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我們都一直倡導耳聽為實,親身嘗試,畢竟一耳朵就能分辨出來的差距,何必非要認為是心理暗示?
最近經常看到有燒友詢問如何推好AKG的大手辦K701,也有不少老燒紛紛發言,而言論歸納下來基本也就兩點:
1、K701直推就算了
2、K701很難推
3、K701需要大電流
第一點我們可能還能理解,畢竟作為一款全尺寸大耳機,單元尺寸在那,阻抗與靈敏度也在那。但很多人還是不明白,作為一款低阻的耳機為什么就難推,你說上放我明白,大不了找一個大的輸出功率的耳放就是了,但是需要大電流?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K701需要大電流肯定明白,意思就是讓你去找一款大電流的耳放就是了。但是各位看官有沒有沒法,無論是在網店上還是不管什么品牌的介紹上,你在查看耳放的的參數上,基本都是輸出功率、THD+N、SNR或者分離度這些,而老燒說的大電流這個參數從來也沒有出現過?
不信?要不您去去瞅瞅?反正我是沒看到過。那這到底是廠家漏標了還是什么原因,留待我們下次邀請一個廠家來說說。這里咱們就先說說這個大電流是個怎么回事。
不管你是大電流還是大功率,基本都是圍繞耳機放大器或播放器(以下簡稱【耳放】)來說的,而這又是耳機發燒友們津津樂道的配件。你要說沒個耳放能不能聽,起碼手機跟電腦、隨身聽什么的行。但你要說沒個播放器,那就真的要開腦放才能響了。
所以要讓耳機發聲那自然就跳脫不了輸出功率了。那說到輸出功率,討論的焦點自然是離不播放器或者耳放的推力大小。不過,這幾個數值是如何計算的,并不是每個朋友都了解。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簡單介紹耳機/耳放的功率是如何計算的,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另一個視點來看待這事。
不過在進入正題之前,還請大家回顧一下中學的物理課,當然不知道你還能記得多少
1、歐姆定律與功率的關系:
歐姆定理主要用于解釋電壓、電流和電阻之間的關系,R(電阻)=V(電壓)/I(電流)
無感電路功率P=(V^2)/R=(I^2)*R(注意此處的V是Vmax,峰值電壓)
2、靈敏度:耳機的靈敏度,通常用dB/mW,但讓也有dB/Vrms做單位的。它是,給出1mW的輸出功率,耳機在1KHz下發出的響度。由于靈敏度通常是測試出來的,所以考慮了耳機本身的阻抗。
3、RMS:平方平均數。在電壓計算中,通常用來表示交變電壓的有效值Vrms,Vrms計算結果是Vmax的1/1.414。由于傳統動圈耳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電流驅動線圈發聲,此時線圈有阻抗,電流變化和電壓變化并不是線性關系。因此在計算耳機功率的時候,根據聲壓計算會較為簡便和準確。
耳機需要多大功率?
耳機作為回放設備,它需要多大功率,取決于音樂本身。如果你通過對現場錄音的波形文件進行分析,發現錄得的最大聲壓往往達到115-120dB,而平均值根據音樂類型不同,在<90 dB到110 dB之間。在回放過程中,為了防止耳機因為電壓不足,發生回放波形出現削波的現象,一般會根據105-115dB的峰值聲壓來進行計算。
當然現在更方便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利小功率來直接獲得,也可以通過國外專業網站來獲取。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耳機需求功率的網站,下文的數據計算也都會依據該網站的數據
通過上面的網站,我們可以看到,K701在115dB的動態峰值響度下,需求的輸出功率是154mW,壓擺需要3.16V,電流需要48.7mA,這樣就算可以很好的驅動K701了。是不是我們發現像輸出功率與壓擺我們在耳放的產品介紹上都能找到,但是對應峰值電流似乎就沒辦法確定了,那怎么知道耳放的的電流是否足夠呢?
這里我們在用兩個解碼耳放來做個電流需求的計算,我們先用一款千元的便攜解碼耳放XD-05plus來做事例。已知XD-05plus在負載32Ω下的輸出功率是1000mW,輸出壓擺是9.7V。那么我們帶入公式:
I=9.7*1.414/32*1000=428mA,對應峰值電流I=428mA,那么可以看出來作為一款大功率的便攜解碼耳放一體機,XD-05plus是滿足K701對于功率、壓擺以及電流的需求。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同樣作為既可以作為便攜解碼耳放又能作為臺式解碼耳放的chord HUGO2。HUGO2負載在32Ω負載下的輸出與功率是740mW,輸出壓擺是3V,同樣代入公式:
I=3*1.414/32*1000=132mA,同樣作為萬元旗艦解碼耳放一體機的HUGO2,這種即能使用電池也能插電工作的又能便攜又能臺機的對于K701也是輕輕松松就能滿足它的需求的。
當然,這套公式能否套用到其他耳放上?這里有一個前提,耳機的負載,因為在輸出電平這會根據耳機的阻抗變化而變化,耳機阻抗變高,輸出電平自然會降低,這點我們在乂度XD-05plus的產品介紹到也能看到,在負載32Ω、300Ω與600Ω下,輸出電平是不同的。
當然我們只是通過簡單的物理公式來判斷,具體是否還有更合適、更專業的方法留待我們與專業廠商探尋之后分享與大家。HIFI的玄學很大程度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科學理論以及來判定,但如果可以通過物理常識進行分析,會發現其實沒什么玄學,更多的是我們沒有去了解,畢竟誰都不是物理專業大拿,我們就是聽個歌而已。
那么到底有沒有必要通過參數、通過數據來判定聲音好不好?在個人看來,作為碳基大腦的我們自然比硅基大腦的數據要來的更真實一些,就像廚師口中那些少許、適量的語句不就代表了各自的個性不同嗎。
者:mafa22cn
先上圖,拍啥樣就啥樣,美其名曰:自然美
自從鐵菊花一代上市以來,在圈子里就存在著一些言論,比如推力過小,低噪過大等問題,和想象中的金菊花小弟相差甚遠,相對其它兩千檔播放器也毫無競爭力。那二代的上市能否“痛改前非”呢?
左下角沒有“MKII”標識的,是鐵菊花一代
說實話,要是把“MKII”標記擋住,我真的分辨不出來二代和一代外觀有什么明顯區別,按鍵布局和操控還是一模一樣,相比一代,推力有較大幅度提升。在這里簡單說一下前端推力的重要性,很多老燒也都知道玩聲音就是玩功率,器材的搭配首先看前端的輸出功率能否和后端相匹配(這里的匹配不是相等的意思),然后再看調音和音色等其它問題。
對于二代來說,其輸出功率達到了150mW/32ohm(市場價兩千元),一代是55mW/32ohm,而金菊花是250mW/32ohm(一萬二),按照功率與價格比(越高越好),鐵菊二是0.08,鐵菊一是0.03而金菊花是0.02,可以看到二代無論是推力還是性價比的提升都是相當大的,當然,推力增大也帶來一個負面效果,就是續航減少,另外一個重要的提升就是在雙H模式下,就連某些多單元動鐵也沒有可聞的低噪問題。可以說,鐵菊二的推力應付常規耳塞足夠用(開啟雙H模式),對付一些低阻頭戴也表現不錯。而高阻的大耳……還是那句話:該上臺上臺,沒捷徑。
根據對比,鐵菊花的三頻走向和錄音用的接口卡極為相似,但又做了一些調整以適應普通民用領域的需要,而金菊花的三頻是完全和接口卡一樣,所以金菊花搭配某些塞子高頻過于硬朗凌厲,缺少柔美。“忠實還原”對于專業領域十分重要,哪怕還原出來的并不好聽,也讓音頻工作者能分析出是哪里的問題,好進一步做調整,但對于民用領域更多的是:插上去,好聽——就完了!所以作為專業錄音設備制造商的樂圖,對于高頻做了細微的調整,以適應更多的樂曲表現。另外,鐵菊花依然遺傳了金菊花沒有USB DAC的功能。
中低頻和接口卡沒有明顯的區別,可以說量感屬于有多少給多少的風格,搭配不好塞子,容易導致低頻過多而蓋過人聲的現象。而其它絕大部分國磚或國外品牌都會衰減低頻,有的甚至大幅衰減低頻來換取人聲的比重,最終導致聲音偏瘦、偏薄,有些顧此失彼。
音色的還原上也遵循了“錄音”風格,和金菊花以及SONY D100錄音筆的音色上保持著高度的相似性,都屬于中性風格,音染極少,和樂彼L3、凱音I5的音色區別較大。這種中性風格搭配暖塞就出暖味,搭配冷動鐵就出鐵味,看似太過中庸,要暖吧,暖不到心里去,要冷吧,還冷的不夠徹骨,但恰恰這樣更容易讓燒友找到雜食的風格以及后端的不足,另外也更容易搭配不同音色風格的耳放實現更多的聽音需要。當然,這也要看每個人的聽感喜好和器材搭配了。
以上都是3.5單端口的測試,整體上遵循了金菊花的風格,而又有自己的特點,接下來,我充滿期待的換上了平衡線,同一音量下,平衡口的推力沒有明顯的增加,不過相對單端,平衡口的層次感和分離度更強,聲場也更自然開闊,其它方面和3.5沒有明顯的區別,總體上,平衡口的改變不像同價位樂彼L3的改變那么大(也許是L3的po口太坑?),但依然有較好的聽感提升而非推力提升,如果單端口推不動你的高阻耳機,想通過換平衡口提升推力的意義也不大,不過現在高阻難推的耳塞已經很少見了。至于為什么推力提升不大,沒有官方可參考的資料,在這不能輕意下結論。
隨身HIFI經歷這么多年,每個燒友多少都有自己的玩法,比如耳放,有些燒友覺得聽不出來區別,而有的則說“無放不HIFI”,其實只是玩法不同,本來耳放就不好選擇,搭配不好容易導致暖糊而丟失細節,但搭配好了又可以彌補解碼在動態、聲場、音色等細節上的不足。當然這也犧牲了一些便攜性。
鐵菊二接在耳放上要比用平衡口更讓我驚艷一些,強大的功率輸出,四平八穩的調音搭配略偏暖的耳放用來在家“移動”聽聽K701是再好不過的了,真想像不到這么小的身材能爆發出這么大的能量,即使不接耳放,開到17格也能把K701推的有聲有色。在對比其它解碼的過程中,也明顯感覺到Lo口推力明顯比其它產品大了一圈之多,而且聲底純凈,聲場開闊、細節豐富。這里要注意解碼和耳放之間有個增益匹配,匹配不好,要么動態小,發悶,要么過于刺激、失真大,好在鐵菊自帶Line Out的電平設置,最終可以找到與耳放的一個最佳匹配值。
這里有些小TIPS:將耳放音量調到正常聽音一半以下也能聽出足夠多的細節和動態,則說明解碼、耳放和耳機的系統匹配度較好,通常鐵菊二的Lo輸出電平不要超過四分之三,剩下的調耳放增益和音量。對于捆綁黨來說,Lo口的可調電平功能,會增加整個前端對更多耳機的匹配度,但注意解碼的輸出電平超過一定閥值會增加失真。
作為一個產品,總要有側重點,有的主打平衡,有的主打安卓,有的主打顏值,像鐵菊花二這樣追求小巧、大能量的可能為數不多了。
寫到這里本來想結束的,實在太累,但樂圖產品有個最有特點的功能卻沒有介紹,那就是PMEQ參量均衡器。對于均衡,基本存在下面幾個現象:均衡沒用,還損害音質;不懂、不會玩;一知半解瞎玩。
鐵菊一共12個按鍵(其它國磚通常最多6、7個,這還不算鐵菊一鍵多能),話說這么多按鍵,能把均衡功能做成一個獨立按鍵的也足見樂圖公司對此功能的重視程度了。目前主流的專業均衡器設備有兩種,一種是多段式均衡器,另一個就是參量均衡,各有各的應用,作為目前民用的隨身播放領域,除了樂圖以外,可能都在使用多段式均衡器,但多段式均衡器在隨身領域我見過的只能做到10段,精度還是不如專業31段的均衡器高,但也勉強夠用,而樂圖的參量均衡由于可自定義頻點和其它專業參數,那精度和靈活性要比10段均衡要高很多,可用性也更強。事實上,在專業音響工程和現場調音領域,均衡器一直是最難精通的重要器材,看似隨便調一下就改變聽感了,但難的是如何調才能讓手里的耳機聽著好聽,這就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了。
很多燒友拒絕EQ的另一個原因是機內默認EQ確實和手里耳機不搭,聽起來很變扭。雖然樂圖官方也發布了參量均衡的說明書,但怎么調的好聽卻沒有說明,主要的原因是每個人手里的耳機不同,頻響曲線就不一樣,怎么可能一兩個靜態參數就能滿足所有人的不同曲風、不同聽感的需要呢?而且參量均衡在專業領域都是可視化的,能大概看到三頻曲線的走向,而樂圖播放器是純調參數,要靠腦補這個調完后的頻響曲線確實有些難為人了,所以很多手持金菊花的燒友一般也不輕易碰這個功能,當然也可以在電腦上借助VST插件模擬一下。合理利用高精度的EQ可以彌補整個聽音系統上的某些不足,起到最后的潤色修飾作用,通常都保守設置,要想指望通過修改均衡器把一個聽音系統改頭換面,在保證足夠的不失真情況下,那是做不到的。
這里僅提供個參考,只針對喜歡聽人聲的燒友,前提是你的耳機接在鐵菊上低頻量感略多,人聲不夠貼耳,當然其它類型耳機也可以試試,畢竟不用這個專業功能實在太浪費了!按照以下參數調整,保存到PMEQ管理->USER6中(這里可保存6種自定義方案,為了避免意外覆蓋,習慣性保存到最后一個)。
Filter1
80Hz / -3.1db / LSF /0.6
250Hz / +1.2db / BPF /0.7
1000Hz / +1.0db / BPF /0.2
5500Hz / +0.6db / BPF /0.4
10000Hz / +2.2db / HSF /0.3
GroupGain 0
然后到PMEQ菜單應用USER6這個方案,可以同一首歌長時間對比Classic、OFF和USER6的效果,EQ生效會有延遲要多對比才能感覺到細微的變化,如果覺得不好聽則關閉。如果覺得低頻太少,可以適當調高80Hz的增益。
還有就是ATE的功能,也不要忽視他們的存在。如果你的耳機覺得聽厚重的男聲很好,但聽女聲聲線太粗,可以嘗試用用Style K701聽聽。這個音色是模擬K701的調音風格,而不是和701匹配的風格,試想:當你接上K701,滿懷期待地選擇好Style701音色,打開音樂的那一剎那,將會是什么讓人難忘的效果呢?
上面把鐵菊二重要的功能都試了一遍,至于外觀、操控之類的可以參考其它的網評,這里只提幾個小細節,一個是最常用的TF卡槽,卡位很有手感,進出順滑,滾輪中間確定鍵是個多維度的功能鍵,除了暫停以外,還可以通過旋轉按鍵打開一個頻譜分析(如下圖),對于喜歡音頻技術的愛好者還是有一定幫助的,當然鐵菊二在操作的人性化上與其它國磚相比,還有進一步的改進空間,畢竟這是一臺給業余的音樂愛好者使用的機器。
如果按飛傲的產品線,鐵菊二應該和X5三屬于同一定位,盡管沒有安卓系統和靚麗的顏值,但其穩定的系統和較高的功率輸出,便攜可運動式設計,專業的屏顯和功能,對于想擁有一臺接近金菊花風格的發燒友來說,還是有足夠的競爭力。
最后一張圖:為數不多保留到現在的播放器,來張大合影。估計誰也猜不到我出街喜歡帶哪個。。。
作者:mafa22cn
無論是院線電影還是網絡視頻資源,都已經逐漸向4K分辨率過度,甚至不少經典老電影也被重制成4K,片源的提升對播放設備和顯示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選擇電視還是投影也是很多人在糾結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尺寸和畫質想要兼顧的話,往往意味著錢包需要大出血,電視的尺寸在75英寸就是分水嶺,想要更大的尺寸,價格呈幾何級數增長,目前98英寸的電視也要2萬元左右。此時,投影儀大畫幅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投影100英寸只是剛起步,但僅僅是大還不行,我們還要高畫質。早期的4K投影設備,動不動就是五位數起步!但隨著4K技術的成熟應用,家用級別的4K投影儀售價就越來越能被大眾所承受。
近期優派發布的一款高端投影新品K701-4K,也引發了廣大愛好者的關注,K701-4K是一款3700 ANSI流明的4K智能投影機,產品支持HDR/HLG,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240Hz超高刷新率和4.2ms極速輸入延遲將您的游戲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強大的曲面調節、水平梯形和四角校正以及自動垂直梯形功能使得機器在任何表面上設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1.13-1.47投射比投射比只需2.5米距離即可投影100寸大畫面,絕大部分客廳都可輕松構建家庭影院。內置智能系統,海量內容提供,支持無線投屏,是升級4K投影的超值選擇。
這里要強調一下,K701-4K是PX701-4K Pro的升級版,在亮度和投影畫面對比度都有提升,并且K701-4K內置智能系統,可玩性也大大增加。
優派 K701-4K 的造型設計簡約,整體是純白配色,三只胡錦鳥的經典Logo點綴,品牌辨識度很高,正面裝飾條紋,又讓外觀設計的多了一份層次感。 K701-4K的遙控器是藍牙和紅外雙用,正面鏡頭右下方有一個紅外線傳感器,用來接收遙控信號。
優派K701-4K采用8片高級別專用玻璃鏡頭,帶來出色的透光性,也能有效降低色差和變形,使投射的畫面通透純凈,畫面精準投影不變形。1.13-1.47黃金投影比,搭配1.3倍大變焦,可以在2.5米內投射出100英寸的畫面。我家臥室長度3.2米,減掉機身本身長度,換算一下可以投射120英寸的畫面。
4K光學玻璃鏡頭,沒有設計鏡頭蓋,不過在鏡頭下方有一個弧形防塵罩,機器在吊裝之后,這個防塵罩就能對鏡頭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優派K701-4K的亮度達到3700流明,在工作時高功率的燈泡會產生大量熱量,兩側和前面均設計了寬大的散熱格柵,可以及時將產生的熱量散發出去,保證了投影儀工作穩定性,也延長了燈泡的壽命。
背面的接口布局橫向排列,左邊是2個HDMI接口,右側是RS232串口、2個USB接口和3.5mm音頻輸出接口,其中一個USB接口是用于調試和供電的,不支持U盤直讀的,可以給像奇異果那種超小的電視盒子供電。K701-4K的前作PX701-4K Pro沒有內置智能系統的,所以搭配一款電視盒子是剛需,K701-4K內置智能系統,而這個USB供電口還是保留了下來。
底部三枚墊腳均帶有硅膠軟墊,其中前端的墊腳可以旋出調節高度。背板上有3枚M4X8MM螺絲孔支持吊裝,如果有條件的小伙伴還是支持吊裝,一方面可以減少空間占用,另一方面正面吊裝也可以投射出畸變最小的畫面。
下方可以看到有一枚旋鈕墊腳,投影放在桌面上時可以調節投射角度。
機身操作區的按鍵與遙控器是同步的,這樣即便后期遙控器丟失,也可以使用機身按鍵進行操作,不至于機器沒辦法使用。
現在很多品牌的投影儀都帶有自動對焦功能,就像相機的自動鏡頭一樣,但根據我的使用多個投影儀的感受來說,自動對焦雖然方便,但有時候并不能精準做到最完美的焦距,還是需要手動調節。優派K701- 4K雖然沒有自動對焦功能,但借助鏡頭上方的調焦圈和變焦圈依然可以很輕松調節出最完美的投影畫面。并且優派K70-4K的定位并不是一款便攜投影,建議固定位置使用,一次精確調焦之后就不用再費心了。
優派K701-4K內置有5種預設色彩模式:最亮、運動、標準、游戲、電影,此外還支持用戶自定義模式,以下所有測試(除游戲外)均采用標準模式。
家里沒有裝幕布,直接投在臥室的乳膠漆白墻上,如果投射在專用幕布上,畫質還會有提升。
靜態圖片是佳能5D3拍攝,視頻動圖是iPhone12拍攝,都是原圖原視頻直出,僅做了適當裁剪,沒有做任何修圖,保證原汁原味。
3840*2160 UHD超高清分辨率 : 這臺K701-4K投影儀從命名就可以看出是一臺4K投影儀,它采用TI 高規格4K顯示芯片, 搭載XPR技術,可完整顯示830萬有效像素(3840x2160分辨率),四倍于1080p清晰度,只要你和1080P的投影儀對比,你立刻就能看出來區別,畫質有明顯的提升,即使投射的畫面再大,您都無需擔心投影畫質的粗糙, 所有4K電影、游戲、體育和流媒體內容都會以清晰的細節呈現。
投射到120英寸,左下角的線條顯示很清晰,線條最細部分略微有點模糊,字符測試區里,倒數第二行清晰可見,最后一行邊緣有一些模糊,這也跟墻面質量有關系,我家乳膠漆的墻面是羊毛滾筒滾刷,表面會有紋理質感,光線投射上去有輕微漫反射,當然這是貼近畫面拍攝的,實際上距離兩米之外,肉眼完全看不出這細微的差別。
如果手頭沒有測試軟件或者測試圖片,可以使用優派投影儀內置的測試圖片,可以進行顏色,色階以及形變的測試和輔助校對。
優派的SuperColor技術,可以提供更加寬廣的色域來確保顏色表現及色彩飽和度,優派 K701- 4K有3700 ANSI流明的亮度,10Bit色深和25000:1對比度,無論是在明亮還是黑暗的場所,都能有完美的色彩呈現,每時每刻都有身臨其境的體驗。
下面我屏攝的4K圖片,色彩還原度非常出無色,整個畫面通透自然,還原真實,顏色飽滿又沒有過分艷麗。因為光線和相機的原因,拍攝出來的圖片有輕微偏色,實際的顯示效果會更好。
原圖和屏攝對比,及局部放大。
原圖▼
屏攝▼
側面屏攝全圖▼
屏攝局部▼
屏攝整體和屏攝局部▼
優派K701-4K特有的游戲模式,最高支持240hz刷新,也就是每秒可顯示240幀畫面,高刷新率可以消除游戲畫面的滯后感,獲得清晰視覺效果,每一幀都是清晰的,并且能提升gamma值,能對游戲內畫面的明暗部進行細節優化。能夠很輕松看到隱藏在黑暗環境下的畫面細節。
戰神這一類格斗游戲,玩的就是那種種酣暢淋漓的打擊感,高刷低延遲則可以極大提升游戲體驗,畫面清晰利落,釋放招式不拖泥帶水,拳拳到肉的感覺別提多爽快了。
我比較喜歡玩的使命召喚系列,游戲為了還原真實戰場,色調比較陰暗,即使是暗處,細節已經可以看得清楚,能第一時間發現敵人并擊斃。
沒有信號低延遲技術的投影儀,信號傳輸過程中往往會產生100-200ms的延遲,如果是射擊類或者競技類游戲,這100-200ms的延遲,會嚴重影響到游戲體驗的,是肯定會影響到游戲過程的。而優派K701-4K的Ultra Fast Input技術,可以將這個延遲降低到4.2ms,這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畫面清晰銳利,射擊游戲中會讓你容易鎖定目標,大大提升游戲體驗。
有很多商用投影儀,為了保持投影產品的純粹,沒有內置智能操作系統,這在使用中是極為不便的。想要投放影音文件或者PPT,只能外接U盤或者使用HDMI線纜外接電視盒子或電腦。優派K701-4K搭載了智能操作系統:硬件方面搭載四核CPU,2GB內存,16GB emmc 存儲空間, 運行非常流暢,系統方面搭載騰訊極光app,海量內容可供選擇觀看, 而且系統開放,可以任意安裝優酷、愛奇藝、B站等視頻App,也可以搭配NAS播放4K高清原盤電影。
騰訊極光資源非常豐富,綜藝、電影、紀錄片海量資源可以觀看(部分需要VIP),而且大多數資源已經支持4K,配合優派K701-4K投影儀畫質可以得到完美展現。
玩PT站幾年了,積累了大量的電影原盤資源,平時保存在NAS當中,K701-4K不用外接電視盒子,直接安裝KODI或者極空間App,通過局域網播放原盤電影,即使家里沒有提前預埋HDMI數據線也沒關系,5G WIFI的傳輸速率足可以讓4K資源流暢播放不卡頓。
拍攝屏幕對畫質會造成損失,制作成GIF動圖畫質又損失了一部分,這也是圖文展現的局限性,實際肉眼看到原屏幕效果遠比下面這些動圖畫質好得多。
通過畫質處理引擎能真實還原HDR信號中豐富的亮色信息,自動調節各個區域的亮度,為您呈現更明亮的白色以及更深邃的黑色,可帶來更好的對比并呈現自然真實,獲得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電影長津湖,即便場景有大范圍的閃光,人物的輪廓也沒有被吞沒,高光和陰影的細節表達一樣優秀。
紀錄片中的小松鼠的毛發毫發畢現,每一幀畫面都可以當成壁紙。
水滴落蕩起的漣漪和水花四濺的感覺,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
都市車水馬龍、光影變幻、絢爛多彩體現得淋漓盡致。
側投/自動垂直梯形/四角校正: 優派K701-4K內置自動垂直梯形技術,無需任何手動調整開機即是您想要的方正畫面,同時產品也具備水平梯形手動調節功能,支持側投,四角調整功能,使得家居擺放更加靈活。
燈泡壽命:投影儀在標準模式壽命可達6000小時,如果夜晚觀看,不需要那么高的亮度,在SuperEco節能模式下,功耗及亮度將降低, 燈泡使用壽命可達20000小時,按照每天4小時使用時間計算,可以使用13年,同時,機器在偵測到無信號輸入的狀態下,會自動關機或者進入省電模式,節約能源,并進一步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
支持藍牙音頻輸入和輸出:優派K701-4K自帶10W音箱,支持藍牙音頻輸入,內置音箱秒變藍牙無線音箱,藍牙輸出功能也方便您連接藍牙耳機,晚上看電影不用擔心打擾家人,如果挑剔的發燒友不滿足于內置音箱的表現,也可以外接藍牙組合音響或者回音壁,輕松構建家庭影院。
遙控器:優派K701-4K的遙控器是紅外和藍牙兩用的,這樣無論在什么角度都可以輕松操控投影儀,并且遙控器自帶背光,觸碰即亮,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K701-4K相比前一代PX701-4K提升非常大,3700 ANSI流明、240Hz超高刷新率和4.2ms,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畫質令人滿意。無論看電影,玩游戲或者照片,細節和色彩表現都非常好,1.13-1.47的透射比配合1.3倍光學變焦可以在2.5米的距離投射出100英寸的畫面,4K分辨率即使投射超過100英寸畫面,看起來依然非常細膩,高光和陰影細節也基本全能保留。
100英寸的電視不是人人舍得買,但100英寸甚至150英寸的屏幕通過優派K701-4K就可以輕松獲得,現在京東首發,只要7499元,讓普通家庭也能擁有私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