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4日消息,近日,美國能源部 (DOE) 發布了一份招標書 (RFP),計劃開發一臺名為 Discovery 的新型超級計算機,以取代目前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Frontier(位于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據介紹,Discovery 超級計算機的目標是超越 Frontier 的性能,計劃到 2027 年或 2028 年初提供其3-5倍的計算性能。目前Frontier的峰值算力為1.3ExaFLOPS,也就是說Discovery的性能可能將會達到6.5ExaFLOPS。
ORNL 提到,Discovery 超級計算機將運行先進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更高的能源效率和全面的系統建模等工作負載。與之前的 RFP 不同,這份 RFP 沒有具體說明性能提升幅度,只是說新超級計算機的性能要比上一代強3-5倍。
Discovery 的計算能力將支持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包括人工智能、氣候變化、藥物發現、核安全和綠色能源解決方案。研究人員將能夠利用 Discovery 先進的計算能力以及在建模、模擬、高性能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在科學和工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與 Frontier 一樣,全球學者將有機會在 Discovery 上爭奪計算時間,以應對重大科學挑戰。
ORNL 計算與計算科學副實驗室主任 Georgia Tourassi 表示:“Discovery 將使科學界能夠以新的細節水平模擬現實世界的情況。它將幫助我們研究那些僅靠實驗、觀察或理論無法輕易探索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利用 Discovery,科學家將提高核電站和航空航天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突破可持續發電和航空業的極限。他們將加速新藥和先進材料的開發。他們甚至將對全球氣候動態有更深入的了解,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做出關鍵決策提供信息。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向縱深演進,科技創新成為影響市場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在昨天舉行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智能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專家熱議以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科技發展前沿,探討我國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破性潛力。
2021年圖靈獎獲得者、田納西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杰克·唐加拉,創新提出了科學的三大支柱。“前兩大支柱,理論與實驗,容易理解。但第三大支柱,模擬,對當下及未來尤為重要。”他說,科學設備或試驗往往很大,比如修建大型風洞;很貴,比如飛機發動機吞鳥試驗;太慢,比如等待氣候或星系的演化;太危險,比如核武器和藥物設計等。在這些局限下,基于已知的物理定律和數值方法,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系統來模擬場景,“我們就不必浪費大量汽車用于碰撞試驗,不必耗費驚人成本去設置星系相撞場景等。”
不過,模擬中所要求的海量計算,往往需要超級計算機來實現。截至今年6月,全球前十大超級計算機的性能,占到了排名前500的機器總性能的52%。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Frontier,就來自于杰克·唐加拉所效力的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每秒可完成10的18次方的運算。“如果全世界人口每人每秒完成一次運算,大約4年才能完成它1秒的工作量。”杰克·唐加拉說。
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Frontier。
但“凡爾賽”后,他話鋒一轉,“全球前十的超級計算機榜單中,有五臺在美國,一臺在日本,中國占了兩臺,分別是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他表示,中國目前既是超級計算機的最大消費國,也是最大制造國。中國現有173臺超級計算機投入使用,有聯想、中科曙光等超級計算機制造公司。“我觀察到,隨著越來越多超級計算機在中國制造與落戶,就有望帶動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將超級計算需求帶到中國。這將是中國搶占科技制高點的巨大優勢。”
在腦科學領域,中國同樣出現好苗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在論壇上介紹,腦科學研究是科學前沿必爭之地。今年7月,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超高精度大視場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由蒲慕明所在創新中心、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獼猴大腦皮層單細胞空間分布圖譜的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上,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研究之所以選擇獼猴,在于獼猴是距離人類最近的模式動物,其大腦有60億個神經細胞,通過在細胞水平理解獼猴腦組織,是破譯靈長類動物特有的復雜行為的生物學機制及其功能障礙的關鍵。
“不過,人類大腦擁有上千億個神經元,解析人類全腦連接圖譜,可能還需要5至10年。”蒲慕明說,腦科學始終圍繞兩大問題展開,即如何解碼大腦信息、如何通過刺激神經環路來控制大腦。“本世紀甚至到下世紀,腦科學依舊是前沿。前路雖漫漫,但不停有進展。比如通過解碼臨床病人的運動意圖,來實現對器械的操控,我們已經做到了。相信通過佩戴頭環來幫助睡眠,這個能在三年內實現。”
在面向未來的前沿科學領域,上海始終勇于站前一步。記者從論壇上獲悉,去年,上海率先印發《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提出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五大方向。根據行動方案,到2030年,上海五大未來產業的產值將達5000億元。另外,上海已發布合成生物、基因治療、醫療機器人三大前沿賽道行動方案,已創建2個國家級未來產業科技園,已成立張江、臨港、大零號灣首批3家未來產業先導區。上海還積極推動超導、氫燃料電池等12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成立由21家頂尖資本組成的投資專委會,全力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相互融通的生態,構筑面向“后天”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來源:作者:李曄
界公認的電腦大王,居然是個中國人,他憑一己之力,與IBM、蘋果、微軟等巨頭抗衡,手握40項發明,橫掃美國科技界,身家居全球富豪榜第五名,他就是王安。
王安,一位出生于中國、成就于美國的電腦奇才。這也是讓比爾蓋茨都發出感嘆的傳奇人物。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好像已經不知道王安是誰了。當然,這是因為在大家都還不記事的年紀,王安的公司便已經被作沒了。
1920年出生的王安,從小癡迷無線通信技術,經常自己動手進行實驗,16歲時,天賦極強的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淞瀘會戰爆發后,熱血青年王安為報效祖國,從事了軍用無線電設備的制造,決心用科技力量為國家效力。最終王安憑借出色表現被公派至哈佛大學留學深造,王安選擇了在計算機專業做研究生。
在哈佛大學學習期間,王安無意中在大街上看到IBM公司的招聘廣告。以為找到了大展身手的機會,卻在面試現場慘遭歧視。因此,他暗暗發誓:要向美國人證明,中國人在科技領域也一樣能夠做出巨大成就。這段經歷也為后來王安與IBM公司的一系列故事埋下了種子。王安回校后發奮學習,僅三年的時間,應用物理專業碩士和博士兩個學位就雙雙到手。同時他還加入了哈佛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跟隨霍華德·艾肯做研究。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了,但是這臺機器十分笨重,更糟糕的是它無法保存數據和程序。而解決這一難題,王安僅用了三個星期,他發明了磁芯存儲器,也就是現在說的內存條。王安為“磁芯存儲器”申請了專利,1955年,王安將專利技術轉賣,獲得了公司創業的第一桶金。
雄踞美國市場,秒殺蘋果微軟,與IBM一爭高下的華人電腦大王,80年代,身價20億美元。
在王安獨裁式的強人統治下,他的電腦公司有層出不窮的發明創造接連問世。卡片辨認機、自動打字機、無線電打字印刷機等皆出自王安及其所在團隊。
1960年,王安電腦公司推出一款體型袖珍,功能強大的新型計算器,該計算器在上市后大獲好評,用戶趨之若鶩。上市之初,公司的計算器銷售額就達到上一年度的8倍,同年,王安公司的股票上市,以每股12.5美元的股價上市,竟以每股40.5美元收盤,這相當于在一天之內,王安成為了擁有賬面財富達5000萬美元的富豪。1972年,王安公司研制成功了半導體的文字處理機,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具有編輯、檢索功能的文字處理機。后來王安再接再勵,于1976年研發出了WPS。這使得當時美國坐辦公室的文員們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從白宮到企業、再到機構辦公室,這幾乎是一場辦公室革命。而在這時候,現在風靡世界的蘋果才剛剛開始成立,微軟也才成立一年。此時的他們在王安電腦公司面前,如小雞仔一般,不堪一擊。
鼎盛時期,王安麾下人才濟濟,有被稱為“三劍客”的考布勞、斯加爾、考爾科,他們的研發創造為公司帶來幾十億美元利潤。1986年,王安公司已經遍布100多個國家,有500多個分支機構。這一年王安被美國總統授予了總統自由獎章。同年,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王安。
史上最慘的接班案例,首位入選美國名人堂的華人王安,從偉大到落敗,一個燦爛輝煌的帝國夢想慘淡收場
王安是個懂感恩的人,他向上海交大捐贈了先進的電腦設備,也為中國數百個單位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服務,他從未忘記祖國。
1986年,那是王安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年。王安和王安電腦公司的發展如日中天,個人身家20億美元,美國富豪榜位列第五。然而,到達頂峰,也意味著下坡路開啟,王安公司遭遇滑鐵盧生涯。這一年他兒子王烈執掌公司,本以為是子承父業,可王烈出任總裁后僅一年多時間,公司就出現了巨大的財務漏洞,面對高達4.24億美元的虧損額和90%的股票下跌,王安不得不再次出山,他忍痛罷免了兒子董事長的職務,并外聘愛德華·米勒為公司第三任總裁。他的到來讓公司狀況有所好轉,可這只是回光返照。1990年的虧損竟然比89年還大,同年王安因為食道癌去世,享年70歲。
為拯救公司,1991年,王安電腦公司甚至為換取投資,愿意開始代理銷售IBM的電腦,只是面對王安公司的示好,IBM不為所動。在各種壓力之下,王安電腦公司于1993年9月20日正式破產。還剩下Windows機和蘋果Mac兩個主要系列留在市場,一代傳奇,就此隕落。一代奇才創造的商業帝國就這樣瞬間化為烏有。
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發明家和企業家,他為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也為華人在美國贏得了尊重和榮譽。假想如果當初王安學成回國,那么中國和世界的半導體產業會不會又是另一番景象呢?但這終究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