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篇文章的文案竟然是在手機上完成的!就在一個月前,忽然有點事需要回老家處理,本以為幾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所以只帶了一部手機,而事實卻是整整待了一個月!那么對于我們自媒體來說,寫文案是必不可少的,可手機如何快速且方便的書寫和整理文案呢?我想起了一件神器:無線藍牙鍵盤。而讓我眼前一亮并迅速下單的,便是這款來自于A4Tech(A4Tech是對外銷的品牌,雙飛燕是對國內叫的,包括產品本身的logo也是貼了“A4Tech”,下文不做解釋了)雙飛燕的多設備藍牙雙模鍵鼠套裝。理由?輕便、時尚!
拿到快遞的第一眼,其實就有點意料之外的,因為它的包裝盒就個性十足,一句“大吉大利,今晚吃雞”便詮釋了包裝盒的全部。從三級甲到平底鍋,從三級頭到野摩托,再到鼠標鍵盤和雙飛燕飛時代(飛時代是雙飛燕旗下的飛時代時尚系列)系列logo,廠商的這波操作,著實會給用戶增添幾分喜愛與驚喜。
拆開包裝盒,鍵盤和鼠標是分開包裝的,顯然這兩款應該是可以單獨賣的。看到的是雙飛燕旗下飛時代系列的FBK25藍牙多設備鍵盤,和同樣飛時代系列的FB35CS藍牙充電鼠標。
打開鍵盤的盒子,簡單看下它的配件:多功能鍵盤、橙藍兩色的裝飾片、2.4G接收器、延長線、一節5號電池以及保卡說明書。
與我而言,之所以會選擇雙飛燕這款無線藍牙鍵盤,除了它本身的優點以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時尚”!這款鍵盤有遂空灰和象牙白兩個配色,而我之所以選擇遂空灰,就是因為我特別喜歡這根橙色的裝飾片,所以在后來的日子里,都是橙色陪我度過的。
當然這個裝飾片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放置手機的,基本上市面上90%的手機都可以放得進去,畢竟官方宣稱適合6.8英寸內的手機嘛!
雙飛燕這款鍵盤是103鍵的,鍵帽采用了低位鍵盤的時尚巧克力鍵帽,字符是鐳雕的而這一設計的優勢一個是輕便(396mm*145mm,重量只有446.5g),還一個就是安靜,不挑使用環境,符合它的定位!
再來看看這款鍵盤的背面,它有五個墊腳,防滑效果還是不錯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沒有支架,但是鍵盤整體的角度略有傾斜,基本符合絕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
雙飛燕這款鍵盤電池安裝處,以及接收器存放位置都在鍵盤背面中間。根據官方所說,這顆電池可以持續使用約650小時,一年妥妥的!
鍵盤的開關以及2.4G開關都在鍵盤右上方側面,開關手感還可以。
說完鍵盤,我們再來看看這款雙飛燕的這款鼠標。我入手的這款配色叫“鋼鐵灰”,畢竟是和鍵盤配色配套的嘛,黑銀撞色很耐看,并且精致感十足!105mm*70mm*42mm的尺寸,無論手掌大小都能輕松握住。另外它的指托位置比較寬,能讓手掌更自然地貼合鼠標。
來到背面,可以看到開關以及藍牙連接鍵,下方是放接收器的位置。
我們先來說說這款雙飛燕鍵鼠套裝是如何連接手機的,先說鍵盤。這里要提前說下,這款鍵盤可以同時連接4臺設備,但是手上只有一臺手機,所以不做演示,但是會說明如何操作。
連接2.4G設備就比較簡單,打開鍵盤電源開關,將USB接收器插入電腦USB口,等黃燈亮10S后熄滅,連接成功。注意:附送的延長線,可以用來連接接收器,防止金屬材質干擾信號。
其他3臺設備都是通過藍牙連接,也就是說雙飛燕這款鍵盤可以同時控制三臺藍牙設備。我們以一臺設備為例:短按Fn+7藍燈長亮5s,此時鍵盤進入藍牙設備,再長按Fn+7鍵3s,藍燈慢閃,此時進入藍牙匹配狀態,然后在對應的設備里選擇“A4 FBK25”,配對成功后,指示燈亮10s后滅了。以此類推,當你需要連接其他設備時,只要將數字改成8或者9,此時分別亮綠燈和紫燈來提示,其他一樣。
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這款鍵盤還根據不同系統,鍵盤布局也會不一樣。簡而言之,默認狀態下是Windows與Android系統鍵位布局。如果你的設備是IOS系統,需要長按Fn+I鍵3s;如果你是Mac,需要按Fn+O鍵3s;如果你想切換回默認系統,需要長按Fn+P鍵3s
了解鍵盤的一定知道,既然有“Fn”鍵,那么意味著可以通過它實現多媒體組合鍵。比如F1到F12的各項功能,細節可以看說明書自己嘗試,這里不多說明了。
接下來簡單說下這款雙飛燕的FB35CS鼠標,相較于鍵盤來說,它不用加電池,它支持Type C接口充電,充一次2.5h,持續使用可達52小時,意味著日常辦公使用,2個月妥妥的!
這款鼠標的功能還是相當全面的,滾輪后面的那顆按鍵是用來調節DPI的,支持1200-1600-2000-2400四段調速,適合不同尺寸屏幕的移動速度。同時它側邊的兩個按鍵是控制“前進”、“后退”的,在手機上使用很方便!
這款鼠標的連接方式也比較簡單,連接2.4G設備時,只要打開電源鍵,將USB接口插入主機,紅藍互閃10s后熄滅就可以了。連接藍牙設備時,短按藍牙鍵,藍燈長亮5s后,進入藍牙設備,接著長按藍牙鍵3s,藍燈慢閃進入藍牙佩蒂模式,接著在手機端找到“A4 F835C”配對,等藍燈亮10s后,就可以用了。
開頭說了,我購買雙飛燕這款無線藍牙鍵鼠套裝的初衷,主要是因為身邊沒有電腦可用,無奈只能在手機上工作。所以接下來的體驗分享,主要是基于手機設備而來。先上結論:完全滿足我的所有需求!
當我首次將這款鍵盤與手機連接后,我就沒讓它斷過。整體體驗下來,就打字而言,完全不輸電腦。只要藍牙處于連接的狀態,在手機屏幕可視的范圍內,完全感知不到延遲,穩定性與有線鍵盤沒差距,非常好用。
我發現自從有了這款鍵盤,似乎任何場景都可以工作了!無論是在車里,還是午后陽光下的小板凳,總之只要能給鍵盤一個支撐點,我就能發揮其全部的功能。并且我竟然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無論去哪都喜歡帶著這款鍵盤!
另外值得夸一夸的是,相比于市面上一些無線鍵盤來說,這款雙飛燕無線藍牙鍵盤有指示燈,這對于區分大小寫有一定的幫助!
至于雙飛燕這款鼠標的話,按鍵手感適中,把“靜音”二字發揮到了極致。而精準度也相當不錯,甚至拿它來玩類似于《部落沖突》這樣的游戲,比手指點擊還要好用!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地提出點小建議的話,希望廠商在下一次迭代產品上,可以將放手機的凹槽做寬點做長點,這對于平板或者略微厚點的手機更易放置。
其實通篇不難看出,雙飛燕的飛時代系列的這款無線藍牙鍵鼠套裝的主打賣點,并不是“無線”,而是“藍牙”。一個放置手機的凹槽,便給了你三個配色,可見廠商對這一配件的執著,從側面也說明了廠商對這款鍵盤賣點的肯定!
所以我認為,如果你的需求與我相同,就只是想要一款時尚便捷易用,偶然應急還能給電腦用用的“手機鍵盤”,那么這款雙飛燕無線藍牙鍵鼠套裝絕對適合你,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是不二之選!
果說起大家每天都會攜帶的東西,我想99%的人都離不開手機了。手機作為我們每天的通訊、娛樂以及支付工具,已經完全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一件必需品。我想有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都經常會使用手機隨時隨時進行移動辦公,查找一下數據、調整一下表格都是平時最常見的操作。其實目前手機的功能和運行速度已經完全足以滿足辦公的需求,但受制于屏幕尺寸,能完成的工作卻十分有限,那么有沒有可能在搭配一些配件的情況下實現類似筆記本電腦的效果呢?
說起這種使用方式,可能很多朋友會想到錘子科技的TNT,確實TNT算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桌面系統,也有相應配套的屏幕。不過可能大家不了解,華為等多個品牌的手機同樣有桌面模式。那么這些手機配合什么樣的硬件設備可以實現最佳的移動辦公體驗呢?在經過了反復的產品選型以及測試之后,我總結出了連接最簡單、效果最好的一套設備,這里將系統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以及相關的產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首先給大家展示一下搭建完成的效果,讓大家了解一下這種方式和筆記本電腦的異同之處。
▼兩種方式最大的區別就是系統,常規的筆電基本都是windows系統或者macOS,而這種方式是基于安卓手機,自然毫無疑問就是安卓系統了。不過大部分支持的手機都會對其桌面模式進行優化,所以只要配合合適的硬件,在實際的使用上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比如說在下圖中,可以看到桌面布局和windows類似,也有多個圖標,雙擊即可打開。
▼按下windows鍵,也可以打開程序塢,只要安裝在手機內的軟件都可以直接運行,比如微信、QQ等,并且大部分程序都有相應的桌面版本。
▼以騰訊視頻為例,雙擊打開程序后,界面明顯與手機端不同,可以搜索、選擇自己想要看的內容,還支持全屏顯示以及拖動調節進度,并且會員的登陸效果也是相通的(畢竟是同一個程序)。
▼另外由于系統是基于手機的,所以不用再次復制、導入就能直接打開手機中的圖片、文檔等,在移動辦公時無需考慮同步文件的問題,隨時隨地都能找到需要的文件。
▼除此之外,日常的上網自然也沒有問題,并且由于手機本身有移動數據,所以不用像筆電一樣需要連接WiFi,直接就可以使用。
▼常見的辦公軟件如Word、excel等也都不在話下,配合鍵盤基本和筆電的使用方式幾乎完全相同。
▼并且還能利用手機的麥克風和輸入法實現語音輸入文字的效果,我測試了一下相對于Windows系統下的軟件,識別的準確率似乎還更高一點。
▼安卓系統是支持多任務的,所以這些軟件可以同時打開,比如可以實現邊追劇邊編輯文檔邊瀏覽網頁的功能。
從以上的演示來看,我想大家都能發現華為手機安卓系統的桌面無論是操作還是體驗和Windows系統都是非常類似的,可以便捷的上網查找資料,編輯文檔,追劇看電影等,滿足日常的辦公和輕度娛樂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還可以運行一些安卓平臺獨有的軟件和游戲等,再加上能直接調取手機中資料的特點,移動辦公的體驗效果極佳。
而在硬件的配置方面,兩者的區別就非常大了。簡單的來說,常規的筆記本電腦都是完整的,集成了PC的硬件以及屏幕、鍵盤等,而使用手機作為筆電使用時,每個硬件都是獨立的,需要自行選擇。那么如何才能配置出性價比最高的一套硬件系統,怎樣能盡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設備,哪些配件值得選擇以及參數的注意事項,接下來我將逐一為大家進行介紹。
▼看一下整個系統所需要的配件,這里我使用的是可以說是目前最為精簡好用的一套配置,具體有:支持桌面模式的安卓手機、支持一線通的便攜顯示器、充電寶or充電器、藍牙鍵盤、鼠標以及兩條C-C連接線。
▼整個系統的核心毫無疑問就是手機了,我個人使用的是華為的mate 40 Pro,麒麟9000處理器,8G內存256G閃存,足以保障系統的運行速度。
▼并且這款手機是支持TYPE-C口反向供電的,如果搭配一些對供電要求不高的便攜屏幕使用時是可以為便攜屏供電的,這樣短時間使用甚至都不需要充電設備,便攜性更強。
另一件核心就是便攜顯示器了,可以將手機的屏幕擴展至12~15寸,這樣在辦公時的體驗才不輸于常規的筆電。選擇便攜顯示器有這么幾個需要注意的點:
1、支持TYPE-C一線通。所謂一線通其實就是可以僅通過一根全功能的C-C數據線同時傳輸視頻、音頻數據以及供電等,這樣在使用手機的桌面模式時就無需再額外攜帶一個C口的擴展塢了。并且支持一線通的便攜屏還可以作為筆記本電腦的副屏,或者直接連接Switch使用,有著更豐富的使用場景。
2、雙C口互通。此外最好是選擇有兩個全功能C口并支持互通的產品,這樣除了連接時能盲插之外,在使用時一個C口連接手機另一個連接電源,可以實現同時給屏幕以及手機供電的效果,從而保證續航時間充足。
3、其他方面還需要考慮的有屏幕的顯示效果、色彩表現,是否有觸屏,是否有內置音箱,是否有HDMI接口、USB接口等,這些當然也是越齊全越好。
只要滿足前兩點,產品的功能就足以滿足移動辦公的需求,具體的選擇就是豐儉由人了。我個人使用的是下面這款CFORCE CF016X Pro,這款可以稱得上是目前便攜顯示器配置的天花板,不僅滿足了上面的所有需求,還集高清、高亮、高刷新率、高色域于一體,具體來看一下。
▼既然是為了移動辦公,我個人建議是選擇更大的便攜顯示器,這樣工作的效率也更高,這臺顯示器的屏幕尺寸為15.6英寸,出廠時機身上就已經連接好了一個仿布藝的保護套,以保護屏幕不受損傷。
▼同時保護套也是顯示器的支架,立起來的時候就更像筆記本電腦了 。
▼機身整體由ABS+PC樹脂構成,所以重量控制得也比較優秀,僅有933g。
▼屏幕為IPS面板,表面采用了霧面的處理以減少反光,邊框僅有5mm,看上去還是非常窄的。
▼這塊屏幕的整體水平用“天花板”來形容是絲毫不為過的,在色彩方面,達到了100%ARPG、94% DCI-P3廣色域的水平,并且屏幕的調校也非常出眾,整體色彩表現豐富而艷麗。我將不經過調整的屏攝和原圖進行對比,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另外和顯示效果息息相關的就是屏幕的亮度,這也是HDR能有更好表現的保證。一般的便攜屏峰值亮度都在200~300尼特左右,在這個亮度下即便是支持HDR,實際的表現也不會很明顯。而這臺便攜屏的峰值亮度高達500尼特,甚至比很多桌面顯示器都高,可以充分發揮高色域的優勢。這里我使用PS4 PRO與便攜屏連接,可以完美支持PS4 PRO的HDR模式。
▼同時屏幕的刷新率也達到了144Hz,這樣和最新的游戲主機PS5、Xbox Series X等連接,也能充分發揮出主機的優勢。現在很多價格不是特別高的筆記本為了節省成本,使用的屏幕素質都較為普通,72%甚至45%NTSC色域的屏幕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下使用這臺便攜屏作為筆記本的擴展屏也能大幅度提升觀看的體驗。下圖中我展示了開啟和關閉HDR時的顯示效果,如此優秀的HDR表現也側面說明這塊便攜屏確實是旗艦級的水平。
▼接口方面也是非常豐富,機身的左側有兩個全功能的TYPE-C接口和一個HDMI標準接口,不需要特殊線材就能連接電腦以及游戲主機。
▼雙C口支持盲插和互通,可以看到當一個C口連接手機,另一個接口連接電源時,手機可以邊運行桌面模式邊補充電量。
▼作為移動辦公或者連接Switch時,只需要兩條連接線,其中一條必須是C-C的全功能數據線,另一條只要是C口且能保證供電即可(C-C、C-A都可以)。具體的連接方式是使用全功能線材連接手機與屏幕的任一C口,另一個C口與電源連接,非常簡單,而且這兩條線在屏幕的套裝中也都附贈了,無需單獨購買。
▼機身右側有調節滾輪和開關按鈕,另外還有獨立的3.5mm接口和USB接口,在連接手機時,這兩個接口都是能作為擴展接口使用的,3.5mm接口能連接有線耳機,而USB接口的意義更大,可以用于連接鍵鼠、U盤等設備,這樣在辦公時就更得心應手了。
▼機身的底部由兩個揚聲器組成立體聲,音效也不錯,連接手機看電影或者玩游戲時就不需要再單獨接耳機了。
▼當然作為Switch的屏幕使用也沒有問題,高色域高亮度的顯示效果比起Switch的非全貼合屏幕要好太多了,輕松將顯示尺寸擴展到原本的四倍大。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和很多專做組裝的小廠不同,這款產品是該品牌自主研發和生產的,所以更能兼顧用戶的體驗。不光是雙C口互通,在供電上也是有特殊設計的,無論是作為移動辦公使用還是連接Switch都不需要特殊的充電寶或者電源,我實際測試即便是使用5V2A的供電設備,依然能正常開啟手機的桌面模式或者激活Switch的TV模式,并且在運行的同時還能為手機和Switch充電。不過因為Switch的電量消耗較大,用5V2A供電玩的時候還是會緩慢掉電的,建議配一個支持PD協議的充電寶,或者使用Switch原裝的充電器。
▼我這里使用的是Anker的一款充電寶,尺寸比較小巧,不過容量達到了13400mAh,在手機滿電的時候保證3~4小時的辦公時間是沒有問題的。
▼最大支持9V2.5A,經實測連接Switch時可以邊玩邊充電。
▼辦公自然是需要鍵盤的,在前面其實提到過,由于這款便攜屏有USB接口,再配上一個USB擴展塢甚至能同時連接多個USB設備。所以不一定非要再去購買新的鍵盤,家中已有的有線或者無線鍵鼠也都可以直接拿來用。比如我家現成的一套羅技的無線鍵鼠,把接收器插到接口上就能使用了。
▼不過我覺得這種方式還是有些麻煩,尤其是有時候想連接U盤還需要額外再帶個擴展塢,再加上我的黑蘋果電腦也沒有一個好用的鍵盤,所以又買了一套羅技K380,平時就作為電腦的鍵盤,需要攜帶時裝起來就能用,一舉兩得 。
▼這款鍵盤可以連接三臺藍牙設備,直接通過按鍵就能切換,多設備間也無需重復連接,很好用。
▼而且鍵盤的尺寸也很小,便攜性極佳,看下和手機的對比。
基于同樣的原因,我還購買了一個藍牙鼠標,購買前我并不是很確定手機是否能同時藍牙的鍵盤和鼠標,所以也沒有買特別貴的,看見大媽推送了一款英菲克的多模鼠標就順手下單了。
▼雖然很便宜,不過到手之后發現居然還挺好用,靜音的按鍵,支持DPI調節,小巧便攜,手感也不錯。
▼三模兩通道,支持2.4G、藍牙3.0和藍牙5.1,使用藍牙連接使用時基本感覺不到延遲。
▼還是充電式的設計,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接口采用了micro USB,不過鼠標充一次電能用好久,倒也影響不大。
▼最后看一下連接的方式,由于本次我選擇了一線通的屏幕和藍牙的鍵鼠,所以無論是攜帶的設備還是連接的便利性都是最好的,需要有線連接的僅有便攜屏上的兩個C口,分別連接電源以及手機即可。
▼鍵鼠都是通過無線連接的,這里要說明一下,華為mate40 Pro的藍牙可以同時連接藍牙鍵盤和鼠標,互不干擾都可以正常使用,甚至還可以再額外連接一個藍牙耳機,從而在使用上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無線化。
▼另外還有一點,在桌面模式下,華為手機的屏幕是可以作為觸摸板使用的,可以代替鼠標,非常的人性化 。
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和配置越來越高,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開始使用手機來完成一部分辦公的需求。我個人在很早前就在考慮如何能將手機利用到極致,而現在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也讓這種設想能以完整的方案呈現給大家。在經過了反復的測試和體驗之后,我總結出了整套相關的產品,但實際其中的每一樣都并不是完全為了這套系統而存在的,比如說搭載了高亮高色域高刷新率屏體的便攜屏,無論是連接主機玩游戲還是作為電腦的副屏使用都是極佳的選擇;能在三個設備間隨意切換的藍牙鍵盤,還可以適配家中的黑蘋果電腦和iPad;價格僅有20出頭的三模鼠標,不玩游戲的話也能在日常辦公中使用;而充電寶、電源、線材等,也都是家家都有常用配件。但所有的這些組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套以手機為核心的系統,能為用戶帶來極致的移動辦公體驗,也為每個部件賦予了新的意義。
希望本次的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隨手點贊,我是普通奶爸,我們下次再見 。
智能手機變身成為一臺電腦需要幾步?有了15.6英寸的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之后,我會告訴你只需要4步!時代在變化,其實各終端之間的互相跨界也變得也屢見不鮮。不是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嘛:現在PC的工作手機也可以完成了!
從早年間的錘子TNT工作站到后來的各種平臺,由一款顯示器產品搭配智能手機一起,就可以變身為我們常用的內容生產工具,如果這樣的顯示還兼具便攜性、高分辨率乃至支持觸控,倒也不失為設計師們心中比較合適的移動辦公平臺。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款來自聯合創新的15.6英寸擁有4K高分辨率的INNOCN便攜顯示器和其他的設備一起聯動,是否能夠達成我們的這些愿景呢?
開箱:它真的就只是一款顯示器嗎?
拿到產品之前,我其實想象過各種可能:它其實就是一塊平板電腦?它也許就和普通的顯示器沒什么區別,只不過,它支持觸摸交互罷了。
把INNOCN N1U從包裝盒取出來之后,我看了一下它所包含的配件,還真的適合普通的顯示器有些區別的:包裝盒內包括15.6英寸的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一個、Type-C電源線、Type-C專用信號線以及mini HDMI的信號線。
這其中,我一開始以為附件中的兩根Type-C線是同樣的作用,只不過一個長一點、一根短一點而已,但事實上它們一根是電源線,一根則是專用的信號線,作用各不同,所以不能指望和普通的Type-C線一樣可以通用的。
這些附件的搭配,也證明了INNOCN N1U其實能夠支持的平臺就是錘子的TNT工作站、華為EMUI、三星DEX模式以及PS4/SWITCH等;當然,也能夠利用mini HDMI數據線連接PC端、電視盒子等終端設備進行搭配使用。
INNOCN N1U支持多種電源功率輸入,甚至還可以支持低功率的移動電源為它提供能量;充電頭為折疊式設計,符合它的“便攜式”需求。
參數方面,INNOCN N1U選擇的是一塊15.6英寸IPS顯示屏,最高支持4K的超清分辨率顯示,并擁有高達99%的sRGB廣色域,這樣的頂配基本上可以滿足設計師的日常使用需求了;屏幕支持十點觸控顯示,且擁有高達340cd/㎡的高亮度,這使得它的畫面顯示效果極為出色。
從設計上來看,它和傳統桌面顯示器有些類似,但在便攜性和小巧設計方面卻又更勝一籌。你會發現它沒有傳統顯示器的支架,它沒有大塊頭的電源適配器,它的接口非常的與時俱進--都是Type-C+HDMI的接口,與當前的絕大多數終端設備都能夠適配。
外觀:如何實現便攜性?
從產品的定位上來看,INNOCN將自身定位為小巧化、便攜式的顯示器產品,但它的尺寸又注定了在體型上無法妥協,那它是怎么做的呢?
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的正面為比較方正的設計,左右兩側和頂部的屏幕邊框控制的還算不錯;下巴部分則有些寬了點,“INNOCN”的大Logo就在這下方--我倒覺得下一代產品其實可以取消掉它,這樣正面的視覺感官體驗會更好。
產品的右側為分布了四個主要的插孔,它們分別是一個3.5mm耳機孔、Type-C電源插孔、Type-C通信插孔和一個HDMI mini插孔,一起共同組成這款便攜顯示器的充電和信號輸出的外接口。
左邊則是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的三個主要的功能按鍵了,它們分別是音量+、音量-和一個電源按鍵,這三個按鍵分別都是多功能的按鍵,日常的一些顯示器的參數調整、開關機等都是由它們來完成的。
從按鍵的體驗來看,它們的按鍵有些偏軟的感覺,但是反饋足夠靈敏。
產品本身是沒有內置電池的,因此使用時一定要插電使用。三個主要的功能按鍵旁邊就是這款顯示器唯一的指示燈了:紅燈狀態表示無信號接入;藍色燈顯示則為正常使用狀態。
背面沒有太多多余的設計,甚至連散熱孔都沒有找到一個,只有“INNOCN”的大Logo在后方顯示著。
注意觀察這款便攜顯示器的底座你會發現,它在折疊起來后,底座與顯示屏連接的位置其實是有幾個小孔的,它們是干啥用的呢?其實這正是它的揚聲器,雖然在使用的時候揚聲器的音質不怎么樣,但聲音也還是足夠清澈、透亮的,日常使用足夠。
顯示器本身其實算纖薄的,即便和最纖薄的主流平板電腦相比也并不遜色。我拿手機的機身和它進行了一番比較,從最薄處的厚度來看,它比普通手機還要薄上一些,這是它的便攜優勢之一。
你是否也很疑惑,INNOCN N1U還可以做出這樣的“姿態”?答案是:它其實設計了底座的,只不過它的底座事先被隱藏起來了。需要的時候,像折疊手機一樣展開底座即可;不需要時,把底座折疊起來就非常方便攜帶了。
INNOCN N1U號稱能夠將顯示器和支架底座進行0~180的角度調整,從我的體驗來看,它和一般都折疊手機的折疊體驗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首先是它需要兩個手配合才能折疊;其次需要一點力氣,不輸于鉸鏈結構那種順滑感,但支撐得起多角度旋停--要知道它畢竟是15.6的大屏幕啊!折疊底座的設計不僅讓它變得更一體化,且還讓它增加了它的便攜性,這也是它優越于傳統顯示器的第二項優點。
在給INNOCN N1U提供信號源的時候,需要確認信號源是HDMI還是Type-C,不過首次我在嘗試用HDMI連接PC端也好、用Type-C連接筆記本電腦/手機也罷,它都可以自動切換為適配的信號源,所以N1U應該還是支持自動識別信號源的;連接其他終端之后,可以通過三個功能按進行相關的屏幕亮度、色彩乃至揚聲器音量等級進行調整。
從我的使用體驗來看,首次使用可能分不清各種組合,需要習慣之后才能夠熟練掌握。
使用篇:如何讓手機4步變成電腦?
當所有的東西都了解完之后,我們就要回到開篇提到的那個問題了:如何讓手機變身電腦?這次我的體驗對象一是華為P40 Pro手機,因為INNOCN N1U正好是支持EMUI系統的;二是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它的4K高分辨率和各種便捷的連接方式很適合我的嘗試。
讓華為P40 Pro變身為一臺觸屏電腦的第一步:用Type-C通信數據線將手機與INNOCN N1U連接起來;第二步:用將N1U的電源插座插到插線板上,并通過Type-C電源線與顯示器連接好;第三步:確認所有線接已經完成;第四步:長按INNOCN N1U左側的電源按鍵開機,這個時候就會發現手機與這款便攜顯示器已經完成同步了。
15.6英寸的大屏幕、4K的分辨率、99%sRGB的廣色域顯示等等優勢,使得小小手機屏幕上顯示的畫質完全無法與INNOCN N1U的顯示效果相比擬,而這還只是簡單投屏而已。
事實上,INNOCN N1U不僅僅是簡單的支持普通投屏而已,我在不進行模式切換的情況下,它與華為P40 Pro的聯動也可以做到不僅僅是畫面的實時投屏,還做到了觸控和聲音的實時投屏。如果所示,我可以在N1U便攜顯示器上進行和手機端一樣的手勢交互方式,可以購物、可以發微博、可以追劇、可以刷抖音等等,各種社交軟件也可以和在手機端一樣的操作--這個時候的它其實已經變身成為一臺大號兒的智能手機了。
我還嘗試著用這塊大號的顯示器玩了一把王者榮耀,除了一開始的不習慣之外,大號的游戲場景的確有點爽,而且從交互的體驗來看,它的跟手性和手機端沒有明顯的時延--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方式,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顯然沒有顯示出INNOCN N1U這塊便攜顯示器的真正作用,為什么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事實上手機變成電腦還需要第五個步驟:從智能手機模式切換為真正的電腦模式。切換完成之后,它們之間才真正成為相互獨立的個體:N1U便攜顯示器利用了手機的硬件性能和系統平臺;而手機獨立的日常使用還是正常的。具體的做法是:下拉華為P40 Pro的屏幕之后,找到投屏模式并點擊切換為“電腦模式”,此時,N1U便攜式顯示器顯示的畫面已經不是手機端的同步畫面了,而是我們已經熟悉的電腦風格的桌面。
切換到“電腦模式”之后,這個時候的INNOCN N1U才真正變身成為一個簡單的內容生產工具。
我嘗試了一下它的各項交互的體驗(僅僅是觸控交互模式不涉及連接鼠標和鍵盤),發現它的操作風格和一般的PC端操作沒什么兩樣:桌面的應用都是雙擊打開的,左下角為菜單欄、右下角為時間日期顯示,瀏覽器的顯示界面與PC端沒有什么差別。就目前而言,原始EMUI的默認項都已經適配了這個操作系統,因此本身這些華為的默認應用程序都和PC端的界面顯示別無二致。
區別也很明顯,且第三方的很多應用程序并沒有適配這個系統,原本我以為這是個難題,但實際上華為對此進行了比較不錯的處理。比如左下角的菜單欄其實依然是手機的點觸模式,輕點一下即可打開這些APP,如果是EMUI原有的應用程序,它們的顯示就和PC端一樣顯示;而如果是第三方APP,它們中的部分已經適配PC顯示模式,但也有部分依然還是手機端的豎向顯示風格,不一而足。
此外,部分APP場景會切換成為全場景的模式,這個時候想要切換回桌面怎么辦?這點,EMUI也進行了調整,如果是桌面模式下,右下角的三大導航鍵可以回到桌面、可以返回上一步操作甚至可以進行多任務一鍵關閉;如果是游戲模式下,從頂部下滑N1U的屏幕即可進行上一步、最小化乃至直接關閉應用的操作,使用非常的方便。
N1U便攜顯示器在電腦模式下和手機投屏模式下的游戲場景有區別嗎?我進行了嘗試,結果是確實很不相同!電腦模式下的游戲場景顯示顯然進行了一番適配,從游戲界面的顯示到各項操作的布局都與手機投屏下完全不同,而且電腦模式下的視野明顯比手機投屏到N1U上的要舒服多了,操作起來也更方便這樣的大屏操作。
『那么,這種模式下的它有什么生產力呢?』相信有同學會發出這些疑問。
在電腦模式下,除了追劇、游戲、瀏覽新聞和一些簡單的社交互動之外,它的生產力之一我覺得可以進行日常辦公的使用,比如文檔的日常處理就可以通過它來進行嘗試,可惜的是INNOCN N1U的擴展接口有點少,如果需要搭配完整的鍵鼠使用比較麻煩,但通過藍牙信號與支持藍牙連接的鍵盤進行搭配使用還是沒問題的,這就使得如果我出門攜帶N1U的話帶上鍵盤就可以隨時隨地辦公了。
它的生產力之二是可以進行簡單的圖文/視頻的剪輯,相比較而言,15.6英寸的大屏可以支撐得住我們進行更加細微的內容制作工作,比起手機端而言還是要更適合許多的,假如你出差在外,一個手機+一個便攜式的4K顯示器就可以達成自己的日常需要,不也是挺好的嗎?
結語:整體而言,使用手機與INNOCN N1U搭配使用還非常新穎有趣的,它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窗戶,讓我們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壓榨智能手機的使用方式,而不僅僅是一個日常的通訊/娛樂工具而已;而4K分辨率的它與支持聯動的其他系統平臺能夠聯動起來,形成一個全新的生產力工具,盡管目前看起來還有各種不便之處,但體驗上卻還算不錯,未來的發展還是可以預期的。
與PC或者筆電連接的用途意義何在?
除了與智能手機連接后,讓手機變身為一臺生產力十足的電腦之外,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通過通信數據線或者HDMI線線與筆記本/PC電腦連接有什么用呢?
1、與筆記本電腦連接的體驗
我首先嘗試了將N1U便攜顯示器與我的不止觸控體驗的ThinkPad E580筆記本電腦進行連接,連接的方式和手機連接的方式是一樣的,而且,你甚至不需要選擇任意那種輸出模式,默認的模式下N1U便攜顯示器就賦予了我的筆記本電腦原來沒有的功能:觸控屏幕的功能。擁有觸控功能的實際意義在哪里呢?我個人覺得的是它賦予我們在原筆記本上暢快瀏覽新聞、追劇和娛樂的高效體驗,但提升的實際意義倒也沒有那么大。
此外,在筆記本端可以選擇的輸出模式為:復制模式、擴展屏幕以及只輸出屏幕。但是這幾種模式中,其實只有復制模式是最實用的,其他的我暫時沒想到自己的使用場景。
復制模式其實就是投屏模式,只不過因為是通信數據線將兩者連接在一起的,因此,在使用的時候INNOCN N1U的觸屏模式派上了用途。而且,4K分辨率的清晰度和飽和度的確不是我原有的屏幕所能夠比擬的,對比過之后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2、與PC端連接的體驗
我還將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與我的臺式電腦進行連接體驗,因為手頭沒有USB-A轉USB-C的連接線,所以具體的體驗并不完整。我能夠想象到的實用場景就是:讓N1U便攜顯示器賦予了臺式電腦能夠觸控操控的體驗,日常瀏覽網頁、追劇娛樂方面確實要比臺式機的傳統顯示器更有優勢一些。當然,如果臺式機的顯示器壞了,N1U絕對是一個最好的替代方案--更何況它還是一塊如此夠分辨率和可以觸控交互的顯示器?
結語:整體而言,不管是連接PC還是連接筆記本電腦,INNOCN N1U承載的是將它的觸控功能賦予到PC和筆記本電腦的身上,從而提升一些場景的使用效率--比如瀏覽網頁、追劇娛樂之類的,但你要說其他的東西其實還有些單薄,至少無法讓人們認可讓它來替代筆電產品原本屏幕或者自己臺式電腦屏幕的用途,當然,如果臺式機的顯示器壞了,N1U的用處就大了。
其他方面
從用途上來說,INNOCN N1U便攜顯示器還是挺適合年前特殊疫情狀態下人們上網課或者遠程辦公需求的,一來它可以直連手機使用,放大的屏幕總歸比讓孩子一直看著小屏幕的手機好吧?;二來離開了手機之后,N1U就啥都不是了,不用擔心上完網課后顯示器本身會讓孩子上癮。
在手機鎖屏狀態下,N1U便攜顯示器其實并不能實時顯示手機鎖屏的狀態,這意味著手機只要鎖屏之后,顯示器就不是正常的顯示狀態了,所以需要注意不能讓手機鎖屏或者在連接時讓手機進入靜默狀態。
在顯示器與手機互聯的情況下,其實通信數據線這邊也在默默的給手機“反哺”充電中,所以不用擔心手機用著用著會沒有電了。沒有對這項進行針對性的測試,可能并不是快充,但使用時互聯時手機的電量似乎耗電不大。
總結: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設計師,因此還無法從INNOCN便攜顯示器N1U高達4K的分辨率和出色的顯示色域方面,找到get中自己的痛點。它對我的實用場景在于三點:
1、在需要的時候,INNOCN N1U顯示器與手機互聯之后可以讓我隨時擁有一個可以工作的生產工具;
2、在與我的筆記本電腦互聯的時候,它能夠讓我的筆記本擁有更好的娛樂特性--憑借瞬間支持的觸控屏幕;
3、它與我的PC連接時,能夠成為一款好用、實用的高分辨率觸屏顯示器。
還有這些不足,可以在下一代產品中改良更正:擴展口過于偏少;缺少支持與PC端連接的標配轉接線;配件內不包含一個收納袋,還需要另外購買。
整款產品的體驗大抵如是,有驚喜也有遺憾,但整體而言是一款有意思的便攜式顯示器。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需求,不妨嘗個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