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abrams2415。第一篇我詳細介紹了如何打造高品質侘寂風簡約洗手間。今天帶來全屋裝修好物篇。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
▲我這套房子總面積137㎡,客廳是觀光梯直接入戶形式。在廚房有個后門可乘后面的電梯或逃生梯。
原始戶型廚房面積不大,但客廳大。寬度接近5米,長10米。所以客廳加走廊總共在65㎡左右。我和設計師提的要求是盡量擴大廚房面積,不然我的大冰箱廚房放不下只能放客廳。很突兀不好看!
設計師按照我的思路來設計,決定把側面小房間的墻體敲掉整體后移。把廚房臺面用弧度形式延伸到客廳,冰箱+高低柜+儲物巨無霸嵌入柜的形式,前面則是長1.4米島臺。
冰箱、蒸烤一體式烤箱位于島臺后面,打造西式廚房島臺的概念。深得我喜愛。那就按這個方案來設計!
▲涉及敲掉室內接近40㎡墻,所以喊來有資質的工程設計公司來鑒定哪些墻可敲。最后出具了一份敲墻鑒定。花了500大洋。
▲7月1日正式敲,一個工人一天500元,一天來3個,最后來5個。干了5天,最終敲掉40多㎡墻+垃圾搬運費+垃圾清運費一共16200元。我還在短視頻平臺吐槽了,熱度挺高。無錫搬霸全國有名。這價格算正常的!
▲在敲掉的墻的基礎上,往后退了5cm用85空心磚又砌了一堵墻。這樣就能盡可能少的占用客廳面積(我經常活動范圍就是客廳,所以希望客廳面積大) 再前面就是島臺,提前預埋了下水和一根冷硬水,用來接反滲透凈水器。
我沒有讓木工打柜子,而是選擇了全屋定制。這里面水挺深的。價格相差也很大。我家共55㎡定制面積。看過莫干山老板自己的板子報價5萬的,也看過報價60萬的意大利Poliform。
總結一點:貴還是有貴的道理。5萬的莫干山全屋定制遠看還行,但在我標準下,根本沒法近看。板材、五金、安裝工藝都差了很遠。
所以最終我選擇了本地一家全屋定制,包括全屋木飾面、格柵裝飾全部交給全屋定制。初步報價13萬左右。柜體莫干山多層免漆,柜門進口韓國PET覆膜歐松板 ,五金百隆。
▲經過多次溝通和改進,廚房+弧形水吧+嵌入式冰箱+高低柜+巨無霸設計,成了全屋的亮點。
4.1 中央軟水
▲自己DIY的全屋1.5T軟水(有需要看手把手教程的我發在了頭條視頻中,分上下兩視頻),打算放置在水槽下。軟水不建議喝,所以廚房水龍頭冷水為硬水,熱水為軟水。此外還預留了洗碗機冷軟水接口,這樣就不需要洗碗機自帶的軟水功能了。
其中潤新F117自動沖洗閥頭上的紫色射流器需更換尺寸更小的黃色射流器。不然反沖洗時吸鹽速度太快會導致再生效果減弱。后期我會單獨手把手出一期圖文教程。
針對軟水機罷工如何保證全屋用水方案:
▲我買的潤新F117自動沖洗閥頭,額外加購了一個Bypass閥門。通過推拉控制桿能實現源水經過或繞過樹脂罐體。當軟水機發生故障/再生時也不用擔心全屋正常用水。
▲另外,我的全屋中央凈水也做了bypass水路。通過關閉閥門1、打開閥門2和3能使中央凈水正常工作。 關閉閥門2、3,打開閥門1能在中央凈水出現故障或檢修時保證全屋正常用水。這些前期一定要考慮周全。
▲全屋軟水管路比較復雜,因為有些地方如島臺、馬桶還是用的硬水。所以全屋分了三根水管走地,分別是冷軟水、熱軟水和硬水。為了避免梁上過多開孔,選擇了水管走地。
▲水管走地,冷熱水管全用的是偉星dn25*4.2mm厚的熱水管。能看到光衛生間三水管走向就很復雜,所以不采用走天布置也是正確的。(目前并沒有國家標準規定水管一定要走天,走天走地都行。按照實際情況來選擇。)
▲上圖我畫的綠線代表軟水,全屋的洗手間臺盆冷熱水、淋浴和洗衣機接了軟水。一方面能提高洗澡舒適度,另外對涉水設備也起到保護作用。
4.2 智能馬桶蓋
▲在上一篇有人提出我的極簡衛生間不實用,沒有柜子放廁紙....大哥!致遠星戰況如何?有智能馬桶蓋啊!
▲自來水反復加熱會析出鈣鎂離子,俗稱水垢,會損壞加熱設備、縮小水管內徑。所以我在裝修時特意給智能馬桶蓋留的是軟水。而馬桶水箱用硬水,這樣能減少1.5噸中央軟水機樹脂再生壓力,拉長再生周期。
此外,智能馬桶蓋需電源,別忘記在壁掛馬桶矮墻上留86暗盒。
▲前文說過,兩個洗手間一個暗埋了吉博力Omega矮水箱,一個高儀標準標水箱。吉博力Omega矮水箱配了吉博力進口艾珈馬桶,但馬桶尺寸較小所以又買了吉博力原裝Nuna智能馬桶蓋。而另一個馬桶入手的是東芝泡沫墻智能馬桶蓋,型號T7-86E6。
▲吉博力的進口艾珈馬桶收到后發現它的尺寸有點小,一度以為是發錯給小孩用的。所以最后我配的吉博力自己的原裝智能馬桶蓋,至少尺寸不會翻車。
▲買的東芝泡泡墻智能馬桶蓋主要是看中它有泡泡墻功能,隔臭的同時也不用再墊紙防止米田共濺出的水到pp上了。
心血來潮往吉博力艾珈馬桶上一裝,嘿。尺寸正好,完美!
▲再試試我家杜拉維特strack 3座便器,東芝這款智能馬桶蓋除了方形馬桶不適配外,幾乎適配所有形式的座便器。因為它的安裝底板可適配不同間距的安裝孔距,上下左右都能動態調整。 座圈采用了日本SIAA抗菌材料,抑制細菌滋生。
▲智能馬桶蓋進水采用抗菌過濾器,能阻擋水中的泥沙、鐵銹外,濾網上的銀離子還能殺菌。因為我做了全屋中央凈水,所以可以不用這個啦。
▲遙控器采用分體設計,可單獨拿下手持通過紅外遙控。也可磁吸放置在手柄處。滿足不同場景、人群使用。
▲整機亮點泡泡墻功能添液口。只需按壓加注口蓋子就會自動彈出。方便補充液體。在手柄頂部有剩余量觀察窗,一次可加注150mL。
▲遙控器側面有泡泡墻啟動按鈕(也可在手機APP中啟動智能泡泡墻),這時底部會產生濃密的泡泡。
▲有了厚厚的泡沫,不論上大號還是小號、或者沖水時都能阻擋污漬濺出,抑制細菌飛濺;同時也起到了物理隔臭的作用。
我們男士成熟的標準是坐著撒尿,因為這樣可有效防止尿液濺到馬桶蓋板上。有了泡泡墻再也沒有顧慮了。
▲機身帶有光線傳感器,可自動點亮夜燈照明。
加熱模式為即熱式,活水沖洗避免二次污染。噴嘴采用不銹鋼抗菌材質,水汽混合方式多種洗凈模式。每次清洗前會執行噴桿自清潔,避免交叉感染。
▲座圈共5檔加熱,最高38℃。最主要的是極簡設計沒有卷筒紙,所以帶烘干功能的馬桶蓋也是我購入的主要原因。這款東芝泡泡墻電子坐便器采用三檔暖風+硅藻泥除臭,消除異味的同時清爽肌膚。
▲另外這款智能馬桶蓋還支持美的美居APP,各種功能都能進行更加詳細設置。甚至是沖洗水溫、噴嘴、沖洗強度都能一一進行調節。
4.3 廚房新風主機+中央空調
▲現在家里是壁掛新風,我已經完全離不開新風系統了。用和不用家里落灰程度有明顯區別。所以這次新家我選擇了國貨德備350m3/h的熱交換新風。機器內有一進一排兩個松下BLDC風機,實測全功率運行下非常安靜。
▲5月份本地實體店訂中央空調時和老板訂了這套新風,他們負責和中央空調一起安裝,費用8800元。相當于安裝費2300元。比淘寶買廠家安裝便宜了大幾千.....,還是比較值的,有些時候線下比線上便宜不少。
▲物業規定不能在外墻開孔過大,所以主管折中只能選了PE 110管徑,進風在外墻,出風在樓道頂部吊頂內。廚房吊頂用的防水石膏板,所以需提前開檢修口。施工的時候人一定要在場,我這邊就發生吊頂掛桿和濾網干涉的情況。及時讓師傅整改了。
11月22日最新進展:
目前新風驗收后測得實際風量是設計風量的71%,進風段和到分風箱的管路需拆除石膏板吊頂整改!進風改成2路110管合并為一路160軟管進新風主機。其中外墻另一個孔用開發商自帶孔無需額外鉆孔。分風箱管路從110PE改成160軟管。最后拆除進風帽處的防蟲濾網。最終風量至少能到達80%以上。
▲新風機運行功率18~80W,風機可調室內正負壓。熱效率75%。我想不明白為啥有人會和我杠說新風管內無法清潔。靠譜新風進風濾網嚴絲合縫,出風管內非常干凈(我家壁掛新風連續開了2年,里面干干凈凈),想來想去無非是回風管會有灰塵。那也無所謂啊,回風直接排出室外,管子內部臟有啥影響?
▲采用5出2回方式安裝。客廳2出風,三個房間3個出風(用過梁器繞開主梁,出風口隱藏在空調出風口內)。2個回風口用110 PE管布置在客廳電視背景墻上吊頂隱藏。這邊使用集中回風也是不得已辦法,最大程度保證梁上不要開太多孔。
▲中央空調選擇的是美的理想家160一拖5(新房就一個空調安裝位),訂的時候是一代,發來的是二代。感覺虧了!總共3萬含內機排線。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選美的這款理想家,選個日立它不香嗎?
因為美的這款理想家用的是噴氣增焓壓縮機,內機無需電輔熱。全靠壓縮機制熱。所以排線的時候2.5平方的線就夠啦!
壓縮機是美芝GMCC,在工程領域已經實測過它彪悍的性能了。很多煤改電工程用制熱設備都用的這個壓縮機。由于客廳接近60平,所以客廳選擇兩臺,3+1.5匹形式。
▲這臺中央空調唯一施工需留意它內機不帶排水泵,靠重力排水。所以這邊客廳和小房間空調的冷凝水管走廚房。新風主機放置在廚房并不是最低點,最低是排水管。新風主機并不影響廚房層高。
Tips:
空調冷凝水使用重力排水不會因排水泵損壞而泡爛吊頂。但排水管安裝后一定要測試!也就是倒入1升水,排出必須也是1升。這樣的安裝后期才不會有風險。
4.4 燈光配置
▲全屋我采用無主燈設計,全屋設計師會設計一版初稿燈光布置,然后我選擇讓店鋪的燈光設計師進行改動,把事情交給專業人士來做自己會省心不少。客廳滿吊,下掛8cm。由中間6盞9W 4000K射燈,廚房燈光考慮到有新風主機,所以并排4盞4000K 9W防眩光LED射燈。
外加全屋定制負責踢腳線燈帶+柜體燈,廚房照明足夠很富余。顯色指數也可在95%左右。
▲全屋燈光品牌研究了很久,最終入手了魅光照明的預埋燈軌、暗裝和明裝筒燈、射燈、燈帶等。它家的燈質量和品質都不錯(暗埋燈軌是壓石膏板下的,后期刮膩子不會開裂)磁吸軌道燈變壓器內置等等都很不錯。
▲上圖只是一部分,全屋無主燈一共花費1萬2千多。
▲這個燈光需要注意的東西很多。后期單獨開一篇來說說。
4.5 全屋電路
配電箱
前文說過,我是按照高標準來施工的。預算比較高。所以對于斷路器我要求的是每一路都單獨帶漏電保護開關。
▲也就是這位朋友說的方案3:總開+全部支路用漏電空開。這樣的好處是任何一路漏電都會跳開。便于檢修、安全系數也是最高的。
▲目前好像施耐德這款iDNPA Vigi是只占用1P位置卻又能實現漏電保護功能的開關,所以我購買這個型號的動作保護器。缺點是貴,20個回路打折下來也要2000多元了。
插座:
▲水電師傅開給我了插座清單,按照數量買就是了(上圖只是一部分)。廚下插座買的西門子+ABB混搭。
▲插座買的是施耐德皓呈系列,42mm錯開間距。磨砂面板顏值也比較高。
開關面板水電階段考慮到今后的全屋智能化,所以有零線。并且電線只排了一個回路,其它的用綠米H1和D1搞定。這邊就不細說了。
另外,目前家里廚房臺面插頭過少,只有兩組插頭。且不帶開關。用電設備一多,非常尷尬。我想大家是深有體會的! 我把訴求告訴了全屋定制,她幫我在抽油煙機左側布置了3組帶開關五孔插座,而在右側布置了軌道插座。
▲購買了西門子壁掛式60cm軌道+4個5孔插座,最大功率4000W
▲西門子軌道插座優勢在于可隨意增加插座數量,隨用電設備數量增減。而且自帶斷電狀態(無需擰下)。
▲最后,島臺上平時辦公、吃火鍋另外用拖線板比較丑。所以我雙11購入了這個德力西新品嵌入式電動升級插座,共4位五孔。頂部還有一個10W無線充電,挺不錯的。
4.6 多功能廚房臺面小家電
剛才提到,由于廚房操作臺面有限。我要求小家電具有多種功能。這樣就能節約臺面占地面積。那么接下來推薦幾款擁有多種功能的廚房電器。
東芝SD80微蒸烤一體機
▲現在家里的微波爐使用宜家微波爐支架給懸空起來,這樣就不占用廚房寶貴操作臺面積。
但目前這臺用了幾年的微波爐已經不滿足時下“一機多用”家電的潮流趨勢。所以新房我打算入手東芝SD80微蒸烤一體機,它的多功能性可以讓我用更少的操作臺面積獲得更多的功能。
▲這臺東芝SD80微蒸烤一體機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功能復合機,集烤箱、微波烤箱、微波爐、電飯煲、炸鍋機、電烤盤、蒸汽烤箱和發酵機多種功能于一身。能完美解決我家大客廳,小廚房的痛點。一機多用在它身上發揮淋漓盡致。
▲整機原裝進口,與日本市場同步銷售。外觀白配黑ins簡約風,可輕松地融入家居環境。
▲東芝SD80配備43個自動菜單菜單功能,還附贈125道紙質菜譜一本(據說是日本ABC烹飪學院研發)都是日常比較實用的菜譜功能。
早餐可以熱牛奶、午餐做糖醋排骨、晚餐蒸魚、宵夜烤肉串等,都可以烹飪。替代了傳統的明火工具烹飪,改善傳統做菜方式,安全省力又便捷。
▲四大烹飪技術:
【仿古石窯烘烤】東芝獨有的穹頂石窯內腔設計,能讓熱量更集中在食物,比傳統平板加熱更快速升溫,立體高效聚能。特別適合烘焙蛋糕、面包等膨脹大的食物,烤整只雞也均勻受熱。
【250℃過熱水蒸汽】當蒸汽遇到發熱管會迅速升溫至250℃,高溫水蒸汽包裹食物,能細化水分子,析出多余油脂。如烤肉串、烤魚、烤生蠔都可用此功能,水烤營養又健康,還不易上火。
【微波蒸汽】蒸汽包圍食物加上微波功能同時工作,使內部快速加熱食物,保持口感不干柴。如隔夜菜、打包外賣能盡量復原剛出爐的口感。
【微波烘烤】微波組合烘烤功能,實現無油空氣炸,給孩子做最愛吃的薯條、薯片、天婦羅蝦,衛生健康吃得放心。
▲右側烹飪模式細分為“空氣炸、飲料、吐司、解凍”,每一種功能對應的食材與需求都不同,功能劃分得非常清晰。
我非常喜歡它的解凍功能,有三種模式:速解凍 / 半解凍 / 全解凍(-10℃-90℃),針對不同食物對解凍需求,如速凍餃子用快速解凍,保留鮮美和營養;半解凍適合解凍肉類,還原肉質顏色,保持肉質鮮嫩 水潤易切。
用完這臺微蒸烤一體機后,只需選擇蒸汽自清潔功能。油漬、污垢都會在高溫下浮起,抹布輕輕一擦,就能除得干凈如新。一臺機有這么多日常實用功能確實挺方便的。
4.7 水槽和龍頭
▲從小紅書上種草了BLANCO的700U大單槽,本地實體店5000+的價格勸退了。今年5月份在德亞上海淘了這款貨號00523449 棕色花崗巖水槽和白色可抽拉水龍頭。目前送去全屋定制那邊,精確開孔使用。
▲島臺的水龍頭+圓形花崗巖水槽也是德淘的BLANCO,價格比較合適。就等安裝后的實際效果了。
4.8 油煙機和灶具
▲我家設計的是敞開式廚房,對油煙機性能比較看中。油煙機在全屋定制的時候就要提前確認好。這樣可以嚴絲合縫的嵌入進櫥柜中,當時就定下方太X1S 7字型油煙機。
▲瓦工貼磚階段就要預埋好煙道止逆閥,我買的是潛水艇的。收到后翻過來倒水,驗證了一下確實嚴絲合縫。讓瓦工瓷磚貼平煙道再鉆孔。最后用免釘膠固定在瓷磚上即可。
▲裝好后試了一下,在做飯高峰期間煙道的排氣背壓非常大。反映到止逆閥上就是兩片葉片需很大風量才能推開。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被賣場用煙霧來展示油煙機性能所迷惑。因為真實使用環境下,油煙機需克服排氣背壓,本身吸力會損失非常多。
▲最終我在西門子X7 7字型油煙機和方太X1S中選擇了后者。主要是西門子x7實在太貴。而方太x1s最大靜壓900Pa、最大風量23m3/min。性能也屬于行業頂端產品了。
▲X1S是對X1A的升級款,多了智能流量分配。如果兩個燃氣灶都在工作,一個在爆炒、一個在燉湯。那油煙機兩側的風量能設置不一樣。這個倒使用場景也比較多,因為絕大部分都是兩個煙灶同時工作的。
▲因為臺面有微蒸烤一體機,所以沒選方太烹飪中心。購買的是方太DA1B 4.5kW防干燒燃氣灶,它不能和X1S智能聯動,但多了一個探針可檢測,感知干燒會切斷燃氣。
最終兩款產品本地紅星美凱龍實體店1萬入手,送了點贈品。
下一篇我來詳細談談吉博力同層排水的優勢,排水系統設計過程、匯集器、水母地漏施工詳細始末、最終效果展示。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關注一下我這個裝修系列哦。
了保證能同時和老婆融洽的傍晚工作,設計了這套桌面搭建方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記得關注掌柜。
大奶桌面清單:
顯示器:華碩 ROG PG348Q & 愛格升 LX 45-241-026 萬向支架
主機:迎廣 915(9900K+Z370+GTX 1080TI 分體水冷平臺)
鍵盤:奶白色 FILCO 藍牙雙模紅軸鍵盤 & LEOPOLD FC660C 靜電容鍵盤(改藍牙雙模)
鼠標:羅技 G502 LIGHTSPEED & 羅技 G900
鼠標墊:賽睿 QCK+Limited CHH定制款
耳機:HYPERX CLOUD FLIGHT S
解碼器:創新 SoundBlaster X7
音箱:創新 E-MU XM7無源音箱
照明:明基 WiT ScreenBar 智能掛燈
周邊:愛否 S1 無線充電器 & MOMAX 多功能時鐘 & 青芳不銹鋼復古杯 & 某寶實木排插收納盒 & PA改 蝙蝠俠手辦 等等等
二奶桌面清單:
顯示器:明基 PD2700U & 愛格升 MXV 45-486-216 萬向支架
主機:aboStudio A3W(9700K+Z390+Radeon VII 黑蘋果平臺)
鍵盤:IQUNIX F96 JOKER 藍牙雙模青軸機械鍵盤
鼠標:羅技 MX MASTER 2S
鼠標墊:卓威奇亞 G-SR-SE 紅色
音箱:SONY SRS X99 藍牙音箱
打印機:惠普 P1108
照明:明基 WiT 臺燈 PLUS
周邊:瑞幸隕石陶瓷杯 & 某寶桌面小抽屜 & 支付寶打印機置物架 & 公牛排插收納盒 & 宜麗客顯示器擦拭紙 等等等
桌子選用的是比較簡約的鋼木結構,桌面用的是廉價的松木材質,桌腳用的是鐵藝焊接,松木雖說也是實木材質的,但質地較軟,并不是什么高級材料,所以價格還是蠻實惠的,有追求建議不要選擇松木,硬物一碰就會留下痕跡,兩張桌子拼接成直角靠墻擺放,使用起來還是挺安逸的,比較遺憾的就是兩張桌子的表面的工藝沒能做到統一,被某寶上的商家給禍禍了,哎存在即合理,權當不同視覺體驗吧。
實際上個人對于電腦桌要求也并不高,夠大夠寬敞就行,所以房間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兩張桌子均做得比較的大,其中大奶桌面尺寸為2.2米長0.8米寬,二奶則有2米長0.8米寬。
也是因為自己習慣將機箱堆放在桌面的原因,所以桌子必須要夠大才能駕馭得了,而這個壞習慣是自己入坑DIY裝機以后才養成的,為了只是可以更好的看到自己主機內部的硬件設備,同樣機箱也必須是透側的。
為此布局上更多的考慮,只是為了藏線考慮的,比如桌面上的排插收納盒及其擺放的位置,還有就是機箱橫著放,也可以擋住一些線材,當然只有迎廣915這款機箱才可以這么擺放,另外相關外設產品現在只要無線的。
滿桌的電腦相關數碼產品,看似冰冷,但真心每一年都投入了很多熱情和銀子進去,特別是電腦主機的更新替換,小到升級硬件,大到整臺換掉。
奶白色的104鍵盤的是喜聞樂見的 FILCO雙模紅軸,用了估計有三年了,電池貌似還沒換過,比較喜歡這種窄邊框簡約的設計風格,不喜歡那種電競花哨酷炫的設計,鍵帽為FILCO官方的二色球帽(SP代工,SA高度)。
另外就是帶有 NVIDIA G-SYNC 的這個功能,實際的體驗真心是會比100HZ的刷新率來得更直接一些,現如今G-SYNC 依舊還是高端電競顯示器的必備的顯示技術。
眾所周知 ROG PG348Q 的顯示器支架非常酷炫好看,但已經用了近三年了,早已經看膩了,還是換上萬向的顯示器支架來得更實際一些,方便的同時,也可以開拓出更大的桌面使用空間,然后才有了現在的桌面上的布置。
顯示器頂部依舊還是那個明基的 WiT ScreenBar 智能掛燈,搭配 PG348Q 顯示器的金屬灰,選用的 PLUS 版本的,萬向支架的選擇同樣也是考慮到配色,選用的是愛格升比較熱門的 LX 45-241-026。
鍵盤回歸無線的懷抱,足夠大的空間安排了兩把鍵盤日常交替使用,也可以裝下13吧。
為了追求無線連接使用,個人手頭這把 FC660C 是某寶上買的民間無線雙模主控改的,內置鋰電池,藍牙4.0連接,各方面的表現,感覺還不錯,就是代價有點大,拆了沒保修,還有就是這模塊真挺貴的。
至于SA球帽的手感呢,除了FJ上無刻度需要適應下,就個人感覺還是挺容易上手的,鍵帽雖然用的是ABS材質的,但完全沒必要擔心打油,因為鍵帽表面就是油光的質感,因此之后又入了一套SP在二奶平臺上。
灰白色的小鍵盤為利奧博德的 FC660C 靜電容版本,采用同樣討喜的窄邊框設計,機械鍵盤用太多換換口味,就個人而言真心是蠻喜歡靜電容的手感,這把66鍵位主要是用來玩FPS游戲,小個頭不占地方,用起來會相對舒服一些。
為了追求無線連接使用,個人手頭這把 FC660C 是某寶上買的民間無線雙模主控改的,內置鋰電池,藍牙4.0連接,各方面的表現,感覺還不錯,就是代價有點大,拆了沒保修,還有就是這模塊真挺貴的。
音頻輸出選用的是創新 SoundBlaster X7 解碼器,功能比較全面的一款產品,實際也是因為個人現在用耳機會比較多些才選擇購入的。
音箱是創新官方推薦搭配X7使用的 EMU XM7,方方正正的造型,表面為防木紋貼面,外觀看起來非常的普通,但性價比真心蠻高的,貌似也是大廠代工,搭配到X7給到的聲音表現感覺還是挺滿足的。
水冷配件:追風者 16mm 快擰及彎頭 & 少量 BARROW 接頭配件及紫銅金屬管 & Bitspower Touchaqua 八角水流計
G502 LIGHTSPEED 同樣支持自家的 POWERPLAY 無線充電鼠標墊,不過這東西對于我來說沒什么意義,個人更多的只是想要保持桌面的整潔,鼠標墊搞成有線的形式,那么鼠標無線就沒有什么意思了。
目前羅技在售的無線雙模游戲鼠標有 G903、G-PRO以及最新的這款 G502 LIGHTSPEED,前兩款均持有過,這款鼠標完全是出于新鮮感而買的,另外當初購入的價格也是十分給力。
就個人對于這三款鼠標的實際使用體驗來說,手感上感覺還是 G-PRO 更舒服一些且更容易適應,只不過外觀太過普通了,G502 LIGHTSPEED 會更有旗艦鼠標的樣子,G903 則會比較另類一些。
現在經常玩的絕地求生和守望先鋒兩個 FPS 游戲,基本離不開游戲耳機的支持,而對于耳機個人同樣也是偏向于無線產品,最近在用的是 HYPERX 最新出來的 CLOUD FLIGHT S。
以前用也是 HYPERX CLOUD FLIGHT,出新帶S的算是第二代產品,相比初代整體的外觀更加的沉穩低調,主體采用的是通體黑色的設計,沒有一絲的 GAMING 元素,考慮到游戲中長時間佩戴,外殼依舊沿用輕量化的塑料材質。
CLOUD FLIGHT S 依舊采用的還是2.4G的無線技術,整體造型依舊偏圓潤一些,其中左側單元帶有圓形的凹點點綴,實際是示意該區域內置的鋰電池支持無線充電技術,不過搭配的無線充電器,需要另外購買,續航時間官方標稱為30小時。
相比不帶S的初代產品的雙聲道,CLOUD FLIGHT S 可是支持了7.1虛擬環繞聲道,也是個人入這耳機的主要原因,不過到手才發現這貨已經不再支持雙模有線使用了,遺憾不能搭配到自己的X7解碼器使用,既來之則安之吧。
冷排:黑冰 GTS 360薄排 & 歐酷 240薄排
里頭則是一個木制的排插收納盒,整個桌面線材整理的關鍵物品,桌面上設備的插頭線材都是藏在了這個里頭,上頭放了一個好久沒用的 XBOX 手柄,還有一個不銹鋼的煙桶,平時用來放煙的。
左側音箱上面是一個 MOMAX 的多功能時鐘,除了可以顯示時間日期及環境溫度,亦有鬧鐘功能,另外這貨的頂部還可以給手機無線充電,同時兩側還帶有燈光照明。
為了拓展出更多的擺放空間,同時也可以讓整個桌面環境更豐富一些,墻面扣了三塊實木的一字板用來放東西,這貨需要打孔安裝挺麻煩的,不過效果還是不錯的。
瞎擺放了一些手辦裝飾,偶爾裝機拍照的時候會丟機箱內頭擺拍,日常基本站尸。
內存:芝奇 幻光戟 3200 C14 8G X4
內存:芝奇 幻光戟 3200 C14 8G X4
大奶主機還是去年入的迎廣915,現在真心是不怎么喜歡這種大箱子了,無奈選擇了上水,牽一發會動全身的,要出的話太折騰了,索性當個魚缸裝飾繼續玩水,915這箱子的外觀設計也比較的合適,尾部帶有IO隱藏蓋板,箱子可以直接橫著擺放。
硬件上也沒有什么大調整,依舊還是 M10F 的Z370平臺,CPU 升級成了9900K,M10F 還是帶得動的,搭配到1080TI 的顯卡,對于我這配置玩游戲的話還是很夠用的,這機子更多的折騰還是在分體水冷上面,真心是個深坑會上癮,無聊沒事就想著添置點東西優化修改折騰一番,折騰來折騰去,相比去年初,實際性能并沒有什么顯著的提升,銀子倒是花了不少。
大奶主機配置清單:
CPU:I9-9900K
主板:華碩 ROG Z370 M10F
內存:芝奇 幻光戟 3200 C14 8G X4
顯卡:華碩 ROG POSEIDON GTX1080TI
存儲:三星 960PRO 1TB
機箱:迎廣 915 曜石黑
電源:海韻 PRIME ULTRA 850W 鈦金電源
CPU冷頭:EK Velocity 金屬版
水冷配件:追風者 16mm 快擰及彎頭 & 少量 BARROW 接頭配件及紫銅金屬管 & Bitspower Touchaqua 八角水流計
水箱水泵:EK-XRES 140 REVO D5 RGB PWM 泵箱一體套裝
冷排:黑冰 GTS 360薄排 & 歐酷 240薄排
風扇:EK-Vardar RGB X3 & 安鈦克 幻彩颶風 240一體式風扇 X2 & 迎廣 天狼星 ASL120 X1
期間換過CPU冷頭,改過水路和水管,散熱風扇更是換了好幾波,為了好看,最后還開倒車收了塊華碩的1080TI海神,但是反復折騰過后,這次的視覺效果真心還是挺滿意的,顏控人的生活就是這么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水路只用了兩根BA預彎雙90度的紫銅金屬管就搞定了,用這種東西搭建水路,可以少掉彎管這道程序,雖然成本會比較高些,但是真心是省心省事且看著高級,個人覺得蠻適合入門新手選用的,畢竟要掌握彎管這門手藝,多少是會廢掉一些管子用于練習。
設計上并沒有追求合理化的布置,只求位置上用到最少的彎頭實現連接,另外就是要好看,具體的水路的連接為:水泵 — 顯卡 — CPU — 供電模塊 — 360冷排 — 240冷排 — 水箱。
快擰及接頭都是沿用之前的黑色,搭配到鍍鉻的金屬管其實也挺好看的,大部分用到的是新晉水冷品牌的追風者,主要是其接頭棱角分明的造型是我想要的,實際的做工感覺也還不錯,只不過價格真心是貴了點,另外輔助少量BARROW的延長接頭。
CPU冷頭升級為EK最新的Velocity金屬版,主要是被它的顏值打動,選用金屬版本看著也會比較的高級且更可靠,只是這個版本的燈光只有EK火標一處,聊勝于無吧。
內存黑白配的時候上過影馳的HOF EXTREME,換了方案后又換回了幻光戟,追求改變燈帶替換成皇家戟的水晶款,變身后的燈光效果基本和皇家戟沒差,旁邊擺放的RX-78更多只是為了遮擋住24PIN位置上的線材,強迫癥的生活就是這么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顯卡搭配有兩個支撐架,一個是R6E主板上的附件,還有一個是喬思伯的VC-4,先前顯卡沒上水的時候入的,設計關系這貨上水后就用不上了,不過喬思伯這東西權當成擺件裝飾,實際效果也還是蠻不錯,所以也就繼續放了上去。
支架的整體為鋁合金材質,底部采用的是磁吸設計,搭配鋼材質的機箱,非常的易于擺放固定,搭配有ARGB的幻彩燈光,當初選購主要是看中其燈光樣式為豎條狀,蠻適合我主機上的燈光風格。
選擇開倒車入了張華碩的1080TI海神,只是垂涎其好看的皮囊許久,這無限的反射信仰燈,時至今日依舊騷氣十足,初見就已經深深愛上了,無奈當初高攀不起,只能時隔三年后收了這塊二貨。
在用的是ROG的M10F主板,與1080TI海神為華碩同時期的發布的產品,實際兩者的設計ID也會比較的一致和般配,另外就是這卡還可以上水,雖說沒常規冷頭來得徹底,但是對于一個追求外觀的人來說,這都不是事。
水泵及水箱為EK-XRES 140 REVO D5 RGB PWM泵箱一體套裝,一分錢一分貨吧,EK這東西的品質真心不錯,很安逸的用了近兩年了,除了沒有ARGB燈光,內心時不時的會騷動下,其它的沒毛病,回頭換水看能不能替換下燈帶。
進水的地方安裝了一個BP的八角水流計,帶有ARGB燈光,對于水冷系統這種東西還是挺有必要的,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整個水路的運行狀態,同時也有著不錯的裝飾效果。
通過一個三通安排在水箱的進水口,搭配一個BA的平推式止水閥實現放水的功能,這整段均采用堆料的形式實現的,搭配有旋轉接頭,水流計也可以實現任意擺動旋轉。
平臺的溫度表現,室內溫度18度左右,9900K默認沒超頻,CPU待機30度左右,GPU待機25度左右,滿載雙烤的情況下,CPU表面60度左右,核心最高70度左右,顯卡游戲模式頻率下有55度左右。
雖然目前整機已經不在是黑白配方案了,但不改自己還是一個尤文的球迷,非C羅的人迷,已是十幾年的老蒂尼了,所以球會的貼標依舊保留著,話說新隊標真的越看越舒服。
機箱頂部的燈光日常并大可見,搭配用到的是EK RGB風扇,更多只是考慮到性能,遺憾這貨并不是可尋址的ARGB燈光模式,不過做為燈扇,貌似是目前最強,最高轉速可達2200RPM。
頂部的擺件是華碩30周年的敗家之眼ROG樂高,做為周邊紀念品真心很周邊,拼接到最后竟然發現少了幾塊,簡單調整下,影響倒也不大就是。
對比去年同時期的主機效果,視覺效果上真心增強了不少,現在性能過剩,沒更換硬件的情況下,這臺主機應該是不會再去瞎折騰了。
這一年來更多折騰只是在一些外觀細節上,布置上也是為了可以騰出較大的使用空間而變化,那么大奶的桌面介紹大概也就這樣吧。
兩張桌子之間的角落里,放置了一個小抽屜以及一個定制的打印機置物架,用來收納擺放物品,還有一個U形木制耳機架,都是某寶上找的,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真心還是蠻實用的。
所謂的二奶輪流換,這一年來最折騰還是二奶平臺,整體也就一些周邊的東西沒動,主要設備幾乎是換了個遍,最后連同桌子也讓我給換了,然后還和大奶搬到了一起,HAHAHA。
這邊推薦下宜麗客這東西,對于顯示器的清潔,自己最早用過安鈦克Aduance清潔劑,那玩意停產后,之后一直用的是這貨,感覺還不錯,這款產品采用圓桶式的抽紙盒設計,因為是島國原產的,所以是上頭文字內容全部都是日文。
清潔紙采用濕紙的形式,材質比較柔和,標注不含酒精,不會對液晶屏幕產生傷害,關鍵還是這東西實際操作真心是蠻方便的,雖然也并不算是剛需用品吧,不過考慮自己的顯示器也是花了不少銀子,所以還是蠻有必要用專用的清潔用品維護。
二奶主機配置清單:
所謂的二奶輪流換,這一年來最折騰還是二奶平臺,整體也就一些周邊的東西沒動,主要設備幾乎是換了個遍,最后連同桌子也讓我給換了,然后還和大奶搬到了一起,HAHAHA。
二奶風格上相比大奶會沉穩低調了許多,但其實平臺的硬件規格上并不會遜色于大奶平臺多少,主要這電腦是用來做生產工作的,所以性能肯定要有點保障,另外長期在使用,也不能太過鬧騰,但是整個桌面在線材整理方面也是花了我不少心思。
二奶平臺用的是黑蘋果系統,顯示器是換了有大半年的明基PD2700U,采用的是UHDTV標準的3840 X 2160的分辨率,搭配27寸16:9的IPS廣角屏幕,雖然并沒有白蘋果5K那么極致,但也算是滿足了。
二奶主機配置清單:
顯示器外觀上相比于以前那貨也時尚好看了許多,采用的是時下主流的微窄邊框的設計,好看的同時,對于后期組建雙屏或者多屏也會有優勢,或許今年可以體驗嘗試下。
現在用到的鼠標均為無線,二奶平臺上用的也是羅技家的,選用的是一款定位商務辦公的MX MASTER 2S,對于這款鼠標選擇,主要還是看重其續航時間比較的給力,官方宣稱續航可以達到70天,另外就人體工學設計的持握手感也會比較的友好。
先于大奶平臺,最先使用到顯示器萬向支架的反而是二奶平臺,也正因如此才果斷放棄了PG348Q原有那個信仰支架,這邊搭配到的是愛格升的MXV 45-486-216,支架表面為白色烤漆處理,相比金屬本色看著會顯得典雅一些。
之所以選用愛格升白色支架,當初主要是為了搭配明基這款臺燈產品,而這貨是用過他們家的WiT ScreenBar顯示器掛燈后才發現的,當初感覺造型真心蠻好看,然后就買買買了,實際使用也還可以,可靈活調整想要照亮的地方,并不局限于充當顯示器臺燈使用。
這款臺燈的開關設計也是蠻創新的,通過觸摸的金屬環來實現的開/關燈,長按則啟動臺燈的自動感光設定,也就是可以根據環境光,自動調整到合適的亮度,旋鈕則是可以對燈光的冷暖進行調整,滿足不同用戶對于色溫的需求。
內存:芝奇 幻光戟 3200 C14 16G X2
鼠標墊用的是卓威奇亞G-SR-SE,當初覺得這圖案挺好看就買了,表面為細面材質,尺寸47cm±1cm*39cm±1cm,這東西桌面可放的情況下,個人覺得越大越好,底部為防滑橡膠材質,厚度為3.5mm,整體做工還是蠻不錯的,用了大半年還沒發現翹邊。
二奶主機配置清單:
IQUNIX被很多玩家稱之為鋁廠,這鍵盤自然也就用到了鋁合金外殼的設計,關聯到小丑的主題,金屬部分則是采用了紫色陽極的表面處理,考慮到SA球帽,選用的是櫻桃青軸版本搭配。
CPU:i7-9700K
!希望能夠得到您的點贊支持!
喝水用的是瑞幸探月50周年主題的紀念陶瓷杯,去年夏天某人微信推送了我一杯免費咖啡,至此和速溶咖啡SAY GOODBYE,然后喝著喝著,看到他們家周邊的這杯子還蠻漂亮就買咯。
主要還是被這杯子表面設計所吸引,真心是非常的特別,帶有月球表面的隕石坑,俗稱隕石杯,瑞幸打著探月50周年主題,不知道有沒有經過美國NASA的許可哈。
二奶主機用到的是aboStudio A3W定制機箱,外觀設計上屬于比較硬派的簡約風格,做工用料也是比較的給力,個人感覺并不遜色于平臺前任用到的老趙MK3S,當初選用這款機箱只是為了能夠上M11G主板。
二奶主機配置清單:
CPU:i7-9700K
主板:華碩 ROG Z390 M11G
內存:芝奇 幻光戟 3200 C14 16G X2
顯卡:華擎 RADEON VII 公版
網卡:黑蘋果 PCIE BCM943602CS
存儲:三星 970PRO 512GB & 三星 970 EVO PLUS 500GB
機箱:aboStudio A3W 定制機箱
電源:海韻 PRIME ULTRA 850W 金牌電源 AIR TOUCH
散熱:快睿 A40 240一體式水冷
機箱的設計風格非常的簡約,傳統機箱上I/O的擴展外接接口一個都沒給,只給到了必備電源開關及相應的指示燈,值得一提的就是其開關的觸動方式非常的特別,非同一般采用的是機械鍵盤上的櫻桃軸體,玩家可以自行選擇搭配一些個性鍵帽替換裝飾。
另外對于準MATX規格的機箱來說,可兼容主流的中高端顯卡,A3W這款機箱應該算是蠻小的了,裝機后內部空間的視覺效果非常得緊湊。
A3W是針對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而設計的,整機也就只有冷排這么一處排風的地方,這里搭配的是快睿的A40一體式水冷,市面上不帶RGB的一體式水冷并不多,但無光也并不意味著不高級,A40是由Asetek代工,所以產品的品質自然是比較有保證的,給到的保修最高能有6年,也算是對于其品質的信心保證吧。
快睿A40這款產品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冷頭上可以選擇安裝一顆輔助散熱風扇,出于機箱散熱比較保守的考慮,也是個人選擇這款產品的主要原因吧,可以針對主板MOS供電部分進行輔助散熱,另外就其創新的外觀設計,個人也是覺得蠻好看的。
顯卡用的是年初購入的Radeon VII,性能可以說是等同于N卡的1080TI,但是自家5700XT出來后,便使得其價位信仰感十足,曾經掛過咸魚,現在留用只是留戀它好看的顏值外觀。
另外就是因為要黑蘋果,Radeon VII黑蘋果可以實現免驅動,搭配到16G的HBM2顯存,雖然PC上沒辦法發揮出來,但是MAC上或許可以有用武之地,這邊權當做一張專業亮機卡用,所以散熱上也就沒有考慮太多,實際A3W這機箱并不適合這種開放式散熱的顯卡。
M11G主板除了PCIE X16接口,還帶有一個PCIE X4接口,可以直插某寶上的PCIE黑蘋果網卡(這邊選用的是博通的94360CS2),然后考慮到黑蘋果的穩定性,主板自帶的9560網卡,選擇把它給拆了,這主板拆起來倒也不難。
謝您的瀏覽!希望能夠得到您的點贊支持!
由于A3W這款機箱并沒有背板,為了維護自己內心的秩序,主板的24PIN及CPU的雙8PIN均是選擇通過主板的底部走線通過的,實際蓋上側板后也沒多少區別,哎呀,強迫癥的生活就是這么的樸實無華且枯燥。
正所謂妻不如妾,目前真心是二奶機用得比較多哈,特別是黑蘋果以后,現在的日常上網娛樂辦公基本都是用這臺機子完成的,而大奶更多的是用來折騰的,實際現在能用來玩游戲娛樂的時間真不多,HAHAHA。
桌子的對面放著一個廉價的置物架,也是某寶上買的,和書桌一樣采用的是鋼木結構,不過搭配的板子并非實木材質,而是刨花板,所以價格相當的實惠,挺務實的一款架子。
日常擺放一些主機硬件的包裝及一些零碎的東西,好看的包裝盒子用來擺放裝飾,其實也還是不錯的,好的包裝設計的也是產品的一部分,而我其實也算是個箱控吧,整個電腦房間大概也就這樣了。
計師對電腦配置要求較高,不少小白不知道如何選購電腦,本文為設計師朋友們準備了選購電腦教程,在幫助設計師朋友們解決在選購高性能電腦時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推薦,以便讓設計行業朋友們們輕松了解配置需求并選購到合適的電腦。
一、不同價位的電腦配置需求
建筑/室內/景觀設計對電腦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大場景建模和渲染時。以下是針對不同預算的電腦配置建議,以幫助設計師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合適的電腦硬件:
1、5-6K電腦配置:
5K至6K人民幣的預算對于配置一臺渲染臺式主機來說,是一個比較適中的預算,可以滿足一些基本的渲染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議配置,這些配置將盡量平衡性能和成本:
處理器(CPU):
可以考慮購買Intel Core i5-12400F或AMD Ryzen 5 5600X。這些處理器提供了良好的多核心性能,適合渲染任務。
:1-2K 元
顯卡(GPU):
NVIDIA的RTX 3050或AMD的Radeon RX 6600 XT是這個價格范圍內的不錯選擇。它們提供了足夠的圖形處理能力,同時也支持硬件加速渲染。
:1-2K元
內存(RAM):
至少16GB DDR4內存,如果預算允許,建議升級到32GB,以更好地處理大型場景和復雜渲染。
主板:
選擇一個與CPU兼容的主板,確保有足夠的擴展槽和接口。
電源供應(PSU):
至少500W的80+認證電源,確保穩定供電并為將來可能的升級留出余地。
2、6-7K電腦配置:
在6K至7K人民幣的預算范圍內,可以配置一臺性價比較高的渲染臺式主機。以下是一些建議配置,這些配置能夠滿足大多數中等到高級的渲染需求:
處理器(CPU):
Intel Core i5-12400F:提供6個性能核心,沒有集成顯卡,適合渲染任務。
AMD Ryzen 5 5600X:擁有6個核心和12個線程,性價比高,適合多線程渲染任務。
:1-2K元
顯卡(GPU):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12GB:支持實時光線追蹤和DLSS技術,適合3D渲染和圖形設計。
AMD Radeon RX 6600 XT:性能與RTX 3060相近,適合預算有限但需要高性能顯卡的用戶。
:2-4K元
內存(RAM):
16GB DDR4:起步配置,對于大多數渲染任務來說足夠。
32GB DDR4:如果預算允許,建議升級到32GB以處理更復雜的渲染任務。
主板:
B560(Intel平臺) 或 B450/B550(AMD平臺):選擇與CPU兼容的主板,確保有足夠的擴展插槽。
:1-2K元
電源供應(PSU):
600W 80+認證電源: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并為可能的硬件升級留出余地。
3、7-8K電腦配置:
在7K至8K人民幣的預算范圍內,你可以配置一臺性能較強的渲染臺式主機。以下是一些建議配置,這些配置能夠滿足大多數高級渲染需求:
處理器(CPU):
Intel Core i7-12700:提供8個性能核心和4個效率核心,共12核心20線程,適合復雜的渲染任務。
AMD Ryzen 7 5800X:擁有8個核心和16個線程,性能強勁,適合多線程渲染工作。
:2-3K元
顯卡(GPU):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或 RTX 3070:提供更強大的圖形處理能力,適合3D渲染和圖形設計。
AMD Radeon RX 6700 XT:性能與RTX 3060 Ti相近,是另一個高性能的選擇。
:3-5K元
內存(RAM):
32GB DDR4:對于高級渲染任務來說,32GB內存是一個合適的起點。
存儲:
1TB NVMe SSD:提供快速的系統和軟件加載速度。
2TB HDD:用于存儲大型項目文件和數據備份。
主板:
B660/Z690(Intel平臺) 或 X570/B550(AMD平臺):選擇與CPU兼容的主板,確保有足夠的擴展插槽和高速接口。
:1-2K元
電源供應(PSU):
650W 至 750W 80+認證電源: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并為可能的硬件升級留出余地。
除了以上這些,還需要確保電腦設備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這是保障硬件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同時,投資于高質量的散熱器,可以有效避免過熱導致的性能下降或硬件損壞。
二、如何使用低配電腦,實現高效渲染?
面對大量效果圖渲染任務,而預算又相對緊張時,云渲染服務是您的理想選擇。云渲染依托于強大的云計算技術,能夠實現數百臺高性能計算機的并行工作,從而顯著降低成本并大幅提升渲染效率。
很多效果圖設計師、效果圖企業都使用瑞云效果圖渲染進行云渲染,支持各種3D軟件和插件,如3ds Max、V-Ray、Corona等。最低只需0.03元一分鐘,大大的減少了硬件成本投入。網頁也可以直接提交,方便快捷。
現在新用戶注冊瑞云效果圖渲染填寫邀請碼9A63注冊還可獲得90+10Y渲染禮包。注冊還即可享免單2個作業,讓您免費體驗瑞云的渲染服務。更多活動可戳鏈接了解!
填寫邀請碼2455注冊還可獲得90+10Y渲染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