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藍廠和綠廠的平板相比較,到底誰帶來的體驗更好一些呢?我個人覺得如果不算配件的話,綠廠平板的體驗會更好一些,怎么說呢?
首先,綠廠和藍廠的平板,核心配置是一樣的,處理器都是驍龍870,運存也都用的LPDDR4x,閃存都是UFS3.1,音效都差不多,屏幕也都是120Hz刷新率+240Hz觸控采樣率,分辨率都是2.5K,尺寸都是11英寸,也都支持10.7億色顯示,只是vivo Pad的UI界面要稍微好看一點,但由于OPPO Pad的屏幕有O1超感畫質引擎的加持,顯示效果能得到增強,能將SDR畫質提升成類HDR畫質,這對于追劇和玩游戲的體驗都更好。
除了顯示效果更好一點之外,OPPO Pad的電池容量也更大,它有8360毫安時的理論電池容量,而vivo Pad的電池容量只有8040毫安時,只不過前者的充電功率略低一些,只支持33W有線快充,而后者支持44W有線快充,不過這點區別不會很大,相信大多數用戶都還是更愿意選擇多300毫安時容量的電池,至少能多開一把游戲。至于充電,在實際使用過程中,44W相對于33W的提升也不是很明顯。
從入手門檻來看的話,也是OPPO Pad更有優勢,當然兩者的實際價值是差不多的,雖然OPPO Pad的起售價要比vivo Pad便宜200,但前者2299這個價格對應的是6+128的版本,后者2499的價格對應的是8+128的版本,一般情況下6+128的平板也夠用了,因為它不像手機需要安裝更多的APP,就只需要安裝幾款娛樂影音相關的APP就行了,像支付寶、微信、銀行金融等相關的APP一般都是安裝在手機上。
平板由于沒有搭載超高素質的鏡頭,不會經常用于拍照或者錄制視頻,所以也不會像手機那樣對運存容量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我覺得,6GB的運存對于影音娛樂、輕度辦公等需求完全夠了。
而從外觀來看,OPPO Pad顯得更潮玩,特別適合年輕人,vivo Pad就顯得更簡約大氣一些,可以適合所有人,但是由于兩者對于自家原裝鍵盤的連接方式不同,所以它倆的背面是不一樣的,vivo Pad有三個連接觸點,跟蘋果的iPad Air有點像,但這樣看起來有點破壞了背面的整體形象,而OPPO Pad的背面看起來就是一體成型,我個人覺得后者更好看,當然這個看法因人而異。
以上說的這些是關于OPPO Pad的一些優勢,總結起來就是體現在屏幕和入手門檻低這兩個方面。那么vivo Pad當真就沒有什么優勢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vivo Pad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它的配件方面,一個是手寫筆,另一個是鍵盤。
Vivo Pad的手寫筆跟以往的其它平板電腦的手寫筆都不同,外觀也要顯得更粗狂一些,它不像其它品牌的手寫筆靠磁吸充電,而是依靠一節不是很常用的9號電池驅動,據說按照每天2小時書寫、每周5天的使用時間來算的話,可以用一年,雖然它也能像其它手寫筆一樣吸附在平板機身上,但不會充電,也就不會消耗平板的電量。
而且vivo Pad觸控筆書寫時的延遲也比OPPO Pencil更低一些,而這款觸控筆的售價卻低至349。所以要是兩者都要用到手寫筆的情況下,vivo Pad的手寫筆體驗要更好一些,續航也很難說OPPO Pad就一定更好,因為OPPO Pencil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消耗平板電量來充電,而vivo Pad觸控筆則不會,當然都不用手寫筆的話,還是OPPO Pad的續航更持久。
說完了vivo Pad的手寫筆,再來說說它的鍵盤,vivo Pad的鍵盤也是安卓平板中唯一帶了觸摸板的鍵盤,它的設計思路跟華為MatePad的磁吸鍵盤類似,只不過多了觸摸板功能,這個觸摸板可以實現手勢操作,而且這個手勢跟你用手在屏幕上操作的手勢是一樣的,好處就是不會影響到你觀看屏幕,但是這款鍵盤的售價需要599,要比OPPO Pad的智能磁吸鍵盤貴200。其實對于某些用戶來說,觸摸板的用途也不是很大。
所以說,如果你日常需要用到手寫筆,那就建議入手全套vivo Pad,而如果日常幾乎不用手寫筆,只用來追劇、玩游戲外加一點點輕辦公需求,我覺得花2299買個OPPO Pad,然后再花399買個OPPO Pad的智能磁吸鍵盤就夠了,這兩樣加起來才2698,入手門檻是相當低的,而vivo Pad+鍵盤的話是需要超過3000預算的,不過這兩個價位買到的東西,差別并不會太大,就算vivo Pad的運存多了2GB,也沒有帶來太多性能上的優勢。因此藍廠和綠廠的平板,我更推薦選綠廠的,你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友好互動!
what]佛山市曾經輝煌一時的20個工廠
第20名——珠江醬油廠。
第19名——佛山化纖廠。
第18名——順德造船廠。
第17名——順德糖廠。
第16名——佛山塑料一廠。
第15名——佛山紅棉絲織廠。
第14名——三水健力寶廠。
第13名——佛山無線電五廠。
第12名——佛山紡織機械廠。
第11名——佛山柴油機廠。
第10名——佛山電器廠。
這份榜單,仿佛是一部關于佛山經濟發展的歷史縮影。想想那些年,佛山的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帶動了無數家庭的生計,成為了這座城市的脊梁。可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曾經的輝煌似乎都成了遙遠的記憶。走在佛山的街頭,偶爾能看到一些老工廠的廢棄大門,生銹的鐵門上掛著“停業”的告示,仿佛在默默訴說著過去的繁華與如今的落寞。
說到珠江醬油廠,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小時候,家里的飯桌上總少不了那瓶醬油。那時候,醬油的味道就像是家的味道,濃濃的,香香的。可如今,超市里琳瑯滿目的調味品讓人眼花繚亂,珠江醬油的身影越來越少,偶爾看到也只是個別老字號的情懷罷了。要知道,珠江醬油廠在巔峰時期,年產量能達到上萬噸,成為了全國醬油行業的佼佼者。可現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誰還會記得那一瓶瓶曾經的經典呢?
再說說順德造船廠,那可是當年船舶制造的重鎮。工人們在廠區里揮汗如雨,錘子敲打金屬的聲音響徹云霄。順德的河邊,停滿了等待出海的船只,場面壯觀得讓人咋舌。可如今,隨著環保政策的日益嚴格,傳統造船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許多船廠紛紛關門大吉。想象一下,曾經一片熱火朝天的場景,如今卻只剩下幾只孤零零的船只在河面上漂浮,真是讓人感慨萬千。
再說順德糖廠,糖的香氣曾經飄散在整個順德,孩子們圍著糖廠轉,期待著能撿到幾顆掉落的糖塊。糖廠的工人們一大早就開始忙碌,鍋里翻滾著冒著熱氣的糖漿,整個廠區彌漫著甜蜜的味道。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減少糖分的攝入,糖廠的生意也隨之下滑。如今,糖廠的門口再也沒有那種熱鬧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靜。
佛山的塑料一廠也是曾經的明星企業,塑料制品幾乎無處不在。記得小時候,家里的玩具、日用品,幾乎全是從這家廠里生產出來的。可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塑料制品的使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塑料一廠不得不面臨轉型的困境。如今,走進廠區,滿眼的都是灰塵和雜草,昔日的輝煌似乎一去不復返。
佛山紅棉絲織廠的故事更是讓人唏噓。曾幾何時,紅棉絲織廠的產品遠銷海內外,成為了無數家庭的驕傲。然而,隨著全球化的加劇,外國的低價產品涌入市場,紅棉絲織廠的日子也越來越難。工人們的臉上寫滿了無奈,曾經的熱鬧如今只剩下冷清。想當年,廠里的工人們像是打仗一樣,每天拼命趕工,生怕落后于人。可現在,工人們卻在為失業而憂心忡忡。
再看看三水健力寶廠,健力寶的廣告曾經是家喻戶曉,成為了無數年輕人的青春記憶。那時候,喝一瓶健力寶,仿佛就能瞬間充滿活力,奔向夢想。可如今,健力寶的輝煌似乎已經過去,市場的競爭讓它不得不面臨轉型。曾經的廣告語“喝健力寶,精神飽滿”,如今卻成了懷舊的回憶。
佛山無線電五廠的故事也讓人感慨。曾經,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無線電,五廠的產品幾乎覆蓋了整個市場。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無線電的市場份額逐漸被侵蝕。工人們從早到晚忙碌的身影,如今卻變得越來越稀少。廠區里,偶爾能看到幾個人在忙碌,但那種熱情早已不復存在。
佛山紡織機械廠和柴油機廠的命運也是如此。紡織機械的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逐漸減少,而柴油機的使用也因環保政策而受到限制。曾經的繁忙場景,如今變得冷冷清清,工人們的歡聲笑語似乎成了遙遠的回憶。想象一下,曾經的機器轟鳴聲,如今卻只剩下沉寂的回音,真是讓人心酸。
這些工廠的興衰,折射出的是整個佛山經濟的變遷。曾經的輝煌,如今的落寞,讓人不禁思考,是什么導致了這一切的變化?是市場的競爭?是科技的進步?還是我們自身的選擇?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佛山的工廠們似乎被時代拋棄,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如何在保持傳統的同時,擁抱未來?佛山的工廠們曾經是這座城市的驕傲,如今卻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抹傷感。各位觀眾老爺,你們怎么看呢?
亞迪崛起,成為中國最大電子代工巨頭
比亞迪,這家曾經專注于制造汽車的公司,如今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在最新的一份財報中,比亞迪透露其電子代工業務去年營收高達1500億元人民幣,主要生產華為、小米等品牌的手機。
這個數字令人咋舌,比亞迪是怎么做到的?比亞迪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電子代工業務,并逐步將重心從汽車制造轉移到這一領域。憑借著在電池和電子技術方面的優勢,比亞迪很快就在手機代工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你也許會問,為什么像華為、小米這樣的手機巨頭,會把自家的手機生產外包給比亞迪?原因很簡單,成本和效率。通過將生產環節外包給比亞迪這樣的專業代工廠,手機廠商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把更多資源集中在產品研發和營銷上。
而比亞迪作為代工方,憑借著規模化生產的優勢,可以提供更加優惠的價格。比亞迪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生產隊伍,生產效率極高,可以快速響應客戶的訂單需求。
比亞迪代工業務的崛起之路
比亞迪的代工業務可謂來自一個偶然的機會。早在2001年,為了解決手機電池與手機外殼搭配時存在的色差、噴漆等問題,比亞迪成立了自己的注塑廠。后來又發現液晶屏在翻蓋手機上也有工藝難題,于是又投產了彩色STN-LCD生產線。
就這樣,比亞迪一步步產業鏈,從電池制造商逐漸轉型為手機零部件供應商。憑借在電池領域積累的客戶資源,比亞迪很自然地進入了手機代工行業。
這個"意外"的決定,為比亞迪后來的騰飛奠定了基礎。如今,比亞迪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之一,年營收達1500億元人民幣。
那比亞迪是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殺出重圍的呢?一方面是憑借自身在電池和電子技術領域的優勢,另一方面則是采取了一條"垂直整合"的發展路線。
比亞迪不僅能為手機品牌提供電池、結構件等單一零部件,更能提供從設計到生產的一站式服務。這種"一條龍"的供應鏈優勢,使比亞迪在質量控制和交付時效上占據了明顯的上風。
比亞迪還不斷向上游,自主研發了多項創新技術。比如2011年推出的PMH工藝,開創了金屬手機的新時代;2017年,比亞迪成功打破國際壟斷,自主研發出3D玻璃熱彎機。
憑借這些自主創新,比亞迪的產品線不斷豐富,涵蓋了金屬、玻璃、陶瓷、塑膠等全系列結構件,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
如今,比亞迪已經成為華為、小米、蘋果等品牌的主力代工商。有高達90%的華為手機都由比亞迪生產。小米和蘋果的機型,也由比亞迪代工。
除了手機,比亞迪的代工業務還拓展到了平板電腦、汽車智能系統等其他領域。比亞迪已經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能夠提供跨領域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代工巨頭。
比亞迪的代工業務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22年,受到供應鏈緊張和消費電子需求下滑的影響,比亞迪的手機代工業務曾一度遇冷。但憑借多元化的布局,比亞迪很快就渡過了難關。
比亞迪代工業務的未來挑戰與機遇
比亞迪的代工業務發展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未來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技術革新不斷加快,比亞迪將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挑戰。
是來自傳統代工巨頭富士康的競爭壓力。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富士康憑借其龐大的規模優勢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在成本和交付時效上占據明顯優勢。比亞迪雖然在國內市場上風頭正勁,但要在全球市場與富士康一較高下,實力尚有差距。
是新興代工企業的崛起。近年來,一批新興代工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模式和創新的技術實力,開始在細分市場上分一杯羹。這些企業往往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憑借專業化優勢迅速占領市場。比亞迪雖然產品線豐富,但在某些細分領域可能就會處于被動。
是技術革新給代工業務帶來的沖擊。隨著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消費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這就要求代工企業必須具備快速響應能力,及時掌握并運用新技術。作為傳統代工企業,比亞迪在這方面是否能夠與時俱進,仍有待觀察。
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對于比亞迪來說,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比亞迪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為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憑借與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的深度綁定,比亞迪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仍將持增長。隨著這些品牌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比亞迪也將跟隨其步伐,進一步擴大全球影響力。
比亞迪在新興領域的布局為其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除了手機和平板電腦,比亞迪還積極拓展汽車電子、醫療健康等新興業務,這些領域的市場潛力巨大,將為比亞迪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比亞迪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持投入,將為其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比亞迪不僅在金屬、玻璃等傳統領域擁有領先技術,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領域也在加大布局。這些創新技術的運用,必將為比亞迪帶來新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