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是麥秋~
前言
現代生活隨著互聯網通訊的快速發展,通訊技術日趨完美,應用軟件日益普及,電腦的使用與維護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的生活內容。
電腦恐怕是中老年人的短板,然而又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眼睛是人體最嬌氣的器官,手機對眼睛的影響不容小覷,因此掌握電腦的基本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電腦成為工作、生活必備的電子產品,我們不僅是會使用,最好是能夠理解電腦本身又是如何工作的,即電腦的工作原理,這樣將有助于電腦的正確使用,也能夠促進自己的從業能力,為自己的工作、生活錦上添花。
電腦更是廣大自媒體人的剛需,把自媒體做好是離不開電腦的,利用手機做自媒體是有心無力的。
我將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電腦知識,從維修的角度出發,闡述電腦的工作原理、操作過程。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愿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二)電腦主機
主機部分包括:運算器、控制器、內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為電腦部件:中央處理器CPU,內存儲器為電腦部件:內存條。
1:中央處理器CPU是整個電腦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處理電腦指令以及運算電腦軟件中的所有數據;它是一塊封裝在塑膠或者是陶瓷材料中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由基板、內核、內部填充物和金屬蓋組成。
CPU的內核數量、內核工作頻率、內核的緩存是CPU重要性能指標,目前電腦CPU核心數最多為8核心、最高工作頻率為4GHz。
緩存是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容量較小但是讀取速度比內存快,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數據的映射即:復制品。當CPU讀取數據時,首先從緩存中尋找,如果找到就立刻讀取并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會用較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并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可使以后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在緩存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以此提高電腦運行速度,因而緩存的容量至關重要。
目前主流的電腦CPU只有英特爾和AMD,是跨國公司:美國英特爾公司和美國AMD超微半導體公司的產品,英特爾系列產品主要有酷睿i3、i5、i7、,AMD系列產品主要有銳龍Ryzen3、Ryzen5、Ryzen7。
電腦系統運行示意圖
2:內存是中央處理器能夠直接訪問的存儲器,是電腦在運行過程中臨時存放數據的場所,電腦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把數據先調到內存,再提取至CPU進行運算,然后再反饋給內存傳送出去,是CPU與其他設備進行數據交換的通道和橋梁,這部分在工作中是不能斷電的,斷電數據就會丟失。
內存的性能指標主要有內存速度:存取一次數據所需的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快。內存與主板速度、CPU速度相匹配時才能發揮電腦的最大效率。內存容量主流為8GB、16GB,最大容量是32GB,主流產品為DDR4。
下期:(三)電腦外部設備
面幾篇文章我分別對電腦的配件進行了大體的介紹,估計看過我文章的小伙伴應該對電腦已經有所了解了,但是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很多小伙伴要求每一個配件都給詳細介紹一下,到底該如何更深層次的去識別和選擇,今天開始我就逐一每個配件詳細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覺得不錯的別忘點贊關注哦!
老規矩由于本文較長,還是找首歡快的歌曲一邊聽,一邊看也不至于那么枯燥,這首歌也是目前比較火的一首歌曲。
大家看過我前面文章的都應該對CPU結構以及品牌都有所了解了,我就不再做詳細說明了,由于CPU內容較多今天我主要針對英特爾臺式機處理器來個詳細說明,明天再寫AMD詳細介紹,接下來具體分以下幾個部分:
★ 第一部分 英特爾CPU的系列
★ 第二部分 英特爾CPU的型號與用途
★ 第三部分 后綴字母的具體意思
★ 第三部分 英特爾CPU搭配建議
?賽揚系列
賽揚系列整體定位低端處理器,價格便宜,主要用于要求不高的用戶或者是部分低端筆記本。
?奔騰系列
奔騰系列比賽揚系列要高一個等級,但基本上還是只能滿足要求不高的小伙伴,主要用于一般辦公及游戲音影。
?酷睿系列
酷睿定位于中高端處理器,主要用于主流應用及游戲,相對來說價格也比上面賽揚和奔騰在價格上貴的多。
?至強
前些文章我沒有提到至強,是因為這個系列他不屬于家用范疇,屬于服務器系列,但是有部分型號被小伙伴用于家用電腦上,并且效果不錯。
?至尊X系列
這個系列屬于英特爾旗艦級別處理器,擁有超多核心超多線程,主要為發燒玩家以及要求非常高的玩家選擇,并提供超高的性能,缺點就是價格昂貴主板也比較貴。
?至強融核系列
看名字就知道他不是單獨的一顆處理器,而是集成了多顆處理器協同合作,主要還是用于超高性能計算機以及服務器。
?安騰系列
該系列處理器主要為要求較高的企業服務器而設計,可以提供高效的運算能力并且能降低成本,目前最新的為安騰2。
?凌動系列
凌動系列多用于超薄筆記本,整體定位辦公影音,性能一般功耗超低,待機時間長,不過對于商務人生辦公攜帶還是比較合適的。
上面就是目前英特爾處理器系列從整體定位來看適合家用桌面級的只有賽揚,奔騰,酷睿以及部分至強處理器,其他幾個系列要么是針對移動端要么是針對企業級,也就是對于我們學裝機小伙伴來說只需要重點留意賽揚,奔騰及酷睿系列即可。
其實我前面文章有寫過英特爾的定位但基本上只是輕描淡寫,并沒介紹對應型號與用途,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包括處理器型號以及具體參數,今天我們主要針對常見的家用桌面級CPU以及部做具體介紹,其他的暫時不做介紹。
★ 賽揚系列 :賽揚系列我前面也說過主要是用于要求不高的辦公音影用戶,至于具體型號我們就從七代說起吧,其實賽揚由于本身定位不高每年發布的型號并不多,從七代開始也沒有幾個型號具體型號有賽揚G3930 賽揚G3950 賽揚G4920 賽揚G4900 具體參數如下圖。
★ 奔騰系列:奔騰系列相比賽揚系列來說整體要高一個等級,基本上應付日常應用沒什么大問題,同樣我還是從七代說起,太往前也沒什么意義,奔騰從七代開始分別有奔騰G4560 奔騰G4600 奔騰奔騰G4620 奔騰G5400 奔騰G5420 奔騰G5500奔騰G5600,具體參數如下:
★ 酷睿系列:酷睿系列算是目前裝機主流選擇,整體定位中高端,其中在酷睿系列中又分i3 i5 i7 i9,以及X系列,對于一般家庭用戶i3就足夠了,主流用戶建議選擇i5,要求較高或者多任務建議根據預算選擇i7或者i9,發燒選擇X系列,接下來就是酷睿系列的具體參數。
? 酷睿i3系列七代到9代具體型號:
? 酷睿i5系列七代到9代具體型號:
? 酷睿i7以及i9七代到9代具體型號:
? 至尊X系列:這部分處理器屬于基本上是為發燒友用戶準備的,整個系列基本上都是多核,多線程,其中酷睿i9-9980XE,核心達到18,線程數達到36,非常適合多線程工作,尤其是工作站或者是對電腦性能要求超高的小伙伴,光看主頻確實沒有部分i7高,但是這系列處理器都支持超頻,具體型號及參數如下圖:
大家看完上面的型號估計很多人看到了在CPU型號后面有字母 具體什么意思估計大部分人不知道,接下來我就重點解釋一下。
T 后綴為T一般都是低功耗版本,這部分型號上面的表中我并未列出,我個人覺得家用還是選擇正常版本最為合適,除非有什么特別的用處,除此之外不建議選擇低功耗版本比如常見的8700T 9700T等。
F 這個F結尾很多人瞎說是什么次品,縮水品,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它所代表的是不帶核顯的意思,這部分型號主要追求的是性價比,對于需要安裝獨立顯卡的人來說核顯意義并不大,省下這個核顯能便宜好幾百,你說何樂不為呢!千萬別聽人瞎說是什么次品,要真是次品的話,這也太多了吧!常見型號9100F 9400F 9700F等。
K 后綴為k的型號在英特爾處理器當中都算是不錯的,這部分CPU體質較好,支持CPU超倍頻,英特爾處理器當中只有帶k的不鎖倍頻允許玩家進行超頻,其他型號都是無法開啟超頻,但是前提是需要主板同時支持,在主板中z開頭的為可超頻主板,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先看清楚在購買,常見型號8700K 9700K 9900K。
KF 這個其實就是上面兩種情況的結合體,K代表可以進行超頻,而F代表不帶核顯功能,他們接合在一起就是可超頻但是不帶核顯的處理器,我這樣說應該大家都明白了吧,其實這個需不需要核顯或者需不需要超頻我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用途來選擇,如果說準備搭配獨立顯卡,那么有沒有核顯也就無所謂,要是小伙伴整體要求不高并且動手能力不強不喜歡折騰,我個人建議也沒必要選擇帶k處理器,具體就看大家自己了,常見型號9350KF 9600KF 9700KF等。
X 后綴為X屬于頂級性能處理器,這部分處理器性能比較強悍,同樣價格也比較昂貴,需要使用單獨的平臺,家用級除非你發燒到無與倫比,不然不建議選用太昂貴的X系列,常見型號9800X 9900X 9960X等。
接下來我就針對七代到九代的處理器型號給出參考的搭配方式,以下搭配方式只是我個人針對各個硬件的性能與定位以及CPU本身的定位綜合推薦的,并不代表就一定要這樣搭配,至于其他硬件的品牌我就不寫了,大家可以根據預算選擇不同的品牌。
賽揚奔騰系列處理器由于整體定位不高,我們在選擇其他配件的時候也不需要選擇太好,只需要選擇入門級配件即可具體方案如下圖:
奔騰賽揚系列搭配如下:
酷睿系列由于型號較多,從i3到i9好幾十個型號,整體定位中高端我們在選擇其他配件的時候也盡量選擇中高端搭配,電腦配件的搭配應該講究均衡搭配,具體如圖:
? I3系列建議搭配方案如下圖:
? i5系列建議搭配方案如圖:
自尊X系列屬于英特爾發燒級別處理器,在其他配件選擇上盡量按發燒級別選擇,主板方面基本上也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具體搭配方案如下:
最終總結:
其實對于英特爾來說整體搭配方式無法就那么幾種方法,低端入門級型號我們在搭配其他配件的時候也選擇低端或者入門型號,中高端酷睿系列其他硬件也選擇中高端就可以了,發燒處理器就選發燒級別配件,這也就是我一直主張的均衡搭配,這樣才能不影響硬件性能,不存在瓶頸。
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看接口,從七代開始基本上都是LGA1151接口,但是并不是所以的LGA 1151接口就一定能通用,就好比七代和八代以及現在九代都是LGA 1151但是官方明確指出,八代九代處理器只能使用300芯片組主板,不建議大家再去使用七代主板,所以大家也不要為了節約幾百塊錢挺而走險選擇什么七代魔改主板,尤其是對于六核以上處理器來說有可能會導致供電不足,造成電腦出現一些未知問題。
關于CPU型號及搭配方案我就寫這些了,以上搭配內容只是個人建議,請大家根據自己的預算,用途合理的選擇配件,如發現上面有什么數據不對的及時指出,結束之前還是那句話,喜歡的小伙伴別忘點贊關注哦!
ntel的NUC迷你主機目前已經出到11代了,8代“豆子峽谷”依然在賣,我感覺8代NUC性價比非常高,電商平臺1800多就可以買到,小黃魚等平臺之前只要1500左右就可以買到全新的,買回來安裝上內存和SSD就是一臺完整的主機了。618期間我也弄回來一臺,用來試試能不能做PT下載機。
Intel 英特爾 NUC8i5BEHS 豆子峽谷青春版 NUC迷你電腦主機(i5-8260U)
我這臺是NUC8i5BEHS青春版,具體配置是:
CPU:英特爾第八代i5-8260移動處理器,TDP為15W,四核心八線程,最高頻率3.9GHz
內存:無,預留了兩個DDR4L 2400MHz筆記本內存插槽,最高支持64內存
硬盤:無,預留M.2 SSD固態硬盤插槽、預留2.5寸 SATA盤位
顯卡:Intel UHD 620核顯
無線網卡:Intel AC9560,內置藍牙5.0,不可更換
接口:4個USB 3.1Gen2接口,1個雷電3接口,1個HDMI 2.0顯示接口,TF卡插槽,千兆網絡接口
從配置表可以看出這臺NUC8i5BEHS青春版應該很適合做下載機,采用低壓CPU,功耗較低,適合長時間運行。
NUC包裝和Intel CPU是一個風格的,只比CPU包裝盒大一點點:
外觀也就巴掌大小,可以掛在顯示器后面,放在客廳里當HTPC也可以。注意蓋子上的INTEL LOGO是自己刻的,新機器上沒有:
接口挺齊全的,有19V電源接口、HDMI2.0顯示接口、千兆網絡接口、兩個USB3.1GEN2接口、一個雷電3接口,這個雷電3接口也支持DP顯示輸出,還是比較厚道的。現在很多電腦都沒有雷電接口。
正面也有兩個USB3.1GEN2接口,其中一個支持關機充電;耳麥接口是2.5mm的有點遺憾:
拆開后蓋上4顆螺絲,拿下后蓋,就可以安裝內存和SSD了,特別簡單,插上去就完工。后蓋上有導熱膠壓到SSD上,將SSD的溫度傳遞到后蓋上,用后蓋幫助SSD散熱,實測平時SSD溫度很低,不用太過擔心散熱問題:
內存是兩條16G的,分別是光威和玖合品牌的, 以前200多元一條入手的,對我來說牌子不重要了,京東自營,穩就行:
JUHOR 玖合 DDR4 2666MHz 筆記本內存 黑色 16GB
SSD是西數SN550 500GB的,安裝在這臺NUC上性能足夠了:
Western Digital 西部數據 500GB SSD固態硬盤 M.2接口(NVMe協議) WD Blue SN550 四通道PCIe 高速
NUC空間較小,2.5寸盤位是集成在后蓋上的。本來買一片4TB的2.5寸機械硬盤用來做PT下載完全夠用了,下完定期拷到倉庫盤里,但目前4TB的筆記本硬盤幾乎都是SMR疊瓦盤,不適合做下載盤;有一些是15mm厚的,NUC只能裝9mm以下的2.5寸盤。我這里是安裝了一片老SSD做測試,沒必要的話還是盡量不要安裝2.5寸盤,讓主機散熱好一點。
內置硬盤基本上沒戲了,只好考慮用外置硬盤測試了。之前買了一片希捷代工的海康4TB監控盤,型號是ST4000VX000。雖說是監控盤,用來做下載盤問題也不大,而且這個盤不是疊瓦盤。400塊出頭買的也不算貴,下壞了大不了就換一個唄,反正我是這樣想的。
手上沒有其他3.5寸的盒子,用這個Acasis的硬盤底座吧,反正平時也沒人去動它。這個雙盤位底座其實挺好用的,都用了3年了,可惜現在貌似沒賣了,找不到購買鏈接:
NUC主機+硬盤底座+硬盤,簡單的下載系統就做好咯。當然不建議像我這樣做,實在要弄還是接一個靠譜的硬盤盒吧,況且我這里也只是測試階段。
裝完系統用魯大媽測了一把,這小電腦用來辦公看起來沒問題了:
用CPU-Z測得i5-8260CPU性能和6代桌面6700K相差不大:
新裝上的WD SN550 SSD,通電時間正確,通電次數這么高,看來是廠家做了很多測試才發貨。傳輸模式是PCIe 3.0X4,支持NVME 1.4:
測了下SN550的速度,連續讀寫可以達到2.4G/S、1.8G/S,居然可以跑滿速,NUC真的挺厚道。我有臺11代的游戲本放這個SSD進去都跑不滿,只能跑1000多M。
4TB的希捷機械硬盤,緩存8M是PMR沒跑了,SMR的緩存一般都很大,而且我在下載PT的時候開幾個任務的同時再拷貝數據都不會卡住,SMR就不行了。
下載了好幾天PT了,500M的寬帶用這個機器可以達到最高速度。我是用WI-FI連接的,省的拉網線,NUC無線網絡最高速度可以達到1.7Gb,完全夠用了:
順便說一下掛PT的兩個重要設置,一是要開啟“預分配磁盤空間”,開始任務后會直接分配好任務占用的磁盤空間,可以有效降低碎片率;二是適當增加磁盤緩存,降低磁盤的讀寫頻率,比如我設置的是4GB緩存,下載的時候會將數據下載到內存里,4GB緩存快寫滿的時候再一次性寫入磁盤里。當然緩存過大也有副作用,比如緩存里的數據還沒來得及寫入硬盤的時候停電了,沒寫入的數據就會丟失,好在我有UPS不用擔心。
4TB的希捷機械盤寫入速度可以穩定在200MB/S,這是硬盤插在硬盤盒上,使用USB連接到NUC測得的速度:
雖是筆記本移動平臺CPU,性能還算可以,功耗也很低,我那個視頻里測過播放4K時CPU占用率也不到10%。下載機用32G內存有些夸張,無非就是能把下載緩存加大點,正常的話8-16G就夠用了:
只下載,不運行其他軟件的話主機功耗20W不到(不含外接磁盤),跑分滿載的話能達到80W,大多數情況下功耗都是在20W左右,完全不用擔心電費問題。
連續掛了兩天,內置SSD和外置機械硬盤的溫度都不高。噪音的話下載時很安靜,在旁邊也聽不到CPU風扇的聲音,但滿載時風扇噪音還是比較大的。
現在我把NUC和硬盤放在角落閑置的桌子上,平時用遠程登錄訪問、添加下載任務。
通過十余天連續下載可以得出結論,用這臺8代NUC做下載機遭得住,沒得問題;不足之處是在機身太小了,無法內置下載盤(買4TB固態就算了哈);
外掛硬盤的話可能會因為硬盤盒子質量、硬盤品質以及環境等因素造成不穩定的情況,硬盤盒質量不好、供電不好甚至很容易損壞硬盤,如果你能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也可以像我這么做,我之前用外置硬盤掛過一整年pt也沒出過問題。NUC8的綜合性能目前不算太過時,最大的優點是體型小巧、接口齊全,用來辦公、處理文檔、做客廳HTPC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作者@真真夢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