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的全稱為Digital Theater Systems,數字影院系統。主創者之一為電影導演斯蒂芬-史匹柏,因為感覺電影院的音響系統水平不足,音質不理想,所以balabala……,好像很多公司喜歡用這個借口,包括THX的盧卡斯也是這個借口。直接說我有個想法,效果好,能賺錢不行嗎?
DTS格式比其競爭對手杜比的杜比數字AC3晚了4年面世,和杜比AC3一樣搭配5個聲道和一個低頻聲道,但慢上市以為著更多的資源。由于碼率比AC3高得多,所以聲音細節,動態,連貫性均全面超越杜比AC3。DTS的最低碼率也比AC3的最高碼率高。當然,DTS格式占用的容量也大得多,好在DVD中的D9能容納8.4G的數據,基本上附帶DTS音軌的發行電影DVD均是D9(D5,單面單層4.7G,D9單面雙層,8.4G,D10 雙面單層,9.4G,D10需要翻面,我至今只有一張D10電影DVD,兩部電影被集成在一張DVD上,一面是《阿波羅13號》另外一面則是《獨立日》)。
可能當年很多老實人極少有機會看到DTS音軌的DVD,因為老實人只買正版。正版的廣告中介紹了正版DVD的畫質更好,音質更好,一切都是好的。但實際情況是正版DVD大多是D5版本,正版發行公司為了加插不可跳過的廣告,硬是壓縮正片的容量,所以那個年代,正版DVD的畫質很糟糕,甚至連DVD最基本的可變屏寬都無法提供,只提供4:3的畫面,比VCD稍好的畫質,假的AC3音軌,怎么假?就是5個聲道全部是一樣的。而片頭的商業廣告卻是真的很清晰,只有購買進口發燒版DVD才能獲得好畫質,而那些價格高數量少,大部分還沒中文字幕。反過來,盜版DVD基本都是D9版本,最佳的畫質,可變屏寬比,多結局,最好的中文字幕還港譯、臺譯、大陸官方各一條字幕軌,杜比AC3-DTS雙音軌,部分電影甚至兩個AC3音軌,加一各DTS音軌和一個立體聲音軌,英語、粵語、國語各來一份。而一張正版DVD的價格可以買10張盜版DVD。無論價格還是質量,全面被盜版按在地板上摩擦。
第一部搭載DTS家用音軌的電影是1997年1月發行的《侏羅紀公園》DVD碟片(比第一部杜比AC3 DVD碟片《蝙蝠俠歸來》遲了近一年),一發布就引起了轟動,除了電影好看,就是片中的聲音表現。自此,杜比數字,DTS兩大格式一直引領著AV解碼器的發展。
隨著家用環繞聲技術的發展,5.1聲道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高端家庭影院功放已經升級到7.1,杜比拿出了壓箱底的杜比定向邏輯技術,將5.1擴展到7.1聲道。而DTS則更進一步,拿出了DTS Extended Surround,既DTS ES 6.1,實際在家庭影院搭配時,6.1多出的一個后環繞聲道則被分配到7.1的兩個后環繞,從而實現和杜比環繞聲的兼容。
整個DVD時代,DTS可以說非常活躍,還推出了DTS96/24,在DTS基礎上發展的高取樣、細致版,采樣率高達96kHz,每取樣比特升至24 bit。采用DTS 96/24的電影并不多,而且大多時音樂類電影,比如張學友、周迅、金城武主演的音樂電影《如果-愛》就有DTS 96/24版本。
同時發展虛擬技術,出現了DTS NEO:6虛擬技術,可以將5.1的DTS虛擬成7.1。
同時發展出DTS CD,也就是在CD碟上存放DTS音軌,可以在帶解碼的DVD機上獲得多聲道音樂,有點想和SACD和DVD-AUDIO競爭的想法。可惜多聲道音樂發展并不順利,SACD多聲道版本和DVD-AUDIO基本也沒發展起來。
DVD經過10年發展,最終在HD-DVD失敗后讓位給了BD,因為容量超大,基本容量25G的D25直接是DVD翻了2.5倍還多,D50甚至達到50G容量(單面雙層),D100,(雙面雙層達到100G),而BD的全高清是1080P,一部高碼1080P電影,連上音軌,大概在10G-40G之間,碼率越高畫質越好,能塞入更多的音軌,更多的電影結局,對的,你在電影院只能看到公映版,而在家可以看到很多內容不同的導演剪輯版,加長版等等。
音軌不再需要壓縮了,索尼為了推廣BD,塞入了不經編碼的全CD音質LPCM7.1,別忘記了索尼還是一家電影公司。BD的發布意味著家庭影院進入次世代。而杜比實驗室則推出了杜比TrueHD格式(上一片文章有介紹),DTS公司則推出DTS Master Audio,無損壓縮8聲道96/24 LPCM音軌。可以看出,DTS想復制DVD時代的成功,還是在采樣上去得更盡。但事實DVD時代DTS是打了一個時間差,因為杜比數碼其實開發時間早了幾年,聲音壓縮率大給了DTS瞄準了高端用戶需求。但到了BD時代,DTS過分強調聲音動態,卻忽略了聲音自然度。實際在對比時,DTS聲音打擊感更強,而杜比TrueHD則更自然更流暢。
杜比的定向邏輯升級到IIX,已經能虛擬出11聲道,而DTS則順應聲道增加,推出了DTS NEO:X,采用利用矩陣方式虛擬出11聲道,當年天龍的A1HD旗艦合并AV功放已經能達到11聲道輸出。
其實在BD時代,已經不需要糾結哪個環繞聲格式,碟片給什么格式就用什么格式,差距并沒有那么大。
更大的不確定性即將發生,在BD后期,UHD超高清藍光發布,但時代變了,不再極限于購買影碟。HTPC也開始流行,硬盤播放器也開始出現,碟機市場萎縮。4K HDR的出現,在大家都期待下一代環繞聲格式能給多少原生聲道時,杜比實驗室一出手就把聲道數量給封頂了,推出了杜比全景聲。家用直接推高到32聲道,而且是智能分配。此時DTS無奈只能趕快接招。在杜比全景聲推出一年多之后,DTS終于推出應對格式,DTS X。
怎么看怎么有點手忙腳亂的感覺,因為虛擬技術升級到NEO:X了,而新的智能環繞聲卻叫DTS X,這樣DTS NEO:X和DTS X放一起就有點讓人凌亂了。而新的DTS X雖然也和杜比全景聲一樣采用物件向導,但對音箱的擺位則比全景聲相對寬松一點,沒要求那么準確,而且能用杜比全景聲的擺位方式。
由于自BD時代,DTS的領先優勢已經幾乎沒有,DTS為了發展,更多的和其他小眾環繞聲格式合作,將他們的編碼打包成DTS,比如AURO 3D就需要走DTS音軌,但AURO 3D的音箱擺位比較特殊,和全景聲布置不同,需要大范圍調整音箱位置。而且有此音軌的電影極少,可以忽略。而和IMAX合作的IMAX Enhanced(IMAX家庭版)更只能走DTS音軌,走DTS X同樣音箱布局。
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此前,QQ音樂宣布,將于2020年10月下線DTS音效,這也就意味著即便你是QQ綠鉆會員用戶,也無法體驗該音效。
如今十月已至,沒想到的是,官方并不是在開玩笑,升級了最新版QQ音樂的用戶發現,DTS音效選項已經消失,只剩下了銀河音效
網上大部用戶表示,自己充值綠鉆和使用QQ音樂,就是為了DTS音效,現在這項功能沒了,感覺續費1年的綠鉆虧了1個世紀。也有網友表示,既然DTS音效消失了,看是時候轉投網易云等其他音樂APP了。
對于剛入坑QQ音樂的新用戶以及從未開通過綠鉆會員用戶來說,可能還不知道DTS音效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為了方便讓大家都能夠理解,我們先來簡單科普下DTS音效。
首先是關于DTS的基本知識,DTS是“Digital Theater System”的縮寫,意指數字劇院音效系統,為多聲道音頻格式的一種,廣泛應用于DVD音效上。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5.1聲道,DTS是杜比世界主要競爭對手。
DTS應用于移動設備的技術主要包括音頻編解碼、擴展環繞聲音效以及音頻增強技術。而QQ音樂的DTS音效使用的是DTS Boost技術,能夠將人耳聽到的聲音功率最大化,并提供最高的可察覺響度,從而實現音量更大,音質更飽滿的音效。
除DTS Boost技術外,應用于移動設備的還有DTS Envelo技術,它能夠讓對白變得更清脆、音頻信號定位更精準,從而為聽眾創建一個音場更寬、細節更豐富的三維音頻空間。
不過有一說一,QQ音樂的DTS音效確實很強,作為一名綠鉆會員老用戶,MoFirLee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開啟DTS音效后,只要你不是木耳,都可以很明顯感覺到聽感的提升。
與DTS音效相比,銀河音效對聽感的提升并沒有那么明顯,哪怕是開啟綠鉆會員獨家定制音效,個人感覺還是不如DTS音效。
DTS音效的下線,很有可能導致部分老用戶不再續費綠鉆會員訂閱服務,從而投奔網易云音樂、酷狗等其他音樂APP。不過,對于那些聽歌要求沒那么高或從不開音效的用戶,有無音效其實都沒多大關系。
部分老用戶之所以選擇脫坑,是因為像網易云、酷狗等其他音樂APP同樣擁有音效功能。
2018年7月,網易云音樂上線了“鯨云音效”,并與索尼耳機達成音效合作,邀請了李榮浩擔任“首席推薦官”。隨著APP版本的不斷更新,網易云音樂還聯手AudioKinetic(專業的互動媒體和游戲行業跨平臺音頻品牌),以及電聲專家楊賀捷(定制耳機NF AUDIO的創始人),共推出了20種主題音效。
酷狗音樂這邊的音效則是蝰蛇,官方音效有九款,其中HiFi現場音效需要用戶開通SVIP才可體驗。此外,APP內置音效市場和不同品牌耳機專屬音效,種類可以說是非常豐富。
自從QQ音樂的DTS音效下線后,MoFirLee便嘗試了上述兩家音樂APP的音效,單從個人主觀聽感來說,QQ音樂的DTS音效會更好一些,其次是與網易云音樂的鯨云音效和酷狗音樂的蝰蛇音效。當然,為了保證公平性,我只體驗了官方推薦的幾款音效。
不過,酷狗音樂的蝰蛇音效可玩性更高,不嫌麻煩的用戶,可以每聽一首歌切換最合適的音效,以此來達到最佳聽感。
網易云音樂的鯨云音效雖然種類沒有酷狗音樂多,但是它對音質的提升效果僅次于QQ音樂的DTS音效。
而QQ音樂的銀河音效相較于其他兩款音樂APP,基本上是墊底了。
需要注意的是音效只能短期提升你的聽感,并不會提升音質。
其實一首歌從開始制作到完成,整個過程中不知道用了多少混音和母帶設備,以及獨立的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制作一首歌所需要的硬件設備小則幾萬,貴則幾十萬元,而完成一首歌可能要用到幾十個效果器。
花費這么多成本和精力去精雕細琢母帶和混音,就是為了讓音樂在所有設備上都能夠表現良好。其實當音樂完成后,負責打包單曲的調音師已經把歌曲制作成了歌手心目中最理想的狀態,而開啟音效就等同于對這首歌進行二次調音,一個音效調音師努力就這么被否定了,這也是為何國外的音樂APP不推出音效功能的主要原因。
國內的音樂APP與其推出那些花里胡哨的音效,倒不如學習一下Spotify、Apple Music這類應用的廣播出版物標準,做好LUFS(響度)的標準化,或者像索尼Hi-Res精選那樣,增加一些較高采樣率或不同解碼格式的音源,將它們集成在訂閱服務中,想必也會有很多用戶愿意為此而買單吧。
但是話不能說死,音樂文件的音質確實有高低之分,但大多數用戶使用的都是手機自帶的原裝耳機,又或者是低于100元的TWS耳機,由于受限手頭上的硬件設備,細微的音質差異根本分不出來。這時音效對聽感的改變會比較明顯,所以音效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盡管目前還不清楚QQ音樂是否會與DTS繼續合作,官方也沒有公布合同續約的消息,作為QQ音樂的老用戶,也希望它能夠盡快找到DTS音效的替代品,或者對銀河音效進行優化升級,以便滿足用戶聽歌的不同需求。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復“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
碼器(decoder),是一種能將數字視音頻數據流解碼還原成模擬視音頻信號的硬件/軟件設備。像視頻的mpeg4,音頻的mp3,ac3,dts等這些編碼器可以將原始數據壓縮存放,但這也還都是常用的編碼格式,還有些專業的編碼格式,一般家庭基本不會用到。為了在家用設備或者電腦上重放這些視頻和音頻則需要用到解碼軟件,一般稱為插件。比如mpeg4解碼插件ffdshow,ac3解碼插件ac3fliter等。只有裝了各種解碼插件你的電腦才能播放這些圖像和聲音。在多媒體方面,編碼器主要把模擬視音頻信號壓縮數據編碼文件,而解碼器把數據編碼文件轉為模擬視音頻信號的過程。
讀取與清除故障碼:
有的解碼器對故障碼有比較詳細的說明,比如是歷史性故障碼還是當前的故障碼,故障碼的次數出現幾次。如果是歷史性故障碼就表示故障較早之前出現過。如今不出現了,但在控制單元ECU里面有一定的存儲記憶。而當下故障碼則表示是出現的故障,并且通過出現的次數來確定此故障碼是否經常出現,當下故障碼絕大部分和如今出現的系統故障有很大關系。
執行器作動測試功能:
我們可以利用解碼器對一些執行器,像噴油嘴、怠速電機、繼電器、[5] 電磁閥冷卻風扇等進行人工控制,用以檢測該執行器是否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況,當我們在發動機怠速運轉的時候對怠速電機進行作動測試,可以控制其開度的大小,隨著怠速電機處于不同的開度,發動機怠速轉速應該產生相應的高低變化,通過以上的作動測試我們就可以證實怠速電機本身及其控制線路處于正常狀況。同樣我們還可以在發動機運轉時對燃油泵繼電器進行控制,當斷開燃油泵繼電器時,發動機應會很快的熄火。
當然不同的解碼器所能支持的作動測試功能是不一定相同的,有的支持較多的作動測試功能,有的就可能比較少,但不管是屬于哪一種解碼器,我們都應盡量利用其這種功能對工作情況有所懷疑的執行器進行動作測試,以便判斷其是否屬于正常工作狀態。
示波器功能:
因為在解碼器的數據流功能中,很多傳感器和執行器的信號是采用電壓。頻率或其它并以數字的形式表示的,在發動機實際運轉過程中,由于信號變化很快,我們很難從這些不斷變化的數字中發現問題所在,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解碼器自帶的示波器功能對電控發動機系統里的曲軸傳感器信號。凸輪軸傳感器信號、氧傳感器信號。某些型號的空氣流量計信號、噴油嘴信號、怠速電機控制信號。點火控制信號等一系列信號,用圖示波形的方式直觀的提供我們作參考。當我們拿所測信號波形與標準信號波形相比較,如有異常之處則表示該信號的控制線路或電子元件本身出現了問題,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但如果利用示波器來檢查電子信號也對維修技術人員提出了較高的汽車維修理論知識要求,需要維修技術人員能較熟悉被測傳感器或執行器的工作、控制原理,并對示波器具有一定的操作技巧,能正確的觀察波形(波峰、波幅等),否則很難利用好此項功能。
數字矩陣的價格比解碼器要便宜很多, 就單價來說 矩陣的價格肯定遠高于解碼器的;具體區別如下
數字矩陣的輸入是取得流媒體的碼流,屬于一次性的提取,解碼器則是和存儲,轉發分別取碼流;所以需要顯示的路數比較多的情況下,后者對帶寬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因為要分三次取碼流;
數字矩陣的輸出為4-6屏,8屏的屬于理論設備,穩定性一般,輸出端口為VGA/DVI/HDMI接口,可以每個屏顯示1.4.9.16等畫面,也可以輔助拼接處理器完成整屏拼接的效果,解碼器多數為BNC輸出,少部分為BNC/VGA/HDMI可選輸出,一般為一臺解碼器對應一臺顯示設備,每屏可顯示1.4畫面,個別家的解碼器可以接多屏,每屏1.4畫面,但是這種解碼器的造價是普通解碼器價格的7-12倍;
就顯示效果來說,高清解碼器的分辨率也能做到1080P輸出,是跟數字矩陣持平的;如果小路數的拼接,數字矩陣可自身帶內置拼接卡來完成,解碼器則是解碼之后接HDMI矩陣來完成,效果差別也不大。
沒有絕對的適合與不適合;簡單的說,解碼器比較適合于對解碼路數,解碼效果要求不高的項目,最好這個項目連存儲也不要求,或者存儲時間隨意,尤其是小路數的項目;數字矩陣則適用于一些中大型的項目,項目要求越高,矩陣優勢越明顯;拋開價格因素,有一些項目是普通解碼器無法做的:比如要求每塊屏顯示的高清視頻路數比較多,達9路甚至16路的時候;或者前端品牌不是單一廠家的視頻流進來的時候,普通的解碼器就不能完成這個系統構架了。。。當然特殊的是可以的,但是為什么不推薦的。。。。因為我是做數字矩陣的,所以還是推薦你用數字矩陣;另外從實用性來說,數字矩陣的多廠家這個功能,使得你比較容易控標,很適合一些項目的把握,還不受前端品牌的控制,相對來說,我覺得還是優勢多過于劣勢吧