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公布季度利潤超過預期,顯示全球人工智能(AI)支出有望推動電腦行業逐步復蘇。
聯想周四報告,截至6月份的季度凈利潤增長38%,至2.43億美元,分析師的預估均值為2.31億美元。季度營收增長20%,達到154億美元。
聯想不俗的財報顯示,AI算力服務器需求的增長正在推動電腦硬件市場擺脫新冠疫情后的滑坡。亞馬遜、谷歌和百度等科技巨頭都在快速增加數據中心的支出,迎接AI時代的到來。
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聯想上季度的出貨量達到1470萬臺,繼續領先惠普和戴爾。不過,聯想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落后于競爭對手。
聯想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正在押注人工智能設備,希望在未來幾年推動其全球業務發展,盡管這一市場仍有待考驗。
分析師Cecilia Chan和Steven Tseng在聯想公布業績之前指出,AI電腦的需求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啟動,并且這個市場的可持續性仍然存在疑問。
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消息稱,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傳統電腦出貨量接近6710萬臺,與2022年同期相比減少2.7%。盡管略高于預期,但全球電腦市場出貨量已經連續8個季度同比下滑。全球傳統電腦市場為何持續低迷?傳統電腦行業是否進入了瓶頸期?未來電腦的發展方向將會怎樣?
傳統電腦市場持續低迷
自1946年全球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誕生至今,計算機已經有78年的發展史。在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下,計算機已經與人們的工作生活高度融合,給幾乎所有領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改變。然而,由于受到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向擠壓”,當前傳統電腦市場已經陷入持續低迷。
第一,需求端擴張力不足。導致傳統電腦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可以總結為消費和產品兩方面。從消費方面來看,目前移動辦公和智能辦公日益成為主要辦公模式,這導致消費者對于購買傳統電腦產品采取了比較保守的消費策略。從產品方面來看,伴隨技術的不斷進步,電腦的耐用程度不斷提高、性能持續優化,電腦設備維護便捷性持續提升,電腦的實際使用壽命延長,用戶的換新意愿普遍不強。
第二,供給端創新力不強。計算機制造業發展至今,產業鏈比較穩固、產品高度成熟。這固然有利于保證電腦質量,但也導致整個行業陷入了創新相對停滯的狀態,軟硬件升級逐步放緩,電腦在功能上難有新的突破。雖然國內外計算機廠商紛紛嘗試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新領域,但這只能實現一些“擠牙膏式”的創新。總體來看,電腦產品同質化程度不斷加深,顛覆性發現和突破性進展嚴重缺乏。與此同時,電腦替代品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創新發展、快速迭代,除了一些對專業性要求高的功能,電腦越來越多的功能正逐漸被手機或平板電腦替代,必須應用電腦的場景正不斷減少。
AI電腦有望成破局關鍵
在智能手機普及、創新速度放緩、產品耐用性提升等多個因素共同推動下,傳統電腦產業進入戰略選擇的岔路口。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傳統電腦市場增長乏力,但是,電腦在當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在人類工作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量用戶仍有著使用需求。基于此,筆者認為傳統電腦的銷量或將繼續下降,但不會被淘汰。人工智能電腦有望成為電腦頭部企業、數字科技廠商的破局方向。
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與人工智能融合日益成為眾多傳統產業的發展趨勢,傳統電腦產業也不例外。人工智能電腦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電腦融合形成的新產品,有望開啟傳統電腦行業的增長新空間。目前,聯想、戴爾、蘋果、華為等頭部企業紛紛加碼人工智能電腦賽道,投入大量資源,多方位推進產品布局,部分企業已經展示了初期產品,預計未來幾年陸續有更多產品涌現。
與傳統電腦相比,人工智能電腦將帶來一些全新的、革命性的體驗。
首先,它將帶來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傳統電腦雖然已經具備較強的計算能力,搭載人工智能技術的人工智能電腦將具備更高效的計算方式。其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將顯著增強,可滿足高計算需求用戶的需要。
其次,它將帶來更便捷的使用體驗。傳統電腦主要通過鍵盤和鼠標來實現人機交互,而人工智能電腦將在傳統電腦中嵌入大量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這將改變傳統電腦的底層架構。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手勢等指令讓電腦完成工作,電腦在操作和交互方式上有望實現質的飛躍。
再次,它將帶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人工智能電腦的新功能,如創意創作呈現、智能匹配推薦、個人輔助決策等,使其能在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中得到應用。
最后,它將帶來更智能的輔助決策。憑借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據分析等技術,人工智能電腦可以基于大量的數據生成有價值的建議,幫助用戶做出更智能的決策。例如,根據個人出行習慣數據,人工智能電腦可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的出行方案。
人工智能電腦有望成為電腦行業基礎性、革命性的突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它目前仍存在技術成熟度和用戶接受度不高、產品路線差異化過大等問題。人工智能電腦的發展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邁入智能時代,傳統電腦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時代必然,只是在技術方向與產品應用上還存在一些不確定。
(作者左鵬飛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靜系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 人民郵電報
022年9月底,國資委下發了重要的國資發79號文件,全面指導并要求國央企落實信息化系統的信創國產化改造。信創產業是一個大概念,主要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同時配合云計算與系統集成。其中基礎硬件包含了芯片、服務器、存儲等硬件,其中,芯片作為基礎硬件的核心組成部件,國產化替代尤為重要。
由于我國科技起步較晚,在很多前沿科技領域都需要依賴外國進口,尤其是在芯片領域,國外芯片逐漸搶占了市場,獲得了絕對的話語權,近幾年來,國外利用芯片技術,對我國企業展開一系列無理打壓和制裁,我國科技企業也徹底明白,唯有掌握更多自研核心技術,實現“國產替代化”才能真正實現獨立自主。
高能計算機作為中國工控主板研發生產商,深入國產化需求,扎根國產設備管理,全力打造國產化解決方案。支持國產處理器、服務器、操作系統,為客戶提供方便便捷的安全防范服務和技術支持,以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信息化建設國產化需求。
基于國產自主芯片飛騰D2000處理器研發的全國產化COMe核心板GM-C202F-D,搭載飛騰D2000/8核處理器+X100芯片組;板貼DDR4顆粒,容量8GB(可選16GB);板載集成顯示,支持1*VGA,1*HDMI,1*DP,4路串口,2路CAN,可拓展性更為豐富,支持二次開發、根據不同使用場景與不同底板搭配應用。支持-20~60℃溫度環境下運行,可廣泛應用于能源、軌交、電力、科研、通信等領域。
在自助終端領域中應用的全國產化硬件,高能計算機也推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3.5寸飛騰D2000全國化主板GM-S208F-D,基于國產飛騰D2000/8核CPU+風華二號芯片設計研發而成;支持1*SO-DIMM,DDR4,最大支持32GB,搭載2*M.2(Key-M2280NVME協議)存儲;支持4個USB2.0,4個USB3.0,2個RJ45千兆網口,根據市場各項需求綜合設計而成,可滿足多種行業上的產品應用。
國產化替代正當時,實現全國產化道阻且長,唯有持續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實現技術安全可靠,自主可控。高能計算機也將持續基于行業客戶提供開發定制等系統解決方案的窗口,旨在滿足各行業的國產工控要求,實現國產替代化。
更多關于國產工控產品,敬請關注廣州高能計算機官網:http://www.gnhp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