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漳州市反詐騙中心一天接到4起涉及游戲賬號交易的網絡詐騙警情,被騙的均為年輕人,詐騙分子通過交易時需要繳納保證金等方式行騙。這些案件還在偵查中。
12月7日,漳州市區一名年輕人在玩游戲時,有人主動聯系他,稱要購買游戲賬號。他點擊對方提供的鏈接,進入“騰訊游戲”平臺。隨后,平臺“客服”稱其操作失誤,需要繳納解凍費、保證金,他按照要求先后向對方的銀行賬號轉賬3000元。該年輕人發現被騙后報警。
有賣游戲賬號被騙的,也有買游戲賬號被騙的。當天,漳州市區一名年輕男子在“5173”App上看到售賣游戲賬號的信息,對方將他拉進QQ群,并在群內進行交易。他通過掃對方的收款二維碼支付了400元,對方卻未給其賬號。
警方提醒:游戲裝備和賬號的交易一定要走官方的渠道,不要打開不明身份的人發來的網址鏈接。一般以各種名義要求繳納費用的都是詐騙,特別是“保證金”“交手續費”“賬號解凍”“押金”等,切勿上當受騙。發現被騙,應保存好相關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立即報警。
(廈門日報特派漳州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李立平)
華社上海5月31日電 題: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游戲賬號網絡熱賣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高少華 王若宇
拒絕16歲以下用戶登錄、未成年賬號每日游戲時間不超過兩小時、中小學生賬號夜間無法登錄游戲。今年以來,包括騰訊、網易在內多家游戲企業紛紛加碼未成年玩家保護,出臺舉措對未成年玩家的在線時間和消費行為進行限制。但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隨著游戲企業對未成年人游戲賬號加強監管,大量已經通過成年人實名認證的游戲賬號在閑魚、5173等二手交易平臺熱賣。“已認證”和“無限制”成為賣家的廣告語,本應受到平臺監管的未成年人,正是這些賬號的主要買家。二手賬號的熱賣,讓游戲“實名認證”制度形同虛設。
“已認證”“無限制”,未成年人網上購買二手游戲賬號活躍
“已認證”,“無限制”——在閑魚上,這樣的宣傳用語在二手游戲賬號的介紹中頻繁出現。這其中,“已認證”指的是交易賬號已按照早前文化部門《關于規范網絡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進行了玩家實名認證。“無限制”指的是這些賬號的身份認證信息均為成年用戶,在游戲中不會受到針對未成年用戶的限制和監管。
在社會輿論和監管要求之下,國內游戲公司近期紛紛加強針對未成年用戶的保護力度,未成年玩家在游戲中面臨時間限定、消費限額等諸多限制。其中騰訊在《和平精英》等熱門游戲中試行“16+”制度,拒絕16歲以下用戶登錄。對于年滿16歲但未及18歲的用戶,騰訊、網易等企業也升級防沉迷標準,這些賬號的每日游戲時間不準超過1-2個小時。而且,這些賬號也無法在夜間登錄游戲。
盡管游戲廠商推出了各種針對未成年人游戲賬戶的限制舉措,但在許多電商平臺上,二手游戲賬號買賣卻非常活躍,成為一些未成年人獲取游戲成年實名賬號的灰色地帶。
在游戲類二手交易平臺5173上,出售中的《王者榮耀》游戲賬號大量出現“已成年實名認證”和“無時間限制”的宣傳語。在二手交易平臺“閑魚”上,記者查詢發現,有商家在售賣“吃雞”類手游《和平精英》的二手賬號。賣家特別介紹“現在16歲以下賬號無法登陸‘和平精英’,這些賬號認證信息均滿18歲。”有學生玩家告訴記者,隨著游戲企業加強對未成年賬戶的限制,身邊的同學更傾向于上二手平臺直接買號。
灰色交易凸顯“實名認證”漏洞
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GPC)、伽馬數據(CNG)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我國去年游戲行業收入2144.4億元,同比增長5.3%,游戲用戶規模達6.26億人,同比增長7.3%。在游戲行業穩健增長的同時,未成年人保護話題日漸受到社會關注。
近年來國內互聯網公司紛紛升級未成年人游戲保護政策,多家企業出臺的“新政”力度超過市場預期。這些舉措主要包括:嚴格實名認證制度、拒絕未成年人賬號登錄部分游戲、限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間、開發家長監管平臺等。
據了解,在當前互聯網企業出臺的保護措施中,力度最大當屬拒絕未成年賬號授權登錄游戲。騰訊近期在多款流行手機游戲中試行“16+”政策,即16歲以下用戶將無法登錄。網易在收緊未成年玩家游戲時間,禁止未成年賬戶夜晚登錄游戲的同時,還開發了家長監管平臺,使家長可以通過監管平臺對孩子的游戲時間和消費行為進行授權管理。
上海網絡游戲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帥表示,游戲公司的這些做法回應了社會關切,對于早前輿論關注的未成年人“沉迷游戲”“過度消費”等問題從技術上給出了解決方案。
多家游戲企業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隨著一系列針對未成年玩家的保護措施加碼,多款熱門游戲中未成年人的平均在線時長已經下降60%以上。
然而,二手游戲賬號網上交易泛濫,使得游戲“實名認證”制度遭遇難題。一些家長表示,“未成年人本身自制力較差,容易長時間扎堆在網游中,盡管游戲平臺對未成年賬號進行了限制,但孩子還是輕而易舉就能弄到多個賬號。”記者發現,在百度的多個中小學貼吧內,《和平精英》和《王者榮耀》仍然是討論最多的手機游戲。按照騰訊相關政策,中小學生賬戶在上述兩款游戲中應當受到嚴格限制。許多學生正是通過購買二手游戲賬號,避開了相關限制舉措。
未成年人保護需多方努力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近期指出,青少年是我國游戲產品的主要消費者,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廣大游戲廠商應盡的義務。游戲企業應把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堅決把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實處。
針對二手游戲賬號交易泛濫現象,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湯淡寧表示,現行法律法規中已經對游戲虛擬財產的交易做出界定,游戲賬號中的虛擬財產可以交易,但是實名認證信息不能作為交易內容。尤其對于未成年玩家購買成年用戶賬號以逃避監管的現象,應當引起監管部門和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的重視。“互聯網領域的未成年人保護應當形成更廣泛共識,各個企業都應當出臺針對性措施,避免出現監管盲區。”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律與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楊勇認為,根據文化部門制定的《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監管部門在執法中認定包含虛擬商品的網絡游戲賬號交易視為網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的特殊形式,故提供游戲賬號交易的平臺應獲得從事網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的行政許可。同時,從監管層面要求禁止平臺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虛擬物品交易服務。
業內人士呼吁,一段時間以來,游戲公司出臺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主要集中在對用戶年齡和身份進行甄別認證,限制未成年玩家的游戲時長和消費行為等,但是僅依靠單一的技術限制往往存在監管盲區,因此企業、家庭、社會等多方聯動思路尤為必要。除游戲企業外,其他互聯網公司也應當形成自覺,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業務領域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
京商報網
隨著游戲市場的發展,玩家在游戲中的消費越來越高,天價游戲賬號的出現不再是新鮮事兒。近日,手游《陰陽師》中的知名氪金玩家“文明迪”宣布退游,并提出以43萬元賣掉自己的游戲賬號。消息一出,旁觀者不禁嘩然:游戲賬號竟如此值錢?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各大交易平臺的天價游戲賬號們只是表面風光,實際上游戲賬號交易中“保值難、亂象多”的問題頻頻出現,如何保證游戲賬號交易的安全備受關注。
賬號交易興起
“沒時間玩了”“被游戲勸退”……對于在游戲中投入過大量時間或金錢的玩家來說,遇到上述情況時,去進行游戲賬號交易在如今成為了一種普遍選擇。
據介紹,目前的游戲賬號交易市場主要依賴三種交易方式:官方線上交易平臺、第三方線上交易平臺以及私下直接交易。不過如網易“藏寶閣”般的規范交易平臺并不多,且會收取手續費,因此大多數游戲賬號交易都會在第三方游戲賬號交易平臺進行,其中玩家比較認可的是“5173”“交易貓”“淘手游”等平臺。記者對淘手游公開的數據進行統計后發現,僅《王者榮耀》在2019年前9個月賬號交易額就高達6972萬元,訂單數量超過11.7萬筆。
而在各大交易平臺“熱門游戲”的類別下,游戲賬號標價從1元到100萬元不等。高價游戲賬號主要集中在如《地下城與勇士》《英雄聯盟》《穿越火線》《夢幻西游》等端游以及《陰陽師》《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手游上。不難看出,其中角色扮演類游戲居多,且大多是騰訊、網易的人氣游戲。
“賬號分基礎號和精品號,基礎號是直接練上來給你用的,硬條件不會太好,基本都是幾十元。而精品號是號主有投入過的,投入越高賣得就越貴”,玩家樸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游戲賬號的價值主要以游戲角色的裝備戰力高低、時裝外觀多少為評判標準,一切遵循“物以稀為貴”的市場法則。以《夢幻西游》為例,價格標注在15萬元以上的游戲賬號超過400個,賬號亮點中特地標注“土豪ID”“錦衣X件”“技能全滿”等字眼。
然而,對游戲賬號交易來說,“保值難”是一大痛點,游戲內部的更新以及游戲的運營情況隨時會影響到游戲賬號的保值情況。樸勇指出,現在這些賬號的“天價”可能還不及號主投入的零頭,“為了達到頂尖水平,土豪玩家前期投入都會非常大。但因為游戲更新迭代快,賣號鮮有可能回本。據我所知,最近賣號的《陰陽師》玩家文明迪在他的賬號中投入超800萬元,他想以43萬元賣掉這個精品號,最后降了兩次價,以不到20萬元的價格賤賣了”。樸勇說。
假平臺頻現
在一部分玩家為賬號保值難頭疼的時候,另一部分玩家被不法分子盯上了。北京商報記者以“游戲賬號交易”為關鍵詞在網絡上進行搜索后發現,近期關于游戲賬號交易的20條新聞消息中,一半都與“詐騙”相關。而通過中國裁決文書網搜索發現,2019年就有超過15起與游戲賬號交易騙局有關的案件。
據了解,騙子以一招“高價購買法”屢屢得逞。不法分子在游戲中聯系需要賣賬號的玩家,以高價收購,再推薦假的第三方交易平臺,通過假平臺上假的資金入賬,讓受害者把賬號交易,同時在假交易網站上以各種理由(交押金、銀行賬號輸錯被凍結等)讓受害者充值才能提款,當受害人充完后發現永遠無法提現,才意識到被騙。
玩家王歡在今年就遭遇類似的詐騙。“在游戲上就有人私聊我,問我要不要賣號,可以賣500元。”王歡表示,當有人來詢問是否賣號時,他感到很高興,立馬與對方聯系。然而,對方告訴他需要在指定的不知名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當王歡通過此平臺完成交易后卻發現需要繼續充值大量金額才能把交易款提現,最終被騙去了4000元。
2019年游戲行業Q2投訴數據報告顯示,游戲賬號交易行業投訴量增長最快,其中賣家的投訴34%集中在“資金凍結/無法提現”。
“游戲賬號買賣的火熱,讓騙子看到了新機會,因為很多玩家都有賬號買賣的需求。而大部分游戲沒有官方交易平臺,玩家間的私下交易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對于這種直接私聊的人,玩家都會放松警惕,才導致這樣的騙局屢屢發生。 ”游戲行業從業人士嚴明如是說。
交易安全難保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游戲市場,一邊是非官方游戲賬號交易市場的弊端凸顯,要求游戲官方建立安全游戲交易平臺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樸勇看來,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玩家對于游戲賬號交易都存在極高的需求,而非官方交易無法提供相應的保障,游戲賬號交易需要一個從售前到售后的保障過程。
在一游戲廠商擔任產品策劃的孫明希則指出,短期內很難去普及官方交易的游戲賬號平臺,“從兩個方面看,一是類似于騰訊這種大游戲公司,他旗下代理的游戲很多,游戲交易規則、交易需求都不一樣,很難做到統一用一個平臺進行交易;二是對于很多小的游戲公司,它們沒有精力和資金去另外支撐一個交易平臺的運行,大多數會選擇跟第三方平臺合作”。
游戲行業從業者陳達認為,游戲賬號等虛擬物品交易可結合區塊鏈技術,打通游戲與游戲之間割裂的狀態,建立更有效率的資產交易平臺,“區塊鏈技術引入虛擬資產交易其實已經在國內外有很多成功的嘗試,因為交易記錄不可變更,使得交易有了安全性的保障。既然玩家存在此類型的需求,我們也應該多從創新的角度去改善大家的體驗”。
而在官方未能提供適當的交易保障之前,玩家也應在游戲賬號交易中注意保護自身的權益。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表示,盡管法律上沒有對“游戲賬號”有相關的保護規定,也并不代表在遭遇游戲賬號交易糾紛時不能用其他法律捍衛自己的權益。趙虎表示,要預防遇到交易糾紛,應注意在游戲賬號買賣的過程中及時保留相關證據,對買賣的過程、買賣記錄做好相應的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