因此即使未來音樂規格再有提升的話,Playback Designs以可以在短時間更新的規格。

    所謂追求簡潔的線路,其實和現今的傳統Hi-End設計理念頗為接近,比如用最簡的線路架構可提高信噪比,避免損失細節。Playback Designs的模擬放大采用全差動線路,并且沒有采用現場的OPA運放芯片,設計師認為運放有限的性能限制了聲音表現力,因此他們堅持用晶體管打造分立式全平衡全對稱的模擬線路,而且低通濾波器設計也非常簡單,從而避免相位扭曲。

    而全同步電源供應則是將數字線路的供電與模擬線路供電分開獨立處理,數字線路對工作頻率要求更高,因此采用結構簡單的開關電源可確保最佳的工作狀態。但由于機器內由很多組數字線路組成,包括讀取、伺服、顯示、控制、數碼接收,升頻、解碼等等,因此每組數字線路之間其實會由于工作頻率不一致而產生內部干擾的,因此Playback Designs設計了精準的參照時鐘以協調數字線路的工作,從而解決了干擾、噪音的問題。而模擬線路則需要高質量的線性電源供電,才可獲得理想的聲音表現。從這些考究的設計,可見Playback Designs對技術的鉆研遠比其它很多高級品牌貨真價實得多。

    或許有讀者依然糾結于DSD與PCM孰好孰劣的問題,其實在Playback Designs的理論中,雖然高分辨率PCM在頻寬指標上和DSD基本一致,但是PCM必須經過陡峭的數字濾波消除噪音,因此聽起來不夠自然。而DSD的處理過程不需要像PCM那樣用陡峭的數字濾波,所以頻響延伸非常自然,無論測試或者聽起來更為接近模擬的波形和聲音。當然,因為DSD沒有陡峭的濾波,所以極高頻的噪音依然存在,但遠超人耳聆聽范圍的極高頻經過自然滾降,不會影響聲音質量。

    Playback Designs在2008年推出的創業作MPD-5及MPS-5(5系),到后來推出MPD-3與MPS-3(3系),在以往分屬高階與入門系列。后來,Playback Designs推出的Merlot DAC等產品,其實只是Sonoma系列的入門等級。Andreas一直想推出體積較小、價格合理的產品,讓更多人可以體驗DSD技術的真正實力,Merlot DAC等小型化的產品,就是依循這個理念而推出。至如今Dream夢幻系列的推出,可以說才達到了Andreas真正實現夢想的高度。這是Playback Designs耗費兩年時間研發的結晶,Andreas依然以從零開始實現夢想的方式來開發DREAM系列,用當今所掌握的最新數字技術來打造新產品。

    獨家升頻至50MHz算法

    由于Andreas對DSD格式的透徹了解,因此打造MPD-8與MPS-8的DSD解碼架構,是在DSD技術范疇下的一次革新,通過獨家算法把DSD處理升頻至50MHz,毫無疑問創造了新的技術高度。我們稱SACD碟片的DSD格式為DSD64,位深1Bit,取樣頻率是2.822MHz,近年來還發展出DSD倍頻為DSD128及DSD256,甚至到了DSD512,也就是DSD64的兩倍頻與四倍頻,DSD128的取樣頻率為5.644MHz,DSD256為11.288MHz,最高的DSD512為22.576MHz,這是目前DSD音樂文件的最高規格。大幅提高取樣頻率的目的是要盡可能保留超高頻的延伸性能,不但可保留更完整的泛音,更令人耳可聞頻率范圍內的失真大幅降低,令音樂聽起來更為自然。而Playback Designs把升頻技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50MHz,較現在DSD音樂文件的最高規格還拔高了兩倍有余,相信面對未來頗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也綽綽有余。

    Andreas表示1Bit DSD解碼在技術就沒有非線性失真,聲音更接近模擬音質,DSD解碼因為只有1Bit位深,因此只需經過一顆電阻,先天架構就不會產生非線性失真,這是DSD相較于PCM解碼的最大優勢。Andreas認為目前只有用FPGA芯片運行自行設計的算法,才能做到真正的1Bit DSD解碼。市售Delta-Sigma DAC芯片則只有輸入端接收1Bit DSD訊號,接下來隨即轉換為多位PCM,進行復雜的濾波處理,用陡峭的濾波線路完全濾除噪訊,測試規格雖然優異,但聽感上卻難以擺脫“數字聲”,喪失了DSD接近于模擬音質的最大優勢。

    Playback Designs之前的高級SACD播放機MPS-5也憑著處理DSD倍頻到5.644MHz的技術,而引領市場風潮很長一段時間了。如今,Playback Designs通過自家撰寫的全新算法把音樂訊號升頻至50MHz,然后才進行D/A數模轉換,其技術前瞻性是競爭對手所遠不能企及的高度。而且,Playback Designs使用的DAC也非市面上所銷售的任何產品,而是同樣由自己開發的FPGA架構,而且此架構還可更新升級,從此做到了永不落伍。為什么Playback Designs好像做什么都得自己來呢?原因就如前文所說的,Andreas要用真正的技術打造Hi-End產品,而不會去隨波逐流,因此Playback Designs從一開始就不采用現成的DAC芯片,而使用FPGA可程序化芯片來自行設計,所以數模轉換與算法都掌握在自己手上,MPS-8現在使用的獨家算法是Playback Designs花了兩年研發的,等以后技術再有突破時,用家不需要更換機器,就可通過固件升級到最新技術。Playback Designs說的不是虛的,比如廠方首款產品MPS-5 SACD播放機誕生至今差不多十年了,期間提供了20項免費的軟件升級,外加一項收費的硬件升級,這代表了Playback Designs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改善產品,充分保障了客戶的投資價值。以現在的解碼技術,令DAC可以對應數字格式的革新,比如MPS-8支持數字串流播放,不但能支持當今流行的Tidal與音樂數據庫整合軟件Roon,以及MQA等等,未來如果有新的音樂串流服務或者音樂格式,Playback Designs都可以通過軟件升級支持。

    真正Hi-End設計

    從設計與用料的級別而言,MPS-8 SACD/CD/串流服務一體播放器其實就是MPT-8轉盤/串流服務器和MPD-8 DAC解碼器兩款旗艦分體型號的合并版本,一體式設計更省去了一條電源線與數據連接線的成本與對音質的影響,若是不計較一體機差之不足毫厘的朋友,選擇MPS-8無疑是最劃算的了。DREAM系列三款器材外觀機箱與尺寸都是一樣,全鋁合金精工制作的外殼滿布曲面,除了機頂的1/2面積,整機的外殼根本找不到一處平面。這樣做的好處除了提供穩定無諧振的工作平臺外,還為技術出身的品牌屬性增添了幾分藝術感。

    作為最新的SACD/CD/數碼串流播放一體機,MPS-8的創新當然并非僅在技術革新方面,在機器的整體架構上也是前所未有的Hi-End級的。比如徹底的雙單聲道分離,從電源、數模轉換、模擬放大等電路全部都是雙單聲道設計,左右聲道各自獨立的PCB板,甚至電源供應使用的變壓器,也是左右聲道各一只獨立供電,由此可徹底消除左右聲道串音的影響。而且,所有線路板全部以隔離屏蔽處理,連變壓器也使用鉬金屬屏蔽,消除內外的EMI/RFI干擾。同時,MPS-8將單一時鐘技術更運用到極致,全機的數字電路只依靠一個校正時鐘運作,因此而避免產生時基誤差。

    MPS-8雖然是一體播放機,但也配備了完整的數字輸入輸出接口,包括AES/EBU、同軸、光纖、USB-B與Streamer Network,用來連接網絡數字符串流播放器,功能齊全。至于兩個Playlink端子則是用來連接Playback Designs自家產品的專用數字接口。

    Andreas認為USB是最佳數字流傳輸接口,雖然USB在開發之初并非針對數字音樂傳輸而設計,而Playback Designs自家的USB界面可以支持24bit/192kHz、24 bit /384kHz與DSD。USB數字接口有一個難以取代的優點,那就是USB可雙向傳輸,這是其他SPDIF規格接口所辦不到的。雙向傳輸代表USB可以透過異步傳輸,將DAC端作為主時鐘,避免計算機惱人的jitter。另一方面,將主時鐘盡量靠近DAC線路,也是降低jitter的最理想做法。將MPS-8的USB連接電腦時,iOs Mac用家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OSX10.6.6以上的版本都可以即插即用,玩家還可以根據所要播放的音樂設定輸出取樣頻率,DSD的傳輸方式則是DoP模式。PC用家則需要到Playback Designs官方網站下載驅動程序,設定USB Audio輸出,指定為AKDesign USB Audio,播放軟件端的設定也要設定為AKDesign USB ASIO,從而令MPS-8滿足USB DAC的玩法。試聽期間代理商就分別播放SACD、CD,以及以蘋果電腦為音源作試聽體驗。

    此外,MPS-8還具備Variable Gain模式,其實就是前級音量控制功能,其輸出電平并非CD白皮書標準的2V,而是切切實實地加入了輸出增益,最大輸出是13.5Vrms,音量刻度以數字顯示0~20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了前級的功能,直接驅動后級或者有源監聽音箱也毫無問題。而經驗豐富的音響迷還可以利用可變增益大小來微調聲音特性,比如播放器增益較小時聲音會顯得細膩些,而增益較大時聲音厚度感會更好一些,靈活運用這些特性可根據不同音樂類型或者不同的唱片錄音調校出最佳聲音效果。試聽期間,代理商大多數時間調整在160-170之間。

    快、準、狠

    搭配試聽的器材包括德國Einstein愛恩斯坦The Preamp前級,這款前級采全平衡甲類放大設計,整個放大電路只有兩級,輸入級同時也是差動式放大級,把每組輸入(包括RCA輸入)轉換為平衡式訊號再進行初級放大。The Preamp前級不用傳統的音量控制,電位器的工作只像分流器,不會在聲音放大通道上出現,從而解決了電位器音染的問題。音源選擇也是一樣匠心獨具,直接切換電子管燈絲供電,只讓所選擇的輸入那組燈絲電壓導通。換句話說,總共5組輸入,10只JANPhilipsNOS 6922管,每次只有二只電子管通電工作,因此聲音訊號不經切換開關、繼電器與電位器,用最短的通道直接放大。而后級功放為德國Trigon精工的旗艦Monolog,音箱則是英國ATC SCM150無源版。這樣的組合所呈現的聲音風格在中性之中融入了絲絲溫暖的甜味,但正如同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適合搭配少甜高酸、酒體輕盈且帶有濃郁果味的Riesling雷司令、Moscato莫斯卡托等等葡萄酒的口感一樣,每項音響元素都均衡得恰到好處。

    MPS-8攜手這套組合,呈現大部頭音樂的規模感、力度和動態等方面的表現之好是無容置疑的,比如重播貝多芬《第9交響曲》時,規模龐大的管弦樂組出現,嘹亮的小號,結實的定音鼓,加上合唱團那“千軍萬馬”的奔騰場面,豐富的音樂線條與變幻的旋律起伏的清晰度和控制力都讓人嘆為觀止。

    換到USB連接電腦播放高格式文件又有如何的表現呢?以往很多類似功能的機器大致會給人播放光碟聲音更厚實的感覺,但MPS-8卻沒有這樣的落差感。即使是數字文件聲音也一樣很棒。重播人聲與弦樂的錄音來考驗音色取向,MPS-8依然表現得純凈、細膩、優美、自然,完全沒有丁點可聞性的毛燥感,其優美的樂感極之細膩感人。而呈現動感的一面,MPS-8的活生程度依然是如此的突出,比如重播FIM出版《Super Sound! Ⅱ》,第1軌錄音《七俠蕩寇志》,那動態對比的強烈程度,可充份感受得到優秀DAC的信息量、密度感和動態等元素的素質。而即使把重播的文件“降格”為CD抓軌的16Bit/44.1kHz PCM,比如EMI以art技術再版Georges Cziffra鋼琴獨奏《Liszt: 10 Hungarian Rhapsodies》和Michael Rabin的《Paganini 24 Caprices》小提琴獨奏,鋼琴與華彩片段中那鋼琴音質像大珠小珠落玉盆般爽朗又渾厚。而呈現小提琴的快如閃電的演奏技巧的響應速度,與絲毫畢現的分析力同樣令人喝彩。

    總結

    MPS-8雖然包含了傳統SACD/CD播放功能,MPS-8還可以選購Stream-X插卡,支持目前越來越流行的數字云端聆聽,例如Tidal、Qobuz、Deezer等等,以及支持NAS播放,并且具備Roon-Ready功能,如此強大的性能令MPS-8無愧于目前最值得擁有的高級音源產品的稱號。整合了Music Streamer數字串流播放和DAC功能,而且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該領域里的世界最高標準,加上為紀念創立十周年而推出的意義,以及精工制作與極佳的聲音表現力,這樣的Playback Designs想不爆紅都難啊。

    音樂,美的節奏,美的世界,在音樂中能讓人感悟人生,亦能讓人音悅人生!

    長按文章標題下方日期邊上的藍字“新音響”,即可添加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長按下方的二維碼,可添加微信服務號,內有超值音響器材和配件售賣,或關注手機版新音響網站獲取更多更快更深入的音響資訊!

    座當今頂級訊源之林: Playback Design MPT-8 SACD/CD轉盤+MPD-8

    作者:Leo Yeh

    摘 要: MPT-8 SACD/CD轉盤透過PLINK光纖與MPD-8 DAC連接是最好的方式,支持PCM與DSD,其也具有AES, COAX, TOSLINK等數字輸出,特別的是MPT-8還有AES, COAX, TOSLINK, PLINK, USB數字輸入,可將其作為D/D數字轉換器

    Playback Design 新的旗艦Dream 8系列今年上市有一陣子了,今日有機會可在MY-HiEND進行評測試聽,代理商在王朝音響展展出后就直接借給我們,前陣子到香港時,國仁與紅人就跟我說Playback新的8系列聲音非常厲害,跟5系列已完全不同,全新設計與進化了。王朝音響展上,Playback搭配Burmester與Estelon也發出非常好的聲音,是我也是許多人心目中最佳的展房,而當我在MY-HiEND試音室接上后,感受更為強烈,無疑地,其聲音表現級數已是頂級訊源之列,我立刻感受到系統的聲音跳上一大級,其密度、能量與動態整個釋放出來,細節不僅為清楚,還更為有形體感。

    MPT-8 SACD/CD轉盤透過PLINK光纖與MPD-8 DAC連接是最好的方式,支持PCM與DSD,其也具有AES, COAX, TOSLINK等數字輸出,特別的是MPT-8還有AES, COAX, TOSLINK, PLINK, USB數字輸入,可將其作為D/D數字轉換器,此外,用家可選配Stream-X模塊(本機并未安裝),支持網絡串流(Streamer Network)與USB檔案(Streamer USB)讀取功能,支持Tidal, Quobuz, Deezer,并且是Roon Ready,原廠建議使用mcoonect App來操作播放。

    Server Network與Server USB則是選配對應Syrah Music Server或是Roon Core Server有安裝時。MPT-8可以選擇要讀取混合式SACD的SACD層或是CD層,根據說明書,MPT-8還可以使用USB與計算機相連進行數字錄音,不知是否能錄制SACD里的DSD,如果可以就太棒了,不過這部份尚未找到官網的信息。MPT-8不提供外接時鐘的功能,因為MPT-8內建的時鐘已經夠好了,原廠建議熟化的時間約300-500個小時。MPT-8所使用的轉盤是D&M特別為音響迷開發的,內部驅動器的所有零件均采用金屬制造,以提高穩定性、追蹤精確度和振動控制。

    MPD-8除了使用PLINK光纖接受來自MPT-8的數字訊號外,也有AES, COAX TOSLINK, USB等數字輸入,MPD-8的PLINK共有3個,一個專給MPT-8用,另外一個是PLINK IN,一個是PLINK OUT,對應其他Playback的器材,模擬輸出XLR(角位是2正)與RCA各一組,比較特別的是輸出都是4.1Vrms。MPD-8具有音量控制功能,是真正的模擬前級音控,其也可固定輸出在 -6db, -3db, 0db, +3db, +6db,若是0db時,輸出就是4.1Vrms。Playback Designs的數字模擬轉換器從不使用市面的譯碼芯片,而是自行編程架構的FPGA,在MPD-8內一共使用了4個FPGA處理芯片,左右輸出聲道分別安裝在獨立的電路板上,電源供應用了三組,一組用于數字電路,另外兩組用在左右聲道的模擬電路上。所有數字輸入訊號的過濾、處理與回放設計都有專門的算法與電源供應,以避免超敏感的譯碼電路受到負面影響。MPD-8亦不提供外接時鐘的功能,其內部時鐘設計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scillator),比石英震蕩器有更高的穩定性、較不受溫度與機械震動的影響,時基誤差更低。而且Mr. Andreas Koch認為時鐘要盡可能地靠近DAC,可以確保不會受到外部來源的潛在有害因素影響。

    原本要自己拍攝內部的圖片,但怕弄傷器材,發現網絡上有韓國的媒體已有清楚的內部圖,大家可點選前往觀看。(http://audioplaza.co.kr/bbs/board.php?bo_table=review&wr_id=25)

    數字系統竟能如此模擬

    當這套訊源一開聲時,我就知道這套系統與過往的Playback已經完全不同,原來數字系統發揮到極致時,除了能榨出還原唱片中所有的訊息外,還要能呈現出音樂的情感與溫度,能受到演出者的感動,聆聽「蔡琴 – 金片子壹: 天涯歌女」SACD,這張是再錄音室中采用不插電Unplugged即興演出錄制,與現場演出錄音的差別就在于少了觀眾,我可以說這是我聽過最為享受的一次了,MPT-8/MPD-8好有感情,而且具有足夠的密度與能量,把音樂的生命力詮釋了出來,有如我就在現場聽著他們的演出,蔡琴的歌聲如此受到歡迎,就是那經過多年淬煉充滿豐富情感的歌聲,其聲音豐厚溫暖,具有磁性,而每個樂器的形體與演奏是如此的活生,鋼琴的琴音密度很高、晶瑩剔透帶有光澤,鼓聲、Double Bass具有踏實的穩重能量,飽滿真實,聽完整張專輯有如聽完一場精彩的演出,那種感動還留在腦海之中!

    最好的聲音質感,久聽不厭

    聆聽鋼琴家Maria Jo?o Pires演奏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集 K.310, 331, 457 & 545,我并不清楚這張原版唱片的聲音如何,但是手上這張由Esoteric進行母帶后制發行的SACD版本錄音非常好,雖然只有單獨的鋼琴演出錄音,你可以更專心的感受當時用來彈奏鋼琴的質感,如此真實,MPT-8/MPD-8的聲音質感如此的細膩,無論是什么樣的訊源一定都有失真與底噪,其也是造成我們無法久聽或刺耳的原因之一,我必需要說,在這兩周我聽這套訊源的時候,聽再久耳朵一點都沒有疲累的感覺,MPT-8/MPD-8的聲音質感非常地好,我可以聽到Maria彈奏的每個音符、細節,鋼琴的泛音與殘響自然豐富,與空間融合為一體,無論是微小的起伏,或到快速的彈奏,手法的變化再快,都能清楚感受到彈奏的細節,感受到彈奏者的表情,非常生動,氣質非凡 。

    霸氣權威的場面,全面的帶寬再生

    聆聽「THE DALI CD VOL.3」第四軌,趙聰的春江花月夜,這首曲目由于有著極低頻的錄音、有中國古樂器的演奏及浩大的場面、動態,極為考驗系統,記得有一年音響展上,幾乎每間展房都播放此曲,以展示系統的表現,趙聰是中央民族樂團琵琶首席,曲目一開始就是由她的琵琶獨奏開始,琵琶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聲音我們都已經非常熟悉,MPT-8/MPD-8呈現出其非常真實的琵琶音色,此時也已經可以感受到空間感的規模、接著曲目的安排刻意整片極低頻的音效帶出,與琵琶聲音成為強烈的對比,除了考驗系統的低頻再生能力,更考驗著系統的動態,MPT-8/MPD-8有著絕佳的帶寬與動態,聽起來爆發力、張力十足,有著權威霸氣、唯我獨尊的氣勢,曲目中還有許多合聲與金屬敲擊聲音,混合著非常多元的元素,MPT-8/MPD-8都能輕松應付。

    結像、定位、細節近乎完美

    聆聽「The Essential Dave Brubeck」,兩張CD收錄了其許多經典作品,聆聽第2張CD第四軌的「Unsquare Dance」,短短兩分鐘的演出卻已經完全的考驗系統的回放再生能力,這個曲目非常特別,主要的演出除了鋼琴、Double Bass、鼓外,還有人的拍手,錄制的定位、結像非常清楚,如果系統的夠水平,你可以很輕松的聽出并指出每一個樂器的位置,不僅是左右而已,還有前后,也就是舞臺立體3D空間非常明確,MPT-8/MPD-8完全沒有疑問地,不僅可以讓我聽到每個樂器演出的位置,在變化的時候也能迅速的反應,你應該要很聽到鼓棒的敲擊時而在左、時而變到右邊,每個樂器也都栩栩如生。

    數字串流檔案的播放

    評測這套訊源的期間,我大部份都聽SACD/CD實體光盤為主,因為MPT-8/MPD-8的聲音實在是太好了,我只想把唱片一張一張的拿出來聽,當然我也會好奇這套訊源播放數字串流檔案的表現會是如何,因此在要歸還的前幾天我使用其USB DAC的譯碼功能,MPT-8與MPD-8都有USB接口,因此接法有兩種,一種是USB直接接到MPD-8進行譯碼,另一種則是USB先接到MPT-8,再用現有的PLINK連接到MPD-8解碼輸出,也就是MPT-8像是DDC(Digital to Digital Converter)的功能,至于那種接法聲音會比較好?先不談理論,以耳朵作收先,在聆聽不同曲目反復比較后,有先接MPT-8的解析與帶寬會比沒有先接MPT-8的好上一些,兩者接法的聲音都已具有很好的水平,因此若是沒有要聽實體光盤的用家,并沒有特別需要再去購入MPT-8,未來可以購入USB轉PLINK的外接盒即可,但是我是非常強烈建議,MPT-8/MPD-8一套播放SACD/CD實體光盤的表現在某些地方還是播放檔案無法達到的,若可以還是最好整套擁有最為完美。

    Playback Design MPT-8 SACD/CD轉盤+MPD-8 DAC焦點

    ● DSD教父Andreas Koch最新旗艦產品。

    ● 左右聲道完全獨立全平衡設計。

    ● SACD/CD轉盤是特別向D&M訂制的高級品。

    ● 自家專屬的PLINK光纖傳輸接口,直接打破傳統的帶寬、傳輸等限制,純凈無噪聲。

    ● MPT-8可選配Stream-X模塊,安裝SSD,擁有數字串流播放功能。

    ● MPD-8有4個FPGA處理芯片,使用了三組獨立電源。

    ● 解碼能力: PCM 384kHz,DSD 11.2MHz。

    ● 自家升頻演算: DSD升頻至50MHz,PCM升頻16倍再升頻至兩倍DSD、再升頻至50MHz。

    ●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scillator)微機電震蕩器。

    ● MPD-8 具有高質量模擬前級功能,可直入后級使用。

    ● 未來可免費升級固件。

    ● Made in USA美國設計生產。

    ● 聲音特色: 當今旗艦風范,頂級的音響性能,感人的模擬音樂性再生,難有敵手。

    ● 搭配建議: 無,如果可以,請整套購入并使用PLINK接口以完全發揮其實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