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時間NVIDIA發布了GTX 1660 Ti顯卡,定位甜品級,然而很多用戶對于這個2000多元的甜品卡并不感冒,而現在NVIDIA又發布了名為GTX 1660的顯卡,與GTX 1660 Ti一樣的圖靈架構,性能同樣超越GTX 1060,價格卻更懂人心,似乎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甜點?
為了方便各位閱讀,筆者將這次測試的結果先放出來。因為GTX 1660沒有公版顯卡,我們使用了iGame GTX 1660 Ultra 6G來進行測試,通過與GTX 1060的對比,得到了下面的的結果。
性能提升明顯:GTX 1660的性能與GTX 1060相比在性能上完全碾壓,不管是理論測試還是實戰測試都是如此,提升幅度10%左右,作為更新換代的產品GTX 1660是合格的,同時相對于GTX1060跟GTX 1070高達30%-40%的性能差距,GTX 1660帶來的過渡更具可塑性。
新架構可期:GTX 1660與GTX 1660 Ti一樣都是不帶RTX功能的圖靈顯卡,除了性能優勢,圖靈架構也比老架構更有未來,同時以后的游戲軟件也會向新架構優化,這個方面是想要入舊款用戶需要思考的,而且GTX 1660的出現,為對RTX不感興趣的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
價格又低一點:筆者相信,不管性能有多強,都沒有價格對你們吸引力大,GTX 1660的價格是1799元,這個價格可以了么?如果還覺得不行,就等待并心存希望吧。
說了這么多接下來就是詳細的測試了,大家感興趣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
可以看到iGame GTX 1660 Ultra與之前的GTX 1660 Ti版的整體外觀上并沒有什么變化。
iiGame GTX 1660 Ultra
iGame GTX 1660 Ultra依然是經典的三風扇設計,由兩個90mm風扇和一個80mm打造,整體采用黑色主體與紅色LOGO搭配,低調而又奢華。
80mm風扇
背板方面采用了金屬銘牌背板來輔助散熱,同時金屬背板不容易扭曲和變形,可以更好的保護PCB不受到損壞。
金屬背板
供電接口方面,這款顯卡有一個8pin供電接口,足夠滿足供電需求。
8pin接口
視頻接口方面,這款顯卡有1個HDMI接口,1個DVI接口,1個DisplayPort接口,在視頻接口的旁邊還有一個超頻按鈕,抬起來就可以進入超頻模式,按下去回歸普通模式,不過調節后重啟才能生效。
除了外觀,咱們接下來深入了解一下這款顯卡的內在,看看iGame GTX 1660 Ti Ultra 6G用料做工如何。
PCB正面
iGame這款顯卡的PCB正面的設計與其GTX 1660 Ti 一樣,右側基本沒有元件,意味著這款顯卡可以做的更小,但是這款顯卡卻選擇了延長PCB這種做法,也是為了散熱增加了成本。
散熱鰭片
在散熱鰭片部分,由兩個看起來是“U”型其實是一個"S”和一個直角鍍鎳熱管組成的散熱體系,配合面積很大的散熱鰭片,有不錯的散熱能力。
名為TU116-300-A1的核心代號,這是NVIDIA GTX 1660的心臟。
GDDR5顆粒
iGame GTX 1660 Ultra 6G是6GB顯存,可以看到圖中有6顆美光GDDR5顆粒,還有兩個顆粒的空位,通道、線和供電都沒有,有沒有傳說中的大神能魔改一下?
電容電感
最后我們可以看到iGame GTX 1660 Ultra 6G選用的電感是主流的全封閉式電感,電容則才用了七彩虹烈焰戰神專屬電容,iGame GTX 1660 Ultra 6G也是烈焰戰神系列的新品,很正常的搭配。
測試平臺介紹:
測試平臺
本次測試平臺采用第九代Intel八核心八線程的i7-8700K、七彩虹iGame Z390 VULCAN X主板、浦科特M9PeG 512GB NVME SSD、海盜船統治者鉑金RGB內存8*2、顯示器為戴爾U2718Q、航嘉WD600K、機箱為航嘉阿波羅。詳情請看上圖。
參數一覽:
參數對比
在參數上,GTX 1660 顯卡擁有1408個CUDA核心,相較于它的前輩GTX 1660 Ti砍掉了2組SM單元,64*2個CUDA核心。
浮點運算性能上,GTX 1660能夠進行整數浮點并發運算,按照我們一般理解其實是5 TFLOPS。
現存方面相比GTX 1660 Ti開了倒車,只使用了GDDR5顯存,所以顯存參數,像是位寬和帶寬都和GTX 1060保持一致。
當然,由于使用了TU116核心,所以是12nm制程,面積也增長了84mm2。
在實戰環節咱們先進行圖形理論測試,使用3D MARK進行測試,為了更直觀了解性能,我們將使用GTX 1060 3G和GTX 1060 6G進行對比,因為顯卡驅動進行了更新,我們將這三款卡都進行了測試。
3D MARK測試:
在3D MARK測試中,我i們選用了基于DX11測試的Fire Srike和Fire Srike Extreme項目,DX12的測試我們選用Time spy項目來進行對比。
3D MARK成績
在測試后,我們發現這次的GTX 1660顯卡仍然強于GTX 1060系列的兩個顯卡,即使是在對圖靈架構不佳的DX11中分數也完全碾壓GTX 1060顯卡嗎,DX12就不用說了,一直是圖靈顯卡的強項,未來DX12也是游戲的主流。
游戲實測:
游戲測試環節,我們選擇了DX11模式下代表作《孤島驚魂5》、DX12模式代表作《古墓麗影:暗影》和對顯卡要求較大的《刺客信條:奧德賽》,以及目前大火的《APEX英雄》來進行測試。畫面全部調至預設最高,分辨率皆為1080p,結果如下:
游戲實測
在游戲里測試中我們發現,iGame GeForce GTX 1660 Ultra 6G的性能是完全超越GTX 1060系列的兩款顯卡的,幀數領先GTX 1060 6G顯卡10%以上,能領先GTX 1060 3G顯卡20%以上,提升力度還是很不錯的。
功耗測試:
最后,我們通過Furmark和功耗儀來測試平臺的功耗和發熱情況,取最高溫度,看看表現如何。
功耗表現
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GTX 1660 Ultra 6G在功耗上滿載情況下功耗是201,比GTX 1060顯卡高21,這個功耗的差距很小,也就是說能夠滿足GTX 1060的電源,同樣能使用GTX 1660顯卡,兩者的差距很小。
溫度表現
溫度測試令人驚喜,iGame GeForce GTX 1660 Ultra 6G溫度在測試中要比GTX 1060要低,主要是兩方面帶來的,一是三風扇的散熱確實有門道,另一方面就是新架構本身發熱就要低,這也是新架構的優勢。
總結:價格越來越甜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GTX 1660 Ultra 6G的性能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性能方面是合格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款顯卡的價格售價為1799元,它的出現填補了NVIDIA 一千元到兩千元卡之間的空當,這個價位是大部分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
從RTX 2060到 GTX 1660 Ti再到如今的 GTX 1660,似乎一代更比一代甜的卡接踵而至,可以預料, GTX 1660只是開始,NVIDIA 想要與AMD在低端市場上繼續爭奪市場,就要不斷的投放更多更“甜”的產品,這也是廣大用戶所樂于見到的。
市售其它部分GTX 1660產品:
影馳GTX 1660 大將
微星GTX 1660 GAMING X 6G 魔龍
索泰 GTX 1660-6GD5 毀滅者OC
耕升GTX 1660 炫光
銘瑄GTX 1660 終結者6G
技嘉GTX 1660 GAMING OC
映眾GTX 1660黑金至尊版
家好,我是海韻,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推薦幾款2024年8月份市面上最全的NVIDIA顯卡推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建議小白收藏。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一般 老平臺升級不推薦
CUDA核心: 512
顯存/位寬: 4G/64- bit
參考價格: 7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一般推薦 ( d6版本)
CUDA核心: 896
顯存/位寬:4G/128?bit
參考價格:9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比較推薦
CUDA核心: 2176
顯存/位寬: 8G/256- bit
參考價格: 14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不推薦
CUDA核心: 2304/2560
位寬: 96- bit/128- bit
參考價格: 1200±/14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不推薦
CUDA核心: 3584
顯卡/位寬: 8G/128- bit
參考價格: 18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一般推薦
CUDA核心: 4864
顯卡/位寬: 8G/256- bit
參考價格: 23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比較推薦
CUDA核心: 3072
顯卡/位寬: 8G/128- bit
參考價格: 20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比較推薦
CUDA核心: 4352
顯卡/位寬: 8G/128- bit
參考價格: 28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一般推薦
CUDA核心: 5888
顯卡/位寬: 12G/192- bit
參考價格: 40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強烈推薦
CUDA核心: 7168
顯卡/位寬: 12G/192- bit
參考價格: 45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不推薦
CUDA核心: 7680
顯卡/位寬: 12G/192- bit
參考價格: 49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不推薦
CUDA核心: 9728
顯卡/位寬: 16G/256- bit
參考價格: 80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一般推薦
CUDA核心: 10240
顯卡/位寬: 16G/256- bit
參考價格: 80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一般推薦
CUDA核心: 14592
顯卡/位寬: 24G/384- bit
參考價格: 12000±
推薦指數:???
推薦建議: 一般推薦
CUDA核心: 16384
顯卡/位寬: 24G/384- bit
參考價格: 14000±
8月份顯卡推薦購買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喜歡的朋友點贊收藏感謝大家的支持!!!
日,國外科技媒體tom'sHARDWARE以一個比較獨特的角度分析了Prime Day期間,當前市售主流顯卡產品的性價比差異。通過單位價格內可達到的游戲幀數(FPS/$)來衡量對應產品零售價背后的價值指數,這雖然不是一個完美的衡量價值的指標,但對于預算不多、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用戶來說或許會有不小的幫助。
以下是經過FPS/$計算后的顯卡價值排名:
那么這張圖表該如何去看呢?
首先可以看到,tom'sHARDWARE將Prime Day期間對應產品的在線零售價格標了出來,比如英特爾銳炫A750為180美元,RTX 4090為1620美元。
之后給出了1080p、2K、4K分辨率下,不同顯卡的游戲平均幀數,以體現不同等級顯卡的性能水準。
而為了覆蓋從入門到頂級的整個顯卡產品序列,tom'sHARDWARE以1080p分辨率下游戲幀數除以在線零售價格,就計算出了對應顯卡的FPS/$價值指數。比如以排名第一位的英特爾銳炫A580為例,它的1080p游戲幀數平均為49.1fps,而其在線零售價格為160美元,那么用49.1除以160,保留小數點后三位數之后,FPS/$價值指數就是0.307。
那么這種衡量方式相比傳統的單獨測試性能有何意義呢?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這種方式可以客觀體現“用戶每花一分錢所獲得的性能到底有多少”。還是以排名第一的銳炫A580和排名最后的RTX 4090為例。這種計算方式的反映的是,當用戶花費180美元去購置一張顯卡時,他就能夠在1080p分辨率下獲得平均49.1fps的游戲性能;而花費1620美元,可以獲得166.7fps的1080p分辨率平均游戲性能。
這意味用戶花費了9倍的錢,只獲得了約3.4倍的游戲性能提升,對于一些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用戶而言,可能就得算算這筆賬到底值不值了。
其實這種測算方式與此前英特爾、AMD、NVIDIA推廣新顯卡時,以“性能/每美元”的計算方式不謀而合,只不過作為專業媒體,tom'sHARDWARE進行了更加細致的測試。可以看到在這樣的性價比計算方案下,英特爾銳炫A580和銳炫A750確實是具有更好的性價比,它們的FPS/$價值指數分別為0.307FPS/$和0.295FPS/$,而RTX 4060則排在第三位,價值指數為0.236FPS/$。
此外,對于以顯存需求來進行購買決策的朋友,這種計算方式也更好判斷。比如你是學習AI、研究AI應用的用戶,對于顯存容量有著更高需求,想要一款16GB顯存的GPU時,那么排在榜單第七位的英特爾銳炫A770就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它的價值指數為0.218FPS/$。
另外如果大家有2K和4K游戲需求的話,還可以按照2K FPS/$以及4K FPS/$的方式去對產品進行排名,這樣就可以選出對應需求下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了。
(885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