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豌豆莢方面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調整,豌豆莢PC版將從2020年2月28日開始停止在線服務的提供。而與豌豆莢同屬阿里旗下的PP助手,也在本月早些時候發布公告稱,將于2020年2月28日正式下線iOS版產品,其中包括PP助手iOS版、PP助手iOS PC版等。
豌豆莢PC版停運的直接原因,其實是因為隨著Android陣營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如今為手機安裝APP早已不再需要通過PC來進行操作,移動端的應用商店已經足夠強大。同時依賴高度PC的刷機行為,如今也隨著Android功能的完善逐漸走向消亡,由此也使得其PC端成為了雞肋。不過在豌豆莢關閉PC端的背后,其實是整個第三方應用商店迎來了黃昏。
誕生于2009年的豌豆莢,可謂是遇到了Android和iOS席卷全球的大潮,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最大的變化則莫過于花樣繁多并且功能各異的APP了。當時豌豆莢憑借著專注于“移動內容搜索”的口號,和應用內搜索技術拿到了創新工場的10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也最終連接了用戶和成千上萬的應用、游戲、視頻、電子書等等內容。
在那個時候,只需在電腦上安裝完豌豆莢,并用手機連上電腦,就可以在線下載海量的APP,還能同步手機上的文件、照片,以及一些其他小工具,甚至是幫助了玩家輕松的進行刷機或越獄。這些功能也使得其幾乎在早年間,成為了Android用戶買到手機后的一個必裝應用。
而作為曾經國內市場最大的應用商店,豌豆莢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地步呢?在我們三易生活看來,其實有兩個關鍵的時間點。其一是在2011年左右Android開始爆發的時間點,面對背靠社交帝國的騰訊應用寶,以及背靠裝機量龐大的360手機助手的挑戰,豌豆莢當時卻并沒有抓住這一難得的窗口期,聯合了彼時尚未將目光放在這一領域的手機廠商。
事實上,當時手機廠商正處于從功能機到智能機轉換的時期中,但在早期的Android陣營手機廠商中,除了小米之外,華為、OPPO、vivo等廠商都還沒有意識到要做自己的應用商店。畢竟當時在這片藍海中加大出貨量搶市占率才是硬道理,因此至于應用商店這個細節還沒有顧得上。
在手機廠商“自顧不暇”的時候,基本都選擇將預裝APP“外包”出去的做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早期vivo與華為等品牌的機型中,預裝的是UC瀏覽器、搜狗輸入法、墨跡天氣和百度地圖等。如果在這個時候,豌豆莢能夠和其中一家或者幾家廠商達成合作,無疑其所能夠觸達的用戶將成倍提升。并且當時一旦豌豆莢能夠成為預裝應用商店,在廠商和用戶習慣了這個存在之后,顯然手機廠商想要自行運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然而一切沒有如果,從2012年開始情況就發生了變化。當手機廠商的高利潤時代結束之后,在面對硬件本身利潤逐步降低的情況下,只能從軟件方面獲得利潤,也使得各大廠商紛紛開始部署屬于自己的應用商店。但在這之后,豌豆莢與握有系統級權限的廠商自有應用商店自然就無法在同一層面上競爭了。比如說,自家的應用商店不能卸載,但豌豆莢卻能卸載,或者用戶在瀏覽器上搜索某個APP,直接喚醒自帶的應用商店而不是豌豆莢,這些方式無疑都將讓用戶逐漸遠離豌豆莢。
同時在這一時期,豌豆莢還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就是對于優質手游的“首發”并不上心。2011和2012年同樣是手游的爆發期,大量游戲圈的財富神話就始于此,而各大渠道為了爭奪優質內容的首發權,在推廣和分成方面都為游戲CP開出了更好的條件,但豌豆莢此時卻連續錯失多個爆款。
此后,2015年也就是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PC端到移動端的遷移基本告一段落的情況下,應用商店本質上已經成為了流量生意的一種,豌豆莢乃至其他盛極一時的第三方應用商店既沒有百度和騰訊深厚的基礎,又不似手機廠商那樣處于上游可以掌握主動,出現節節敗退的情況也就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了。而用戶數量的萎縮,又直接影響到了渠道方面對開發者時的議價權,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豌豆莢方面就只能收縮業務以降低成本。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第三方渠道日子都這么難過。其實相比于豌豆莢,酷安現金的狀態就要好得多,在眼看第三方渠道前景不佳的時候其果斷開始向社區化轉型,如今也儼然成為了Android手機以及相關技術愛好者的集中地,并最終依靠流量轉化為廣告來進行獲利。相比之下,近年來幾乎沒有怎么把握住機會的豌豆莢,在堅守之余似乎就只能等待下一次機會的到來了。
釘科技述評] 明天(2月28日),你可能會從筆記本電腦上刪除豌豆莢,也可能會從蘋果終端刪除PP助手。這源于兩條公告:
2月14日,PP助手發布了相關下線公告,2月28日下線iOS版產品,具體包括PP助手iOS版、PP助手PC版等;
2月20日,豌豆莢團隊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調整,豌豆莢PC版將從2月28日開始停止在線服務的提供。
而在這兩條公告發布日的中間,2月17日,公眾號“百度手機助手開發者”發布《關于91和安卓市場渠道的下線通知》,宣布將不再支持91和安卓市場渠道的渠道包上傳和管理等功能,同時,百度手機助手渠道包將代替這兩個渠道包并被分發至各產品場景。
除豌豆莢外,另外兩條公告涉及到的,都是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與他們的遭遇不同,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似乎越來越被用戶接受。
綜合以上消息,“持續走向衰落”,這是外界對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給出較多的判斷,更有觀點認為“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沒有未來”,不過,在釘科技看來,市場需要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
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是時代的產物,興起伴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之初的紅利期,受當時條件限制,應用的下載并不容易,資源的分布也不集中,而且多數手機廠商也還沒有自家的移動應用商店,這給了第三方商店們成長的空間,當時的一部手機中,很有可能會安裝多個第三方商店。
近幾年,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逐步崛起。在釘科技看來,從手機廠商的角度,努力完善自家應用商店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從安全、便捷層面考量,為了帶給用戶更便捷的體驗;其二,頭部品牌自身體量不斷膨脹,能夠接入更多的應用資源;其三,出于近年來不斷興起的“生態”理念,為實現自主掌控;其四,為更好地實現用戶運營,“獨占”用戶運營帶來的價值。
隨著這個過程的持續,第三方商店也不可避免地面臨沖擊。就當下而言,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與第三方商店對比:一是,廠商應用商店購機自帶,無需安裝,使用方便,高效對接用戶;二是,在體驗上,第三方商店已經愈發沒有實際的過人之處;三是,廠商應用商店仍在強化自身,一方面擴充資源,一方面限制第三方商店權限。
對比鮮明,用戶當然知道如何選擇。舉個例子,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在安裝應用時,不需要再手動點擊安裝,通常下載完成后就會自動安裝;很多第三方商店,仍需要再度手動點擊。那么,在資源基本對等的情況下,這種雖微小卻明顯的簡與繁的區別,難免會讓用戶傾向前者。
但即便如此,卻不代表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會消失,比如背靠騰訊系資源的應用寶,又或者突出安全特性的360手機助手,其實仍有競爭力;也不代表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應該消失。
難以忽視的是,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從出現到完善,都與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的驅策不無關聯,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類似“共生”的關系,就像狼與羊,沒有狼的驅策,羊群的生存能力就可能會打上折扣。
曾經,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是“羊”,當下,只不過是部分實現了“羊”與“狼”的互換。如果沒有了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的競爭,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能不能持續地根據用戶變化的需求提升體驗,其實很難說。不要太相信手機廠商的自覺,因為他們之間的較量,基本不取決于應用商店。
等到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這匹當下的“狼”又因為懈怠成為“羊”,第三方商店很有可能以“狼”的姿態再度回歸。前提是,他們自己要努力存在下去。
釘科技認為,第三方商店想要“自救”,不妨對產品邏輯做新的思考:用戶下載APP,但需要的并不是APP本身,而是其背后對接到的服務,那么,應用商店可以嘗試提煉應用中的“服務”,直接實現服務與用戶的連接。(本文為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來源:釘科技”)
釘科技述評] 明天(2月28日),你可能會從筆記本電腦上刪除豌豆莢,也可能會從蘋果終端刪除PP助手。這源于兩條公告:
2月14日,PP助手發布了相關下線公告,2月28日下線iOS版產品,具體包括PP助手iOS版、PP助手PC版等;
2月20日,豌豆莢團隊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調整,豌豆莢PC版將從2月28日開始停止在線服務的提供。
而在這兩條公告發布日的中間,2月17日,公眾號“百度手機助手開發者”發布《關于91和安卓市場渠道的下線通知》,宣布將不再支持91和安卓市場渠道的渠道包上傳和管理等功能,同時,百度手機助手渠道包將代替這兩個渠道包并被分發至各產品場景。
除豌豆莢外,另外兩條公告涉及到的,都是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與他們的遭遇不同,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似乎越來越被用戶接受。
綜合以上消息,“持續走向衰落”,這是外界對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給出較多的判斷,更有觀點認為“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沒有未來”,不過,在釘科技看來,市場需要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
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是時代的產物,興起伴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之初的紅利期,受當時條件限制,應用的下載并不容易,資源的分布也不集中,而且多數手機廠商也還沒有自家的移動應用商店,這給了第三方商店們成長的空間,當時的一部手機中,很有可能會安裝多個第三方商店。
近幾年,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逐步崛起。在釘科技看來,從手機廠商的角度,努力完善自家應用商店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從安全、便捷層面考量,為了帶給用戶更便捷的體驗;其二,頭部品牌自身體量不斷膨脹,能夠接入更多的應用資源;其三,出于近年來不斷興起的“生態”理念,為實現自主掌控;其四,為更好地實現用戶運營,“獨占”用戶運營帶來的價值。
隨著這個過程的持續,第三方商店也不可避免地面臨沖擊。就當下而言,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與第三方商店對比:一是,廠商應用商店購機自帶,無需安裝,使用方便,高效對接用戶;二是,在體驗上,第三方商店已經愈發沒有實際的過人之處;三是,廠商應用商店仍在強化自身,一方面擴充資源,一方面限制第三方商店權限。
對比鮮明,用戶當然知道如何選擇。舉個例子,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在安裝應用時,不需要再手動點擊安裝,通常下載完成后就會自動安裝;很多第三方商店,仍需要再度手動點擊。那么,在資源基本對等的情況下,這種雖微小卻明顯的簡與繁的區別,難免會讓用戶傾向前者。
但即便如此,卻不代表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會消失,比如背靠騰訊系資源的應用寶,又或者突出安全特性的360手機助手,其實仍有競爭力;也不代表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應該消失。
難以忽視的是,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從出現到完善,都與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的驅策不無關聯,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類似“共生”的關系,就像狼與羊,沒有狼的驅策,羊群的生存能力就可能會打上折扣。
曾經,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是“羊”,當下,只不過是部分實現了“羊”與“狼”的互換。如果沒有了第三方移動應用商店的競爭,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能不能持續地根據用戶變化的需求提升體驗,其實很難說。不要太相信手機廠商的自覺,因為他們之間的較量,基本不取決于應用商店。
等到手機廠商移動應用商店這匹當下的“狼”又因為懈怠成為“羊”,第三方商店很有可能以“狼”的姿態再度回歸。前提是,他們自己要努力存在下去。
釘科技認為,第三方商店想要“自救”,不妨對產品邏輯做新的思考:用戶下載APP,但需要的并不是APP本身,而是其背后對接到的服務,那么,應用商店可以嘗試提煉應用中的“服務”,直接實現服務與用戶的連接。(本文為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來源: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