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哥們在X寶入手了標稱未拆封的macbook 2016,在深水寶入這些電子設備,還是要點勇氣的,不過他入手后我看了下,應該沒翻車,另外還給裝了個雙系統。又是次偽開箱,這次連盒子都省了 XD
這款機子代號MLH72,具體配置:
機器配置
A面
其實我個人還是更喜歡類似air的那種有logo燈的設計,雖然用電腦的時候后是盯著屏幕看,但拿出去過后帶燈logo就有優勢了呀。這種鏡面反射logo和iPhone的一樣容易臟,不過這是蘋果的logo,那就原諒他吧!
左邊側面充電口,右邊只有耳機孔
接口真是少得可憐,左邊一個USB-C右邊一個耳機孔,沒了!確實有夠精簡的,不過X寶在贈品上一向是良心,店主送了USB-C擴展接頭,USB、以太網插孔等常用的還是能解決的。不過這拖家帶口的感覺確實不咋方便。
鍵盤確實不咋地,不過考慮到機器本身確實夠薄,為了節省空間做成這樣也是情理之中,不過這鍵程確實夠短呀。觸摸板一如既往的好,個人認為在筆記本觸摸板這塊蘋果做得是最好的,完全可以脫離鼠標,熟悉過后操作非常流暢。
最后來張美圖
這本本確實不錯,和我在學校用得比較多的macbook air相比,macbook2016在屏幕顯示上是完全碾壓的,畢竟air那1440*900分辨率在如今動輒2K分辨率的時代已經可以說是淘汰的產品了,不過讓我選,我還是選air。為什么呢?因為我買不起新款的macbook.
這次開箱做得不咋地,各位見諒,主要是時間比較緊,我也沒拍到幾張筆記本的照片,抱歉!
果電腦各型號對應的macOS版本列表
以下數據非官方資料, 由https://www.apple114.com/提供的數據
電腦型號 | 發布日期 | 最低macOS版本 | 最高macOS版本 | 建議macOS版本 | 備注 |
MacBook Pro 16寸 2021年 | 2021年10月 | 11.6.1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Apple M1 Pro/Max芯片 |
MacBook Pro 14寸 2021年 | 2021年10月 | 11.6.1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Apple M1 Pro/Max芯片 |
MacBook Pro 13寸 2020年 M1 | 2020年11月 | 11.0.1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Apple M1芯片 |
MacBook Pro 13寸 2020年初 4端口 | 2020年05月 | 10.15.4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10.15.4 |
MacBook Pro 13寸 2020年初 2端口 | 2020年05月 | 10.15.4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10.15.4 |
MacBook Pro 16寸 2019年末 | 2019年11月 | 10.15.1 (19B210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MacBook Pro 13寸 2019年中期 2端口 | 2019年7月9日 | 10.14.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MacBook Pro 15寸 2019年中期 | 2019年5月 | 10.14.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MacBook Pro 13寸 2019年中期 4端口 | 2019年5月 | 10.14.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MacBook Pro 15寸 有觸控條 2018年中期 | 2018年6月 | 10.13.6 (17G2208)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最低要求 10.13.6 17G2208 |
MacBook Pro 13寸 有觸控條 2018年中期 | 2018年6月 | 10.13.6 (17G2208)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最低要求 10.13.6 17G2208 |
MacBook Pro 15寸 有觸控條 2017年 | 2017年6月 | 10.12.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MacBook Pro 13寸 有觸控條 2017年 | 2017年6月 | 10.12.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MacBook Pro 13寸 無觸控條 2017年 | 2017年6月 | 10.12.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MacBook Pro 15寸 2016年末 | 2016年11月 | 10.12.6 | 目前最新版本 | 目前最新版本 | - |
文來源:DPReview
蘋果公司已成功將Mac的系統從英特爾轉成了Apple Silicon。M1 MacBook Air 和 M1 MacBook Pro 的性能和效率極高,其價格更是讓蘋果筆記本電腦成為網上各個“最佳入門級創意筆記本電腦”排行榜榜首。
但對于大多創意從業者來說,由于他們的日常工作與計算機緊密相關,所以M1 MacBook Air或許還不夠完美。
14英寸和16 英寸 MacBook Pro 以及以SoC芯片為核心的M1 MacBook Pro and M1 Max MacBook已經發布,從中可以看出,蘋果公司目前正向兩個方向同時發展,以滿足用戶需求:該公司已經取消了自2016年以來一直不受歡迎MacBook Pro的設計,同時極大提高了性能功耗比。
DPReview測試的是搭載M1 Max 的16英寸旗艦版MacBook Pro,這是蘋果目前產品系列中最強的筆記本電腦。
可以說,目前市場上的任何其他Mac電腦都沒有今天測試的Mac電腦性能好。但這也是最昂貴的筆記本電腦之一,無疑勸退了許多潛在買家。
經測試,如果M1 Max的配置為64GB內存和2TB硬盤,其售價為4,300美元。如果將硬盤容量減少到1TB,價格就能降到3900美元,而配備32GB內存和1TB硬盤的基本型號M1 Max是3500美元,但無論怎么減,這都算不上一臺 "物美價廉 "或 "入門級 "的電腦。
在進行了所有的基準測試,包括電池運行和插電運行情況,并將其與其它兩個在價格和規格上最接近的競爭對手比較后,DPReview認為它物有所值的,價格合理。這并不是因為電腦蓋后面的蘋果標志,而是因為這臺筆記本電腦能做的事是市場上其它筆記本電腦無法比擬的。
首先,新的16英寸MacBook Pro明顯比上代機型更厚重。它的外觀也有些 "復古",用圓角取代了過去幾款的尖角,使人聯想到老式塑料殼的MacBook或2011年后停產的17英寸MacBook Pro。
001 接口按鍵設計
其增加的厚度也為這臺機器上兩個最重要的升級騰出了空間:miniLED顯示屏和蘋果恢復的其在2016年取消的幾個端口。該設備的左側包含一個耳機插孔,兩個有各自總線的Thunderbolt 4端口,以及一個MagSafe 3接口(可在短短半小時內將筆記本電腦快速充電到50%)
右側有一個 HDMI 2.0 端口、一個獨立的 Thunderbolt 4 端口和一個 SD 卡插槽
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即配有HDMI和SD卡插槽,而且與上一代型號相比,只舍棄了一個Thunderbolt端口。
但也有些小缺點:HDMI端口是HDMI 2.0版本,而不是最新的HDMI 2.1版本,SD卡插槽只有UHS-II接口,而不是一些高端筆記本電腦上的UHS-III接口。對有些人來說,沒有USB Type-A接口也是缺點,但如果要在兩個Thunderbolt 4端口和一個USB Type-A接口,或三個Thunderbolt 4端口之間做出選擇,那還是三個Thunderbolt 4端口的組合更好。
大尺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鍵盤更大了,原版Mac的Touch Bar換成了一排功能鍵和一個觸控ID按鈕。鍵盤其他部分與所有新版MacBook系列上的"魔術鍵盤"完全相同。其玻璃觸控板也仍是目前市場上的筆記本電腦中最好的。
過去幾年里,唯一發生明顯變化的是黑色鍵盤面板。此前備受爭議的Touch Bar已換為一排功能鍵和一個觸控ID按鈕。
在設計和實用性方面有兩大亮點,即全高清攝像頭和卓越的揚聲器。
002 攝像頭和揚聲器
可以說,此前16英寸MacBook Pro的揚聲器是市場上所有筆記本電腦中音質最好的,最新版本其實只是在前版的基礎上有些改進。與MacBook Pro相比,其他筆記本電腦的揚聲器聲音聽起來又尖又小,其中包括一些高質量筆記本電腦揚聲器,如戴爾XPS 17的揚聲器。
全高清分辨率的相機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能為遠程會議提供高質量的影像。當然,它還沒法取代網絡專用4K攝像頭,而且蘋果的人工智能算法會產生過度磨皮的效果,但與市場上絕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720p攝像頭相比,這是一個巨大進步。
003 劉海問題
最后,必須談談“劉?!钡膯栴}。早期一些奇怪的軟件問題大多已得到修復,目前,“劉海”下方一個完整的16:10顯示屏。蘋果還專門為菜單欄增加了一些空間。如果你真的感到困擾,有幾個解決方案。蘋果允許在全屏模式下按應用顯示菜單,如果你想一直隱藏菜單,可以用一些免費的工具,如Top Notch,這一工具能把邊框延伸到缺口的底部,這樣的話,你只需犧牲一點屏幕空間就能完全隱藏菜單。
004miniLED顯示屏
這款顯示器大致可描述為:擁有120Hz刷新率、卓越的HDR性能、極高的色彩準確性,并且這些都與用戶體驗無縫銜接。對于那些經常在HDR和SDR工作流程之間來回切換的人來說,新的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內的 "Liquid Retina XDR "技術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與 12.9 英寸 iPad Pro 使用的顯示器類似,新款 14 英寸和 16 英寸 MacBook Pro 中的顯示器由IPS LCD 面板組成。該面板位于由 10,000多個miniLED燈組成的特殊背光燈前,這些miniLED燈排列組成2,500多個單獨控制的局部調光區。屏幕在整個顯示器上能達到驚人的1000nit亮度,而且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小的部分能達到1600nit的峰值亮度。
這臺顯示器出現之前,電腦顯示器中調光區最多的是有著2000個miniLED燈的戴爾UP3221Q—厚度為2.5英寸,桌面顯示器為32英寸。另外唯一一款配備miniLED顯示屏的筆記本電腦是MSI Creator 17,但它僅有 250 個調光區。
這張分解圖顯示了構成新款 14 英寸和 16 英寸 MacBook Pro 內的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屏的miniLED背光燈、擴散層和 LCD 面板。照片由蘋果公司提供。
005 HDR功能
這款顯示器不僅技術新穎。而且,還能將其HDR 性能與用戶觀看的大多標準SDR內容無縫銜接。與在 Mac 或 Windows 中使用外部 HDR 顯示器不同,用戶無需在“顯示”設置中選中 HDR 框或將 HDR 開關設為“開”。
打開 HDR 時,背光會自動變亮至 Display HDR 1000 級別,但這僅限于正查看的內容區域。如果只在部分屏幕上播放視頻,則桌面的其余部分將保持鎖定在SDR最大亮度500nit。
對那些需要花時間處理 HDR 內容的人來說,這一配備行業領先的 HDR 性能和無縫集成功能的筆記本電腦是不二之選。筆記本電腦中的任何東西,甚至包括 OLED 顯示器,都無法與之媲美,因為OLED顯示器無法獲得足夠的亮度。你會在邊緣銳利的明亮物體周圍看到一些非常輕微的光暈,但是有這么多的調光區和如此強烈的最大亮度,選擇這款蘋果顯示器而不是具有像素完美對比度的OLED顯示器會更好。
006 色域覆蓋率和色彩準確性
新的“Liquid Retina XDR”顯示器覆蓋了 99% 的 DCI-P3 色域(左)和 85% 的 AdobeRGB(右)。
這款筆記本面板色域不錯,但不是行業領先的。一些蘋果公司競爭對手使用的最新 OLED 顯示器和 LCD 面板的 AdobeRGB 覆蓋率更廣和色差值更小。當MacBook Pro設置為 "蘋果XDR顯示器 "模式時,DPReview測得DCI-P3的覆蓋率為99%,AdobeRGB的覆蓋率為85%,DeltaE2000色差最大為1.85。
但從下圖可以看出,在這種模式下,測量白點和目標白點之間存在著超過4.0的色差值。即使將筆記本電腦設置為"P3 D65 "參考模式,白點比D65的色調還是要冷一些。由于 "蘋果XDR顯示 "模式不能在設置中進行微調。
不過,如果退出XDR顯示模式,選擇不同的預設,并對其微調,甚至創建一個自定義預設,用戶就可以更多地控制顯像基色。各種參考模式包括:
每種模式都有一個 "微調 "選項,可以輸入顯示器的測量白點和亮度,并將其改為你喜歡的目標白點和亮度。經測量,攝影(P3-D65)模式的白點還是有一點偏差——藍色太多,紅色不夠,白點的色溫達到了6600K以上。
蘋果提供了微調內置XDR顯示器首選參考模式的選項,允許創作者調出完美的亮度和白點。
使用微調功能時,只需在"測量"中輸入色度計中未經校準的白點坐標,在"目標"中輸入D65 CIE坐標,將目標亮度設置為150nit,參考模式的底色和亮度就能立馬自我校正。
能這樣控制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屏真是太棒了!大多數筆記本電腦都無法給用戶這種體驗,因為這需要在專有的顯示軟件中調整RGB增益,直到找到適當的色度坐標——對于任何不熟悉色彩空間的人來說,這是很有難度的。
測試人員把白點固定,并重新校準后,得到了以下結果:
為了達到目標白點,確實得放棄一點色域覆蓋率,但這一取舍是值得的。最終得到的數字非常令人滿意。
007 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技術
XDR顯示屏內還有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即蘋果的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技術。微軟正在研究類似的東西,但Windows系統電腦中還沒有任何東西能接近這種無縫體驗......至少現在還沒有。
蘋果的這款顯示器可以將刷新率一直提高到120Hz,但只在有東西在屏幕上快速移動時才會不斷刷新。如果你在玩游戲或快速滾動一篇文章,刷新率就會提高;否則,顯示器會放慢速度以節省電池和GPU資源。
如果你在編輯視頻并需要關閉這個功能,你可以選擇將刷新率鎖定在60Hz、59.94Hz、50Hz、48Hz或47.95Hz。如此,用戶們既可以享受高刷新率,又不用擔心電池損耗問題。
搭載M1 Max芯片的 MacBook Pro是DPReview測試過的運行速度最快的創新型筆記本電腦,而且電池運行和插電運行的速度一樣快。
蘋果公司對M1 Max SOC芯片的性能大加贊揚,也用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但含糊不清)的圖表將這一芯片與筆記本電腦中最強大的英特爾CPU和英偉達GPU進行比較。蘋果公司聲稱,M1 Max芯片在性能方面可以與這些芯片相媲美,卻只需消耗一小部分功率,因而,新的MacBook Pro僅靠電池也能全速運行。
為驗證其說法,DPReview將16英寸的M1 Max MacBook Pro 與兩款競品電腦(MSI Creator 17和戴爾XPS 17)進行對比。
下面是三個測試機器的完整規格:
為測試蘋果公司所宣傳的效率,DPReview進行了兩次常用的基準測試:一次是在電腦插上電源并完全充電的情況下,另一次是在三臺電腦都只用電池運行的情況下。為盡可能保持電池測試的公平性,三臺筆記本電腦都充滿了電,并在每次開始運行前拔掉了電源插頭。
測試的關注點在于,電腦處于電池運行狀態時,性能下降了多少(或多少沒有下降),以及每次基準測試從開始到結束所消耗的電池數量。僅靠電池運行,得出的結果可想而知——如果導入、編輯和導出100個高分辨率的Raw文件就會耗盡全部電量,所以長時間僅靠電池運行是不太可行的。
針對這一基準測試,DPReview從2000萬像素的佳能EOS R6、4700萬像素的尼康Z7 II、6100萬像素的索尼a7R IV和1億像素的富士GFX 100導入100份工作室場景圖像。因為Lightroom的優化程度最差,所以這一基準測試總是耗時最長。
一開始,主要依靠CPU性能的導入測試顯示M1 Max與英特爾第11代酷睿i9-11900H(市場上最強大的x86處理器之一)效果相當。因此,MacBook Pro和MSI Creator 17在這個基準上旗鼓相當。
在電池方面,MacBook Pro的性能一直很穩定,每列的變化都沒有超過一兩秒(合理的誤差范圍內)。相比之下,戴爾和MSI 的性能都有明顯的下降,因此,Mac在各個類別中都處于領先地位。
導出時,Mac憑借其64GB的快速統一內存,將導出時間整體減少了一半,完全秒殺其他兩個對手。
電池運行時,這種領先地位就更明顯了。Mac 再次保持了穩定性能,只在兩列中改變了一兩秒鐘。而MSI 和戴爾的性能則遭受了重大損失。在最長的導出過程中,戴爾遭受的性能損失尤其嚴重,用它導出編輯過的 Fujifilm GFX 100 原始文件所需的時間整整增加了10 分鐘。
最后,再談談電池損耗。在MacBook Pro上運行完整的Lightroom Classic導出,耗費了23%的電池電量,而在戴爾XPS 17和MSI Creator 17上進行同樣的操作,分別耗費了高達83%和81%的電量。可以肯定地說,除了在Lightroom Classic中進行快速編輯外,筆記本電腦基本上無法用于其它導出,否則就有可能在導出過程中損壞電池。
導入時,在Capture One Pro 21 中使用與 Lightroom Classic 相同的基準進行測試,結果MSI 領先于 MacBook Pro。Creator 17 的英特爾酷睿 i9 CPU 與 英偉達RTX 3080 GPU 的一些硬件加速相結合,能始終比Mac運行速度快,而戴爾幾乎與Mac速度一致:
一旦拔掉插頭,Mac與MSI 的差距就能縮小,而戴爾的性能則會有非常明顯的下降。
在使用電池的情況下進行的四項導入測試中,Creator 17有三項都成功地領先Mac,而且只損失了10秒左右(取決于文件大?。┑男阅?。然而,戴爾在每次運行時,其導出時間幾乎翻倍,遠遠落后于其他兩個。
導出時,內存再次發揮了主要作用。搭載M1 Max 芯片的MacBook Pro在競爭中遙遙領先,即使在插電情況下,其導出編輯過的樣本所需時間也一直比戴爾或MSI 筆記本電腦少1-2分鐘。
電池運行時,差距就更大了,MSI 的速度會慢一點,而戴爾的速度則會慢很多。導出GFX 100時,Mac比MSI Creator 17快了4分鐘,比戴爾XPS 17整整快了5分鐘。
電池消耗比Lightroom Classic要少得多,但結果似乎與之前的一致。Mac通過導入、編輯和導出的完整運行,只消耗了4%的電量,而戴爾和MSI 的筆記本電腦分別損失了36%和38%的電量。
為測試Photoshop性能,DPReview使用PugetBench基準化測試0.8版本。因為這是最后一個包括照片合并測試的版本,而且其結果可分為與CPU、GPU和RAM性能相關的各類分數。
Mac的每類得分都很優秀,達到了DPReview測評以來的最高總分1253.9分。確實,這一總分很大程度上歸功于Mac的PhotoMerge,但是MSI 或戴爾沒有一個類別能領先Mac。
RTX 3080本應該在GPU得分上遠遠超過M1 Max的32核GPU,但MSI Creator 17得分僅為113.8分,稍微落后于115.9分的MacBook Pro。
電池運行時,結果更糟,Mac在“一般”和“濾鏡”類別中得分稍有下降,但在其他類別中得分不變。與此同時,MSI 和戴爾的筆記本電腦得分都下降明顯,其中XPS 17下降得更多。每個類別都受到了影響,戴爾的總分從959.9分大幅降至692.7分。
在這項測試中,電池消耗的差異也更加明顯。戴爾和MSI 的電池損耗分別為34%和40%,而Mac在完整運行后仍有100%的電量。假設MacBook Pro的電池容量損失1%,就能得到以下的圖表。
最后一項基準測試從照片轉向視頻編輯。DPReview對一段4K樣本視頻進行了全過程渲染,使用預覽導出主文件,導出一個H.264文件和一個HEVC H.265文件。DPReview也測試了Premiere Pro對15秒的片段進行穩定化的時間。
這也許是Mac最牛的性能。Mac的渲染和導出時間幾乎減半,完全秒殺了戴爾XPS 17和MSI Creator 17。在M1 Max SOC上無論使用新的H.264編碼和HEVC編碼器完成什么任務,都能發揮作用。
電池運行時,差異會更明顯。Mac的性能沒有任何下降,而MSI,特別是戴爾,在每部分時間上都增加了30秒到2分鐘。
電池消耗和PugetBench測試結果相似。所有測試完整運行后,MSI 和戴爾的分別消耗了36%和37%電量,而Mac只損失了3%電量。
DPReview的最后一項基準測試是專門針對Mac,將M1 Max MacBook Pro與M1 iMac和配備Core i7-1068NG7、Intel Iris Plus集成顯卡和32GB LPDDR4X內存的13英寸Intel MacBook Pro進行比較。M1 Max將渲染和H.264導出時間減少了一半,對HEVC編碼的作用也差不多。
唯一沒有這么大變化的是Final Cut Stabilize,它在原來的M1上已經非??炝?。不過,M1 Max比M1快了6秒,僅用19秒就穩定了15秒的片段。
這部分沒有電池運行對比,但可以確認,無論是否插電,M1 Max MacBook Pro上的Final Cut Pro都能全速運行。
單獨來看,M1 Max的CPU和GPU還不能完全跟上英特爾和AMD的最佳性能。但M1 Max擁有的CPU速度、GPU速度以及CPU和GPU都能訪問的400GB/s的統一內存帶寬,使其成為DPReview測試過的最快的筆記本電腦。
除了有一兩處小瑕疵,它在性能上遠遠超過了競爭對手,同時耗費的電量和產生的噪音也小得多。風扇幾乎沒有轉動過,即使轉動也幾乎沒有噪音。而MSI 和戴爾在每次導出時都聽起來巨響。
毫無疑問,M1 Max是DPReview期待的性能冠軍。與市場上最大、最強、最重的筆記本電腦相比,它可以將渲染和導出時間減少一半......而且可以在電池運行上做到這一點。
整體而言,市場上沒有其他筆記本電腦可以與新版MacBook Pro的動力、效率、設計和質量相競爭。
在任何單一類別中,你都可以找到一個能匹配或超過M1 Max MacBook Pro的筆記本電腦,而且花更少的錢。但是,目前存在的任何筆記本電腦都無法在兩個類別以上完全超過M1 Max MacBook Pro,更不用說全面碾壓了。
M1 Max本就讓人倍感期待。但出乎意料的是,與市場上最強大的Windows筆記本電腦相比,它的渲染時間竟能減少一半。再加上其顯示屏、回歸的端口以及舍棄的Touch Bar,除了價格外,真的很難有不喜歡的地方。
近六年的MacBook Pro讓許多專業用戶吐槽不斷,從一開始抱怨有點不方便,到后來抱怨簡直糟得一塌糊涂,但如今,新款MacBook Pro回來了......而且是王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