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兒干貨#
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隨著中國的軍事實力直線上升,很多人都把中國看作了是繼美俄兩大軍事強國之外的第三大國。
在“力量就是一切”的主導下,武器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國家排名的高低,特別是洲際導彈這種常年蹲在隱蔽發射井里的大家伙,只要一發就能把對方送回原始社會。不過,雖然洲際導彈威力巨大,卻有預警雷達來對付。
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的預警雷達能夠達到5500公里,而俄羅斯的更是超過了6000公里,那么中國的預警雷達數據又是多少呢?
世界上有了矛,立刻就會催生盾。一旦矛進行了升級,盾也隨即會發生變革。
二戰結束后,美蘇雙方都從德國的占領區或多或少獲得了V型導彈的人才和技術,隨后兩國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了導彈威力和射程的研究。
在陸海空三軍力量全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了新一代導彈的研發上面。
蘇聯導彈專家科洛繆夫首先提出研究洲際彈道導彈的暢想,這種導彈能夠穿越大氣層抵達外太空,從太空軌道運行到目標的上方,然后再進入大氣層對目標對象實施打擊。
為了擴大打擊的范圍,確保精確度,他們甚至把普通的烈性炸藥換成威力更大的核彈頭。
科洛繆夫的暢想很快就獲得了對手的認可,雙方你追我趕開始不斷地研究新一代的洲際核導彈。
可是不久一個新的問題就擺在了桌面上。那就是雙方都有能力把對方炸個稀巴爛,怎么能夠攔截對方的核導彈呢?
用于攔截的導彈很快就被研發了出來,但是能夠捕捉對方具體位置和運動軌跡的預警雷達卻遲遲未能出面。
沒有了這面用預警雷達做的“盾”,用洲際導彈所做的“矛”就毫無意義。
事實上,預警雷達早在二戰前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的英國率先使用了它。
當成群結隊的德軍戰機挾戰勝法國之余威,以泰山壓頂之勢,分多路向著英倫三島前進時,英國卻靠著預警雷達準確判斷了它們的航線。
結果可想而知,上千架德軍飛機有來無回,德國從此結束了對英倫三島的飛機轟炸。
然而德國自始至終也沒有放棄打擊英國的計劃,在隨后研發的V1和V2型導彈過程中,有數百枚導彈抵達了英國本土,把英國的目標城市炸的一塌糊涂。
既然英國擁有預警雷達,那么為什么預警雷達無法像之前那樣,準確的對德軍導彈進行攔截呢?
這是因為當時的雷達技術非常落后,決定雷達看得見和看得清的晶體管根本沒有被發明出來。
沒有性能強大的晶體管容器,雷達的功率就達不到,從而無法看到更高更遠的目標。
等發現了V型火箭來襲,想要通過飛機升空攔截已經來不及了。
冷戰開始之后,美蘇兩國都在電子管、晶體管等靈敏儀器中取得了快速進步,美國甚至還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用于計算蘇聯洲際導彈發射軌跡的計算機。
科技的進步,也就使得美蘇兩國的預警雷達性能越來越好,先后達到了數千公里之遠。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就在集成電路方面就取得長足的進步。
美國研發的集成電路,無論是功率上還是性能上都要遠遠超過當時的晶體管和電子管,所以他們立即就把這項技術投放到新一代的預警雷達的研發上面。
到了70年代中葉,一種名為“鋪路爪”的新一代大型預警雷達就誕生了。
這種雷達功耗高,如果用傳統的晶體管和電子管根本扛不住,但是換上了集成電路之后,就完全不在話下。
美國一共生產了七套“鋪路爪”預警雷達系統,一開始美軍高層打算把它們全部部署到東西海岸。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這種搜索范圍理論上最高能夠達到5500公里的預警雷達其有效搜索范圍僅僅只有3500公里。
這就意味著預警雷達的性能大打折扣,拋去意外的因素,一旦蘇聯的洲際導彈進入大氣層,美軍將無從下手。
從洲際導彈的運行軌跡來算,導彈未進入大氣層的時候最好攔截,而進了大氣層之后,導彈逐步進行分離,只留下部分推進器和彈體在軌道上運行,不但目標小而且速度快。
可以說,以現有的技術根本無法攔截導彈,至于導彈再次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導彈開始通過內置的計算機系統開始了無規則的運行軌跡直至擊中目標。
盡管美國曾模擬蘇聯洲際導彈進行攔截發射,但是每一次都失敗了。
后來美國就把其中的幾臺搬到歐洲、臺灣和韓國,但是這些無一例外都遭到了當地百姓強烈的抵制。
一方面,這些國家距離俄羅斯較近,他們非常擔心成為核打擊的目標,另一方面,雷達高額的運營費用,美軍都把它攤到了盟友身上。
隨著冷戰的結束,這種預警雷達已經越來越落伍于時代,慢慢的也就走向了末路。
那么它的老對手俄羅斯的預警雷達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呢?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從其身上分到了豐厚的遺產,其中預警雷達系統最高甚至能夠超過6000公里。
由于缺乏先進的技術做支撐,它的發展歷程則又是一段曲折的路。
二戰時期,蘇聯憑借著結構簡單、數量龐大、品質低劣、結實耐用的武器熬到了勝利,結果這就成了日后蘇聯研發武器的主要思路。
蘇聯的科技水平遠落后美國,在預警雷達方面,蘇聯直到解體也沒能研究出大規模集成電路,索性蘇聯就放棄了這項技術,轉而依舊采用電子管和晶體管技術。
一個不夠,就用兩個,兩個不夠,就用一堆。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說:數量也是一種質量。
在密密麻麻的電子管和晶體管中間,蘇聯終于發明了點陣和相控兩種雷達技術。
他們的預警雷達帶有明顯的蘇氏風格,不僅體量大,而且耗電極高。不過這對資源豐富的蘇聯來說根本就不是事。
蘇聯有的是發電站,一個不夠,就用兩個,兩個不夠,就上核能發電站。
在沃羅涅日和切爾諾貝利部署的預警雷達系統,不但能夠監測到歐洲上空的飛機和導彈,甚至能夠穿越大西洋抵達美國的西海岸。
不過冷戰的結束,也使得核導彈互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蘇聯的解體也導致位于切爾諾貝利的雷達站被劃分到新生的烏克蘭去了,而俄羅斯的經濟長期以來始終處于不樂觀的境地,慢慢的位于沃羅涅日的雷達站也走到了時代的盡頭。
當美國和俄羅斯的預警雷達站都逐步的走向衰敗的時候,中國的預警雷達又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情況呢?
事實上,中國的雷達技術師承于蘇聯。
當年蘇聯援建的156個大型項目中,其中就包含雷達工程的援建,只不過援建了一半,蘇聯專家就全部撤走了。
沒有技術,又缺乏圖紙,中國的專家們只能在漫長的歲月中進行摸索。
當時美蘇兩個大國都對中國實施了技術封鎖,所以中國的預警雷達技術發展較慢。
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的第一代7010預警雷達才得以誕生,它采用單面陣列掃描技術,以晶體管和電子管為構造,其橫切面積足足達到了一棟八層的單元樓那樣的規模。
盡管體量巨大,但是它的監測距離則只有4000公里,相較于美國和蘇聯的預警雷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這已經足夠我們保護自己了。
當時蘇聯在我國東北地區陳兵百萬,甚至揚言動用核導彈對中國進行“核手術”,為了防備蘇聯人的洲際導彈,這部雷達站被部署在了河北黃羊山的懸崖峭壁上。
這里平時有重兵把守,雷達站的工作人員更是24小時一刻不停的盯在屏幕上。
此后,中國在預警雷達領域奮起直追,深知我們的發展比別人落后一步,更要努力縮小差距。
皇天不負苦心人,時間來到21世紀,中國在預警雷達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2022年,美國媒體在報道中稱,美國通過衛星圖像發現,中國在山東又建造了一座新的遠程預警雷達。
據推測,新的雷達探測范圍長達數千公里,可能覆蓋整個日本。
18年1月份的舊陣面和2022年2月份的新陣面
不光如此,中國這種雷達除了能對導彈發射提供預警,還能用于衛星跟蹤和一般的空間監視,和美國的“鋪路爪”相控陣雷達性能不相上下。
雖說話里話外都透著一股“陰陽怪氣",但美媒有一點沒有說錯,中國的預警雷達發展得確實很快,如今已經發展到相控陣預警雷達。
但我國的發展,不過是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強大自身的防御能力,以抵御不速之客。
退一萬步來說,我國不過是在自家安裝了一臺“監控器”,至于這臺監控器性能如何,就看自家的需求了。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在世界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中國矢志不渝的拼搏著,正是這樣的奮斗精神,才最終迎來了科學爆發的一刻,在這個新的世紀創造著新的輝煌。
警雷達現代戰爭當中,相當于一雙眼睛,在未來戰場上具備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你知道中美俄的雷達預警,誰更強嗎?
現代化戰爭作為信息化的時代,早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目前的眾多武器,比如說軍機、軍艦、導彈等都離不開雷達的需求,為此軍用雷達才會在軍事領域中尤為重要,可以說在戰場上,雷達方面出現了問題,就相當于瞎了眼,下面的戰爭根本就無從下手,那實力就會被大打折扣。
預警雷達其實是屬于一種遠距離目標的搜索雷達,能夠更早的,更遠的發現目標,能夠在戰爭之中搶占先機,換句話說,能夠搜索更遠距離的雷達,也就更為占據優勢。
預警雷達一般都是采用數兆瓦以上的超高發射功率、高幾十米寬幾百米以上的電動掃描天線陣列,主要會來發現遠、中、近程彈道導彈,進行測定于其的瞬間位置、速度、發射點和彈著點等各種關鍵參數,這些參數最后將會提供給最高軍事機關。
并且雷達系統還是屬于攻防兼備的武器,這一點來說,對于一國之中的國防安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預警能力強,也帶動了攻擊和防守的水平。
而預警雷達最為先進的國家代表,無疑就是中美俄了,那么這三個國家的雷達系統,到底誰會更勝一籌呢?
美國毫無疑問是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出雷達的國家,為此美國在雷達領域當中,水平是非常之強的,就說美國的宙斯盾雷達系統,其的測距能力達到了7800公里,速度也極快,僅需0.05秒,不得不說非常之強,一度被稱為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雷達系統。
宙斯盾雷達系統是美國為海軍專門開發出來的系統,在美國海軍心中,宙斯盾系統能夠有效地預防從四面八方所發動的導彈攻擊,這就是他們最為堅固且強大的盾牌。
宙斯盾系統的特點也不少,主要是四大點。
1、反應快
宙斯盾的反應速度很快,僅需要0.05秒,就能夠從搜索方式轉為跟蹤的方式,可以快速對付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2、抗干擾性強
即使出現了嚴重干擾,宙斯盾在很大程度上,依舊能夠正常工作,這將能夠預防很多意外,在戰場上最大可能的保證最強戰力。
3、反擊能力
你以為雷達只能搜索目標?那就大錯特錯了,既然能夠發現目標,自然也有一個指揮能力,宙斯盾系統就有著很好的指揮能力,可以指揮艦上的各種武器,還能夠同時攔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個目標,更能夠給予敵方強有力的反擊。
4、可靠性
宙斯盾能夠在海上連續工作40-60天,這還是在沒有后勤保障的情況下啊,要是有后勤保障,那時間將會大大提升。
并且不少國家都從美國進口了該系統,甚至于臺灣當局,為了增強海軍實力,想要千方百計從美國進口宙斯盾,就這一點來說,也不知道想沒想明白大陸的態度。
俄羅斯的雷達系統也非常優秀,就比如有沃羅涅日雷達系統,該雷達系統的預警能力達到了5800公里的測距,相比起來,還是比美國的測距要短一些。
沃羅涅日雷達系統擁有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大型計算機組、信號分析處理設備以及配套的設備儀器,都是俄羅斯自主生產,最有意思的是,沃羅涅日-DM雷達使用的是模塊化設計,這樣一來,就能夠更好的保持著最為先進的技術性能。
沃羅涅日-DM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陸基導彈預警雷達,可是在能耗上,卻做到了大幅降低,自動化程度也做到了大為提升,在性能上屬于世界領先水平。
這么看來,美俄的雷達系統都是非常優秀的,那么中國和美俄之間的差距是大還是小呢?
中國的雷達發展比起美俄來說,那也是相對較晚的,所幸的是中國發展速度喜人,一路不停的追趕之下,還是非常強勁的,如今中國手中最為先進的遠程預警雷達就是P波段雷達,也叫做米波雷達。
米波雷達主要就是用于長距離探測,預警距離達到了6200公里,由此可見,就預警距離來說,我們雖然比美國差些,但是和俄羅斯相比,優勢還是很大的。
在有了米波雷達之后,我們能夠有效的監測隱形戰機,和宙斯盾系統的作用和概念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不過雖然能夠針對隱形戰機,看上去在現代戰爭上具有優勢,可是它卻有個致命弱點,那就是探測精度低,告訴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如果就從預警距離來說,中美俄之間,美國最強,中國第二,俄羅斯第三。
軍事當中,有一樣極為重要的裝備,那就是雷達,那么大家知道,作為軍事強國的中美俄,誰的雷達最強呢?中國又是處于什么水平呢?
不知道大家對雷達了解多少,雷達主要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如今已經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應用,而首次運用是在二戰的時候,主要是用在軍事作戰指揮、民用航行引導之上,如今隨著微電子等各個領域的科學進步,雷達技術也一直在不斷的發展當中,為此雷達的探測手段,到現在已經是不僅僅依靠電磁波才能探測到目標了,比如說紅外光、激光、紫外光等其他手段都能夠做到探測。
并且如今的雷達分類那是種類繁多,就分類的方法也是十分復雜的,今天就來看看中美俄的預警雷達有多強,畢竟預警雷達的強弱,也決定著導彈預警情報,為此可探測的距離越遠,那就等于越有保障,更能提前做出準備。
首先來說說美國,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就在雷達方面,自然也是做的極其優秀的,就比如說美國的AN/FPS-115相控陣雷達,這是美國研制的戰略預警雷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鋪路爪。
鋪路爪雷達主要用在探測、跟蹤潛射彈道導彈和洲際彈道導彈,同時能夠提供導彈的預警信息,同時還能夠在監視、跟蹤以及識別空間目標,可做到的任務極多。
比如說自動檢測、跟蹤起動、任務決策等特性,還擁有先進的UHF波段固態發射機,可以讓系統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達到7700小時,同時也能探測4000千米以內的低彈道游射富彈和5500千米以內的高彈道導彈,甚至還能夠記錄近地軌道上衛星的位置和速度。
鋪路爪的所有設備,主要安裝在一座32米高的多層建筑物當中,且又以2000個陣元組成,掃描一次僅需要6秒,由此可見整個系統的龐大且復雜。
俄羅斯的戰略預警雷達,則是沃羅涅日-DM雷達,這款雷達一度被稱為世界最先進雷達,就是美國都對其惴惴不安。
沃羅涅日-DM雷達擁有最為先進的額相控陣雷達,其大型計算機組、信號分析處理設備以及配套設備一起,都是俄羅斯國產,主要采用的是模塊化設計,當需要進行系統升級和日常維修的時候,就只需要通過更換相應的設備模塊就可以,為此這樣的模塊化設計,使得沃羅涅日-DM雷達一直處于最為先進的技術性能,不得不說,俄羅斯也是費勁了心思。
沃羅涅日-DM雷達的系統一共有兩個梯隊,第一個是太空梯隊,石油觀測衛星構成的,能夠負責摸清彈道導彈的發射跡象,第二個則是地面梯隊,根據多個雷達站組成,當收到衛星預警信號后,這些雷達就能夠確定導彈的飛行方向和核彈頭可能的攻擊坐標,將這些數據信息收集起來以后,回饋到反導彈防御系統指揮部,只要反導彈給力,那么就能精準攔截。
世界上功率最大且探測距離最遠的導彈預警雷達,就是俄羅斯的沃羅涅日,不僅性能世界領先,就是在制造工藝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它的出現,更是讓俄羅斯的視線擴到了數千公里,根據數據所指,沃羅涅日-DM雷達的探測距離達到了6000公里。
中國這些年在預警雷達上,也是花費了很大的精力,要知道早期的時候,中國所面對的是美國遠程預警雷達的威脅,鋪路爪在前些年,給我們的壓力是很大的,為此我們急需遠程預警雷達,進行反制。
這不我們就擁有了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成為我國的千里眼順風耳,能夠在千里之外對付敵人,同時也成為了世界第三個具有自主研制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能力的國家,并且最大探測距離是為5000千米,整體的性能已經超過了美國的鋪路爪,為此美國即使在臺灣部署了鋪路爪雷達,我們也沒在怕的了。
當然了很多消息還是處于隱秘狀態,為此我們就不多做國產裝備的分析了,如此看來,中美俄預警雷達水平的對比下,俄羅斯的探測距離最遠,而中美之間相差不大,按照性能來說,中國還是能排在第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