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全球職業聯賽,還是線下依托網咖舉辦的全國競技挑戰賽,都和往年一樣已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而且今年疫情期間線上游戲在全民需求的火爆刺激下,電競賽事比往年的關注度反而有所增加:比如當下正在火熱舉辦的《守望先鋒》全球聯賽常規賽,今年的線上直播觀眾數與火爆程度就遠超往年,同時,火爆所帶來的話題效應也讓電競作為一項在線競技運動,再一次被更主流的游戲群體所認識。
即使是作者本人,在近幾個月各項線上賽程不斷更新、戰況逐漸火熱的當下,生活中也遇到了不少朋友咨詢,希望能為他們的電競體驗把關,幫忙解決電競入門的一項大問題:如何選擇一款能滿足不同游戲需求的電競 PC主機?
其實要求很簡單:在合理的預算內,滿足自己的電競需求的同時,游戲體驗還要更好,讓 PC 主機成為電競戰力倍增器,最終游戲更暢快。如何選擇一臺合適的主機,不僅是朋友所遇到的問題,其實也是當下絕大多數玩家對游戲 PC主機的迫切需求。
當然,按照“數碼產品預算內買新不買舊”的購機原則,十代酷睿桌面版作為已經成熟的貨架商品,再次成為全球玩家所關注的配置也不足為奇。作為英特爾新一代桌面級處理器,即使是沒有當下電競熱潮的加持,十代酷睿的硬件升級:CPU 主頻提升、核心/線程數增加,也是相當分量十足的更新換代;而聊到電競臺式機的話題,自然也就繞不開十代酷睿桌面版了。
為什么仍然推薦十代酷睿?
如前文,既然是電競 PC 主機,裝機的最終目的,當然是要讓玩家的游戲體驗能更進一步。裝機過程中的各項硬件性能雖然不是每個電競玩家都需要詳細了解的內容,但專業電競賽事對于一臺游戲 PC 主機的復雜性能考驗,也決定了讓 PC 主機提升到更高的性能并不只是單純的“堆料”提升硬件規格那樣簡單。
一臺電競 PC 主機中CPU 毫無疑問是整臺 PC 主機掌控全局的關鍵,在 CPU 游戲優化上,英特爾不僅在酷睿桌面端處理器上加入針對性地硬件升級,同時也一直在和全球主流游戲工作室與游戲廠商一道優化游戲體驗。電競賽事作為高性能 PC 游戲主機的競技場,也是英特爾在研發階段相當關注的領域:英特爾本身就舉辦了一系列電競賽事,比如在線下頗有知名度的《英特爾大師挑戰賽》,就即將于8 月正式在全國 80 多座城市“開戰”。
在電競賽事舉辦過程中,除了能向電競玩家直接展示十代酷睿主機的游戲實力之外,從電競玩家在使用十代酷睿 PC 主機“戰斗”時的游戲數據中,英特爾也能找到更多優化 CPU 游戲表現的硬件升級方向,讓每一代酷睿 CPU 調教設計風格都處于最適合游戲玩家的狀態。
在英特爾的研發投入下,針對游戲優化的十代酷睿自然也成為各大電競賽事的 PC 主機選擇:目前我們看到的主流電競賽事,大都選擇了十代酷睿作為電競賽事的硬件配置,來保證選手的主機有足夠的性能表現。
除了游戲優化,英特爾還在十代酷睿桌面版的硬件規格設計上放開了“天花板”:將傳統 i9 系列的 10 核 20 線程規格下放到 i7 產品線,讓電競每次緊張刺激的決勝時刻不會“拉垮”,出現掉幀卡頓等問題;而多核多線程的升級,除了能提升運算效能及玩家游戲體驗之外,還能讓玩家同時運行其他軟件 —— 比如在玩游戲的同時開一個直播應用進程;此外,十代酷睿桌面版還將 TDP 規格大幅提升,來讓玩家裝機時可以通過更強勁的外設來優化整機的效能。
游戲 PC 主機性能提升指南
除了十代酷睿桌面版 CPU 之外,同時推出專屬于十代酷睿的座駕 —— Z490 系列主板也是同期上市的新品,作為十代酷睿標配的新主板,不少主打電競領域的廠商也為新規格主板加入了新的游戲優化功能:在硬件上加大對 CPU 供電、引入新 7.1 聲道、Wi-Fi6Gig+、雷電 3 支持等提升游戲體驗的功能。
同時,部分廠商針對電競場景推出的主板,還針對 FPS 游戲加入了不少有趣的功能:比如華碩ROG 主板的 Sonic Radar III ——“聲波雷達”功能,可以通過主板來辨別聲音來源,同時在屏幕上以一個小地圖的形式來為玩家顯示出其他玩家的方向;就像有一個聽力超好的偵察兵隊友和你組隊一般;這種從主板層面上實現的游戲優化功能,除了不會占用電腦內存之外,也不會被任何 FPS 游戲判定為是外掛。
在推出十代酷睿桌面版陣容同時,英特爾也同步推出了一系列提升電競使用體驗的高性能內存與SSD規格標準 —— 比如與十代酷睿同時推出的新一代傲騰內存,雖然這些由英特爾官方推出的裝機外設無論是外觀還是設計都相對低調,看起來并無多少電競風格,但是英特爾官方推出的傲騰閃存系列,不同于世面上主流內存所采用的 NAND 存儲材質, 前者采用了英特爾自研的 3D Xpoint 存儲顆粒,可以通過英特爾自研的“黑科技”,顯著提高傳統機械硬盤的讀寫效能,從而在預算之內進一步提升游戲讀寫能力。
最后,作為電競體驗的重要一環,不少電商平臺熱銷的游戲PC整機與裝機玩家也會同時為主機搭配強力的RTX 系列游戲顯卡,讓次世代 3A 大作在 PC 主機上支持光線追蹤等更前衛的畫面顯示效果。2020 年也是兩個重要的游戲顯卡技術—— DLSS 圖像優化與實時光線追蹤真正開始落地的一年,越來越多的游戲大作開始支持顯卡優化顯示效果,高性能顯卡不僅可以輸出更高清的游戲畫面,還能借助顯卡算力,進一步優化游戲畫面抗鋸齒與高幀率畫面效果,為玩家呈上更具代入感的寫實游戲體驗。
需要超頻嗎?
對于不少裝機玩家來講,超頻會是裝機完成之后就要面對的一項“困惑選擇”:超頻作為一種玩家自定義桌面端臺式機的性能釋放的方式,通過讓CPU 主頻提升來同時處理更多的游戲加載場景地圖等內容。按照傳統硬核玩家的習慣來講,似乎有一臺不鎖頻的 PC 主機但不超頻使用的話,就是暴殄天物。
但從對十代酷睿今年的產品陣容升級方向來分析,其實傳統需要超頻才能實現的超規格 PC 主機游戲效果,已經變成了十代酷睿桌面版的官方升級項:比如最高 5.3GHz 的 i9-10900K 旗艦處理器 ,單從主頻規格上來講,就已經遠超大部分曾經的桌面版處理器超頻之后的頻率,可以讓玩家在裝機通電之后,直接體驗到接近超頻的性能提升,無需進一步通過“超頻”的方式來讓玩家涉足相關的陌生領域,只需專注在游戲表現即可。
不過,超頻如今已經成為游戲玩家的一種文化。今年發布的十代酷睿桌面版中強力的版本 —— 不鎖頻版本、也就是后綴 K 的型號,仍然對此有著充足的硬件支持:在將硬件規格提升的同時,還將相關的功耗規格拉高;這樣做雖然對整機電源功率有了新的要求,但同時也為 PC 主機的升級留出了更多的空間;同時降低了玩家在選購外設配件時的困難度,降低整個超頻過程中的風險,滿足硬核玩家的極致游戲需求。
綜上所述,十代酷睿憑借著成熟的游戲研發優化、更高的性能釋放潛力,以及選擇電競賽事背書,在當前火爆異常的電競需求中自然也成為了游戲 PC 主機的裝機主流選擇;同時還能通過搭配新一代十代酷睿性能之外的升級與外設廠商推出的游戲外設,進而整體性的提升玩家游戲體驗,滿足玩家的電競級游戲需求。
不可抗力的影響,很多能夠群體活動的店鋪都關門大吉了,有點讓筆者傷心的是,身邊的網咖和網吧也沒有幸免,全部無限期關門。雖然筆者知道現在不出門就是不添麻煩的道理,但是還是有些懷念網吧電腦的配置和在網吧找回身份證的樂趣。
網咖
一般網吧的配置都挺不錯,筆者經常去的網吧10元區使用的是i7-8700K和GTX 1080Ti,在一兩年前的游戲頂配,現在屬高端,因為頂配的顯卡和CPU已經被RTX 20系列和九代酷睿取代了。
于是筆者決定在家里攢出一臺和這個配置差不多的電腦,在顯卡的選擇上,我用了RTX 2070 Super,性能上與GTX 1080Ti相當,而且在一些DX12環境的游戲下遠勝。
iGame GeForce RTX 2070 SUPER
RTX顯卡有個比GTX顯卡好的地方是支持光線追蹤,筆者對新技術一向很感興趣,前段時間剛剛買了《Control》,這款游戲光追的效果很不錯,筆者經常被主角的影子嚇著,感覺做點厲害恐怖游戲很適合。當然如果你也對光追感興趣可以不用選擇這款高端的RTX 2070 SUPER系列,光追入門RTX 2060也能滿足你的需求。
CPU和主板筆者使用的是i5-9600KF和Z390的組合,筆者看中的是i5-9600KF高頻率,因為只放在家玩游戲,所以沒選擇核心很多的CPU,這款6核心6線程的處理器就足夠了。
i5-9600KF
與i5-9600KF搭配的主板選擇的是Z390芯片組,i5-9600KF可以超頻,還能用Z390超一超,預算不足的用戶使用上代Z370芯片組主板也可以,或者對超頻不了解或者沒興趣的話,B365主板搭配i5-9600KF也都是沒問題的。
選好主板、CPU以及顯卡,剩下硬件更好選擇,雙通道16GB內存,650W功率電源,搭配上筆者本身就有的2K 144Hz顯示器,我的游戲生涯可以繼續了。
(7377066)
了一些時間,整理出了50元、100元乃至幾萬元的配置單
免責聲明:
1.本人未接受任何廠商推廣,也非任何廠商粉絲,僅從個人主觀以及用過的產品中總結搭配,為避免爭議,部分硬件不會列出具體品牌;
2.可以自行更換其中 同核心或芯片組、不同品牌的配件(如A品牌B760主板更換至B品牌B760主板,C品牌RTX4060更換至D品牌RTX4060,它們能實現的功能與性能基本相同,但顯卡有時不同顯存版本、主板供電都會存在一些差距)。
你有多少錢我就配多少錢的電腦,但是我會盡量把錢花在CPU和顯卡上(個人習慣望見諒)如有其他硬件或品牌需求,可酌情自行調整。
這個配置基本只能配著玩、練習裝機
基本可以用來輕度辦公,看看小視頻,這個價格就別糾結那么多了。
同樣的,100元還有另一套AMD平臺的方案。
這個預算已經十分充足了,以下是相對穩定的辦公方案。如果需要打游戲,可以在cpu不變的前提下選擇p106-100顯卡(礦卡魔改,需要一定動手能力,小白不推薦??梢赃x擇e3-1225v3,有核顯;如果是其他顯卡建議選擇e3-1231v3,有4核8線程強很多。這兩個cpu剩下的都可以按圖中表格配,主板一樣的。
300元的預算,我們可以給到E5+X79的組合。X58已經過于古老,而這個價位只能買到X99的板U組合。適當降低要求即可配出一套適合多開網頁的配置(本套配置仍然不適合打游戲)
很多人攢到1000預算,想配一臺電腦打游戲,這時這套配置就是經典的e52666v3+580,顯卡可以更換為英偉達的GTX970,性能相差不大,但是礦卡相對會少一點(同樣很多)。但是這個價位,如果你只有1k元預算,按照這個配置搭配,再同城自提一臺180元以內的顯示器(1080P),剩下20買套鍵鼠也是一個完整的電腦了。記得拍完整開箱視頻,店鋪最好靠譜一點的免得跑路(不過新顯卡可以靠序列號個人送保)。
如果是給家人(父母/兒女/親戚等等)裝機,以他們的需求、相對低的預算,組裝這一套電腦相對要穩定的多。
這一套800元預算的主機,把服務器板U更換為常見的消費級,cpu的6核12線程足夠家用。顯卡選擇英偉達的750ti 2GB,是本價位無需獨立供電的最佳選擇,而電源選擇相對穩定(在這個價位)的品牌,防止機功耗低,顯卡和CPU的功耗都 分別 只有65w左右,若提升預算更換溫控(溫度控制的4針接口)風扇,整機將會安靜、省電!
隨著AMD在核顯性能上的提升,推薦一款冷門CPU——4600G核顯的優勢:省電、方便搬動。如果你有辦公、輕度游戲 或者對核顯的優勢有需求,這臺主機是你不錯的選擇4600G與5600G同樣采用7nm工藝,但是前者的三級緩存存在劣勢,如能提升預算,建議加100元上5600G,三級緩存翻倍。
這個價位推薦一款modt(移動端改臺式)平臺的es(工程樣品)板u,性能相當于13代筆記本i7,但是escpu會存在許多bug,小白不推薦!不推薦!不推薦! 不要再罵我良心泯滅了。
當然,如果想當一個垃圾佬,那么這款板u除了pcie插槽閹割(會導致高端顯卡性能無法完全發揮)以及主板休眠有bug以外,超線程什么都是沒有問題的,并且有核顯的加持,你可以搭配無顯示輸出的p106-100顯卡來組裝。不想魔改驅動,可以更換其他顯卡。
AMD r5 5500最低也要500!而這個價格英特爾那里只能買到10代i3#(淚)
這時,CPU可以選擇r5 4500!同樣是6c12t的規格,采用7nm工藝制程,Zen 2架構,最高4.1GHz。而顯卡我們就可以選出RX580或者GTX970再或者1060 3GB版本(礦卡較其他顯存版本少)
其他配置基本一致啦
我們就可以選擇熟知的r5 5600,現今各平臺降價后的價格很香,zen3架構,性能不輸于i5-12400F,而且它的三級緩存達到了32MB!游戲黨狂喜。其他顯卡什么還是和上面的差不多。
相比剛才4600G那一套配置,這套的配件都是全新的,更加穩定!5600G核顯的架構也更新、頻率更高!
你也可以搭配p106-100等顯卡提升游戲性能。當然,5600G單cpu性能,只能說是帶了核顯的5500,不如降低100預算選擇5600+其他常規獨立顯卡。
這個預算可就充足了,開幾家網吧?
玩笑歸玩笑,這個價位能配一臺硬件相對新的游戲電腦了。CPU選擇i5-12400F,它是沒有大小核的優選之一了#(呵呵) 且現在價格還算合你也可以將板u替換為R5 5600+A520/B550。
主板的話,這個價位隨便選一個H610吧,反正12400F不需要過高的供電規格。本價位顯卡還是更推薦5600XT,雖然價格被炒上去了,但仍然是一個合適的選擇(礦卡相對少,性能夠用),而Vega64特殊的制作工藝,導致其損壞后難以修理,僅供嘗鮮,不推薦!
這套2600元的配置也很值得選擇,板U同樣可以更換為5600+a520/b550。
圖中這套配置的H610拓展性是很強的,如果有玩燈光的可以考慮,樓主就是這套配置,如果有光追需求,你也可以像我一樣把顯卡換成RTX 2070Super(加200元預算),性能還是不錯的。
很多人比較中和的一個價位了,你可以搭配一套這樣的主機,不談2K,至少花400元左右搭配一個正經廠商的1080P顯示器就可以暢玩了。
秉著能省就省的原則,主板和內存(相對不容易壞)選擇二手,而其他配件都可以選擇全新。
主板依然選擇H板拓展性最強的華碩H610M-A D4,硬盤選擇RC20(主板只支持pcie3.0,更高的盤浪費)
而顯卡我們已經可以選擇RTX4060(圖中的價格是疊券后的低價),N卡相比A卡在ai訓練方面有更多的支持(如cuda相關)
以電商整機的價格配一套不丐的配置。主板沒帶,你買自帶wifi的主板配的那些網卡通常很一般,到手也是直接換了, 網卡買ax211就可以,支持Wi-Fi6E,顯示器2k165或者180hz的知名牌子隨便選一個,差不多都是800左右價格,至于24寸還是27寸那完全看個人習慣選擇,我自己用的是KTC的q24t09。
如果你是一名網游玩家(網游吃CPU),那這款主機或許適合你!現在12600kf大幅降價,而12代也沒有13、14代的降頻藍屏問題,穩定。
大小核的配置+N卡,在一些生產力(如剪輯、渲染)等也是夠用的,當然可以適當添加內存和硬盤容量,所以這套不只是可以用來打游戲,推薦!
我們也可以把硬盤升級到pcie4.0 1TB(主板需要B550以上支持),這是一套可供參考的刀把光污染主機,但顏值是個很主觀的事情,所以機箱、風扇等還是推薦大家自己選擇。
擠一擠還是可以上個4060Ti的,但正常建議提升預算到4600元,可以按照圖2來配,各個配件都會更好一些哦。
如果你對N卡沒有硬性需求,只是一個游戲玩家的話,選擇AMD的7700xt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擁有更大的顯存,且在2K分辨率游戲下平均高出4060Ti約20幀。
由于中間這個價位顯卡差價比較大,CPU可選的無非也就那些,所以直接到5400元預算(部分配件丐一下能更低),散熱是利民ax120rse,烤機也能壓住默認頻率下的126kf,內存可以選擇3600mhz頻率,主板選到最近新出的性價比之選——華碩“哎呦喂”系列的b760ayw。
顯卡如有N卡需求可更換為4060Ti。
如果你有業余的AI訓練需求,而主要用途還是辦公或游戲的話,這套配置是不錯的選擇!
4060Ti 16GB,對普通用途來說這張卡比較一般,而在AI訓練上大顯存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畢竟“Cuda is out of memory”,經典爆顯存。
同時這套配置還保留了日常使用的屬性,所以選擇了新顯卡而非2080Ti 22G等,不訓練只要選擇8GB顯存版本即可。
如果你是一名資深游戲玩家,且不抗拒AMD的話,6000元預算的這套配置很適合你。
5700x3d擁有96mb的超大三級緩存,網游表現佳;7800xt性能表現近似4070,大顯存和較高的光柵性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將預算拉高到6500元,顯卡不變的情況下,你能體驗到AMD目前最新的Zen4架構,pcie4.0的硬盤速度、DDR5的高頻內存,同樣還是3A平臺,同樣價位我還準備了I+N平臺的主機。
6500元預算,你也可以這樣選擇,散熱選利民ax120rse,烤機仍能壓126kf,內存選擇3600mhz頻率,主板選到華碩新品b760ayw,性價比較高。
顯卡則能上到4070,不過還是建議加點錢上70s。
許多人認為AU配N卡是最佳選擇,畢竟如今英特爾13、14代出問題,Zen4架構的AMD處理器搭配40系的N卡成了明智之舉。
7200元,這套配置足夠你游玩4K分辨率游戲,N卡做一些生產力也能滿足需求。
4k游戲+日常辦公剪輯生產力等,這套配置是個不錯的選擇。
8000元預算,136kf+4070s,足以面對目前大部分場景?。ㄗⅲ耗壳?3代存在bug,可自行查詢,CPU可更換為12600KF)。
8000預算的游戲黨,AMD的這套配置不錯。7900xt是amd的次旗艦卡,僅次于7900xtx,顯存夠大,光柵性能強,這套配置足夠暢玩大部分游戲了。
想上4070tis,這套配置是不錯的選擇,主板內存方面搭配的都很均衡。
你就可以買到AMD的頂級顯卡主機。
7500F帶的動7900XTX,這套配置也是游戲玩家的好選擇之一。
電源可以選更高端的。
湊個整,水一套I+A卡的7900xtx主機,實在想這么配,內存還能換好點的。
萬元以內,這臺9600元的配置恰到好處。
i5-13600KF+4070Ti super,無論是日常工作使用,還是打打游戲消遣,都是毫無壓力的。(13代、14代英特爾CPU目前有氧化問題,相關可自行查閱,考慮后再入手,這款不怎么嚴重就是了)
這臺7500F+4080s的配置值得選擇,4080和4080s價格現在差距不大,選擇AMD的Zen4架構處理器7500F+英偉達次旗艦顯卡4080s也是很好的搭配。
如果你想上4080s,又有視頻剪輯、直播推流等需求,英特爾的大小核cpu或許更適合你!
這是126kf+4080s的配置(Cpu帶的動顯卡)。
再稍微提升一點預算,就可以上到136kf+4080super的組合。
136kf比126kf多了四個小核心,單核性能有提升,且這臺配置對內存也進行了升級,更換為DDR5 6800mhz的頻率,而c34的時序也算夠用。推薦!
來到12500元的價位,這是極力推薦的一款配置,7800x3d,8核16線程96mb三緩,配上英偉達次旗艦4080super,讓它做到網游、3A、生產力都能通吃。
推薦一款cpu——12代的12700KF!
如今13、14代面臨著不穩定的bug,該cpu或許也是當下的好選擇之一,單核性能在現在也不算弱,搭配Z690主板,還可以進行超頻等操作。
再搭配N卡次旗艦4080super,這臺主機無論在視頻剪輯、建模渲染還是游戲都有不錯的表現。
硬盤也更換為三星的990PRO,消費級的pcie4.0內旗艦硬盤,性能更強。
或許可以選擇i7-13700KF,相對于149、147、139等cpu,這款的穩定問題稍微不是很嚴重,不過謹慎選擇。
該cpu單核性能強勁,多核性能高,搭配華碩近期的性價比新品Z790ayw主板,還可以進行內存超頻等操作,所以如有該需求可以自行將內存升級為8000mhz#(哈哈)
同樣搭配N卡次旗艦4080super和三星的旗艦硬盤990pro 2TB,生產力還是游戲的性能都是不錯的。
如果你有些生產力需求,這臺AMD R9 7950X或許可以滿足你。
15500元,這套配置無論是剪輯 訓練 還是游戲,都可以輕松勝任。
你也可以選擇i5-13600KF或者i7-12700KF(主板不用換),如果你更偏好英特爾的CPU,這套IU+N卡4090D也是一份不錯的配置。
這個價格可以上136KF+4090的配置#(吐舌)
當下的大部分軟件和游戲都能通吃(13、14代慎重考慮)
預算,這套7800x3d的頂級主機能保證你通殺99%以上的游戲!
網游方面,7800x3d單ccd、96MB三級緩存的架構就是當下最強的cpu。
3a方面,4090(不帶D)就是目前最強大的游戲顯卡。
生產力方面,78x3d八核十六線程與N卡獨有的Cuda生態也能保證你擁有優秀的體驗。
AMD的頂級消費級已經可以隨便買了,如果確實要選擇英特爾的cpu,那就這套吧#(太開心)
顯卡4090,硬盤990pro
內存建議最好是32g*2,兼容性好點。
預算上下,直接149KS+頂級z790+4090。
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