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京東618已有序開展了半個月,京東電腦數碼618競速排行榜也每天實時同步更新中。該榜單囊括了辦公網絡、整機與教育硬件、電腦配件、智能數碼、文教外設、POP、數碼品牌用戶排名、電腦辦公品牌用戶排名等,是廣大用戶在618購買電腦數碼產品的重要參考。那么大家該如何利用好這個實時更新的榜單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截止6月14日23:59的實時競速排行情況吧。
截至6月14日23:59,聯想斬獲了筆記本銷量總榜冠軍,華為、華碩、戴爾、ThinkPad緊跟隨后。高端筆記本方面,ThinkPad X1系列憑借出色的性能優勢和品牌號召力,斬獲了高端輕薄本銷額冠軍,華為X系列、微軟Surface則分列第二、第三名。平板電腦榜方面,華為平板MatePad 11斬獲單品銷量冠軍,華為平板MatePad SE、iPad 9th則分別獲得了平板電腦單品銷量第二、第三名。
電腦配件方面,電競顯示器、顯卡、主板等在今年京東618頗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截至6月14日23:59,AOC品牌位居電競顯示器品牌銷額榜榜首,泰坦軍團、雷神品牌緊隨其后。顯卡方面,七彩虹品牌斬獲了該品類品牌銷售額冠軍,技嘉、微星等品牌則分列第二、第三位。
相機方面,截至6月14日23:59,尼康Z7、索尼A7M4單機、GoPro HERO8 Black運動相機獲得了相機總榜單品銷售額榜TOP3;而在Vlog短視頻相機榜單中,尼康Z7同樣獲得了榜單冠軍,索尼A7M4單機、索尼A7M3單機則分列第二、第三名。
隨著大家生活方式的改變,今年投影儀和游戲機市場火爆,在相關品類市場誕生了大量爆款好物,紛紛被廣大消費者搶購。目前位列投影單品銷售額TOP3的分別為當貝X3、聯想小新520白、極米NEWZ6X;而斬獲游戲機品牌銷售額前三的品牌分別為索尼、任天堂Switch、微軟。
目前,京東618正漸近高潮期,6月15日晚8點、6月17日晚8點都將有大量爆款電腦數碼好物上線供消費者搶購,要是你也準備煥新裝備,不妨在下單前提前看一看近期的電腦數碼實時競速排行榜變化,這樣能有一個更好的參考,不用臨到搶購時手忙腳亂。此外,京東電腦數碼還有全場至高24期免息、30天價保、180天只換不修等權益和服務保障,讓你618購物更省心更安心。
月份,寧波的小馬在京東買了臺聯想筆記本電腦。他說才用5天,電腦就無法開機,換過兩臺也一直在出問題,之后選擇了退貨。不過一個星期之后,小馬再次下單,又買了臺同款電腦。這是為什么呢?
小馬這臺電腦是在聯想京東自營旗艦店買的,價格5699 ,他說平時主要辦公用,買來后5天,就出現了無法開機的情況。
小馬:“然后我找了京東的售后,他告訴我進行返修的檢測,并進行退換貨的處理,他告訴我,我的硬盤可能因為涉及到一些數據的內容,他也告訴我無法復原,就直接給我換了臺新的寄過來。”
小馬拿到新的電腦,結果發現鍵盤“J”按鍵不平,他提供了當時拍攝的照片,可能是因為拍攝角度,問題看著不是很明顯,不過聯想的線下客服中心開了服務單,提交給京東平臺后,對方又給小馬換了一臺。
小馬說,這臺用了一個多月,出現了多次藍屏的情況。
小馬:“售后說他沒有辦法解決,他只能告訴我說是質量問題,他只能這么回答我,那現在(京東)拿回去了,五一期間他給我打了電話,說你要選擇退貨還是換貨,當時我肯定是優先選擇換貨處理,他跟我表述的是,全國目前庫存無貨,然后15天內沒有任何的采購還有補貨計劃,那沒有這個補貨計劃,我是不是只能要被動選擇退貨,因為我等不了那么長的時間(已經換過三次了,為什么沒有想過換一個別的型號,還是想繼續換)第一個,我比較相信聯想這個品牌,然后我也對這個型號做過相關的測評,那我覺得這臺電腦質量應該相對來說可靠的,我也沒想到會出現這么多質量問題。”
5月4號,小馬向京東申請退款。5月11號,他卻收到了平臺的補貨通知,說是這臺電腦又有貨了。小馬馬上下單,又買了一臺。
小馬:“我這臺電腦在買到,收到貨之后,我會立即做一個退貨處理,那我之所以這么做,是想證明,他們之前所做的承諾是虛假的,我覺得他們這個前后說法是有沖突的,那我需要他做出相關的解釋,如果他確實是錯的,我需要官方的道歉。”
京東平臺客服人員:“對于是之前客服沒有核實這個采購計劃,這個是真的沒有核實清楚,這個確實是客服的失職,我這邊會把這個情況,和質檢的進行上報。”
13號中午一點,后臺顯示訂單已經準備出庫,下午將近4點,顯示由上海送往寧波,預計5月14號送達。采訪時,記者查了下京東平臺,這款電腦是缺貨狀態。是因為太搶手,還是有別的原因呢,記者也陪小馬找到寧波當地一家聯想專賣店問了問。
寧波聯想專賣店工作人員:“那個是老款了,那個是低壓版(小馬:現在有嗎)沒有貨(這個沒有貨)對,標壓版的有貨(那這個低壓版持續了多久時間沒貨)出了標壓版,就沒賣低壓版了(標壓版是一兩個月前出的啊)對 。”
小馬介紹,標壓版電腦的性能,要比低壓版的稍微好一點,不過低壓版對他來說也夠用了。
京東方面后來回復:
而小馬表示,接下來不再考慮這款聯想筆記本電腦了,已經選擇了別的品牌。
兩年我們做了不少商用本及不同處理器平臺的對比,來給商用機的購買和采購做參考。而最近有幾個商用電腦經銷商給我們反饋了一些意見,讓我們對“商用采購”這個事情認識得更加深刻:
●一方面,真正的商用本批量采購是存在“機型白名單”的,大家在京東上看到的不少機型,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算是“零售主導機型”,而非“采購主導機型”。而且,不少活躍在采購領域的機型,零售市場并不多見,但卻是真正的“大宗采購主體”。
●另一方面,基于硬件知識的“完美配置”思路,在商用采購中往往并不適用。比如說:商用本多是集顯本,那么,硬件知識告訴我們,集顯機型一定要使用雙通道內存(也就是兩根內存,不管是插槽形式還是固化形式),這樣集顯的顯存位寬才能更高,性能才能達到最佳。但實際采購中,采購者通常是成本優先,1×8GB內存情況相當普遍,即便是16GB,往往也是1×16GB……
由此,他們希望我們能結合真正的“采購實際情況”,針對真正的“批量采購機型”進行平臺對比,幫助機關企事業單位(包含教育、醫療、金融等各大行業)做出采購抉擇。所以,這次我們的對比,就采用了真正的“采購主導機型”,并且配置層面也聽取了經銷商的意見。
當然,還是那句話:我們做的主要是處理器平臺的參考,所以隱去具體機型。
對比機型概況:
某品牌商用采購機型,同時有英特爾13代酷睿i5-1350P款,和AMD的銳龍7 PRO 7840U款型。我們的比對就是這兩個平臺。
前序說明:
●兩臺筆記本的處理器都支持商用機型獨特的遠程管理特性,即:i5-1350P支持vPro(博銳)企業版;而R7 PRO 7840U處理器本來就是PRO系列商用處理器,也具備遠程主動管理特性。
●AMD銳龍PRO款的兩個Type-C口,接口處標注有雷電4的閃電符號,但實則應為2個USB4口,即與Thunderbolt4有相同的40Gbps帶寬的全功能接口。
知識加油站:
不同處理器平臺,往往對應著不同功率策略
可能有點硬件知識的讀者會說:如果是比性能,在同樣線程數量下(這兩臺都是16線程),自然是大核數量更多,頻率相對更高的銳龍7000處理器完勝啊,有什么可比的呢?但,在商用本上,情況并非如此,咱們往下看▼
這里要先介紹個知識點,那就是:PC廠商往往針對AMD和英特爾處理器平臺給出不同的處理器功率釋放策略,通常來說制程更先進的AMD銳龍平臺功率給得相對低一些,而英特爾平臺,處理器的爆發功率釋放和穩定功率釋放會更高一些。
具體原因如下:AMD這邊不需要太高的功率就能達成相對較高的頻率,但另一方面,由于頻率高導致發熱也重,在極小的處理器核心面積上難以快速散熱,所以功率也不能太高。英特爾這邊,給出同樣的功率釋放,頻率的確會比AMD低,這是制程決定的,沒什么可避諱。但另一方面,它可以通過提升爆發功率和穩定釋放功率來獲得更高的頻率和性能,而且其處理器的“快速積熱”情況沒有AMD銳龍7000處理器嚴重。
▲我們測試的兩臺機器也是如此,R7 PRO 7840U款爆發功率就30W,且極快就降到了25W保持穩定,全核頻率3.72GHz~3.85GHz,考機10分鐘,處理器內部溫度80℃;而i5-1350P款的爆發功率高達60W,可保持10秒左右;而后再用10秒逐步降到30W(60W→55W→50W→40W→30W)并保持相對穩定。而30W基本可維持8分鐘左右,最后受限于處理器內部溫度墻(推測應該是75℃),會再走低一點到28W并保持穩定,此時P核2.7GHz左右,E核2.1GHz左右,處理器內部溫度只有74℃——總體情況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兩種不同平臺有不同的功率釋放。
然后再說回“商用本”的應用,主要就是辦公相關,以及一些日常的多媒體編輯等,而這些應用有個顯著特征就是:它們都是“短時”甚至“瞬時”性能需求,單次并不會持續太久(比如打開excel、打開word、打開網頁、Ps一個圖片特效等),而這時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還處于爆發功率階段,所以,能以相對較低的功耗獲得更高頻率的AMD銳龍處理器,在“商用本的應用”上,有可能并不占優勢。而具體落實到本次對比的兩個平臺機型,來看看實測吧!▼
應用性能對比測試:一切從“商用”出發
既然是同序列機型且絕大部分配置和功能相同,所以,選誰,最終就落實到了性能較量和續航對比上。而無論是性能較量還是續航的對比,我們都遵循“商用”原則,圍繞“商務辦公”和“日常應用”展開——這才是絕大部分商用本的真實應用情況。TIPS:性能測試皆采用“最佳性能”電源模式(Windows內置的三個電源模式之一)。
▲兩臺平臺的處理器和集成顯卡基本信息。
▲先跑一個CPU短時性能基準供參考:CPU-Z對比,R7 PRO 7840U的單核/多核成績分別為658分和5790分,而i5-1350P的單核/多核成績分別為756分和6162分,領先幅度分別為15%/6%,優勢明確。
這個基準其實也部分佐證了先前我們的觀點:在短時應用上,銳龍PRO 7000未必能跑得過13代酷睿。當然,具體到真實的應用上是什么情況,還得“拉出來遛遛”▼:
●UL Procyon辦公室生產力(Word、Excel、PPT、Outlook)
▲Office四件套,也是最典型的商務應用和辦公應用。我們的測試軟件為UL Procyon的“辦公室生產力”測試套件——這是繼PCMark后,UL公司考慮到亞洲市場的辦公負載相對更重(相對歐美來說),從而全新推出的測試項目,覆蓋了Word文檔撰寫和編輯、Excel表格運算和處理、PPT制作、Outlook郵件收發和撰寫,其測試負載比PCMark 10的應用程序測試更重,考驗CPU和GPU的綜合性能。
而在這項測試中,R7 PRO 7840U得分為5297分,落后i5-1350P的6016分幅度為12%,而且每個子項成績都明顯不及i5-1350P。
●CrossMark日常應用性能測試(僅CPU部分性能)
CrossMark是這兩年崛起的一個輕量級日常應用CPU性能綜合測試軟件,里面不僅有辦公,還測試文件壓縮性能、圖像編輯性能、視頻播放和編輯性能等。再次強調,它僅僅反映處理器中的CPU部分性能。
▲CrossMark呈現了與Procyon辦公室生產力項目相同的結果,i5-1350P在每個測試項目上都領先,最終得分1675分,領先R7 PRO 7840U的1563分幅度為7%左右。
●UL Procyon照片編輯(Ps、Lr)
在這個多媒體時代,商務辦公必然也離不開照片、圖片,而在照片和圖片編輯項目上,CPU結合GPU(這里是集顯)加速已是Photoshop、Lightroom等軟件的常態,按理說,GPU性能更強的銳龍7000系處理器應該更具優勢——在之前功率釋放更強的家用本測試中,已經證明了這點。
不過,批量采購的商用本則存在兩個“變數”:其一是多為單通道內存(單根內存),這時兩個平臺的集顯性能都處于沒有完全發揮狀態;其二則是英特爾與Adobe的合作更為深入和久遠。所以,測試前我們推測,可能會呈現不分伯仲的情況。
▲不過我們用UL Procyon進行Photoshop照片特效處理和Lightroom照片批量處理(包含尺寸調整,以及曝光、對比度、色彩調節等)的測試結果卻是i5-1350P勝出,兩個子項目和總分都領先后者,總分領先幅度4%,不算大,但優勢明確。
●Gigapixel AI圖像放大+細節重塑
在當下這個AI時代,圖像處理早已“收獲紅利”,不僅是Photoshop等常用軟件中引入了諸如一鍵摳圖、一鍵換天等AI功能,更有不少專業的AI圖像處理軟件迅猛崛起,其中典型代表就是Gigapixel AI,它可利用CPU和GPU的算力,將圖像最多放大到6倍,并利用AI模型進行分析并重構細節。
Gigapixel AI的測試我們很早就引入了,但實際上,它的早期版本(比如5.2.2)對于AI模型的使用并不多,而且對于AMD銳龍平臺幾乎沒有優化,導致搭載Iris Xe集顯,可利用OpenVINO加速的英特爾處理器平臺“一騎絕塵”地勝出。而隨著版本的更迭,Gigapixel對AMD和英特爾平臺的硬件利用都更為充分,同時,還引入了模型分析,所以能夠達成的效果也更好,讓我們來看看實際效果,以及兩個平臺的對比▼:
▲這是最新版(6.3.3)的Gigapixel AI可以實現的驚人效果:我們將一張1500分辨率的繡球花照片放大四倍,可以看到細節已經完全模糊。但通過Gigapixel AI的AI運算,無論是葉片還是花朵的細節都能重新精準再現(順便說一嘴:這個軟件是專業攝影師的必備利器)!
大家可能以為上述應用會相當吃硬件資源,實則不然,兩款筆記本都能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但差異還是很明顯的,R7 PRO 7840U筆記本耗時16.2秒;而i5-1350P機型耗時僅為12.2秒,少耗時25%!
So,通過以上測試,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在我們對比的這兩臺商用本上,商務辦公和日常應用性能,英特爾13代酷睿i5-1350P完勝!
辦公和本地視頻續航對比測試
第二個大的測試部分是續航,主要是辦公,以及多媒體娛樂,我們選擇的是本地視頻播放。測試環境為50%屏幕亮度+50%音量,不插電后采用“平衡”電源模式。另外,基于公平考慮,英特爾機型在BIOS里關閉了“AMT功能”也就是vPro相關功能(這些功能雖然不用時處于“待機狀態”,但依然會消耗一定的電力)。
●UL Procyon辦公室生產力續航
UL Procyon的辦公室生產力測試(也即是Office四件套應用)亦有續航測試功能,算是相當有代表性的續航測試項目。在這個項目上,R7 PRO 7840U機型更具優勢,續航時長可達12小時55分鐘;對應的,i5-1350P機型續航時長為10小時8分鐘——當然,應對一天8小時的輕量級辦公兩者都沒有問題。
●“電影和電視”全屏播放720P MKV《LUCY》
為了數據更有代表性和延續性,我們采用了沿用多年的本地視頻播放續航測試,用Windows自帶的“電影和電視”軟件全屏播放720P MKV格式電影《LUCY》(“電影和電視”的解碼資源占用率極低,可達成最低功耗狀態)。這項續航測試,兩臺筆記本的時長都提升了,都在800分鐘以上,其中R7 PRO 7840U款為867分鐘,即14小時27分鐘;i5-1350P款為812分鐘,即13小時32分鐘。雖然R7款勝出,但優勢大幅縮小到不到1小時,總體都屬于較理想狀況。
可能會有讀者會問:這兩個測試是否有代表性呢?是否能真實反映出兩個平臺的日常應用功耗水平?
答案是:這是非常準確的。因為我們通過斷網排除了網絡和軟件干擾因素(包含后臺軟件更新、系統更新等),另外盡量減少了駐留程序,且確保了兩臺筆記本處于相同的功耗模式和屏幕亮度、揚聲器音量下。另外,我們也通過電表實測了功耗,結論與之一致。
這里要稍微說細點:之前在對比13代酷睿H和銳龍7000 H/HS平臺時,數據表明,13代酷睿H的平臺閑置功耗是低于銳龍7000H/HS平臺的,所以,如果是同款高性能本/游戲本對比,13代酷睿機型在閑置待機和低負載應用上續航會更長。但這一優勢似乎沒延續到13代酷睿P平臺上,又或者說:銳龍7000U平臺的閑置功耗優化比銳龍7000H更好。實測數據是:在“斷網+50%屏幕亮度+平衡電源模式”下,R7 7840U款筆記本的整機閑置功耗(都有個小幅波動的范圍,我們取“典型的低值”)要稍低于i5-1350P款。這與我們進行的兩個應用續航實測結論一致。
So,通過以上測試,在日常辦公和輕量級多媒體播放應用上,續航結論如下:搭載R7 PRO 7840U的筆記本更具優勢。
那么,誰是綜合更優選?
相信通過以上知識點介紹和對比測試,大家已基本了解這兩款同序列商用本的實際表現,同時收獲了關于不同平臺商用本的更多知識。這里我們回到我們這篇文章的目的和出發點:誰是更好的選擇。
我們認為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于應用類型。大家已注意到,這兩款機型的價格不貴,談不上高層、管理層或老板的“專屬高端機型”,完全可以作為普通職員/員工辦公用機采購。那么,更多時候,體現的差異就是在固定場所(辦公室、家里)的生產力表現,或者說“性能表現上的差異”。從這個角度來說,英特爾的13代酷睿i5-1350P款是更優選擇。
你可能會問:英特爾款的價格不是貴小一千元嗎?而我們的回答是:可以把這小一千元看成是“英特爾平臺完全不存在兼容性問題,更穩定可靠,以及支持vPro遠程管理功能的成本”。
而提到vPro功能,我們還想多說幾句:對于中大型企事業單位,員工用機的管理、維護一直是個“具體而復雜的問題”。由于大部分普通用戶的電腦知識匱乏,所以即便是“日常使用”,也會大量出現“非硬件問題”,嚴重時甚至會讓電腦變“龜速”或干脆無法使用。這時面對面的IT維護就成了一個大成本。但借助vPro功能,配備極少數IT維護人員,就能隨時隨地、遠程幫員工解決這些軟性問題,甚至可以一次性遠程批量部署特定的軟件。而更重要的是,vPro功能是相當成熟的,國內已有大量電腦運維/管理軟件(如《向日葵》)接入了vPro功能,可實現vPro套件中最核心、價值最高的功能。爾具體到被管理的vPro筆記本,只要在BIOS中開啟AMT功能即可。所以,預算相對充足時,定制vPro機型(購買前就要決定,因為涉及到硬件上的略微不同,以及不同的固件)是更好的選擇。
“咦?R7 PRO 7840U處理器的筆記本不是也支持類似的功能嗎?”是的,用于比對的這臺AMD銳龍PRO商用處理器機型,也支持類似的遠程主動管理功能。但遺憾的是:銳龍PRO的這些功能出現較晚,行業軟件的支持度較低,目前我們尚不知曉國內哪家電腦運維/管理軟件可支持銳龍PRO的管理功能,主要還是得依靠AMD自己開發的管理應用來完成——但這些應用的知名度和普及度也很低(TIPS:如果國內軟件廠商支持銳龍PRO的遠程管理功能,也歡迎告訴我們)。甚至于,我們向經銷商、筆記本廠商官方詢問這款筆記本是否支持主動管理技術時,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說“這款AMD PRO處理器雖然支持遠程管理功能,但這款筆記本并未提供支持”!
而最后,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才得到肯定的答復——該機支持遠程管理功能的,需在BIOS選項中開啟AIM-T選項。而這一過程也非常曲折的:致電官方售后,表示完全不知道我說的啥→我們要求向上級反饋→更高級別售后反饋:“不支持”→我們表示,如果哪天通過BIOS更新后可以支持了告訴我們→數日后,高級別售后電話反饋說:中國研發中心確認,是支持的,開關是BIOS中的AIM-T功能(默認是關閉的)……其實大家已經看出,前面我們“不斷咨詢、不斷求證”的過程本身,已經證明了兩個平臺管理技術在普及性上是天差地別的!
因此,從這個維度來看,在商用電腦領域,英特爾平臺也是綜合更好的選擇。畢竟,辦公、低負載應用續航達到10小時以上后,多一兩個小時,少一兩個小時并不是太大問題,并不能成其為決定性因素,但“好不好用”、“好不好管理”卻是相當現實的問題!
OK,今天咱們就聊到這里!
編輯:New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