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微軟悄然推出了Surface家族的最新成員Surface3。這款“突然”冒出來的新品,帶著家族式設計,采用全新的屏幕尺寸,搭載英特爾最新的凌動X7處理器,運行Windows8.1系統下。究竟微軟Surface 3是一款怎樣的平板?詳細評測,給你答案。
與蘋果MacBook筆記本的策略有些相似,微軟Surface3目的是增強11英寸產品線的競爭力,換代的同時價格策略也進行了調整。和SurfacePro3面向人群一樣,Surface3非常適合學生以及有移動辦公需求的人士使用,國行版起售價3888元。在進入詳細評測之前,先來看Surface3與SurfacePro3硬件參數對比。
當我們手持Surface3的時候,就能體會到屏幕比例由16比9轉換成3比2之后的差別。不過,Surface從一代到目前這一款,外觀方面的變化并不大,依然采用了斜切梯形處理的黑色機身,并且充斥著強烈的線條感。
微軟Surface3完全可以看作是SurfacePro3的縮小版,Surface3在屏幕上做了調整。采用10.8英寸ClearType高清多點觸控顯示屏,達到1920x1280分辨率,PPI為214。相比之下,12.0英寸的SurfacePro3屏幕分辨率為2160x1440PPI為216,兩者的長寬比都是3:2,這也讓用戶看起來更加貼近紙張的比例。
此外,Surface3厚度為8.7mm,比Pro3的9.1mm要薄0.4mm,重量622g更輕便。
接口方面,微軟Surface3提供了一個標準的USB3.0,一個3.5mm的耳機插口、microSD卡插槽和MiniDisplayPort視頻輸出端口。值得注意的是,充電插頭從磁性接口換成了業界標準的microUSB。
雖然該microUSB通用性高、結構成本低,但在Windows產品上采用該接口僅能作為充電接口使用,并不能再用做其它用途。此外,microUSB的電流并沒有微軟磁吸式的大,對于充電速度來說較為不利。
攝像頭方面,Surface3將后置攝像頭像素提升到了800萬的級別,前置攝像頭為少見的350萬像素,整體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揚聲器的改動較為明顯,與SurfacePro3如出一轍,隱蔽性和位置都更好。
微軟Surface3依然采用鎂合金外殼,當然也包括背部的支架。無論是放在桌上辦公、坐在沙發上使用,還是拿在手上作為書寫設備,支持三個角度的一體式支架均可帶來更好的體驗。不過,相比Pro3的多角度大阻尼支架,三種固定角度支架的隨意性略顯不足,但應對日常調節屏幕與眼睛適配角度完全不成問題。
Surface3的支架在第一級角度下更適合平常的使用模式,中間的角度更適合人體站立時使用,而最大的開合角度則能夠像SurfacePro3那樣實現膝上辦公。三種角度盡管在微調上不能做到十分全面但是已經基本滿足了我們平常使用的各種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的實際體驗中,支架的角度調節卡頓比較明顯。
微軟Surface3依然可以通過底部的磁性觸點與鍵盤配件相連,微軟這一次只為用戶準備了TypeCover,而不再提供按著極為生硬的TouchCover。由于接口匹配度完全相同,因此以前鍵盤也能用得上,但因為主機大小、形狀的不同,合上蓋子后無法與機身找齊。
值得一提是,Surface3鍵盤上,原來專為Windows8設計的快捷鍵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筆記本的FN功能鍵。不得不說,這個做法的實用性更高。鍵盤的手感基本和SurfacePro3的保持一致,是兼顧了輕薄性與易用性的產物。
至于TypeCover的配色上,紅色、橙色、黑色、藍色和紫色可供選擇。
微軟Surface3還為用戶準備了與SurfacePro3同款的N-trig觸控筆,具有256級壓感和藍牙4.0低功耗技術。很多用過SurfacePro3的朋友,對觸控筆很是喜愛。原因是在移動辦公中,留給我們的使用空間有時候非常狹窄,外接鼠標需要移動空間,觸控板則缺乏精準度。而在大部分Windows應用中,觸控筆都可以充當鼠標用,特別是放在膝蓋上使用的情況下特別方便。Surface觸控筆有銀色、黑色、藍色和紅色可選。
同SurfacePro3上的觸控筆一樣,即使在屏幕鎖定的情況下,單擊觸控筆的頂端按鈕即可立刻打開OneNote。同時,記錄的筆記會自動進行保存。雙擊觸控筆頂端的按鈕,就能立即捕獲并保存一張張截圖。翻轉一下觸控筆并使用頂部的按鈕,就能輕松擦除或編輯筆記,且不會中斷正在做的工作。
除此之外,微軟還為Surface3提供了擴展塢,這樣讓用戶可以輕松地連接外部顯示器和所有桌面設備,對于有兩塊擴展屏幕使用需求的用戶而言,擴展塢的顯示擴展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專用Dock具四個USB(包括兩個USB3.0)、一個以太網和一個MiniDisplayPort接口。
除了豐富的接口提供以為,擴展塢接上電源之后可以直接為Surface3供電。在擴展塢的左側具有強磁,可以將觸控筆吸附在擴展塢的旁邊。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磁力吸附的強度要比之前Surface的充電接口更加牢固。
Surface3是首款搭載AtomX7-8700處理器的平板電腦。這款處理器發布于今年MWC大展,是intel在Atom平臺推出的旗艦級產品。為了對得起旗艦的稱號,英特爾甚至在桌面產品還沒有引入14nmFinFET制造工藝的情況下,緊隨CoreM之后,在這一代Atom平臺上采用該制程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更小的制程,不僅幫助AtomX7在更小的體積下獲得了比上一代更強勁的性能提升以及更低的功耗,而且還為圖形顯示核心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來安置執行單元(EU)。而執行單元的數量,直接決定處理器圖形性能的強弱。
馬上進入性能測試。PCMark8是一套針對PC系統進行綜合性能分析的測試套裝。我們拿到的高配版Surface3,相比低配版,內存升級到了4GB存儲空間增加到128GB,存儲形式為EMMC而不是Pro3的固態硬盤。通過測試,Surface3在PCMark8的工作模式下得分1591分,而在相同的測試中搭載i3處理器的SurfacePro3得分則達到2346分。
游戲測試上,我們選擇了時下熱門的兩款大型3D網游,分別是《暗黑三》以及《穿越火線》,一個來自暴雪,另一個來自韓國SmileGate。如果Surface3能夠流暢運行兩款游戲,那么我相信它便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游戲愛好者的需求。
《暗黑三》實際測試中,進入游戲以后,系統默認將分辨率調至1024*768,此時雖然游戲可以流暢運行,但由于畫面為4:3比例,所以在Surface3的16:10屏幕上會有黑邊產生。盡管該機的屏幕分辨率達到1920*1200,不過調節到1024*768這個分辨率后,游戲畫面極為卡頓,即便是把所有特效能關的關,但依然無法流暢運行。
我們嘗試了多種分辨率,最終發現在1280*800分辨率時,不會有黑邊,畫面幀數較高并且絕大部分特效可以調到高檔,從而獲得出色的運行體驗。在這個顯示規格下,我們試著運行了了1個小時,期間僅偶爾出現過丟幀現象,整體流暢度表現的不錯。
另外一款測試用游戲《穿越火線》,作為一款射擊類游戲,對游戲運行幀數有較高要求。在實際運行中,Surface3幾乎感受不到卡頓的情況,而這還是在特效全開的情況下實現的,表現的非常出色。不過,當我們試圖將游戲分辨率調節到與屏幕適應的1080P時,發現游戲分辨率最高只能調節到1280*800,估計是系統做出了限制。
在結束本次評測之前,我們再來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1、Surface3發熱嚴重嗎?
經過我們的實際體驗,Surface3的發熱情況在輕度應用中有較好表現,瀏覽網頁或者看視頻時,背部溫度溫和;當運行大型游戲時,就難以讓人忍受了。我們在運行暗黑三大概十分鐘的時候,背部體感溫度大概達到了45度甚至更高,此時無法長時間握持。不過考慮到重度應用的使用方式一般都是以鍵盤鼠標為主,所以這樣的發熱對我們影響不大。
此外,Surface3使用的處理器功耗僅有2W,在輕度應用中不會感受到大量的發熱,且由于取消了風扇,它的運行聲音幾乎沒有。反倒是官方TypeCover鍵盤的按鍵聲音十分明顯。
2、Surface3電量多少?續航怎樣?
Surface3的電池容量達到28Wh,同級別的iPadAir2為27.3Wh容量,相差不大。但是在續航方面,由于Surface3可以運行大型PC游戲,對機器的性能要求較高,所以功耗自然也會提升,導致續航時間變短。但如果在普通的瀏覽網頁以及觀看視頻等使用場景下,二者的續航表現都十分不錯,滿足一天的使用需求不在話下。
3、Surface3系統使用體驗如何?是否會因為配置降低而出現卡頓?
系統運行的卡頓問題完全不用擔心,微軟在保證系統使用體驗方面一直做的都很好,即便是售價不到千元的國產Windows平板,在系統界面的翻頁,切換等操作都夠暢快。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畢竟Surface3使用的是eMMc閃存,在傳輸速度上與采用固態硬盤的SurfacePro3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4、Surface3從哪里可以買到?價格如何?
目前微軟官方商城已經開啟Surface3的預定,可以通過余額寶或者銀行卡支付預定金,6月16日發貨。
Surface3目前有兩個版本可供選擇,分別為64GB存儲、2GB內存版,售價3888元;而128GB內存,4GB內存版售價4688元,從價格差別上講,后者更值得推薦,增加800塊錢,多出來了64GB存儲空間以及更大的內存,令機器的實用性以及使用體驗雙雙得到顯著提升。
配件方面,微軟官方將會贈送給首批訂購Suface3的用戶價值299元定制內膽包。官方鍵盤套售價依然988,如果隨訂購機型一起購買鍵盤套的話,還會贈送定制藍牙通話音箱,觸控筆為388元。
以上就是我們對Surface3的詳細評測與實際體驗。這款平板作為微軟的最新產品,從硬件配置到實際效果上,都能滿足我們的使用需求。至于它是否是你的菜,你說了算。
合一筆記本產品已經成為便攜筆記本產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小巧輕便的外形、多變靈活的操作方法為消費者所熟知,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在2018年,微軟發布了全新的二合一筆記本產品——Surface Go,主打教育市場的它有著更加小巧便攜的尺寸,但在外觀和功能上與Surface Pro相差無幾,活脫脫的一個“縮小版”的Surface Pro,售價卻更為親民,這樣一款產品能夠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體驗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產品外觀
Surface Go正面采用了一塊IPS材質10英寸全高清觸摸屏,支持10點觸控,屏幕上方搭配有一顆5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支持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功能及1080p高清視頻。
我們使用Spyder 5對其進行測試,這款屏幕有著99%sRGB、74%AdobeRGB色域,亮度超過高達到372nit,在同價位、同定位的產品中屬于較高的水平,顯示效果優秀,明亮鮮艷。
機身背面采用了全金屬設計,配有一顆800萬像素攝像頭,支持1080p 高清視頻以及自動對焦。
有著“田字格”LOGO的支架采用無級調節設計,可調角度非常大,可以達到約165°左右的極限開合角度,在達到極限角度后繼續施加壓力也不必擔心會造成損壞,支架本身的彈性會防彈所施加的壓力,機械轉擇軸設計,更加安全可靠,這一點與 Surface Pro 2017 和 Surface Studio 是相同的。
Surface Go與Surface Pro有著相似的外觀設計,從正面看,無論是前置的攝像頭模組還是屏幕邊框比例,Surface Pro和Surface Go基本上是一致的。
背面的設計在比例上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尤其是背置的支架,除了尺寸不同之外,機械結構和使用性能上都是一樣的。
Surface Go的外觀設計、材質用料等方面完全延續了大哥Surface Pro的血統,并沒有因為售價、定位的原因而進行任何縮水,這一點與此前的Surface數字系列完全不同。
鍵盤及觸摸板
因為尺寸的不同,Surface Go雖然與Surface Pro使用的是相同結構的鍵盤蓋解決方案,但由于機身尺寸不同,微軟為Surface Go設計了專用鍵盤,在材質及觸感上與Surface Pro基本相同。
專門設計的Surface Go專用鍵盤尺寸和機身相同,采用磁力吸附的方式連接機身,磁性強勁穩固,不必擔心在使用中的較為暴力的操作會將鍵盤扯下來,機械結構的鍵盤按鍵配有鍵盤背光,鍵盤按鍵采用1mm的鍵程設計,鍵程適中,敲擊感舒適,配合鍵盤腕托之間支持五點觸摸的玻璃觸摸板,可進行快速輸入操作,方便快捷。
鍵盤采用采用了聚氨酯材質,在手感上給人一種類似于翻毛材質的手感,這一感覺在鍵盤背面有著更為明顯的體現,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一材質的設計比較容易沾染污漬或容易被劃傷,在使用中的需要注意。
機身接口及按鍵
Surface Go的機身接口主要分布在機身左側、下方以及支架下,按鍵分布在機身上方的右側。
機身左側配備有一個3.5mm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一個USB-C接口以及一個Surface Connect 接口,兼顧充電和數據傳輸功能,與以往的Surface設備相同。
Surface Go是第一款配備了USB-C接口的Surface設備,不僅可以通過充電接口進行充電,也可以通過這一接口連接電源適配器進行充電, 它同時還兼顧了數據傳輸的功能。
翻開支架我們可以找到一個Micro SD讀卡器。
在背面最下沿配備有Surface 專業鍵盤蓋端口,采用磁吸設計,同時還有兩個卡扣槽,與鍵盤上工程塑料材質的卡扣相契合,可有效固定鍵盤,防止在使用中的脫落。
性能測試
Surface Go搭載有英特爾奔騰4415Y金牌處理器、Intel HD Graphics 615核芯顯卡、8GB DDR3 內存以及128GB 固態硬盤,作為主打教育市場的一款二合一平板電腦產品,這一整體配置在日常使用中足矣應對大部分用戶需求,下面我們對其進行性能測試。
處理器測試
Surface Go使用了一顆英特爾奔騰4415Y金牌處理器,有著1.6GHz的主頻,采用雙核心四線程設計,設計功耗僅為6W,我們使用CineBench R15對其進行測試,多核得分160cb,單核得分64cb,對于這樣一款低功耗的雙核心奔騰處理器來說這一成績已經是十分優秀了。
作為一款主打教育市場的二合一平板產品,采用一顆低功耗雙核處理器是可以理解的,而且Surface Go采用了無風扇設計,在滿負荷運行的時候會因為高溫出現降頻情況,但考慮到大部分中小學學生群體幾乎用不到專業級軟件和高功耗軟件,加上10寸機身、只有522g的重量,為便攜和性價比做出部分性能的犧牲是可以理解的。
硬盤測試
Surface Go配備有一塊來自東芝的128GB容量的NVMe固態硬盤,有著1060.19MB/s的連續讀取速度,394.6MB/s的寫入速度,讀寫性能非常不錯,可以滿足用戶日常數據存儲需求,加上它內置的Micro SD讀卡器,用戶可以使用Micro SD存儲卡對機身存儲空間進行進一步拓展,提高產品可用性。
散熱測試
Surface Go配備有英特爾奔騰4415Y金牌處理器及Intel HD Graphics 615核芯顯卡,機身并沒有配置散熱風扇及散熱窗口,只能通過金屬機身對處理器、顯卡等硬件產生的熱量進行散熱。
我們使用 AIDA 64進行滿載測試,在烤機半小時后用熱成像儀進行測試,在機身正面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熱量集中在屏幕的上半段處理器所處的位置,最高溫度達到49.4℃。
在機身背面,最高溫度同樣來自于靠近處理器的背部面板位置,最高溫度達到47.8℃,但由于我們正常使用設備的時候是采用支架立起機身放在桌面使用,這一溫度對于日常使用幾乎沒有影響。
但在滿載測試中,我們發現英特爾奔騰4415Y金牌處理器在高溫狀態下有著明顯的降頻現象,頻率最低被限制在0.59GHz,但在停止滿載測試,溫度有所下降后,處理器頻率快速回到原有主頻上,但作為一款厚度僅為8.3mm,主打教育市場的便攜二合一筆記本電腦產品,為穩定性在性能上做出妥協也是可以理解的。
續航測試
對于一款二合一便攜筆記本產品,續航是其比較重要的性能之一,我們將Surface Go的屏幕亮度調整到80%、音量調整到20%、關閉藍牙及定位功能,重復播放1080P視頻1小時后,電量消耗12%,由此推算,在日常使用中Surface Go的續航時間應該可以達到近9小時,可以滿足中小學生一整天的使用需求。
外設配件
隨Surface Go專業鍵盤套裝配套的是一款微軟便攜鼠標,兩顆側鍵占據了鼠標頭部的主要空間,銀灰色類膚材質的設計觸感舒適,不易留下指紋,滾輪采用了類似金屬的設計,滾動操作時可以明顯感覺到段落感,“田字格”樣式的微軟標志被安放在了鼠標正面尾部偏下的位置。
鼠標采用了較為扁平的設計,用戶可以將手掌自然的放置在鼠標表面,操作起來自然舒適,長期使用不會感覺有疲勞感。
鼠標采用藍牙連接,底部設計十分簡潔,磁吸式的電池倉蓋磁力較強,不必擔心電池或電池蓋意外掉落,鼠標上半側中間位置有著透出藍光的引擎窗口,引擎窗口下有一顆灰色的藍牙對碼按鍵,引擎燈光充當了對碼指示燈,長按即可開啟藍牙連接。
總結
作為微軟主打教育市場的一款便攜式二合一筆記本產品,Surface Go有著10英寸輕便尺寸,同時又有著與同門師兄Surface Pro相類似的外觀設計和部分硬件功能,搭載的英特爾奔騰4415Y金牌處理器、Intel HD Graphics 615核芯顯卡、8GB DDR3內存以及128GB 固態硬盤,在超便攜的基礎上可以滿足用戶大部分需求。
雖然滿載運行中為了保證穩定性,處理器性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降頻,但是對于這樣一款10英寸8.3mm尺寸的二合一超便攜產品來說,這樣的操作無可厚非。
此外,Surface Go的主要目標人群之一是中小學生,在教學場景中,它所承擔的主要任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例如題目的解答、考試、作業的批改等等,相對于競品iPad Pro,Surface Go無論性能功能還是擴展性都更加強大,更適合中小學生使用。
令人驚喜的是,Surface Go為用戶提供了近9小時的續航時間,加上優秀的磁吸鍵盤和便攜鼠標,2988元起售的低廉價格,這樣一款產品對于學生群體來說有著極高的吸引力,非常值得購買。
微軟 Surface Go 微軟官方商城 > > > 購買鏈接
本文編輯:陳虹宇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年的 9 月、10 月歷來都是科技公司密集發布新品的時間段,今年當然也不例外,緊隨著蘋果秋季發布會之后,另一大科技巨頭微軟也舉辦了今年的秋季新品發布會。
紐約當地時間 9 月 21 日,微軟 Surface Laptop Studio 2、Surface Laptop Go 3、Surface Go 4、Surface Hub3 等一系列新產品。不過硬件可能還算不上這場發布會的重點,會上微軟還宣布了 Windows 11 操作系統的更新,核心在于其生成式 AI 助手—— Copilot。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批 Surface 新品發布之前,微軟首席產品官兼 Windows 和設備體驗部門總裁帕諾斯·帕奈(Panos Panay)剛剛離開了微軟,并缺席了當天的發布會。根據報道,他將前往亞馬遜負責 Alexa 和 Echo 團隊。
而另一方面,Surface 的很多配件,包括 Surface Headphones、Surface Duo、Surface Laptop SE 等一系列產品線也被紛紛砍掉。
微軟「砍刀部」又又出山了。
畫板模式下的 Surface Laptop Studio 2,圖/微軟
作為微軟推出的新一代創意工作站,Surface Laptop Studio 2 采用了與上一代基本相同的設計,支持三種模式切換,可以是傳統的筆記本模式,也可以是將屏幕平放的平板模式,或是斜置屏幕的畫板模式。
在此基礎上,Surface Laptop Studio 2 采用了一塊 14.4 英寸的觸控屏幕,屏幕分辨率為 2400 x 1600,像素密度為 201 ppi,屏幕比例為 3:2,支持 10 點觸控和 4096 級壓力感應,支持 360 度翻轉和折疊。另外還內置 1080p 攝像頭和雙向麥克風,支持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登錄。
處理器則是搭載了第 13 代英特爾 i7 H 系列,還有英偉達 RTX 4050 或 4060 GPU,可配置企業級的 RTX 2000 Ada 系列顯卡,最高可配置 64GB RAM 和 2TB 存儲空間。此外還配備了支持杜比音頻的揚聲器、支持自適應觸控的觸控板(面積增大 20%),以及支持震動反饋的 Surface Slim Pen 2 數位筆。
接口方面,Surface Laptop Studio 2 繼續配備了 2 個支持雷電 4 技術的 C 口、1 個耳機插孔和 1 個可用于接入擴展塢和充電的 Surface Connect 接口,同時微軟還增加了一個傳統的 USB-A 端口,以及一個 MicroSD 讀卡器。
售價方面,Surface Laptop Studio 2 起售價為 1999 美元,高于上一代的 1599 美元。國行價格暫未公布,官網顯示將在 10 月 10 日開啟預售。
Surface Laptop Go 3,圖/微軟
Surface Laptop Go 3 作為入門級筆記本電腦,配備了一塊 12.4 英寸的觸控屏幕,重量僅為 1.13kg;搭載英特爾 i5 處理器,最高可達 16GB 內存和 256GB 存儲空間,微軟宣稱處理速度比上一代提高了 88%,續航則達到了 15 小時之久。售價上,Surface Laptop Go 3 的起步價為 799 美元,國行同樣要等到 10 月 10 日預售。
Surface Go 4 商用版,圖/微軟
會上,微軟還發布了 Surface Go 4(2 合 1 筆記本)商用版,面向企業用戶,不過據稱消費者版本將在不久后推出。規格上,Surface Go 4 商用版從之前 2 核英特爾奔騰處理器換成了性能稍強的四核英特爾 N200 芯片,同時微軟取消了 4GB 內存版本,支持 8GB 內存和最高 256GB 存儲。
Surface Go 4 商用版還配備了一塊 10.5 英寸的觸摸屏顯示器,電池續航時間為 12.5 小時,比 Surface Go 3 提供的 11 小時電池續航時間有所增加,還可以與顯示器連接,配對鍵盤作為筆記本電腦使用,或者像使用觸摸屏的平板電腦一樣使用。
Surface Hub 3,圖/微軟
最后還有一塊巨型觸屏電腦 Surface Hub 3,配備了 4K PixelSense 顯示屏,有 55 英寸和 85 英寸兩種版本,支持在橫向和縱向之間旋轉,系統會自動實現智能布局,內置 4K 攝像頭和陣列麥克風。
Surface Hub 3 的產品性能將大幅提升,CPU 性能號稱提高 60% 以上,圖形性能提高 160%,此外還改善了對高級墨跡的支持,允許最多兩個用戶同時在觸摸屏上書寫或繪圖,深度集成 Microsoft Teams Rooms。
發布會上,微軟宣布將于 9 月 26 日發布 Windows 11 重大更新 23H2,更新包括了重新設計的文件資源管理器、針對手寫筆用戶的新 Ink Anywhere 功能、對畫圖應用的重大改進、原生 RAR 和 7-zip 文件支持、新的音量混合器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 AI 助手 Microsoft 365 Copilot。
圖/微軟
Microsoft 365 Copilot 將作為 Windows 11 免費更新的一部分,從 9 月 26 日開始以早期形式推出,晚些時候還會出現在必應和 Edge 瀏覽器上。11 月 1 日開始,將面向企業客戶全面推出 AI 助手 Microsoft 365 Copilot,定價為 30 美元每人每月。
微軟官方對它的定位「日常人工智能伙伴」,在 Windows 上直接集成在了任務欄上,可以通過 Win+C 快捷鍵啟動,微軟認為 Copilot 將以獨特的方式整合網絡環境與智能、用戶的工作數據以及當前在 PC 上所做的事情,以提供更好的幫助和簡單、無縫的人工智能助手體驗。
微軟 Windows 營銷副總裁亞倫·伍德曼(Aaron Woodman)表示,將 Copilot 引入操作系統將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將使以前可能沒有用過人工智能的人也能使用人工智能。
其實不僅是微軟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英特爾、英偉達、谷歌、華為、OPPO、小米……你會發現個人計算終端領域的主要公司都在嘗試將大模型與生成式 AI 融入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這也是我們最重要、最主流的日常計算設備。
微軟已然在這一波新浪潮里搶占了新機,憑借與 OpenAI 的合作拿到了有優先使用權,加上企業軟件產品降價,以此搶占了更多的云計算市場;另一方面是在 C 端充分將大模型的云計算資源接入旗下幾乎每一個產品,成為第一批生成式 AI 產品的典型。
對 Windows 11 乃至其他操作系統來說,大模型帶來的范式轉移似乎已經不可改變,伴隨著 Microsoft 365 Copilot 的到來,我們與個人計算機的交互方式也很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Surface 品牌創始人帕諾斯·帕奈,圖/微軟
而對 AI 的重視,以及硬件業務的不溫不火,也注定了微軟對 Surface 的態度轉變。作為 Surface 品牌的創始人,據稱帕諾斯就是因為無法接受微軟新的 Surface 戰略而離職。
變化的苗頭其實早就有了。微軟之前就提到了將放棄微軟品牌的配件,專注于高端 Surface 產品,之后就有媒體報道,微軟已經砍掉了許多小眾或實驗性質的硬件產品,包括原定今年推出的 Surface Headphone 2,還有 Surface Studio All-in-one 和 Surface Duo 產品線也被相繼砍掉。
就算是在筆記本產品線中,原定春季就發布的 Surface Laptop SE 2 也在最后一刻被砍掉,微軟一度還有 11 英寸 Surface Pro 的想法,但最后也選擇了放棄。
到現在,Surface 產品線已經全部聚焦到了電腦上,包括 Surface Pro、Surface Laptop、Surface Laptop Go、Surface Laptop Studio、Surface Hub 和 Surface Go,有些面向消費級市場,有些面向企業客戶,有些面向教育用戶。
或許未來微軟可能還是會嘗試一些具備實驗性質的 Surface 硬件,但顯然,至少在未來兩三年內,微軟的重心都會是 AI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