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x如何設置效果?
電腦配置不錯,可以參考一下參數。
·vray:全局開關-高級,勾選隱藏燈光開始默認燈光,自顏色映射-高級,類型選擇線性倍增,暗部倍增0.8,亮度。
·GI:全局照明,首次引擎發光貼圖,二次引擎燈光緩存。
·發光貼圖選擇-中,細分采樣:60x40。
·圖像采樣器,類型小塊式,最小著色率20,最大細分32,噪點值0.005,塊。
文有這些方向的電腦配置單:
一臺臺式主機,大體上具體硬件可以分:CPU、內存、顯卡、主板、硬盤、電源、機箱
這是傳統的大7件,也就是說只要你集齊了這七類產品并且保證硬件層面的兼容性,那你這臺電腦就可以點亮了,就可以裝好之后按下開機鍵就能去裝系統了,裝系統之后就可以開始你的愉快使用了
一般來說,只要保證購買的硬件物理兼容性足夠就可以進行裝系統了
那么如何保證硬件兼容性呢?有兩個辦法:
(1). 看推薦,跟著推薦來,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不兼容(對推薦人水平有要求)
(2). 找到成體系的配置單,一般自成體系的配置單都是認真寫過的,也基本上確認了硬件兼容性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依舊對推薦人水平有要求)
前情提要:因為目前DDR4 2666和DDR4 3200的內存一個價格了,所以本篇也就起步3200MHz內存了。
內存使用16GB,然后搭配1TB SSD,這樣辦公的話基本沒有什么性能瓶頸,有也是軟件自己的問題了
其實這一套就已經足夠應對絕大多數普通工作場景了,甚至是還有一個不錯的使用體驗,因為固態硬盤是1TB的,系統響應快而且還沒有噪音。
這一套直接用i5 12400做核心(綜合性能超過i9 9900),這一套相比上一套就是再進一步加強了CPU性能,搭配主板為華碩H610m A。
同時新增了R5 5600G+華碩B450m-K II作為備選項,當然主板你們也可以選B450m mortar Max
所以如果你對數據處理性能需求略高,那可以考慮這一套,比如說你是一個經常折騰大體量Excel的人,或者經常編輯幾百MB Word文檔,那可以考慮用這種級別的機器
說實話從這一套開始,展示意義就更大了,相當于是告訴你們后續如果要繼續提高預算該從哪些方向去提升了,依我看3000那一套就已經非常強了,體驗也會很好,處理數據能力也很不錯了。
這一套進一步提高了CPU性能,尤其是多線程性能,單線程性能對比12400是小幅提升,不過這一套建議使用Windows11系統,因為Windows11對大小核調度效率更高。
從這里起就是用獨顯代替亮機了,因為N卡獨顯要比intel的核顯用起來更省心一些,主要是驅動方面做的更好,而且這樣也可以一次多接幾個屏幕而不會出現問題。
這三套的思路就非常明顯,針對類似于office套裝的應用,提高CPU性能,擁有大內存以及大容量固態硬盤,就可以保證基本的使用過程中體驗不會差。我認為普通工作主機不需要更高價格的參考了。
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不亂下載東西,不亂點擊鏈接,同時也不要隨便去小的下載站下載看起來就不對勁的文件,那么你的電腦其實都不需要裝所謂的殺毒軟件還能一直很快。
這個系列暫時只寫了游戲類用途,針對的是不想買高價顯卡的游戲用戶,所以這個系列將保有可觀的CPU性能和其他配置等級,大幅縮減顯卡預算,以供未來更換合適的顯卡
2500元預算:
這一套是以i3 12100F為核心,針對的是未來中端游戲主機升級。
這一套未來最高建議升級的顯卡是RTX3060Ti G6X或者RTX4060,過渡使用搭配一個GTX950,能玩一些不太吃配置的游戲,比如說LOL、Dota2之類的,還有一些老的單機游戲也可以跑
值得一提的是12400F只比12100F貴四百來塊錢,改了之后這一套未來4070都是可以帶了,所以如果是三千塊錢預算的話就只需要把CPU換12400F,其他不用換即可。
這一套把CPU換成了主流六核級,可以考慮i5 12400F+華碩H610m A,也可以考慮R5 5600+華碩B550m Plus WIFI II
由于電源余量對比上一套也加大了,所以這一套配置未來可以考慮最高升級RTX4070Ti級別的顯卡(建議顯卡長時間滿載功耗不能超過310W),到時候只需要換顯卡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不換。
這一套這是專門面對高端游戲主機的過渡方案,這一套未來最高可以考慮上RTX4080這種級別的獨顯,如果CPU選擇了136KF,那可以考慮4090。不過這里要記住136KF的散熱不能用AX120R SE,要用寫的FS140。
也是未來只需要換顯卡就行了的。
下面是具體配置單展示:
3000元預算:
思路有兩種,第一種是i3 10105F+微星H510m Plus(這一套可以裝win7),第二種是R3 3100+華碩B450m-K II,當然你用A520主板也行。如果你的預算只有2500的話,顯卡只能考慮買個二手970
打游戲的話1650可以玩1080P絕大部分的網游。
如果你的預算只有2000的話,那么你有兩種思路,一種是5600G純核顯流,這個只能玩玩LOL、Dota2之類的游戲,還有一種是E3 V3+二手970的思路,這一套比較老,而且只能選二手顯卡,但是游戲性能會比5600G純核顯流要
四千塊錢的主機這樣配的話,幾乎所有游戲1080P分辨率是可以流暢玩的,CPU變成了i3 12100F,性能進一步提高,當然AMD思路就是用R5 5600搭配華碩B450m-K II,主板也可以考慮使用其他合適的B450
而且后續顯卡最高可以升級一個4060這種級別的顯卡,目前是用了1650Super這種顯卡,可以流暢玩1080P主流游戲,然后老游戲玩2K也可以
依舊是兩套思路,分別是i5 12400F+華碩H610m A,以及R5 5600+華碩B550m Plus WiFi II,預算足夠所以選了個好點的主板
顯卡為6650XT和3060Ti G6X(后者只能在淘寶找到),顯卡隨你們選哪個都行,這一套可以通殺1080P/2K分辨率幾乎所有游戲,也可以考慮使用R5 5600+入門級550主板套裝。
如果找不到6650XT白金版,也可以找其他品牌比如說憾訊的紅魔、瀚鎧合金升級版之類的都行
這一套可以通殺2K分辨率所有游戲,然后4K分辨率大部分游戲也可以流暢玩。如果找不到白金版,也可以找瀚鎧的合金升級版或者憾訊的紅
目前一萬元預算的游戲主機最合適的顯卡就是4070Ti了,這一套可以暢玩2K分辨率所有游戲,以及4K分辨率下絕大多數游
這一套就用一下D5思路,同時也引入AMD的R7 7700+華碩B650m Plus WiFi的配置思路,當然你們也可以借鑒下面那套R7 5800X 3D的配置思路
顯卡升級到4080,這一套比較適合跑4K游戲,跑2K說實話浪費了4080的性能。當然你也可以選擇AMD的RX 7900XTX
這一套則是DDR4內存的思路,同時這個預算我也開始了玩色調,這一套整體是灰黑色的色調,看起來會比較協調。如果你想用DDR5內存,那可以參考上面那一套的板U方案。
主要配置思路為i5 13600KF+B760重炮手。或者R7 5800X 3D+微星B550m mortar Max ,當然主板也可以換成華碩B550m Plus WiFi II,內存其實你們也可以換一個DDR4 3600的
這一套顯卡升級到了4090,基本上可以說這一套已經跨入最強游戲性能這一
全頂級配置,這個看看就好。這一套則是用了白色主題思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看裝機一有閑置預算就會喜歡拉高整機顏值了
固態硬盤使用的是SOLIDIGM P44 Pro 2TB,可能有粉絲不認識這家。其實它的前身就是英特爾固態,只是換了個名字了。自從三星出了0E門之后,把三星自己多年積攢的品控口碑直接砸了,就連990 Pro都無法幸免(990 Pro還有一個壽命掉的很快的bug),而這時intel固態重新出山,可以說在三星解決0E門之前,沒有哪家是能在品控上和它媲美
由于是新更新的itx系列,所以暫時只針對游戲用途來寫,如果大家喜歡itx系列的話,我可以單獨去寫一篇多用途itx主機的配置單。
可能有很多小白不知道itx主機是什么,其實itx主機就是小型主機,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張示意圖:
ATX/MATX機箱是標準的機箱,也是以前經常推薦的大小,但是itx機箱這邊體型明顯小一些,機箱小有小的好處。
只是因為itx機箱體型極小的原因,部分硬件的選擇上和普通機箱會有一些變化
首先來看一個2500元級的itx主機配置
這一套只能玩一玩LOL、Dota2之類的游戲,但確實是非常入門的itx主
兩種思路,i3+H610 ITX,R5+昂達A520 ITX
這一套配置可以暢玩1080P絕大多數網游,如果是普通辦公用途的話,價格還能壓下去
依舊是兩種思路,i5 12400F+H610 ITX,或者R5 5600+A520 ITX
這樣就比較均衡了,12400F+3060,可以暢玩2K分辨率下大部分游戲了,如果不怕礦卡的話可以考慮3060 12G。
順帶一提,如果你玩3A大作比較多,可以考慮多加一點上AMD的6650XT,游戲性能會比3060 8G強很多
對比上一套升級了AMD思路的主板,然后顯卡性能大幅增強
這樣游戲性能就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可以暢玩2K分辨率所有游戲以及4K分辨率絕大多數游戲,不過從這里開始,機箱建議多裝幾個風扇通風
我認為要想有一個好的使用體驗,i5 13600K(F)是itx主機最均衡的選擇了,游戲性能媲美i9 12900K,功耗低于12700K
這一套其實是上滿配的,如果你的預算低一點,可以考慮先把硬盤換致鈦Ti Plus7100 1TB,這樣可以少一千出頭。如果要降更多,那么可以把板U和內存換成上面9K預算那一套的,還能再少一千多。
如果你要用AMD思路,可以選擇R7 5700X+華擎B550 Phantom Gaming-ITX/ax
這個系列的主機大方向上的優先級是CPU>內存>顯卡,但是最好是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會有部分用途和這張表格有沖突,比如說GPU渲染類,那GPU的權重可以來到80%。
5000預算可以這樣配:
兩套思路,i5 12600KF+B660或者R7 5700X+B550,如果是Windows10的話建議用R7這一套,如果是Windows11系統的話,可以用i5那一套思路
其實這一套后續如果要升級顯卡的話,最高建議是RTX3060 / 4060
對比上一套全方位加強,不過這一套價格已經接近1W了
有兩種思路,i7 13700KF+B760,或者R9 5900X+B550,依舊是以Windows11還是Windows10來區分,i7更建議Win11
這一套可以作為大部分生產力的主機選擇
這一套的改進思路依舊是更強大的CPU、更強的獨顯、更大的內存以及更大的硬盤,變得更加全能了。重度AE用戶建議顯卡換3060,然后內存換4根32GB的內存
這一套做展示用,如果你是Adobe全家桶重度用戶,可以考慮把顯卡換成3070Ti V2,然后把內存換成四根32GB的
這一套對比上一套主要加強存儲和顯卡,如果你是對顯卡性能需求更高的用戶,那么可以把CPU降級到i7/R7檔位,然后上4090
如果是主玩3維渲染之類用途的用戶,可以參考這一個天梯圖,這是我專門收錄的Vary渲染器的渲染性能排行,這是最能夠表現處理器三維渲染性能的排行
置單分為intel和amd兩大部分,每個價位段都寫一份比較有代表性的配置,從最入門的寫起,配件都選用目前在售的型號,停產的配件不在本文考慮范圍。
注:由于AMD的顯卡在零售市場放貨量很少,所以本文的配置都以nvidia顯卡為主,需要A卡的用戶可以參考顯卡天梯圖選擇性能對應的型號。
一、intel平臺電腦配置單
intel桌面端處理器分為“賽揚、奔騰、酷睿i3、酷睿i5、酷睿i7、酷睿i9”這些系列,定位由低到高。賽揚和奔騰都內置集成顯卡,從酷睿i3開始分為帶集顯和不帶集顯的(型號后綴里邊含“F”的就代表沒有集成顯卡,比如i3-10105F,i7-10700KF)
一般賽揚和奔騰系列可以用于普通辦公等;
玩游戲用i3、i5、i7,基本上不用考慮i9
i9一般用于渲圖、視頻剪輯等專業生產力。
1、賽揚G5905裝機配置單
賽揚G5905屬于intel最低端系列,2核2線程,主頻3.5G,內置集成顯卡。這套配置可以用于普通辦公、上網、看電影、棋牌類游戲。
2、奔騰G6405裝機配置單
G6405屬于intel的奔騰系列,2核4線程,主頻4.1G,內置集成顯卡。這套配置可以用于普通辦公、上網、看電影、棋牌類游戲、2D類網游。搭配上一款合適的獨立顯卡的話,可以暢玩騰訊全家桶之類的游戲。
3、酷睿i3裝機配置單
i3-10105F屬于intel的十代酷睿i3系列,主頻3.7~4.4G,4核8線程,這個規格相當于四代酷睿i7。顯卡最高建議搭配到RTX2060即可,本套配置選用的是中端偏下的GTX1050Ti,騰訊類的游戲幾乎可以通吃,中特效下運行吃雞、包括一些大型單機游戲也是可以的。
4、酷睿i5裝機配置單
i5方案①:i5-10400F+GTX1650
i5-10400F屬于intel第十代酷睿i5,是目前主流產品,6核12線程規格,對于目前絕大多數游戲都不會有明顯的瓶頸問題。這個配置方案對于那些講究“cpu、顯卡均衡”的眼力無疑是高U配低顯卡的方案,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起中高端顯卡的價格,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即可。關于cpu和顯卡性能均衡的問題我在《cpu和顯卡怎么搭配能發揮最大性能?》這篇文章中有詳細說明。
這套i5-10400F+GTX1650的方案可以滿足目前大多數主流游戲,對分辨率、特效要求不高的話也可以流暢運行一部分大型單機游戲。
i5方案②:i5-11400F+GTX1660
如果預算不是很吃緊的話,可以考慮最新的11代i5-11400F(主板需搭配B560系列)。11代i5相對于10代i5來說,單核性能進一步提升,游戲幀數會有更好的表現。
i5方案③:i5-10600KF+RTX3060 Ti
i5-10600KF屬于intel十代i5系列,后綴帶“K”意味著主頻更高,并且支持超頻,比如i5-10600KF、i5-11600KF,更高的主頻對于游戲幀數的提升會有一定幫助。而11代i5-11600kf目前價格太高,快趕上隔壁AMD的銳龍5600X了,如果你要追求游戲極致性能的話,還不如直接考慮銳龍5600X,后邊AMD篇里有相關配置單。
這里需要解釋解釋一下關于主板的問題。通常一見到后綴帶“K”的cpu,很多人都會告訴你“要搭配高端Z系列主板,比如Z490、Z590”,理由是只有Z系列的主板才支持超頻。這一點當然毋庸置疑的,但是據我觀察,很多用戶買了K系列的處理器,搭配Z系列主板,結果一直都是在默頻使用,你問題他為什么不超一超呢?答曰“超頻是什么鬼?怎么超頻的?”。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價格更低的B系列主板,而且現如今的cpu性能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被壓榨得差不多了,留給用戶的超頻空間并不太多。當然,如果你確定要對cpu進行超頻的話,那肯定就得選Z系列主板了。
RTX3060 Ti的8G顯存雖然沒有RTX3060的12G看起來那么雄壯,但是對于游戲來說,12G的顯存大有浪費之嫌。而RTX3060 Ti以更高的GPU性能搭配合理的8G顯存才更具性價比。(12G的RTX3060用于視頻剪輯、圖形渲染等生產力工作更加合適)。如果你是打算搞一套頂級游戲配置的話,顯卡可以上到RTX3080甚至3090。
內存頻率對于游戲幀數也有一定影響,推薦使用3200MHz內存。容量建議8G或者16G,具體根據游戲配置要求而定。
5、酷睿i7裝機配置單
從十代酷睿i7開始,cpu規格來到了8核16線程,這對于游戲來說已經算是到天花板了,目前只有少數幾款沙盒類游戲才需要這么高規格的cpu,或者你是要用于游戲多開。所以后邊的配置基本上都針對于生產力創作類的專業應用,當然,你要用i7、i9來打游戲也沒什么問題,不差錢那沒辦法。
i7方案①:i7-10700+GTX1050Ti
從所謂的“性能均衡”角度來看,i7搭配GTX1050Ti的確屬于頭重腳輕的配置。不過我還是那句話“根據需求來搭配硬件”。
這套配置適合那些以cpu計算性能為主的應用,比如3DMAX后期主要就是依靠CPU來進行渲染,雖然現在3DMAX也支持GPU渲染,但是其渲染精度沒有cpu來的高。還有比如PS類的平面設計軟件,幾乎也都是非常依賴cpu的性能。
i7方案②:i7-11700K+RTX3060
這里又得解釋一下關于主板的問題了。前邊說后綴帶K的處理器,如果不超頻的話搭配B系列主板就可以。而這套配置如果不超頻的話,也可以選擇B系列主板嗎?
對于后綴帶k的11代i7來說,即便是你不超頻,也不建議選擇B系列主板。因為11代酷睿在制程工藝沒有變的情況下,大幅提升了單核性能,與之同時帶來的就是cpu功耗的提升。雖然從表面參數上看,11代i7和10代i7的功耗是一樣的,但是實際運行中十一代i7的功耗比十代明顯增加了不少。
所以對于11代i7,尤其是后綴帶“K”的,推薦搭配Z系列主板。通常情況下,Z系列主板要比B系列主板的供電設計更強,當然也有個別瘋狂堆料的B系列主板可能會超過Z系列主板的供電設計,但是這類主板的價格并不便宜。
RTX3060在30系列顯卡里邊雖然屬于弟弟,但是12G的大顯存對于渲染、視頻剪輯這類生產力應用非常友好,在面對高分辨率素材的時候,大容量的顯存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相對于更高階的30系列顯卡來說,RTX3060的價格也比較容易接受。如果你對圖形性能有更高要求的話,可以把顯卡換成RTX3070Ti以上的型號。
6、酷睿i9配置方案
11代i9的單核性能雖強,但是卻砍掉了兩顆核心,只有8核16線程,這對于生產力來屬于性能倒退,所以對于生產力來說,建議選擇10代i9。
這套配置選用的是十代酷睿i9-10900X,10核20線程,cpu接口是LGA 2066,需要搭配X299主板。
目前i9-10900X相對于i9-10900K的價格要便宜很多,盒裝的價格也才2700左右,不過與之搭配的X299主板價格就比較貴了。但是總體算下來,我覺得還是10900X平臺更合算,而且X299主板配有8個內存插槽,更符合大型生產力的需求。
二、AMD平臺電腦配置單
AMD處理器分為老架構APU、速龍、銳龍這幾個系列,其中銳龍里邊有分為R3 R5 R7 R9三個分支,分別對應入門、主流、中端、高端。
對于AMD平臺,大家主要關注銳龍系列就可以了,其它兩個系列只是低端裝機有一些需求。
AMD的配置單就不再解釋顯卡及其它配件了,可以參考前邊intel的配置。
amd配置方案①:
A6-7480屬于一款非常低端的apu,只有2個核心,不支持超線程。cpu基礎頻率3.5GHz,Boost頻率3.8GHz,整合Radeon R5核顯,核顯最大頻率900MHz,TDP 65W,支持DDR3內存。雖然是一款老架構的產品,不過因為銳龍系列沒有涉及到低端型號的產品,所以這類老價格產品依然在生產銷售。
對于普通辦公來說,這顆cpu的價格非常便宜,而且不用搭配獨立顯卡。另外由于是老架構的cpu,可以輕松安裝win7系統。
amd配置方案②:
速龍200GE是一款2核4線程的APU產品,內置Radeon Vega 3核顯,有192個流處理器,除了可以應對日常辦公外,還可以玩一些lol之類對顯卡要求不高的游戲。
為了讓這款配置的集成顯卡發揮出最大性能,這里選擇了雙通道內存,不過現在4G 2666內存價格比較高,對于本來就是入門定位的機器來說,不太劃算,如果你不是很注重游戲性能的話,可以換成單條8G內存。
amd配置方案③:
AMD處理器來的銳龍系列,性能就完全是另一個檔次了,尤其是第三代銳龍和第五代銳龍。(一代、二代銳龍已經停產)
注:銳龍系列后綴不帶“G”的都沒有內置顯卡,需要搭配獨顯才能開機。而像銳龍3200G、3400G以及最新上市的5600G、5700G這些帶核顯的型號,目前價格太高,個人不推薦使用這些型號的cpu,除非你堅決不想用獨顯、但又希望核顯性能不那么弱雞,而且還要多核心處理器。
這套配置選用的是銳龍三代R3-3100,擁有4核8線程規格,對位intel的i3-10105F。不過由于這個型號的產能問題,現在的性價比并不高,這里只是給喜歡amd平臺的用戶多一個選擇。
amd配置方案④:
銳龍R5-3600屬于amd第三代銳龍,擁有6核12線程規格,對位intel的i5-10400F,目前這兩個cpu的價格基本相同。不過由于三代銳龍可以支持更高的內存頻率,而且全系支持超頻,如果配置搭配得當的話,整體性能要比i5-10400F更高一些。
amd配置方案⑤:
銳龍R5-5600X屬于amd第五代銳龍,同樣是6核12線程規格,不過由于五代銳龍升級了架構,單核性能提升非常大,已經完全碾壓同級別intel產品,可以說銳龍5600X是目前6核cpu里邊性能最強的。
不過價格方面,銳龍5600X也是6核cpu里邊最貴的,盒裝的價格已經快趕上8核16線程的銳龍3700X了。
amd配置方案⑥:
銳龍R7-3700X擁有8核16線程規格,屬于AMD第三代銳龍的中端產品。還是和前面說的一樣,cpu來到8核16線程對于游戲來說已經就完全足夠了,更多的是為專業生產力用戶服務的。
銳龍3700X的多核性能毋庸置疑,單核性能相對于intel第十一代i7來說還是有些不足,如果你想擁有性能更完美的8核處理器的話,可以考慮銳龍第五代R7-5800X
amd配置方案⑦:
12核24線程的銳龍R9-5900X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性能,都已經將intel的對位產品甩開一截,憑借出色的單核及多核性能,可以為專業生產力用戶提供更加高效的使用體驗。
總結:2021年8月組裝機配置方案 含入門到高端各類配置單
由于DIY配件型號眾多,配置單無法覆蓋到所以配件型號。不過本文的這些配置方案幾乎涵蓋了各個價位段以及不同用途的各種配置,一些細節的地方可以根據你的具體需求稍作修改(關注【電腦配置網】頭條號,私信作者為你量身定制配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