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熟人拿來一臺電腦,說用幾個小時藍屏,出風口很熱,拿來讓我看看,就是下面這臺,用被單包著提來的。
被單包來的電腦
微星MS-6657,win7家庭基礎版系統,19V-6.3A電源輸入,標準的筆記本規格。
打開后蓋,一窺廬山真面目,T4600雙核處理器,2G*2海力士二代筆記本內存,機械硬盤+光驅,微星經典紅色主板,有高壓條,是老款lcd屏幕,看來至少有12年之久了。
硅脂已經硬化,出風口已經堵塞。
清理掉干涸的硅脂,重新涂抹
無線網卡旁邊還空閑著一個接口
主板上閑余接口是很常見的事,但是直到我看見后殼上的這個東西,原來是閹割掉了電視卡!記得拆解過聯想的一體機,有帶電視卡,但是沒法使用了。
光驅后邊的一塊小板子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順著它的線,我在屏幕的左上角和右上角發現了這個
這難道是傳說中的…?!為了驗證我的猜測,我掀開屏幕仔細看了一下邊框,果然有大大的縫隙
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紅外觸摸屏!
可惜了,如果電視卡如果沒有閹割的話,可以體驗一下在windows里面看模擬有線電視是什么感覺,這個想法很多年前就有過,可以一直沒實現。
好了,這篇文章就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朋友們點贊和評論,謝謝大家。
N其實相當極端,一方面特別見大心喜,任何東西只要是能看得見的基本上都會選擇最大號的購買,另外一方面則相當摳搜,凡是不能放在表面上的東西往往就會選擇特別特別小的。
這就導致了家里的幾乎所有的器物基本上是沒有什么中間型號的。
而電腦主機就成了一個異類了,這種玩意往往會隨著在家里用途的不同,有的會在明面上處于“看得見”的狀態,也有的就屬于那種“看不見”的狀態了。
例如這臺小主機:
不好找到吧?在桌板和地柜的縫隙中,屬于隨便找個地方塞進去的存在。
甚至,在臥室的床下還有一個。
家里的其它地方也零零總總的散布著很多。
說起這些小主機的來歷,其實是去年一個項目發來的樣機,做過評定之后也就沒還回去。當時的項目是用來評估這些小機器在辦公場所的可用性。但一直認為,在辦公場景中小機器的價值并不大并沒有太多的企業真的就差這么一點點擺放計算機的空間,個人覺得家居環境中這些小機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拿下來一個看看真身:
這是一臺聯想使用11代i5CPU的NUC,屬于是目前可以找到性能和體積比相當優秀的小主機。
NUC屬于Intel在10多年前提出的概念了,這個東西如果直接翻譯過來就是下一代單元計算(Next Unit of Computing)主要是Intel工程師挑戰極限的一個項目,當時的項目初衷是設計出盡量小的主機,但在主機上依然要使用標準的接口組件。一方面通過縮小主機體積減少空間占用,另一方面則是不影響NUC的通用性。
發展了這么多年,NUC本身就成了一個功效/密度比相當高的產品。就像一個個人電腦的奇點,將與標準電腦相當的性能和功能濃縮到一個很小的空間中。
但是,NUC本身是一個工程技術上的挑戰項目,這些不斷迭代的NUC本質上來說和普通電腦并沒有太多的區別,如果從完成基礎計算的角度上來看NUC本身可以滿足大家的基礎辦公需求,不過,對于擴展性來說,小主機是先天不占優勢的。當然了廠商也在小主機和擴展性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HP的Elite Slice,這是惠普在2016年推出的一個基于NUC概念的一個嘗試性產品。
本身還是一臺NUC小主機,只不過惠普在這種小主機上提供了堆疊的設計,將其他的不同功能模塊也做成了幾乎同等面積尺寸的擴展塊。
這種小主機就可以一層一層的堆疊,來擴展不同的功能。
只不過,這些舉措都是在向小體積和擴展性之間妥協的結果并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到了2018年基本上惠普的Elite Slice也就從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話說回來,這種不能擴展的小主機在日常辦公之外還有沒有生存空間呢?答案是——別用來“辦公”。
iN之前在和大家說“一直認為:只有沒錢的人才會在家玩虛擬機”,其實也是來自于對這種小主機的認識。本身我們可以將大量的計算任務分布部署到這種小主機上。完全沒必要在關鍵的地方還去依靠那些不靠譜的虛擬機技術。
例如桌子邊上的那臺小主機實際上完成的工作就是很單一的,主要用來處理家里的數字看板的顯示信息。基本上可以做到一轉頭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知道家里的網絡狀況。
在機柜里面還有幾臺小主機,也會分別處理下載、媒體庫等等一系列的單一任務。
這里就有點類似于Zoom的一個思路了叫做“硬件即服務”,任何功能都部署在單一的一個硬件系統上,在家里做到某一個需求的功能有自己獨立的主機。這時候小主機的特性就有優勢了。
例如咱們前面說到的網絡數據看板,這個是要接一個顯示器的。如果把這個功能放在機柜里面,那么勢必就得引出一根很長的視頻電纜到桌子邊上。你倒不如把這部分的計算功能獨立出來放到一個小主機上,這就是一個“就近計算”的原則了。
同樣,對于下載機,扔在機柜里面。它不需要其他輸出,接入電源線接入網線就可以工作,在遠端,你可以依靠瀏覽器對這臺小主機進行控制。
注意上面的截圖,你會發現,整體的CPU功耗僅僅只有不到4W,卻分擔了家里的所有網絡下載任務。這種低功耗級別的網絡服務確實對于更大型的虛擬機系統則是很難達到的。同時由于功能和硬件都是相對獨立的,這就讓我們的關鍵服務不會因為虛擬機的故障導致全家服務一起掉線。在穩定性上也就無可挑剔了,其實,也還是之前說的話“愛好數碼科技可以但千萬別瞎折騰”,在單一的小主機上部署好系統之后,基本上也就不需要再去管了,相當的滿足不折騰的需求。
當然,分布的小主機數據傳輸會有網絡帶寬的限制。不過,這個事情是可以通過存儲網絡來解決的。這是后話了,回頭可以單獨的開一篇文章再說怎么在家里構建存儲網絡。
例如這樣:
這其實就是在千兆網絡下的存儲網絡效果。
最后說下小主機的幾個要點:
通常這些NUC小主機都是以辦公用途出售的預裝的是windows系統,在Intel有一種叫做intel vPro的體系,主要是用來保證企業數據安全的。這里就有兩個事情要注意一下,有可能在開機的時候不能進入啟動分區選擇或者bios中。這是因為小主機的主板上有一個黃色跳線開關,如果這個開關被插入23引腳,那么在啟動的時候就無法按鍵盤上的功能鍵了。
需要把這個開關換到12位置。
此外,如果需要從U盤啟動引導,那么還需要在Bios中設置一下引導選項,將USB在引導的時候起效。
同時,如果有大存儲的需求,這種小主機可以拆開,在內部添加2.5寸硬盤。
上圖,拆下來的殼子如下。
1、還算OK的A面
A面
2、滄桑的B面
B面
(1)左邊的一根引線,猜測是屏幕用的吧
(2)右邊的兩根引線,會不會是筆記本喇叭用,喇叭藏在轉軸里?
3、C面巧克力鍵盤
C面
(1)鍵盤按鍵很耐用,完全沒問題。
()觸摸板的左右按鍵失靈,不知道是啥問題。
4、C面之下的內部結構
C面之下
(1)電池都鼓包變脆了就不展示了。
(2)機械硬盤還有個架子的,也不展示了。
5、沒啥好說的D面
D面
(1)正版的Windows7 Home Basic OA China標簽還很清晰。
(2)Product Key升級了系統后沒用了。
6、筆記本主板和相關擴展板
主板
(1)正上方的兩根線一黑一白的是無線網卡引出來的,原來是焊接在屏幕轉軸兩端的鐵片上,應該是為了加強信號吧。
(2)左上方黑線引出的就是電源插口,沒啥好說的。
(3)右上方引出的小板子就是電源開關鍵和那個 OneKey Recovery 鍵。
(4)正下方引出的一個很小的板子,開關機通電指示燈和電源指示燈,沒啥用的先接著吧。
(5)左下方帶線未接主板上的擴展板是 USB2.0 和 3.5mm 耳機孔,沒啥用就沒接上了。
(6)右下方黑色引出個很小的東東,報警喇叭?可能是吧。。。
(7)拆下來的500G機械盤和配件就不展示了。
接下來就是準備搞個亞克力的小機箱,靜待下一篇文章吧[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