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米米品牌自2010年創立,在短短的9年里,從智能手機開始,迅速擴張產品線至平板電腦、路由器、筆記本電腦、智能硬件等等,直至“小米百貨”。并且在今年7月22日,小米首次登陸美國《財富》雜志發布的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500強企業。小米“為發燒而生”的口號廣為人知,一直致力于為消費者帶來最具性價比的產品。

    今年初,小米宣布紅米Redmi品牌獨立,品牌宣言更是要死磕品質、追求極致性價比,要向一切不合理的溢價宣戰,為全球50億人的美好生活而戰。5月底,Redmi正式推出旗下首款筆記本RedmiBook 14,延續紅米品牌一貫的高性價比路線,3999元的售價受到消費者肯定。

    隨著Intel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推出,8月29日,全新的RedmiBook 14增強版隨即發布,相比RedmiBook 14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換裝新的處理器平臺,下面就為大家帶來這款產品的測評。

    外觀: 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

    外觀方面,RedmiBook 14增強版與RedmiBook 14完全一致,整機采用了全金屬機身,較小弧度的倒角令整個機器略顯硬朗。提供月光銀/深空灰/若雪粉三種配色,本文評測機為深空灰。

    RedmiBook 14增強版A面設計


    A 面的設計比較簡潔,不同于小米筆記本的無Logo設計,Redmi大膽放上了自家的Logo,不過筆者感覺后面的DESIGNED BY XIAOMI略顯多余,既然要獨立,不如從外觀上就可以更徹底一點。

    RedmiBook 14增強版采用了一塊14英寸屏幕,分辨率FHD級別,178°防眩光,不過亮度僅為250尼特。另外使用了時下流行的窄邊框設計,左右屏幕邊框寬度5.75mm,屏占比達到81.2%,但是要注意的是該機并未配備前置攝像頭,這個情況下屏幕上下邊框依然較寬,考慮到定位,也不能苛求太多。

    C面布置了全尺寸的鍵盤,黑色鍵帽白色字樣,鍵帽和間距尺寸都比較大,1.3mm的鍵程在同級輕薄本中屬于主流水平,綜合手感算是中規中矩。不過按鍵布局略顯緊湊,尤其是較小的上下方向鍵和Delete與電源鍵之間的距離更小,存在誤觸幾率。右下角的Intel酷睿貼紙表明了這是一臺十代酷睿本。

    BC面的連接轉軸采用下沉式鉸鏈設計,支持最大140度角的開合。轉軸的阻尼較大,單手開合有難度,屏幕的晃動比較小。另外,RedmiBook 14增強版后置兩個揚聲器,支持DTS Audio Processing音效。

    RedmiBook 14增強版機身厚17.95mm


    RedmiBook 14增強版機身尺寸為323*228*17.95mm,裸機重1.49kg,厚度與重量控制在主流水平,不過復古的電源適配器與接口,與這款輕薄本的設計顯得有些違和,加上這個65W的電源適配器,旅行重量達到了1.86kg。

    擴展接口方面,RedmiBook 14增強版提供了1個USB 2.0接口、2個USB 3.0接口、HDMI高清顯示接口和耳機插孔,基本可以滿足日常使用。整體來看,RedmiBook 14增強版的外觀設計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金屬機身、窄邊框屏幕都是時下輕薄本的主要特征,是一個比較主流與穩妥的設計方案。

    硬件:14nm Comet Lake酷睿加持

    如前述,硬件配置上,RedmiBook 14增強版最重要的變化就是率先搭載了Intel第十代酷睿處理器,不過并不是代號為Ice Lake的10nm平臺,而是依然采用14nm工藝制程的Comet Lake。下面我們就通過各項測試逐一展示機器的性能。

    CPU-Z

    RedmiBook 14增強版使用的這顆Intel i5-10210U為4核心8線程,基礎頻率1.6GHz,最高單核睿頻4.2GHz,全核睿頻3.9GHz,相比第八代酷睿頻率進一步提高。三級緩存為6MB,TDP依然維持在15W。

    CINEBENCH R15測試

    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RedmiBook 14增強版的測試結果為:CPU多核成績為694cb,單核成績為174cb,相比第八代酷睿Whisky Lake的明星產品i5 8265U主要表現在單核性能的提升上。

    而在CINEBENCH R20版本的測試中,RedmiBook 14增強版的測試結果為:CPU單核成績為423 pts,多核成績為1505 pts,整體表現已經接近第七代酷睿桌面i7 7700K的水平。

    AIDA 64內存測試

    RedmiBook 14增強版預裝了8GB DDR4 2666MHz內存,通過AIDA64的內存與緩存性能測試中,讀取速度為18084MB/s、寫入速度為19075MB/s、拷貝速度17936MB/s,均沒有超過2GB/s大關,表現比較一般,延遲90.9ns也相對較高。

    圖形方面,RedmiBook 14增強版配備了英偉達GeForce MX250,其采用了NVIDIA“帕斯卡”架構設計,核心代號為GP108,擁有384個CUDA核心、16個光柵單元以及24個紋理單元,2GB容量GDDR5顯存、位寬64Bit。GPU默認頻率為1519MHz,Boost頻率為1582MHz。

    3DMARK 11測試

    3DMARK 11是一款基于Futuremark自行設計的原生DX11引擎的測試軟件,可綜合考察DX11 PC游戲平臺的整體圖形性能。在3DMARK 11的Performance(P模式)下,MX250得分達到了4413分,性能表現也值得肯定。

    CrystalDiskMark SSD性能測試

    RedmiBook 14增強版搭載了一塊來自三星的SSD,容量為512GB,但是采用了SATA協議。在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中,最大連續讀取速度為550.2 MB/s,連續寫入速度530.2 MB/s,4K隨機讀取為30.01MB/s,寫入為74.29MB/s,性能與NVMe SSD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整機的綜合性能方面,我們使用PCMark 8來進行。PCmark8包含七個不同的測試環節,由總共25個獨立工作負載組成,涵蓋了存儲、 計算、圖像與視頻處理、網絡瀏覽、游戲等多個方面。

    Home accelerate性能測試


    Creative accelerate性能測試


    Work accelerate性能測試

    RedmiBook 14增強版在經典的Home accelerate、Creative accelerate、Work accelerate測試中得分分別為3378、3619、4838,整機綜合性能表現還是不錯的,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辦公、娛樂使用。

    PCMARK 8 Work Conventional續航測試

    電池續航方面,RedmiBook 14增強版內置46 Wh容量電池,我們采用PCMark內置的續航測試,在電量為100%時開始進行,電池的性能方案我們選擇更好的續航,屏幕亮度60%,保持WiFi開啟。

    我們模擬最常見的Work Conventional使用場景,最終測試成績為7h19min,這個成績還是非常不錯的。這也意味著滿電情況下,RedmiBook 14增強版的連續使用時間可以超過8個小時。

    RedmiBook 14增強版充電曲線

    充電方面,RedmiBook 14增強版支持1C快充(1C快充即電池標稱容量一倍的電流充電),標配充電器功率65W。實測充電曲線顯示,前一個小時內充電速度非常快,30分鐘內即可充進47%的電量,60分鐘內即可充至89%,85分鐘就可完全充滿,RedmiBook 14增強版的充電速度表現出色,令人滿意。

    總結:四千元內的高性價比之選

    系統穩定性方面,我們通過AIDA64進行拷機測試。在測試運行30分鐘以上后,RedmiBook 14增強版的散熱表現還是值得肯定的,i5-10210U的最高溫度僅有62°C,可以保證日常使用中的穩定運行,不用擔心過熱宕機的情況發生。

    AIDA64穩定性測試

    用小米手機經常提到的一個名詞來形容,RedmiBook 14增強版可以說是一款“水桶本”,雖然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但在各個方面也說得過去,無論是當下流行的金屬機身、窄邊框屏幕,還是硬件上搭載最新Intel十代酷睿平臺,RedmiBook 14增強版在綜合素質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


    更重要的是,RedmiBook 14增強版依然將“極致性價比”的理念發揮了出來,起售價格僅為3999元,在目前上市的十代酷睿輕薄筆記本中,這是一個十分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可以說,RedmiBook 14增強版再次詮釋了小米極致性價比的基因,對于追求實用的普通消費者來說,會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Redmibook 14 增強版的文章中以英特爾 5 月臺北電腦展發布酷睿十代處理器開場。但實際上在更早的時候,今年 1 月份的 CES 上,AMD 就帶來了第二代銳龍移動處理器系列。

    1 月份發布,最快 4 月份就有搭載該處理器的產品發布,到了下半年采用二代銳龍移動處理器的產品也越來越多,Redmibook 14 銳龍版在前些天 Redmi 8 的溝通會上也正式宣布,AMD 的移動處理器走的越來越順了。

    那么銳龍版的 Redmibook 14 有什么變化嗎?


    外觀上 Redmibook 14 銳龍版和之前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 Redmibook 14 增強版,甚至是與最早的 Redmibook 相比都并無變化,畢竟作為主打極致性價比的 Redmi 品牌來說,這樣對處理器的升級和改變當然不值得重新進行設計和開模。


    硬要說的話,就是原先 C 面右下角的英特爾的「Core」標識現在變成了 AMD 的「RYZEN」。

    像英特爾一樣,AMD 把銳龍移動處理器也按照數字分為了幾個系列, 3、5、7 共三個系列十款處理器,第二代銳龍移動處理器采用了 Zen+ 架構,本質上是第二代桌面銳龍處理器的簡化版,通過削減核心與線程,以及降低 TDP 等方式適配移動平臺。

    Redmibook 14 銳龍版共有 4 個版本,其中兩個版本采用了銳龍 5,另外兩個版本采用了銳龍 7,并在內存和存儲空間上做出了區隔。


    愛范兒拿到的這款是最便宜的一個版本,采用了 AMD 銳龍 5 3500U 移動處理器 4 核心 8 線程,主頻 2.1GHz,最大睿頻 3.7GHz,15W TDP,搭載 Radeon? Vega 8 Graphics 核顯。另外還有板載 8GB 內存和 256GB 存儲空間。這在幾年前還是中高端的配置,如今已經變成了入門款,當然實際上這樣的配置如今也只是夠用。

    在被英特爾統治了多年之后,隨著 ZEN 架構的逐漸完善,AMD 也終于能讓人真正的喊出一句「AMD YES!」了。


    測試性能基本上還是那老幾樣,比如測試 CPU 常用的還是 CineBench R15 以及新出的 CineBench R20,從結果來看,銳龍 5 3500U 的性能對比十代酷睿 i5-10210U 性能稍有不如,但總體差距有限,對比八代酷睿 i5-8265U 在性能上實現徹底超越。


    這里也放出與之前 Redmibook 14 增強版的 CineBench R15 跑分圖參考。


    另一邊是 CineBench 20 的數據對比,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銳龍 5 3500U 的分數和 i5-10210U 的 1312 pts 不相上下甚至還略微領先 。

    AMD 銳龍 5 3500U 還搭載了 Radeon? Vega 8 Graphics 核顯,對比 Redmibook 14 增強版的 MX250,兩者的性能表現也可以說非常有代表性。Radeon? Vega 8 Graphics 核顯有著 512 個著色器,1200MHz 的核心頻率,位寬為 128bit。


    從 3Dmark 的表現來看,我覺得可以完全復制之前 Redmibook 14 增強版的內容:

    這臺電腦處理多窗口網頁、辦公任務表現穩妥,游戲娛樂的話,大型游戲表現勉強,中畫質的競技網游還是可以順暢運行的,只不過出于散熱和續航方面考慮,個人并不建議用輕薄本來當游戲設備用。



    一個值得一提的改變是,和之前不同,銳龍版的 Redmibook 14 采用了 PCIe SSD,在順序讀寫性能上相比老款和增強版都有很大提升。

    那么,之前買了增強版的是不是就血虧了?就像小米 9 Pro 采用的是 UFS 2.1 而非 UFS 3.0,有差距嗎?有,甚至紙面上的差距可能還很大,但如果想要在一個比較低廉的價位上獲得更平衡的使用體驗,那么這樣的妥協不僅僅是在 Redmibook 上,生活中可謂比比皆是。最重要的是你把你的日常工作和用途代換到這樣的配置里是不是能滿足你的需求。

    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自然不能寄望于配置像高端機一樣處處是水桶,買的「精準」,用最小的支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是英特爾還是 AMD 不重要,買的「精準」才重要



    從體驗上說,這款 Redmibook 14 和之前的產品給我感覺是類似的。比如從體積方面來說,它和我用的老款 Macbook Pro(2015 款)三圍差不多,整體略微大了那么 一點點,但能放下 13.3 英寸筆記本的空間,放下 Redmibook 14 在 99% 的情況下也是沒問題的。

    整機的質感就不多說了,感覺 Redmi 已經盡力在打造一個「看上去還可以」的金屬質感,不過掀開之后 B 面還是有種濃厚的塑料質感。整體來看真的還 OK 了,畢竟金屬材質在三個面上還是給出了加分。

    孤島式鍵盤,鍵程足夠長但手感稍微生硬,不過即便是日常主要打字問題也不大,畢竟市面上目前最難用的永遠都是蝶式鍵盤。


    Redmibook 配合小米自身的生態產品現在能獲得一些獨特的體驗,比如增強的小米互傳功能不僅能和 vivo 與 OPPO 手機進行快速傳輸,也能和筆記本產品進行快速互聯傳輸數據,使用起來相當方便,十張截圖基本一秒就能傳輸完成,可以嘗試一下改變「萬事靠微信」的習慣。

    另一方面 Redmibook 還能夠使用小米手環進行解鎖,算是「曲線救國」稍微彌補了 Windos Hello 的缺失,不過人臉識別和指紋解鎖目前在筆記本上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終歸還是比密碼方便太多。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現在低端筆記本電腦和中高端手機生態連接性稍微有些割裂,非常講究門當戶對。意思就是高端手機配高端筆記本電腦會有更好的體驗,這種體驗不光是配置帶來的,還有一些生態上的融合。


    比如說 USB-C 在手機上普及的比筆記本更快,無論是數據傳輸還是充電都能配合的更好,比如說屏幕方面共同的 P3 色域地帶來更多顯示一致性等等,更別說同品牌生態的產品還有更多的協作功能,像上面講過的小米手環解鎖以及手機和筆記本之間互傳文件,這些共同的生態正在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決策。

    如果你已經擁有和習慣使用小米產品的話,那么 Redmibook 筆記本未來將會在生態上有更多的利好。那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僅僅是想找一臺價格低廉也比較普惠的筆記本,那 Redmibook 也能滿足的你的需求。


    但如果你現在已經購入了一臺比較高端的手機,身邊的硬件生態也并非米家的產品,但是卻想要一臺足夠趁手的筆記本,那么我覺得還是稍微再增加一些預算,起碼先實現出差時能只帶一個充電器這一點。

    回到 Redmibook 14 銳龍版本身上來,之前沒有的那些,在銳龍版上也依舊沒有,比如缺失的攝像頭和鍵盤燈,在一些人看來卻無關緊要,但對于有的人來說可能就是決定買與不買的因素。

    在沒有重大缺陷的情況下,討論一款 3000 元級別的入門筆記本產品值不值得買其實是一件沒有太大必要的事。受限于成本,這個價位上的筆記本要注意的地方更多還是避免踩坑,除了看品牌以及售后服務外,仔細的對比自己的每一處需求,筆記本買回來才會更趁手。


    了保持「性價比」,RedmiBook 在「保大還是保小」這個問題上毫不含糊。

    在寒假一直被「續費」的今年,高考延遲一個月后終于開始了。高考之后入學之前,對于準大學生們來說,選購一款趁手的筆記本則是重中之重。

    隨著 Redmi 一年來不斷更新筆記本產品線,它在筆記本方面也越來越有存在感。在五月底的新品發布會上,RedmiBook 14Ⅱ 銳龍版發布,搭載 AMD 全新 Zen 2 架構的銳龍 4000 系列處理器。這款筆記本做出了諸多升級,但對于一些偏愛 Intel 的用戶來說,還是不能讓他們果斷下手。今天,Redmi 推出了配備全新 10nm 制程第十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 RedmiBook 14Ⅱ,它或許會成為學生或者職場人士趁手的生產力工具。

    這款筆記本雖然比 1.2kg 的銳龍版稍重一點,但是 1.3kg 的重量拿在手里也挺輕了。不過受限于價格,厚度控制得比較一般,為 16.85mm,也正因為如此少了一些「脆弱感」,看起來比較抗造。

    RedmiBook 14Ⅱ 一如既往延續了 RedmiBook 系列設計風格,采用了全金屬機身,A 面經過磨砂工藝處理,摸起來手感細膩,不易沾指紋。不過和小米筆記本隱藏 LOGO 不同,RedmiBook 依舊大大方方地把「Redmi」放在了 A 面,后面還跟上了一句「DESIGNED BY XIAOMI」。

    雖然沒有上萬塊的筆記本精致,但是公司里的小姐姐們還是對它的外觀表示了喜愛。(不是 Lisa 夸可愛那種)

    RedmiBook 14Ⅱ 接口也很豐富,共有 1 個 USB 3.1、1 個 USB2.0、1 個全功能 USB-C、1 個 USB-C 數據、全尺寸 HDMI、3.5mm 耳麥孔,左側的全功能 USB-C 接口支持充電、數據傳輸、視頻輸出多種功能。但是依舊沒有 SD 卡槽,如果經常使用相機的話會有點困擾。

    但是這次 RedmiBook 14Ⅱ 終于拋棄了特定的電源適配器,和銳龍版一樣使用了 USB-C 充電接口,配備了 65W Type-C 接口電源適配器,不僅體積小,重量也只有 100 克左右。它還能給手機充電,這樣出門再也不用給電腦額外帶一個充電器了。

    充電器更方便攜帶的同時,RedmiBook 14Ⅱ 還配備了 40Wh 大電池,據官方介紹續航時間能長達 10.5 小時。再加之 1C 快充技術,RedmiBook 14Ⅱ 在關機狀態下僅需 28 分鐘即可充電達 50%。這樣看來,使用 RedmiBook 14Ⅱ 應該不會擔心沒電關機的情況出現。

    D 面兩側為揚聲器開孔,支持專業級 DTS 音效,三維立體聲場。中間則是兩排散熱排風口,風扇設計體積相比上一代 RedmiBook 14 增大 30%,風扇額定轉速降低 16%,最大風量卻提升了 22%。此外 6mm 直徑雙熱管將最大熱傳遞提升 70%,這樣散熱效率更快,筆記本在保持性能的同時也更安靜。

    在打開 RedmiBook 14Ⅱ 之前,你可能對它的外觀已經失去了新鮮感,但 B 面的窄邊框又帶來了一點小驚喜。其屏幕采用全面屏設計,左右邊框僅有 3mm,屏占比達到 90%,相當于在 13 英寸機身放置了一塊 14 英寸屏幕。

    這塊 14 英寸屏幕為 FHD 全高清,分辨率 1920x1080,178°廣視角。在之前版本略顯短板的色域和亮度,RedmiBook 14Ⅱ 也進行了提升,配備了 100%sRGB 廣色域和 300nits 亮度,還使用了 DC 調光。

    從上面的圖片大家應該也發現了,RedmiBook 14Ⅱ 依舊沒有攝像頭,這在之前可能對有些用戶來說可有可無,但是這次疫情激發了極大的視頻會議和網課的需求,這方面有剛需的用戶可能得再三考慮了。

    既然是「生產力工具」,鍵盤自然是重要的一部分。RedmiBook 14Ⅱ 的鍵盤部分為磨砂質感,鍵程比 MacBook Pro 要長,打字的時候不會像是在「敲鋼板」,手感好出不少,但鍵盤背光依舊缺失。

    再來說說最重要的處理器,RedmiBook 14Ⅱ 采用全新 10nm 制程第十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最高配備 i7-1065G7,基礎頻 1.3GHz,采用 4 核 8 線程,睿頻最高可至 3.9GHz。相比第八代處理器,官方稱其圖形性能提升 82%,視頻編輯性能提升 102%。在使用 Photoshop 修圖的時候,處理幾十張圖片也沒有太大壓力。

    RedmiBook 14Ⅱ 搭配最新 GeForce MX350 獨顯,配備 2GB GDDR5 高速顯存。相較 UHD620 集成顯卡游戲處理性能提升 5 倍,視頻處理性能提升 2.7 倍,圖象性能提升 2 倍。從 MX150 一路走來,MX350 性能已經提升了不少,相比核顯它能給你更高的畫質、特效和幀數,比如像是 LOL、Dota 2 這一類對顯卡絕對性能要求不高的游戲,MX350 應對起來肯定會更加從容一些。不過,有一說一,RedmiBook 本身也不是用來打游戲的,大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腦。

    SATA SSD 固態硬盤依舊沒跑,雖然讀寫速度比不上 NVMe,但日常輕度使用還是可以的。RedmiBook 14Ⅱ 配備了雙通道 8GB DDR4 3200MHz 內存 (最高 16GB) 和 512GB SATA SSD 固態硬盤,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很夠用了。

    用戶平時還能根據用途靈活選擇模式,FN+K 性能智選模式擁有均衡模式、全速模式和靜謐模式三檔,切換到全速模式玩游戲,能夠更充分地釋放性能。此外,RedmiBook 14Ⅱ 還搭載了 WiFi 6 無線網卡,除去本身速度快以外,雙天線設計讓速度更快、連接更穩定。

    小米和 Redmi 用戶依舊可以使用小米互傳,在筆記本和手機、筆記本和筆記本之間快速互傳文件。雖然對于視頻等大文件來說速度不太快,但這個速度對于日常互傳圖片、文檔、音樂等內容時還是很方便的。

    感應鑰匙這次也沒落下,當佩戴小米手環靠近電腦時,不需要輸入密碼就可以解鎖電腦。同時在用完電腦起身離開時,還可以實現自動鎖屏,這對于不喜歡輸入密碼的用戶來說還是非常方便好用的。對了,它還預裝了正版 Office 家庭和學生版,開機激活就能用,這點還是比較省心的。

    RedmiBook 14Ⅱ 一共有四檔配置,最便宜的 i5/8G 售價 4699 元,配置最高的 i7/16G 售價 5699 元,首銷優惠價能夠便宜 200 元。為了保持「性價比」,RedmiBook 在「保大還是保小」這個問題上毫不含糊,在絕對性能之外「可有可無」的細節都不在他們的優化清單里。如果你不在乎性能之外的一些細枝末節,那就可以入手這臺配備第十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輕薄本了。



    本文作者:王雪梨

    本文首發于極客之選,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更多閱讀:

    Redmi 9 圖賞:799 元起售,一款很適合送給父母的入門機

    圖賞 | 三邊窄邊框,499 元的 Redmi 顯示器 1A 香不香?

    1699元就能買到4K+運動補償,Redmi智能電視X55看起來怎么樣?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