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某東瀏覽數碼產品時,打開客戶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微軟超級品牌日廣告,有感而發想到這個老生常談而又令人糾結的話題,平板電腦究竟值不值得買?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當今的數碼三大件: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排名中,隨著手機的使用頻率和使用范圍越來越高,要不是筆記本擁有辦公更加效率的先天優勢,手機已經有了隱隱超過筆記本的趨勢。而平板電腦一直在不溫不火中徘徊者,新品出了又叫好不叫賣。其中的蘋果平板算是獨占鰲頭,微軟平板只能說堪堪一戰,安卓平板幾乎全軍覆沒。
平板剛問世的時候,確實火爆了好幾年,但現在的狀態,并不是平板本身在退步,而是用戶對其期望值過高,用過才發現,平板電腦在日常使用頻率中占據的地位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已經到了2018年年末了,我們真的還需要一臺平板電腦嗎?
先來看看平板電腦自身的定位,通過觸摸屏功能,可以脫離鍵盤鼠標的束縛,并保持了大屏幕的優勢,它是填補手機與計算機之間空白的產品。這幾句話就是我們買它的最大理由,電腦太大,手機太小,平板剛剛好。
在未來加小編孫智戴看來,現在平板最大的用途,就是給孩子當玩具,不管是一歲的寶寶還是七八歲的大孩子,他們并不需要打電話這個功能,即便需要兒童手表可以代替。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陪伴他們成長的玩具,而平板電腦這個玩具,看佩奇玩游戲,都可以勝任,也是媽媽們哄孩子的利器,畢竟媽媽們也不想一天24小時都在逗孩子,那樣真的太累太累了,也不現實。有了孩子才知道,只有讓孩子玩平板,他們才能安靜下來,父母也可以干一點自己的事,這是不爭的事實,不是你說一句小孩看平板不好就能解決的。
相對于筆記本、手機,平板很便宜,安卓平板千八百塊錢,ipad雖然貴,但是功能上完爆安卓平板,也是值得那個錢的,如果平板對于大人來說,也會用一用,那么不要猶豫,選ipad就對了,如果只是哄孩子或者追個劇,那么幾百塊錢的安卓平板也能滿足你,不必多花冤枉錢。
因為平板電腦沒有手機那么多花哨的功能,電池容量也大,所以續航時間普遍很長,能滿足長時間追劇、玩游戲需要,這也是用戶看中的地方。
平板具備更大的屏幕,這是平板電腦最大的優勢,沒有之一,大屏幕可以有更強的可視視角和更良好的互動體驗。而且最新的平板電腦已經開始配置手寫筆了,并且支持adobe軟件,這讓平板電腦在設計領域煥發了第二春,隨時隨地的作圖、后期,把你閑散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好了,優勢說完了,如果你想買個平板電腦,又想說服自己花掉這筆錢,看完上面就可以關閉文章了。孫智戴來說說但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隨著手機全面屏的發展,平板大屏幕優勢在漸漸喪失中,尤其是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max系列,屏幕均超過7英寸,非常接近ipad mini的7.9英寸,所以孫智戴認為,現如今,再做小的平板是沒有意義的,蘋果漸漸放棄mini的生產線,重點發展大屏幕的ipad pro,也印證了孫智戴的判斷。這是缺憾是非常致命的,平板到現在都緩不過來,主要就是因為與手機功能重疊,卻又可以被手機代替。
其次,如果應用程序可以分三六九等,iPhone和安卓應用是一等,ipad應用是二等,安卓平板和win平板是三等殘廢,應用少不說,還bug超多,這就忍不了了。有些圖省事的應用軟件,直接把手機端的移植到平板端,也不多少優化一下,能把你坑到哭。
其實這兩個缺點,就是致命的,不解決這兩個痛點,平板市場很難做到以前那種風生水起,順便多句嘴:雖然醫學界仍然沒確定下來孩子在第一次使用平板電腦之前的年齡,但至少有多項研究指出了兩歲以下兒童,使用平板電腦與言語發展延遲之間的聯系。手機常常是大人自用的,而平板往往是給孩子玩的,這就是為什么孫智戴要把鍋扣在平板頭上的原因。
總結:其實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真的不太需要一個平板電腦,目前手機具備的優勢,已經大大超越了平板,與其額外花費兩三千塊錢買個平板,不如把這個差額投入到手機上,享受一下旗艦手機帶來的樂趣。好多人常嚷嚷說安卓手機卡的要死,試問一下你真的用過4000+的安卓手機嗎?iPhone是不卡,它賣多少錢呢?筆記本逼著自己越來越強大,但是平板越來越想取而代之,而手機虎視眈眈,又想著代替前者。如此來看,大家都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要想不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必須讓產品具備別人無法取代的痛點,over~
硬件上發展一直都不順利的微軟,憑借Surface系列收獲了不小的成績,但是超高的定價,依然把他們限制在小眾產品行列。
如果你打算購買Surface平板、筆記本的話,不妨先看看美國權威雜志《消費者報告》送出的評價,這樣的結果微軟看到后必定要在哭暈過去。
《消費者報告》對電子產品的評價,可以影響不少人最終的購買行為,所以他們的點評對廠商說非常重要。對于Surface拼版和電腦,該機構強調后悔將該設備作為推薦級,而現在要收回這個建議,并建議用戶遠離它們。
為什么這么說?《消費者報告》給出的數據顯示,在對9萬名平板電腦和筆記本機主進行調查后發現,約有25%用戶用不到兩年就會出問題,甚至連幾個月前剛剛推出的新設備也不例外。
從消費者對其年度調查結果的回應來看,消費者對他們的微軟產品感到不滿。投訴最多的問題包括:計算機被鎖死、意外關機和顯示屏反應遲鈍等等。
簡單來說,《消費者報告》給出定論是,Surface設備就是可靠性過低,且損壞機率太高。
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勛
蘋果發布會剛告一段落,用戶還在為iPad mini升級興奮,微軟又推出了一系列新品。
22日深夜結束的發布會其實就是Surface專場,微軟更新了Surface旗艦Pro X、Surface Pro 8,入門級別的Surface Go 3和雙屏手機Surface Duo二代。
最讓人意外的是,微軟發布了三合一產品Surface Laptop Studio,它集筆記本、平板、繪畫板一身,是四大產品線的匯合,微軟希望用這款產品將創業工作者、辦公人士、工程師、娛樂用戶一網打盡。當然,它沿用了Surface系列歷來的高價,高達1599美元,
Surface系列走過9年,現在成了少數能和蘋果iPad勢均力敵的強悍產品。某種程度上,微軟開啟了“生產力”平板這個品類,后來的iPad Pro其實算是跟隨之作。
今年推出Surface Laptop Studio算是微軟又一次嘗試,將過于昂貴的Studio系列下放,彌補過去Surface Book系列結構上的缺陷。
然而,微軟此舉或許很難成功。過去宏碁、索尼VAIO、惠普都做過類似結構的筆記本,但因為外觀不夠簡潔,使用頻率太低,很快被拋在腦后。這次微軟仍然無法解決輕薄和性能的矛盾,Surface Laptop Studio厚度達到19mm,重1.8kg,遠超過一般的輕薄本。
Surface Laptop Studio,圖片來自微軟官網
比起蘋果Mac和iPad涇渭分明,微軟有更大野心。他們定位于生產力工具,自然終極目標,就是做出最高性能平板。只是目前來看,Surface Laptop Studio還沒有解決根本矛盾。
Surface Laptop Studio背后,是微軟放不下的高性能筆記本執念。
在Surface Laptop Studio發布前,很多人以為這次微軟會更新Surface Book 4。Surface Book在初代產品發布后并沒有什么反響。它其實是一款過渡產品,是微軟想將“高性能筆記本+高性能平板”二合一的嘗試。
他們一直沒有處理好重量和性能之間的關系。
Surface Book最大的特色就是“平板+鍵盤底座”分體形式,初衷自然是為了高性能的辦公,在當時稱得上很大的創新。但實際使用過程中,這種設計問題頻出。為了兼顧性能和輕薄,顯卡和處理器都按傳統筆記本設計在鍵盤里,如果分離需要按分離鍵,而且處理復雜任務時,系統也不允許分離。最終結果,是用戶反復回憶自己有沒有按分離鍵,體驗大打折扣,最終成為一款不倫不類的混合品。
Surface Book一直被詬病叫好不叫座。的確,它身上一直缺少亮點。這款產品時推出對標MacBook,但入門級的售價高達1500美元,除了分離的鍵盤外,沒有太大創新。
但微軟一直沒有放棄Surface Book,每隔幾年就靜悄悄地更新一次,只是在配置上做些調整,顯然微軟自己也沒找到Surface Book的下個方向。
回顧當時,微軟其實錯過了一個難得的窗口期。同年蘋果發布的12英寸MacBook徹底失敗,疲弱的性能、無風扇散熱、蝶形鍵盤、1299美元的高價讓它飽受詬病,蘋果此后更新也無法挽回它的頹勢。
但微軟沒有把握機會,第二代Surface Book 換湯不換藥,反而蘋果新款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大賣。SurfaceBook沒有公布過銷量,外媒曾經猜測 2代產品賣了50萬臺,只有MacBook 的零頭。
Studio系列給了微軟另一個思路。2016年,微軟發布了一體機Surface Studio,價格最低的也要2999美元,針對的是創意人群。市場對這款性價比欠佳的產品并不看好,根據外媒報道,供應鏈最開始預估的銷量不過1.5萬臺,沒想到微軟很快追加訂單,2017年第一季度訂購了3萬臺。2018年,微軟推出了Surface Studio 2,售價再次提高,到了3499美元。
這款銷量不算高的產品證明了創意人群的強大需求和購買力。微軟將兩個小眾產品合二為一,鍵盤設計成Studio系列的鉸鏈形式,其實是很討巧的做法,用戶無需掏4000美元,就能體驗Studio系列高性能。
但或許微軟沒想清楚融合的關鍵。需要明確,Studio吸引創意人士的不僅是可以伸縮的屏幕,更關鍵的是性能,而商務人群更關注的是便攜,鉸鏈設計又犧牲了輕巧。如果生硬將商務人群和創業人群需求組合,很可能又會成為兩頭不討好的尷尬產品。
Surface走到了必須革新的時刻。
Surface在平板電腦市場中是一個異類。Surface剛推出時,庫克還表示嘲弄:微軟迷失了,他們想著把PC和平板組合在一起,誰知道接下來還會搞什么花樣?
事實證明,微軟把握住了教育、辦公、創意這些細分市場。從2014年Surface Pro 3開始,它們真正在iPad統治的高端平板市場分得了一塊市場。在生產力領域,開放的Windows系統此時反而讓微軟比蘋果更有優勢。
Surface對微軟的貢獻越來越明顯。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Surface帶來了20億美元的營收。在疫情前,Surface 業務就長期保持雙位數增長。
微軟顯然不能滿足于此,Surface針對的原本是商務市場,這個定價合情合理,但在當下他們面對的對手愈發強勢。最近兩年蘋果自研芯片性能越來越強悍,iPad Pro一直在分食商務用戶。雖然短期內,Surface仍然有Windows系統這一優勢,但iPad生態正逐漸健全,縮小了和微軟的差距。
今年的新品也可以看出,微軟希望在平板這個細分領域做得更豐富。除了混合幾大產品的Surface Laptop Studio,他們還更新了入門款Surface Go 3。
微軟對中低端線一直游離不定,Surface 剛誕生時,價格只有499美元,是款中端價位的產品,2015年,微軟就推出過主打性價比的Surface 3,當時售價只有499美元。但Surface 3 Pro價格已經漲到了799美元, Surface 4只有Pro版本,沒有再推出平價版。此后Surface更是一騎絕塵,超過1000美元。
直到2018年,微軟才推出了399美元的Surface GO。然而,這款產品并沒有什么競爭力,主要在教育市場使用,對比看,同年發布的iPad只有329美元,Surface GO的確很難脫穎而出。
今年已經是Surface Go問世第三年,如果和其他Surface產品比,它價格低廉,銷量還算不錯,但比起走量的iPad、聯想、惠普等,Surface Go 系列可以說銷量慘淡。
融合所有產品線,推出平價產品是微軟開出的解藥。當生產力工具可挖掘的空間越來越窄,Surface需要尋找其他可能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