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機系統基本硬件結構圖
的小伙伴想嘗試自己組裝電腦,但是不知道怎么搭配電腦硬件。電腦硬件配置基本就是一個木桶原理,哪一個不行了都會影響最后的體驗。
而電腦中的“四大硬件”,CPU、內存條、硬盤和顯卡,這幾個硬件如何挑選是比較多人關心的問題,因為它們的運行速度直接決定了電腦的整體性能和運行速度。
那么,這里就淺淺分享一下吧。
CPU只有火柴盒一般的大小,是幾十張紙的厚度。
這么一個小小的東子,是電腦的核心零件哦。你可以把CPU看成是電腦里邊的大腦。
作為電腦運算核心和電腦的控制核心,CPU能直接影響電腦的運算速度和性能提升。
CPU有兩個主要的參數,一個是核心數(4核、8核之類),還有一個是主頻(例如,2.6GHz到4.0GHz之類)。
CPU還有一個線程數,是指同一時刻,可同時運行程序的個數。對于一個CPU,線程數總是大于或等于核心數的。
如果你挑選CPU,其核心數越大,電腦的運算和控制能力就越強。其線程數越高,電腦執行多任務和大負載能力就越強。其主頻數越大,電腦處理程序任務的效率就越高。
當電腦運行卡頓或不流暢時,別人總是告訴我們,加裝內存條就解決這個問題了。
這是正確滴。
內存條主要作用是配合CPU完成一系列復雜運行,所有的軟件運行都需要依賴運行內存的支持。
就拿路面上的單條通道與4/6/8排通道作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前者道路擁堵,后者明顯路面空間廣闊,車輛流通順暢。
內存也是如此,運行內存較小就好比是單條通道,運行內存較大的就好比是路面的4排,6排或8排通道。
所以,挑選的運行內存越大,電腦中的各類軟件運行也就越通暢。
硬盤有固態硬盤(SSD)、機械硬盤(HDD)和混合硬盤這3種類型。
硬盤主要作用是用來存儲數據的,SSD采用閃存顆粒來存儲,HDD采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盤是把磁性硬盤和閃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盤。
絕大多數的電腦裝的都是固態硬盤,它有啟動速度快、讀寫速度快、體積小體重輕盈、抗震性好、發熱和噪音低等優勢。
通常裝載了固態硬盤后,我們會把電腦操作系統和需要用的軟件安裝在固態上,不管是開機速度還是軟件的啟動速度,都如飛一般。
尤其是在玩游戲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得到,固態加強了游戲的性能!
可是,在容量方面,固態要比機械小很多。
它們各具優勢,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采用兩者結合的方法,固態作為系統盤,機械作為存儲盤。
顯卡是游戲(圖形圖像處理)與CPU之間溝通的橋梁,主要作用是圖形圖像及信號處理與轉換輸出。
有些辦公電腦不需要安裝顯卡,因為工作內容不會涉及圖形圖像的運算與渲染。如果裝了性能不錯的顯卡,卻常年用不上,那就沒有意義了。
結論,要組裝一臺理想的電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因為各個硬件都有相互協作的關系,我們要先清楚自己使用電腦有怎么樣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預算是否在內。
所以建議,在滿足自己使用需求的價位中挑選配置進行組裝電腦才是最合理的。
實在不知道如何搭配,你可以參考:
電腦其它配置不夠,可以用CPU性能來湊。性能越高的CPU對內存容量的要求就高。
滿足辦公需求:雙核+8G運行內存+240G固態硬盤即可;
滿足游戲需求:四核(八核)+16G運行內存+256G-nvme2280固態硬盤即可;
專業制圖:運行內存條要選大容量,盡可能選32G,CPU主選線程數高,AMD就很適合。
果打算組裝一臺電腦,首先考慮的就是選購硬件,不過對于小白來說,由于對硬件了解的程度不足,可能會出現踏入選購硬件的誤區,從而導致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與誤區解答第五期,小白DIY攢機必讀篇。
1、i5和i7玩游戲差別大嗎?
CPU相同代數的情況下,i7和、i5甚至i3處理器,在玩游戲實際效果基本差不多,只要滿足游戲對CPU性能的需求,基本沒有差別,絕大數的3D游戲主要吃的硬件就是顯卡。i3、i5、i7最大的區別主要是核心線程數量,超線程對于游戲的影響程度,完全是取決于游戲的優化,一般游戲僅支持4-8個CPU線程,多了也利于不上,核心線程數量越多主要在生產力上或者程序多開多任務處理上等需求上更有優勢。游戲上一般CPU建議4核心8線程或以上即可,此外,內存頻率高或者CPU單核性能高,可以在游戲中幀數表現加持,幀數會略有提高一些。目前CPU基本已經過剩,就拿目前的定位中端主流級別的十代i5 10400F或者十一代i5-11400F以及R5 3600、R5 5600X等型號來說,基本可以滿足市面上任何一款大型游戲需求。
2、顯示器選擇ips面板還是va面板?
IPS相比VA在色彩顯示效果更好一些,兩者都是廣視角,當然兩者都有自身優劣,IPS在色彩和色準更好,但是漏光是普遍現象,而VA對比度更有優勢,VA軟屏面板在色彩表現稍遜于IPS,畫面層次更自然分明,尤其在暗場、陰影的畫面顯示效果更好,文字顯示更清晰銳利。一般情況下,綜合表現建議優先考慮IPS,不過如果您選擇的是曲面屏,兩者只能選擇VA面板,因為VA屬于軟屏,而IPS屬于硬屏,當然市面上IPS的曲面屏不是沒有,價格十分高昂你可能接受不了。每一個面板都有它的優勢和缺點,哪怕更昂貴NanoIPS,FastIPS。
3、內存頻率越高越好嗎?
按照理論上來說,內存頻率是越高越好,當然不同的CPU和主板都有內存頻率上限的,超過內存頻率上限,更高的內存頻率就會造成浪費,舉個例子,i5 10400F搭配B460主板,內存頻率最高上限2666MHz,即使您購買3000MHz頻率,最高只能設置在2666MHz。如果您的平臺內存可以支持到4000MHz+,個人建議選購頻率最大不要超過3600MHz,在高的內存頻率提升意義不大了,當然對于高頻內存,3000MHz、3200MHz才是性價比選擇。
4、臺式電源功率太大會對電腦別的硬件造成損壞嗎?
不會的,無論電腦功率有多大,哪怕是額定2000w電源,也不會造成硬件損壞,電源上每個供電接口都是有電壓標準的,電源要針對不同的硬件輸出不同的電壓。當然電源額定功率過大也不會更費電,電源相當于一個“能量池”,電腦主機中所有的電腦硬件共計使用了多少功率,那么電源就會提供多少電量。
5、如何購買顯卡可以避免礦卡?
一般用戶甚至電腦商家都是比較難以辨別出礦卡的,所以建議最好不要二手,因為說不準,包括老一代顯卡RX580、GTX1060不排除是上一代狂潮的礦渣。以這兩年的狂潮來說,目前GTX1660S或者以上的型號都可能涉及挖礦,涉及挖礦比較多的型號主要是RX580、GTX1660S、RTX20系列、RTX3060、RTX3060Ti、RTX3070、RTX3080、RTX3090等,屬于重災區。一般GTX1660級別或者以下型號基本不會涉及,例如GTX1660、GTX1650S、GTX1650、GTX1050Ti、GT1030以及更低的顯卡型號。之后,老黃推出了鎖算力版,包括RTX3060、RTX3060Ti、RTX3070、RTX3080等的鎖算力版(LHR)顯卡,不過早一批RTX3060鎖算力版被破解過,也可能存在礦卡,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是否包裝盒和顯卡靜電袋是否是全新未拆過,并查看顯卡生產日期是不是近一兩個月內左右的,RTX30系列有鎖算力版本,盡可能拿鎖算力版本就行了。
6、顯卡顯存越大性能越強嗎?
不一定,如果說顯存越大性能越強,例如RTX3060 12G和RTX3060Ti 8G,那么為什么RTX3060Ti要比RTX3060更貴呢,性能也是更強呢,因為決定一款顯卡的性能好壞并不是顯存容量,即使入門級GT710給它配備10GB顯存,它也無法變成高端顯卡,核心芯片已經決定了性能的上限了,顯卡參數重要性排序應該是核心架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顯存位寬>顯存頻率>顯存容量。以目前的游戲水準,12GB甚至24GB顯存對游戲基本沒有用武之地,除非是生產力需求。
7、高端cpu搭配入門主板
有些用戶或者商家為了壓低整機的預算,往往會使用高端CPU搭配最入門的主板的情況,雖然是節省預算了,電腦也可以正常開機,但是可能由于主板供電不夠,無法滿足CPU需求,出現電腦死機、重啟或者CPU睿頻上不去的可能性。例如i7 11700F,建議至少搭配中端B560主板,入門級H510主板盡量搭配不超過i5 11400F。
8、打游戲,選擇2K顯示器還是4K顯示器?
不得不說,分辨率越高,畫面越清晰細膩,不過如果玩游戲,選擇高分辨率顯示器的話,就要看你顯卡的性能了,因為高分辨率特別吃顯卡性能,想要在2K分辨率下暢玩游戲,建議至少20系列顯卡以上,而4K顯示器直接放棄吧,尤其是單機大作,至少需要一個目前萬元級頂級顯卡,例如RTX3090、RTX3080Ti、RTX3080這種級別。例如賽博朋克2077中,相同的顯卡下,4K至少了一半的幀數,2K少了25%的幀數,這個差距不小。
9、電腦只升級CPU和主板需要重裝系統嗎?
如果單純換CPU的情況下,是無需重新安裝系統的,或者換相同主板的情況下,也是無需重新安裝系統的。當然,如果是升級新一代CPU和主板,可能由于兩者驅動不同,可能會出現藍屏的情況,這種情況是需要重新安裝系統的,如果實在不想重新安裝系統,可以嘗試進入安全模式使用魯大師、驅動精靈、驅動人生更新主板驅動。
10、Win11系統建議安裝或者升級嗎?
Win11是微軟全新推出的最新一代電腦系統,不僅帶來了全新的界面和功能,而且Win11還可以兼容安卓APP。首先習慣了Win10,可能Win11的不習慣導致體驗感較差。此外,建議先持觀望態度,畢竟剛出的系統,未必穩定,目前很多用戶升級了Win11之后,出現了很多BUG,例如綠屏、任務欄不見了、卡頓、軟件游戲的兼容性等問題,每一款系統的誕生,都需要經歷一個修補過程。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曉龍分享的《小白DIY攢機必讀,新人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與誤區解答第五期》,你把我這幾期都看完,相信你一定可以從中學習到知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大家,讓更多的人懂硬件,關注裝機之家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